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德昂族茶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云南德昂族茶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云南德昂族茶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云南德昂族茶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云南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 [摘要] 德昂族是滇西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着原始的茶图腾崇拜,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用茶方式和习俗。德昂族茶俗渗透到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形成特有的茶文化功能,对德昂族的社会礼仪和伦理道德影响较深,是云南少数民族茶俗文化的代表。近年,引起不少学者关注,但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则较少有人关注。研究德昂族茶俗,探究其社会功能,对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德昂族茶俗;溯源;社会功能;现状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Yunnan De'ang people's tea vulgar social function

Abstract:The earliest western yunnan De'ang people's is one of the kinds of tea, with the original national tea totem worship, retains the primal,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with tea way and customs. De'ang people's tea common to infiltrate its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rough the form and spirit of mutual unified form peculiar tea culture De'ang people's society and the function of etiquette and ethics influence is deep, is yunnan minority tea representatives of popular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causes many scholars, but De'ang people's tea vulgar social function is less scientific-and attention. Research De'ang people's tea su2, probe into its social function, to protect and inherit minority folk culture has positive reality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e'ang people's tea common; Traceability; Social function; Status and reflection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就德昂族而言,其茶俗可谓五彩纷呈,别具一格,渗透到德昂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德昂族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德昂族茶俗文化虽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对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还较少有人关注。进一步开展德昂族茶俗文化的研究,追溯其渊源,探究其功能,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德昂族茶俗溯源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汉晋时期,史书称之为“濮人”或者“哀牢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扑子蛮”;元明时期称为“金齿”、“蒲人”;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这个名称;1985年更名为“德昂族”。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少小民族,人口仅1.8

万人,居住于亚热带雨林山区,有着古老的种茶历史,以种茶制茶而出名。

(一)古老的茶图腾

德昂族有着原始的茶图腾信仰,《达古达楞格莱标》(德昂族的创世史诗)记述:在有人类之前,天界有一株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离开天界到大地上生长。万能之神帕达然为了考验茶树,让狂风撕碎它的树干,吹落它的一百零二片叶子,茶树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美丽的姑娘。他们组成了五十一对夫妻,共同经历了一万零一次磨难之后,有五十对夫妻返回了天界,仅最小的一对留在地上,他们就是德昂人的始祖。 [1](P5)《达古达楞格莱标》把茶树与人类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德昂人

对茶叶的图腾崇拜,并且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交相融合。图腾信仰这一民族文化现象既是研究德昂族茶俗文化的切入点,也是溯源茶俗文化的重要线索。

(二)古老的茶传说

茶在德昂人心中是天赐神灵之物。传说很古的时候,从西王母后殿门口的茶树上飞来一只三足神鸟(德昂语叫弄阿铁兰嘎)落在了高黎贡山的一株古榕树上,它清亮、悦耳的叫声竟然惊动了一位打柴的聋哑婆婆。弄阿铁兰嘎向老人吐下一粒金光闪闪的种子后,朝九天之外飞去。老婆婆把种子埋进了泥土中,第二天长出了一株参天大树,硕大的叶子,发出清香的气息。老人摘下一片叶子尝了尝,感觉苦涩,但咽下后顿感回甜,且生津、止渴。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采摘树上的叶子,都说这是天赐给德昂人的神灵之物,有生嚼吃、生渍了吃的,也有煮吃、烤了吃的。不久,弄阿铁兰嘎站在西王母门口的那株茶树上,施展它那翅膀的神力,煽起了震天撼地的飓风,直刮得高黎贡山那株参天大茶树的叶子满天飞舞,飘落到了高黎贡山的崖上、坡上、涧中、谷中,并随着那滔滔江水而漂流到了更远更远的村村寨寨,角角落落。叶子落在哪里,哪里就长出参天大茶树。[2](P318-319)神话传说虽不是历史,但源于历史和生活,德昂人种茶、饮茶的生活实践正是古老神话传说产生的源泉。

