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钻探取样新规定

钻探取样新规定

钻探取样新规定
钻探取样新规定

13 采样及编录

13.1 各类勘查工作的采样项目

13.1.1 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实测地质剖面主要采集标本、分析样和特殊样。采样方法主要为拣块法。

a)标本。按设计,主要采集一套系统的岩矿标本(包括鉴定及陈列标本)。b)分析样。视需要,采取少量的化学分析、光谱、岩石全分析样。

c)特殊样。按设计,采取古地磁、地质年龄等样品。

13.1.2 地质填图采样

地质填图主要采集标本和化学分析样。采样方法主要为拣块法。

a)标本。视情况补充部分岩矿标本。

b)化学分析样(简称化分样)。对发现的矿体露头或矿化点,采集有限的化学分析样及光谱样。

13.1.3 槽、井、坑、钻探矿工程采样

槽、井、坑、钻探矿工程主要采集标本、化分样和技术样。

a)标本。视情况补充部分岩石标本,采取一定量的矿石光片鉴定标本,方法是拣块取样。

b)化分样。主要采取化学分析样、少量光谱样及岩石全分析样。化分样为刻槽取样,在钻孔岩心中为切(劈)分样。

c)技术样。按设计采取大、小体重、湿度、松散系数、抗压强度、裂隙性样及加工技术样。方法有刻槽、剥层、全巷、矿区劈取等,按相关规定及矿区设计要求采取。

13.2 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13.2.1 采样目的

a)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岩石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

b)配合物相分析,确定矿石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

c)配合加工技术试验,提供矿石加工和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的资料。

13.2.2 各类标本的采集

13.2.2.1 陈列标本

矿区地质工作初期,应采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全部地层、岩石、古生物、矿物、矿石的系统陈列(标准)标本。陈列标本随工作进展逐步充实完善。

13.2.2.2 岩石鉴定标本

在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中,应按地层的层序及不同岩性逐层采取岩石鉴定标本;对岩浆岩要从接触带至岩体中心或由内向外,根据岩相变化系统采取;对变质岩要在不同的变质带内采取,并注意采集含有划分变质带标准矿物的标本;采集反映构造特征的标本。如定向标本(应注明产状和方位)。

13.2.2.3 矿石研究标本

a)应根据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物组份、结构和构造、蚀变深浅或变质程度、矿石和围岩的关系等特征采集矿石研究标本。

b)采集矿石研究标本应在采取技术样品的同时进行。标本应有代表性。用以研究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中各种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结构、构造,以及测定矿物粒度和含量,了解矿石与围岩的关系等。

c)应由浅而深地采集矿石物相鉴定标本,用以划分矿床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

带。

13.2.3 标本采集的规格及数量

标本规格,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制作光、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陈列标本为3×6×9cm,鉴定标本可小一些。在矿区实测剖面时,系统采集的地层、岩石、古生物、矿物标本应一式两块,一块送鉴定,一块作陈列标本。

13.2.4 标本编号

各类观察点(地质点、实测剖面及探矿工程中及其附近)的标本编号为观察点(或工程)号+标本代号(或观察点号)+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如15号地质点的1号陈列标本为:D15B1或BD15-1,2号探槽中第5件薄片样为TC2b5或bTC2-5。

在不至引起混乱的前提下,可分别或全部省略工程(点)标本代号。如在素描图及地质记录表以及标本登记表中只需写B1、B2……即可。

13.2.5 标本的登记、包装和送样

13.2.5.1 标本登记

岩矿标本应在原始地质记录(含素描图)及实际材料图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在标本上用防水符号笔填写标签,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标本登记表”(见附录B表B.18)中,以防混乱。

13.2.5.2 标本包装

标本与标签(见附录B表B.19)一起包装。装箱时箱内应放入标本清单,箱外须写明标本编号及采样地区。

13.2.5.3 送样

a)应填写标本鉴定送样单,注明岩矿产状,鉴定要求。并视需要附剖面、柱状图或素描图。

b)岩矿鉴定样,一般需留手标本,用以核对鉴定成果并帮助地质人员提高对标本的肉眼观察能力。

c)某些需要磨制定向、定位、光薄片的岩矿石标本,应在标本上圈定明显标志,并在送样单中加以说明。

d)收到标本鉴定成果后,应及时补充到记录中,必要时还应修改原记录。

13.3 化学分析样采样

13.3.1 采样目的

通过矿样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有益、有害元素或组份的种类和含量,确定矿石质量及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研究各组份间的消长关系和空间变化规律。对于某些按物理机械性能确定矿石质量的矿种,有时也需采集少量化分样,用以检查其杂质含量和判明其矿物种属。

13.3.2采样原则

化分样应沿矿体厚度方向采取。采样时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应分段采样,如矿体与夹石(围岩)界线不明,则需连续采样,确定其界限。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避免人为的贫(富)化。

13.3.3 采样方法

在地表和坑探工程中用刻槽法;

对钻探岩矿心,采用1/2或1/4切分法;

取样钻的岩矿心很小,一般全心采取。

13.3.4刻槽样规格

刻槽样断面规格一般应根据矿体的厚度及矿石结构、构造、矿化均匀程度经过试验或类比其它矿区确定。采样断面(宽×深)规格常有5×2~10×3(铁、铜、铅、锌、钼、镍),5×2~10×5(锰、铬、铝土矿),5×3~10×5(锑、汞、钨、锡、磷),10×3~20×5(岩金、钴土、铍、铌、钽、煤……等)。

13.3.5采样长度

13.3.5.1 样长的决定因素

样长是矿区中某一矿种的理论长度,主要由矿体厚度大小,矿石类型变化情况和矿化均匀程度,以及工业指标所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等条件决定;对矿体厚度小、矿石类型复杂、矿化不均匀的矿床,需要依据化分结果圈定矿体界线时,采样长度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对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类型简单,矿化均匀的矿床,则采样长度可相应放长。

