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第34卷第3期

2007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JOU RNAL OF BEIJING U NI VERSIT Y O F CHEM ICA L T ECHN OL OGY Vol.34,N o.3

2007

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李立朝 宋怀河* 陈晓红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015~115L m 的聚二乙烯苯(PDV B)微球。惰性气氛下对其进行炭化研究,结果表明:纯PDV B 微球在700e 下会软化熔融,炭化收率为3112%;空气中250~320e 的氧化处理有效提高了PDV B 微球的热稳定性,经后续炭化处理得到了炭化收率大于40%的PDVB 基炭微球,石墨化后得到了晶化程度提高的炭微球。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 -射线衍射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可能的交联反应机理为:在热空气中,氧气与PDV B 中的悬垂双键发生反应,分子链中有羟基和羧基基团出现,羟基和羧基的酯化反应增加了PDV B 的交联程度,使其能在700e 下保持球形。关键词:聚二乙烯苯微球;热氧化处理;交联反应;炭微球中图分类号:T M 91219

收稿日期:2006-09-18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954811400/B200309);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 CET -04-0122)第一作者:男,1977年生,博士生*通讯联系人E -mail:song hh@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4137344.html,

引 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炭材料,炭微球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可以调控的表面积、较低的真密度、较高的堆积密度和耐压性等,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和高性能吸附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6]

。炭微球可由多种前驱体

如沥青[6-8]

、蔗糖[9]和聚合物[3]制得。随着高分子

设计理论的发展和乳液聚合技术的成熟,很多聚合物被设计并合成出来,通过聚合物改性、炭化制得炭微球[10-11],如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得到的核壳型聚合物微球经热解处理得到中空炭微球[9],由聚苯乙烯微球改性处理炭化制备中空型炭微球

[12]

。与其

它方法相比,由聚合物出发途径具有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可控、产物形态结构规则和纯度高等特点。与酚醛类树脂相比,聚二乙烯苯不含氧,利于炭的规则排列而易得到石墨化程度高的炭微球。具有活泼的化学反应性及多个反应官能团的二乙烯苯经常被作为交联剂引入聚合反应以提高热塑性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制备纯聚二乙烯苯基

炭微球的报道。

本文通过分散聚合制得了球形度良好的聚二乙烯苯微球,采用氧化-炭化手段制备出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研究了氧化和炭化条件对PDVB 微球形态结构的影响,阐明了氧化处理对微球不熔化的重要作用。

1 实验部分

111 主要试剂

二乙烯基苯(DVB),分析纯,美国Fluka 公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 -30(PVP),北京益利精细化学

品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使用前用乙醇重结晶。112 DVB 的分散聚合

称取适量的PVP 和乙醇,放入三口烧瓶中搅拌,然后将三口烧瓶置入70e 水浴中,通入氮气30min 后倒入一定配比的DVB 和引发剂(AIBN )溶液,以250r/min 的速度连续搅拌。24h 后反应结束,抽滤,并用适量的乙醇清洗,再抽滤。滤出物在70e 鼓风烘箱中干燥2h 。

113 氧化处理

将适量样品置入鼓风烘箱中,一定温度下氧化数小时。待烘箱温度冷至室温后取出样品。114 炭化与石墨化

称取适量样品放入卧式炭化炉中,在氮气保护下炭化。炭化升温速率为1e /min,升至700e 后保温1h,冷至室温后取出称重,计算炭化收率。

将炭化样品放入石墨化炉中,升温至2800e 并保持1h,自然冷却至室温。

115 性能测试

扫描电子显微镜,英国剑桥,S250-MK3型;透射电子显微镜,H itachi H -800,日本日立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10型,尼高力公司;X -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Rigakv D/max -2400型,铜靶辐射的波长为01154nm,管压为40kV,管流为140mA,扫描范围为5b ~95b ,步进宽度是0102b ,步进速度是10(b )/min 。

2 结果与讨论

211 PDVB 微球的直接炭化

将制得的白色粉状PDVB 样品直接炭化,得到炭化收率为3112%的黑色粉末。用扫描电镜对炭化前后样品的外观形态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炭化前后PDVB 微球的SEM 照片Fig.1 SEM images of PDV B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car bonization

从图1可见,炭化前样品为直径015~115L m 、球型度良好的微球,炭化后所得样品呈现无规的块状,这说明直接炭化将破坏PDVB 微球的外观形貌,其内部的交联结构无法承受700e 的高温。212 PDVB 微球的氧化处理

