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极坐标下BX型快速解耦法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开发

基于极坐标下BX型快速解耦法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开发

基于极坐标下BX型快速解耦法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开发
基于极坐标下BX型快速解耦法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开发

基于极坐标下BX型快速解耦法的潮流计

算程序的开发

%---------------------------------------------------------------clc;

clear all;

%---------------------------------------------------------------- [dfile,pathname]=uigetfile('*.m','Select Data File');

if pathname == 0

error(' you must select a test data file')

else

lfile =length(dfile);

% strip off .m

eval(dfile(1:lfile-2));

end

%-------------------------------------------------------------------

%------------------ -------------------------------------

x = size(NODE);

n = x(1); %求得网络的节点数

m = length(find(NODE(:,1)==1)); %求PV节点数

y = size(BRANCH);

G = zeros(n); %对电导矩阵赋初值

B = zeros(n); %对电拿矩阵赋初值

for i=1:y(1)

ST = BRANCH(i,1); %取出各支路的起始节点

ED = BRANCH(i,2); %取出各支路的末端节点

R = BRANCH(i,3); %取出各支路的电阻

X = BRANCH(i,4); %取出各支路的电抗

BB = BRANCH(i,5); %从支路参数中取出接地支路的电纳

K = 1/BRANCH(i,6); %取出变压器变比

RX2 = R^2+X^2; %考虑变压器的影响

G(ST,ED) = -K*R/RX2; %求起始节点的互电导

G(ED,ST) = -K*R/RX2; %求末端节点的互电导

B(ST,ED) = K*X/RX2; %求起始节点的互电纳

B(ED,ST) = K*X/RX2; %求末端节点的互电纳

G(ST,ST) = G(ST,ST) + R/RX2; %求起始节点的自电导

B(ST,ST) = B(ST,ST) - X/RX2; %求起始节点的自电纳(不计及

接地支路的电纳)

B(ST,ST) = B(ST,ST) + BB/2; %计及接地支路电纳后的起始节点的

自电纳

G(ED,ED) = G(ED,ED) + K^2*R/RX2; %求末端节点的自电导(要考虑变

压器的影响)

B(ED,ED) = B(ED,ED) - K^2*X/RX2; %求末端节点的自电纳(不计及接

地支路的电纳,但要考虑变压器

的影响)

B(ED,ED) = B(ED,ED) + BB/2; %计及接地支路电纳后的末端节

点的自电纳

end;

%--------对含充电电容的节点需要在电纳矩阵的对角元素进行修正---------

for i=1:n

B(i,i)=B(i,i)+NODE(i,8);

end

%--------------------------------------------------------------Delta_P = zeros(n,1); %对P

?赋初值:所有元素都为0、维数与节点数相

同的列向量

Delta_Q = zeros(n,1); %对Q

?赋初值:所有元素都为0、维数与节点数

相同的列向量

Delta_V_Ample = zeros(n,1); %对V

?赋初值:所有元素都为0、维数与节点数

相同的列向量

Delta_V_Angle = zeros(n,1); %对θ

?赋初值:所有元素都为0、维数与节点数

相同的列向量

PP = find(NODE(:,1)<3); %判断PQ/PV节点

QQ = find(NODE(:,1)==1); %判断PQ节点

V_Ample = NODE(:,2); %从节点参数中取出电压的幅值

V_Ample(QQ) = 1.0; %对PQ节点的电压幅值赋初值为1.0

V_Angle = zeros(n,1); %对节点电压的相位赋初值为0

Pis = NODE(:,4)/100; %对节点的发电有功功率进行标幺制归算

Qis = NODE(:,5)/100; %对节点的发电无功功率进行标幺制归算

Pld = NODE(:,6)/100; %对节点的负荷有功功率进行标幺制归算

Qld = NODE(:,7)/100; %对节点的负荷无功功率进行标幺制归算

Pis(PP) = Pis(PP) - Pld(PP); %计算PQ/PV节点的有功功率

Qis(QQ) = Qis(QQ) - Qld(QQ); %计算PQ/PV节点的无功功率

kp = 0;

kq = 0;

ep = 1e-6; %设置迭代精度,即设置约束条件

k = 0; %迭代次数赋初值为零

while(~(kp*kq)) %判断是否收敛

k =k + 1;

%-----------------Pθ

-迭代---------------------------------

Delta_V_Angle_ij = V_Angle*ones(1,n) - ( V_Angle*ones(1,n) )';

% 计算相角差矩阵

S = G.*cos(Delta_V_Angle_ij) + B.*sin(Delta_V_Angle_ij);

% Sij = Gij *cos(delta_ij) + Bij*sin(delta_ij)

P= V_Ample.*(S*V_Ample);

