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专业代码:640106

所属大类:旅游(640100)

所属子类:旅游管理(640000)

酒店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条件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经营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保证酒店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云南省旅游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创办于1997年,12年来共招收35个班级,培养了1600多名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该专业是云南省的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讲师8名,讲师5名,实践指导教师2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公派出国进修2名,所有教师均具有相关行业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及考评员证书,部分教师在高星级酒店工作十多年,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办学多年来,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本。

本专业现有多间实训室:模拟前厅(106平方米)、模拟西餐厅(116平方米)、模拟中餐厅(116平方米)、模拟酒吧(106平方米)、模拟客房(106平方米),分别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实训。该专业与数家省内外的高星级酒店建立了定点实习关系或建立了实习基地。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领域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专业之一,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很紧缺。在中国,酒店管理人员在全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根据国家旅游局2007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星级酒店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已有13378家星级酒店,比上一年增长了11.26%。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的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云南省将旅游业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式确定了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目前,全省拥有星级酒店66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1家。在30多万旅游从业人员中,70%是酒店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平均流动率高于20%。可以预见,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引起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二)酒店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为各类星级酒店、大型餐饮企业及其他涉外接待机构培养从事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康乐服务与管理的高级服务员和基层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应具有适应以上相关岗位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一线部门各岗位的对客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酒店行业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酒店管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定位

学制:三年。

定位:能胜任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康乐服务与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毕业生能力要求

(1)素质结构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酒店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有正确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素质: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的系统知识、基本技能、业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2)能力结构方面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主动寻求酒店专业信息知识的意识,能关注酒店业发展动态,创新酒店经营和管理方式。

(3)知识结构方面

基础素质文化知识:了解涉及酒店行业经济、政治、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及计

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服务接待、社交礼仪、旅游及旅游业基本知识、公关沟通知识、心理学原理及应用等知识。

专业能力知识:掌握现代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基层经营与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

(一)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设计的总体框架

1.设计依据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设计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原则。

2.总体框架

本专业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基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开发和构建,由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两大部分内容构成(见附件1)。

(二)知识体系构建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目标,分析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知识领域;根据知识领域,设计相应的课程(见附件2)。

(三)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的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知识体系构成的要求,把理论课程提炼为三类:基础素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能力课(见附件3)。

主要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分配见附件4;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6学时)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形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学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为集体、为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

3.形势政策教育(38学时)

主要学习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心国家现状及发展。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适时开设。

4.体育(128学时)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通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5.大学语文(132学时)

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法、修辞、文学及文言文等基本知识,培养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6.高等数学(60学时)

通过学习掌握微积分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大学英语(132学时)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习旅游接待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8.计算机基础(56学时)

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熟练掌握1~2种汉字录入技术,具备文稿处理等基本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本课程安排上机实训30学时。

9.普通话(36学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养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做到标准、流利、自然,并取得等级证书。

10.服务礼仪(60学时)

了解礼仪的基础知识,掌握旅游服务的基本礼貌礼节及服务用语;了解主要客源国(或地区)的风俗和礼节、国际礼仪及宗教礼仪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养成规范的服务工作站、坐、行姿势;学会职业淡妆的美容技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11.旅游概论(60学时)

掌握旅游的概念、特点,了解旅游的基本类型和旅游历史的发展概况;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酒店和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国内外客源市场的概况以及影响客源的主要因素;了

解旅游商品的概念、特点、类型和供应;理解我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和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等。

12.管理学原理(28学时)

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3.公共关系(56学时)

掌握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知识与技巧,具备酒店公共关系工作所必备的宣传、招揽、推销、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14.旅游心理学(40学时)

掌握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特别是能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人的旅游行为准确预测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

15. 饭店财务会计(40学时)

熟悉酒店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收银基本技能、客帐建立技能、收入稽核方法;具备编制报表和财物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16.饭店英语口语(220学时)

掌握饭店常用词汇和句型,着重加强学生口语训练,能流利地进行日常交际会话,通过中国酒店职业英语等级考试。

17.前厅服务与管理(68学时)

了解酒店前厅部的服务内容和程序,熟练掌握业务操作及管理实务;取得中级以上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18.客房服务与管理(56学时)

