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根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

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疗效果不确

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终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终止理由主要

从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终止措施要全面、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疗工作。

四、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

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终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详

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终止缘由、终止时间、终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终止诊疗技术(项目)

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

评与关注。)

4.3.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及管理办法1.doc

4.3. 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 组及管理办法1 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 为规范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为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下设组织,负责全院诊疗技术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和考评工作。其成员如下: 组长:韩同刚 副组长:徐朴 秘书:黄少波 成员:孙永昶吴润芝顾汉希尹苏华 二、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职责 1、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2、负责制定诊疗技术项目资格考评标准及复评标准。对考

评结果有异议的,应由领导小组进行复评,对复评仍有异议者,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会集体讨论。 3、对各科室推荐或选评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履行相关考核流程,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合格后予以从事诊疗技术项目的授权许可,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4、对于开展已终止或中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5、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6、实施每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相关资料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7、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 (一)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

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和风险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患者 安全保障和风险处置预案 为了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法规和医院制度,制定本预案。 一、对本院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包括外科各类各级手术、有创诊疗项目,等医疗技术逐项审核,废止或淘汰未经批准或落后技术。中止本院技术或设备设施无法保证医疗技术使用安全的项目。严格按照《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任何科室或医生个人不得任意实施未经医院审核同意的医疗技术。 二、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相关科室及参与人员要组织培训,充分了解或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把握应用指证,开始使用前几例要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现场作技术指导或后盾,及时纠正或控制技术缺陷与风险。逐渐过渡到本院医师能独立完成。先集中1-2位医师操作,待掌握并有经验后,科内再在其资质准入层面推行。 三、任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都潜在风险,尤其是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时必须认真掌握适应证,熟记禁忌症,严禁无指证或有禁忌情况

下使用。在选用时要充分分析利弊,尽量选择风险少、安全性高的技术项目,并与画着充分说明,诊疗措施的目的,潜在风险和利弊,可供选择的方法,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 四、严格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和人员准入管理:二、三类技术项目由省卫生厅审核准入人员按发文名单执行,医院复核后予以准入,一类技术项目,根据医生的职称、工作量、工作能力考核后确定,报南昌市卫生局备案后实施,科室及每位医务人员不能超范围越级手术和实施有创诊疗。一旦发现违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五、提高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意识,各级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认真观察不良事件,如手术不顺利、失血过多,组织导管解剖不清,病灶寻找困难,组织结构复位不佳,反复多次探索等,要及时请上级医生或有经验医生会诊,不得盲干,一切从降低技术风险和保证病人安全为原则。 六、一旦出现技术损害,首先发现者应设法立即终止损害因素,减少损害扩大;当操作者处理有困难,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务人员或科主任到场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如科室处理有困难,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组织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指导;对威助患者生命或发生2人及以上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尽全力救治。救护车辆、药品、设备,

诊疗新技术准入时保障患者安全措施风险处置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诊疗新技术准入时保障患者安全措施风险处置 为了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法规和医院制度,制定本预案。 一、对本院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包括外科各类各级手术、有创诊疗项目,等医疗技术逐项审核,废止或淘汰未经批准或落后技术。中止本院技术或设备设施无法保证医疗技术使用安全的项目。严格按照《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任何科室或医生个人不得任意实施未经医院审核同意的医疗技术。 二、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相关科室及参与人员要组织培训,充分了解或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把握应用指证,开始使用前几例要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现场作技术指导或后盾,及时纠正或控制技术缺陷与风险。逐渐过渡到本院医师能独立完成。先集中1-2位医师操作,待掌握并有经验后,科内再在其资质准入层面推行。 三、任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都潜在风险,尤其是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时必须认真掌握适应证,熟记禁忌症,严禁无指证或有禁忌情况下使用。在选用时要充分分析利弊,尽量选择风险少、安全性高的技术项目,并与画着充分说明,诊疗措施的目的,潜在风险和利弊,可供选择的方法,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 四、严格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和人员准入管理:二、三类技术项目由省卫生厅审核准入人员按发文名单执行,医院复核后予以准入,一类技术项目,根据医生的职称、工作量、工作能力考核后确定,报南昌市卫生局备案后实施,科室及每位医务人员不能超范围越级手术和实施有创诊疗。一旦发现违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五、提高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意识,各级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认真观察不良事件,如手术不顺利、失血过多,组织导管解剖不清,病灶寻找困难,组织结构复位不佳,反复多次探索等,要及时请上级医生或有经验医生会诊,不得盲干,一切从降低技术风险和保证病人安全为原则。 六、一旦出现技术损害,首先发现者应设法立即终止损害因素,减少损害扩大;当操作者处理有困难,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务人员或科主任到场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如科室处理有困难,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组织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指导;对威助患者生命或发生2人及以上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