% P为计算出来的节点有功功率

Delta_P(PP) = Pis(PP) - P(PP);

% 计算有功不平衡量

if max(abs(Delta_P))

end;

if kp==0 % 有功不平衡量大于允许范围就作修正

Delta_V_Angle(PP) = -(B(PP,PP)\( Delta_P(PP)./V_Ample(PP) ))./V_Ample(PP);

% 解修正方程将B'近似为B

V_Angle(PP) = V_Angle(PP) +Delta_V_Angle(PP);

% 修正电压的相角

kq = 0;

% 认为无功不平衡量还是不满足,强制进行Q V

-迭代end;

%----------------Q V

-迭代---------------------------

Delta_V_Angle_ij = V_Angle*ones(1,n) - ( V_Angle*ones(1,n) )';

% 计算相角差矩阵

T = G.*sin(Delta_V_Angle_ij) - B.*cos(Delta_V_Angle_ij);

% Tij =Gij*sin(delta_ij)-Bij*cos(delta_ij)

Q= V_Ample.*(T*V_Ample);

% Q为计算出来的节点无功功率

Delta_Q(QQ)= Qis(QQ) - Q(QQ); % 无功不平衡量

if max(abs(Delta_Q))

end;

if kq==0

% 无功不平衡量大于允许范围就作修正Delta_V_Ample(QQ) = -B(QQ,QQ)\(Delta_Q(QQ)./V_Ample(QQ));

% 解修正方程将B"近似为B

V_Ample(QQ) = V_Ample(QQ) +Delta_V_Ample(QQ);

% 修正电压幅值

kp = 0;

% 认为有功不平衡量不满足,强制进行Pθ

-迭代

end;

%-----------------------------------------------------------[Delta_P(PP)',Delta_Q(QQ)';V_Ample(QQ)',V_Angle(PP)'*180/pi];

% 每次迭代结果

end;

%-----------------------------------------------------------

disp(' Iterations ' );

k % 输出迭代次数

P = P+Pld; % 计算节点注入的有功功率

Q = Q+Qld; % 计算节点注入的无功功率

disp('PowerFlow NODE Result List Below: V_Ample V_Angle(Degree)' ); V=[V_Ample,V_Angle*180/pi] % 输出各节点幅值、相角

disp('PowerFlow NODE Result List Below: P Q ');

SS=[P,Q] %输出各节点注入功率——有功、无功

%-----------------------------------------------------------

%-----------------------------------------------------------

%-----------------------------------------------------------

Sij_flow = zeros(y(1),6); % y(1)为支路总数,Sij_flow 为所有支路上流动的功率

Sij_loss = zeros(y(1),4); % y(1)为支路总数,Sij_loss 为所有支路上损耗的功率

for i = 1:y(1)

ii = BRANCH(i,1);

jj = BRANCH(i,2);

BB = BRANCH(i,5);

kk = BRANCH(i,6);

Vi = V_Ample(ii);

Vj = V_Ample(jj);

ag = Delta_V_Angle_ij(ii,jj);% ag为i,j 节点相角差

Sij_flow(i,1) = ii;

Sij_flow(i,2) = jj;

Sij_flow(i,3) = -G(ii,jj)*( kk * Vi^2-Vi*Vj*cos(ag) ) +

Vi*Vj*B(ii,jj)*sin(-ag); % 计算Pij

Sij_flow(i,4) = B(ii,jj)*( kk* Vi^2-Vi*Vj*cos(ag) ) +

Vi*Vj*G(ii,jj)*sin(-ag)-Vj^2*BB/2; %计算Qij

Sij_flow(i,5) = G(ii,jj)*( (1/kk) * Vj^2-Vi*Vj*cos(ag) ) -

Vi*Vj*B(ii,jj)*sin(ag); % 计算-Pji

Sij_flow(i,6) = -B(ii,jj)*( (1/kk) * Vj^2-Vi*Vj*cos(ag) ) -

Vi*Vj*G(ii,jj)*sin(ag)+Vi^2*BB/2; % 计算-Qji

Sij_loss(i,1) = ii;

Sij_loss(i,2) = jj;

Sij_loss(i,3) = Sij_flow(i,3) - Sij_flow(i,5);

% Delta_Pij=Pij+Pji

Sij_loss(i,4) = Sij_flow(i,4) - Sij_flow(i,6);

% Delta_Qij=Qij+Qji

end;

S=[Sij_flow,Sij_loss(:,3:4)] %各条支路的潮流及其损耗

PLoss_Sum_Line = sum(S(:,7)) %合计每条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求网损

