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抗病、抗虫、耐逆种质资源

水稻抗病、抗虫、耐逆种质资源

水稻抗病、抗虫、耐逆种质资源
水稻抗病、抗虫、耐逆种质资源

7 抗病、抗虫、耐逆

抗病虫的水稻品种资源

1.抗稻瘟病品种

2.抗白叶枯病品种

3.抗纹枯病品种

4.抗虫品种

5.多抗性品种

7.1 综合抗性

7.1.1 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多抗性水稻品种

我国对稻种资源进行抗多种重要病虫害的鉴定中,发现了一些多抗的品种。例如,湖南省以IR36与广解9号杂交育成的HA79317-4、HA79317-7以及湘抗32选5等,能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以及褐飞虱和黑尾叶蝉。广西的包选2号,兼抗稻瘟病、纹枯病、黄萎病和褐飞虱。福建的赤块矮3号,能抗黄矮、矮缩、簇矮、齿矮、通戈罗病,以及传毒媒介黑尾叶蝉。1985~1986年从大量外引品种中筛选出一批多抗性种质。例如,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品种有IR36、IR44、IR.4563-5-1-8-6、KAUl727;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品种有BG379-3、IRl5324-12-2-3-3-2、IRl5529-253-3-2-2-2、IRl9661-13l-1-3-1-3;抗白叶枯病I-V群菌的品种有BJl、DDl00、DV85、DV89、DZ78以及中国45等。中国水稻研究所从1984~1986年对外引的2949份品种(系),于苗期或成株期进行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褐飞虱、自背飞虱及稻纵卷叶虫筛选鉴定。采用以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嘉农Si-Pi661020、密阳54、水原290、IR30、IR8608-82-l-3-1-3、IR9782-111-2-1-2、IR21848-65-3-2-2等为综合性状较好的多抗性品

注:a.表示于印度表现为抗,但在印度尼西亚为感虫;b.表示抗性有变异,常表现为抗,但有时为感虫 R=抗;MR=

中抗;S=感虫

文章来源:持田作,1982;Khush,1984a.,b;Heinrichs et al.,1985b等(1986)用Mudgo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源,竹科2号为稻瘟病的抗源,育成了多抗性晚籼浙丽1号(组合为“广塘矮/Mudgo//竹科2号),中抗褐色飞虱和白背飞虱,兼抗黑尾叶蝉和稻瘟病。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76

7.1.2 抗虫和抗纹枯病的国外水稻品种(系)

我国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目前在稻作生产与育种上可供利用的抗纹枯病品种较少,需继续从地方品种中筛选。为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子1983~1986年对贵州省5253份地方品种及育种材料进行筛选,先用苗期混合菌接种初筛出抗病品种,再于成株期用混合菌接种复筛,对经过一年以上的接种鉴定表现中抗以上品种,然后用贵州、广东、江苏等省采集的103个单菌核菌株分菌系接种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品种籼稻的抗谱较粳稻广,地方粳稻品种又比改良品种抗谱广,并肯定了籼稻品种余庆二翻早、瓮安穿谷(2)、望谟梭米草、贞丰油白米、黔西大白谷(2)、遵义绥阳谷、余庆大秆谷、麻江大乌咀谷;粳稻品种赫章小黄谷、瓮安有芒大头白壳晚米、威宁大杯子谷(2)、兴仁小白糯(1)以及糯稻兴仁小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9

7.2 抗病

7.2.1 高抗稻瘟病品种

我国水稻品种中具有抗稻瘟病菌不同小种的广谱垂直抗性的籼稻品种有红脚占、砦糖、金围矮、赤块矮选等,粳稻有中系7604。此外,温选l0号、谷农矮13,顺良早2号、农试4号、74562、75103、晚辐1号、辐矮22等籼稻品种,中系7609、合江20、东农363、西南175等粳稻品种,麻早、双糯4号糯稻等也是较好的抗源。五十年代以来,各省(区)还陆续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当地优势生理小种的品种。如黑龙江省的合江19、东农363、东农415、合交7811、合陆7517、合单83-079、合单83-040、合单83-055、东光1号等;吉林省的长白6号、吉80-13、吉80-61、吉80-62、吉80-89、九7506、中系7603、中系

7607、中系8036、中日友好2号、公交20等;江苏省有江西糯、二百莲、江百晚、黑稻、簿稻、红糯、小芒稻、江南晚、缺儿糯、晚百歌、黑壳子粳等;湖南省有湘资3150、矮脚白米籽、湘州5号、湘步州 6号、2748、81-292、HA79317—7,等;福建省有菲一、77009、77005、77003、77007、77015、77021、谷龙13、5015、中作77-3203等,云南省有勐旺谷、毫乃焕、扎吕龙、滇瑞300、早紫糯4号、毫补卡、勐海紫糯、毫玉棒、老贺糯、香糯、毫亮谷、勐旗海、白谷、大白谷、红镰刀谷、台选3号、昌稻3号、76-143,26-11-4等,广东省有鸡对伦、窄叶青8号、青华矮、白珍龙、二自矮等;广西有包选2号、包胎矮、闻香糯3号等,贵州省有四股齐,油麻粘、小麻谷、寸谷、散头糯、黑壳折糯、南糯谷等;安徽省有鸡爪谷、小川稻、鸡冠早、三粒寸、长粒籼、歙县白、六月爆、大头黄等;浙江省有矮城804、城特232、城特235、军协、珍汕97、珍龙13、圭陆矮、秀水24、秀水48等。

