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

A New Look at the Dealings of the Bardi and Peruzzi with Edward III(Mar., 1990,16)

A Spanish Calvinist Church in Elizabethan London, 1559-65(Mar., 1965,7)

A Survey of the Alien Population of England in 1440(Apr., 1957,12)

Abraham Navarro: Jewish Interpreter and Diplomat in the Service of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1682-1692) (Continued) (1957,15)

Accounting for Rationality: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and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 Rationality(Jul., 1991,39)

Alien Hosting in Southampton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1946,8)

Alien Merchants and the English Crown in the Later Fourteenth Century(Jan., 1930,32)

Alien Merchants in England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1895,24)

Alien Merchants in Southampton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Jan., 1946,17)

Alienating Objects: The Emergence of Alienation in Retail Trade(Jun., 1994,22)

Anglo-Florentine Trade in 1451(Apr., 1993,16)

M. J. Armstrong in Norfolk: The Progress of an Eighteenth Century County Survey(Sep., 1964,5) Daniel Defoe and Immigration(Spring, 1991,21)

Did Foreign Capital Flows Fina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Reply(Feb., 1997,4)

Dutch Entrep?t Trade at Boston, Lincs., 1600-40(1957,5)

Dutch Peat Digging and the Origin of the Norfolk Broads(Mar., 1966,6)

England and the Hanse under Charles II(Oct., 1908,26)

England and the Last Florentine Republic, 1527-30(Apr., 1925,22)

Family Partnership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Merchants from Burgos in England and France, 1470-1570(Autumn, 1988,34)

Financ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Feb., 1937,11)

Florentine Merchants in England, 1346-1436(1960,17)

Foreign Capital Flows in the Century of Britai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New Estimates, Controlled Conjectures(Feb., 1995,22)

Frisian Place-Names in England(1918,12)

Giovanni Contarini, a Venetian at Oxford: 1392-1399(1966,9)

Holbein's Portraits of the Steelyard Merchants: An Investigation(1979,20)

Huguenot Merchants and the Protestant International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Jan., 1995,33) Italian Musicians at the Tudor Court(Jul., 1958,9)

Italy and the Grand Tour at Norwich(Sep., 1958,3)

Josua Maler's Visit to England in 1551(Jul., 1950,6)

King Henry III's 'Statute' against Aliens: July 1263(Oct., 1992,20)

London and Foreign Merchants in the Reign of Henry VI(Oct., 1910,12)

Low Countries' Influence on English Farming(Oct., 1959,12)

Lumbard and Son: The Businesses and Debtors of Two Jewish Moneylenders in Late Thirteenth-Century England(Jul. - Oct., 1991,34)

Nationality and Language in Medieval England(1941,16)

On the Number, Occupation, and Status of Foreigners in England(Dec., 1864,8)

"Refuge of the Distressed Nations," Perceptions of Aliens in Elizabethan England(Mar., 1980,19) Religion and Capitalism Once Again? Jewish Merchant Cultur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Summer, 1997,29)

Spread of Techniques: Ital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ngland in the Middle Ages(Autumn, 1951,8)

Techniques of Terror, Technologies of Nationality: Ann Radcliffe's the Italian(Winter, 1994,24) The Alienated Intellectuals of Early Stuart England(Nov., 1962,19)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Foreign Capital Flows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A Comment(Feb., 1997,20)

Lumbard and Son: The Businesses and Debtors of Two Jewish Moneylenders in Late Thirteenth-Century England(Jul. - Oct., 1991,34)

The Conversion of Jews to Christianity in Thirteenth-Century England(Apr., 1992,23)

The Cultural Impact of the Flemish Low Countries o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Jul., 1957,18)

The Deposits of Hugh Despenser the Younger with Italian Bankers(1951,19)

The Expulsion of the Jews from England in 1290 (Continued) (Jan., 1895,23)

The Firma Burgi and the Commune in England, 1066-1191(Jul., 1927,40)

The Foreign Element among the English Franciscans(Jul., 1947,15)

The Georgian Englishman in Contemporary Italian Eyes(Jul., 1917,9)

The Huguenots and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I(Aug., 1952,19)

The Idea of the Restoration of the Jews in English Protestant Thought, 1661-1701(Jan.-Apr., 1985,35)

The Jew as Renaissance Man(Spring, 1998,35)

The Jew in Seventeenth-Century Protestant Thought(Mar., 1977,17)

The Jewish Factor in Medieval Civilization(1942,49)

The Jews of England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Oct., 1902,18)

