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国教授的风骨

民国教授的风骨

民国教授的风骨
民国教授的风骨

民国教授的风骨

作者:杨开亮

同为橘,逾淮而变枳,地气使然;同为人,逾时而变质,时事使然。人生一世,风骨为重,风骨源于骨气,骨气出自骨头,肾主骨生髓,一个被抽掉了骨头的知识分子,一个大势已去的宫廷阉人,焉来风骨?故前者成为犬儒,后者统称太监。犬儒与太监的共性是,没有是非,只有利益,忠于主子的是这类人,摇身一变陷害主子的也是这类人。一个连人格都不要的人,还奢望他能对其主子忠贞不二从一而终?崇祯帝危难时,想召集一次御前会议,而莅临者只崇祯一人。那些每天三呼万岁的文武大臣哪里去了?那些每日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哪里去了?那些誓死捍卫皇上的太监哪里去了?崇祯如梦初醒,泪如雨下,对家人也是对自己仰天长叹:愿世世代代不要生在帝王家!可怜袁崇焕们剐的剐跑的跑,剩下一堆软溜溜的糊涂蛋怎能撑起大明万里江山?

没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组合的国度,永远是脆弱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就是风骨,就是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鲁迅是铜豌豆,毛泽东认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岂止鲁迅,经历过五四精神历练的民国教授们又有几个是吃软饭的?那是真正的教授啊,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虽非圣人亦不远矣。他们的人格、骨气、言论经得起跨世纪的检验,可谓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在他们中间我们找不到反民主的教授,也找不到污蔑国民素质低的教授、更找不到自愿去势的阉人教授。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奉行君子不党的教授,不合作的教授,拒不做官的教授,视尊严为生命的教授。

傅斯年一生不党,拒不做官,他认为:教授做官是"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傅斯年才华横溢,桀骜不驯。朝野上下,唯有傅斯年翘着二郎腿跟蒋介石讲话。蒋介石对傅斯年的恃才自傲也不放在心上,相反,欣赏有加,一心把傅斯年拉入政府当官,1946年初,蒋介石要补充一个国府委员,直接点将要傅斯年。陈布雷了解傅斯年的志向与秉性,对蒋介石说:"他怕不干吧".蒋介石求才心切,要求"大家劝他".任凭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坚决不肯加入政府。蒋介石死了心,转而想拉胡适进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做说服工作,结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对。在给胡适的信中傅斯年说,一旦加入政府,就没有了说话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分量。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从1938年起,傅斯年以社会名流的身份被聘为国民参政员。强敌入侵,国难方殷,然而国民党政府自身的腐败和黑暗已使国家濒临崩溃的边缘。傅斯年以学者的良知和责任,直言国民党政治上的失败,数次揭露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的腐败无能,由此而得"傅大炮"之名。傅斯年弹劾孔祥熙时,蒋介石为平息此事,特意请他吃饭,并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用的人".傅斯年的回答是:"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大气磅礴的傅斯年,不畏权势,敢讲真话,"虽千万人,吾往矣。"胡适说,傅斯年"无沦在什么地方,总是一个力量",使浑浊不堪的权力集团不得不有所忌惮。

1945年12月间,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内战活动而与当地军警发生流血冲突。时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赶过去,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关麟征,劈头便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对傅斯年的骨气,连一向目空一切的李敖也赞誉有加:傅斯年终其一生不肯加入国民党。他不但不加入国民党,还鼓励他的老师胡适要采取跟国民党并不很合作的态度。这一点我觉得傅斯年很了不起……他们要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可是又不想被国民党吃掉,不被国民党同化……真正的夹缝里面的自由主义者,不做国民党也不做共产党。蒋介石到台湾后,把傅斯年当作"座上宾",时常邀请他到总统府吃饭,商议国事。到台湾来以后,有一天,当时的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来,在台北的松山飞机场要下飞机的时候,蒋介石跑去欢迎李宗仁。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面,蒋介石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的就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傅斯年怎么坐的?在沙发上面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斗,叼在嘴里,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其他的满朝文武全部站在旁边,没有人在蒋介石面前敢坐下。凭这一点大家就知道傅斯年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台湾的地位。

遗憾的是,这位敢说话、办实事的台大校长,来台湾不到一年,就在参加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时突然倒在了议会厅。蒋介石闻讯后,立即派行政院长陈诚前去指挥抢救,动员台湾所有名医,不惜任何代价抢救傅斯年。他本人则守候在电话旁,焦急等待陈诚每半小时的汇报。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仅54岁。傅斯年逝世后,蒋介石亲临追悼会致祭,参加追悼会者5000余人,哀荣至极。

与傅斯年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教授叫刘文典。刘文典因跟蒋介石拍桌叫板而名

噪当时。他的经典理念是:"大学不是衙门,不需要向权贵献媚。"

1928年,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当时蒋介石刚掌握大权不久,多次表示要到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正像美国的学校拒绝奥巴马演讲一样,八十年前的中国教育也是独立的。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对此刘文典的解释是:"大学不是衙门,不需要向权贵献媚。"安徽大学闹学潮时,蒋介石传令刘文典当面向他汇报。刘文典对蒋介石给教育部下达的通知里使用了"责令、责成"、"纵容学生闹事"等词十分不满,声言"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见蒋介石时,他戴礼帽着长衫,昂首阔步,如入无人之境,对蒋介石视而不见。蒋介石冲口问:"你是刘文典么?"刘文典傲然应答:"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蒋要刘交出在学潮中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严惩罢课学生。刘文典说:"我只知道教书,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