PLoss_Sum_GeLd = sum(P)-sum(Pld) %利用总的节点注入功率和总的负荷功率之差求网损,起验证作用

%-----------------------------------------------------------

基于极坐标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前言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潮流计算来定量分析、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闭式网络的潮流计算,用到的方法为牛顿拉夫逊极坐标法潮流计算。 牛顿法是数学中解决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是以导纳距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距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法潮流程序的放率。自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利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直到目前仍在广泛采用的优秀方法。

目录 1任务书 (2) 2.模型简介及等值电路 (3) 3.设计原理 (4) 4.修正方程的建立 (7) 5.程序流程图及MATLAB程序编写 (9) 6.结果分析 (15) 7.设计总结 (25) 8.参考文献 (26)

《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极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程序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设计内容与要求1. 设计要求 掌握MATLAB语言编程方法;理解和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原理;针对某一具体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程序设计。 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课程中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内容 1)学习并掌握MATLAB语言。 2)掌握变压器非标准变比概念及非标准变比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掌握节点导纳矩阵的概念及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方法。 3)掌握电力系统功率方程、变量和节点分类。 4)掌握利用极坐标表示的牛-拉法进行潮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5)选择一个某一具体电网,编制程序流程框图。 6)利用MATLAB语言编写该模型的潮流计算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7)整理课程设计论文。 起止时间2013 年7 月 4 日至2013 年7月10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 名 年月日学生签名年月日 2 模型简介及等值电路 2.1课程设计模型:模型3

基于内点法的最优潮流计算

基于内点法的最优潮流计 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内点法是一种能在可行域内部寻优的方法,即从初始内点出发,沿着中心路径方向在可行域内部直接走向最优解的方法。其中路径跟踪法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类内点算法,该方法鲁棒性强,对初值的选择不敏感,在目前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路径跟踪法进行最优求解,首先介绍了路径跟踪法的基本模型,并且结合具体算例,用编写的Matlab程序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最优潮流计算中的优越性能。 关键词:最优潮流、内点法、路径跟踪法、仿真

目次

0、引言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简称OPF(Optimal Power Flow)。OPF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要求满足待定的电力系统运行和安全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系统中可利用控制手段实现预定目标最优的系统稳定运行状态。针对不同的应用,OPF模型课以选择不同的控制变量、状态变量集合,不同的目标函数,以及不同的约束条件,其数学模型可描述为确定一组最优控制变量u,以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并且满足如下等式和不等式。 {min u f(x,u) S.t.?(x,u)=0 g(x,u)≤0 (0-1)其中min u f(x,u)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系统运行成本最小、或者系统运行网损最小。S.t.?(x,u)=0为等式约束,表示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功率平衡。g(x,u)≤0为不等式约束,表示电源有功出力的上下界约束、节点电压上下线约束、线路传输功率上下线约束等等。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经典算法和智能算法。其中经典算法主要是指以简化梯度法、牛顿法、内点法和解耦法为代表的基于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以及解耦原则的算法,是研究最多的最优潮流算法, 这类算法的特点是以一阶或二阶梯度作为寻找最优解的主要信息。智能算法主要是指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发等,这类算法的特点是不以梯度作为寻优信息,属于非导数的优化方法。 因此经典算法的优点是能按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确定搜索方向,计算速度快,算法比较成熟,结果可信度高。缺点是对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有一定的限

极坐标潮流算法

极坐标潮流算法 潮流例题: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 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申节点1为平商节点.甘.点2、3、4* 5为PQ节.钛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原理 1.牛顿-拉夫逊原理 牛顿迭代法是取x0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比x0更接近的方程的跟,一步一步迭代,从而找到 更接近方程根的近似跟。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额

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的一般步骤: (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Y 。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 和相角初始值e 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4)根据收敛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向下进行。 (5)计算雅可比矩阵中的各元素。 (6)修正方程式个节点电压 (7)利用新值自第(3)步开始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达到精度退出循环。 (8)计算平衡节点输出功率和各线路功率 2.网络节点的优化 1)静态地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 这种方法由称为静态优化法。在编号以前。首先统计电力网络个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按出线支路数有少到多的节点顺序编号。当由n 个节点的出线支路相同时,则可以按任意次序对这n 个节点进行编号。这种编号方法的根据是导纳矩阵中,出线支路数最少的节点所对应的行中非零元素也 2)动态地按增加出线支路数最少编号在上述的方法中,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是按原始网络统计出 来的,在编号过程中认为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在节点消去过程中,每消去一个节点以后,与该节点相连的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将发生变化(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因此,如果每消去一个节点后,立即修正尚未编号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选其中支路数最少的一个节点进行编号,就可以预期得到更好的效果,动态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方法的特点就是按出线最少原则编号时考虑了消去过程中各节点出线支路数目的变动情况。 3. MATLAB编程应用 Matlab 是“ Matrix Laboratory ”的缩写,主要包括:一般数值分析,矩阵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建模、系统控制、优化和图形显示等应用程序。由于使用Matlab 编程运算与人进行科学计算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一致,所以不像学习高级语言那样难于掌握,而且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还可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出结果和精美的图形拷贝,所以它的确为一高效的科研助手。 二、设计内容 1. 设计流程图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法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法 一、前言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测角,而且也能测距,并且测量的距离长、时间短、精度高。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称全站仪。 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技术,能准确、方便的进行平面建筑网的控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不受场地限制、可直接放样,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值得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二、工法特点 1. 实现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双向通讯,测量人员只需要将全站仪瞄准相应目标,点取相应的按钮即可。避免了数据抄记、输入过程中的错误,简化了外业步骤,其数据处理快速准确、测量精度高、节省人工。