The Medieval Jewish Counterpart to the Gild Merchant(May, 1938,6)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nd the "Alien." Question(Oct., 1929,8)

The Merchant Strangers' Post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Oct., 1906,4)

The Migration of New Englanders to England, 1640-1660(Jan., 1948,28)

The Settlement of Protestant Refugees in Maidstone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tury(1951,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ct of Settle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Democracy(Dec., 1943,25) The Trials of Foreign Borrowing: The English Crown and the Antwerp Money Market in the Mid-Sixteenth Century(1966,20)

The Virginia Merchants of London: A Study in Eighteenth-Century Interest-Group Politics(Jul., 1983,26)

Thomas Barlow's and John Dury's Attitude towards the Readmission of the Jews to England(Oct., 1959,9)

论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挑战

论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挑战 ——李杰(201205002962) 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带有感情色彩来看:外国人侵略中国,这是他们的罪恶,同时也是我们的耻辱!他们在我们领土上犯下了谈天大罪,是不能被原谅的!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必然的,又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当时的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二次工业革命,国家已经强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国内的发展,急需向海外扩张与发展!而反观当时的中国,经过几年的闭关锁国,错过了世界上的几次工业发展的好机会,且当时的政府又腐败无能,这使中国就远落后于世界的其他国家。外因于内心就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将目光瞄向中国,开始了他们的侵略。“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不变的发展规律!可以肯定的是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部悲壮的屈辱史。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由此也让中国走上了不断探索发展的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帝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序幕,中国进入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自从1840年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中国就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如何看待这种侵略,这种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马克思曾认为英国在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是不是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东方社会的发展主要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且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文明的福祉呢?党领

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这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同西方国家发生往来?这是否导致了对外封闭,影响了开放? 在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多年以后,人们对这场侵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殖民化促进了近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对此,不能再仅仅从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被压迫、奴役与被奴役的立场出发去审视,否则会对这段历史作出消极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彻底否定。只有从价值论角度去重新评价“世界走向中国”这一历史问题,才有可能对中国近代史有一更为本质的认识。” 很显然,论者强调的是殖民化对近代化的促进作用,虽然他没有使用殖民侵略的说法,而是代之以“世界走向中国”这样一种中性的描述。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殖民化无碍于近代化。有学者提出,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近代中国所受的军事侵略,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外国在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面对资本—帝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的侵略,不同的学者都有各自的见解,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论据,看是都有道理。然而对此侵略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是否需要用辩证唯物的思想进行评价呢? 我想,要进行客观评价,首先应该从了解这段历史开始。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帝国资本主义是怎样对近代中国进行侵略的吧……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有以下几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

资本运作商业计划清单书

直入正文 为什么写好商业计划书很重要? 1 足够好的项目,是不需要商业计划书的; 足够闪亮的项目,投资人都是追着去的;不过这种传说级别的项目毕竟是少数; 因此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是要去重视的,以便赢得与更多人接触交流的机会; 2 商业计划书是对自己商业的梳理; BP(商业计划书,下同)是给投资人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通过BP梳理自己公司的发展状态、发展战略和资本部署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BP可帮你提炼和梳理创业思路,指导你分析市场和用户、找到好的定位和切入点、明确产品逻辑和业务走向、规划发展路径,搭建团队,定制资金规划; 虽有一腔热血却缺乏深度的思考,不太容易成功。落实到纸面上,迫使你检查自己的运作构思是否可行。帮你改正却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试错的代价。能够让你加深对核心的记忆,如市场竞争,解决方案等; 3 商业计划书是找投资人的敲门砖; 打动投资人,从来不是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做到的事,它只能帮你打开大门,进门以后的路会有更多的挑战;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不仅是对投资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创业初衷的肯定; 商业计划书更利于交流。更容易把你的商业构思讲给供应商听,讲给客户听,甚至是讲给你的丈母娘听。写出来的商业计划书能让你的交流和视野聚焦在重点上; BP更多的只是一个情书,目的是让投资人对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达到后面的事情;4 帮你简洁快速的展示你的项目; 一份简历,如果没在5秒钟内引起HR的兴趣,就会被扔到垃圾桶。同理,想在VC堆积如山的商业计划书中脱颖而出拿到融资,更需要功夫;