考虑到预氧化处理在增强炭纤维耐热性方面的作用[13],本文对PDVB 微球在250e 下进行了10h 的氧化处理,得到了棕褐色的粉状样品,这表明纯PDVB 微球能耐受250e 的温度,在此温度下不会熔融并会发生氧化反应。将氧化处理得到的样品进行炭化,得到了黑色粉状样品,炭化收率为5419%。氧化后及炭化后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氧化后和炭化后的样品均呈现良好的球形,样品的直径在氧化后和炭化后变化不大。与图1中PDVB 微球的SEM 照片相比,图2中各个

球之间的粘连减弱了。这表明氧化过程形成了耐高

温的交联结构,氧化和炭化过程除去了微球之间残存的表面活性剂,从而得到了分散更好的样品。图3是炭化后样品的T EM 照片及石墨化样品

的照片,从中可见,炭化后得到的样品为球形度良好的实心炭球。图3中的SEM 照片说明石墨化后大部分样品保持了球形,与原始的PDVB 微球相比,其直径(约为014L m )减小了,这是石墨化过程中脱氢和体积收缩效应引起的。

图2 氧化和炭化处理后样品的SEM 照片F ig.2 SEM images of ox idized precursor and

carbonized sample

图3 250e 氧化10h 并炭化后样品的T EM 照片和

石墨化后样品的SEM 照片

F ig.3 T EM image o f carbonized sample (pre -o xidized at

250e for 10h)and SEM imag e of gr aphitized sam -ple

213 氧化处理条件的变化对样品的影响

考虑到在250e 处理10h 用时较长,作者改变了氧化的条件,分别在250e 和280e 氧化处理样品2h,将所得两个样品炭化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见,250e 氧化处理2h 后炭化的样品存在明显融并;280e 氧化处理2h 后炭化的样品分散得较好,2个样品的炭化收率分别为41176%和43161%。

本文在300和320e 分别氧化处理样品5h 后将其炭化,相应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5所示。从中可见,2种样品均保持了良好的球形,不同的是320e 下得到的样品炭化后分散得更好。

#280#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7年

图4 不同温度氧化处理并炭化的PDV B 的SEM 照片

Fig.4 SEM images of carbonized PDV B samples

pre -ox id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5 氧化处理后炭化P DVB 的SEM 照片Fig.5 SEM images of carbo nized PDV B samples,

pre -oxidized at differ ent temper atures

本文研究了相同温度(250e )下不同氧化时间对样品炭化收率的影响,氧化处理0、1、2、4、8、10h 所得样品的炭化收率分别为:3112%、40103%、

41176%、42114%、48173%、45169%。这表明,在250e 下样品的炭化收率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8h 左右达到最大值,这也说明在250e 氧化条件下,PDVB 内部发生了交联反应,这种交联反应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不断进行,到8h 的时候基本完成,超过8h 的氧化处理对PDVB 有烧蚀作用,从而降低了氧化样品的交联程度,并使其炭化收率降低。

214 IR 光谱分析

为考察250e 下氧气在交联反应中的作用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样品结构变化的影响,作者将适量样品在氮气保护和250e 下加热10h 。图6显示了原始PDVB 样品、氮气下处理的样品和空气下250e 加热1~10h 的样品的红外谱图。

从图6可见,曲线(a)和曲线(b)基本相同,只是曲线(b)在1630cm -1附近C C 双键的吸收峰略微减小,这说明在氮气下加热10h 后,PDVB 上的部分悬挂双键发生了耦合反应。曲线(c)到曲线(e)则显

示氧化处理1h 后1630双键的特

征吸收峰消失了,这说明加热情况下氧气与PDVB 上的悬挂双键发生了氧化反应,氧气的存在利于PDVB 中交联反应的发生及更致密交联结构的形成。从曲线(c)到曲线(e),在1726cm -1和1700cm -1出现了羰基吸收峰,在1268cm -1附近出现了醚键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在250e 下氧化处理后有酯基生成;在3423、3261或3224cm -1附近出现了弥散的氢氧伸缩振动吸收峰(羧酸上的羧基形成二

聚体的氢键作用力非常强,使氢氧伸缩振动变成弥散的宽谱带),这表明了羧酸基团的存在。与曲线(a)和曲线(b)相比,其他3条曲线在670到860cm -1范围内芳香烃炭氢面外弯曲振动吸收的减弱了,这表明芳环上炭氢键的减少,说明芳环上发生了取代反应;各曲线对应的羰基和醚键吸收峰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1700cm -1附近的羧酸羰基吸收逐渐减弱,说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酯化交联反应不断加深。

