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一、劳动力资本及其构成

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人力资本当作物权,作为商品所有权关系来分析,局限在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探讨人力资本效率特征。显然,以这种方式研究人力资本存在着很大的改进余地。我们看来,①关于人力资本研究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价值的直接生产过程中探讨其产权结构和功能,这一点恰恰是流行的人力资本理论没有理解的关键之处。因此,我们提出劳动力资本畴,借鉴《资本论》逻辑传统,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条件,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研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探讨人力资本的资本所有权关系。概括说来,劳动力资本就是用资本所有权界定的人力资本,是参与企业所有权分割的人力资本,是转化为财产权的人力资本。

劳动力资本畴所概括的劳动形式,是劳动价值论所界定的平均劳动。它是特定经济中一切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基本换算单元。根据劳动力资本畴包含的劳动价值论,不只是企业家劳动、复杂脑力劳动必须转化为资本;那些普通劳动者提供的技术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以及体力劳动,也必须转化为资本。就劳动力资本进入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权利而言,“白领职工”和“蓝领职工”应该是平等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白领职工”主要由思想家科学家阶层、企业家经理阶层、工程师技术师阶层组成;“蓝领职工”主要由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和体力劳动者组成。在这里,具有时代特征的是思想家科学家阶层、企业家经理阶层,他们是知识经济和现代化大工业的独特产物,他们的劳动具有多重性质:

(1)他们把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从古典时代货币资本的职能中

分离出来,促进古典货币资本向纳粹的“财务资本”转化,结束了价值生产过程中“知识权威”、“管理权威”屈从于“资本权威”的“自然”状态,是消灭资本雇佣劳动自然基础的主要条件。

(2)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把“白领”劳动和“蓝领”劳动结合为现实的生产过程,创造特殊的协作劳动生产力,同时把社会生产和服务的过程日益转化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自觉应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3)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是典型的二重形态的复杂劳动:一方面,处理社会财富的再生产——生产力;另一方面,处理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因此,新经济(其主要容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事实上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企业这个微观组织的集中反映,成为影响历史进步的特殊力量。

(4)从劳动力资本的企业构成看,知识劳动、管理劳动在做出贡献和制造风险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为现实的经济当事人,知识劳动者、管理劳动者追求自己的利益;作为企业行为的主要代理者,他们必须保证股东的利益;作为企业部的主要控制集团,他们面对一个不确定性世界,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说,生死攸关。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成为企业结合劳动力资本构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功能组成。企业治理权力的安排,必须相应反映知识劳动、管理劳动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二、劳动力价值资本化与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若从深层次的产权容看,是劳动者社会财产权主体地位逐步确立的过程。劳动者的财产权利,可以归结为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权利。因此,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其财产权容考察,可以归结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这一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化改革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劳动力资本化的核心容是,把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资本所有权,转化为职工对企业的股权。企业职工根据股权法则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成为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体结构,真正成为以资本权力为原则、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统一的现代公有制经济组织。这是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核心动地带激发的一次产权制度的创新,由此引发的制度变迁效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成功,将具有根本的、全局的意义。

劳动力价值资本化改革设想简要地概括为:在现代公有制企业部产权安排过程中,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必须作为资本计算,进入企业的资本存量。这部分资本同样采用股本形式。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资本股权,参与企业产权结构的部治理。这里,企业职工是以自己的具体劳动实现对企业的投资,劳动力资本流通因而也与金融资本不同。劳动力资本股权也表现出与金融资本股权完全不同的特征:

(1)劳动力资本股权含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职工前期的劳动记录,但在现期的企业剩余中参与分配,以此激励职工现期和预期的劳动供给。

(2)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在企业所有权分割过程中,机会均等,一股一票,按股分红,金融资本以价值额承担有限责任,劳动力资本以剩余额承担有限责任。

(3)劳动力资本股权反映的是劳动者本人具体劳动的质和量,其价值形态在职工劳动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了,劳动力资本股权本身已不包含任何价值量,仅是职工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的单纯凭证,是一种身份股权,它只能由职工本人行使,不能上市交易。