蒋介石拍案而起:"刘文典,你看看自己像个什么东西?简直一个封建遗老!不把你这学阀撤掉,就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刘文典反唇相讥:"蒋介石,你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纯粹一个封建军阀"!说到激烈处,两人互相拍桌大骂,一个骂"你是学阀",一个骂"你是新军阀".蒋介石遂以"治学不严"的罪名,把刘校长关押。此事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震动。安庆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人权"、"释放刘文典".后来,经国民党元老蔡元培等说情、力保,陈立夫又从中斡旋,蒋才以"即日离皖"为条件,释放了刘文典。刘文典虽然被迫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安徽大学,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请他担任国文系主任。蒋和国民党当局都没有干预,刘一直在名牌大学做教授,讲授《庄子》,一样头角峥嵘,桀骜不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教授们的人格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没有人去拍马逢迎,他们宁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抛弃地位以保持尊严。学者傅国涌提供的张奚若教授"要蒋介石滚蛋"的事例,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抗战期间,身为西南联大政治学教授的张奚若被聘为国民参议员,有一次开会时,他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蒋粗暴地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当局寄来路费和通知,他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1946年初,他应学生邀请,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做了一次大为轰动一时的讲演,听众达六、七千人,他在正式讲演前大声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尽管蒋并没

有因此为难他,但他要公开说出这些话无疑还是需要勇气的。没有担当也就没有尊严可言,真正的尊严来自学者的骨气。

如果说张奚若的不合作是为尊严而战,那么,柳诒征教授的言论则是为国家而战。柳诒征教授训斥政府官员:"没有民主修养就不配做民主国家的官吏"!

柳诒征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担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抗战胜利后,柳诒征当选为江苏省参议员,凡与国计民生有关之事,他总是仗义执言。一次,参议会开会时,省主席及各厅厅长均列席被质询。会上,教育厅长为一件事指责参议员吹毛求疵,柳诒征当即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你是我在高等师范时的及门学生,何以这样糊涂,不明白民主精神?你须知道参议员时代表人民行使神圣的任务,你们不过暂时负一时治权责任,应当小心,敬听主人翁代表的意见。没有民主修养就不配列席会议,就不配做民主国家官吏!"

教育厅长一时被训斥得面红耳赤,呆如木鸡,而全场则掌声雷动。

马寅初教授是大家熟悉的经济学家,他与蒋介石的一段恩怨,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铮铮铁骨。马寅初教授有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不去见蒋介石,他要见我他自己来".

抗战期间,马寅初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指责孔祥熙大发国难财。1940年他给陆军大学将官班讲抗战财政问题,他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全国上下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国难。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则既不出钱,又不出力,囤积居奇,发国难财。还有一种"上上等人"依靠权势,利用国家经济机密从事外汇投机,大发超级国难财。这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必须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职,把他们不义的家财拿出来充作抗战经费。

马寅初连续发表文章与演讲,揭露国民党的腐败,痛斥孔宋之流的无耻,使国民党政府大为头疼,也遭到很多权贵的忌恨。宋霭龄、宋美龄等人向蒋介石施加影响,要求对马寅初进行严厉处置。蒋介石召见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训斥道:"你真糊涂,怎么可以请马寅初当院长?你知道他在外边骂行政院长孔祥熙吗?他骂的话全是无稽之谈!他骂孔祥熙就是骂我。"末了,蒋介石说:"下星期四你陪他到我这儿来,我要当面跟他谈谈。他是长辈,又是同乡,总要以大局为重".

马寅初一听,火冒三丈:"叫我去见他,我不去!让宪兵来陪我去吧!文职不去拜见军事长官,没有这个必要!见了面就要吵嘴,犯不着!再说,从前我给他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应当来看老师,哪有老师去看学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话说,就叫他来看我".

蒋介石知道后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对校长说:"我是想同他谈谈经济问题。你回去告诉他,以后有时间,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但马寅初始终置之不理。孔祥熙为了拉拢马寅初,想请他出任财政部长,也遭到他了的严词拒绝。

走笔至此,顿生万端感慨。时移世易,对比之下,无论学识品格,还是胆识风骨,今之曰教授者,有几人能超越他们的同行?

2009-10-8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人;风骨 [论文摘要]对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 看法,一般的理解无非是事君以忠,敢于直言犯谏,宁死不屈;或是改朝换代之际,决不仕于新王朝等等。《辞海》、《南史·宋武帝纪》等对“风骨的阐述,只是“风骨”的表面意义,或是文人风骨中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已,并不能以点盖面。要想全面深入分析、解释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内涵,就必须将其与中国的文学以及绘画等方面 相结合,才能明白其中的真正意义。 对于“风骨”一词,仅从字面去分析,其实是较容易理解的。按《辞海》解释:“风骨,品格,骨气。《南史·宋武帝纪》:‘风骨奇伟。’《新唐书·赵彦昭传》:‘少豪迈,风骨秀爽。’”当然,这也只解释了“风骨”的表面意义。若仅以此意义来诠释中国文人之风骨,则未免流于肤浅了。