(三)古老的茶民族

茶树最早出现在云南的西南部地区,而德昂族很早就被相邻的民族封为“滇西最早的茶农”,也被当地人誉为“云南种茶的祖先”。《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首先发现了茶的功用,神农部族成为广泛用茶的部族。神农的后裔—“古濮人”后来发展成为今天云南的德昂族、佤族、布朗族等,他们用茶的古老习俗影响了中原,影响了中央王朝。德昂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的群山之中,根据民族学调查的资料,这里温湿的气候和多山地貌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最早在这里开始种植和采撷茶叶的就是德昂族。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茶树原产地的考证。联系远古时期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脉络,综合现存的民族学资料,最先采摘茶和引入家庭培植的应该是同为孟高棉语族的布朗、德昂、佤等民族的先民“百濮”。[3](P38)《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时的云南古濮人曾向周武王进贡“丹漆、茶蜜”等物。直到今天,这个“滇西最早的茶农”用茶的方式仍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食用方法:以茶为蔬,腌而食之。它反映了在采集时代,人们的劳作主要是满足“饱”的需求,以茶为食的用茶方式应该是其古代先民用茶方式的遗留。

(四)古老的茶遗址

德昂族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居,但无论迁居何处,都要种上茶树,凡是德昂人住过的地方都有茶山留下。盈江县的苏典山里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茶树;[4](P43)铜壁关附近的山丘上,有成片的老茶树,当地群众至今还年年采摘;支丹山区保留有德昂族先民种植的最早的茶树,当地人称为“崩龙茶”。瑞丽市户育的雷弄山上,德昂人留下了几片茶林,经后来迁居到这里的景颇族群众的修整,成了很好的茶园。陇川县城东巴达山右边的山坡被景颇族称为“牙因广”,德昂语即“茶叶山”。德昂族居住的山上,二三百年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至今还不少,古茶树遗址是德昂族种茶历史的见证。

德昂人在《古歌》中唱到:“茶叶是德昂人的命脉,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山茶,有山茶的地方就有德昂人的故事。”德昂人以茶为载体形成五彩纷呈的茶俗,通过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二、德昂族茶俗及其社会功能

德昂族茶俗是德昂族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它之所以被传承,是因为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一)规范功能

在茶饮环境里,茶俗对人们的行为和意识产生约束和控制作用。德昂族饮茶习俗给人们

规定了饮茶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人们受制于它的规约,无论是观念,还是言行都必须在茶俗允许的范围里进行,一旦违规,会引起周围人的异常反应。

迎客茶:在德昂山寨,随便走进哪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主人会吹燃塘火,取出拳头般大小的土陶罐,放一把茶叶,置于火炭上烘烤。烤到室内弥漫起茶叶的清香时,用沸水冲入陶罐。用牛眼睛大小的陶盅倒好浓浓的茶汁后,再往每个陶盅里掺进沸水,然后主人一手托盅底,一手扶盅沿,奉给客人,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客人须双手接过茶盅,以示对主人礼貌待客的敬意。你可与主人边喝边聊,感受“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古老习俗。德昂人热情、好客、尊礼、与人为善的传统在饮茶中得到体现。

敬客茶:亲朋好友来访,敬茶的方式更为隆重,主人临时现采新鲜茶叶,放于锅盖中,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将茶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用滚烫的开水冲入,待水泡全消,再稍作烘煮,尔后,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德昂族的传统礼节在敬茶中得到规范。

送客茶:客人告辞,仍然以喝茶相送。送一般客人,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亲情茶:茶叶是真诚友谊的载体。两地相思的恋人互送一包茶叶,表示深深的爱恋与思念;赠送来访客人一包茶叶,表示主人的盛情;贵人光临或分别多年的好友来访,待以风味独特的烤茶和增送一包茶叶作为礼物,以示愿双方友谊如茶,浓香而长久。给异地的好友送一包茶叶,则表示对他长长的思念与牵挂。

成年礼茶:十四五岁的德昂少男少女将进入青年人的行列,此时,他们便会收到“首冒”(男青年头)、“首南”(女青年头)送的小包茶叶,邀请他们去参加青年集会,凡收到这种茶叶包的少男少女都必须参加“首南”、“首冒”为他们举行的这次青年集会。从此,他们就算长大成人,可以进入社交圈子,可以谈情说爱,可以参加宗教祭祀活动,被社会认可,这是德昂男女人生的重大礼仪。“成年礼茶”是成年礼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德昂族茶俗犹如一把尺子衡量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礼仪。