(4)资本化劳动力的价值含量,唯一可能的评价机制是劳动力市场。因此,可以假定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是完善的,一个人所拥有劳动力资本的含量,应该体现在工资上,更高的工资只能依赖于劳动力资本的积累和改良。

由此可见,在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劳动力的资本化过程,在消费和流通领域开始,在生产领域形成其资本形态,在分配领域体现其资本含义。连续的循环形成劳动力资本的周转。每经历一次循环,劳动力资本都发生质的改变和量的积累。不断的循环和周转形成劳动力资本的进化和积累。

我们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最后成功,必须按照劳动力资本化逻辑,深入改造现行《公司法》,重新界定现代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了在价值的直接生产过程中比较纯粹地讨论劳动者劳动力资本的权利,这里假定,劳动力资本股东只投入劳动力资本,金融资本股东只投入金融资本。同时还假定现行《公司法》界定的金融资本权力原则可以基本适用。我们认为,《公司法》需要进行基础性的重大改造,即劳动力资本权利进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现行《公司法》界定的金融资本权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力资本股权,作如下赋义:

(1)现代公有制企业,在这里被理解为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体结构,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联合行使企业所有权,劳动力资本董事会与金融资本董事会联合组成企业董事会,作为职工和金融资本股东资本权力的代理机构。

(2)为了防止资本权力行使过程中不规行为的发生,劳动力资本董事、监事和金融资本董事、监事,可以参照企业资本构成中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比例事先确定,单独选举。这里的不规行为主要指,股份条件下,投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劳动力资本股东针对金融

资本股东的合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金融资本股东针对劳动力资本股东的合谋行为。

(3)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金融资本股东大会及其联合代理机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行使企业法定治理权力。现有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工会的职能,可以交割于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及其代理机构——劳动力资本董事会执行,工会机构撤消。这是解决现行公司制度中“新三会”与“老三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4)如果把企业公积金界定为金融资本在市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改良基金和保障基金,那么,企业公益金的经济性质,可以界定为劳动力资本在市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改良基金和保障基金,其提取方式,应该由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谈判决定;其使用方式,应该在《公司法》规下,由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决定。

(5)企业部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代理行使的既是劳动力资本权力,又是金融资本权力。因此,高级“白领”劳动者劳动力资本的投票权,也应该相应地分解为两部分,其构成比例相同于企业资本构成中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比例,可以分别称之为劳动力资本投票权和金融资本投票权,分别参加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的表决。

这样,在劳动力资本化逻辑中,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就以资本权力为原则统一起来,形成现代公有制企业中劳动与资本的合作关系、联合关系。这同时也意味着,不仅要彻底检查古典和新古典的私人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模式,而且,也要彻底检查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模式。我们也是以此来探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三、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的功能性要素,其配置效率只有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得到适当评价。以劳动力资本化逻辑思考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规形式

(l)职工劳动力商品价值收入——工资。这是按劳分配机制。职工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值大小是由劳动力市场调节。工资作为职工劳动力价值大小的尺度自然地成为职工收入来源之一。

(2)职工劳动力资本要素收入——劳动股息。这是按要素分配机制。职工劳动力作为企业价值增值过程的功能性要素,应该和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一样,分割一部分剩余价值。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其价值含量的大小,应该以市场为机制,以当年工资量的余额计算。劳动力资本要素收入社会地成为职工的收入来源之一。

(3)职工金融资本要素收入——金融资本股息。随着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然发生职工个人的资本积累。工资收入、劳动股息收入的初次分配必然向再次分配和资本积累转化,职工从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中得到的收入将形成自身独特的循环和积累,其结果就是,职工个人成为企业金融资本的投入者。金融资本股息收入成为职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当企业的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不断扩大,职工金融资本要素收入也会越来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国有企业职工经济收入分割为三个部分:工资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劳动股息收入和资本股息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这里暗含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实现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分配收入相结合的企业制度,只能是以劳动力资本化和职工