下面我们不妨先从文学作品之“风骨”谈起。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此句如何理解呢?宗白华先生解释说:结言端直,就是一句话要明白正确,……这种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文骨。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要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这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文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有学者认为“刘勰论‘风骨’是从儒家传统的 ‘风教’思想出发的,就是要求文章起一种鼓动、讽谏、教化的作用”。即如文章开头所说“斯乃化感之本源”。有了风骨,文章就有了感化的力量。也就是说,文章之“风”,侧重于情,即作者的主观情感;文章之“骨”,侧重于理,来自作者充实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 通过以上之分析,我们对“风骨”一词应该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了。那么,再通过文艺审美之“风骨”来论述中国传统

诗人、词人、文人的雅号

诗人、词人的雅号 1、诗仙——李白: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词彩绚丽,语言清新,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其诗思想深厚,境界广阔,称为“诗圣”。 3、诗魔——白居易 :自己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所以人称“诗魔”; 4、诗佛——王维:其人宗教倾向,诗中佛禅意味,称为诗佛; 5、诗鬼——李贺: 其诗驰骋想象,神话传说,称为“诗鬼”; 6、诗狂——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7、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自然奔放,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 8、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 9、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0、诗囚——孟郊: 其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称之为“诗囚”; 11、诗奴——贾岛:作诗为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2、诗神——苏轼: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豪放词风,名字都被唐诗人占据,留下个诗神更传神。 14、韦庄——秦妇吟秀才。 15、王绩——斗酒学士。 16、王昌龄——诗家夫子。 17、刘长卿——五言长城。 二、部分诗人雅号汇总: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讲课比赛开场白台词

讲课比赛开场白台词 【篇一:大学生讲课大赛主持人开场白】 化学化工学院第一届研究生讲课大赛 主 持 人 串 词 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部 2011-11-18 一、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 隆重举行“化学化工学院第一届研究生讲课比赛”。欢迎各位的到来。本次比赛本着“精彩讲课比赛,夯实职场技能”的主题,旨在为同学 们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传扬师德的平台,希望通过比赛 丰富西大文化和在校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研究生组织表达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为以后走上教师这个工 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天是第一场初赛,共有10为选手进行比拼。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在座的各位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预祝所有的选手都出色发挥,取得 好成绩。 二、介绍评委 现在请允许我荣幸的为大家介绍本次大赛出席的评委老师。他们都 是研三的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并且都已经签到比较好的的学校: 他们分别是:蒋红波师兄(专业?)曹雅玲师姐,窦文虎师兄(分 析化学专业,本科是师范的) 三、宣读比赛规则及评分细则 现在让我为大家宣读一下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 1、参赛选手从所给范围内自选一节课; 2、选手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或多媒体教学方式; 3、每位参赛选手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4、未按规定时间参赛的选手视为自动弃权。 下面来我宣读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分细则:见附页

本次比赛共设3位专业评委评委,5为大众评委,每位评委均根据 选手表现,参照评分细则为每位选手打出一个分数。8位评委的总分 即为该选手的最终得分。比赛过程中我们会逐一公布参赛选手最终 得分。最后,由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四名将进入决赛。 四、比赛流程 下面比赛正式开始,有请一号选手准备 五、请评委对本次比赛进行点评 感谢各位选手的精彩表现。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王春程老 师为我们做最后的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五、结束语 (比赛结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老师们,同学们,本 次大学生讲课大赛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 【篇二:讲课大赛主持人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 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地举行“绿荫杯”课堂十星大赛的决赛。 欢迎各位的到来! 首先,请允许我荣幸地为大家介绍来到本次比赛现场的嘉宾。他们是: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同时,也欢迎现场的所 有热情的同学们! 本次讲课大赛本着“检验教学实践能力,张扬个性化教学风采,展示 个人才华,”的主题,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 平台,希望同学们通过比赛进一步锻炼自身能力,将来更好的服务 于教育事业。我院领导对本次比赛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 * * *为本次大赛致辞。 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 * * * 对本次大赛的全力支持和良好 祝愿。经过初赛与复赛阶段激烈的角逐,共有6位选手凭借自己的 实力脱颖而出,闯入我们今天的决赛。他们分别是:***,***,?? 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在场的各位奉献一场精彩的,高水准的比赛。预 祝所有选手都能出色发挥,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来宣读评分标准 附件: 本次比赛共设6位评委,他们分别是:***,*** ,?? 每位评委均根据选手表现,参照评分细则为每位选手打出一个分数。6位评委的平均分即为该选手的最终得分。比赛过程中,我们会逐一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