2. 能及时得出点位坐标和偏差信息,还可以结合放样点坐标进行反算,随时得出建议、纠正量,不受个人主观影响,便于操作指挥放样工作。 3. 建立了控制点、放样点的数据库,能方便地进行点位坐标以及实测资料的查询、管理,其定方位角快捷。 4. 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方便,较少受到地形限制,且不易受处界因素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 1、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适用于各种土建、道桥施工放样,距离测量等;尤其是平面、立面复杂的施工测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四、施工工艺 接合我公司在上海龙腾广场工程中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的经验,我们对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艺作如下阐述: 1、工艺流程 利用AUTOCAD捕捉各控制点坐标→控制点位埋设→仪器安置与定向→控制点测定→坐标计算→测量成果提交→确定测量方法和线路→柱子、墙体、梁等轴线的定位放线→定位放线的质量控制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准备 按要求,对全站仪等进行检测、校验和标定,使用满足使用规范标准的测量设备,确保工程总体质量、进度。 (2)施工操作 1)在建筑总平面图的电子文件中,先利用CAD捕捉、查询功能将所需要点的坐标自动捕捉下来。

潮流计算问答题

1.什么是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2.潮流计算有哪些待求量、已知量? (已知量: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 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 待求量:系统稳态运行状态 例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3.潮流计算节点分成哪几类?分类根据是什么? (分成三类: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分类依据是给定变量的不同) PV节点(电压控制母线):有功功率Pi和电压幅值Ui为给定。这种类型节点相当于发电机母线节点,或者相当于一个装有调相机或静止补偿器的变电所母线。 PQ节点:注入有功功率Pi和无功功率Qi是给定的。相当于实际电力系统中的一个负荷节点,或有功和无功功率给定的发电机母线。 平衡节点:用来平衡全电网的功率。平衡节点的电压幅值Ui和相角δi是给定的,通常以它的相角为参考点,即取其电压相角为零。 一个独立的电力网中只设一个平衡节点。 4.教材牛顿-拉夫逊法及有功-无功分解法是基于何种电路方程?可否采用其它类型方程? 基于节点电压方程,还可以采用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等。但是后两者不常用。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 =,Y M =,X A =,Y A =,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 =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调整值m BM 1 N 1 N 2 N 3

N 4 BM 1 ∑ 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 终-H 始=0 高差闭合差f h = 容许闭合差f h 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 目 标 竖 盘 位 置 竖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O M 左 81 18 4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右 278 41 30 N 左 124 03 30 右 235 56 54 4. 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Word版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 一、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 1. 牛顿-拉夫逊法 1.1 概述 牛顿-拉夫逊法是目前求解非线性方程最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对非线 性方程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求解的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就是牛顿-拉夫逊法的核心。 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解的某一邻域内的某一初始点出发,沿着该点的一阶偏 导数——雅可比矩阵,朝减小方程的残差的方向前进一步,在新的点上再计算残差和雅可矩阵继续前进,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残差达到收敛标准,即得到了非线性方程组的解。因为越靠近解,偏导数的方向越准,收敛速度也越快,所以牛顿法具有二阶收敛特性。而所谓“某一邻域”是指雅可比方向均指向解的范围,否则可能走向非线性函数的其它极值点,一般来说潮流由平电压即各母线电压(相角为0,幅值为1)启动即在此邻域内。 1.2 一般概念 对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组 ()0=x f 即 ()0,,,21=n i x x x f ()n i ,2,1= (1-1) 在待求量x 的某一个初始计算值() 0x 附件,将上式展开泰勒级数并略去二阶及以上的高 阶项,得到如下的线性化的方程组 ()()()() ()0000=?'+x x f x f (1-2) 上式称之为牛顿法的修正方程式。由此可以求得第一次迭代的修正量 ()() ()[]()()0 1 00x f x f x -'-=? (1-3) 将() 0x ?和() 0x 相加,得到变量的第一次改进值()1x 。接着再从() 1x 出发,重复上述计算 过程。因此从一定的初值() 0x 出发,应用牛顿法求解的迭代格式为 ()()()()() k k k x f x x f -=?' (1-4) ()()()k k k x x x ?+=+1 (1-5) 上两式中:()x f '是函数()x f 对于变量x 的一阶偏导数矩阵,即雅可比矩阵J ;k 为迭代

