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请在每小题题目后面的空白处作答。)
1. 双三体:双三体:指比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多2条非同源的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或2n+1
+1)。
2. 基因型频率:指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所占的比例。
3. 表现型: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具体性状。
4. 复等位基因:指染色体一个基因位点上所具有的3种或以上的基因的总称。
5. 质核不育:指细胞质不育基因与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
6. 共显性:指杂交F1同一个体上同时表现双亲显隐性性状的现象。
7. 积加作用:指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单独存在表现另一种性状、均不
存在时表现第三种性状的现象(或杂交F2表现型分离为9:6:1的现象)。
8. 数量性状:指可能用数字直接表示其大小的性状(或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备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码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 两对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理论上不会超过。【C 】
A、100%
B、75%
C、50%
D、25%
2. 在染色体形态或数量鉴定中,可用的染色剂是。【A 】
A、卡宝品红
B、碘-碘化钾
C、秋水仙素
D、甲基蓝
3. 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含有两个精核和一个营养核,在遗传组成上。【B 】
A、三个核都不同
B、三个核都相同
C、两个精核相同,但与营养核不同
D、与同一花中的卵细胞相同
4. 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D 】
A、自交代数有关
B、基因对数有关
C、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D、与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5.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在。【B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6. 染色体中间缺失杂合体在联会时常见的结构是。【C 】
A、十字形
B、倒位圈
C、环状突起
D、两端分叉
7. 遗传学诞生的标志是。【B 】
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表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C、染色体减数分裂规律的发现
D、生物遗传中心法则的提出
8. 辐射诱变中,通常情况下,辐射强度增加一倍,突变频率。【A 】
A、不变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9.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A 】
A、性状是通过遗传因子进行传递的
B、亲代性状与子代表现相同
C、子代遗传因子仅来源于单个亲本
D、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10.以下哪个性状属于数量性状?【C 】
A、豌豆豆荚的颜色
B、水稻籽粒的形状
C、植物果实的重量
D、人类的ABO血型
11. 对于母性遗传的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
A、基因定位困难
B、母性遗传也称母性影响
C、正反交的F1代性状不同
D、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12.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基因型为。【C 】
A、S(RR)
B、S(rr)
C、N(rr)
D、N(RR)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请在每小题中的划线处作答,错填或漏填均无分。)
1.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是易位,需涉及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是重复,可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且遗传信息不会减少的是倒位,可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且易产生假显性现象的是缺失。
2. 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24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AB和Ab配子分别占38
%和12%。
3.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46%,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完全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0.27、白花基因的频率为0.73,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0.3 9,基因型rr的频率为0.54。
4. 茶树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下列个体中的染色体数为:单体29条,四体32条,双单体28条,四倍体60条。
5. 一个分离群体中,当V E=20、V A=50、V D=30时,广义遗传率为80%,狭义遗传率为50%。
6. 有丝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等数(相同、2n) ;而减数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减半( n) 。(填写次数)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错划或漏划均无分。)
1. 多倍体都具有高度的不育性(不稔性)。【×】
2. 杂合体每自交一代,后代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就减少一半。【×】
3. 非等位基因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4. 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可导致复等位基因的产生。【√】
5. 符合系数表示性状实际分离比例与理论分离比例相接近的程度。【×】
6. 生物的杂种优势与双亲基因型纯合程度和亲缘关系远近有关。【√】
7. 质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一般都能表现出来。【×】
8. 基因突变属于基因位点内化学性质的对性改变。【√】
9. 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称为连锁群。【√】
10. 遗传规律的验证只能通过测交来进行。【×】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在每小题后的空白处作答。)
1. 迟熟而抗病和早熟而不抗病的两个纯水稻品种杂交,假设迟熟(A)和抗病(R)均是完全显性,
且分别在两对染色体上。请写出:
(1) F1的基因型及相应的表现型是什么?
(2) F1自交后,F2有哪几种表现型?其比例如何?
答:(1) 基因型为AaRr,表现型为迟熟抗病。(2分)
(2) 四种表现型,即迟熟抗病、迟熟不抗病、早熟抗病、早熟不抗病;(2分)
其比例分别为9:3:3:1。(2分)
2. 什么是群体遗传平衡?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答:(1) 群体遗传平衡是指在一个充分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条件的干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将在上下代之间保持不变。(2分)
(2) 改变因素有:突变(1分)、选择(1分)、遗传漂变(1分)、迁移(1分)。
3. 请简述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的原因。
答:(1) 基因分离和重组:杂交、自交、回交等。(2分)
(2)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2分)
(3) 基因突变:包括体细胞突变和性细胞突变。(2分)
六、计算与分析(共1小题,10分。请在每小题后的空白处作答,要求写出分析过程。)
表6.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个体数
表现型个体数
ABD 74
aBD 128
abD 494
AbD 2
abd 66
Abd 134
ABd 498
aBd 4
合计1400
1. 某生物的三对性状分别由Aa、Bb、Dd三对基因决定,且A对a显性,B对b显性,D对
d显性。当此三基因杂合体与三隐性纯合体杂交后,得到表6.1结果,试分析:
(1) 三基因间是独立关系还是连锁关系?为什么?
(2)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何?为什么?
(3) 双交换值是多少?
(4) 绘出连锁遗传图。
答:(1) 连锁关系,因不符合独立关系的测交后代分离比例。(2分)
(2) A基因在中间,因对比亲本型和双交换型发现,A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对换。(3
分)
(3) 双交换值为:(2+4)/1400=0.043。(2分)
(4) A-B单交换值为:(128+134+2+4)/1400=0.191(1分);A-D单交换值为:(74+66
+2+4)/1400=0.104(1分),故连锁遗传图为: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