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用的几种典型的病原菌分离方法

1.斑点病原菌的分离从病斑部分切取每边3~5 mm的小块组织,在70%酒精中浸数秒钟后,移入0.1%的升汞水溶液中处理3~5 min,以灭菌水冲洗3次,移臵培养皿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

2.维管束组织内病原菌的分离从根茎维管束组织分离病菌,可先将寄主病部表面用70%酒精擦拭消毒,将表皮组织用灭菌的解剖刀削去,然后切取其中小块变色的维管束组织,用升汞或漂白粉液消毒后。,用灭菌水冲洗几次,移臵培养基面上。

3.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根腐或基腐病的分离,由材料的大小决定。材料小的可仿照斑点病的分离法,材料大的则可以用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的分离法。

4.肉质组织中病原菌的分离多肉的根、茎及果实等,可以采用维管束组织内病菌分离法除去表面组织,切取小块病组织分离。如有杂菌感染可采用“直接接种”法,待出现症状后,用此法再行分离。

5.种子内病原菌分离将整个种子或者种子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消毒(升汞或漂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臵培养基上。

6.孢子分离法能产生大量孢子的病菌如青霉素、链格孢等,则可配制成孢子悬浮液以稀释法或划线法分离之。

7、土壤带菌分离法为了研究一些真菌在土壤中存活和分布的情形,从有病的土壤中分离它们是必要的。分离方法是将土壤取出少许,配制成悬浮液,然后用稀释法或划线法分离。

附录2 真菌单孢子分离技术

一、目的要求

了解单孢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简便实用的单孢分离方法。

二、基本原理

单孢分离的方法很多,如振落法、稀释法和直接挑取法。振落法和稀释法的共同点都是采用某种方法,使真菌孢子较稀疏地分散在水琼脂平板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寻找在水琼脂平板表面的单个孢子,一旦找到理想的单个孢子,就通过无菌操作将其(连同一部分培养基)移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臵适温下培养,形成的菌落即为单孢系菌株。直接挑取法是在实体解剖镜下直接挑取单个孢子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三、材料、用具与仪器

1.材料(依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 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olaria oryzae)。

(2) 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urcicum)。

(3) 玉米小斑病叶(Bipolaris maydis)。

(4)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Curtrularia lunata)。

2.培养基 PDA斜面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

3.仪器与用品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棒、剪刀、镊子、接种针(铲)、接种环、70%酒精、酒精灯、记号笔、橡皮筋套、电炉、铝锅等。

四、实验操作

(一) 利用震落法进行单孢分离

(1) 用无菌操作将熔化后冷却到60~70℃的水琼脂培养基约10 ml倒入灭菌培养皿内,凝固成平板备用。

(2) 按无菌操作要领,将盛水琼脂平板的培养皿盖打开30~45°角度,将长有较多孢子的植物病组织材料(要事先干燥好,以使孢子易被振落)伸进到水琼脂平板上边轻轻振动,使孢子稀疏地落到平板表面,振落时宁轻勿重,以防过多孢子落于水琼脂平板表面。

提示:振动方法可用接种针(铲)灭菌后伸入到生有较多孢子的病组织材料上边轻轻敲击材料。

(3) 将水琼脂平板翻转后臵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10×10)寻找平板表面上的单个孢子。找到以后用笔在孢子所在视野处的培养皿外表面上,点涂一个圆点作为标志。

提示:可以将培养皿放入温箱中(25℃左右)培养10余小时后,待多数孢子开始萌发时再进行检查,这时较易观察,且可以保证孢子具有萌发和生长能力。

(4) 将水琼脂平板从载物台上取下,按无菌操作要领用接种针将标志好的单孢(连同少量水琼脂)移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用记号笔写好分离者姓名、日期、分离菌,再臵于25℃恒温箱培养。