由以上分析推导可能的反应机理为:在加热氧

化过程中氧气和PDVB 上的悬挂双键发生反应,先生成羧基和羟基,然后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得到交联

程度更高的、以酯键交联的样品。

(a)原始PDVB;(b)氮气,250e ,10h;(c)空气,250e ,1h;(d)空气,250e ,4h ;(e)空气,250e ,10h

图6 不同条件下PDVB 的红外光谱图Fig.6 IR spectra of PDV B samples after treatm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215 不同阶段样品的X -射线衍射

将原始PDVB 微球、250e 下氧化处理10h 的样品及其炭化后得到的样品、石墨化后的样品做了X -射线衍射测试,比较了不同阶段下样品的结构变化,结果见图7。

从图7中可见,曲线(a)(原始PDVB 微球)在

#

281#第3期 李立朝等: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的制备

(a)原始PDVB;(b)氧化处理后的PDVB;(c)炭化后的

PDVB样品;(d)石墨化的PDVB样品

图7不同阶段P DVB的XRD图

F ig.7XRD patterns of PDV B samp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reatment pro cess

16178b和17157b有2个明显的吸收峰,曲线(b)(氧化处理后的样品)仅在18189b位置出现吸收峰且峰形较宽,这说明氧化后PDVB晶型结构的减少及无规交联结构的增加。曲线(c)(炭化后的样品)在21199b和43125b有2个宽且弥散的衍射峰,表明炭化后得到的是一种无定形炭。曲线(d)(石墨化样品)呈现典型的石墨晶体衍射峰,在26b、42132b和86132b左右出现很强的衍射峰,说明石墨化处理后PDVB已转化为晶体石墨结构,在26b附近的25188b 和26128b位置有2个明显的衍射峰(见图7中右上角的小图),说明石墨化样品的晶化程度有所差异, 26128b处较强的衍射峰和25188b处较弱的衍射峰说明大部分石墨化后的样品呈现石墨晶体结构,少部分样品为石墨化程度低的无定形炭。在26128b的衍射峰表明样品的(002)面层间距d002值为01339 nm、石墨微晶大小L a为57198nm、石墨微晶堆积高度L c为20139nm,这些均表明样品在石墨化后结晶程度提高、石墨化程度增加。

3结论

(1)通过氧化处理法制备了聚二乙烯苯基炭微球,结果表明280e氧化处理2h即能获得球形保持较好、分散好的样品。对250e氧化的样品炭化并石墨化后得到了晶化程度提高的炭微球。

(2)炭化样品球形的保持归因于氧化处理中发生的交联反应,反应机理可能是:在加热条件下,氧气和PDVB链上的悬挂双键发生反应,其中有羧酸基团和羟基的产生,羧基和羟基之间的酯化反应在PDVB分子链内形成了新的交联结构,提高了样品的交联程度并增强了样品的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

[1]L IU Yicheng,QI U Xiping,HU ANG Y uqing,et al.

Ethanol electro-ox idation on mesocarbon microbead sup-por ted Pt catalysts[J].Carbon,2002,40(13):2375-

2380.

[2]夏三宇,陈晓红,宋怀河.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在

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

33(2):46-49.

[3]K OCIN K M,BRYCH J,HRADIL J.Carbonization of

bead-shaped polymers for application in adsorption and in composite membranes[J].Carbon,2001,39(12):1919-

1928.

[4]Y AN G Ruizhi,Q IU X inping,ZHAN G Huairuo.

M onodispersed har d carbon spherules as a catalyst suppor t for t he electroox idation of met hanol[J].Carbo n,2005,

43(1):11-16.

[5]崔小浩,李生华,宋怀河,等.中间相碳微球摩擦性

能研究[J].摩擦学报,2002,22(4):258-262. [6]Y OON S H,PA RK Y D,M OCH IDA I.Preparation of

carbonaceous spheres from suspensions of pitch material [J].Carbon,1992,30(5):781-786.

[7]宋怀河,陈晓红,章颂云,等.中间相沥青基炭微球

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炭素技术,2002(1):

28-33.

[8]Y AN G Shubin,SONG Huaihe,CHEN Xiaoho ng.Ex-

pansion of mesocarbon microbeads[J].Carbon,2006,44

(4):730-733.