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

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 随着测距仪、全站仪的普及应用,任意点击坐标法测设曲线,已在生产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站灵活,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主点和曲线点可同时测设。但应注意,由于测点彼此独立,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核,起点为误差不应大于5cm。 一、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的原理 如图1-1所示,M、N为已知的平面控制点,A 、B、C为待定曲线点,设M、N、A、B、C点在相同坐标系下的坐标均已知,则根据坐标反算可得坐标方位角:αM,N、αM,A、αM,B、αM、C。水平距离D M,A、D M,B、D M,C。测设时,置镜于M点,后视N点定向,定向后视读数配置为αM,N;旋转仪器当平盘读数为αM,A时,于视线方向上测设D M,A,得A 点;用同样方法可测出B、C等点。

1-1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原理 由此可见,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的关键问题是:统一坐标系下控制点、曲线点的坐标计算;测设数据计算。 一、 坐标计算 坐标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控制点的情况。如果控制点是为测设曲线而布设的,则坐标系一般采用ZH-xy 坐标系;如果控制点是既有控制点(如初测导线点),则控制点所在的坐标系就是统一坐标系,即既有坐标系统。 1. ZH-xy 测量坐标系下曲线点坐标计算 如图1-2所示,以始端缓和曲线ZH 为原点,以ZH 切线为X 轴,且指向交点方向为正向,建立测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ZH-xy ,则在此坐标系下,ZH-HY 段曲线点的坐标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l A 为A 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l o 为缓和曲线长;R 为圆J α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5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0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0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1) 第五章测量准备 (1)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2)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5)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3)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5)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16)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 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21917.997、Y=6090.271;高程:374.044m);2#点(BM2坐标:X=21995.614、Y=6052.690;高程:374.089m);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教学设计(教师用)

《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教学设计(教师用)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道路线路施工测量 项目2线路中线 学习单元 任务2.2 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 学时 讲课4h,实作(课内6h,课外26h) 学习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的程序、内容及实施;能利用现有的 测量仪器设备组织实施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 主要内容描述 线路通常是由直线元、缓和曲线元、圆曲线元组成,本任务主要学习由直线和圆曲线组合的直线-圆曲线-直线的形式的曲线要素计算、主点里程推算、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的原理及测设资料的计算。 教学参考资料 ①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讲义 ②《工程测量概论》西安地图出版社 李孟山主编 ③《工程测量规范》 ④《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1-2009 J961-2009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教师具备的能力 ①能熟练操作经纬仪、全站仪; ②能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直线、曲线转角表计算圆曲线段逐桩坐标 ③会利用CASIO-5800计算器、EXCEL 表、VB 编写圆曲线逐桩坐标程序; ④熟悉《铁路测量》规范。 项目保障条件 1、 教学条件要求 ①多媒体教室; ②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PPT ③《新建铁路施工测量规范》 ④《**高速公路线路平面设计资料) 2、 实训条件 ①(ppm 22,2+''±)全站仪6台; ③2公里线路测量实训场;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 ①圆曲线测设点位坐标计算; ②圆曲线测设方法; 2.学习难点: ①圆曲线测设点位坐标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 师 学 生 教 学 实 施 建 议 构思 (课内4h,课外6h) 1. 结合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划分任务学习小组(建议6人一组),设组长一名; 2. 首先结合石黄高速公路案例,给每个小组,下发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任务(课外30m ); 3.结合本节任务给学生下发知识关键点,使学生通过网络、讲义、案例、讨论对关键知识点初步了解(课外1h ); 4.每个小组简要汇报对知识点了解情况 1.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布置小组分工;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讲义、《规范》、案例、思考、讨论、督促预习如下内容: ①在地面上如何表示一个半径为500米的圆弧; ②如何进行两个坐标系下坐标变换; ③求一个点的坐标需要已知哪些数据; ④如何计算圆心坐标;