(5) 数日后如果斜面培养基上生出菌丝,并形成孢子,经镜检此孢子正是我们要分离的目标菌产生的,则此菌种即是经单孢分离获得的纯菌株。

(二) 利用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

(1) 用灭菌水配制孢子悬浮液,稀释到一滴孢子悬浮液中有20~30个左右孢子时,用无菌吸管取一滴孢子悬浮液滴入到灭菌培养皿中(同时也可加入25%乳酸1~2滴)。

(2) 将已熔化好并冷却到45~50℃的水琼脂培养基约10 ml倒入上述灭菌培养皿中摇匀,凝成平板。则上述孢子可分散在此水琼脂平板培养基中。

(3) 以振落法相同步骤操作,即可获得单孢系菌种。

(三) 利用直接挑取法进行单孢分离

(1)、挑孢针的制作。把直径为3~4 mm,长约15 cm的玻璃棒一端在酒精灯上烧熔,将一个4号昆虫针尾部插入,把针尖部2 mm 左右弯折90°而成。

提示: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挑孢针灭菌容易,不易碰碎,可以长期使用。

(2) 把玉米大斑病病叶臵于解剖镜下,寻找目标孢子。可以先在低放大倍率(1×10)下寻找,在高放大倍率(4×10)下,观察是否为单个孢子。

(3) 找到分生孢子后,将挑孢针在酒精灯上高温灭菌,待稍冷却,用挑孢针把孢子粘上,在酒精等火焰上方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25培养3~5 d后,观察是否长出纯菌落。

提示:挑孢针在挑取孢子时如果不易黏取,可以先将挑孢针在培养基上轻轻划一下,增加黏性;如果在病叶上目标真菌孢子大量成堆,或周围有其他杂菌的孢子不易分开时,可以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用挑孢针挑取一些孢子,在载玻片上轻轻碰击,使孢子互相散开,然后在解剖镜下寻找单个孢子,挑取分离。如果进行专性寄生菌的单孢分离,用挑孢针把孢子放在其寄主植物上即可获得单孢菌系。

五、实验作业

上交分离得到的单孢系菌种。

六、思考题

1.如采用在水琼脂平板上用孢子悬液划线后再寻找单孢的方法能否进行;单孢分离?

2.设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真菌的单孢分离?

3. 用组织法分离长出菌落后,如果多个菌落混杂在一起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4. 想一想直接挑取法除了进行单孢分离外还有其他什么用途?

5.单孢子分离技术有哪些优点?

附录3 真菌和细菌的菌种保藏

病原生物纯培养的保存和贮藏技术是比较复杂而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将保存的菌种与一些已知的或已鉴定过的标准菌种对比。而被研究的分离物,一旦鉴定结束,也应妥善保存和贮藏,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对比之用。菌种纯培养的保存和贮藏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存这众多的分离物,使之不会因贮藏条件不妥而死亡,不因保存方法不当而发生变异,不被其他生物污染,能长期保存其生命力和原有性状不变。为达此目标,通常都采用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病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的方式以延长其存活期,并减少变异。常用保藏方法有:

1.室温保存许多真菌的斜面培养,只要放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室温(10~15℃)条件下,放在玻璃橱内即可。对于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只适宜用这种方法保存,但每隔2~3个月,就要移植一次。为了防止真菌在培养保存过程中致病力的退化和变异(如失去致病力,菌丝体变为黏液状,或失去产孢能力等),常使用天然培养基,尽量减少糖的用量,有的直接放在灭菌的土壤中保存。室温保存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缺点是培养基易干燥,每1~3个月需要移植一次。

2.低温保存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是最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真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植一次。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致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了微生物的性状,并且需要屡次传代。若菌种经常使用,而条件不变,宜应用此法。如能放在-20℃或-60℃冰箱中或液氮罐中,则存活期

可以更长。但是放在-20℃或-60℃冰箱中的材料,尤其是放在液氮中的培养物外面必须密封,以防冻裂或破损。

3.石蜡油保存利用灭菌的矿物油(液体石蜡)灌在斜面菌种的表面,

其油面高度应超过斜面顶部lcm,以隔绝斜面上菌种与空气接触,使之处于无氧条件下,以抑制菌种的生长与代谢活动,而培养基也不会干燥。这是许多真菌菌种的保存方法,效果好(一般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而成本低。无芽孢的细菌也可保存一年左右。加入石蜡油的菌种管可以放在室温下,也可放在冰箱中。当重新需要菌种时,只要用接种钩从油面下钩取小块菌体重新放在斜面或平板上即可恢复生长。此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且不需经常移植。缺点是保存时必须直立放臵,所占位臵较大,同时也不便携带。