了解酒店客房部的服务内容、业务操作及管理实务;取得中级以上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19.餐饮服务与管理(72学时)

了解餐饮部或餐饮企业的服务内容、业务操作及管理实务,包括菜单计划、餐饮采购、保管、厨房管理等;取得中级以上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20.饭店市场营销(68学时)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及酒店市场营销的基本内容;了解市场功能及营销渠道、价格决策知识,掌握酒店营销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1.饭店业概论(72学时)

了解国际饭店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最新动态,能进行中外饭店业的比较分析,并能够指导酒店管理实践。

22.饭店督导(主管领班实务)(28学时)

了解企业基层管理原理,将基层管理的职能、培训、质量管理方法具体运用到经营管理部门中,熟悉基层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23.饭店经营与管理(76学时)

了解酒店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理论的基本特点及方法;熟悉酒店各部门的经营运作特点;熟悉和掌握酒店的基本管理职能并能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4.饭店人力资源管理(68学时)

了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发展趋势;了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基本原理;掌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招聘、培训和绩效考评工作内容;学会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程序与标准。

25.会展实务(40学时)

了解会展历史,掌握会展的服务技能;了解会展的策划、组织管理知识并能运用于实

践。

26.饭店实用第二外语(102学时)

通过选修一门第二外语(如日语、韩语、泰语),掌握酒店外语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着重加强口语训练,能用第二外语进行酒店日常接待的基本会话。

27.旅游文化(学时)

主要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功能;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西方园林的的特点、旅游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

28.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电子商务教程》从旅游电子商务基本应用,到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旅游电子商务技术、旅游电子支付、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职业技能的拓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涵盖厂旅游电子商务课程要求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高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构建和开发(见附件3)。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集中实训课程(见附件5),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入学教育(1周)

2.国防教育(2周)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基本认识。

3.酒店教学实习(6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酒店、会所、度假村有基本认识,了解酒店的设置、组织结构、酒店的用人要求和服务流程。

4.酒店专业社会活动实习(1-3周)

通过参加云南省昆交会、旅交会等大型旅游活动接待服务,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5.顶岗实习(18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服务的基本程序、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6.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2周)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7.毕业教育(就业指导)(2周)

附件

附件1:职业能力总体框图

附件2:专业职业能力——知识——课程综合表

附件3:课程体系结构图

附件4: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分配表

附件5:专业集中实训一览表

附件6:课程结构比例表

附件7:教学活动安排表

.. .. ..... ........................................................................................................................................................................................

附件1:职业能力总体框架图

附件2: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知识--课程综合表

.. .. ..... ........................................................................................................................................................................................

附件3 课程体系结构图

........................................................................................................................................................................................

附件4: 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大专教学计划进程表(三年制)

2、公共选修课为必选课(日、韩、英口语)

3、在考核栏中标明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附件5:专业集中实训一览表

注:1、在学年及学期分配栏中填写实践教学周数;

2、集中实践教学周每周按30学时记;

3、考试用●标明,考查用○标明。

附件6:课程结构比例表

附件7: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机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分为基地班和普通班,采取滚动制,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 专业核心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谱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二学年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三学年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二学年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第一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第一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第二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第二学年春夏 03110021 军训+2.0 第一学年短学期 体育达标+1.0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修读。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 38.5学分 (1)自然科学类32.5 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28.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一学年春学期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一学年夏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一学年春夏学期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600心理学导论 2 第一学年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终订版

附件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80402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三、就业面向 (一)就业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 表1 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工作岗位一览表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表2 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对应一览表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汽车制造、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具有汽车装配、调试、制造加工、车身匹配、班组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具有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进行汽车电气电路及电控系统故障检修等工作的能力。 基本目标:(1)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能进行汽车拆装工作; (2)熟悉汽车装配程序; (3)了解汽车最前沿科技; (4)具有汽车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的能力,获得现代汽车车维修人才 岗位资格证书等。 发展目标:(1)能适应汽车装配中的所有岗位; (2)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分析和处理 科技含量高的汽车故障;