一个事情5分钟说不清楚,基本上不是好项目。我问了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你觉得好的项目有多少?他的回答是,大部分不及格,小部分能打60分,一小撮80分,90和100分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5 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为企业加分不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业之前,你一定要做份商业计划书来审视下你的想法; 调查显示,曾做了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公司发展更快,更容易从供货商那里拿到原材料,更快拿到第一笔订单,在产品改善方面的工作会更出色,失败的概率会更低; 在企业的发展中,商业计划书做得很早,很难对销售或是企业利润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它帮你建起公司,让公司顺利运转,减少失败的可能。 你的想法会被投资人拿走或抄袭吗? 创业者需要对自己的业务和投资人的背景做充分的准备和思考: 1 投资人跟你要做的项目有冲突吗?他是不是投了类似的公司?这也是可以事先了解的; 2 他的投资公司靠谱吗?你们之间的契合度怎么样?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长期的合伙人?要抱着找创业伙伴的心态来找投资人; 3 你害怕抄袭吗?还是有竞争壁垒不惧抄袭? 什么时候需要准备商业计划书? 可能是在融资、可能是在招合伙人、可能是申请某项基金,甚至是为了说服自己给自己洗脑从而脱产创业。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写商业计划书了。 4 商业计划书写多少页最合适?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讲课实录)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入新课: 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西方列强利用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其主要手段。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甲午战争以前,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讲授新课: 一、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目的: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西方国家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巩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市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 过程:(让学生总结)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则。 ⑤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赫德,字鹭宾。讲得一口极好的京腔,也识汉文,仰慕中华文化。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很熟悉。还熟悉中国官场的套路,与满清高官往来自如,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46年。穿二品补服,红顶花翎的大帽子后面还装了一根乌油油的大辫子。赫德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很大,他曾给他的英国朋友写信吹嘘道:“在中国我所主持的工作虽然叫海关,但其范围甚广……而最重要的是它的领导权必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他曾写一奏折《局外旁观论》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还经手清政府的对外借款。死后,清政府还追封他为“太子少保。”) 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李国志

10外语3班 61 李国志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要: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关键词:资本—帝国主义、影响 一、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及其入侵的看法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开放、充满活力;其特点是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舞台,具有开放性、扩张性和侵略性。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1】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其是造成近代中国人民苦难、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1】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灾难;另一方面,为中国民族资本—帝国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虽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办企业,但是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1】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与代表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如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帝国主同剥削和压迫近代中国人民 二、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向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并且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而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中国的部分区还变成了日本独占的殖民地。【2】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中信集团的运作模式 中信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改革试点及对外开放窗口,通过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开拓了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为国家开放和建设服务的发展之路,现在已成为一家金融(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与实业(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并举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控股集团。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放大资本效应,在保证资本控制力的同时延伸产业范围,是典型的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 一是模式定位。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定位于大资本集团运作模式,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东平等的市场化机构,多元化投资,放大资本杠杆效应的同时实现资本超价值管理。各子公司通过以金融为主体,制造业、文化体育、信息产业、房产为辅助的多元化专业化经营,提升运营水平,保障资本价值的放大。 二是模式路径。中信集团通过构建银行、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实业业务的内部资本运作平台,强化集团对金融及实业板块的资本管理、控制、监管能力,利用多层持股等方式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保障资本价值最大化,利用产融结合实现资本的超价值管控。 三是模式价值。中信集团跳出单纯金融或单纯实业的产业经营思维,以投资、金融服务等资本运作作为驱动力,以信息、制造、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承包等产业实体形成支撑力,通过金融与实业的结合形成资本组合效应,获取结构价值;以资本杠杆撬动实业资源获取运营价值。同时还通过集团整体对成本的压缩和风险的管理获取负向价值和风险价值。 四是模式进化。中信集团可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对银行、证券、信托、保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通过分析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的状况;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逐渐侵入中国,终于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是列强侵夺的首要目标。在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大部分条款都与侵夺我国关税自主权及海关行政管理权有关。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使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揣在了帝国主义的袋子里。列强借此加快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并且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②通过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手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 重点分析 ①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内容,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重点。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破方案 ①关于“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建议教师首先简单介绍海关和海关关税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问学生列强夺取中国海关的三个步骤,最后与学生分析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后果及英国占优势的原因。 ②关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建议教师首先提问学生,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走私鸦片为主要方式对华经济侵略的原因,以便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后果。然后提问学生,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开局不利的原因,以便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最后提问学生,1865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外贸逆差说明了什么,使学生认识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重大后果。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们带来了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们带来了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务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谋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的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略其精神和内涵。 第一,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 动机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的”,而绝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 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 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 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 入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 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 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 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式非正 义的。他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 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 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因此 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 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略史实 军事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901 经济政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二.危害(消极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三.损失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 (2)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如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伴随着巨额赔款而来的是,清政府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忍受其高利贷盘剥。在偿还赔款时,又要以白银折合金币(美元、英镑)偿付,随着金涨银跌,列强从中捞取到更多好处,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越来越贫困化。总之,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 四.本性 帝国主义的本质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垄断霸权主义出现,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商品倾销市场,增加原料来源,而采取的一种强硬政治军事手段达到目的的意识形态。本质是大国强权政治,侵略落后国家五.打开门的关系 列强开埠通商、公使住京和自由传教等特权,客观上迫使清政府逐步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六.外来思潮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探求新知,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的新式学堂,兴起留学教育,这些在客观上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七.外来思潮的影响