4.灭菌蒸馏水悬浮保存土壤浸液和蒸馏水,经过灭菌以后,把细菌菌苔悬浮到这些液体中,密封后保存在冰箱中,其存活期可长达10年,是很理想而简易的保存方法。

几乎所有的真菌均可采用蒸馏水保存法,即把子板上生长的菌丝切成小块,连同培养基一起放在灭菌蒸馏水小管中,加橡皮塞密封后放在室温下即可长期保存。是目前最理想的保存方法。

5.干燥保存许多菌种在干燥后就会死亡,但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有芽孢的细菌等,经适当的干燥后可以长期存活。常用的干燥保存法是使用灭菌。速冷冻,然后在极低温度下真空干燥。这样可使细胞的结构与成分保持原来的状态。

(1) 以无菌的脱脂牛奶(作为保护剂,使蛋白质不致变性)将微生物制成细胞悬液,加入长颈球形底的小玻璃管内,此管又称安瓿。

(2) 将安瓿放在低温下冷冻。冷冻剂为干冰(固体二氧化碳)酒精液或干冰丙酮液,温度可达-70℃,将安瓿插入冷冻剂,只需冷冻4~5 min。

(3) 准备冷冻槽。槽内放碎冰块与食盐,混合均匀,可冷至-15℃。

(4) 安瓿放入冷冻槽中的干燥瓶内。

(5) 抽气一般若在30min内,能达到102.67 Pa真空度时,则干燥物不致溶化,以后再继续抽气,几小时内,肉眼可观察到被干燥物已趋干燥,一般抽到真空度26.66 Pa,保持压力6~8 h即可。

(6) 封口。抽真空干燥后,取出安瓿,接在封口用的玻璃管上,可用L形五通管继续抽气,约l0min(即可达到26.66 Pa),以在真空状态下封口。拟煤气喷灯的细火焰在安瓿颈中央进行封口。密封的安瓿管可盛放在冰箱中。

(7) 菌种的恢复生长。将安瓿管顶部用酒精消毒后,在火焰上加热,然后加一滴灭菌水使玻璃管炸裂,再向管中加入0.2 ml的灭菌水或蛋白胨水,静臵数分钟后,摇匀成悬浮液,吸出放在培养基平板上。臵温箱中适温下便可恢复生长。

此法为菌种保存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对一般生活力强的微生物或其孢子以及无芽孢细菌都适用,即使对一些很难保存的致病菌亦能保存。但设备和操作都比较复杂,适用于菌种长期保存。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碰;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 通;④上层 上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2.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 3.NO 2 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 ,但 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 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 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 2 气体。

实验室常用器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用器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仪器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 (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它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

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产淀粉酶海洋放线菌的酶活性测定及发酵条件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生物科学 产淀粉酶海洋放线菌的酶活性测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舟山地处长江口南侧,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0′~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地理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舟山海域潮间带,所谓潮间带,即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由于潮间带的特殊性质使得潮间带微生物环境中生长的放线菌就会具有非常独特的生理生化性质,可能在它们身上发现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代谢产物。 海洋微生物包括海洋细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线菌等,是一个正在开发的重要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独特,具有高压、高盐、低营养、低温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中海洋微生物种类约为陆生微生物的20倍以上,代谢途径不同于陆地微生物,因此,可以产生多种新的物质。目前各国已经从海洋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中分离到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大致分为:1、抗生素: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寻找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中海洋放线菌始终是研究和开发的前沿。头孢菌素C、P、N,硫酸小诺霉素就是由海洋放线菌分泌产生并已得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1]。2、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蕴含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抗肿瘤代谢产物,国内外已经从海洋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分离到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2]。3、毒素:海洋生物毒素一直是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发现,许多海洋生物毒素的真正来源是海洋中游离的或附生在海洋生物上的海洋微生物所产生。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河豚毒素(TXX)。4、酶制剂:由海洋微生物生产的酶制剂,在生物技术和工业应用中已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热稳定酶等等。 淀粉酶(amylase) 是能够催化淀粉水解转化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其它低聚糖的一群酶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EC3.2.1.1)从淀粉糖链内部水解1,4-α-D-葡萄糖苷键,广泛应用于燃料乙醇、淀粉糖浆、传统酿造、食品加工、纺织退浆等行业,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迄今为止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之一.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淀粉酶不仅需要活力