基于极坐标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修正版

2 模型简介及等值电路 2.1课程设计模型:模型3 电力网络接线如下图所示,各支路阻抗标幺值参数如下:Z12=0.02+j0.06,Z13=0.08+j0.24,Z23=0.06+j0.18,Z24=0.06+j0.12,Z25=0.04+j0.12,Z34=0.01+j0.03,Z45=0.08+j0.24, k=1.1。该系统中,节点1为平衡节点,保持 11.060 V j =+ &为定值;节点2、3、4都是PQ节点,节点5为PV节点,给定的注入功率分别为: 20.200.20 S j =+, 3-0.45-0.15 S j =, 40.400.05 S j =--, 50.500.00 S j =-+, 51.10 V= &。各节点电压(初值)标幺值参数如下: 节点 1 2 3 4 5 Ui(0)=ei(0)+jfi(0)1.06+j0. 1.0+j0.0 1.0+j0.0 1.0+j0.0 1.1+j0.0 计算该系统的潮流分布。计算精度要求各节点电压修正量不大于10-5。 图2-1 2.2模型分析 节点类型介绍 按变量的不同,一般将节点分为三种类型。 1 PQ节点 这类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给定的,节点(,) Vδ是待求量。通常变电所都是这一类型节点。由于没有发电设备,故其发电功率为零。有些情况下,系统中某些发电厂输出的功率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时,该发电厂母线也作为PQ节点。因此,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节点属于这一类型。 2 PV节点 这类节点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V是给定的,节点的无功功率Q和电压的相位δ是待求量。这类节点必须有足够的可调无功容量,用以维持给定的电压幅值,因此又称为电压控制节点。一般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PV节点。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极坐标潮流计算C语言程序

/*利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极坐标形式),计算复杂电力系统潮流,具有收敛性好,收敛速度快等优点。所有参数应归算至标幺值下。 /*可计算最大节点数为100,可计算PQ,PV,平衡节点*/ /*可计算非标准变比和平行支路*/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100 /*最大矩阵阶数*/ #define Nl 100 /*迭代次数*/ int i,j,k,a,b,c; /*循环控制变量*/ int t,l; double P,Q,H,J; /*中间变量*/ int n, /*节点数*/ m, /*支路数*/ pq, /*PQ节点数*/ pv; /*PV节点数*/ double eps; /*迭代精度*/ double aa[M],bb[M],cc[M],dd[M],max, rr,tt; /*中间变量*/ double mo,c1,d1,c2,d2; /*复数运算函数的返回值*/ double G[M][M],B[M][M],Y[M][M]; /*节点导纳矩阵中的实部、虚部及其模方值*/ double ykb[M][M],D[M],d[M],dU[M]; /*雅克比矩阵、不平衡量矩阵*/ struct jd /*节点结构体*/ { int num,ty; /* num为节点号,ty为节点类型*/ double p,q,S,U,zkj,dp,dq,du,dj; /*节点有功、无功功率,功率模值,电压模值,阻抗角 牛顿--拉夫逊中功率不平衡量、电压修正量*/ } jd[M]; struct zl /*支路结构体*/ { int numb; /*numb为支路号*/ int p1,p2; /*支路的两个节点*/ double kx; /*非标准变比*/ double r,x; /*支路的电阻与电抗*/ } zl[M]; FILE *fp1,*fp2; void data() /* 读取数据*/ { int h,number; fp1=fopen("input.txt","r");

极坐标法点放样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经纬仪极坐标放样 班级:测量10029班 学号: 10040232910 姓名:张浩 指导老师:杨晓平

一、实训目的 为了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本次的教学实训,本次实训是使用全站仪进行一般极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实训。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够使我们更熟练的掌握极坐标法一般点位放样。 二、班级、时间、地点 (一)实习班级和时间 测量10029班(第八周、4月10号) (二)实习地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 三、放样数据 =3992.798 (一)、放样点坐标:X P =5695.600 Y P =3923.008 (二)、测站坐标:X A =5607.606 Y A =3972.102 后视点坐标:X M Y M=5458.367

方位角:α =288°12′33″ AM αAP=51°34′52″ -αAP=236°37′41″ 水平夹角:β=α AM 距离:D=Y 2 =112.310 △2 X △ 四、实习过程 一、极坐标法一般点位放样 (一)、操作步骤: 1、将仪器安置于点A,在M点立照准目标定向,读为取水32°22′18″ 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268°59′59″ 3、沿视线方向用钢尺量取距离D:112.310米,标定P点(二)、附图 A△ P 1 P2 M△

二、归化放样 1、用一般放样方法标定点P 1 2、方向归化,用测回法测出β 测 =268°59′48″ △β=β-β 测 =268°59′59″-268°59′48″=+11″ 归化△β,顺时针微调(外测)+11″,标定P 2 3、距离归化,量取 A P 2为D 测 ,△ D=D-D 测 =112.310-112.285=0.015米,沿视线方向量△D,标 定P 3 4、检核△β、△D,若误差不符合要求则继续归化 四、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将以前学习的坐标测量知识转换为坐标的放样。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了解测绘和测设的区别,将地形测量的知识和工程测量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得两者相结合,即会测坐标点也会放坐标点。 用经纬仪极坐标发放样出设计坐标,并对放样出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测量,比较误差和精度。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工程测量测设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运用经纬仪的基本测设方法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经纬仪,也对钢尺量距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牛顿法潮流计算综述