(二)媒介功能

“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在德昂族茶俗中,茶还具有信息沟通的媒介功能,德昂人以茶代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

恋爱茶: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他们多在采茶时节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每当春茶萌发之时,青年男女们便都互相邀约,成群结队上山采茶。小伙子看中某个姑娘,就会唱着采茶小调主动靠近姑娘,替她采茶。若两人谈得来,小伙子就会托好友给姑娘送去一小包茶叶。姑娘有意会收下,否则,委婉拒绝。姑娘收下茶叶,小伙子便可放心大胆地去“串姑娘”了(到女方家火塘边与姑娘谈情说爱)此刻,茶成为传递爱情的神圣使者。

提亲茶:当男女双方愿意缔结婚约时,就会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一小包茶叶置于母亲的筒帕(包)里,母亲便知道儿子有钟爱的姑娘,该为儿子提亲了。提亲人到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用红纸和红线包扎好的茶叶(称为“提亲茶”,约半市斤左右)。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面前,主人即知道来意。女方父母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否则,表示拒绝。此时,茶叶代表着诚意。

定亲茶:男方父母知道女方父母应允女儿的婚事之后,仍需请媒人再次带上两包一市斤重的茶叶和猪肉等,选一吉日的早晨,前往女方宴请女方家人。席前,先由媒人将茶敬给女

方父母,然后由男方的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及舅舅各分赠茶叶一包,以示认亲。这时,茶既是传递信息的桥梁,也是诚信的象征。

小酒茶:德昂人把商议结婚聘礼叫“吃小酒”,德昂语称“毫苗”,“毫”即吃,“苗”即茶叶,意即吃茶;“吃小酒”也叫“闻苗”,“闻”即打开,意即打开茶叶包。由男方家带着两只公鸡、茶和一些小菜到女方家共聚一餐,双方亲戚相互商讨聘礼,双方父母不得插话。最后以截断鸡头、打开茶叶包为定,双方都不得反悔,以截断的鸡头和打开的茶叶包为“见证”。茶是德昂人重要信息的载体,它既代表着婚姻的庄重、严肃,也代表着婚姻的诚信。

请柬茶:德昂人的婚礼请柬极富情趣,用一对长仅5公分的小竹篓,装进柚树叶和芭蕉叶包装的由红十字线捆扎好的少量茶叶和烟草来代表“请柬”,请亲友递送,表示茶到意到。收到这样的请柬代表着主人的盛情,再远、再艰苦的路程也要去参加婚礼。

拜干爹茶:德昂族和汉民族一样也有拜认“干爹”的习俗。一般是在少年儿童或婴儿有病时进行。拜认“干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两根木头或四节竹子,在山间小道上搭一座“桥”,“桥”搭好后,将用芭蕉叶包好的茶叶置放于“桥”的两端,主人躲在路边的草丛或树丛中观察,哪位男子先过“桥”,主人便出来向其磕头。来人受礼后,自然心领神会,随即拾起地上的两包茶叶,径直回家备礼。拜认“干爹”仪式于第二天上午进行。太阳刚升起,主人便带上一包茶叶为儿女登门拜请“干爹”。干爹也带上一包茶叶、一对手镯或一套衣服随主人前去抚慰病人,高诵“祝寿词”之后,即为其取名,并将手镯套在其手腕上或将衣服穿在其身上。用开水冲茶,边吹边喂给病人喝,以示保其平安、长命百岁。仪式过后,主人又将一包茶叶敬给来客,表示正式确认其为孩子的“干爹”。这茶就是“拜干爹茶”。此时,茶既代表着主人的诚意,也是拜认干爹的重要媒介。

茶在这里发挥的媒介功能远远胜过语言的表达。

(三)知识教育功能

德昂族茶俗的知识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教育方面。它是一种自然状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人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教化和模塑作用,是德昂族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回心茶:年轻人做错事要悔改,得请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做错事,需要求得对方谅解,须送一包茶叶才能表明自己的悔改和诚意;若送钱物则适得其反,会被认为没有诚意。“回心茶”体现了德昂族以茶育人的个体教育方式。