外引品种中,籼稻主要抗源有Caloro、Tetep、Lebonnet、Memoriaka、sigadis、Tadukan、Zenith,以及IR26、IR29、IR36、IR52、IR9179-102-2(国际油占)、IR9965-48-2、密阳54、密阳55、BG367-9等。粳稻有砦1号、砦2号、Pi4、Pi5、BL7、BLl、BL2、盐洲14、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26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24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23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24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22

7.2.5抗白叶枯病的国外水稻品种(系)

我国水稻品种资源中,白叶枯病抗源比较丰富,粳稻品种中的抗源又比籼稻品种多,地方品种中的粳稻和糯稻都蕴藏着大量抗源。如太湖流域及上海、浙江等地的铁粳青、红芒糯,风景稻、小爱2号,早糯稻,大绿种、矮绿种、白壳晚、长秸糯、大稻头糯等;湖南的浏阳大糯、干禾糯、旱禾糯、白麻谷、麻糯谷、日糯谷等;湖北的野人毛、大叶黄、小红谷、冷水糯等;安徽的宁国糯、金丝黄、金色银等;云南的毫梅、云南大粒、雾露谷、云香糯1号、毫双7、八月糯、长毛糯、乌罗糯谷、矮脚糯、烂地糯、玉枝糯、大白谷、毛旺谷等等;台湾的台东25、台中186、新竹56、台南1号、嘉南8号、台南5号等。籼稻地方品种中的抗源有湖南的蓝脚、六十早、红其苏、粒谷、龙脚早等,云南的麻车、东壤;湖北的青冬、七里占、龙须谷、罗汉谷、卷叶稻、特大粒等;贵州的伊势景、贵州麻谷等。我国还育成一批抗白叶枯病而又具有丰产性状的品种。粳稻有南粳15、盐粳2号、南粳11、南粳35、六粳1号、邳早15、农虎6号、浙粳66、矮粳23、泸晚4号、鄂晚5号、紫金糯、中农4号、西南175、云粳136、蚌珠芒等。这些抗病品种大都具有成株抗性基因xa-3。籼稻有74-105、包选二号、包包矮、青二矮、窄叶青8号、广二矮3号、桂引1号、青华矮6号、华竹40、晚华矮4号、珠包矮384、秋青2号、桂陆早、早36、乌珍5号、双二占、植20-5、晚华11选、青村占35、晚六早、三五糯、晚青早2号、特华早、晚桂早、扬稻1号、扬稻2号等,它们大都具有Xa—4基因。

外引品种中的抗源籼稻有:ASD7、BG90-2、ARC7326、Babawee、DV85、DV89、DZ78、DZl92、Koog、BJl、IR20、IR22、IR26、IR28、IR29、IR30、IR36、IR44、Lead rice、Pelita I/l、PTB23、PTB33、Sigadis、TKM6、Tadukan、Zenith等;粳稻有竹原、矢祖、银河、早生爱国3号、中新120、丰锦、黎明、日本晴、中国31、关东60、St No.1、爱知旭、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8

*R:双抗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HR:高抗。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8

7.3 抗虫

抗稻蓟马品种主要来源于斯里兰卡。如Dahanala、Demalakotan、KalubalaW66、Kalu Heenati、Madael、Suduru Samba以及印度尼西亚的Utri Ra.japan等,这些品种的引种,丰富了我国抗稻蓟马种质资源。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79

7.3.2 水稻抗白背飞虱品种(品系)的选育

抗白背飞虱方面,已鉴定出抗性品种有云南省的籼稻大红谷、鬼衣谷,大齐谷、便谷以及粳稻脚鲁等;台湾品种台东24、台南育155等。外引抗性品种有ARCl0239、

IR2035-117-3、N22、PTB33等。抗三化螟鉴定结果认为:IRl9735-30-3-3为抗性一级品种,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78

7.3.3 我国抗褐飞虱的品种选育

我国对国内稻种资源进行抗褐飞虱鉴定结果表明,抗源种质较少,尤其是在粳稻中尚未找到抗性强的品种。在育成品种中,鉴定出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在生产上应用的籼稻有:包胎矮、包选2号、广二矮、秋风矮、闽晚1号、闽抗糯(选自云南品种矮白壳)、湘引32选5(选自IRl561-228-3-2),以及杂交稻威优4号、威优6号等。在外引进品种中,抗褐飞虱资源较多。综合各地鉴定结果,主要抗源有ASD7、Babawee、IR2061-46-2-4-5、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77

7.3.4 对三化暝表现中抗的水稻品种与品系

(Sano,Y:Sterility barriers betweet Oryza sativa and O. glaberrima.In:Rice Gennetics,IRRI.1986,109-118)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65

(Heinricha 等,1985a)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65 7.3.6 我国鉴定抗稻纵卷叶暝的稻种资源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63

6.4 耐逆

6.4.1 耐逆性强的国外水稻品种(系)

抗逆性水稻品种资源

1 耐寒性品种我国有丰富的耐寒性强的种质资源。重要的国内耐寒品种有:云南省的丽江新团黑谷、黑选5号、攀农1号、昭通麻线谷、昆明小白谷,雪河矮早等;浙江省的晚粳铁秆老来青,死金老头、小晚稻,湖南省的冷光、猛射早、红谷系、毛板粘、坳冬粘、铁板粘、矮脚白米仔;黑龙江省的合江22;吉林省的寒2、寒9,以及新疆的早粳7511-2-3-2等。主要外引耐寒品种,粳稻有日本的奥盛、辰己糯、染分、空知、早雪等;籼稻有南朝鲜的YRl805-17-3-2,埃及的CR327-13-3-2-1以及印度尼西亚的Silewah等。