薄层色谱自显影法分离检测海洋放线菌T-2-3中抑菌成分

薄层色谱自显影法分离检测海洋放线菌T-2-3中抑菌成分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方法对北极海洋放线菌T-2-3提取物的抑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对该放线菌活性成分进行富集,并针对活性成分进行薄层生物自显影检测。结果经检测,Rf 0.40的点为活性化合物。结论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是一种快速分离检测抑菌成分的实验手段。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components in extracts of Arctic Marine actinomycetes T-2-3 by TLC bioautography. MethodsThe active fraction was extracted by macroporous resin, and detected by TLC bioautography. ResultsThe compoud of Rf 0.40 behav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ConclusionTLC bioautography is a fast method to isolate and detec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components. Key words:TLC bioautography; Marine actinomycete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環境,表现出特异的代谢方式,同时可以产生结构新颖且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1]。目前为止,已知有22000多种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70%由放线菌产生,而10000多种抗生素由链霉菌属产生[2]。链霉菌属在放线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TLC-Bioautography)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集分离、生物活性和鉴定于一体的”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3-4]。本实验室前期从北极海底海泥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海洋放线菌T-2-3,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本实验利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对T-2-3的提取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噻唑蓝(MTT)购自Sigma公司;替加环素、氨苄西林购自美国Amresco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2方法 1.2.1 T-2-3菌株粗提物样品制备将生长良好的T-2-3斜面培养物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180 r/min摇床,28 ℃培养3 d;然后转接于发酵培养基中,180 r/min 摇床,28℃下持续发酵5 d,收取发酵液,并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依次用水,100%乙醇梯度洗脱,洗脱部位减压浓缩得浸膏,将乙醇梯度的浸膏用甲醇溶解,制备成20 mg/mL供试样品。 1.2.2供试菌及其培养供试细菌:①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②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③临床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耐甲氧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1.1 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2 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与鉴定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六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 DNA提取 实验七 DNA的定量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 实验九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目的DNA 实验十 DNA重组 实验十一动物组织细胞总RNA的提取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事实证明,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要想突破,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仪器设备以及良好的研究环境。一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仪器,这些仪器一般较精密,价格昂贵。下面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备的重要仪器。在国内,有多个厂家生产冷冻离心机,本实验室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为GL-20G-Ⅱ型(上海安亭),落地式。配有角式转头:6×50ml、12×10ml和12×1.5ml。极限转速20000rpm。 1. 安装与调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面上,应至少距离10cm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中,周围空气应呈中性,且无导电性灰尘、易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应在0~30℃之间,相对湿度小于80%。试转前应先打开盖门,用手盘动转轴,轻巧灵活,无异常现象方可上所用的转头。转子准确到位后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按住门开关,再按运转键,转动后立即停止,并观察转轴的转向,若逆时针旋转即为正确,机器可投入使用。 2. 操作程序 (1)插上电源,待机指示灯亮;打开电源开关,调速与定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闪烁数字为机器工作转速的出厂设定,温控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此时离心腔的温度。 (2)设定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温度,运转时间,工作转速等。 (3)将预先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4)按控制面板的运转键,离心机开始运转。在预先设定的加速时间内,其运速升至预先设定的值。 (5)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内(不包括减速时间),离心机开始减速,其转速在预先设定的减速时间内降至零。 (6)按控制面板上的停止键,数码管显示dedT,数秒钟后即显示闪烁的转速值,这时机器已准备好下一次工作。 3. 注意事项 (1)离心机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机器不使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海洋放线菌XS904分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第39卷 第5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l.39, No.5 2008年 9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Sep., 2008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38号。杨文鸽,博士,教授,E-mail :yangwenge@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4978255.html, 收稿日期: 2007-08-17, 收修改稿日期: 2007-10-25 海洋放线菌XS904分类鉴定及其发酵液 抑菌活性的研究* 杨文鸽1 楼乔明2 徐大伦1 孙爱飞1 潘云娣3 (1.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宁波 315211; 2.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 程学院 青岛 266003; 3.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波 315012) 提要 采用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序列分析方法, 对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放线菌XS904进行分类鉴定, 同时对XS904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XS904菌株为链霉菌属灰浅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的变种; 经液体培养, XS904菌株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78%; pH 纸色谱和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类中等极性的碱性抗生素, 易溶于三氯甲烷, 对温度较敏感, 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XS904, 分类鉴定, 发酵液, 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Q93 放线菌是抗生素等制药工业最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之一。