献佛茶:对年轻人的群体教育也离不开茶,每当“进洼”和“出洼”(德昂族的宗教节日)的时候,中老年佛教信徒都要到奘房(寺庙)拜佛诵经,青年男女也要集中到奘房,听佛爷讲经布道,供茶,饮茶。老年人利用饮茶诵经之时,对年轻人进行传统和道德教育。从古至今,德昂人既不种植,也不吸食鸦片,宁愿穷困潦倒,也决不偷盗的民风与茶俗的育人功能有着很大的关联。

和睦茶:夫妻不和,经父老乡亲调解后,要邀约乡亲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调解茶:村民发生纠纷,需要头人调解时,只需裹一小条茶叶交给头人,就能调解。这既是德昂族朴素的以茶倡廉思想在茶俗中的显现,也是德昂族崇尚团结,宽容自律,已和为贵思想在茶俗中的体现。

德昂族的茶事活动既是其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良好品质的真实反映,也是德昂族以茶养德,以茶倡廉教育思想的体现。

(四)生活协调功能

茶俗的生活协调功能体现在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心理祈求中。人们在生命旅程中难免遭遇挫折,产生焦虑,为此,他们往往通过信仰和仪式活动,找寻心灵的寄托和内心的平静。[5]

(P30)

婚礼茶:男女双方举行婚礼时,新郎家的老人会端着一盘茶叶和大米,出门迎接新娘,将茶叶、大米撒在新郎新娘的头上以示祝福,新郎新娘拜完长辈后,竹楼周围的人群也会随着祝福的声音将手中的茶叶和大米撒向新郎新娘,“婚礼茶”有驱邪迎吉的含义。

建房茶:建新房,首先要用茶叶在地基四周洒上一圈,以祭地神,保来日平安。挖地基时,要埋上一包茶叶,作为奠基,以求人畜兴旺。竖房子时,要在横梁上挂一包茶叶,以求免除灾难。

叫魂茶:德昂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原始宗教的痕迹仍存留着。至今德昂族仍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人一旦生病卧床,特别是小孩,除了服药,还要为他们叫“魂”。认为,病人或小孩在路上行走时,其“魂”会被死者的“鬼”带走,导致“魂不附体,四肢无力”,必须把“魂”叫回来。叫魂的地点,一般在人们经常歇息的地方或村寨外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叫“魂”时,由长老或父母带上篾盒熟饭,盒内一头装一个鸡蛋,一头装一小撮茶叶。到了指定地点以后,他们边诵咒语边转动饭盒,转了7圈以后,即起身回家。途中,不能回头张望,也不能跟人搭腔,径直回家里。到家以后,又拿着饭盒在火塘上转三圈,意即先将死者的“鬼”与病者的“魂”分开,不能在一起共存。转了三圈以后,打开饭盒,让病人吃鸡蛋和饭。末了,又取出饭盒里的茶叶,放在土碗里,用开水泡茶后端给病人喝,意即让其魂安居乐业,像茶树一样安安稳稳,健康成长,不要四处游荡。“叫魂茶”是德昂人赋予茶的一种心理安慰功能,患者从喝茶中得到精神的安慰,获得一种安全感。

拜家神和送鬼茶:德昂人有拜家神和送鬼的习俗。拜家神一般在家里,红白喜事都要拜,多则一月一次,少则一年一次,主要是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送鬼一般在村外,主要是驱鬼避邪。二者供品相近,除其他供品外,都要有七小堆茶叶。

丧葬茶:德昂人报丧时要送一小包茶叶,出殡时,每走一段就在路边放上两堆茶叶,意为告别了阳间。进入坟地前,也要摆两堆茶叶,意为请求阴间的门神让其灵魂进入村寨。事后要在坟前竖一棵三丈多高的“坟头杆”,顶端挂一块长长的白布,吊着两个装满了茶叶的白布小袋子,白布四面飘扬,亡者灵魂见到了就会伸手拉住,加上两袋茶叶(视茶叶为佛祖)的相助,就可减轻许多阴间的折磨和痛苦。

敬神茶:德昂人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母,天地万物皆有灵,自古就有祭拜天地众神的习俗,祭拜天地众神也都离不开茶,认为通过献茶可以拉近人与神的距离,得到神的保佑。