2 耐旱性品种云南省的耐旱品种有俄扎、扎拉马、金包银、二小白、冬大白、大白谷、毫安朗、齐头谷等,湖南省的耐旱品种有齐头黄、安仁红米桐、邵东观音早、黔阳矮脚红、永兴千禾占等;江苏省的南通陆稻耐旱性强,是优良的育种亲本。我国北方稻区适宜水稻旱种的品种有延粳l号、延粳6号、东农5号,以及郑州早粳、中作180、中作59等。

3 耐盐性品种已筛选出耐盐性强的品种有盐81—210、中作180、中作284、424,以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9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摘要在0g/L、6g/L、9g/L、12g/L、15g/L等5个NaCl单盐浓度下,对北方滨海稻区11个推广水稻品种进行了发芽率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均随盐浓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垦稻95-4芽期耐盐能力最高,为强耐盐品种,辽农21芽期耐盐能力最低。 关键词盐;水稻;发芽;耐盐性 盐碱土壤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盐碱土地面积约0.37亿公顷,面积相当于现有耕地的1/4。水稻属于不耐盐的甜土作物,而北方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高,近几年由于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极大地限制了水稻生产。培育耐盐品种,加快该区水稻发展,是当前盐碱地种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从现有的优良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耐盐强的品种,为耐盐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或直接应用于生产,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是最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手段。该试验用不同浓度的NaCl单盐溶液处理不同粳稻品种,对供试品种的发芽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耐盐种质筛选及水稻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目前供试品种为北方盐碱稻区推广的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津原45、津原47(天津市原种场),辽农21、辽粳28(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盐丰47-8、辽盐98、盐粳68(辽宁省盐碱地所),冀粳14、垦育16、垦优2000、垦稻95-4(河北省农科院滨海所)。 1.2试验方法 采用NaCl单盐溶液进行种子处理,NaCl浓度分别为0g/L(CK)、6g/L、9g/L、12g/L、15g/L 5个处理。将种子置于50℃恒温箱中高温处理48h,随机挑选饱满种子50粒,均匀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直径9cm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10mL,2次重复,放入30℃恒温箱中发芽,至第10天记录种子发芽数。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 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