自Waksman(1943)从灰色链霉菌提取出链霉素以来, 在放线菌中已发现和分离到4000多种抗生素, 如链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井冈霉素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农业生产。当前开发研究陆栖放线菌已相当深入, 从陆栖放线菌发现新的活性物质的几率正逐渐下降, 因此从海洋微生物资源中寻找新型微生物药物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Adinarayana et al , 2007; Janos, 2005; Maskey et al , 2004)。据不完全统计, 自20世纪70年代东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从海洋放线菌Chainia sp.分离到抗生素SS-228Y 以来, 从海洋放线菌中发现结构新颖具有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已达100多个, 其中90%以上产生于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林永成等, 2003)。源于链霉菌的新生理活性物质不断被发现, 新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物质的筛选已成为微生物来源新药筛选工作的重要课题(Muramatsu et al , 2004; 徐平等, 2005)。 本实验室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一株海洋放线菌XS904, 经多次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具有稳定的生理特性。本文作者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 试验以及16S rDNA 序列相似性比较的基础上对XS904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同时对该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旨为海洋放线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XS904 分离自宁波象山港海域滩涂海泥中。 1.1.2 供试菌 青霉(Penicillium sp.), 根霉(Rhizopus sp.), 曲霉(Aspergillus niger ),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以上供试菌均由本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3 培养基 ① 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 KNO 3 1g, NaCl 0.5g, K 2HPO 4 0.5g, MgSO 4 0.5g, FeSO 4 0.01g, 琼脂15—20g, 海水晶30g, 蒸馏水1000ml, pH7.2—7.4, 121℃灭菌20min 。② 黄豆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 黄豆粉15g, 葡萄糖5g, 酵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 3 刘妍 李志勇 33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上海 200240) 摘 要: 海洋放线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和合成新颖抗生素的能力,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海洋放线菌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分布 抗生素 研究方法 N ew R esearch Progress of Marine Actinomycetes 3 Liu Yan Li Zhiyong 33 (M arine B iotechnology L aboratory ,S chool of L i f e S cience and B iotechnolog y , S hanghai J iao Tong Universit y ,S hanghai 200240) Abstract : Great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marine actinomycetes for their particular metabolic pathway and the ability to synthesize new antibiotics.This review summarized new development on the distribution ,pharmaceuti 2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pproach of marine actinomycetes. K ey words : Marine actinomycetes Distribution Antibiotics Research approach 放线菌(acti nom ycetes )是一类高(G +C )%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自1875年Cohn 从人泪腺感染病灶中分离到一株链丝菌(st reptot hri x )以来,放线菌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合成多种结构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医药和植物保护方面的用途,已广泛用作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药物。现在已发现的数万种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约有70%是由放线菌所合成的[1]。 目前分离得到的绝大多数放线菌都来源于土壤,陆生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占天然来源抗生素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随着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抗性的日益提高,寻找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近20年来,从陆生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先导化合物的数量锐减,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境———海洋[2]。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海洋微生物无论从数量还是多样性方面来说都是巨大的。 海洋放线菌的生活环境十分特殊,如: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及与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3]。在这些所谓生命的极限环境中,海洋放线菌已发展出独特的代谢方式[4],这不仅确保其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也提供了产生新颖抗生素的潜力[5]。因此,海洋环境将成为放线菌和放线菌代谢产物的重要新来源。下面分别从海洋放线菌的分布、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法等角度对于海洋放线菌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1 海洋放线菌的分布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海洋放线菌的祖先来源于陆地,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深海中有许多罕见的放线菌,这些放线菌与陆生样品中典型的放线菌有很大的不同[2,6,7]。 海洋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S t reptom yce 2tes )、小单孢菌属(M icromonos pora )以及红球菌(R hodococcus )、诺卡氏菌(N ocar di a )、游动放线菌(A cti nopl anetes )等稀有属种[8]。海洋放线菌主要 收稿日期:2005206221  3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资助(2002AA628080,2004AA628060)及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04QMX1411)和上海 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刘妍(1981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33通讯作者:李志勇,Tel :021*********,E 2Mail :zyl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4978255.html,  生物技术通报 ?综述与专论? B IOTEC HNOLOGY BULL ETI N 2005年第6期