(五)宗教协调功能

茶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粮食和精神力量。茶俗的宗教协调功能表现为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人们在忙碌一定时间后,需要休整体力、调剂精神、开展社交等活动。德昂族信佛小乘佛教,每逢“干亭”、“咩崩”、“进哇”、“出哇”等宗教节日和重大宗教活动时,男女老幼皆聚在奘房里洗佛、赕佛,虔诚地供上茶叶,然后听佛爷诵经。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同时也保留了原始宗教,在祭拜天地众神时,必须献茶,献茶可以得到神的保佑。茶已成为德昂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茶相伴的宗教活动宣泄了人们压抑紧张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种种需求,在宗教茶俗活动中得到某种精神上的补偿,使人们身心轻松地投入新的生活。

茶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德昂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带来了与之相关的种种饮茶习俗,形成了丰富的茶俗文化。德昂族脱去了茶的物质外衣,以茶廉简育德、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些思想规范着德昂族的伦理道德。茶的社会功用大大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深深影响着德昂人的精神文化。

三、现状与反思

对德昂族茶俗的梳理,不仅可以看到其诱人的魅力和闪烁的思想,而且看到了德昂族传统的茶俗文化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正在日益淡化。德昂族茶俗文化连同它所承

载的精神内涵,寄托的道德理想也日渐式微。我们走访了德昂族比较集中的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允欠等几个村寨,虽然看到了村寨山坡上的片片茶园,但古老的种茶人如今成了单纯的采茶人,成了茶老板的“打工仔”,茶园已经不再属于他们;在善于种茶制茶的“古老茶农”的房前屋后很难看到高大的茶树,过去的茶树已被今日的果树替代;烤茶、煮茶的小火塘,多数已被冰凉的茶几取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被人们淡忘。很有可能,今天德昂族儿女们在喝茶的时候已经不能理解祖先们最初的思想,无法领略其中的奥秘。希望通过梳理德昂族茶俗资源,其中蕴含的精神能够帮助德昂族继续保持崇尚生态、崇尚礼仪、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德昂族简史编写组.德昂族简史[M].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凯亚.弄阿铁兰嘎——中国德昂族的茶树神话[J].农业考古,2003,(4).

[3]赵世林.西南茶文化起源的民族学考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

[4]桑耀华.德昂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5]罗曲.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本社,2010.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中国茶文化》一书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于1992年由中 国书店正式出版。此后,在三四年中连续印刷了五次。承蒙广大读 者抬爱,给了我许多鼓励。然而,越是得到鼓励,越感到诚惶诚恐。这并非是故作谦词,实在是发自心底的感觉。因为,我的本行本来 是进行北京史的研究,那时我们正在编写十卷本的大型学术专著 《北京通史》,我除了自己分工的卷次外,还要协助主编做些组织 和学术构架方面的事务。这样,便要把历史从头到尾的学习、思考。于是便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觉 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便是“以物载道”, 而并非像西方那样,把物质与精神严格分开或对立。比如中国的茶 文化、酒文化、园林文化等,皆是如此。于是,.便想选一种来探讨,做一种尝试。恰好单位的工作完成得早一些,便抽空“反串”,开 始研究茶文化。说实在话,那时我还很少喝茶,既不懂茶叶的制作、品质,更不懂经营销售,说我是“茶人”实在惭愧。但搜集资料, 进行考察,一年下来居然被这茶文化所震撼,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于是决定写一本小书,厘清它的脉络,找到它的核心。就这样,书 写出来了,但总感觉不满意。假如让我再写一遍,我想,我会用更 为通俗的语言和更加简洁的结构,写得更生动一些,更符合大众的 口味。用通俗语言表达深刻的內容其实是最难的。正因为这种功力 不够,加上当时的材料有限,所以留下了不少遗憾。此后总想修改,但事务缠身,无暇去做,只好与出版社商量,暂时先不再印刷了。 这样一来,便几次发现在南方出现盗版,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茶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云南普洱市茶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是茶叶的祖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随着茶叶事业的发展而深入。茶文化内容丰富,其“茶逾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从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及特点简述了茶文化的基本情况;从近期普洱市茶文化发展动态说明茶文化的活动与研究已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普洱市的城市特点,提出弘扬茶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城市发展;作用 Abstract: China is tea of the country, tea cul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ea and in-depth. Tea culture rich in content, its "tea is more than the core of tea cul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ea cultur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 ic situation of the paper tea culture; from the recent development that dynamic pu-erh tea tea tea culture activities and research already get people love and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i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cit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ccording to the city of pu-erh tea city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carry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cit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tea culture; Urban development; role

