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有微观和宏观之分,本文主要针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层次,分析管理者、股东、政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各自不同的动因下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或影响。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动因行为

一、管理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一)报酬动因下的行为偏好管理者向贡献技能等人力资本,相应地,从获得一定的报酬。由于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技能和服务难以准确计量,因此,往往将管理者的报酬与的业绩起来。而的业绩一般采用会计信息来反映,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报酬,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在未进行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将该动因称为报酬动因。在报酬动因下,管理者将偏好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实证会计理论假设之一的分红计划假设是与报酬动因相的,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管理者在报酬动因下,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在某些年份提高盈利,而在其他年份降低盈利。至于盈利的提高或者降低的趋向,则取决于实际盈利是低于分红计划的下限、介于下限与上限之间,还是高于上限。低于分红计划下限,管理者倾向选择减少当期盈余的会计政策;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管理者倾向于选择能增加当期盈余的会计政策,但是增加后的盈余不会超过上限水平;高于分红计划上限时,管理者倾向于选择能减少当期盈余的会计政策。

(二)安全动因下的行为偏好管理者除了关注自己的报酬外,还会关注自己职位的安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是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当竞争处于不同态势时,其选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如在管理者变动时,新任的管理者与面临被解雇的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管理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竞争。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美化自己的业绩,进而在竞争中获胜。由此可见,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保证自己的职位安全,并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可将该动因称为安全动因。管理者在安全动因下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早期赫普霍恩(1953)和戈登(1964)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人员的目标并不是所报告利润的极大化,而是使各期收益均衡化。此后,Fudenberg,Tirole(1995)以及Mark ,Chul ,(1997)对该问题也进行了研究。管理者在安全动因下,会根据当期业绩与未来业绩的具体情况,选择

增大当期业绩的会计政策或选择减少当期业绩的会计政策,以此来平滑收益。即如果当期盈余相对较低,而所期望的未来盈余相对较高时,管理者将可能做出增加当期盈余的会计政策选择,如选择直线折旧法而不选择加速折旧法。如果当期盈余相对较高,但预期的未来盈余相对较低时,管理者将可能做出减少当期盈余的会计政策选择,如选择加速折旧法而不选择直线折旧法,当竞争处于不同态势时,管理者选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

(三)MBO动因与职务动因下的行为偏好除了上述的报酬动因与安全动因外,我国股权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决定了管理者还有其他行为动因。我国管理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中货币报酬只是一部分,而社会地位、控制权的满足感却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在国有,管理者大部分是由政府委派的政府官员。民营这些年发展迅速,民营家也开始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权利。由于上市公司经理阶层的产生仍是行政性,并且从民间自然形成的经理阶层在产生之后也被“官化”,形成了管理者过度追求自身政治前途的现象。管理层收购(MBO)是管理者利用负债融资,或是通过股权交换等经济手段,用少量的资金收购产权成为所有者的过程。我国国有由于长期存在的体制问题,使得管理者获得的报酬与付出不成比例,在这种心理失衡的情况下,一些国有的管理者通过MBO使自己变为股东,进而最大化个人利益。可将这种动因称为MBO动因。管理者出于MBO动因,在实行MBO前期会倾向于选择能增加收益,提高净资产的会计政策;而在实行MBO当期,会倾向于选择能减少收益,降低净资产的会计政策从而降低股价,管理者就可以低成本购入股票,使自己由管理者转为股东。

二、股东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分析

(一)资本安全动因影响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由于许多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或投入难以计量,因此,按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或投入的比例,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经济利益的方式就无法实施。当有N类利益相关者时,一种可行的分配方法是先独立确定

前N-1类利益相关者应分享的经济利益,第N类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由利益相关者的总体经济利益,扣除前N-I类利益相关者分享的经济利益后的余额确定(王竹泉,20XX)。传统正是采用这一分配模式,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政府分配的经济利益都在股东之前。管理者与员工的工资、福利计入了相应的成本费用,债权人的利息或者资本化或者费用化,三者的经济利益都在生成利润总额前被扣除。而政府获得的税收根据生成的利润总额计算,在净利润形成前被扣除,剩余的经济利益才是归股东所有的。可以看出,剩余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在分配了其他利益相关者之后已经没有经济利益,也可能剩余很大的经济利