道德的勇气 罗家伦 要建立新人观,第一必须要养成道德的勇气(Moral Courage)。道德的勇气是和通常所谓勇(Bravery),有区别的。通常所谓勇,不免偏重体力的勇,或是血气的勇;而道德的勇气,乃是人生精神最高的表现。“匹夫之勇”与“好勇斗狠”的勇,哪能相提并论? 什么是道德的勇气?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勇气,就要先知道什么不是道德的勇气。第一、冲动不属于道德的勇气。冲动的行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时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审慎的计划,所以不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它的表现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与坚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坚毅愈差。细察社会运动的现象,历历不爽。第二、虚矫也不属于道德的勇气。虚矫的人,决不能成大事。所谓“举趾高,心不固矣”。我们所要的不是这一套,我们所要的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对事非经实在考虑以后,决不轻易接受;而一经接受,就要咬紧牙根,以全力干到底。 他所有的勇气,都是经内心锻炼过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举一例来说明:我有一次在美国费勒得菲亚(Philadelphia)城,看一出英国文学家君格瓦特尔(John Dinkwater)的历史名剧,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当林肯被共和党推为候选大总统的时候,该党代表团来见他,并且说明因为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共和党的候选人是一定当选的。他听到这个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应。等代表团走了以后,他又一声不响的凝视壁上挂的一幅美国地图,看了许久,他严肃地独自跪在地图前面祈祷。我看完以后,非常感动,回到寄住的人家来,半夜不能睡觉。心里想假如一般中国人听到自己当选为大总统的消息,岂不要眉飞色舞,立刻去请客开跳舞会吗?中国名剧《牡丹亭》中,写一位教书先生陈最良科举中了,口里念到“先师孔夫子,犹未见周王,老夫陈最良,得见圣天子,岂偶然哉!岂偶然哉!”于是高兴得满地打滚。但是林肯知道可以当选为大总统的时候,就感觉到国家重大的责任落在他双肩上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乐的事。凝视国家的地图,继之以跪下来祈祷,这是何等相反的写照! 道德的勇气是要经过长期锻炼才会养成的。但是要养成道德的勇气,必定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体魄的雄健。就第一个条件说,一个人有无作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说看人能否担当国家大事,就是我们结交朋友,也要先认定他天性是敦厚还是凉薄,才可以判断他能不能共患难。凡对自己的亲属都刻薄寡恩的人,是决不会对于朋友笃厚忠诚的。自然这样的人,也决不会对于国家特别维护,特别爱戴的。所以古来许多大政治家用人的标准,是宁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乡间的农夫,看来虽似愚笨,却很淳朴诚恳,到患难的时候讲朋友。只有那戴尖顶小帽,口齿伶俐,举动漂亮的人,虽然一时讨人欢喜,却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别无可靠之处。就第二个条件说,则体力与胆量关系,实在密切极了。二者之间,系数极大。体力好的人不一定胆子大;体力差的人却常常易于胆子小。一遇危难,仓皇失措,往往是体力虚弱,不能支持的结果。《左传》形容郑国的小驷上阵,是“张脉奋兴,阴血周作,进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战事弄糟了,用他们驾战车上阵的国王,也就误在这些马的身上。马犹如此,人岂不然。我相信胆子是可以练得大的,但是体魄是胆子的基本。担当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吗? 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谈到如何修养道德的勇气。修养就是把原来的质素加以有意识的锻炼。《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对于修养工作最好的说明。从这种修养锻炼之中,才可以养成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沮,黄河决于侧而神不惊”的从容态度。修养到了这个地步,道德的勇气才可以说是完成。但是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从事于这种修养? (一)知识的陶熔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刘金祥2018年08月22日08:0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风骨曾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曾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人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魏晋南北朝以降,风骨一词被用来衡量文学艺术的格调和品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风骨”篇,将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进行了详尽阐释和细致论述,风骨遂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意味着文章诗词中端直言辞和骏爽风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文重风骨,人更重风骨。鉴于风骨原初具有的品藻人物月旦品行的属性和功能,后世往往用风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用风骨来裁断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于是风骨就成为一种高迈而超拔的人格境界。人格意义上的风骨大体由气概、气度、风范、操行、修为等诸多道德因素构成,常被古书典籍形象地表述为风骨凛凛、风骨棱棱、风骨铮铮、风骨嶒峻、风骨清逸、风骨清举、风骨傲然、风骨遒劲、风骨神韵,等等。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风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和具象,表现在人的志向取舍和行为选择上,大都与作为重要道德标准的气节在逻辑上相提并论,尽管气节指的是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作为一种操守标尺和价值标签,风骨和气节在中国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征着正向维度,在中国人价值体系中均代表着高尚指标,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敬畏所崇尚所秉持所尊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挥洒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烈志;一部厚重博大的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写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忠义传。 风骨与气节彰显华夏美德和东方神韵 风骨与气节作为一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在我国古代不同文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果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刚直不阿的风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渊明愤世嫉俗的风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诸葛亮谦卑淡泊的风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王羲之的旷达疏朗的风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忧国忧民的风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洒脱傲岸的风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苏轼清俊高洁的风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孤愤悲绝的风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英武豪迈的风骨;那么,屈原投江是一种赤诚摅忠的气节,荆轲使秦是一种慷慨悲壮的气节,苏武牧羊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气节,岳飞抗金是一种雪耻报国的气节,方孝孺拒降是一种舍生取义的气节,文天祥赴难是一种凛然不屈的气节,史可法守城是一种刚烈悲慨的气节,谭嗣同就义是一种守志成仁的气节。由此可见,风骨与气节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体现和反映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状貌。假如一定要区分出风骨和气节两者之间的差别,一般而言,风骨更侧重于古代文人精神内涵的纯正雅致,而气节则更注重于古代文人行为表现的浩然峻烈,简言之,风骨崇尚修身理念的阐发弘扬,如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人风骨的优秀范本,始终濡染和感召着后人;气节则追求报国主张的实施践行,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秉承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人气节的典型代表,一直砥砺和激发着来者。 文人风骨作为一种卓尔不群的道德品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和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将“风骨”一词分解开来就是风度和骨气,其中风度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天下为公的坚守。古代文人风骨,绝不是专制的强迫和皇权的驱使,而是一种主体意识的涵育和自我观念的塑造;绝不是高傲的士大夫派头和潇洒的绅士风度,而是一种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和情牵黎民的使命驱策;绝不是学识的展示和才华的表达,而是一种开阔格局的彰显与阔达襟怀的袒露;绝不是官阶的招摇和爵位的炫耀,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外化和内在品质的溢出。文人气节作为超凡脱俗的价值标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定态度和个人意志独立的表现”(朱自清语),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把“气节”拆分开来就是志气和节操,其中志气植根于宏大抱负和坚定信念,节操发轫于中华传统价值取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国历届政府都推行了教授高薪制度。 1917年5月,北洋政府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将国立大学教员分为4等,每等又分6级,共24级。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元,助教月薪50~120元。当然,各校在实行过程中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制订了不同的标准,但浮动不大。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教师薪俸额保持增长的趋势。1927年9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薪400~600元,副教授260~400元,讲师月薪160~260元,助教月薪100~160元。1929年12月制订的《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就遵照了这一规定,稍有不同的是将助教月薪最低定为90元,但同时规定助教可每年加薪10元。如清华大学,在1928~1936年期间,教授月薪300~400元,高的可达500元;专任讲师128~160元;教员120~200元,助教90~140元。资料显示,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因此,教授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抗战期间,物价飞涨,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大为减少,多数教授生活困难。但国民政府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提高薪金、平价供应及实物补贴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 总之,在整个民国时期,高校教授虽然说在不同时期待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教授们的薪金待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尤其是1927年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间,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物价平稳,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这一时期大学教授们的生活状况非常优裕,如不少教授出门有车、家有佣人、居处有独家院落,在生活必要开支外仍剩有不少闲钱。 民国高校教师高薪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民国时期之所以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教授高薪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民初之际,有识之士愈发重视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素质的作用。尤其是一批从海外留学归国的知识精英,他们看到了西方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不管是民初的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都予以高度的重视。