13.3.5.2实际采样长度应以其代表的真厚度为准

实际采样长度同矿面与穿矿工程之间的夹角大小有关。当矿面与穿矿工程之间的夹角较大(大于65°左右)时,实际采样长度与规定的(理论)样长接近(如图 b及如图 b);当矿体的矿面与穿矿工程之间的夹角较小(小于65°左右)时,实际采样长度可以比规定的(理论)样长更大,(如图 a及如图

a)。说明,样长同矿面与穿矿工程的夹角大小成反比,(夹角越小,样长越大,夹角越大,样长越小)。实际采样长度可以根据二者夹角大小用下面公式求得:

实际样长L= (L1)/Sina

(式中:L1--理论样长,a--矿面与穿矿工程的锐夹角)

13.3.2 采样准备

应准备样品袋(一般用白布缝制,可装5~10kg矿样)、园钎头(数支)、扁钎头(数支)、手锤、小型石材切割机、刷子、采样布(一般准备2×2m的两块,1×1m的两块;油布或编织布)、称、钢卷尺、罗盘、样签、采样登记表、符号笔、毛笔、红油漆。

13.3.3 布样原则及要求

a)布样应在观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

b)样品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置。在探槽中的位置一般在靠近编录壁的槽底或编录壁的下部,在坑道中的位置一般在首选壁的下部腰线上或掌子面上。

c)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种或不同矿层,见图45。

d)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见图46。

图45 不同矿种(层)分开取样示意图

图46 不同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应单独取样

e)单样样长代表的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该矿种的工业可采厚度,如图47a中,铜矿一般工业可采厚度1~2m,而现在布样长度代表真厚度达4m,样品过长,应分为2件样,见图47b。

图47 单样样长所代表的真厚度一般不超过该矿种的工业可采厚度

f)钻孔岩心中,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孔径,见图48。

图48 同一件岩心样不得跨越不同孔径采取

g)钻孔岩心中,同一件样不能跨越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回次,见图49。

图49 同一件样不能跨越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回次

h)矿层中夹石(脉岩)厚度≥剔除厚度(矿区设计中应确定)时,矿石与夹石分别采样;见图50。矿层中夹石(脉岩)厚度小于剔除厚度时,应合并到相邻低品级矿石样中自然贫化,见图51。

图50 夹石与矿层采样示意图

图51 脉岩剔除原则

j)矿层的顶底板必须各有一件控制样品

13.3.4 样品编号原则

化学样编号为工程编号+化学分析样代号+该工程中本类样品顺序号组成(其它手标本、薄片、光片、大小体重等样品编号原则类似)。如TC11号探槽中的1、2号化分样编号为TC11H1、TC11H2,CM0201穿脉坑道中5、6号样编号为CM0201H5、CM0201H6等。

在实际工作时,在不致引起混乱的前题下,可分别或全部省略样品代号。如实地标注样号时,可以只写H1、H2……,在样品登记表及素描图中可以只写H1、2、3……,见图52。

图52 采样平面图中省略工程及样品代号示意图

13.3.5 刻槽采样规格和方法

13.3.5.1 采样规格(样槽的断面宽×深cm)

应根据矿体厚度、矿石结构、构造、矿化均匀程度,经过试验或类比其它矿区确定。常见规格有5×2~10×3(铁、铜、铅、锌、钼、镍)、5×2~10×5(锰、铬、铝土矿)、5×3~10×5(锑、汞、钨、锡、磷)、10×3~20×5(岩金、钴土、铍、铌、钽、煤……等)。

13.3.5.2 采样方法

a) 采样时要清除覆盖物,并注意样面的平整和清洁,如有突出应铲平。

b)用油布或彩条布封闭四周样槽,防止样品粉屑的散失和外来物质的混入;采样

结束时应铲平槽底,清扫干净样屑。

c)用钢卷尺量好样槽宽度及长度并用钎头顺钢卷尺画出样槽开口位置。

d)有条件时用切割机沿样槽宽度四周切入到标准深度,并切碎样段,然后用钢钎和手锤等工具取出槽内样块。

13.3.6 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13.3.6.1 样品收集、称重

当刻完一件样后,必须将沾落在取样布上的矿块、矿屑、矿粉收集、装袋并及时称重。一件样分装几袋时要称总重量(kg)

13.3.6.2 填写采样签

称重后应及时填写样签,一件样分装几袋时,每一袋样品都必须用防水墨汁填写一张样品签(见附录B中表B.19),并折好放进样品袋中。

样签中主要填写:编号、产地、总袋数、第几袋、采集人。

13.3.6.3 包装及编号

样品装入样袋,放进填写的样签后,样品袋口必须用绳扎牢,每袋样品的外面用防水笔写上:探矿工程号、样号、第几袋/共几袋。如1号穿脉坑道的1号样、装有三袋。则每袋上面相应写上:CW1H1 1/3袋、CM1H1 2/3袋、CM1H1 3/3袋。

13.3.7 标记采样点

用红油漆在刻完的样槽底或壁上写样号(H1、H2……),以作标记。

13.3.8 填写采样记录表

地质编录人员、采样工每采完一件样,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填入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登记表中(见附录B表B.20)。

13.3.9 质量检查

地质编录人员应对样品的刻取质量及时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a)样品号与样品长度。实地检查样号、样长与素描图是否吻合,如有问题,应及时查清原因,现场纠正或处理。

b)样槽规格。编录人员需实地检查样槽规格,看每个样槽刻取是否平直,刻取的宽度和深度是否与要求一致,若出入过大,应及时返工。

c)样品重量。检查样品重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若误差较大,应及时返工。检查方法通常是用理论重量与样品实际重量相比较的方法。

误差计算公式:

误差Q=[理论样重(Q1)-实际样重(Q2)]÷理论重量(Q1)×100%

如某铁矿规定采样重量允许误差≤5%,H1号样样长1.1m,样槽规格7×3cm,比重3.6,样品实际称重8.4kg(Q2)。

样品理论重量公式Q=V(V为样槽体积、D为矿石体重)