企业如何能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企业如何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资产经营是爬楼梯,资本运作是坐电梯”;“资产经营是做加法,资本运作是做乘法”,企业要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获得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如何快速获取这些核心要素呢?资本运作是获取这些核心要素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对资本运作总体介绍、资本运作模式及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企业内部重组、企业并购、企业股权融资、新三板挂牌与运作及企业境内上市、企业境外上市6种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和操作人员正确决策和操盘。 第一单元资本运作概述 企业做强做大应突破的瓶颈 突破瓶颈的方法 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与资产运营的关系 资本运作模式 【案例分析】优酷并购土豆 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企业内部重组 【案例导入】经典案例 什么是企业内部重组 企业内部重组的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的支付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流程 企业内部重组成本 企业内部重组涉税分析 “零税负”重组方法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设计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实施 【案例分析】某集团企业的“零税负”上市重组 第三单元企业并购 并购概述

并购的类型 协同效应 并购动机分析 并购流程 并购8大步骤 如何制定并购战略 如何制定并购目标 如何搜寻并购目标 如何进行调查评价 如何设计交易结构 如何谈判签约 【案例分析】万达并购AMC 交易结构 设计交易结构的原则 电话:010—599002472 010--599004371 8种主要交易结构模式的比较 【案例分析】门口的野蛮人—KKR杠杆收购RJR 【案例分析】用友软件(600588)收购英孚思为【案例分析】百圆裤业(002640)收购环球易购【案例分析】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企业价值评估 估值定义 估值依据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如何选用 估值确定 【案例分析】万达商业地产香港IPO的估值【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美国IPO的估值 【学员讨论】爱使股份41倍溢价收购游久时代并购成本

产业园区资本运作方式和园区运营模式

产业园区资本运作方式和园区运营模式 目录 第一部分概况篇 一、我国产业园区的常见资本运作模式 二、产业园区通过资本运作进行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经验篇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互助担保基金 2、苏州工业园:发挥国有资本优势 吴川:加大投资重在引民资 耒阳:加强政银企沟通 怀化工业园区:完善园银合作互动模式破解后发展地区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瓶颈义乌第三代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灵狮模式” 深圳文博宫文化创意产业园: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 上海市工业园发展商务区发展态势和趋势 第三部分制度篇 杭州市信息服务业特色产业园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区域生物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鼓励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部分理论篇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思考

第一部分概况篇 经向有关部门的多位专家咨询,目前我国关于各类产业园区的行业管理是多头管理的模式,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行业监管部门。在国家层面,产业园区的综合监管和指导由国家发改委来承担。各专门的产业园区分别由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来负责政策指导、资格认定、日常监管和产业扶持。目前,医药生物类产业园区主要由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负责行业管理;高科技产业园区主要由科技部来负责行业管理,钢铁等工业生产型产业园区主要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来负责行业管理;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主要由文化部来负责行业管理;物流产业园区主要由商务部来负责行业管理。 根据产业园区的实际运作经验和各地发展情况,产业园区的资本运作和园区运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 一、我国产业园区的常见资本运作模式 产业园是世界各国发展地方产业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全国发展地方经济最有力的战略。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产业园区这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创造了局部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聚集了科技和产业的资源,迅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目前近年来产业园区的资本运作已经走上了成熟和多元化的道路,总的来说有如下模式: 1.政府主导园区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其运作主体一般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的开发公司。其特点是由一地或几个地方政府主导出资开发,如靖江开发区。 2.工业地产商模式 指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其他地方获取工业土地项目,在进行项目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厂房、仓库、研发等房产项目的营建,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管理,最后获取合理的地产开利润。如普洛斯,全球最大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商,北京固安产业园。 3.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企业,为实现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与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通过获取大量的工业土地,以营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在自身企业入驻且占主导的前提下,借助企业在产业中的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其他同类企业的聚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及完善。如上海金山的上海石化工业园区。 4.综合运作模式 指对上述的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如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5.私人业主开发模式 目前在小厂房这一块,私人业主开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主要是因为厂房租金持续上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怎样看待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带有感情色彩来看:外国人侵略中国,这是他们的罪恶,同时也是我们的耻辱!他们在我们领土上犯下了谈天大罪,是不能被原谅的!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必然的,又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当时的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二次工业革命,国家已经强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国内的发展,急需向海外扩张与发展!而反观当时的中国,经过几年的闭关锁国,错过了世界上的几次工业发展的好机会,且当时的政府又腐败无能,这使中国就远落后于世界的其他国家。外因于内心就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将目光瞄向中国,开始了他们的侵略。“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不变的发展规律!想想我们中国,在元朝强盛时,不也是一直向周边扩张吗?最后快要当然一方面是中国的屈辱史,另一面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啊,没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还是农业社会的形态,现代化是历史所趋,我们只是不愿意所以人家来强迫你愿意而已。 2.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