益,甚至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其他利益相关者侵蚀了股东的资本。如物价上涨时如果仍然选择历史成本,会使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以这个被低估了的资产价值为基础来分配、归集费用,会使摊销的费用低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费,从而导致以较低的历史成本与较高的现行收入相配比造成收益不实。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收益分配,政府将获得更多的税收,如果管理者的报酬与收益挂钩,则管理者会获得更多的奖金,这实际上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侵蚀了股东的利益。股东投入资本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首要目标是确保资本的安全。由于股东是经济利益的最后分享者,会比其他利益相关者承受更大的风险。而且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契约以及契约的执行情况会对股东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因此股东极为关注反映这些契约以及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二)股利动因的影响股东拥有股票可以取得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根据Baker、Farrely和Edelman(1983)的调查,股东对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的偏好程度是不同的,73%的股东偏好现金股利,75%的股东相信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存在风险差异。说明股东对现金股利偏好。管理者意识到如果不能满足股东对现金StN的偏好,一方面股东可能抛售的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影响的筹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业绩不好没有股利可分,股东可能通过董事会撤换管理者,使得管理者的职位得不到保障。因此大多数管理者便投其所好,会选择分配现金股利。因为管理者知道,当满足股东偏好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东就愿意为那些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支付较高的价格。因此,股东和管理者之间达成一种隐性股利契约。隐性股利契约告诉人们,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目标股利,会计报告的盈利究竟有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目标股利的需要。我们认为,隐性股利契约的存在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指管理者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改变报告盈利。当盈利不足以支付目标股利时,管理者会选择那些能提高盈利的会计政策,将盈利上调以满足隐含的股利支付契约条款的要求;当盈利高于支付的目标股利时,管理者可能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调低当期收益。

(三)资本利得动因的影响所谓资本利得是指产权所有人采用出售、转让资本资产等方式所获取的所得,如转让重大股权所获取的所得、转让证券所获取的所得等都属于资本利得。股东在进行产权交易时,总是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于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的对象是的净资产及其潜在获利能力,因此股东在进行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时,从出卖产权或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看,总是希望评估较高的净资产和较高的获利能力,而购买产权或获得资本所有权的一方则是希望评估较低的净资产和较低的获利能力。因此,在进行产权交易时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是不同的。出卖产权或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会偏好于那些能够提高净资产

和收益的会计政策,而购买产权或获得资本所有权的一方会偏好于那些能够降低净资产和收益的会计政策。在股票市场上,股东希望买进股票价格越低越好,而卖出价格越高越好,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资本利得。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股东对待会计信息的态度并非总是对其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在许多情况下股东有可能操纵会计信息,进而操纵股票的市场价格,以便在股票交易中谋取私利。管理者是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执行主体,股东要操纵会计信息必须得到管理者的配合。

三、政府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分析

(一)税收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政府作为征税者,通过制定税收法规来保障其从每一个中分享经济利益。在利益相关者总体经济利益一定的情况下,经营者、员工、债权人等分享的经济利益越多,政府作为征税者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就越多。政府在参与利益分配时常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形式取得收入,政府总是期望能够较多较快地获得收入(李姝,20XX)。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政府往往偏于激进,因为这

有利于增加税前会计利润,进而增加政府收入。而对于来讲,税收最终总是会增加的成本,减少其现金流量,并且还增加纳税申报的信息披露成本,因此管理者总希望通过努力,降低现实的和潜在的税赋,包括对现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对未来可能出台的会计准则施加影响。一般情况下,为了向政府少缴税,管理者倾向选择保守或谨慎的会计政策。作为征税者的政府,其经济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有时政府也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政府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共同组成的,不同级别的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在我国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经济指标与政府官员的升迁有密切的,地方政府之间的攀比现象也很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很容易卷进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当中,其中不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粉饰业绩。而操纵的结果将影响政府作为征税者的经济利益,可能使政府的利益增加,也可能使

政府的利益减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能会与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共同影响会计政策选择。