V=l?h?L(单位cm)

则:Q1=0.07×0.03×1.1×3.6×1000=8.32kg

说明样重未超差。

13.3.10 岩矿心取样方法

13.3.10.1 取样工具

a)劈样机:传统的岩矿心取样工具。

b)切割机:推荐使用小型手提石材切割机,其取样质量及速度均优于劈样机。

13.3.6.2 取样方法

a)较完整的岩心及较大的岩块,用切割机(劈样机)进行二分之一切分,矿化均匀且样品重量能保证时,可以四分之一切分。

b)在劈分时,如果矿心中矿化不均匀或矿化具方向性时,为了使切开的两侧岩心矿化较均匀,劈开面应尽量垂直于矿化集中面。

c)当岩心破碎呈小岩块、岩屑、岩粉时,无法用劈样机劈分,而改用拣块法取样。这时要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一般处理方法,将小块岩心敲打二分之一做样品,其余的岩屑、岩粉应混合均匀后取二分之一做样品。

13.3.6.3要注意难取矿心的含矿性分析

有些矿种(类型)矿心较难采取,样品代表性差,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代表性。这种情况下,应对取粉管和沉淀槽的矿粉进行取样分析,了解是否含矿,但其分析结果不能代替矿心基本分析和作资源储量估算的依据。

13.3.6.4 补写岩心编号

如果劈分样品样品时将原岩心编号破坏了或作为样品取走了,则应在另一半岩心上补写相同的岩心号。

13.3.11 化学分析种类和分析项目

化学分析种类包括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和精矿分析等。分析项目是根据矿石中所含有益、有害组份情况和工业用途决定的。样品缩分系数(K 值)、分析项目根据相关矿种勘查规范确定。

13.3.11.1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目的是了解矿石中一种或几种主要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依据。分析内容包括主要有益、有害组份,当经过一定数量的基本分析,证实某种有益组份含量低于工业指标规定,而只能作为伴生有益组份综合利用或有害元素含量低不影响矿体圈定时,可不再列入基本分析项目而列入组合分析。

13.3.11.2组合分析

a) 组合分析目的

组合分析是了解矿体内具有综合回收利用的有益组份。了解影响矿产选、冶性能的有害(造渣)组份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有益组份达到综合回收利用要求时,其分析结果还用于伴生有益组份的资源储量估算。

b) 组合分析项目

基本分析中做了的项目,一般不再列入组合分析。

主要矿段经过一定数量的组合分析及岩矿鉴定资料,足以证明没有综合利用价值的有益组份或含量低于工业指标要求的有害元素,可少做或不再做组合分析。c) 样品组合方法

组合分析样品(简称“组合样”)是根据有益有害组份含量变化大小,由同一工程或相邻的几个或更多工程的基本分析的副样组合而成;

同—个组合样不得跨越不同矿体、不同类型品级及不同资源储量块段;

组合样重量一般为100—200克,根据基本分析样品的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

13.3.11.3化学全分析

a) 分析目的

化学全分析(简称“全分析”)目的是全面了解矿床中各种矿石类型、品级矿石中的详细化学成分(元素及组份含量),研究矿床物质成分。

通常在作化学全分析之前,先做光谱全分析。

b) 取样方法

全分析样一般利用组合分析副样或单独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大致每种主要矿石类型可作1—2个。

13.3.11.4光谱全分析

光谱分析是用以了解矿石和围岩中有益、有害元素和它的大致含量。光谱样可采自同一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和不同矿石类型,也可利用有代表性地段的基本分析副样或组合分析副样进行,是提供确定组合分析及化学全分析项目的依据。

13.3.11.5 岩石全分析样

a) 分析目的

岩石全分析亦称硅酸盐类分析,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岩浆岩种类及岩石分带。

b) 采样方法

样品要求新鲜,不能有脉状物质、围岩捕虏体、矿化和混染岩化等叠加现象。样品重量一般为1—3公斤;

对结构均匀的岩体,可在露头上或坑探、钻探工程中采1—2块岩样;

在结构不均匀的岩体,岩石样可由一定间距,大小相等的岩块组合为一个样;

c) 全分析项目

岩石全分析项目有:SiO2、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H2O-、CO2、TiO2、P2O5、MnO。有时增加Cr2O3,特殊情况测定全S、Cl、P和Co分析结果的总和应介于99.3- 101.2%之间 (质量要求高者为

99.5-100.75%)。

13.3.11.6 物相分析

目的是了解某些矿床的自然分带和确定矿石自然类型。

物相分析样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抽选(必须及时进行,以免副样变质影响分析质量)或专门采样。采样一般是自地表至原生带上部按一定间距采取,以确定分带界线(氧化矿、混合矿、原生矿)。

13.3.12化分样的内检及外检。

13.3.12.1内部检查

化分样的内检是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一般由原实验室进行。如送样者对某些分析质量有疑问,必要时,可指定一定数量的样品重新检查。

13.3.12.2外部检查

化分样的外检是了解基本分析单位工作中有无系统误差。外检数量一般为基样总数的3-5%,但小矿床的外检样应不少于30个;

外检由送样者分期分批指定外检号码,当外检结果证实与基本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时,双方协查原因,若无法解决,则报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仲裁分析,如经仲裁分析证实其基本分析部分是错误的,则应详细研究其原因,如无补救办法,应予全部返工。

13.3.12.3误差计算

相对误差=两次分析结果平均误差÷原分析样平均品位

如下锰矿平均误差简单计算表中:

表一锰矿平均误差简单计算表

样品号原分析

品位 % 检查样

品位 % 误差

绝对值误差相

对值%

1 25 24 -1

6.5

2 24 25 +1

3 23 20 -3

4 20 21 +1

合计 92 90 6

原分析样平均品位=92÷4=23

两次分析结果平均误差数=6÷4=1.5

相对误差=1.5÷23=0.065=6.5%

锰矿品位大于20%的相对误差规定为2%),现在计算的相对误差达到6.5%,已超差,说明化验质量不好。

13.4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13.4.1采样目的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简称“选矿样”)是研究矿石的选矿 (冶炼)性能、选矿方法、矿石矿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加工方法和步骤,以便提出矿床的经济评价。

13.4.2试验种类

选矿样分为:实验室试验(包括初步可选性试验,详细可选性试验,扩大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以及建筑材料和冶金辅助原料的加工技术试验等

13.4.3勘查阶段与选矿试验

初步可选性试验:一般在矿床勘探开始就应进行,但对新矿种、新类型和矿石组份比较复杂的矿床,在普查阶段就要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

详细可选性试验:多在勘探后期进行。对物质成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高,或没有利用过的新工业类型矿石,必要时要进行扩大试验。

实验室的冶炼试验:某些金属矿床,当用选矿方法不能得到好的指标时,尚需进行实验室的冶炼试验,如硅酸镍矿床等。

13.4.4选矿样采样原则和要求

a) 选矿样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选矿样的矿石矿物组份(包括伴生的有益有害组份)、品位、结构、构造、含泥情况等,均应与样品所代表的品级、类型基本一致。

b)单独样及混合样

不同矿石类型需要单独采样,但有时为了了解不同矿石类型混合处理的可能性及选矿方法流程,要对矿区内的各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矿石采取混合试样,则样

品应按照各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矿石所占资源量的比例来组成。

c) 伴生组份

当矿体中存在有可供利用的伴生组份时,采样应考虑其含量和分布情况,以便试验时研究其赋存状态及综合回收试验工作,为矿床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资料。

d) 采样设计

为了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勘查单位在采样前应尽可能与生产设计及试验单位,共同研究采样的重量、原则及要求,再编制采样设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13.4.5初步可选性试验

初步可选性试验是对矿石的可选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其要求是:

a)进行矿石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b)提出初步的选矿结果资料,如精矿、尾矿品位,回收率及伴生纽份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c)试样重量一般为几十一几百公斤。

13.4.6详细可选性试验

详细可选性试验主要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合理的选矿方法、流程的详细资料。其要求是:

a)详细研究矿石中的物质组成:查明矿石中的矿物组成、粒度大小、嵌布特性、结构关系、共生关系、有用元素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确定各组成矿物的百分含量和矿石的氧化程度及含泥量:研究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分离有害杂质的方法,并提交化学全分析、光谱分析、物相分析资料。

b)提出较合理的选矿方法及流程意见。

c)确定混合处理不同类型矿石的混合比例和可选性能。

d)提出可供工业利川参考的选矿指标、伴生组份综合利用的评价资料。

e)试样的重量取决于矿石的复杂程度及试验项目的要求,一般为几百公斤至一吨左右。

13.4.7采样方法

选矿样采样方法取决于矿石成分的复杂程度、矿化均匀程度和试验单位所需要的重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刻槽法、剥层法、全巷法及矿心劈取法。

13.4.8选矿样的包装

a) 选矿试样应装箱:

试样应装入塑料箱 (或防潮木箱)中,箱内应附有标签,内容:送样单位、矿区、矿种、样号、采样地点、矿样共几箱,本箱为第几箱;箱外必须用防水笔(油漆)写明和标签相同的内容。

b) 送样单及采样说明书:

选矿样必须随样附送样单及采样说明书。说明书中应说明试验的目的和要求,简述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组份、结构、品级等资料,说明采样方法,样品重量和包装情况,并附标有采样位置的地质略图。

13.5 矿石体重样

采取矿石体重样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用于储量计算。矿石体重样包括小体重样和大体重样。矿石体重样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应考虑矿石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

13.5.1 小体重样

13.5.1.1 取样数量

每一矿石类型(以工业类型及品级为主)20~30件。

13.5.1.2 取样位置及方法

在探槽、探井、坑道及矿心中用拣块法采取。

13.5.1.3 样品体积

一般为60~120cm3。

13.5.1.4 测定方法

一般用封蜡排水法或塑封排水法(用塑料袋密封后抽成真空)在野外进行测定。a)封蜡法。分别测定干燥矿样重量(P1),封蜡矿样体积(V)及重量(P2),蜡的比重(d),则小体重XT= 。

b)塑封法。塑封法的原理同蜡封法,不同的只是用塑料袋替换蜡封闭矿样(用注射针管抽成真空),由于塑料袋很薄、很轻,其体积和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方法较简便易行。

只要测定出塑封矿样的重量(P)及体积(V),则小体重XT = 。

13.5.1.5 填表、送样

小体重样测定体重后,应将小体重样采样及测定的数据资料填入附录B中表

B.21“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中。并把样品送实验室做基本化学分析。若矿区统计认为矿石品位与体重密切相关且矿石品位与体重变化较大时,应作体重与品位分布曲线图,以修正不同矿段、矿体的体重值。

13.5.2 大体重样

采集大体重样的目的是修正风(氧)化松散矿石中的小体重样数字。

13.5.2.1 取样数量

每一矿石类型为1~3个。

13.5.2.2 取样重量

一般不小于0.125m3(即长、宽、深均为0.5m)。

13.5.2.3 取样位置

在坑道、探槽、探井、人工露头点采取。

13.5.2.4 取样方法

a)规则形态样坑取样法。先将矿体表面铲平,在矿石表面上用工具凿取一个四壁及底部都较平整的正方形或矩形体,取出矿块称重(P)并较精确地测量样坑的长、宽、深(插图53a)后计算出体积(V),一般测量2~3次,误差≤5%时取平均值,则大体重T= ;

b)非规则形态样坑取样法。先将矿体表面基本铲平,用较大的塑料薄膜(袋)放入样坑内,用充水方法测定出矿样的体积(插图53b),样坑可以任意形状,采样比较简单,测出的体积也较准确。