潮流例题: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原理 1.牛顿-拉夫逊原理 牛顿迭代法是取x0 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比x0 更接近的方程的跟,一步一步迭代,从而找到更接近方程根的近似跟。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 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额定电压,将初值带入功率平衡方程,得到功率不平衡量,这样由功率不平衡量、雅可比矩阵、节点电压不

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的一般步骤: (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Y。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和相角初始值e 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4)根据收敛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向下进行。 (5)计算雅可比矩阵中的各元素。 (6)修正方程式个节点电压 (7)利用新值自第(3)步开始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达到精度退出循环。 (8)计算平衡节点输出功率和各线路功率 2.网络节点的优化 1)静态地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 这种方法由称为静态优化法。在编号以前。首先统计电力网络个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按出线支路数有少到多的节点顺序编号。当由n 个节点的出线支路相同时,则可以按任意次序对这n 个节点进行编号。这种编号方法的根据是导纳矩阵中,出线支路数最少的节点所对应的行中非零元素也2)动态地按增加出线支路数最少编号在上述的方法中,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是按原始网络统计出来的,在编号过程中认为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在节点消去过程中,每消去一个节点以后,与该节点相连的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将发生变化(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因此,如果每消去一个节点后,立即修正尚未编号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选其中支路数最少的一个节点进行编号,就可以预期得到更好的效果,动态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方法的特点就是按出线最少原则编号时考虑了消去过程中各节点出线支路数目的变动情况。 3.MATLAB编程应用 Matlab 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主要包括:一般数值分析,矩阵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建模、系统控制、优化和图形显示等应用程序。由于使用Matlab 编程运算与人进行科学计算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一致,所以不像学习高级语言那样难于掌握,而且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还可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出结果和精美的图形拷贝,所以它的确为一高效的科研助手。 二、设计内容 1.设计流程图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计算计算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算法设计及实现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它的任务是对给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建模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但它严格依赖于物理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按给定的变量不同,一般将节点分为PQ节点,PV节点,平衡节点三种类型。当这三个节点与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结合起来时,便是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PQ节点: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是已知的,节点电压(V,δ)是待求量。通常变电所都是这一类型的节点。 PV节点:有功功率P和电压复制V是已知的,节点的无功功率Q和电压相位δ是待求量。一般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PV节点。 平衡节点:在潮流分布算出之前,网络中的功率损失是未知的,所以,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有功功率P不能给定,这个节点承担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所以称为平衡节点。一般选择主调频发电厂为平衡节点。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是: 1、所有的节点电压必须满足: 这一约束主要是对PQ节点而言。 2、 2、所有电源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必须满足: 对平衡节点的P和Q以及PV节点的Q按以上条件进行检验。 3、某些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应满足: 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功率方程的非线性 雅可比矩阵的特点: ●各元素是各节点电压的函数 ●不是对称矩阵 ●因为Y =0,所以H =N =J =L =0,另R =S =0,故稀疏 两种常见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方法: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2)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潮流计算

1、方程表示: ①用高斯-赛德尔计算电力系统潮流首先要将功率方程改写成能收敛的迭代形式; ②Q:设系统有n个节点,其中m个PQ节点,n-(m+1)个是PV节点,一个平衡节点,平衡节点不参加迭代; ③功率方程改写成: 2、求解的步骤: 1)上述迭代公式假设n个节点全部为PQ节点。 2)始终等号右边采用第k次迭代结果,当ji时,采用第k次迭代结果。 对于PV及诶单,节点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V是给定的。但节点的无功功率只在迭代开始时给出初值Q(在给定初值时,对该类节点增加初值Q =0.5P ,此后的迭代值必须在迭代过程中逐次算出。所以,在每次的迭代中,需要对PV 节点做以下几项计算。 ①修正节点电压:保留节点电压相位δ,而把其幅值直接取为给定值V ,令: ②计算节点无功功率: ③无功功率越线检查:第二步计算出的无功功率要按下面的不等式进行 检验: a) Q Q 计算的得到的结果比允许的最大值还大,不能以计算得到的结 果再代入进行迭代,以Q作为PV节点的无功功率,此时,PV节点转为 PQ节点; c) Q