国企市场化改革

国企市场化改革 变革涉及国企考核制度改革。国企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状况千差万别,但国资委的考核办法是统一的。科学的考核体系本是各个企业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本企业发展的目标,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确定考核要求。根本不应该由国资委统一考核。考核制度要市场化,但前提是国企要改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应付不切实际的考核标准而蛮干,甚至做假账。 变革涉及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目前国企的薪酬仍然有总量控制,即工资总额的限制。工资总额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力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人为地加以绝对量的控制,显然是不合理的。人工工资和人力资本价值都有市场标准,且应多劳多得。但总量一控制,这些都很难做到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国企加这个“紧箍咒”?就是因为国企没有真正的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博弈。如果没有这道“紧箍咒”,就可能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国企高管自己给自己定高工资,即使严重亏损,也“脸不红、心不跳”,心安理得。就像一个企业已经严重亏损了,股东还在分“利润”一样不可思议。薪酬制度要市场化,如何才能放开这道“紧箍咒”?按照规定国有股不再控股就可以了。 变革涉及国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国企一些干部职工天然地认为,国企是个“保险箱”,进去了国家就要包到底,即所谓“生是国企人,死是国企鬼”。过去虽然进行过用工制度改革,并且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但在很多国企真正要做到“能进能出”很困难。首先是员工不接受,其次是管理层也理不直气不壮,一些国企冗员十分突出。最极端的例子:一个企业,国企的时候一个车间要有“八大员”,加车间主任和书记,共十个管理干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后,车间主任一个人都管了,也没觉得干不了。劳动用工制度要市场化,国企体制变革后,员工的心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冗员问题才好慢慢化解。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 “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2010-02-06 18:2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政府兴建、政 府管理的国有企业。二战”之后,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收购 私有企业,使之“国有化”。近二三十年,西方一些国家又纷 纷出售国营企业,使之“私有化”(privatization )其理由是: 国营企业的效率低;私有企业的效率高,所以要通过“私有 化”来提高企业效率。 西方这股“私有化浪潮”的规模并不大,但它对我国的影 响却很大。我国一些主张私有化的“著名经济学家”和“高参”, 自以为找到了“有力的佐证”。他们振振有辞地鼓吹:无论是 中国还是外国,国有企业的效率都低于私有企业,所以只 能把国企“私有化”。有的人宣称:经济私有化是世界各国的 总趋势,人间正道私有化”。国务院体改办主办的《中国改 革》月刊去年夏秋连发三篇“本刊评论员文章”,公然宣称国 企改革的根本出路是“非国有化”,该刊为此受到中央领导同 志的严厉批评。 因此,弄清西方国家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又叫“非 国有化”)的真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的国有企业:效率高而利润低 看利润率,西方国营企业的利润在多数情况下远比私

” ” 有公司差。但是若看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指标,西方国 家的国营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亚于私有大企业。 1982 年的厉以宁先生是承认上述事实的。他与罗志如 合作出版的《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一书,引用米尔瓦德 的话说:“国有化部门利润的低下和 70 年代起的亏损趋势, 与国有化部门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很不相称的, 特别是如果把国有化部门同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相比。1955 年以后,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一直小 于国有化部门,而利润率大大高于国有化部门。 为什么“效率高而利润低”?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按政 府主管部门指示,以低价格向私有大企业出售能源、原材 料、半成品和运输服务筹,同时以高价买进私有大企业的 商品和劳务。这种价格差,人为地造成国营企业利润的丢 失。 英国《晨星》报 1980 年 6 月 3 日报道,1967 年— 1975 年间,由于这种强制性的不等价交换,使国有英国钢 铁公司的损失达到 7.83 亿英磅。格林和舒特克赖夫在《英 国资本主义:工人和利润收入》一书中说:“国家能够—— 利用国有化部门来津贴私有部门;低价格和低盈利性等于 给生产以津贴。实际上这一直是英国国有化部门的任务。 1982 年,厉以宁在其书中引用这句话时还写道:“如果再加 上国有化部门向私有部门提供的较廉价的产品和劳务,从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目录 开题报告………………………………………………………………...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前言………………………………………………………………………一、………………………………………………………………………… (一)…………………………………………………………………….. 1、…………………………………………………………………… 2、……………………………………………………………………(二)…………………………………………………………………….. 1、…………………………………………………………………… 2、…………………………………………………………………… 二、…………………………………………………………………………(一)…………………………………………………………………….. 1、…………………………………………………………………… 2、……………………………………………………………………(二)…………………………………………………………………….. 1、…………………………………………………………………… 2、……………………………………………………………………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世界上对企业治理结构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简单地说,公司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狭义上指的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 广义上其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从提高企业绩效的角度来看,企业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理层、内部人的利益机制及其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既包括经理层的激励控制问题,也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第二类是经理层的管理能力问题。 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民有民营企业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关系的制衡机制问题,是权力、激励与约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各国国有企业的分配方式同民营企业都不完全一样,把国有企业职工包括高级职员的待遇,仿照民营企业的制度来制定和运作,就是民营化的一种方式。扩大企业自主权也叫民营化。还有一些产业是政府控制得比较紧的,民间企业原来不能进入,如果缓解对这些行业的