(二)政治敏感性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所谓政治敏感性是指与政治活动关联度较大,容易受到政治活动伤害的。而非敏感性是指那些远离政治活动、不容易引起政府或者社会公众注意的。的政治敏感性随着规模的大小而变化,大型比小型的政治敏感性要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规模越大管理

人员就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延到下期的会计政策,即选择那些可以降低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实证研究人员从风险、资本密集化、行业集中程度等方面研究发现:政治成本与风险有关,高风险的更有可能选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政策组合;资本密集型公司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政治成本,更有可能减少会计收益;行业集中度说明了在该行业采取反垄断管制的可能性,故行业集中比率越高,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采用减少会计盈利的会计政策。

(三)政府对特殊行业的管制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的管制有多种方式,其中收费管制最为典型。许多的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是由政府有关机构制定的(公用事业、石油、金融等)。政府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的依据是上报的会计数据。这些价格或者收费标准根据会计上的成本计算公式来确定:价格或者收费标准=经营费用+折旧+税收+rX资产基数。其中,r代表合理的资产报酬率(瓦兹、齐默尔曼着,陈少华等译,1999)。政府和公众一般希望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定得低一些,上述公式的5个要素都含有一定程度的会计计算的不确定性,更进一步地讲与会计政策选择运用有关。如果这些公司的会计资料(成本费用、资产或者盈利)能够对收费管制起作用,经营者就会考虑使用一些手段来增加经营费用、折旧和资产基数,手段之一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其财务报表就可以告知政府或者其他公众机构:公司的现有盈利水平已经不高,政府、公众不要将公司作为攻击的靶子,并在重新定价的谈判、价格听证会中保持优势地位或者主动性,争取提高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因此对于那些收费管制的,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增加成本减少收益的会计政策。我国许多公用事业单位采取的就是此种策略,除了本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差引起费用庞大和效率低下外,可能其公司选择能够增加成本,减少收益的会计政策进而减少会计利润,以避免政府、公众对于高昂定价和无效率问题的关注。

(四)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包括上市资格、增发配股以及暂停终止上市的规定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为了获得上市资格倾向于选择能增加收益的会计政策;为了获得增发配股资格,管理者要保证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年份可能倾向于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有些年份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为了避免暂停或终止上市交易,公司往往在亏损年度,通过会计政策选择造成巨亏,为以后年度盈利做好铺垫,从而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局面的出现。地方政府为了粉饰业绩,有时会与当地联合共同操纵会计信息。因此,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会影响到的会计政策选择,有时政府部门又会与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

四、债权人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分析

债权人关心其债权的安全,即贷款本息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管理者则考虑如何运用这些资金为自己和股东谋取更大的利益。由于债权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取向是不一致的,在贷款时债权人往往与债务人之间订立一系列限制性条款。而这些条款的主要内容大部分与会计数据

有关,需要依据出具的财务报告,契约签订之后的监督也要通过提供的财务数据来进行,这样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就与的会计政策选择有直接的。会计政策变化会对会计数字产生影响,如对负债权益比率等的影响,从而也会对依据会计数据签订的契约条款的约束程度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债权人通过消除增加盈利的各种会计政策选择,便可削弱将公司的财富转移到股东手中的能力,从而保障债权人以债务契约享有的权益。同时,有债务契约的与没有债务契约的相比,前者更可能采用增大盈利和资产的会计政策,如直线折旧法而不使用加速折旧法。的负债权益率越高,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会计利润从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的会计政策。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紧密相关,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增加本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债权人有时也会与管理者联合起来,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满足各自的利益要求。因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管理者有选择债权人的权利。在债权人之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债权人为获得管理者的青睐,有可能为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做跳板,为管理者隐藏收入、逃避纳税、公款私存等提供便利(王竹泉,20XX)。这就造成了管理者与债权人联合起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值得引起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五、员工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分析