民俗文化-中国茶文化

湖南商学院 中国茶文化 课程:民俗文化 题目:中国茶文化 年级、专业:大二级物流管理专业1101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3 年5 月21日

目录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茶在中国的分区 三、茶的命名与分类 四、茶叶的审评 五、茶叶的储藏 六、茶与健康 七、茶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极具特色,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世界各国都把研究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佐证。本文通过对茶叶的发展历史和茶在中国的分布与分类的的描述,并写出茶与道,饮食,文学,哲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茶文化;分区;命名;发展;审评;储藏;健康;价值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

茶文化旅游

旅游地理学结课作业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课程:旅游地理学学号:1355040130姓名:王丽蓉

目录 一、茶文化简介 (3) 1、茶文化 (3) 2、中国十大名茶 (3) 3、旅游 (3) 4、茶叶旅游 (4) 二、云南茶文化旅游 (4) 1、内容 (5) 2、旅游景观建设 (5) 3、小结 (6) 三、茶马古道 1、线路图 (6) 2、普洱 (7) 3、旅游热点区 (8) 4、意义 (9)

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中国十大名茶:1、西湖龙井2、安溪铁观音3、云南普洱茶4、黄山毛峰5、洞庭碧螺春6、君山银针7、庐山云雾8、冻顶乌龙9、祁红10、苏州茉莉花茶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现代旅游既是经济消费更是文化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由观光为主到集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体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这一深刻的变化对旅游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人们开始重视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悠长深厚的大众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茶文化显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会友以茶健身、以茶休闲已逐渐成为民众崇尚之风,茶中有道道就是饮茶修身品茶养性达到人格上的完善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谐是茶文化的灵魂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茶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文化的历史遗痕和艺文韵迹、以茶树和茶艺的地方特色、以茶制品的千姿百态为内容的旅游构成了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的开展作为茶文化的一种活动将

中国茶文化简述

中国茶文化简述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 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 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 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 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 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 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 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 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 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 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 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 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 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 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 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 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 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中国的茶俗文化

中国的茶俗文化 管理系130701班李睿130734020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中国茶文化的定义有哪些

中国茶文化的定义有哪些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 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 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 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 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 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 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 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 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

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 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 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 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 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 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 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 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 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 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 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 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 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 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 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世界茶文化

世界茶文化 茶的传播 现在,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有120多个国家的20亿人有饮茶习惯。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茶和瓷器、丝绸都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 早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朝鲜半岛上的大批新罗僧人为求佛法来到中国,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高丽时代普觉国师一然的《三国遗事》中收录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记:“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这是驾洛国金首露王的第十五代后裔新罗第三十代文武王即位那年(公元661),首露王庙合祀于新罗宗庙,祭祖时所遵行的礼仪,其中茶作祭祀之用。由此可见,新罗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八世纪前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学佛归来的最澄和尚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南宋时代,日本的荣西和尚两次来华学佛。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于1191年回国。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茶文化。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同时荣西还用汉文编写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由于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 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

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

民俗文化――茶文化与幼儿教育1

民俗文化——茶文化与幼儿教育 教培一幼: 马京华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让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xx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幼儿哇哇落地开始,民俗文化就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脍炙人口的唐诗,到喜闻乐见的经典民间游戏,给幼儿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教育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民俗环境。因此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班侧重的进行了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了集教育、趣味、生活、游戏为一体的传统民俗环境,让幼儿在视觉的刺激下自主的与环境产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的主题特色并结合中国民俗茶文化一开设茶文化一个活动区域,我们通过创设丰富的茶文化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布置了相应的主题墙饰,随着主题的发展,主题墙饰的网络图逐渐拓展。幼儿们能够自己手动操作沏茶,了解茶文化,这些无声的教科书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陶冶了幼儿的高尚情操。 一、营造民俗氛围 美好的环境会吸引孩子驻足,会引发孩子想像,会激起孩子创新。所以在幼儿园文化墙上,我们采用剪纸风格的美术画法,绘制了孩子们一个个嬉戏的场面绘制成的茶壶,生活中的场景,让孩子们用画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孩子们不仅在此感受了游戏的快乐,而且对幼儿学习茶文化起到了熏陶的作用,让孩子们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美。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ese gardens are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Chinese landscapes are too numerous to count. Teahouses tucked away in gardens and nestled beside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nchanting places of repose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is remaining in the cups and in the kettle.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after half of the cup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so that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and remains pleasantly war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tea-drinking.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may be served at tea time to complement the fragrance of the tea and to allay one’s hunger. 参考译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 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 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 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 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