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 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依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诊疗技术(项 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 障。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 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 疗效果不确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 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中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 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特 殊紧急情况可由主管医师或手术医师决定,中止理由主要从 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中止措施要全面、 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 疗工作。 四、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废除或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中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院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中止缘由、中止时间、中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诊疗技术(项目)中止通知及时到达相关科室,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和诊疗需求,必要时采取院内会诊、外院会诊、转院等相应措施,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限度。 七、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中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功能科、病理科诊疗技术人员。 二、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项目和要求1.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项目:仪器操作和维护和审签报告。2.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特殊检查专业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专业技师应有专业资格证书。 三、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程序 1、各相关科室成立技术人员授权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技术人员的权限管理,科主任任组长,为本科室技术权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工作,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与能力明确其具体的权限。 3、管理小组讨论确定技术人员的权限后,填写权限申请表,经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务科,医务科将申报情况上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申请技术人员方获得相应的操作和诊断权限。审批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科主任保存,另一份由医务科备案。 四、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动态管理 1、根据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特殊诊疗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扩大申请技术人员相应的特殊诊疗权限。 2、一般情况下特殊诊疗技术人员不得超权限实施操作,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操作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3、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经科室特殊诊疗管理小组、医

务科、分管院长研究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操作范围,但应在上级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技术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再授权机制 1、被降低、限制医技科室诊疗权限或暂停执业的技术人员,医院将责成本科室的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察,考察时间为3个月至1年不等。 2、考察期满后,管理小组对被考察技术人员再次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如管理小组认定被考察技术人员可以再申请或恢复相应权限,需填写再授权申请表,并经申请技术人员、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政部。 4、医务科对再授权申请进行审核,并提请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对该技术人员的权限进行再授权。 附:1.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申请表 2.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再授权申请表 3.检验科检验技师授权申请表 4.检验科检验技师再授权申请表

违反诊疗技术规程责任追究制度

违反诊疗技术规程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就医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制定本规定。 预防与管理 1、医院各科室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强化医疗安全责任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运转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2、各级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树立以质量为生命的指导思想,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领导组织,认真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保证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要重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医院质控小组,应对三级查房、三级医师负责制等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督。 4、医院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控制医疗

成本,作为加强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必须将其纳入诊疗常规予以执行。 5、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组织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6、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制度,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切实加强病历质量控制,按要求开展病历评审。 7、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技术规范,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突出诊疗行为的合理性。 8、医务人员应认真选择正确的诊断治疗手段,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尽量避免医疗风险,严格执行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积极预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追究与处罚 1、医院在坚持和完善院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医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负责,对所发生的医疗事故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科室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发生的医疗事故承担直接管理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本职工作范围内发生的医疗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管理

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C:⑴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⑵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 ⑶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 ⑷伦理委员会讨论“结论”记载入相关病历。 B: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A:⑴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的记录 ⑵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例。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C:⑴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⑵落实一、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⑶开展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具有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⑷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

⑸有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清单明示。 B:⑴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⑵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 ⑶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 A: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 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C:⑴有医疗技术风险处臵与损害处置预案; ⑵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⑶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 ⑷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B:⑴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 ⑵职能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 A:⑴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⑵职能部门对新技术、新项目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

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依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疗效果不确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中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特殊紧急情况可由主管医师或手术医师决定,中止理由主要从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中止措施要全面、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疗工作。 四、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中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院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中止缘由、中止时间、中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诊疗技术(项目)中止通知及时到达相关科室,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和诊疗需求,必要时采取院内会诊、外院会诊、转院等相应措施,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限度。 七、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中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2013年3月26日修订

医疗技术管理

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C:⑴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⑵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 ⑶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 ⑷伦理委员会讨论“结论”记载入相关病历。 B: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A:⑴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的记录; ⑵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 例。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C:⑴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⑵落实一、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⑶开展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具有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⑷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 况报告; ⑸有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清单明示。 B:⑴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⑵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 ⑶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 A: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 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臵预案,并组织实施。

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C:⑴有医疗技术风险处臵与损害处臵预案; ⑵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 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⑶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 ⑷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臵预案。 B:⑴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 评价; ⑵职能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 A:⑴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⑵职能部门对新技术、新项目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 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 4.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C:⑴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⑵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证、保障患者 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臵预案; A:临床科研项目有全程追踪、阶段总结和结题的效果评价,用以改进管理工作,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 “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 机制。 C:⑴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⑵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⑶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