讲课大赛主持稿

讲课大赛主持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师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勤劳和智慧,开启着下一代人的心灵。???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欢迎大家来到新科学院第五届“讲课大赛”决赛现场,我是主持人XXX 女:我是主持人XXX 男:在今天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对教师的敬意一起来走进各位优秀选手的精彩课堂。 女:首先,请允许我们为大家介绍本次大赛的评委,他们是: 女: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男:经过激烈的初赛比拼和复赛考核,有以下十位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1号来自信管的XX,2号对外的XX,3号中文的XX,4号国教的XX,5号制药的XX,6号中文的XX,7号法学的XX,8号英语的XX,9号中文的XX,10号人力的XX。 女: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十位优秀的参赛选手,同时也预祝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们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评分细则: 一、讲课仪态,25分。要求端庄大方,精神饱满,表达清楚规范。 二、讲课内容,25分。要求清晰充实,生动创新,精炼恰当 女: 三、讲课方法,25分。要求合理规范,新颖美观,灵活有条理。

四、讲课气氛,25分。要求气氛活跃有趣,通俗易懂,随机应变。 男:下面我宣布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讲课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选手们的精彩表现, 1、有人说,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企业,而在此之中,企业的发展是至 关重要的。怎样来认识这句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号来自信管的XX的课堂《现代企业 管理的发展》,掌声欢迎 2、听了齐老师的精彩课堂,相信大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更新的了 解。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我想问一下大家你知道安阳有什么吗说的不错,安阳啊,有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其实还有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下面有请中文系XX带领我们走 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生活。掌声欢迎。 3、想必在牛老师的悉心讲解下,大家都认识了这位美丽、勇敢的女将军--妇好。接下 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美丽的城市,人们一提起它,就会想起幽默的语言,豪爽的性格,热情开朗就是它的名片,很多同学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就是辽宁铁岭。有请3号来自中文的XX带来她的课程《我的家乡》,掌声欢迎。 4、听完常老师的讲解啊,我不禁想起了这首歌(。)哈哈,不说笑了,常老师家乡真 的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相声: 女:嗯,没错!XX啊,看你文质彬彬,想必一定是饱读诗书吧 男:饱读谈不上,只是略知一二。学海无涯,我只是学了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女:哈哈,你还挺谦虚的嘛。咱们中国的孩子呢,从小都看四大名着,你也看过吧说说你的一些小见解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届) 史学论文写作 题目: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序号:2班9号 学号:201221012531 学生姓名:何媛媛 指导教师:李玉君 2015年6月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1) 一、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 (1) 二、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 (1) (一)女子学校教育 (1) (二)女子社会教育 (2) (三)女子家庭教育 (3) 三、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3) (一)女子教育的特点 (3) (二)社会影响 (3) 参考文献 (4)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摘要]在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中,近代妇女运动和思想解放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初期,女 子教育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亮点,为 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现代新女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女子教 育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获得的女权。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 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史 前言 在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领域中,学者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近代妇女运动和解放思想方面,这些内容是中国妇女进步的反映,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值得探讨。而这些问题的切入点,一般认为是不缠足运动和兴女学运动。其中不缠足是形体上的解放,女子教育则是思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进步的关键所在。 在思想复杂、局势动荡的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仍继续进行着,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现代新女性的产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从不同侧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试以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为题,讨论此期的女子教育问题和女子教育与妇女运动及妇女生活的关系,从妇女的侧面展示历史。 一、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 女子教育在封建社会几经反复、几经曲折,其传承与嬗变的轨迹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被重视的。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形式几乎是数千年一贯制,直到近代女子教育史上的骤变———经正女学的诞生才有所突破。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女子教育由家庭承担,家庭是她们“破蒙的学校”,也是“毕业的学校”。自西周以降,家庭始终是女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这种抱残守缺、凝滞不变的形式,束缚女子教育达2000年之久。 自中国被动地卷入近代世界体系后,在中西方对抗与交流中,社会变迁的速度比以往有所加快。社会发展需要新知识、新人才。人们开始讲求新式教育,而新式教育强调普及和实用。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初期女子教育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取得突破,与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首先,女子教育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提倡和实践有密切关系。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自形成一种政治力量后,对妇女教育问题也给予了重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指出妇女受教育与否事关国家的前途,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女不学始。所以他们积极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的发展是近代女权运动强烈呼唤的重要产物。20世纪初期,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就是争取教育权。中国妇女争取教育权的斗争,对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的取得,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近代女子教育也是西方在华教会兴学活动的客观产物。众所周知,西方教会来华兴办学校的直接目的是为其传教,为其经济、政治侵略服务,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中国的基督化,但其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 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获得的女权。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的整体素质。 二、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女子学校教育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学目的: 1. 理解作者对生毕业后“堕落”的分析。 2. 把握作者“三个方子”的精神实质。 3. 使学习者在问题意识、业余兴趣、保持信心三方面均有所悟。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提出“三种防身的药方”的具体内涵及其解释。 2. “三种防身的药方”所隐涵的价值观念。 3. 平和、真诚、娓娓叙来的文章风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民国教授趣事 黄侃钱玄同朱自清沈从文金岳霖 “大学生乃至大学毕业生,虽然都已经是成人了,但因阅历、经验的不成熟,总还脱不了接受教训、劝谕的角色。自有大学以来,此种教训、劝谕,可谓多矣!但收效却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多的是以大人物的身份、用大口气、讲大道理,对则对矣,好则好矣,而往往难于避免空洞、教条,于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真诚感人者实不经见。” 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借助于央视的节目《胡适与小脚夫人》)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岁。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