常见的物质分离

常见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应用,常常需要把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但分离和提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注意不要混淆。 一.分离和提纯的概念 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指定的状态)称为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称为物质的提纯(或除杂)。 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主要的分离提纯方法可分成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常用的物理方法: 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例如C中含有杂质CuO,提纯,采用加盐酸溶解、过滤法除杂。如分离C和CuO,需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将滤液中的CuCl2再转变成CuO。 蒸发:蒸发是将稀溶液浓缩或把溶剂蒸发,使溶质析出的操作,可以用来分离溶质固体和溶剂。 液化:利用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易液化的特点的一种分离方法。例如由SO2制备SO3过程中,SO2和SO3的分离可以利用SO3常温为液态使SO3液化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结晶、重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例如分离NaCl与KNO3可根据两物质的含量不同分别采取蒸发结晶法或降温结晶法。 蒸馏、分馏: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液体气化成蒸气,再由蒸气冷凝成液体,从而把各组分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蒸馏适有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含水乙醇的提纯采用加生石灰再蒸馏。石油中各成分的分离采用分馏。 升华:用于易升华的固体与不易升华的固体的分离。例如碘与氯化钠。 萃取法: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如用CCl4从碘水中提取碘。 分液: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例如用分液漏斗分离CCl4和水。 渗析:用于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如分离淀粉胶体与食盐溶液的混合物。 盐析:利用某些物质在加入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的性质来分离混合物。例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NaCl分离出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2.常用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指利用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一种或几种试剂使之与混合物中的某一物质反应,生成沉淀,或生成与水不相混溶的液体,或使其中之一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有: 洗气法:洗气是除去气体混合物中杂质的操作。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分离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吸收剂。例如,除H2中的H2S杂质,选CuSO4溶液。 加热分解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热稳定性不同,将其进行加热或灼烧处理,从而提纯物质。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氢铵,Na2CO3中含杂质NaHCO3。 生成沉淀法:例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法:例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氧化还原法:例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杂质FeCl2:通人适量Cl2。除去FeCl2溶液中的杂质FeCl3:加足量Fe粉。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精心整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时,SL 培养基、MS 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 →挑选产生溶

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 ★★1.2吐温 ★1.3 酵母膏(分离用) 1.4 1.5 MgSO 4 1.6 ★★1.7 蛋白胨 葡萄糖、琼 脂18.0g 酸钙, 1.8BCP 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 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海洋放线菌_药物开发的新兴资源_蔡超靖