国有公司改革方案

国有公司改革方案

办[ ]76号 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xx市市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xx城市市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 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8月23日 xx市市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方案 为积极推进市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做实做强儆大国有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 〕22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实体化运营为目标,推进市属国有公司实现“两个转变”,即从融资平台向实体经济转变、从投资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总体架构 市本级设立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国投公司)、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交投公司)、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工投公司)、xx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xx文旅公司)等四家国有公司,按照做实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工作思路,经过市场化转型改革,将四家国有公司转型成为业务独立、平行运作的市场主体。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市属国有企业履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职能。 (二)企业定位 市国投公司转型为真正市场主体,发挥其投融资和资产经营方面的优势,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水利建设、类金融业务、产业投资为主,实行多板块业务经营。开展土地级开发业务,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拓展类金融板块业务,新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出资设立创投公司,参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市交投公司由市国投公司全资子公司调整为与市国投公司平行运行公司,鉴于当前市国投公司受发债因素制约,两公司间股权关系暂不变。市国投公司持有的市交投公司股权,由市国资委直接管理,市交投公司主要业务为高等公路、水运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配套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经过提升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测资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拓展加油加气站、砂石资源开发等业务,实行多种经营。市工投公司以工业生产性服务为先导,以扶持“四新经济”为重点,以兼容平衡重点产业与中小企业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经过产业基金和资本运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市工投公司重点对工业经济、工业发展进行投融资,主要业务为股权债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服务宛陵科创城和双创企业、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与世界其它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相比,德国的经验很有特色。就西欧重要国家来说,统一前的联邦德国是唯一自始至终追求私有化的国家,当上世纪50、60年代,法、英等国家通过公有化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德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进一步的私有化来解决问题。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德国完成了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因此,世界上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拥有将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双重经验。 一、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原则 中文的国有企业按照德文原文意为公共企业(Oeffentliche Unternehmen, Public Enterprises),而非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因为公共企业在联邦制国家内,分为联邦所有、州所有和市镇所有。只有联邦所有的企业才是国有企业。联邦国有企业指的是由联邦政府包括联邦各个部所有和联邦特别财产所有。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拥有资本的方式分为两类:直接参股企业和间接参股企业。联邦参与股份的企业既可能是联邦投资与私人资本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也可能是联邦和州或者市镇联合投资的公共事业或企业单位。例如著名的萨尔矿业公司就是联邦政府和萨尔州政府联合投资的上市股份公司,在创业资本58亿马克中,联邦占74%,州占26%。科隆-波恩机场是联邦、北莱 茵州、科隆市、波恩市和科隆与波恩附近的两个县6个政府联合投资的有限股份公司。参股企业的业务不限于国内市场,还扩大到世界市场。例如,德国电讯通过参股和收购的方式,已经在美国、波兰等国家设有分公司。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而不是财政收入或者其它经济政策的考虑。上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财政私有化过程中,财政部的文件明确指出,私有化不是因为企业对国家财政是亏空还是盈余的需要,而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让国家退出非国家任务的领域,在这个原则下,私有化首先是对公共企业的任务重新定义。闻名遐迩的大众汽车公司曾经承担的公共任务是,生产普通大众也能够买得起的私人 小轿车。这一公共任务在战后新成立的联邦共和国政府看来是很荒唐的。因此,大众汽车公司被列入联邦德国60年代初第一批私有化的大型国有企业名单。承担公共任务并非公共企业存在的必要前提。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在事关国家或市镇的重大利益,并且以其它方式不能更好地或者更经济地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公共企业来承担。在与私人企业发生竞争的领域,要让位于私人企业,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从来没有将公共企业视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政府不能利用公共企业的产品价格对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因为这是不公平竞争,是政府根据反垄断法要控制的价格垄断行为。德国统一后,东德国有企业私有化成为统一后联邦德国的首要任务。私有化的方案是将现有国有企业拍卖给私人资本投资者。拍卖的基本原则是对所有投资者机会均等。这意味着,在符合拍卖程序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和内部投资者比如原企业领导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德国企业私有化的有关做法 (一)前西德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做法