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分析

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3T11:18:12.6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喻正春[导读]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应当了解并掌握具体的种植技术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水稻种植过程进行优化。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人民政府重庆大足 402368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应当了解并掌握具体的种植技术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水稻种植过程进行优化。基于此点,本文从水稻选种及播种、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 1 优选水稻良种及播种技术措施 1.1 选种与处理 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种子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南方的气候比较特殊,即平均温度高,所以,在选种时,必须充分考虑水稻种子的环境适应性,这样才能使种子的萌芽率得到有效的保障,鉴于此,在对水稻种子进行选取时,应当以饱和度较高的种子作为首选,同时,应对种子的价值进行分析,将所有干瘪、腐烂的种子全部剔除出去,只留优质的种子。此外,应当尽可能选择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这样可使水稻的产量获得提升。当稻种选好后,应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措施如下:对稻种进行重新筛选,从中选出饱和度高的良种,并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对稻种进行摊铺、晾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将种子内部多余的水分去除掉,以此来增强稻种的吸水性能,通过日光照射,还能对稻种进行杀菌和消毒,有利于促进稻种的生长发育。可将晾晒好的稻种置于水中浸泡,由此能够使种子内部细胞变得更加活跃,并在其上覆盖青草进行保温,实现催芽的目的。 1.2 育苗 在对苗床进行设置时,其角度应当以东西走向为宜,由此可使水稻幼苗获得更加全面和稳定的光照周期,有助于出苗率的提升。水稻在生长发育阶段,其根系需要有充足的空间,鉴于此,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对苗床的间隔距离进行合理确定,既不可过小,也不宜过大。同时,可在苗床上部覆盖薄膜,这样除了能够减轻外界气候条件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之外,还能使苗床的温度有所提升。为使苗床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可在苗床中搭设排水沟,借助这种方式对水的流量进行控制。 1.3 播种 对水稻进行播种前,应当对种植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加以密切关注,并对播种量进合理控制,确保播种量均匀。这就要求在水稻播种时,应当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安排,由此除了能够起到促进水稻光合作用的目的之外,还能使稻种的有机物显著增加,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保障。 2 水稻种植的管理措施及优化方式 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措施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关键之所在,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具体的管理措施及优化方式如下: 2.1 晒田管理 种植水稻时,晒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可采取如下优化措施:当稻田内的水晒干之后,可注入2-3d 左右的水量,然后再次晒干,如此循环,直至稻田达到最佳状态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当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脱水的现象,确保稻田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 2.2 肥水管理 2.2.1 施肥。可按照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管理,大体上可将施肥管理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施放基肥、分蘖肥、调控肥和孕穗肥。水稻本身是一种对营养成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而且生长阶段阶段的不同,所需的养分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必须对施肥管理予以重视,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施肥,保证水稻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 2.2.2 灌溉管理。由水稻秧苗的特性可知,其喜温、怕涝,加之水稻的种植密度较小,因此,在育秧阶段无需对水稻进行灌溉。当水稻进入到生长旺盛期后,对水的需求量会逐步增大,因此,在该阶段,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同时,水稻抽穗期的灌溉管理也非常重要,对此应当基于足够的重视。 2.2.3 除草管理。大量的种植实践经验表明,过多的杂草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在育秧时,应当尽可能将所有杂草清除干净,为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可以合理选择除草剂,如杀草丹、扑草净等。 2.3 水稻的田间管理 万物均离不开水的滋润,水稻秧苗也同样需要水资源的灌溉,水资源是否灌溉到位,是否满足水稻的需求,是水稻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首先,在水稻幼苗期,耐旱能力、耐涝能力都比较弱,这个阶段水稻幼苗所需要的水量不大,在灌溉过程中要注意水量的控制,不可以过量,当然也不能过少,可以比成株水量较少一些,但也要保证幼苗的需要。其次,水稻拔节期之后,其成长速度有了明显的增长,对水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此时,对水稻的水灌溉要注意相应增加,避免出现干旱或缺水的状况发生,不然很容易导致稻花的凋谢或枯萎,那么水稻减产则不可避免。最后,水稻进入抽穗期,这时候是水稻最需要水资源的时期,因此,此阶段务必要保证水分充足,灌溉及时,保证水资源的供应。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预防病虫害也是保证水稻高产、高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水稻种植者要及时喷洒农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喷洒农药可以采用喷雾式农药喷洒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每一株秧苗的发病机几率,提高健康株苗的成长率、成活率;水稻种植者还要及时拔除杂草,杂草的生长也会抢夺水稻的营养,所以对杂草要做到及时清除,保证水稻能得到及时、充足的营养。同时也要关注田间稻秧是否缺秧,做到秧苗的及时补充,避免田地种植空间的浪费,只有关注水稻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水稻茁壮成长。 3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优化方式 在水稻种植过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确保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广东揭阳地区,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稻卷叶螟等。 3.1 水稻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综述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综述 植物保护学院植保0903班 2009034010307 刘旭 摘要: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水稻茎秆结构、株高、例伏类型、机械强度等,以及研究抗倒性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之间的关系,试图为增强对水稻抗倒性的认识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茎秆;抗倒性;机械强度 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倒伏是稻体内因和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抗倒性强弱与茎秆机械组织的强度、茎秆的韧性以及地上各节的长度,特别地表节的长度密切相关。外因是栽培条件。特别是肥水管理不当,如氮素吸收过剩、过度密植、深水灌溉等,都会对水稻抗倒性产生影响。此外,风雨及病虫害等也会引起倒伏。倒伏不仅给产量造成损失,也给收割带来不便。因而倒伏与高产一度成为水稻高产育种的一个“瓶颈”。对此,国内外“' 很早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曾最早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玉米进行抗倒伏强度的定量分析,但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水稻育种专家们多年来分别从水稻茎秆结构、株高、倒伏类型、机械强度等方面对水稻的抗倒性进行了研究。笔者也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此进行研究。现将前人有关杂交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 一、水稻茎秆结构与抗倒伏关系 对于水稻茎秆来说,与抗倒伏性有密切关系的是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水稻的茎秆有支持地上部的功能,且有贮藏和运输养料的作用,它由节和节间组成,节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的刚度,使其抵抗外部的弯曲载荷能力得以提高。节间由表皮、下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及维管束等五个部分组成。表皮细胞的细胞壁部分木质化或硅质化,使其表皮的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薄壁组织中有许多维管束,维管束既是输导组织又是茎秆的增强体;机械组织在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是由很发达的厚壁纤维细胞组成的。水稻的茎秆正是由于有如此复杂的多层复合结构才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前人对茎秆抗倒伏性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分析茎秆节间性状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从遗传生态学角度深入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水稻茎秆的拉伸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比较研究了高秆、中秆、矮秆和杂交稻典型水稻品种茎秆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认为中秆类型水稻茎秆的结构更为合理,在高产抗倒伏品种的选育中应矮中求高,选育中秆和硬秆品种。等以近年来我国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认为茎秆较粗能孕育较大穗子,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茎秆的抗折断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与秆壁厚度和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 二、株高与抗倒伏关系 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是适当提高株高,以增加生物学产量从而相应地提高稻谷产量。然而,株高是决定抗倒性的重要因素,因而对于株高与抗倒伏性的关系,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认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与株高成反比,与茎粗成正比;大量研究者认为,植株过高是引起倒伏的主要原因;也有研究者认为,株高与抗倒伏能力关系并不明显,即矮秆不一定抗倒伏,高秆不一定不抗倒伏。从利于抗倒伏方面考虑,育种上应选择较粗的茎秆,在栽培上应控制株高但要适度,因为适当增加水稻植株的高度,可以提高水稻的生物学产量,也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 三、水稻茎秆倒伏类型划分

水稻耐盐

中科院专家成功克隆水稻耐盐相关数 量性状基因 SKC1定位克隆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员及其博士生任仲海、高继平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栾升教授及其助手李乐攻博士进行合作,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与水稻耐盐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SKC1,并阐明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多年来潜心于水稻耐盐数量性状基因的克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成功克隆了盐胁迫下控制水稻地上部钾/钠离子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SKC1。该基因编码离子转运蛋白,耐盐品种与感盐品种之间存在四个氨基酸替换的自然变异,这是引起SKC1基因功能变化的分子基础。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离子长距离运输有关,控制盐胁迫下水稻地上部的钾/钠离子平衡,即维持高钾/低钠的离子平衡,从而增加水稻的耐盐性。为了更深入探明该基因的功能,林鸿宣研究员与栾升教授领导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开展了SKC1的电生理功能分析研究,发现SKC1编码的蛋白是钠离子的特异性转运蛋白而不直接运输钾离子,钾离子含量的变化是由于钠离子竞争引起的;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在耐盐水稻品种中其功能活性明显强于感盐品种。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沪港安信分子生物科