茶文化的意义

茶文化的意义 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姓名:xxx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 茶,作为一种有千年文化传承的事物,蕴含着许多道理。同一种茶给不同的人喝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茶的理解也会有不同之处,所以说品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百态。而且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并生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茶助文思,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并且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作用很大。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在当代社会中,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茶与文化的结合,也必然有新的延伸,新的形态,新的载体。它可以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于茶艺演示;可以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结合起来,在茶馆、剧场、和盛大的茶会上演出;也可以制成光盘、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供人欣赏,成为新的文艺作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内容。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和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中华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友谊、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多种多样的茶叶产品,促进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弘扬茶文化的总体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具体到茶行业本身,弘扬茶文化应该是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茶文化做为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吸引了许多人,而茶也因此获得了更丰富的文化内容。 说喝茶不应当说喝,应说去品,喝是指渴了喝,品则是用心去品,品出人生,品出茶的灵魂,饮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如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人生如茶,茶似人生。闲暇之余,我们品茶时也不忘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特征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各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造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殊局面。各民族的饮茶习俗风格各异,反映了其生活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是人们适应并利用自然环境所创造出的产物。傣族居住地炎热、湿润、翠竹满山。野外劳作时不宜带太多的器皿,休息时需饮茶消热解渴,就地取材,砍青竹筒煮茶,极为方便;基诺族也居住于热带炎热地区,吃茶时加入带酸味的调料,除消暑解热外,还可生津健胃,助消化;居住于滇西北高寒山区的藏族、纳西族、普米族常食肉、乳制品,以保证高热量对抗寒环境。酥油茶中的茶可消油腻,并可补充长期不食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等物质,茶与酥油等物质同食,是一种合理搭配的饮食习俗;火塘是农耕时代云南许多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它有照明、取暖、烧水、煮饭等功能,是人们活动的中心。 火塘边的社交活动有调节作用,令人身心愉悦,可维系家族和村寨中人际关系,促进人们相互间情感交流,烤茶是这一活动的产物,所以云南饮烤茶的民族很多,如:白族、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等。但饮烤茶的方式因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有所不同,白族烤茶比较讲究,演化为形式复杂的三道茶,其功用已非一般饮料,而成为一种精致的“茶艺”,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彝族和其他民族的烤茶方式比较俭朴,很少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些使云南茶

文化带有民族性、地域性。 云南茶文化具有自然传承性和变迁性。各民族各地区的饮茶习俗是通过人们千百年来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传授、耳濡目染自然传承至今。适应环境、合理的内容保留下来并得到发扬光大,演变成今日的茶俗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茶俗文化还在继续演变,如白族的“三道茶”原来只在举行学徒拜师求艺仪式、求婚下聘礼等正式场合中饮用,随着民族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旅游景点随时随处都可饮用,无需某种正式场合;傣族、布朗族的“青竹茶”随人口增多、竹林减少、现代茶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已趋消失;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居住在城中的纳西族、藏族已用电动搅拌器取代茶桶打制酥油茶,虽然简便,但丧失了往日打制酥油茶时共同劳作的欢乐气氛;由于经济的发展,藏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除牛羊肉和酥油外,还能吃到新鲜蔬菜水果,“以茶代菜”的历史逐渐消失,但茶在藏民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火塘边的“烤茶”已很难吃到,取而代之的是较为方便的“开水冲茶”。 云南茶文化也具有宗教特性。由于茶与少数民族生活密不可分,古代人们对茶的需要、珍视及感激之情幻化为神灵,因而对它顶礼膜拜,祭献“茶灵”的载体一茶树,表达其对茶的感谢和敬畏之情,以祈求它赏赐更多更好的茶叶。普洱茶产区“六大茶山”有许多大茶树,被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 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 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 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 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 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再南朝宋 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 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 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