员工投入人力资本为运行提供劳动要素,一方面为创造收益,另一方面从获得工资、奖金、股份等形式的报酬。一般在工资和奖金动因下,员工会在两方面关注会计政策选择:一是员工在选择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以及其他以业务量为基础的工资形式时,由于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是与的新创造价值有关,一定会关注会计上对资本保全价值的计量;二是员工不仅会关注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而且关注新增价值中员工整体收入的比重,它反映了员工阶层的基本地位,在员工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新创造的价值量大,员工收入的比重就小,相反,新创造的价值的数量小,员工收入的比重就大。基于此,员工喜欢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这样可以提高的收益,进而提高自己的利益。此外,员工持股计划赋予了员工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普通员工从获得工资奖金,另一方面,作为股份的持有者可以按照持有股数分享公司的红利。作为股份的持有者,员工会更加关注的获利情况,

如果获得更多的利润,意味着自己将分得更多的红利,因此,员工会偏好能提高利润的会计政策。

论文在线 :s://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选择更适宜的会计政策,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 另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报表粉饰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与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盈利多少,也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政策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会计政策的选择又与企业的盈亏密切相关。控制会计政策的滥用,对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只有恰当地选用会计政策,才能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会计处理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企业会计政策应用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可靠性,关系到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正确选择会计政策,不仅是会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的

会计政策与判断作业三

会计政策与判断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债务重组的方式不包括(C )。 A.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B.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C.借新债还旧债 D.债务转为资本 2.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B )。 A.资本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治理费用 3. 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货款800万元,经磋商,双方同意按600万元结清该笔货款。甲公司差不多为该笔应收账款计提了100万元的坏账预备,在债务重组日,该事项对甲公司和乙公司的阻碍分别为( D )。 A.甲公司资本公积减少200万元,乙公司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 B.甲公司营业外支出增加100万元,乙公司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 C.甲公司营业外支出增加200万元,乙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200万元。 D.甲公司营业外支出增加100万元,乙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200万元。 4.债务人以一批自产产品偿还到期无法支付的债务时,应按照该产品的(C)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 A.账面价值 B.成本 C.公允价值 D.账面余额 5. 甲公司为2010年初新成立的企业。2010年该公司分别销售A、B产品l 万件和2万件,销售单价分别为100元和50元。公司向购买者承诺提供产品售后2年内免费保修服务,估量保修期内将发生的保修费在销售额的2%—8%之间。2010年实际发生保修费1万元。假定无其他或有事项,则甲公司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估量负债”项目的金额为(B)万元。 A.3 B.9 C.10 D.15 6. 关于或有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估量负债规定的,应当确认为估量负债 B.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应当确认为估量负债 C.企业应当就以后经营亏损确认估量负债 D.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将以后经营亏损确认估量负债 7. 2010年,甲公司销售收入为1 000万元。甲公司的产品质量保证条款规定:产品售出后一年内,如发生正常质量问题,甲公司将免费负责修理。依照以往的体会,假如显现较小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收入的1%;而假如显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收入的2%。据推测,本年度已售产品中,有80%可不能发生质量问题,有15%将发生较小质量问题,有5%将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据此,2010年年末甲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为(C)万元。 A.1.5 B.1 C.2.5 D.30 8. Y公司与X公司签订合同,购买X公司10件商品,合同价格每件500元。市场上同类商品每件为350元。Y公司购买的商品全部出售给Z公司,单价为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会计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明显,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法律赋予了各单位具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会计政策的内涵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1.会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分析.doc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分析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与否,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尤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应将会计政策的选择当做重要内容加以考虑。本文对会计选择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原因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是否符合企业业务特点,不仅关系着会计工作质量,而且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研究及原因分析工作,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由微观选择与宏观选择之分,其中微观选择指在一定的规范下,企业选择能够顺利实现目标的会计政策。宏观选择指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下,由指定机构作出的选择会计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二)会计政策选择原因