学研究基金等的资助。“水稻高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重大专项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研究员指出,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林鸿宣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水稻耐盐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是我国水稻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随着国民膳食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人们渴望食用无污染、无残毒的安全绿色食品,因此,发展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用优质名牌去占领市场,通过提高品质米增加效益,是发展我省现代农业和种植业品种结构调整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村水稻产业化生产、解决稻谷大量积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 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过两年实验示范,共选出几个优质品种(津稻263、圣稻17、越光),也是优质米品种,根据大中城市订单农业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优质米品种种植。创出市中区名牌大米,进入国内外市场。 2. 适时翻耙 2.1 土壤类型的选择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等各种养分含量不同,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及食味影响很大。在优质绿色稻米生产中应选择有机质含量中上等,速效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壤最为理想,最利于优质米生产的黄泛冲积物中粘土。 2.2 夏翻地 夏翻地深度在25厘米以上,经过冬春两季冻融交替的小麦茬,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绿色稻米生产的适宜生态环境。 2.3 春季整地施农肥

小麦收获后可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深度20-25厘米。在旋耕前增施农家肥2吨/亩,农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2.4 耙地 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3. 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3.1 种子处理 3.1.1 晒种:5月1-3日室外晒种2-3天,增加种子活力。 3.1.2 浸种与消毒:浸种与消毒可以同时进行。5月5-10日用咪酰胺亩用量3克,在室内常温下浸种消毒5-7天。 3.1.3 催芽:5月8-15日,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放入50-60℃温水中预热后立即捞出,将种子装入袋中放在铺有30厘米厚稻草炕上,用塑料布或麻袋盖好,插入温度计在30-32℃下催芽48小时左右,待种子80%露白时,将种子袋拿到室内地上摊开降温,催芽时注意每天播动2-3次,防止高温烧芽。 3.2 扣棚作床 选择背风向阳园田地,高燥平坦,土壤肥沃,水电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浅翻10厘米,每平方米施草碳土10公斤,作好置床,按大、中、小棚条件确定苗床的长宽度,洼地采用深沟高床,有利于排水。提前扣膜升温2-3天,在播种前一天将置床浇透底水。 3.3 营养床土配制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2012-06-05 19:26:26) 转载▼ 标签: 杂谈 格林有机公司 一、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1 有机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1.1 产地环境要求,有机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48-1995中的二级标准。 ②农用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规定。 ③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1.2 产地要求,产地周边5Km以内无污染源,上年度和前茬作物均未施用化学合成物质;稻农技术好,自觉性高;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 2.5%以上,pH值6.5~7.5;光照充足,旱涝保收。 1.3 灌溉水要求,稻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水源为洮儿河水系,察尔森水库节制供水,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渠系配套,并且是分水后第一灌溉区,在灌区上游没有工业区和其他污染源。 2 育苗 2.1 品种选择 2.1.1 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达标的,同时经过转换的种子。通过穗选,连续两年的有机栽培获得有机稻种。 2.1.2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熟期适中的、适口性好的优质品种。 2.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2.2 种子处理 2.2.1 盘育秧每亩用芽籽4.0公斤。

2.2.2 晴天中午晒种2-3天,可杀菌并提高种子活力。 2.2.3 用黄泥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过筛黄泥搅拌成浆(放新鲜鸡蛋漂出即可),放入稻种,去除秕粒,捞出好籽清洗一遍。 2.2.4 常规浸种催芽,常温水浸种5-6天,捞出放在30℃条件下破胸,80%种子露白时,降至25℃催芽,芽出齐后散温凉芽4-6小时即可播种。 2.2.5 温汤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恒定的53℃水中提温半个小时(可提高种子活力和杀菌),然后进行常规催芽。 2.3 置床处理及播种 2.3.1 选择河淤土或山根腐殖土做盘土,去除杂草,破碎过细筛。 2.3.2 置床翻深10-15厘米,清除杂草,打碎坷垃,整平压实,碎土块搂至四周。 2.3.3 盘土配制,选择猪粪、羊粪和牛粪的混合腐熟农家肥(农家肥腐熟可杀死杂草种子、虫卵及病菌),农家肥与床土比例是1:5-10,破碎过细筛(6-8毫米);将食用白醋用水稀释到 pH值3左右的酸化水,用稀释的酸化水浇拌盘土,使盘土pH值达到4.5-5.5之间。 2.3.4 先将置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置床上摆盘,盘盘紧靠,装满盘土,浇透清水即可。 2.3.5 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4月20日-25日)。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00克,播均播匀,将种子轻压三面入土后覆土,再将地膜覆上压牢。 2.4 苗床管理 2.4.1 出苗前,棚内保持20-28℃温度。 2.4.2 秧苗出齐,顶膜立针时,及时撤掉地膜。 2.4.3 管水,床土发白变干时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为早揭膜后和晚扣膜前。随气温增高和通风口加大,增加补水,每次浇透,切忌大水漫灌。结合浇水使用 2-3次酸化水(pH值5左右食用白醋稀释的酸化水),保持盘土的酸性,利于育壮苗抗病。 2.4.4 炼苗,出苗撤膜后,白天晴朗高温时,开始通风炼苗;1.5叶前小通风,即两端和背风面通风;1.5-2.5叶期,两侧适当通风;2.5叶后加大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日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昼夜通风炼苗,并逐步揭膜,防止失水,青枯死苗。 2.4.5 追肥,苗期结合浇水浇农家肥浸出液1-3次。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规律防治策略探讨 摘要:水稻纹枯病近几年来,由于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目前已成为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病害。现将从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特点、分布、危害状、病原物等方面分析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与发生特点、发病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病原;危害;防治措施 1病害发生 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称“富贵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纹枯病是遍及全球的病害,也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群体更加繁茂,其为害日益严重,现已成为水稻三大病害之首。目前水稻纹枯病在世界各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在亚洲、美洲、非洲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发生,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各稻区纹枯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重[1-2]。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矮秆品种受害更重。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据统计,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目前全国水稻年种植面积达3000万公顷,纹枯病发病面积达1360万公顷,造成损失约137万吨[3]。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白叶枯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 2为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一般以分蘖末期至抽穗期发病重,尤以抽穗前后发病最严重。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为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造成水稻损害,影响其产量。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急剧加重,抽穗前以叶鞘受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湿度高时呈灰绿色至墨绿色[4]。病斑多时数个可互相融合呈云纹状大斑,很像开水烫伤,灰白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_王育荣