图53 大体重样坑示意图

13.5.2.5 填表、送样

大体重样测定体重后,应将大体重样采样及测定的数据资料填入附录B中表

B.22“矿区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中。

13.6湿度测定

一般对盐类及疏松和多孔隙的矿石必须进行湿度测定,按不同矿石类型和季节分别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为300—1000克。测定时将采出的样品立即称重(P1)然

后烘干至恒重(P2),桉下列公式求得湿度(W)

若用矿石湿度(W)校正矿石体重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1校正后的矿石体重,D湿矿石体重,对湿度不大的矿石可不进行校正。

13.7孔隙度测定

矿石孔隙度是矿石中的总孔隙容积与矿石总体积的比率,对疏松的盐类矿床及氧化的多金属矿床 (如铁帽)必须测定孔隙度。采样要注意保持矿石的原始状态,吸干其水份后测定。

13.7.1根据矿石的体重和比重计算孔隙度

根据矿石的体重(D2)和比重(D1)按下列公式求得矿石的孔隙度(Kn)

13.7.2注入法测定孔隙度

将保持原始状态的干燥样,切成规则的形状,量其体积(V1),用蜡封好,留出一缺口,缓缓注入煤油,待样品内空气排完为止,所用煤油的体积为孔隙体积(V2)用下列公式求得孔隙度(Kn)。

13.7.3浸泡法测定孔隙度

将已测得体积 (V1)的样品,经破碎成细块,全部放人装有煤油的量桶中浸泡,量桶内增长的体积为矿石的实体体积(V2),求得孔隙度Kn。

13.8 采样应提交的资料

a)槽、井、坑探采样及分析结果登记表

b)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

c)矿区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

d)标本登记表(光、薄片登记表)

e)岩石化学采样登记表

f)各类样品送样单

◆◆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工程地质勘察钻探中的取样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钻探中的取样问题 发表时间:2019-01-10T14:32:22.7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作者:袁祥美 [导读] 我们需要运用各项技术来精准的完成岩土工作的勘察,保证土木工程的良好建设。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81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庞大,达到960万平方千米。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这就使得社会上出现众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土木工程的建设。在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对工程的勘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对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祖国,满足人们对各项资源的需求,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各项技术来精准的完成岩土工作的勘察,保证土木工程的良好建设。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取样 引言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按勘察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要求,从钻孔(或从探坑、探井、探槽)内某一深度处采取一定数量的实物样品,这是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获取地表以下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建筑物基础等地下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方法。 1工程地质钻探取样分析 1.1钻探技术和取样测试目的 在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实践中,进行钻探取样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工程地质所处区域地层情况进行揭露与划分,对岩土性质以及具体成分进行鉴定并描述;第二,对地质构造进行准确分析,掌握工程现场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界限以及具体类型;第三,针对钻孔、探槽、探井或探坑中的样品进行分析实验,以明确相应样本的物理理性性质;第四,对地下水类型进行探测,同时进行水位测量,采取水样并对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1.2工程地质勘查钻探方法及工具应用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钻探方法较多,包括岩心钻探法、机械钻进法、螺旋钻进法以及回转钻探法等多种类型。其中,以机械钻进法与螺旋钻进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较为频繁。前者是在振动器的作用下使钻头与钻杆产生周期性振动,能量传递下使周边岩土层振动频率上升,降低抗剪强度,并在振动器以及钻具的共同作用下,使钻头能够深入岩土层内进行钻进作业,目前,本方法在砂土层、粘性土层中应用较多;后者是指利用螺旋钻头回转作用将岩粉直接传输至地表,在软岩层中较为适用。 2工程地质勘探钻探的样品种类分析 2.1原状土样 原状土样是天然成分和结构未破坏的不扰动样,通过室内试验获得土层天然结构、渗透系数、含水率、密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天然坡角等项目设计所需要的资料,以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作出定量评价。原状土的采取要使用专门的取土工具—取土器。取土器结构一般由接头、余土管、取土衬管、取土管、管靴、封闭装置等部件组成。取土时管靴切入土体,多余的残土进入余土管,有效土样进入取土管的衬管内。操作时取土器必须顺利地切入土体,以免对土体结构扰动和预防取土器提升时土样脱落。取土器的封闭装置是防止土样脱落的结构,有上部和下部封闭装置两类,上部封闭装置起吸附作用,下部封闭装置起承托或卡紧作用,下部封闭装置又分为自由活塞式和固定活塞式取土器,上部封闭装置又分为球阀式、板阀式和活塞式取土器,一般常用的是上部封闭装置的球阀式取土器。 2.2水样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样是指水文地质勘察相关的分析样本。在工作人员对水样进行勘察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工程项目所处现场的地质勘查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取水器进行取样,然后运输至室内环境中进行实验分析。在工程地质勘察钻探环节中,通过对水样的分析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地下水阳离子浓度、阴离子浓度、酸碱值等相关指标进行全面掌握与分析,以判断建筑结构是否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而出现破坏。结合既往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在水样分析环节中以玻璃瓶-重锤取水器的应用最为广泛。 2.3扰动样 扰动样是指工程地质现场区域中岩土样本结构以及自然成分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岩土工程钻探取样基础之上通过室内检测试验的方式获得岩土样本颗粒成分中与含水率、液性指数以及塑性指数相关的指标信息,进而对所钻探分析岩土层的各种物理性能作出准确判断。在工程地质勘探现场中,容易受到扰动影响的岩土层以砂层以及淤泥质层为主。其中,针对淤泥质层的取样应当以常规取样器为主,在此基础之上严密包装并运输至室内试验时进行分析,针对样本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扰动以及结构破坏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而对于砂层而言,取样所采取的技术方法以右旋上提式活塞封闭取砂器为主。 3工程地质取样技术 3.1钻孔取样的操作 第一,在针对原状土的钻进取样过程中,钻孔孔径应当根据取土器外径扩大一个等级,以确保钻进取样的整体效果;第二,针对地下水水位以上的钻进取样工作,应当以干钻方式为主,避免使用冲洗液。如果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钻进取样,则可以使用提土器或者螺旋钻头进行取样。在地层鉴别过程中,可以使用侧喷式冲洗钻头成孔施工方法;第三,在对粘性土或者砂土进行钻进取样时,泥浆护壁十分关键。在实际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钻进,然后再套管跟进,套管的下设深度与取样器位置之间的距离必须保证在3*管径以上;第四,取土器下放前首先应当进行清孔处理,针对采用敞口式取样器的取样环节,还必须确保表面浮土残留厚度达到5.0cm以上;第五,在固定活塞取土器的压入过程中,必须确保将活塞杆和钻架进行紧密连接,避免活塞移动进而对取样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2回转式取土器取样 回转式取土器取样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取样方式,值得一提的问题有:①应用单动以及双动二(三)重管采取原状土进行试样,应确