企业如何塑造商业模式与规划资本运作路径

企业如何塑造商业模式与规划资本运作路径 本篇与大家分享企业的商业模式、融资方案以及资本顶层设计路径的相关话题。 企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凸显出企业的资本价值呢? 答: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它必须有几个重点,第一它必须要能够清晰的去表达自己在这个商业模式运作下,它的价值是什么?第二在这个商业模式下,在这个行业里面跟别人有哪些不同差异的地方。第三必须能比较完整的去陈述自己在运作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它所具备的资源、核心价值跟优势。 通常企业在建立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第一要想的是你的价值、你创造的这个行业和你企业的利益点或价值点是什么?第二核心是什么,而且这个核心必须在你的商业模式做完之后,不会轻易被人家超越或者被人家模仿。第三你必须要具备商业模式的梳理的能力跟清晰的条理。 很多企业它都有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但是它没办法去表达,或者没办法去把它规范化,变成一个模型,就是因为学习没有系统,必须通过企业家和其团队一起学习,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是老板一个人学习,结果导致老板好像懂了,可他团队跟他没有一致性。 所以我觉得在知道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之后,一个老板要学会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去达成在这个模式上的聚焦和运作。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他不只是建立一个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在推动的过程中,面对同业的抄袭模仿,你能够继续的去优化、转化,这个时候更需要有系统的学习。很庆幸各位来到金丰元投资这个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有系统的学习到如何梳理和凸显自己的核心,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你可以不断的去吸收新的知识。 在这个平台上,它设置的一些课程,是与实事、政策、趋势与时俱进的,整个设计的这个模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TCL 【TCL 经典案例】对于TCL公司而言,越南是其海外直接投资生产第一站,1999年TCL便到越南设厂生产彩电。当年越南国内市场彩电需求量为65万台左右,其国内生产能力已超过300万台。在这样一个拥有将近4倍过剩产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TCL历时不久便站稳了脚跟。从2001年开始,TCL越南公司年年盈利。2009年底,据TCL越南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该公司有员工300余人,年产彩电30万台(越南目前全年彩电销量160-180万台),工厂与贸易合计,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美元,彩电市场占有率在越南已经连续数年名列前三名,在越南市场属于知名品牌。分析其有利与不利之因素:有利因素:海外投资需考虑多方因素,总的说来就是考虑投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南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多优良港口。越南自然条件优越,又是世界第13人口大国,未来可望享受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根据其最新人口普查数据,2009年4月1日人口近8580万,比西欧头

号人口大国德国还多约500万,且人口正处于“黄金结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66%,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多近1倍,目前全国劳动人口4380万,占总人口的51.1%(中国驻越使馆经商处援引越南人口统计数据),且在数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熏陶下越南国民勤奋程度在全世界位居前列,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普及教育的传统使得越南劳动人口识字率高达96%。人口数量大,消费群体基数大,劳动人口多,素质也较高,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越南的人口红利是实实在在。二、经济环境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越南历年实际GDP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9年更是全世界仅有的12个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IMF,WEO Database)及《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数据,2000-2009年,越南GDP总量(按美元现价计算)从311.96亿美元上升到971.8亿美元,人均GDP(按美元现价计算)从40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723美元,2009年进一步上升至1132.6美元。至此,越南已经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属于中低收入国家。2009年越南国内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1197.5万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随着入侵方式的不同带给中国的影响有:一、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在历次的侵略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这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每次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它们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践踏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二、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这些致使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外国人可

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法干预。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③扶植、收买代理人。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三、经济掠夺。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使其成为了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使其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使得中国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毒品鸦片也一直占据着进口货物的首位,他们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也是用战争赔款等方式掠自中国。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经济,使自身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四、文化渗透。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