医院新技术终止制度

新技术终止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技术管理,确保全院诊疗项目和各类诊疗措施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制定本制度。 二、对象 本院正式注册并已正常开展的诊疗项目,因技术项目本身应用效果不确切或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发生与技术项目本身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或存在社会伦理道德缺陷,或本院因人员、设备等主要技术保障条件出现困难,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致使该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开展时,执行本制度。 卫生行政机关通知淘汰的诊疗项目不在此列。 三、运行程序 (一)诊疗项目终止。诊疗项目需要终止或中止时,一般情况下,首先由项目所属科室向医务科书面提出终止报告,说明情况,申明理由,提出建议;医务科召集医院评估小组集体讨论认定后,由医务科书面通知科室终止该项目的开展。对于问题比较明确、有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医患安全的诊疗项目,必要时可以简化程序,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或医务科长口头通知停开,并需记录在案;科室或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诊疗项目存在缺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或医患安全时,紧急情况下应当立即停止操作,报告科主任,或直接报告医务科做出相应处理。 (二)评估与重开。对于终止或停开的诊疗项目,条件具备后,由医务科或项目所属科室提出重开意见,经医院评估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由医务科书面通知所属科室重新开展。 (三)全院已经开展的诊疗项目,未经履行上述程序,操作岗位不得任意终止;已经终止的诊疗项目,未履行评估与重开认定程序,操作岗位不得擅自重新开展。 (四)新技术项目评估应注意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适应社会伦理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安全性包括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注意事项、设备条件及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做过预实验、项目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技术掌握是否熟练、出现问题紧急处理预案等。 所开展的新技术出现下列情况时,按照本院《诊疗技术终止制度》规定,经医院评估小组专家集体评估认定后,停开该项新技术项目: 1 、技术项目本身实际应用效果不确切; 2 、发生与该项技术本身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3 、技术项目本身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4 、技术项目本身存在伦理道德缺陷; 5、本院人员、设备等主要技术保障条件发生改变或出现困难,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致使该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上述缺陷消除或条件具备后,经过评估认定方可重新开展。 (五)完善记录,建立健全新技术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所需设备、药品、试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与重开记录,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剂量、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都需认真登记或记录,广泛积累,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2021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2021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2021年)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医疗技术管理

医疗技术管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 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C:⑴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⑵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 ⑶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 ⑷伦理委员会讨论“结论”记载入相关病历。 B: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A:⑴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的记录; ⑵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 例。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C:⑴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⑵落实一、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⑶开展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具有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⑷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 况报告;

⑸有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清单明示。 B:⑴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⑵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 ⑶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 A: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 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臵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C:⑴有医疗技术风险处臵与损害处臵预案; ⑵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 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⑶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 ⑷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臵预案。 B:⑴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 ⑵职能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A:⑴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⑵职能部门对新技术、新项目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 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根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 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疗效果不确 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终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终止理由主要 从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终止措施要全面、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疗工作。 四、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 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终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详 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终止缘由、终止时间、终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终止诊疗技术(项目) 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 评与关注。)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功能科、病理科诊疗技术人员。 二、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项目和要求1.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项目:仪器操作和维护和审签报告。2.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特殊检查专业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专业技师应有专业资格证书。 三、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程序 1、各相关科室成立技术人员授权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技术人员的权限管理,科主任任组长,为本科室技术权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工作,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与能力明确其具体的权限。 3、管理小组讨论确定技术人员的权限后,填写权限申请表,经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务科,医务科将申报情况上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申请技术人员方获得相应的操作和诊断权限。审批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科主任保存,另一份由医务科备案。 四、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动态管理 1、根据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特殊诊疗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扩大申请技术人员相应的特殊诊疗权限。 2、一般情况下特殊诊疗技术人员不得超权限实施操作,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操作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3、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经科室特殊诊疗管理小组、医

务科、分管院长研究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操作范围,但应在上级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技术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再授权机制 1、被降低、限制医技科室诊疗权限或暂停执业的技术人员,医院将责成本科室的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察,考察时间为3个月至1年不等。 2、考察期满后,管理小组对被考察技术人员再次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如管理小组认定被考察技术人员可以再申请或恢复相应权限,需填写再授权申请表,并经申请技术人员、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政部。 4、医务科对再授权申请进行审核,并提请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对该技术人员的权限进行再授权。 附:1.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申请表 2.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再授权申请表 3.检验科检验技师授权申请表 4.检验科检验技师再授权申请表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规定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各科室、办: 为确保我院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的执行,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经2017年10月12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依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管。 二、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八)、其他有必要立即终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三、终止科室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决定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发生终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按照不良事件要求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终止缘由、终止时间、终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各职能科室及大质控。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五、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诊疗技术(项目)终止通知及时到达相关科室,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和诊疗需求,按照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处理 六、医疗技术管理管理委员会将对终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本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2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或其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以及相关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等设备。 3.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至少2名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中,至少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备满足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介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医学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其他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1)介入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重症监护室。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能够开展有创呼吸机治疗;有院内安全转运重症患者的措施和设备;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能够满足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需要。 (3)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和床旁血管检查,具备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MRI),以及医学影像图像传输、存储与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