最新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

绪论 一、岩土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1、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2、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 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特点 具体任务归纳如下: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首先应分别对三项因素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划分。 (P7 表1-5)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勘察工作划分为规划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图勘察四个阶段。 1)规划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也称为选址勘察,其目的是要强调在可行性研究时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程更为重要。 2)初步勘察: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密切结合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岩土工程方案设 计和论证。 3)详细勘察:详细勘察的目的,是对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 防治工程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4)施工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需要进行施工勘察。

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6.1 一般规定 6.1.1 为查明场地冻土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冻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时,应按勘察任务要求和冻土特性,选用钻探、坑探、槽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6.1.2 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应充分结合工程特点,交通条件,机具设备和勘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选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6.1.3 勘探点的布置应在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遥感判释和地球物理勘探等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 6.1.4 勘探工作量的确定,可根据勘察阶段,按本规范有关章节规定执行。 6.2 钻探 6.2.1 根据冻土层类别选择钻探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1 当冻土为第四系松散地层时,宜采取低速干钻方法。回次钻探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进尺0.20-0.50m 为宜。 6.2.1.2 对于高含冰量的冻结粘性土层,应采取快速干钻方法。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80m。 6.2.1.3 对于冻结的碎块石和基岩,在钻探时,可采用低温冲洗液钻进方法。 6.2.2 冻土钻探的成孔口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冻土钻探的开孔直径不应小于130mm ;终孔直径不应小于91mm(一般110mm 为宜)。 6.2.2.2 对于取不出完整冻结土样的岩土,可按常规钻探的有关规定执行。 6.2.3 根据冻土工程地质环境变化特点,冻土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6.2.3.1 为了保持冻土层中钻孔孔壁稳定,应设置护孔管及套管封水或其他止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入孔内。 6.2.3.2 为取得土的最大冻结与融化深度资料,应在地表开始融化或冻结之前的适宜季节进行钻探。 6.2.3.3 在钻探和测温期间,应减少对场地地表植被的破坏。已破坏的要在任务完成后,恢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要点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 第一节概述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 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

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 一、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与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 (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 (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 (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勘探与取样

第一节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 岩土工程实践是在地壳表层某一深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须查明这一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工程性质以及地下水等条件。上一章所论述的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是调查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在地表的特征,并藉以推断地下的情况。确切查明地下地质情况的基本方法是勘探工作。下面分别就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各项: (1)详细研究建筑场地或建筑地段的岩土体和地质构造。 ●研究各地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及其横向变化,按岩性详细划分地层,尤其须注意软弱岩 层的岩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确定天然状态下各岩土层的结构和性质;基岩的风化深度和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性质, 划分风化带; ●研究岩层的产状; ●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和性质;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随深度的变化,作裂隙定量指标的统计。 (2)研究水文地质条件。 ●了解岩土的含水性,查明含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厚度、性质及其变化; ●各含水层地下水的水位(水头)、水量和水质; ●借助水文地质试验和监测,以了解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动态变化。 (3)研究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 ●查明各种地貌形态,如河谷阶地、洪积扇、斜坡等的位置、规模和结构; ●研究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的范围、滑动面位置和形态、滑体的物质和结构; ●岩溶的分布、发育深度、形态及充填情况等。 (4)取样及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从勘探工程中采取岩土样和水样,供室内岩土试验和水质分析鉴定用; ●在勘探工程中可作各种原位测试,如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剪切试验、波速测试等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地应力量测,水文地质试验以及岩土体加固与改良的试验等。

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交底大全报告

工程地质与勘察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组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年6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勘察场地概况 (3) 2.1拟建场地位置 (3) 2.2地貌单元 (3) 2.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 2.4预计地层 (4) 3. 勘察目的 (5) 4. 勘察主要技术要求 (5) 4.1钻探技术要求 (5) 4.2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6) 4.3取原状土试验技术要求 (6) 4.4其它技术要求 (6) 5. 勘察工作量 (7) 6现场勘察 (7) 6.1钻探 (7) 6.2 取样 (8) 6.3 标准贯入试验 (8) 6.4 静力触探试验 (8) 7. 室内试验 (8) 7.1 物理性质试验 (8) 7.2 力学性质试验 (8) 7.3 室内渗透试验 (9) 7.4 岩石试验 (9) 8. 施工力量安排 (9) 9.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9) 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9) 10.1 文字部分 (9) 10.2 附图表部分 (10) 11. 勘察依据 (10)

1. 工程概况 北京林业大学柏儒苑小区6#、7#、8#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肖庄,楼高11-14层,地下一层,剪力墙结构,基础埋深为±0.00 标高下约3.00m;地下车库部分为地下2 层,框架结构,基础埋深为±0.00 标高下12.00m。总建筑面积14808m2。其场地建物特征如下表1: 拟建建筑工程概况表1 2.勘察场地概况 2.1拟建场地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京市海淀区肖庄柏儒苑小区,交通便捷。 2.2地貌单元 地貌单元为平原,场地周围有已建高楼和公路,已整平。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2.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具体工程的应用? 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1.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2.钻探: 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3.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

