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主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

山流亡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

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4、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

有进步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

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思考: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和性质?

4、实践:指导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

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它最主要的进步意义在于:

A、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制订了革命成功后的土地政策

C、根除了土地兼并的可能性

D、部分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新三民主义中没有:

①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实现社会主义的纲领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④提出节制资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同盟会宣言》材料二: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含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注:①集体智慧的结晶。②形成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③其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

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思考: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区别?(时间、领导阶级、革命任务、革命前途)

三、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3、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4、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认识:无论是中国的革命还是建设一定要注意结合本国国

情,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并坚定不移的走下

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有人认为,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毛泽东思想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中共七大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

(一)含义: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

思想而形成的科学指导思想。

注:①集体智慧的结晶。②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被继承和发展的过程。③其内容包

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认识: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思想路线上看,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城市国有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换。第三,从统一战线的运用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如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设社会主义。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

(一)含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而形成的科学指导思想。

注:①集体智慧的结晶。②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被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③其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二)背景

1、国际: 20C末21C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曲折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非常激烈。

2、国内:(1)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2)新党员数量大增,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三)内容和形成过程

1、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和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灵魂和先导)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宿和本质)2、过程:

(1)20C80S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2001年,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3)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四)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

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考: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理论旗帜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些理论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思考: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资历史性巨变。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①条件:A革命斗争实践的教训及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C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②完成: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使其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性更强。孙中山已能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新的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受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的民生主义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

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样,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的支持,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正如孙中山所言:“我们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对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3)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线索 孙中山斗争足迹,由反满专制、建立共和制度到反北洋军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由国共合作开始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展开,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化,完成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即民权、民生、民族三大主义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伟大斗争,其进步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其局限和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三大主义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权主义离不开民族、民生主义的推动。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 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 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 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 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 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 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 ---------------------------------------------------------------------------------------------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司家龙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 2、理解:三民主义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3、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观点分析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再现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运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观点分析重点难点。 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知道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是由于其无法突破自身 的局限性,它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感知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一生的高贵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突破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知识比较法,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相结合,板书形成体系化,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掀起向西方学习的高潮,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在这一过程中,把先进的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步步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指导这些实践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看看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能够使中国人民觉醒? 资料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日本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D. 兴中会时期4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6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 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9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0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三民主义(公开课)教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八一聚高王冬梅 9月16日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和地位、作用; 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指导和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时,要将三民主义与相应的政治上民主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线索。 2.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进行比较,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重点从提出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变化来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探究问题一: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探究问题二: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探究问题三:如何充分认识三民主义?(理顺三个关系)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之间的关系 2.三民主义与三种革命之间的关系 3.三民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这三种革命能否成功?三民主义是否可以救国? 力量对比: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 探究问题四:三民主义指导下有哪些革命实践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 探究问题五: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是什么? 国际因素: 国内因素: 探究问题六:如何充分认识新三民主义? 1.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

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2)民权主义(核心):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 (3)民生主义(发展):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了资 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集中体现在三大政策。没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失去了灵魂。这也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34 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 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 1

新旧三民主义

民主,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原因: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知道了辛亥革命的实践,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中国的革命团体广泛成立,但起义屡遭失败,继续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之革命 时间:1905年 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也称为三大革命,民族主义为民族革命,民权主义为政治革命,民生主义为社会革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 原因: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时间:1924年,国民党一大 内容: (1)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P.S: 新旧三民主义的原则区别: (1)是否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土地纲领。 (2)是否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目标。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①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②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③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④关于民权一方面的方法……第一个是选举权。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的只实行这一个民权。专行这一个民权,在政治之中是不是够用呢?专行这一个民权,好比是最初次的旧机器,只有把机器推到前进的力,没有拉回来的力。⑤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权之外,第二个就是罢免权。人民有了这个权,便有拉回来的力。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这两个权,对于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面可以放出去,一面又可以调回来,来去都可以服从人民的自由……国家除了官吏之外,还有什么重要东西呢?其次的就是法律。所谓有了治人,还要有治法。⑥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如果大家看到了一种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府去执行。关于这种权,叫作创制权,这就是第三个民权。⑦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以为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废止从前的旧法律。关于这种权,叫作复决权,这就是第四个民权。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文讲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民权主义》1924年版 ①指出了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实现民权主义;②指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只靠民族革命;③表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有双重意义,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政治革命的结果;④⑤⑥⑦阐述了民权的内涵,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并指出只有真正实现这四种权利才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两则材料展现了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入,关于民权主义的内涵变化也是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集中体现,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进行简要评析。 第1页共1页

新课标 必修 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高三历史组张燕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我对课标解读如下,充分利用课本,和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文字资料,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考纲分析: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范围主要是以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为主,将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贯穿其中,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上述主干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二、学情分析: 高三(8)班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学习基础差,学习自觉能力不高。但该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了,有一定基础,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的整体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

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 ⑵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孙中山革命历程的学习认识到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⑵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提出的,它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六、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中国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植树节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新、旧三民主义(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5、新、旧三民主义 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孙中山(1860-1925)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作为战斗指导思想。 最近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一、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反满,实行民族主义。“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口号。 “血统和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余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者,杀无赦。汉人有为满洲作汉奸者,亦如之。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靼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要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可见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旧三民主义在一定时期内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而以“三大政策”为其灵魂指导的新三民

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对内对外方面的主张就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了。首先,“反满”的重要任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所代替。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多数之民众,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民族获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反外帝国主义而已等。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更为正规阶段的重要标志。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基本内容就在于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恶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平等”、“民治”的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实行“五权分立”,同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的程序,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它概括了广大群众渴望摆脱封建暴政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意愿,带有共和国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但是,所提出的“主权在民”中的“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阶层的资产阶级的民,不但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一致。 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侧强调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能为少数资本家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这在实际上就是主张建立一个各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孙中山曾在多次的讲话中,继续发挥了《宣言》中,阐述的民权思想。他提出,民权不是天赋的,是形势发展造成的,应该实行直接民权。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权主义,比旧民权主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在提出的主权在民,直接民权的同时,又提出政权和治权分离,权和能的错误主张,致使他的民权思想的构思只能成为空想,而无法实现。 三、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生义以“土地”为主要内容,即“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其基本内涵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从而解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努力。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了冷遇。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 (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大主义(2)评价: 进步性:①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维护民主共和: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但均告失败。这说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2)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 (1)中国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一切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耕者有其田”。 (3)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重难点释疑】 一、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不同:①内容

三民主义练习

三民主义试题 1.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 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3.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4.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核心措施是 A.平均地权B.节制资本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 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7.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8.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