(3)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公关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汽车业务谈判。 提升目标:(1)能从事汽车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 (2)能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 (二)能力、知识、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 (1)具有识读机械制图,并根据图纸进行汽车总成件拆装、调整和检测的能力; (2)具有对金属材料进行钳工制作、机械加工制作、电气焊制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汽车进行维护、修理、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4)具有对高级轿车进行检测、维修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5)具有对汽车电器装置进行维修、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 (6)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电控装置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 (7)具有从事汽车维修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或经营管理的能力; (8)具有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的岗位能力; (9)具有对车辆进行进行性能试验,数据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10)具有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基本知识; (2)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 (3)掌握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汽车构造、原理、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原理、维修,高级轿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5)掌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价参数和影响因素; (6)掌握合理使用汽车和运行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 3.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较好的政治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团队精神、吃苦精神思想道德素养,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1年9月24日 地点:雨花校区四楼会议室 主题: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参会人员:王小红(湖南塑料研究所副所长、科天公司总经理)、戴文利(湘潭大学教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雷明智、王利民、杨中文、陈枝晴、谢圣英、刘西文等 会议纪要: 陈枝晴: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专业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此次我代表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就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做一简单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2011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是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讨论、再由我执笔撰写,希望通过此次论证,还请各位、尤其是2位行业专家能就初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次论证主要想讨论如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方面的本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②初稿中本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合理?③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删减或增加的课程?课程教学中有何特别要求?④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合理?⑤教师的培训有何建议?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主要就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做一简单汇报和说明……(略)。需要一提的时,刚才增院长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我们专业的目标,因此此后我会把它改过来。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 戴文利: 仔细看了方案,并就其中的一些地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首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3: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参考模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16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参考模板)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专业定位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定位主要就业面向。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 (一)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 (二)岗位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提炼,其表述需涵盖(且仅需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具有(掌握)何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素质;②适应(从事)何种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职业)的需要;③培养成为哪类人才;要求文字精练,一般在150字左右。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学时分布一览 ××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注:1.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的学时不列入课程结构体系学时核算。 五、课程设置分析与说明 (一)通用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1、…… (二)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中的知识点由单项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职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4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国家职业资格教育培训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面向模具制造企业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地进入模具行业相应领域就业,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熟悉国家模具制造产业的政策和法规,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等相关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应用平台实例教学,将专业知识和实用的岗位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熟悉模具的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模具的装配等工作,能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能够使用流行CAD/CAM软件设计中等复杂的注塑模具或冲压模具,并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编制和加工。 二、职业面向和证书 1.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模具制造企业单位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 (1)模具设计师; (2)NC数控编程师; (3)模具装配师; (4)模具制造工艺员; (5)数控机床操作工; 2.获得证书 本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编制(专业代码:),同时融入了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全部职业功能和技能要求,学生完成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核心双证课程成绩均达85分以上的,即可达到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的要求;双证课程成绩均在60分以上但不到85分的,可达到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要求。毕业前,学生应获得四级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职业标准解读与工作过程分析 1.工作任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三)办学层次:中职 二、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的人员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模具加工、装配、维修、试模工作。具有从事模具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对模具及成型设备的调试、维护及故障分析能力,具有对模具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接受及应用能力。能参与一般的模具制造行业的设计和试制工作。具有从事制订模具成型工艺和模具制造工艺的一般技术能力,熟练掌握模具CAD/CAM技术。 1、素养 素养特指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道德认知和文化积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2)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质: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目的,有健康体魄,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知识 知识特指学生从事机械模具加工及相关行业工作所通用的、必需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如下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方法。

(2)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3)初步掌握电气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4)初步掌握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5)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6)初步掌握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7)初步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3、能力 能力特指学生从事机械模具加工及相关行业工作所通用的、必需的基本技能。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模具C AD/CAM应用的初步能力。 (1)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编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 (3)初步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 (4)初步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 (5)初步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 1、模具制造工中级职业资格 2、数控铣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 3、钳工初级职业证书 4、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ATA)办公软件应用初级证书 三、职业面向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2017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定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 XX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称)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一)科学和学术领域 (二)专业能力领域 (三)行业与社会领域 (四)职业素养领域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 五、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 2.所有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课程须修满40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程须修满8学分;实践创新学分≥40学分,其中选修学分须修满8学分(超出部分可转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 注:①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本培养仅列出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见《泰山医学院公共选修课程指导书》;②实践创新选修课程的学分评定方法见《泰山医学院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 七、时间分配 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周)