魏晋风骨——千古风流人物永不朽

魏晋风骨——千古风流人物永不朽 魏晋是一个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时代,是一个真性情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时代。魏晋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它或许没有唐朝耀眼明亮,但是它是历史长河中最独特的一颗,散发着奇特的动人心魄的光芒。如果说,唐朝是天空中的天狼星,那么魏晋无疑就是紫微星,各具各的风采。魏晋的格调既是玄远清淡又是慷慨激昂的。魏晋和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旋律在舞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魏晋时清淡的,社会名士流行着玄谈之风,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魏晋是慷慨激昂的,嵇康在临死前当着三千太学生的面演奏了《广陵散》深深地折服了世人的心,嵇康的气度、胆识、优雅绝不会被历史所埋没。即使过了两千年,嵇康还是被人所缅怀。在当时的刑场上,嵇康顾日视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从此绝矣”随后慷慨赴死。试问当今天下能有几人做到。 魏晋是一个人最真实个性最张扬的时代。每位名士都是那样的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醉就醉。每当想到魏晋,我就热血沸腾。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魏晋风骨,风流天下”。魏晋首先是个文人的时代。上官紫薇说“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余秋雨先生曾说:“这

是一个真正的乱世!”而对于魏晋的才子,他曾语:“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去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遗憾!”是的,魏晋的才子与中国历史上的才子有着迥然的不同,他们率性自然,任性而为,活的真实,活的绚烂! 这个时代太特立独行,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他们都用他们特立的姿态来面对世人,让中国的历史因为他的存在而绚丽多姿! 一个真正乱世里文人的风情,用一曲悲殇理清他们应有的率性癫狂,在拈花微蹙间沉香的浓韵遁入愁肠,演绎了千年前那场狂傲的潇洒,它就是魏晋——一个中国历史上让文人真正活出了样子的年代!一个离经叛道的年代!它太独特,独特到悲伤独酌也能与洒脱随心诗意的结合;它太放肆,放肆到生命抵不上真正的信仰;它也太真实,真实到可以听到人性的呐喊。。。 在那个旖旎迷乱的年代,我疯狂的爱上了它的独特,也爱上了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文人,它像罂粟花一样让我一旦接触它,就与它结下了一种难解的情结,融在了我骨子里,时而淡如水,时而掠起阵阵的心悸! 一篇《滕王阁序》让我知道了一个驾马效穷途而哭的人,他便是阮籍。他是魏晋时代当之无愧的狂士,有人曾经评论说他“痴到无望才是狂”在那样一个离乱纷纷的年代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除了寄予于杯酒消愁的情殇里,便是退

赛课主持稿

赛课主持稿 篇一:授课大赛主持稿 授课大赛主持稿 活动开始前,还是希望在场的各位将你们的手机关掉或调为振动,保持会场安静。 一:开场白 女: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 男:感谢各位来到....授课大赛决赛现场! 女:感谢....提供机会和赞助! 男:一支粉笔书写激扬青春!女:三尺讲台尽展学子风采! 男:欢歌笑语,追逐梦想。楚天神韵在这里激情飞扬!女:喜悦盛开,欢聚一堂。时代风采在这里熠熠闪光! 男:所以本次比赛就是意在给予广大学生打造一个挥洒青春激情、凝聚成才激情的宽阔舞台,给予各位有志于教书育人的学子一个展现讲台风采的机会!女:看看谁又能一支粉笔两袖风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将自己的风采尽显于讲台之上男:首先,隆重的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领导:。 女:比赛评委:。。 二、宣读以下评分标准 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