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原因进行分析,得知以下因素是驱使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动力。首先,盈余管理需要。企业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让更多的股东满意,会对会计政策加以选择,在保证财务报告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促进财务报告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其次,履行债务需要。部分企业为履行债务需要,会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债务代理契约关系是企业与外部关系的一种体现,尤其当企业与债权人的契约关系一旦确定,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随之确立。这就需要债务契约解决这种冲突,对管理者的要求与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债券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再次,纳税筹划需要。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纳税筹划。尤其可通过会计核算掌握利润情况,确定纳税款数额。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企业承受的税率相对较高,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免税水平,企业会在纳税筹划中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即,通过调整与变更会计政策,在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对相关费用、成本、收入进行核算,合理的进行避税,因此,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需重点考虑税负的不同,以减小税费支出。最后,核算工作需要。对企业而言选择会计政策也是会计实物核算的需要,众所周知,会计事务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为保证会计各项工作质量与效率,企业会根据会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以更好的掌握各种经济投入与开支情况,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策 为保证会计工作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尤其应慎重考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会计工作实际情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不够规范,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润操纵的现象较为普遍。必须通过人为设计或强化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以防止其被过度滥用。为此,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理论问题 1.1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按其制定和选择主体的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界定,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指出t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则定义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美国《会计总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2号》的表述是: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以及经营成果,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用的方法。本文归结为: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1.2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领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1.3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动因 (1)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计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这些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仪能近似或模糊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其中必然需要会计估计与判断,这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2)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全性。对于公认会计准则来说,由于会计实务的复杂多样性,准则的制定机构不可能针对每一类经济事项的具体

题目:会计政策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学校代码:10484 学号:[此处键入准考证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自学考试(××专业)本科生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政策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专业名称: 工作单位:[此处键入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此处键入学生姓名] 联系方式:[此处键入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摘要 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理论的重要课题, 也是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焦点问题, 还是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重心。在我国开展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 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通过会计信息管制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完善市场经济中包括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契约,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会计政策的发展历程、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会计政策风险防范三个方面进行讲述。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理论下会计政策选择的优劣,归纳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务中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既是会计学科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全文立足于实务问题的解决,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坚持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推导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利益相关者,风险防范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and risk prevention ABSTRACT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but also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markets,the focus of research problems, or the theory of Western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 focu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n China to carry out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apital market regulator,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rough the capital marke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gulator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a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wealth, improving the market economy, includ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compensation plans, including a series of contrac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ccounting policy and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and accounting policies described three aspects of risk prevention.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s both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counting discipline problems, but also has a strong practical. Tex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o stakeholder theor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o deriv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KEYWORDS: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Stakeholder,Risk prevention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摘要: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应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各契约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利益共享 会计政策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与企业合同有关联的并在企业具有一定产权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为了避免某个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于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便产生了会计政策如何选择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循以上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特性 (一) 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的外延之一,有其具体的限定内容。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那些被报告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从而被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上述定义都强调会计政策要能“最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现实而言,会计政策根据其指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的,一些通用、重要的会计方针、原则及方法程序,通常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层是企业根据微观实际“, 量身定做”制定出的会计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人们给了会计政策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会计政策包括在编制财务报表上,企业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也称企业会计方针,是指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为正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及程序和列示方法。三是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四是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企业为编制会计报表而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选用所作的决定。 (二) 企业会计政策的特性 1. 企业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则、基础、方法、惯例、规则和程序。但会计政策的实现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政策的阶段性,显示出重大政策、特殊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区别,从而形成企业会计政策体系和过程,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2. 企业会计政策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其次它不仅解决局部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大小小的全局问题,一项会计政策往往影响一项业务、一张报表,甚至一个企业。 3. 企业会计政策的目标,包括日常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揭示行为。会计政策是报表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报表揭示的组成部分,但它贯穿于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规范,以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4.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公认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允许制定和使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政策。 5.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适用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以及会计管理需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

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单选)