2019年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范文资料

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资产捆绑,政府融资,统一标准,全员置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思路,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这是一场攻坚战。要取得这场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就必须找准突破口。 在统筹兼顾上求突破。企业改革不能就改革谈改革,尤其是在 改革攻坚时期,应该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具体要搞好“三个结合”:一要搞好与发展民营经济的结合。从市、县层面来看,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应当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角。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通过国有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市场和资源,鼓励和支持外来民营资本参与企业改革,搞低成本扩张。在集中做好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所有国有、非国有企业靠大联强。对有查字典范文网技术、有前景的企业,要通过这次改革解除包袱,“退城进园”,引进资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做大做强。二要搞好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结合起来。“捆绑融资”的好处是,钱是银行给的,资产仍然在政府手中,是抓住机遇靠大联强,还是摸准行情完全处置,政府有选择的主动权。因此,要充分做好资本运作,确实做好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三要搞好与城市建设的结合。市属国有企业成片闲置地土地被置换出来,这是一笔非常好的资源。要切实做好规划工作,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抓住机会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把九江的城市建设提

高一个档次。 在解决难题上求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是:钱从何处来,人往何处去,债务怎么办?一要用好国有资产公司这个融资平台。钱是制约国企改制进度的最大问题。市委提出“资产捆绑、政府融资”的融资方案,政府将国企改制企业的地产和房产统一划转给市国资委主管的市国资公司,后者将这些资产中可用的、无争议的集约打包作抵押到银行贷款。这一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资不抵债的企业改制无法推进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资产富余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卖光分光的现象。事实证明,这种方案适合当前的形势,也符合九江的实际,效果较好。二要全面彻底地实行身份置换。国有企业改制后,无论国有资本是以国有独资、还是参股、控股,或者关门退出,企业职工由“企业职工”转换成“市场人”都是必须的,统一的。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筹措改革成本,将身份置换做得彻底,不留“后遗症”,为全面建立我市新型的用工制度打下基础。要做到“公平”置换身份,不能再出现因企业不同,而补偿不同的现象。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标准实行全员置换,按时足额补偿到位,使年老的进入社保、医保,免了后顾之忧,年青的拿着一定的补偿金有机会另谋职业,做到“无震荡”置换。三要分批处置债务。关于企业债务的处置,坚持依法处理,灵活变通的原则,分清个人债务、银行债务、其他债务,按照轻重缓急、综合平衡的要求,采取用活政策减债、债权债务对冲抵债、变现资产偿债、产权出让转债、共同协商减债、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010年01月06日 08:32:17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国有企业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国民经济微观主体的改造。这项改革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风险非常大。一是社会风险大,改革初 期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近八千万国有企业职工,这是除农民之外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只要有利益调整就容易出现不稳定事件。二是舆论风险非常大。这项改革自始至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论,有各个方面的说法,以前主要是批评搞私有化、损害职工权益,现在的说法是国进民退。 第二个特点是挑战性非常大。这项改革对中国来讲,是一项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探索。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之前,讲国有企业改革,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性质是在政权更迭基础上的全面私有化,改革在经济上并不成功,而且社会代价非常大。第二种情况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的是英国撒切尔的改革。应该说,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但是它们的社会背景与我国完全不同。这些国家有很发达的市场体系、整个经济背景是市场化的,而且国有企业数量很少,股份制以后