说课时间:8+2 即八分钟说课时间,加上2分钟的答问时间 男:说课内容: 女:评分标准:由评委老师给出相应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取平均分 男:在此,预祝各位选手都能在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 三、比赛正式开始 女:下面我宣布,授课大赛正式开始,有请1号选手 x x x上场。。。男:有请2号选手 x x x 上场。。。 女:有请3号选手 x x x 上场。。。男:有请4号选手 x x x 上场。。。 女:下面宣布1,2,3名选手的比赛成绩。。 男:有请5号选手 x x x 上场。。。女:有请6号选手 x x x 上场。。。男:下面宣布4,5名选手的比赛成绩。。 女:有请7号选手 x x x 上场。。。男:有请8号选手 x x x 上场。。。女:下面宣布6,7名选手的比赛成绩。。 男:有请9号选手 x x x 上场。。。女:有请10号选手 x x x 上场。。。男:下面宣布8,9,10名选手的比赛成绩。。 男: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优秀选手们的精彩的授课,他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2、学习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概括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在重要内容上加旁注,把握人、事、情三个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写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深入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与能力1、2,引导学生掌握写人的方法,概括人物特点。 难点】在重要内容上加合理的旁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常规教具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 【课前预习】 1、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屏幕显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片段,让学生齐读来导入新课教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二、基础知识积累。(屏幕显示,学生个别阅读) ①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②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③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学生齐读) 莅校(lì)迥乎(jiǒng)精悍(hàn)步履(lǚ)谦逊(xùn)激亢(kàng)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人风骨”

文人风骨 历史的风尘可以随着时间的扬沙将人们的记忆掩埋,埋不了的却是阴暗中不断闪烁的英雄光辉。 走过莺歌燕舞,林立高楼;渡过车水马龙,其乐融融。世纪回眸,刀光剑影中,炮火硝烟里。虎兽环伺,列强林立。将士拼杀,身已委顿;智士运筹,心近怠倦;文人呐喊,声却暗哑。 洞开的国门,每日枕着烟枪的国人,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救国之道何在?甲午之败,无异将洋务派之“中体西用”摧毁的干干净净。却有着严复这样的文人,思内索外,做那西学“第一人”埋首西林,立志为国人打开一扇通往西方世界的窗,破除障碍,翻译出《天演论》、《原富》。揭开了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也让人们意识到西方经济强大的根源--市场。顶着腐朽体制的压力,锋锐的思想指出了八股之毒,孔学之害。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官本位旧体制无异钳制着人们智体的发展,衰朽之躯,扛着压力亦要保下北大,这座希望学府。让国人“放眼看世界”,启蒙了几代中国人,跳出框架体制,不朽矣。 衰老的帝国咽了气,一战的硝烟揭露的资本主义贪婪丑恶的本质,也让曾渴望在资本主义中寻良药的李大钊颇为失望。十月革命,冲击了世界,也震撼着他,仿佛找到一个信仰的归宿,相信着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当封建军阀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洪水猛兽加以禁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攻击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时候,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积极发表文章,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渴望以此让更多进步人士清醒。他也相信着,革命运动绝不应当只是少数文人的笔墨运动,而应当是街市上、乡村里的群众运动。积极实践,真正深入去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为他们发声。一生抗争,戳着丑恶军阀的脊梁骨,慷慨赴义。 发声者在继续,斗争者在前行。然,千年之愚人,何异于千载之愚国?关在暗无天日的铁屋子里千年的人啊!有睁眼者,却泪涸;有发声者,却无言。醒来的人怎忍叫醒那酣睡之人?能醒乎?愿醒否?豫山叩首暗门,病夫之谓,不堪入耳,学医、诊治,哪怕有健全之躯,国将何去?一声《呐喊》,摇曳着国人麻木的灵魂;《狂人日记》,摧毁着旧礼教的旗帜。力竭、声嘶,重症需大药。军阀的爪牙,企图钳制着麻木的人们,妄想摧毁了伟大的灵魂。笔墨横转,对当局的字字珠玑,对麻木者的振聋发聩。无数个夜里,伏案桌前,搔首顿足,想刺破的还是这无尽的夜与暗。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疑是鲁迅一生的写照。被叫醒的人们茫然四顾?笔墨春秋,似昭示着文人的羸弱?呐喊、抗争、不屈,当逼至历史的墙角,民族的末路,他们也会拾起暴力的矛,捡起革命的剑,在血与火中洗平。 伤痕可以抚平,英雄不可遗忘。历史泥泞中挣扎的,斗争的,呐喊的,不屈的。唯愿者,强己也;唯系者,国之天下也。 2017.5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