收稿日期:2010-03-15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991038) 作者简介:王育荣(1982- ),女,海南屯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为通信作者。植株倒伏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一般发生在抽穗后谷粒灌浆期,是水稻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指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性,其与植株高度、茎秆组织机械强度、茎秆韧性以及地上部各节间的长度密切相关;外因主要指栽培条件,如氮肥施用过多、种植过密、长期深水灌溉等。据报道,每年因水稻倒伏引起的减产量约10%~30%,甚至绝收[1~3]。水稻倒伏导致产量下降,而且会引起稻谷品质变劣,因此,深入开展水稻抗倒伏研究,对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 1.1品种差异和种植条件对水稻倒伏的影响 1.1.1品种差异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对倒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抗倒伏性差异较大,株型偏矮、节间短、茎秆粗壮、穗颈节紧凑、根系 发达的水稻品种不易倒伏,反之则为易倒伏品种。1.1.2栽培条件一是土壤环境:根系长势与土壤质地、耕作层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耕作层太浅、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沙化易导致水稻根部生长环境恶化,致使水稻根系长势差、地上部支持力弱,易引起倒伏。二是栽培密度:水稻移栽密度过高,会加剧群体内个体间水、肥、光、气的竞争,致使个体发育不良、茎秆纤细、基部节间增长、茎秆抗折能力下降、易倒伏。三是肥水管理:氮肥施用过量会引起植株疯长、茎秆纤细、茎壁薄、茎秆韧性小,使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下降,易倒伏。长时间的深水灌溉会使水稻茎秆节间徒长,同时因供氧不足导致根系生长受阻、长势不发达、扎根不深,一旦遇到风雨极易倒伏。四是病虫害方面:水稻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会使茎秆组织被破坏,茎秆抗折力下降,导致倒伏。常见的致水稻倒伏的病虫害有稻飞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王育荣,王福军,于 洁,李 杨,刘丕庆*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差异、栽培条件及水稻植株高度等,而秆壁厚度和茎粗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茎秆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此外,钾、硅等元素与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也密切相关。文章在阐述水稻倒伏的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在育种上应选择倒伏指数低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尤其应采用以亲本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育种方式,并指出应从改善水稻栽培条件和加强抗倒伏品种培育等方面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关键词:水稻;品种特性;栽培措施;抗倒伏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10)06-0545-03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545-547Research progress on lodging resistance in rice WANG Yu-rong ,WANG Fu-jun ,YU Jie ,LI Yang ,LIU Pi-qing *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Abstract:Rice lodg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has serious impa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rice lodging are varietal differences,cultivation conditions,plant height and others.Thickness of stem wall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lodging resistance,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storage substances in stem plays decisive role in imparting rice lodging resistance.In addition,potassium,silicon and other el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lodging resistance.Genetics research on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ice variety (line)with low lodging index should be selected as parents,especially hybrid combinations of two low lodging index coordinate parents and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should be enhance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strengthening variety breeding for lodging resistance. Key words:rice;variety 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measures;lodging resistance;research progress 545··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明:这些材料属于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找不到能完全保持其不育特性的品种,利用价值不大。1970年11月,李必湖等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次年春季的试验就表明广场矮3784、6044、二九南等品种(系)对野败不育株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经过随后2年全国各育种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2年冬在海南冬繁时就获得了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不育系群体,如珍汕97A和B、二九南1号A和B等。至此,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成以后,1973年原广西农学院等单位陆续筛选出IR24、IR26、泰引1号、古154等一批强优恢复系,并选配出汕优2号、南优2号等系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从此,以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实现配套为标志,宣告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3)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是有能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①雄性不育株的获得:获得原始的雄性不育株,可从大田自然群体中寻找或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前者如袁隆平早期从胜利籼、洞庭早籼、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发现的C系统不育材料;后者如李必湖等发现并被试验证实由野生稻与栽培稻天然杂交产生的野败雄性不育株;四川农业大学通过地理生态远缘杂交获得的用于培育冈46A等不育系的不育株,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用于培育印水型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及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通过籼粳交获得的用于培育K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这些不育株均为核质互作型不育,比较容易找到保持系,是选育三系雄性不育系不育单株的主要来源。 ②保持材料(B)的选育:保持系的选育可采取测交筛选和人工制保法进行。 测交筛选法:获得雄性不育株后,选用掌握的国内外育成的大量优良品种(系)与之杂交,