1、2008年2月5日,甲公司以1800万元的价格从产权交易中心竞价获得一项专利权,另支付相关税费90万元。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甲公司发生宣传广告费用25万元、展览费15万元,上述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取得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B、1890)万元。 A、 1800 B、1890 C、1930 D、1905 2、2009年甲公司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保证条款规定:产品售出后一年内,如发生正常质量问题,甲公司将免费负责修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出现较小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收入的1%;而如果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收入的2%。据预测,本年度已售产品中,估计有80%不会发生质量问题,有15%将发生较小质量问题,有5%将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据此,2009年年末家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为(C、2.5)万元。 A、1.5 B、1 C、2.5 D、30 3、2009年7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以1100万元(含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0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10万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9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甲公司应就该资产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D、200)万元。 A、90 B、100 C、190 D、200 4、2009年1月1日,甲公司经营租入设备一台,合同规定,租赁期4年,第1年免租金,第2年和第3年于每年末支付20万元,第4年末支付40万元,则甲公司在租赁期第1年和第2年应确认的租金费用分别为(C、20和20 )万元。 A、0和20 B、0和15 C、、20和20 D、30和30 5、A企业自行研制一项专利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发生原材料费用100000元,开发人员工资160000元,管理费用70000元。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发生律师费15000元,注册费5000元。若企业本期已依法取得该项专利,则该项专利的入账价值为(A、350000元)。 A、350000元 B、20000元 C、280000元 D、90000元 6、A、B两家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独立公司。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对B公司投资,取得B公司60%的股份。该固定资产原值15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1月1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250万元。B公司2009年1月1日所有者权益为2000万元。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D、1250)万元。 A、1500 B、1050 C、1200 D、1250 7、A、B两家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独立公司。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对B公司投资,取得B公司60%的股份。该固定资产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三)规避市场管制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减少该期间的会计收益。因此,为了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扩展,企业往往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影响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对企业的股东产生影响 企业股东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首先考虑股东的利益。因为当企业满足了股东的相应偏好(比如派发现金股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东往往会愿

意为所“喜爱”的企业支付较高的股票价格,从而实现企业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三)对企业的债权人产生影响 债权人主要关心其债权的安全,即贷款本金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而管理者往往较多考虑股东和自己的偏好,思考如何运用负债的杠杆为股东和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出借资金的时候会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当企业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来的会计政策。 (四)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当会计政策选择的效应传导至资本市场时,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股价,而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可能是与股票的价格挂钩,而股票的价格又受管理者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管理者的报酬又是来源于股价的。所以,管理者往往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进行操纵收益。 三、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在制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时,要适当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操作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企业的信任度严重不足,现阶段应适当收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这样才可以有效遏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随意变更以粉饰财务报告的蔓延趋势,努力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增进相关利益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与公司治理机构具有内在重要联系,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份保证。公司具有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才会更加合理化。因而要积极完善公司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分析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分析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遵守的原则、改革的思路进行认真的理论阐述,指出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在编制会计报告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法规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据的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而我国《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主体一种有目的的、在会计政策中进行挑选的行为,它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会计政策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即对以往选定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种行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同时,会计准则中的真空地带即没有规定的一些超前、特殊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之处,也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此时拥有完全的选择权。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各个关系集团之间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影响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从本质上说,经济后果就是认为的会计政策及其变化是有影响的,虽然可能不影响现金流量,但却能影响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会计规范制在制定准则或规章时,要考虑制定会计规范的成本;会计规范使用者要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因此,会计规范是规范制定者和各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产物;是在相互平衡妥协的基础上暂被利益各方认同的准则。 2.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它的制定并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在不断地博弈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均衡,从而不断完善修订准则。因此,会计准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这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一)税收筹划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二)融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贷款的安全

性放在首位。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的额度和期限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提出一些限制性条件。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扩大经营规模离不开资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因而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能融资的需要去选择能够提高企业资信能力的会计政策。 (三)规避市场管制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受政府管制的,政府并没有完全放权。政府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考核和管制。比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市场挂牌交易。为避免被摘牌,管理层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如利用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转移不良资产增加收入、冲销资产的减值准备增加公司的利润。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

最新电大作业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答案.docx

第一次作业(新)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 YI将其持有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与L公司的一项无形资产交换,该项交易不涉及补价。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YI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2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L公司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6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YI在此交易中为换入资产发生了20万元的税费。YI换入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250 B.320 C.260 D.270 2. L公司以一台生产经营用的甲设备换入D公司一台生产经营用的乙设备。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32万元,已计提折旧5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4万元,甲设备的公允价值无法合理确定,换入的乙设备的公允价值为34万元。D公司另向L公司收取补价5万元。两公司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相关税费,L公司换入乙设备应计入当期收益的金额为()万元。 A.6 B.0 C.2 D.11 3.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表述,正确的是()。 A. 在具有商业实质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预付账款,均属于企业的货币性资产