第二节民国初期的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临时政府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法令与法规,一度让中国教育的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可是,中国的教育从来都无法远离政治。民初不断变幻的政治形势,使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许多时候沦为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政治的干扰、资金的匮乏,给民国初年的教育带来了重重阻碍。可祸兮福所倚,政治的纷争,无形中让各方政治势力在社会控制方面有心无力,这又为教育的独立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各种新教育思潮的传播,形形色色的新教育实践活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一、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界的新气象 1、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2年1月9日将清朝的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工作,蔡元培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第一任教育总长。当时的教育部,下设三司一厅,即专门司、普通司、社会司和总务厅。各司设司长,总务厅设厅长,负责各方面的工作。地方上,教育行政并未统一,各省或为都督府的教育科,或为省公署的教育司总理全省教育事务,各县则仍沿用“劝学所”制,并于每县设视学一人至三人,视察全县教育。1917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教育厅暂行条例》,各省才开始建立独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 为了尽快改革旧式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促使各级学校走向正规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修正。其内容包括:从前各项学堂,均改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各府州县小学校,应于3月初4日(阴历壬子年正月16日)一律开学;小学废止读经;各种教科书需符合共和国国民宗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高等小学以上之体操课,应注重兵式;除高等师范一种外,允许私人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废止学校出身奖励制度;提倡社会教育等等。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小学设置修身、国文、地理、算术、体操等科目,高等小学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外语、图画、手工、裁缝等课程,中学、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增设理化、音乐、家政等课程。① 2月,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文章中,蔡元培指出,清末新政时期所确立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新的社会形势,“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他明确提出,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为新的教育宗旨,“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 ②。他把军国民主义划为体育,实利主义划为智育,公民道德与世界观教育划为德育,美感教育划为美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率先提出德、智、体、美四育。蔡元培的这篇文章,为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后,在教育界进步力量的支持下,蔡元培 ①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175页。 ②《民立报》,1912年2月8、9、10日。

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

细节中的民国大学与大师 游宇明 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民国的大学与大师 民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一方面战火纷飞,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文化、科学相当繁荣,大师辈出。我每次读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的著作,几乎都会热血沸腾,深为民国大学的坚守和民国大师的精神气度感动。我对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非常感兴趣,多年来写下了大量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文人的文字,月内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叫《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我的这些写民国文人的作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承蒙报刊看重,201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2012年第1期《杂文月刊》和《湘声报》等都发表了专题评论。 二、民国的大学 (一)民国大学教授对校内事务有充分的发言权 民国大学的重大事项主要由教授会和评议会决定。教授会是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议事机构,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和教授会选出的教授代表组成。我们不妨以清华大学为例,看看教授会、评议会干些什么。1926年4月15日,清华教职员会议三读通过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大纲设了两个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为评议会,一为教授会。教授会的职权是:1、选举评议员及教务长;2、审定全校课程;3、议决向评议会建议事件;4、议决其他教务上公共事项;5、讨论决定由评议会以三分之二通过提出对本组织大纲之修正案。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及教授会互选出的评议员共7人组成,校长为主席,职权范围是:1、规定全校教育方针;2、议决各学系的废立与变更;3、议决校内各机关的废立与变更;4、制定校内各种规则;5、委任财务、训育、出版、建筑四种常设委员会委员;6、审定预算决算;7、授予学位; 8、议决教授、讲师与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9、议决其他重要事项。此外,各系的主任,也由该系教授、教员于教授中推举,任期二年。甚至出任院长和校长的人选也得事先征询评议会的同意。 由此可见,教授会、评议会掌控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人、财、物之权力。评议会职权中的第一、二、三、六项,评议会必须征求教授会的意见,如果被教授会以三分之二否决,就要复议。也就是说教授会对评议会的权利是有制衡的。 我们不妨看一次教授会的具体的开会情况。1926年4月19日晚上,在清华的科学馆212号教室,清华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授会如期举行。到会的教授有47人,占了教授会人数的78%,而且发言非常热烈。比如选举教务长的过程。会场上由余日宜教授与赵元任教授建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票选时,通过者须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而第三次票选半数通过就可以。另有陈福田教授主张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大家都赞成。结果,梅贻琦在第三次投票时获得33票,成为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位民主选出的教务长。接着,教授会和评议会不断开会,设计各学系的设立,选举系主任,研究课程大纲。后人从清华名教授吴宓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赵元任、陈寅恪、李济、金岳霖等中国大牌教授如何频繁私下聚会,讨论学校事务,商量各种难题的处理方法。做学问的人并非只是对学问感兴趣,当他们的意见可以对校内权力运行发生相当影响,他们的“参政议政”意识会非常强烈。 (二)民国大学课堂教学非常自由。 民国课堂的教学自由出乎人们的想象,一是教同一门课的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二是老师教课的方法充分自由,没有谁来干涉;三是许多时候考试完全由任课老师说了算。 当年的暨南大学办在上海,马来西亚作家温梓川曾是那所学校的学生。据他回忆:翻译家钟作猷早年在暨南大学教英文,他选用的教材是牛津大学出版的《黄金库》诗选,他教课几乎天天读诗,有时也选一些小泉八云的诗歌讲义发给学生作补充读物。碰到他高兴,还会选译郁达夫的小说与徐志摩的诗歌,叫学生对照读,看有什么地方译错没有。由于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方法灵活多变,深受学生欢迎。 钟作猷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后,接替他的是戏剧家顾仲彝。非常奇怪的是,早在学生时代就因自编、自导、自演《朝鲜亡国恨》、《云南起义》、《中国魂》等戏剧名噪一时的顾仲彝却不选戏剧做教材,而要选《伊利亚随笔集》和莎士比亚乐府,并且在课堂里完全不谈戏剧。 著名戏剧家洪深当时也在暨南大学教英文,与顾仲彝不同,洪深最喜欢用戏剧做课文。他教英文简直像演戏,声音又特别抑扬顿挫,仿佛是在舞台上念台词,有动作,有表情,把学生们迷死了,上课时教务部门非得给他安排科学馆的大教室才行,就是大教室也常常挤得水泄不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