很容易融入到市场体系中去。因此,这两种模式都不适合于中国。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改革道路。这几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年前朱镕基总理开始着手国有企业改革脱困,1998年是第一年,现在应该说局面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我们体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思路、方针、措施到方式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并没有照搬哪个国家的模式,所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两组改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根本性调整 1998年之前国有企业改革做了很多的工作,基本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动真格攻坚碰硬是从1998年三年改革脱困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推动的改革是两组,第一组改革包括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以及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组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针对国有大企业的特定改革。 第一组改革主要操作时间是1998年到2003年。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抓大放小,这是这项改革方针的标准说法。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层面全面退出。这种退出曾引发很大争议,被指搞私有化。

公司私有化案例分析

会德丰私有化案例剖析 看似有利于小股东的私有化,实际上是大股东精心谋划的一个“局”。在那个局中,零散的事件阻碍着小股东的推断,当我们将其贯穿起来,便可看出大股东私有化的真正用意。 在香港,收购方通常会设计如此一个“局”:当一个上市公司立即被私有化之前,收购方会派人入驻公司治理层和董事局,也将委任独立顾问公司,对公司资产进行重新估值,随即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并发出不利消息。在私有化建议提出后,股价上涨,但会出现大手沽空,将股价压低在收购价之下。此后,收购方委任的独立财务顾问公司提醒小股东,若私有化失败,股价就会下跌,而不利消息也会再度出现。随后大股东将轻微追加收购价,以显示决心和大方,最终私有化完成,大功告成。 本文将具体剖析“会德丰系”近年的重组案例,包括私有化、出售业务及系内关联交易,归纳出“会德丰”在香港上市公司常用的一套收购步骤及方法,并透视“会德丰”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私有化,尝试推测“会德丰”今后重组的进程,以及最终对

公司股东价值的阻碍。 本文首先将集中研究“会德丰”及其系内7家上市子公司的背景及要紧从事的业务。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分析之后的重组案例。文中还将分析吴光正的为人,因为吴光正关于整个集团的策略有着决定性的阻碍。 “会德丰”现状:蜘蛛网结构 会德丰有限公司(下称“会德丰”,0020.HK)是香港一家上市的大型综合企业,1985年被“世界船王”包玉刚通过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龙仓”,0004.HK)以25亿港元全面收购。包玉刚1991年病逝,二女婿吴光正在1993年正式接任“会德丰”主席。 “会德丰”要紧从事的地产、酒店、零售、物流和通讯、媒体及娱乐等业务,遍及香港地区、中国内地、新加坡及台湾地区。 “会德丰”旗下有多家附属及联营公司:“九龙仓”的要紧投资权益占“会德丰”资产总值近5成,而地产进展商之一的新亚置业信托有限公司(下称“新亚置业”,0049.HK)占3成,这两项投资为“会德丰”提供要紧的收入。零售及分销业务方面,“连卡佛”、Joyce及City’Super占“会德丰”资产总值的2%,“会德丰”其余的物业项目直接权益及证券投资占其资产总值约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四川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

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

国资国企全面改革系列研究之四:国企市场化改革路径之变

国资国企全面改革系列研究之四:国企市场化改革路径之变 卓代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引领下,国有企业市场化、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未来,全面推进以产权改革和国有股权稀释为核心、以国有资本运营为载体探讨国有资产实现形式,以分类指导和竞争性行业国企市场化运营为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激发新一轮经济 增长的活力。 国企市场化改革首要的是产业开放,由此带动各路资本在投资领域的开放。 我国现在的经济潜力越来越难以挖掘,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扭曲对于增长潜力释放起到了严重的压制作用,国企“长得太胖”是市场扭曲的原因之一,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国企改革是主战场。 产业的开放与资本有效流转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产业开放方面,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退出;在一些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要先保证一定的国有控股,然后通过开放产业链,完善行业法规, 在保障产业安全管制基础上,逐步推动行业的开放和改革,有序推进关键行业的发展。 卓代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将涉及垄断行业或垄断环节改革,十八大以后国家将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其中基础产业项目管制放松集中在能源、公共事业、电信等领域。在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上,油气开采将向民资放开,油气管网实行开采与管输分离,原油仓储基地引入民资,原油进口逐步增加配额,通过完善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持续培育石油行业的竞争力。在铁路运营模式方面,通路权放开将利好铁路运输、铁路设备等。 目前,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已陆续传来打破垄断坚冰的好消息。除了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外,苏宁、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电信行业。产业投资的进一步开放为民企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将有力地解决民营资本所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将加快公司制改革,调整在不同经济领域国有资本的比重。 从央企中的公司组织形式来看,根据官方部门的统计,股份制企业占到总数的56%。而上市公司在央企中的比例,则形成了一个“6677”的状态,即占到全部企业的60%的总资产、60%的收入、70%的权益和70%的利润。要从央企及其附属公司总户数来讲,也就是俗称的“子子孙孙”的公司加在一起,也能达到60%