C. 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认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D.在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况下,交换双方也应该确认损益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B.均按各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 C.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D.均按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5. L公司以生产经营用的客车和货车交换M公司生产经营用的甲设备和乙设备。L 公司换出客车的原值为45万元,已计提折旧3万元;货车原值37.50万元,已计提折旧10.50万元。M公司换出甲设备的原值为22.50万元,已计提折旧9万元;乙设备原值63万元,已计提折旧7.5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则L公司取得的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55.5 B.63 C.69 D.13.5 6.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业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初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而重要课题。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 ①”。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1995),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我;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②”。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稀与妥协的产物。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以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稀的结果(张为国,1997)。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 ③”。所以相关各方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 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法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害集团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效用在于解释和预测两方面,会计研究中应联系不同的利害关系集团、社会资源的分配及有关的经济理论,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有关的会计假设,从而能对会计实务进

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 L公司以生产经营用的客车和货车交换M公司生产经营用的甲设备和乙设备。L公司换出客车的原值为45万元,已计提折旧3万元;货车原值37.50万元,已计提折旧10.50万元。M 公司换出甲设备的原值为22.50万元,已计提折旧9万元;乙设备原值63万元,已计提折旧7.5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则L公司取得的设备 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55.5 B. 63 C. 69 D. 13.5 2.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A.以一项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的商标权交换一项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并收到补价20万元。 B.以一项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固定资产交换一项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并且收到补价40万元。 C.以一批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存货换入一项无形资产,同时收到补价为150万元。 D.

以一项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换了一项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的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且收到补价为75万元。 3.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表述,正确的是()。 A. 在具有商业实质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 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预付账款,均属于企业的货币性资产 C. 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 配,确认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D.在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况下,交换双方也应该确认损益 4. YI将其持有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与L公司的一项无形资产交换,该项交易不涉及补价。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YI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2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L公司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6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YI在此交易中为换入资产发生了20万元的税费。YI换入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250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毕业论文 标题: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阻碍 系别:会计系 专业:会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的必定。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事实上确实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本

文通过对会计政策的内涵、必定性、动机、原则及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的阐述和分析,进而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阻碍 目录 摘要 0 名目1 1 引言2 2 企业会计政策及选择的差不多内涵2 2.1 企业会计政策的定义 2 2.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定义 3

3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及必定性 4 3.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 4 3.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必定性4 4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及其计策7 4.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的咨询题 7 4.2 解决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的计策8 5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 9 5.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原则 9 5.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 10 5.3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进展方向12 终止语12 致谢14 参考文献 15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阻碍 1 引言 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扩大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从而使得企业治理当局及会计人员面临如此一个咨询题: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将会产生什么阻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畴有哪些?如何运用其职业判定能力;在国家会计政策的范畴内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本文就此谈一点认识。 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差不多内涵 2.1 企业会计政策的定义

(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

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 财务报告分析不是机械的比率计算,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会计政策的选择、财务战略、财务比率、收益质量与成长性四个视角简述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 一、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①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②评价会计灵活性;③评价会计战略;④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⑤辨明潜在亏损;⑥消除会计扭曲。 二、突出财务战略的一个维度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是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它有助于对公司、竞争者以及经济环境量化的理解。从战略高度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立足于量化分析的现实基础,通过辨明关键的利润动因和商业风险,帮助经营者作出现实的预测选择。 战略分析用于财务报告分析必然涉及管理会计,而平衡计分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极好工具。根据美国GartnerGroup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企业中,有55%的企业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平衡计分卡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管理层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一致。平衡计分卡方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而成为有效的战略执行的框架和工具。财务指标是企业追求的结果,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取得这种结果的动因。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aplan和Norton所说,“所有维度的评价都旨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 三、财务比率参照性分析 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比率分析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将财务比率与一些独立的基准对比。比率分析能够提供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可比性和加深对相对重要性的深入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