有机水稻种植收购协议书

水稻种植收购协议书 甲方: 乙方(农户): 双方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就水稻种植和收购事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出售和收购 双方协议内土地出产的水稻甲方有收购权,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得出售。甲方对乙方协议内土地出产的水稻有收购的义务 2、收购时间和结算方式 年月日至年月日。在此期间双方无条件的出售和收购,单方面拒绝均属于违约。乙方将水稻送到甲方的收储点后,甲方需在五个工作日内按入库数量、等级和本协议约定的价格将水稻款支付给乙方。 3、协议约定的土地状况 土地位于:面积:亩,种植品种:稻花香2号,种植方式:,种植技术标准。 4、甲方责任 (1)统一提供种子、营养剂和肥料,秋季收购时由粮款中扣除。 (2)制定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提供技术服务,委派科技人员对

乙方跟踪指导服务,并对乙方免费进行科技培训。 (3)每次喷施硒、钙、叶面肥期间,必须告知甲方或甲方指定专人监督喷施。 (4)统一提供水稻包装、封口线、甲方承担封口费用。 (5)甲方收购价格按照由市场形成的稻花香水稻的价格为基数,原则上同等质量每公斤上浮0.30元以上。 5、乙方责任 (1)乙方签约土地是承包田,需出示土地承包合同,甲方留存复印件。 (2)乙方向甲方供应的水稻必须为当年生产,来源可追溯,同时满足水稻储存和甲方规定的指标要求。如有违反甲方拒收。 (3)搞好防治病虫草害作业,用化学合成的药剂灭草、防病、防虫的按违约处理。发生稻粬病的水稻甲方拒收。 (4)乙方送交水稻的重量计量以甲方收粮点的地秤计量数据为准。 (5)订单面积内种植的稻谷必须严格看管,出现丢失的要加倍赔偿。 (6)必须按甲方规定的时间、地点全部及时的出售给甲方,不得自留或外卖。 (7)乙方自行承担送粮的装车费、运输费、损耗等费用。 6、违约责任 (1)人为造成的种植事故,由乙方全部负责,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2)甲方无故拒收或少收订单水稻数量的,应向乙方偿付拒收或少收水稻总值的15%违约金,若因粮情品质造成甲方拒收或少收的甲方不承

水稻抗倒伏的测定实验方法

水稻抗倒伏的测定实验方法 一、概述 影响水稻的抗倒伏因素有很多,对易倒伏性贡献最大因素主茎鲜重,其次是基础部第二节间长和株高。对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基节折断弯矩,基节干重比对降低倒伏指数也有一定的贡献。 按濑古秀生的方法计算各品种基部节间的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弯曲力矩(bending moment, BM)=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cm)×该节间基部至穗顶鲜质量(g);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 LI)=弯曲力矩/抗折力×100%,倒伏指数越大,茎秆越容易发生倒伏。 二、原理 三、仪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四、试剂 五、方法 1.平均分蘖数的测定 试验田共分十二块,每块试验田内随机选取二十株水稻数取每株的分蘖数,取平均值,得到每块试验田的平均分蘖数。 2.株高 每块试验田选取三株分蘖数为该田平均分蘖数的水稻,紧贴地面剪断;每株水稻可以选取三个样本秸秆(粗中细)编号,同时测量株长并记录。 3.每个样本从下部截取15cm,放入试验机内测定抗压值。 试验机参数设置及操作步骤如下: (1)电脑内安装软件power test (2)参数设置: 密码:SANS ;使用20N传感器(20N比较适合秸秆的抗压试验,数值大小适中);试验方案:塑料压缩试验;定力:18N(起保护作用);试验速度:6~10mm /min;入口力:0.001N(生成图形的初始力,由于秸秆抗压的力较小为确保能正常生成图像故将入口力设成较小值); (3)操作步骤:①放样本,下降至刚接触②选择“新试验”③点击“清零” ④“开始”开始进行试验⑤图像达到抗压峰值一段时间后点击“结束”⑥“生成