如何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

关于国企市场化机制的思考 2013年03月14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 近二十年来,国有企业在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使得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出色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能不能搞好国有企业、怎样搞好国有企业”的时代课题。 经过不懈努力,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回顾企业发展改革历程,90年代末,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建筑业企业施工任务不饱和、僧多肉少、“亏损”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 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体制不健全

的问题,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重组,以及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等专项改革,大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 “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把国有经济集中到大企业层面,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淘汰了国有大企业中的劣势企业,剩下的都是好企业;通过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了这些好企业的外部管理体系,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其内部机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国企经济效益的改善是必然结果。”邵宁说。 10年来,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全国90%以上的国企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国企普遍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全国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1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的加速崛起和加速追赶。 作用——中流砥柱贡献巨大 多年来,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完成宏观调控目标、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国有企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与改革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意义 内容提要: 1、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既需要探索和解决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也需要配套改革措施和法律法规建设及时跟上,因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和长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还要研究提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的、规范的标准,明确分阶段的具体目标,有计划地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下去。 3、打好当前“三年两个大多数”的攻坚战,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坚定信心;有利于为实现长远目标打好基础;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引言 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努力完成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攻坚任务,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进行许多探索。比如,如何才能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何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保值增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又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就没有真正规范化的公司。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只有个别特定行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才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改组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却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说明,在国

国企进行内部市场化运作建议

关于国企进行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即按照市场体系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可能的市场,使各单位之间形成一种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企业内部从计划经济行政管理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有计划”表现在企业决策层面上继续保留计划行政管理的控制权,“市场”则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内部市场化,其核心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某项具体工作按照给定价格计算出产值,扣除各项成本消耗后计算利润,职工按规定从利润中获取工资。这种买卖关系使产品变成了商品,在管理层面上实现计划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通过构建内部市场主体和内部价格体系,运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理顺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借助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变革,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关系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将上下级之间的协作与管理关系转变为等价交换的经济往来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财、物的潜力,用价格结算的形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矛盾,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内部市场化管理既不同于简政放权,又不同于独立承包,而是市场机制与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克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职工队伍缺乏活力的弊端,将广大职工带入了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 市场活动的最根本动力是利益,就是每个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竞争,通过竞争产生的“市场力量”来优化自身的经济资源,

来获取最佳的经济结果。而这种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在各方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竞争,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消除不利隐患,最终达到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内部,没有企业的利益,就没有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的利益又怎么能保证?通过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可以达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统一,从而实现“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 就以前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在国企当中,存在一些通病。一是一直延续着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上级指挥下级靠行政命令下达,下级只能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上级领导琐事多,工作精力不能集中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而下级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不转变,必将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二是内部缺乏有效竞争。由于计划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上级给下级下达固定式的生产经营指标,缺乏激励机制,职工干多干少没有太大差别,这样就造成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追求更高利益的积极性。这种局面必然造成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动力,使得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三是决策者对内部管理缺乏强有力的调控。行政命令式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管上级的命令正确与否,下级必须执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挫伤下级改革进取的热情,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行政命令在执行过程中不是走了样,就是打不到预计目的,从而使决策者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乏力。四是一味地放大检查考核,缺乏自觉的自我约束力。企业行政命令管理,往往容易导致管理中的随意