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测井则可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并提高其质量。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工程地质勘察选择题

选择题 取样 1.钻探回次进尺为,采用75mm金钢石钻进,双层岩芯管,采取的岩芯长度分别为,,,,,,, 及碎块状、粉状岩芯,按RQD指标该岩石应为( D )。 A.好的 B.较好的 C.较差的 D.差的 E.极差的 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螺旋钻探不适用于( D )。 A.黏性土B.粉土C.砂土 D.碎石土 答案:见规范条或教材表。 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冲击钻探不适用于( A )。 A.黏性土B.粉土 C.砂土 D.碎石土 答案:见规范条或教材表 4.为获取原状土样,在粉土层中应采用( D )钻探。 A.旋转 B. 冲击 C. 振动 D. 锤击 (提示:答案见教材表) 5.以下4种钻探方法中,不适合用于粘性土的是( C ) A、螺旋钻 B、岩芯钻探 C、冲击钻 D、振动钻探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软岩中钻探采 取Ⅰ级土样时( D )是错误的。 A.薄壁取土器适用于采取粉砂、粉土及不太硬的黏性土 B.回转取土器适用于采取除流塑黏性土以外的大部分土 C.探井中刻取块状土样适合于上述任何一种土 D.厚壁敞口取土器适合于采取砾砂、碎石及软岩试样 答案:查教材表; 7.于原状土取土器,下列( B )种说法是正确的。 A.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的活塞是固定在薄壁筒内的,不能在筒内上下移动 B.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的活塞在取土时,可以在薄壁筒内自由上下移动 C.回转式三重管(单、双动)取土器取样时,必须用冲洗液循环作业 D.水压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取样时;必须用冲洗液循环作业 8. 有关双动二(三)重管取土器的结构和操作,下列( B )种说法是错误的。 A.内管具有一定的内间隙比 B.内管钻头应与外管钻头齐平 C.外管与内管钻头在取样时转速相同 D.冲洗液在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 9.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用ф75的薄壁取土器在黏性土中取样,要连 续一次压入,这就要求钻机最少具有( C )cm给进行程。 D. >100 答案:见规范附录和软黏土中,使用贯入式取土器采取Ⅰ级原状土样时,下列操作方法( D ) 是不正确的。 A. 以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 B.贯入速度等于或大于s C.施压的钻机给进系统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 D.取土器到位后立即起拔钻杆,提起取土器 答案:见教材P54;规范条;条 11.用套管的钻孔中,采取1级土试样时,取样位置应(C ) A.低于套管底 B.低于套管底1倍孔径的距离 C.低于套管底3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D.低于套管底5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12.程勘察采用75mm单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对岩层钻进,其中某一回次进尺,取得岩芯7块,长度分别为6cm,12cm,10cm, 10cm, 10cm,13cm,4cm,评价该回次岩层质量的正确选项

工程地质勘探取样

工程地质见习 一、工程地质的勘探 1.1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 工程地质勘探一般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岩层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可靠的方法。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钻探、坑探和物探,其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以及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以及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研究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深、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面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溶岩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提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野外试验条件。从钻孔或勘探点去岩土样或水样,提供室内试验、分析、鉴定之用。勘探所形成的坑孔可为现场原位试验提供场所和条件。 1.2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 1.2.1工程地质坑、槽探 坑探的种类有探槽、探坑和探井。 探槽是在挖掘成长条形且两壁常为倾斜上宽下窄的槽子,其断面有梯形或阶梯型两种。较深的探槽两壁要进行必要的支护以策安全。探槽一般在覆盖土层小于3.0m时使用。它适用于了解地质构造线、断裂破碎带宽度、地层分界线、岩脉宽度及其延伸方向和采取原状土试样等。 凡挖掘深度不大且形状不一的坑,或成矩形的较短的探槽状的坑为探坑。探坑的深度一般为1.0~2.0m,与土层的目的相同。 探井一般深度都大于 3.0m,其断面形状为方形、矩形和圆形。圆形探井在水平方向能承受较大的侧压力,比其他形状的探井安全。 1.2.2钻探过程和钻进方法 钻探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程序:

(建筑工程管理)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建筑工程管理)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和取样 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 第壹节概述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 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壹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且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 壹、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且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和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 (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 (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 (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物探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测定覆盖层的厚度,确定基岩的埋深和起伏变化; (2)追溯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 (3)研究岩石的弹性性质,测定岩石的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划分岩体的风化带、测定风化壳厚度和新鲜基岩的起伏变化。 二、电阻率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电阻率法是依靠人工建立直流电场,在地表测量某点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断地表下地质体性状的方法。 电阻率法主要能够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1)确定不同的岩性,进行地层岩性的划分; (2)探查褶皱构造形态,寻找断层; (3)探查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及风化壳厚度;

岩土工程勘探与取样

第8章勘探和取样 1.勘探的功能和作用 岩土工程勘探是用于查明地表下岩土体、地下水及不良地质作用的基本特性和空间分布的技术手段。 取样是在现场勘探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采取能满足各种特定质量要求的岩石、土及地下水试样。取样是在勘探过程中实现的。 岩土工程勘探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 勘探的功能可概括为下列几方面: 1)查明地表下岩土体、地下水及不良地质作用的空间分布; 2)查明地表下岩土体的基本特性; 3)勘探过程中能采取岩石、土及地下水试样; 4)勘探过程中能进行原位测试或该勘探方法本身就是原位测试方法。 并不能要求一种勘探方法全部具备上述各项功能,但作为勘探方法必须具备能够查明地表下岩土体的空间分布这一基本功能,它包含两个要素: ①能够按照工程要求的岩土分类方法鉴定、区分岩土类别, ②能够按照工程要求的精度确定岩土类别发生变化的空间位置。 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才能作为一种勘探方法,否则就不属于勘探