报告”“导出excel”(文件夹data) 4.平均直径 取已知面积的板子作为背景,截取的15cm样本按照顺序排列(一定要有编号,方便辨认,每个样本之间要有空隙否则不能正确计算面积),用相机拍照,照片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面积(面积/长度= 平均直径) 六、结果计算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2007年第1期专题论述 中国种业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hm2,占世界的20%;产量1.85亿t,占世界的近1/3;单位面积产量6.35t/hm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hm2高65%[1]。水稻在我国谷物产量中始终保持在总量的40%左右,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我国的水稻育种在20世纪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两次革命后,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因此,研究选育水稻优质和超高产品种,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育种对发展水稻粮食生产的作用,使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地方品种的搜集和应用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搜集3.4万余份地方品种资源,经整理、鉴定、筛选出160余个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如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甘日等;晚粳的10509和老来青等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杂、乱的现象。其中广西的矮仔占成为以后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中的重要资源。 1.2矮化育种1956年矮脚南特、1957年台中在来1号和1959年广场矮的相继育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矮化育种阶段,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一次重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南方各省区先后基本实现品种矮秆化,当时著名的推广良种有早籼矮脚南特、矮南早1号、广解9号、6044、二九青、广场矮4号、先锋1号等。迟熟早籼或中籼有广场矮、珍株矮、广选8号、窄叶青、成都矮8号、泸成17和泸双1011等。与此同时,北方稻区则利用日本粳稻品种农垦58等育成了一批中矮秆品种,如松辽2号、辽丰5号、京育1号等。 矮秆化品种的成功育成,不仅比原高秆易倒伏的品种增产30%~50%,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平均单产达 500kg的高产典型,导致了亚洲国家的水稻绿色革命。1.3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稻更新1964年袁隆平最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1973年我国实现籼型三系配套,1975年基本建立了强优势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杂种优势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广了南优、汕优、威优和四优四大系列组合,单产比常规品种稻增加10%~15%。与此同时,粳型杂交稻也实现了三系配套,筛选出了中粳组合黎优57、秀优57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杂交稻育种期间,水稻常规育种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育成了一批高产、抗病等品种,如原丰早、桂朝2号、吉粳60、京越1号、武农早等;通过籼粳杂交育成了粳稻品种矮粳23、南粳25、辽粳5号等。1961-1984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0.98%,单产年均增长率4.11%,总产年均增长率5.13%;1984-2003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下降0.46%,单产年均增长率0.53%,总产年均减产0.77%,进入徘徊发展阶段[2]。 2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高产、多抗、优质综合育种目标,以及相应采用诱变育种、花培育种、航天育种等手段,常规稻和杂交稻选育又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1994-2003年,大米市场上呈现出优质米畅销、劣质大米滞销的状况,全国不同程度先后进入调整粮食结构、优化品种结构阶段。90年代以来,水稻单产一直在6t/hm2左右,杂交水稻产量开始出现了徘徊的局面,新的组合在熟期、米质、抗性等方面虽有改进,但在产量上未能获得新的突破。因此,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迄今为止我国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袁隆平院士认为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3]。1997年,中国开始超级稻选育研究,从农业部“新世纪曙光计划”进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则连续两次获得总理大额资助,成为水稻育种界亮点。200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的研制及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谱绘制,建成了包含7万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李初军1刘建萍1贾丽颖2吴放斌1 (1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萍乡337001;2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中学,337016) 11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示范总结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示范总结 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6年11月9日 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优质水稻的重要产区,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方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机水稻种植,并拿出相应资金,加强示范区尤其是有机水稻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建设“一带八区”,一带:以标准粮田建设、综合展示农业科技成果的哈同高速科技示范带;八区:安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红星有机水稻示范园区、利民航化作业示范园区、吉兴有机水稻示范园区、向阳绿色植保示范园区、中心有机质提升示范园区、胜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区、爱国机插侧条施肥示范园区。通过一带八区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县域农业科技发展进程。 二、有机水稻种植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方正县有机水稻种植模式探索是从2014年开始,2014年种植面积100亩,2015年种植面积200亩,2016年种植面积500亩。 1、经济效益显著。2016年500亩有机水稻平均亩产450

千克,普通水稻平均亩产500千克,有机米每千克30元,普通米每千克15元,普通生产田亩成本800元,有机水稻亩成本1515元,普通生产田水稻收入3700元,有机水稻亩收入6585元,有机稻米亩纯增收2885元,500亩有机水稻纯增收入144.25万元。 2、生态效益提升。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和有机肥料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社会效益良好。通过有机水稻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起到了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项目区周边及全县稻农稻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增强了有机水稻种植的积极性,有机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1、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机水稻种植工作。三年来,补贴资金130多万元,为有机水稻示范区购买插秧机、有机肥料、地膜生物防治器械、药剂等,确保示范基地工作顺利实施。 2、成立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示范区监督和保障,实现“政技物”的有效结合,使示范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示范方案制定、技术指导。 3、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知识更新不断升级,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浅谈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

浅谈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主要种类之一,在人们的食物来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拥有庞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做好水稻抗病工作,是保障水稻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前提。文章围绕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抗病技术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深入推进水稻抗病技术研究,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目前水稻抗病领域应用先进技术情况,最后着重分析了水稻病害种类和对应的防治策略。 标签:水稻;水稻病虫害;高新技术 引言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作为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主要组成部分,水稻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下大力气做好水稻培育、生产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卓有成效,其中以杂交水稻技术进展最为突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杂交水稻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水稻种植的快速发展。作为农作物,水稻的种植、繁育同样面临着自然条件和病虫害的威胁。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水稻产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水稻抗病技术的研究。 1 提高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抗病能力的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的生产种植情况也就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提高水稻种植抗病能力,不仅有利于水稻高产,保障粮食供应,满足群众生活必需,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维护我国安定和谐的经济秩序。水稻病虫害能够致使水稻患病,甚至死亡,直接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加强水稻病虫害技术研究,提高我国水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是确保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 2 我国水稻抗病领域中的先进技术 水稻抗病是门综合学科,它的发展要以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21世纪以来,水稻抗病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现代化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水稻抗病领域的应用,给水稻抗病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了现代化高新技术后,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提高,患病水稻治愈效果和速度明显改善。种子发芽器、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水稻育种信息,推动了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前进步伐。 3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主要抗病策略 3.1 水稻选种育种阶段的抗病虫害策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