八、课程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教学计划表 (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三)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四)实践创新课程教学计划表 1. 本模板适用于以下各专业(18个):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影像学本科、口腔医学本科、护理学本科、医学检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药学本科、临床药学、中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口腔医学技术本科、药物制剂本科、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眼视光学本科、运动康复本科、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2. 专业方向课程在主体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中加入,并做好备注。 3. 集中考试课程在备注中以“*”标注。 4. 各专科和专升本专业参照相应本科专业内容。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技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面向制造行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的知识目标上具有较强的工程运算和机械制图能力;具有编制一般塑料成型工艺和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能进行模具及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能比较熟练地操作多种模具加工设备,有实施模具制造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模具技术;具有应用软件进行自动编程的能力.素质目标上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开拓创新,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能力目标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要求表

知识能力要求表(续)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业年限:叁年(全日制) 四、课程体系简介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及作用的介绍)、《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等作出概要性的论述。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该课程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政治、军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陶瓷专业2016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套模板)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陶瓷工艺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二O一六年三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 (2)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2) 三、培养目标 (2)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2) 五、人才培养规格 (4) 六、毕业标准 (5) 七、课程体系架构 (5) 八、指导性教学安排 (5) 九、主干课程设置要求 (9) 十、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 (14) 十一、师资配置与要求 (14) 十二、教学评价模式 (14) 十三、人才培养方案几点说明 (15)

陶瓷工艺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陶瓷工艺(代码:0536430)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2.5+0.5)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陶瓷生产过程,从事陶瓷成型、陶瓷彩绘、陶瓷设计、陶瓷烧成等陶瓷生产活动,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陶瓷生产技术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1.职业面向 服务面向:立足醴陵,面向湖南,服务区域陶瓷产业,培养陶瓷生产一线初中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主要就业岗位群有陶瓷成型岗位、陶瓷彩绘岗位、陶瓷烧成岗位和陶瓷美术设计岗位等岗位群。通过培养,毕业生熟练掌握陶瓷工艺生产流程、釉下五彩瓷成型技术、彩绘技术和烧成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95%以上的学生取得陶瓷工艺相关工种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 (1).陶瓷彩绘岗位

(2).陶瓷成型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养和能力: (一)、综合能力 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 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4.熟悉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历史及陶瓷文化; 5.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取得初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 6.取得初级英语水平等级证书; 7.熟悉了解陶瓷生产过程工艺要求; (二)、陶瓷彩绘专门化方向专业能力: 1.熟悉了解陶瓷彩绘工艺流程; 2.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美术设计能力; 3.熟练掌握釉下五彩瓷勾线、汾水工艺; 4.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颜色性能特征; 5.取得1本以上陶瓷工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陶瓷成型专门化方向专业能力: 1.熟悉了解陶瓷成型工艺流程; 2.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制种、制模技术; 3.熟练掌握釉下五彩瓷注桨、旋坯、拉坯、利坯等技术; 4.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烧成技术;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机械、电子、轻工、塑料等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生产一线的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2、具备CAD绘图的能力和应用模具CAD/CAM软件的初步能力。 3、具有设计一般冷冲模、型腔模和工夹具的能力。 4、具有编制和实施一般模具制造工艺、冷冲压和塑料成型工艺的能力。 5、具有压铸模、锻模等其他模具的一般设计能力。 6、具有模具钳工和一种模具生产主要设备的操作技能。 7、具有模具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8、具有数控加工编程的能力。 9、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板料、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及其加工设备的基本知识。 10、了解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并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2、具有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1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1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二、学制: 3年 三、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本专业总课时为3031学时。附教学进程表。 (二)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程(597学时),专业核心课程(630 学时),专业技能课程(490学时),专业选修课程(314学时),顶岗实习(1000学时)。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

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