方法。一种勘探方法的这两个要素在特定的岩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准确性和精度能否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这是评价或选择勘探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 2.勘探方法 岩土工程勘探方法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勘探方法的功能特点,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直接的勘探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井探、槽探、坑探、洞探等,其特点是勘探方法基本功能的两个要素都具有直接性,可以在探井、探槽、竖井、平洞内直接观察岩土体及其分布,可以直接量测岩土层的分层界线位置。这类方法可以取样,尤其是在探井或探槽中可采取质量较高的土试样。井探、槽探、坑探主要适用于土类的勘探,深度有限,且易受地下水位的影响。竖井和平洞施工的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主要应用于坝址、大型边坡、地下工程等大型岩土工程的勘探。 2)钻探 钻探是利用钻探设备在地下形成钻孔,并从钻孔中取出岩土进行鉴别和划分地层。从勘探方法来说,钻探属于半直接的勘探方法,其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如直接的勘探方法。但钻探具有一系列其他勘探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良特点:①钻探可适用于各种岩土类型; ②钻探深度可满足各类工程的需要,且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③除了用于查明地表下岩土体的基本特性和空间分布外,还可查明多层地下

地质勘探方案设计说明

XXXx废品仓库工程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方案 1. 工程概况 拟建的XXXX废品仓库工程,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XXXX厂区。本工程建筑物为1幢1层废品仓库。建筑柱底最大轴力估算值1000~2000KN。拟采用浅基础。 建设单位:XXXX 设计单位:XXXX设计工程 2. 目的与任务及质量目标 2.1 勘察目的与应解决的主要工程技术问题 本次勘察为详勘阶段,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工程。目的是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要求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拟建构筑物的工程特征及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地基土的利用、整治、改造提出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分析和论证。本次勘察主要解决以下工程技术问题: 1、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查明场地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砂土液化等),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明建筑场地类别。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及地下水位变化规律,评价地下水对桩基和基坑施工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抗浮设计水位。 4、提供地下水常年水位及各设防年限极限洪水位,提出本工程的设防抗浮水位。 5、明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提供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6、根据各拟建构筑物的特征,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对桩基,应提供桩基方案分析,建议合理的桩型、桩径、桩基持力层和桩端入土深度,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评价沉桩可行性,分析桩基施工条件,评价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7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提供地下室外墙计算所用的土的有效摩擦角。 8、对场区围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线管沟、地下人防工程及其他地下构筑物、原建筑物基础尽量进行调查,查明各种管线的用途、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情况。 2.2 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优良(总评分90分以上),本公司将本工程列入公司重点项目,执行ISO9001:2000标准,严格按期进行勘察,在规定的工期提供符合规程、规要求的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业主建设目标的圆满实现。 3.方案编制依据、执行的标准及原则 3.1 方案编制依据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XXXX废品仓库工程”的相关设计图纸及其技术要求。 3.2 执行的规、规程和标准 ①、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②、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2016年版) ③、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④、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⑤、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⑥、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 ⑦、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⑧、省《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B33/1020-2005) 3.3方案编制原则 ⑴、满足有关规规定; ⑵、满足本工程设计的要求; ⑶、依据拟建场地附近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工程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点,按照上述规、规程及标准的要求,本着技术上先进、有效、可靠,经济上合理、节约的原则,

岩土工程钻探方法及取样的注意事项

岩土工程钻探方法及取样的注意事项 、钻探方法。 岩土工程的钻探过程必须根据当地的地质特点出发,从而实现钻探工艺与地质特点的完美结合。对地质地层进行精度的鉴别,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降低各种因素对取样段的影响。不同特点的地层,应选择恰当的钻探方式:对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场地或者城市建筑物,可采用100型以上或汽车钻的方式进行钻探。对于要求缺氧或者鉴别的地层,则应当选择回转的方式钻进,以获得岩土样品。如遇到碎石、块石或漂石时,可采用振动回转式钻探;对于脱离水层之上的土层应当选择甘钻,确保孔内干燥;而砂层、粘土层等则需要根据相关要求使用泥浆护臂。 2、回次进尺。 在岩土钻探过程中,回次进尺的控制非常重要。在土层中采用螺旋钻头钻进,并按照要求分回次的提取土样,要求回次进尺保证在1.0米以内。对于重点研究置或者持力层,回次进尺则应当保持在0.5米以内,以保证鉴别厚度和薄度能够满足要求。对于砂土层、粉土钻探,可采用标准贯入器间断取样或者分式取样的方法,以保证间距不超过1.0米。取样的过程中运用无岩心钻探,或者单层芯管回转钻机的方式不间断取芯。另外,为了保证岩芯率高,在岩芯采取时,需要粉土、粘性土保持在90%以上,沙土不低于70%,而碎石则保持在50%以上 3、取样的注意事项 (1)取样方法和要求。在取样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薄壁取土器进行在静压状态下连续取样,土样的贯入速度应当保持在0.1m/s。如果

取样钻孑L为圆直型,需要确保孔径正常,取土长度也应保证一定的长度,粘性土与软土均比直径数值小;当取土器进入相应的温度后,回转取土器,从而将样品底端切断。 (2)原测试。在岩土工程钻探中,不同方式的钻探的测试也有所不同。标准贯入试验的步骤为,先使得粉土、砂石饱和,在进行后续试验,并保证测试深度于底下20米上下。当标准管贯人试验在贯人0.15米上下后,记锤击数,累计打人30厘米的锤击数为标准贯人数。对于重型动力钻探,碎石类土一般采用重型动探来对相应的密实程度进行确定,间隔20米取土样,并在厚度不足0.5米的地方做好记,在清除孔底残土之后打人锤击数,并做记。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5cm以内。

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 20m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1.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