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撰稿人:夏炳军 内容提要 2007年年初,瑞典政府向瑞典议会提交方案,建议将六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该方案遭到多数瑞典人的反对,但在企业界引起正面反映。预计该方案被议会批准的可能性较大,但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阻力。建议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在并购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重视与当地政府政策目标的衔接。 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一、瑞典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 瑞典目前有55家国有企业,其中41家国家独资拥有。截止2005年底,国有企业资产总值约6750亿克朗,雇佣19万人。经营状况良好,根据瑞典工商部2006年第三季度国有企业报告,瑞典31家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30%。去年上半年,瑞典中右联盟(温和党、中间党、基民党和人民党)提交了一份国有企业考察报告,指出Talia Sonera、Nordea、OMX、SAS、SBAB、Vasakronan和Vin&Sprit等7家国企的私有化时机业已成熟。中右联盟认为,在商业化市场环境下,私有化企业通常比国有企业运作得好。瑞典中右联盟在2006年大选中,作为竞选策略之一,宣布组成政府后将实行瑞典自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 2006年9月,中右联盟组成新政府,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步伐。2007年3月2日,瑞典政府向瑞典议会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将国家在6家企业持有的国有股份出售。这六家企业是: 电信运营企业TeliaSonera, 国家持有45.3%股份;银行集团Nordea,国家持有19.9%股份;斯德哥尔摩证交所OMX,国家持有6.8%股份;酿酒企业(持有Absolut商标)Vin&Sprit;地产企业Vasakronan和抵押借贷企业SBAB。后三家企业政府持有全部资本。 瑞典政府还计划出售在其他上市公司中持有的国有股份,包括北欧航空公司,以及未上市的公司如瑞典国家电力公司(大瀑布电力公司)。去年12月,政府还宣布到2009年解除已经实行了35年的医药专营制度。 瑞典政府希望在2007年-2009年通过出售这些国企和国有股份,收回约1500亿克朗。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国企私有化,清楚界定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目标,为增加就业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各方反应 1. 公众反应 在瑞典政府向议会提交出售国有企业的建议后,瑞典Sifo公司就该计划对约1000名瑞典人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发表在3月3日歌德堡邮政报上)。结果显示,大多数公众反对国有企业私营化,仅有1/3的瑞典人对该计划表示支持。在该项测验中,44%表示反对该方案,24%的没有表明态度。有意思的是,在选举中支持人民党和温和党(中右联盟)的被调查人约有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AUDITINGAND FINANCE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不要选择、在多大范围内选择市场化方向与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即:在可以进行市场化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把传统的国有企业改造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还是停止企业产权改革,维持国有独资企业原来的产权状况,而只是改革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呢? 有部分学者和一些社会公众由于对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美好回忆,对比国有企业进行市场改革前后的国有经济比重、社会公平、国有资产流失等等暂时的、局部的状况,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表示反对,或者存在疑问。他们提出:所有制、产权、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原有的体制中和机制下,也可以搞好国有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选择问题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根本问题。从国有企业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同时从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趋势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必须坚持,而且需要不断深化。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因为,作为微观基础企业必须同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国有企业改革的改革目标是就总体而言,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也是使企业充满活力,提高效益的根本手段。 但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市场化改革并非适用所以领域,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更不能不加区别对待地进行所谓“国退民进”的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有着一定的范围。对于市场化改革,以下三条原则恐怕是要坚持的:一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二是进行市场化改革,必须要保证法制化和竞争公开;三是在公共领域和“市场失灵”的领域切忌盲目套用“市场化改 革”。在经济学中,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是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适用的原则也截然不同,市场领域要用市场规则来调节,讲的是经济效益;公共领域,则必须按公共规则来运行,讲的是社会效益。在公共领域以及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即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及“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例如医疗、教育等,应当用非市场规则来调节,而不能不加区别地进行市场化改革。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这两个领域不同的改革原则。我们要突出抓经济体体制改革,同时也要抓公共体制的改革,不能抓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根据中央的战略安排,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进程而言,目前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继续深化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与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两个方面。 关于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明确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方针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坚持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计要遵循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可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三层结构,坚持出资人权利,突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一核心;明确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中央与地方权责,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企业权责,在动态中建立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3年3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管189家中央企业和2.59万亿国有净资产(2006年中央企业数量减少到159家,2007年到154家,2008年5月到151家)。地方国资委也已陆续成立。《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七月国有资产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分别于2003年5月、12月和2004年2月出台。可以看出,对工商企业国有资产的监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郑海航海航理财视点 【见证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波及四川、北京、宁夏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新华社 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