海洋放线菌—药物开发的新兴资源 蔡超靖, 丁彦博, 单越琦, 穆云龙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15) 摘 要:近些年,海洋放线菌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海洋放线菌在分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通过传统筛选方法分离得到的生物活性代谢物,以及在与新化合物相关的基因挖掘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方面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 活性代谢产物; 基因组学; 异源表达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12)01-0022-08 Marine Actinomycetes -an Emerging Resource for the Drug Discovery Cai Chao-Jing , Ding Yan-Bo , Shan Yue-Qi , Mu Yun-Long (New Dru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oration, National Microbial Medicine Engineering & Research Center, Hebei Industrial Microbi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1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the new drug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were paid on marine actinomycetes recently. This review highlights achievements in the isolation of marine actinomycetes, some examples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 identi ?ed by traditional screening, and presents new progress in the ?eld of genome mining leading to the discovery of novel compounds and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Key words :marine actinomycetes ; bio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 genomics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收稿日期:2011-11-15 作者简介:蔡超靖,工程师, 研究方向:微生物来源的新药筛选。 放线菌是革兰阳性细菌,能产多种活性化合物,从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和筛选陆生放线菌,得到许多重要的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 ,红霉素,万古霉素),抗癌药物(柔红霉素,博莱霉素,丝裂霉素)和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但近几年由于分离和筛选方法的限制,导致发现的化合物重复性高,人们转而开始研究极端生境微生物[1],以期发现新属种与新化合物。目前已经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因此开发海洋放线菌资源,寻找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成为 当前的研究热点[2]。1 海洋放线菌及其分离技术 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早在1969年[3]就开始,但由于与陆生放线菌的分离方法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未得到新的属种。随着采样和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许多海洋固有放线菌实现分离培养,海洋环境成为新的放线菌和新天然产物的来源。Fenica 和Jensen [4]从热带太平洋海域发现了包括嗜盐产孢菌属Salinispora (MAR1类群)和海孢菌属Marinispora (MAR2类群)在内的至少13个海洋放线菌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一、、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1、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蒸馏。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二、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的物理方法、适用范围及主要仪器名称 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 离 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蒸发结 晶 溶液中溶质析出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 蒸馏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 和物的分离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升华固体与固体杂质的分离烧杯、酒精灯、石棉 三、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1、气化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逸出而除去。 复习要点

2、化水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水而除去。 3、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转化为沉淀,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4、加热(高温)法:加热或高温混合物使杂质分解或变为气体)而除去。 5、溶解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生成易溶物质,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6、吸收法:将气体混合物通过洗气装置,杂质气体被装置内所盛装试剂吸收而除去。 四、物质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不能引入新杂质,杂质便于分离 2、提纯后的物质成分只增加不减少。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4、节约试剂。对多组分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一般要考虑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 5、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6、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时应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 7、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五、常见物质的除杂试剂或方法:

实验室常用蒸发浓缩方法

实验室常用蒸发浓缩方法 氮吹仪 原理:将氮气快速、连续、可控地吹向加热样品的表面,使待处理样品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分离,实现样品无氧浓缩。 应用:农残分析,药物筛选,液相、气相、质谱分析前处理。 优点: 干燥速度快 缺点: 样品温度高 样品处理量少 存在将样品中物质吹到实验室中的风险,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 需要消耗氮气,增加额外成本 可燃溶剂存在爆炸危险 整个过程需要监控 旋转蒸发仪 原理:基本原理即是减压蒸馏,可降低液体的沸点,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到沸点就会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就可以在分解之前蒸馏出来,“旋转”可以使溶剂形成薄膜,增大蒸发面积。另外,在高效冷却器(一般是冷凝管)作用下,可将热蒸汽迅速液化,加快蒸发速率。 应用:萃取液的浓缩,有机物提取,色谱分离接收液的蒸馏。 优点: 蒸发速度相对较快 样品量大 控制水浴温度可控制热量输入 真空度可控制 整个过程可见,好控制 缺点: 只能处理单一样品 需要清洗玻璃装置 密封件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 样品会泄露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离心浓缩仪 原理:负压降低溶剂沸点,冷阱捕获蒸发出来的气体,使蒸发过程快速进行,离心力可保证样品沉积在管底,不会产品气泡和交叉污染。 应用:DNA/RNA的浓缩,药物代谢物的浓缩,液相色谱的前后处理,免疫球蛋白的浓缩等。 优点: 安全 样品处理量大 多种离心管可选择 样品沉积在离心管底部,好回收 最大程度减少发泡与交叉污染 可通过红外方式提高加热效率 精确控制真空度 蒸发温度低 可通过编程实现多组分分离 缺点: 速度较慢 蒸发过程可见程度有限 冷冻干燥机 原理:预冻样品中的水分,在真空状态下直接升华,可利用冷阱捕获蒸发出来的气体,使蒸发过程快速进行。 应用:菌种、疫苗、蛋白、核酸、药物等对温度和氧敏感性生物样品的干燥,冻干后的样品易于保存和运输。 优点: 安全 水分去除率非常高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药物生物技术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1,18(6):559 562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马毅敏,陆园园,邢莹莹,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很多新化合物,其中许多结构新颖的蒽环类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蒽环类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今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蒽环类化合物;抗生素;抗肿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Q51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1)06-0559-04 海洋放线菌作为海洋微生物中一个重要的类别,被认为是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重要的来源。据报道大约有23000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由微生物产生,其中超过10000个化合物由放线菌产生,即所有微生物来源的活性代谢产物,45%来自于放线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分离自海洋放线菌的新型化合物的数量是上个世纪的两倍还要多。跟陆生放线菌一样,海洋放线菌也将成为医药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最重要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1],它们最早出现在1940年,海洋放线菌中,大部分的化合物由链霉菌属产生,其中许多次级代谢产物都是有效的抗生素。备受关注的抗生素有: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和平阳霉素、烯二炔类抗生素力达霉素等。其中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蒽环类抗生素是最有效的抗肿瘤化合物,比其他的化学治疗药物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癌症[2]。它们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以及肺癌[3]。 1海洋放线菌来源的蒽环类化合物 蒽环类化合物都拥有醌类的骨架,由芳香环状结构组成的刚性平面再通过一个氧-糖苷键连接一个氨基糖[4]。蒽环类化合物是通过插入DNA双链,形成复合物来抑制DNA或者RNA的形成。它们也能通过拓扑异构酶Ⅱ触发DNA的降解,最终引起细胞凋亡。它们的不良反应是呕吐和具有心脏毒性,心脏毒性会部分限制这类化合物的效用。 第一个被成功发现的蒽环类抗生素是1966年的柔红霉素,由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中分离得到。阿霉素在1967年被发现。在柔红霉素和阿霉素之后,一系列半合成的化合物(如伊达比星和表柔比星)诞生了并且进入了临床应用。表柔比星在1999年通过FDA认证,在化学治疗过程中要优选于多柔比星,因为它表现出更少的副作用。表柔比星的糖的4位碳上有一个独特的空间取向,这可能决定了它快速的功效及较少的毒性。表柔比星最早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癌和淋巴癌。戊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半合成类似物,在1999年作为化学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膀胱癌。 近年来许多蒽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展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如抗真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以及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活性。很多新型的蒽环类抗生素及醌类物质成功的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出来,见表1。 Lomaiviticins A和Lomaiviticins B分离自一株嗜盐放线菌(LL371366)[5]。这两个化合物都被证明具有较强的DNA损伤活性,而且Lomaiviticins A能够裂解双链DNA,对许多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这两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表现出了有效的抗菌活性。 Komodoquinone A及Komodoquinone B分离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S3,其中Komodoquinone B是Komodoqui-none A的苷元[6]。Komodoquinone A是一个特有的蒽环类抗生素,其结构中有一个未知的氨基糖连接在4位碳上,而不是连在我们普遍知道的蒽环类抗生素的7位碳上[7]。研究发现Komodoquinone A在浓度为1μg/mL时,能够诱导成神经瘤细胞(Neuro-2a)分化。以Komodoquinone A治疗癌症时,能在G1期就阻止Neuro-2a细胞分裂,这些数据表明连在4位碳上的氨基糖对于Komodoquinone A在神经细胞中的作用十分重要[8]。 955 收稿日期:2011-03-28修回日期:2011-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1001395)。 作者简介:马毅敏(1985-),女,汉,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E-mail:zdj123727@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4978255.html,。*通讯作者:奚涛,男,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i_tao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4978255.html,。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