基于内点法的最优潮流计算

基于内点法的最优潮流 计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摘要 内点法是一种能在可行域内部寻优的方法,即从初始内点出发,沿着中心路径方向在可行域内部直接走向最优解的方法。其中路径跟踪法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类内点算法,该方法鲁棒性强,对初值的选择不敏感,在目前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路径跟踪法进行最优求解,首先介绍了路径跟踪法的基本模型,并且结合具体算例,用编写的Matlab程序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最优潮流计算中的优越性能。 关键词:最优潮流、内点法、路径跟踪法、仿真

目次

0、引言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简称OPF(Optimal Power Flow)。OPF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要求满足待定的电力系统运行和安全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系统中可利用控制手段实现预定目标最优的系统稳定运行状态。针对不同的应用,OPF模型课以选择不同的控制变量、状态变量集合,不同的目标函数,以及不同的约束条件,其数学模型可描述为确定一组最优控制变量u,以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并且满足如下等式和不等式。 {min u f(x,u) S.t.?(x,u)=0 g(x,u)≤0 (0-1)其中min u f(x,u)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系统运行成本最小、或者系统运行网损最小。S.t.?(x,u)=0为等式约束,表示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功率平衡。g(x,u)≤0为不等式约束,表示电源有功出力的上下界约束、节点电压上下线约束、线路传输功率上下线约束等等。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经典算法和智能算法。其中经典算法主要是指以简化梯度法、牛顿法、内点法和解耦法为代表的基于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以及解耦原则的算法,是研究最多的最优潮流算法, 这类算法的特点是以一阶或二阶梯度作为寻找最优解的主要信息。智能算法主要是指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发等,这类算法的特点是不以梯度作为寻优信息,属于非导数的优化方法。 因此经典算法的优点是能按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确定搜索方向,计算速度快,算法比较成熟,结果可信度高。缺点是对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有一定的限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由于本人参加我们电气学院的电气小课堂,主讲的是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这章,所以潜心玩了一个星期,下面整理给大家分享下。 本人一个星期以来的汗水,弄清楚了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基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信息到邮箱:zenghao6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3879666.html, 接下来开始弄潮流的优化问题,吼吼!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以MATLAB为环境 这里理论不做过多介绍,推荐一本专门讲解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的书籍---------《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邱晓燕、刘天琪编著。 这里以这本书上的例题【2-1】说明计算机算法计算的过程,分别是牛顿拉弗逊算法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算法、P-Q分解算法。主要是简单的网络的潮流计算,其实简单网络计算和大型网络计算并无本质区别,代码里面只需要修改循环迭代的N即可,这里旨在弄清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本质。代码均有详细的注释. 其中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以我们的电稳教材为例子讲,其实都差不多,只要把导纳矩阵Y给你,节点的编号和分类给你,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不必要找到原始的电气接线图。 理论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这里我们只是迭代算出各个节点的电压值,支路功率并没有计算。 S_ij=P_ij+Q_ij=V_i(V_i* - V_j*) * y_ij* 可以计算出各个线路的功率 在显示最终电压幅角的时候注意在MATLAB里面默认的是弧度的形式,需要转化成角度显示。 clear;clc; %电稳书Page 102 例题3-5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 高斯-赛德尔算法 %其中节点1是平衡节点 %节点2、3是PV节点,其余是PQ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zeros(5,5); y(1,2)=1/(0.0194+0.0592*1i); y(1,5)=1/(0.054+0.223*1i); y(2,3)=1/(0.04699+0.198*1i); y(2,4)=1/(0.0581+0.1763*1i); %由于电路网络的互易性,导纳矩阵为对称的矩阵

课程设计任务书3-极坐标表示的牛拉法潮流计算程序设计1 (2)

目录 一、任务书…………………………………….. 二、潮流计算及其要求………………………………. 三、MATLAB简介…………………………………………. 四、实验内容及设计要求…………………………………………. 五、电力系统等值电路与牛拉法程序设计流图………………………. 六、实验设计步骤及程序……………………….. 七、实验结果…………………………………………. 八、心得体会……………………………………………. 九、.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潮流计算及其要求 1.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基本电气计算,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路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都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为了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也需要进行大量而快速的潮流计算。此外,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也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所以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很重要和基础的计算。 2潮流计算的要求 2.1.节点电压应满足 min max (1,2,)i i i U U U i n ≤≤= 从保证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的要求来看,电力系统的所有电气设备都必须运行在额定电压附近。PU 节点电压幅值必须按上述条件给定。因此,这一约束条件对PQ 节点而言。 2.2.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应满足 min max min max Gi Gi Gi Gi Gi Gi P P P Q Q Q ≤≤??≤≤?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PU 节点的有功功率,在给定是就必须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对平衡节点的P 和Q 以及PU 节点的Q 应按上述条件进行检验。 2.3.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应满足 max ||||||ij i j i j θθθθθ=-<-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某些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相位不超过一定的数值。这一约束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