[9]WANG Qing,LI Hong,CHEN Liquan,et al.M onodis-

persed hard carbon spherules w ith unifor m nanopores[J].

Carbon,2001,39(14):2211-2214.

[10]HISA SHI T,T AKHI RO S,HA JIM E Y.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 ics of fine hollow car bon particles[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 nterface Science,1996,177(2):

325-328.

[11]宋怀河,王景坤,陈晓红.一种聚合物基炭球的制备

方法:中国,CN1644563A[P].2005-07-27. [12]L I Lichao,SONG Huaihe,CHEN Xiaohong.Hollow

carbon micro psher es prepared form polystyrene m-i

crobeads[J].Carbo n,2006,44(3):596-599. [13]张利珍,吕春祥,吕永根.聚丙烯腈纤维在预氧化过

程中的结构和热性能转变[J].新型炭材料,2005,

20(2):144-150.

(下转第286页)

影像技术,2001(2):54-55.

[2]燕文,周学琴,张邦彦.喷墨打印墨水的技术现状与

进展[J].影像技术,2005(5-6):41-45.

[3]SREEKU M AR J,SA IN M,FARN OOD R,et al.

Sty rene maelic anhydr ide imide resin(SM AI):A novel cationic additiv e in paper coating for ink-jet pr inting[J].

Pulp and Paper Canada,2005,106(3):38-41.

[4]RI CHY R,GIL BERT R D,KHAN SAAD A.I nfluence

of cat ionic additives on the rheo logical,optical and print-ing proper ties of ink-jet coatings[J].T APP I Jour nal,

1999,82(11):128-134.

[5]刘艳新,赵传山.提高喷墨打印纸涂层抗水性的方法

[J].上海造纸,2004,35(1):32-35.

[6]JONCKN ERREE E,M ABIRE F.Improving the w ater

fastness of hig h quality matt and glossy ink-jet print ing papers[J].Paper T echnology,2003(6):38-44.

Effect of cationic polymers on performance of

ink-jet memorial material

CHEN ZhiJing ZHANG YuChuan ZENG Yu

(College of M aterials S 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 ty of Chem ical T echnology,Beiji 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adding the cationic polymers poly-diall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DM DAAC) and poly-diall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ropylene acyl am ine(PDMDAAC-AM)on the rate of ink absorp-tion,the definition and water fastness of ink-jet recording 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T 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k-jet recording performance was optimized w hen the amount of PDMDAAC and PDM DAAC-AM was014 mL per10mL coating material.T he ink-jet recording performance w ith added PDM DAAC-AM w 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that w ith added PDMDAAC,the rate of the ink absorption being13times faster,the definition be-ing enhanced by0176%and the w ater fastness sig nificantly improved.This can be ex plained by comparing SEM microg raphs of the different coatings.

Key words:cationic polym er;poly-diall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oly-diall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ropy lene acyl amine;ink-jet memorial material;w ater fastness

(上接第282页)

Preparation of a novel type of carbon bead from

polydivinylbenzene(PDVB)microspheres

LI LiChao SONG HuaiHe CHEN XiaoH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Resource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 og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PDVB microspheres w ith an average size in the range015~115L m have been sy nthesized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A novel type of carbon bead w as subsequently prepared from the PDVB microspheres by ox-idation in hot air and subsequent carbonization.Whereas untreated PDVB microspheres melt below700e w ith a carbon yield of3112%,it w as found that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w as enhanced by oxidation treatme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250e to320e and their spherical shape w as preserved up to700e.The carbon yield of the pre-treated beads w as over40%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carbon beads w as improved by a g raphitization process.T he influence of ox id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oxidation time on the morpholog 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arbon beads w as investigated by SEM,TEM,IR and XRD measurements. Finally,a possible cross-linking mechanism for PDVB under hot air is proposed,involv ing generation of carbox yl and hydroxyl g roups by reaction between O2and pendant ethylene g roups on PDVB.It is proposed that preser-vation of the spherical shape is due to the ester cross-linking structure formed by reaction between carboxyl and hydrox yl groups.

Key words:polydivinylbenzene microspheres;ox idation treatment;cross-linking reaction;carbon beads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制备.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制备 【原理】 悬浮聚合是在悬浮体系中进行的一种聚合方法。以苯乙烯为例,这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再次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黏性聚合物也可以使液滴相互黏结。因此,在悬浮聚合体系中还需要加入分散剂,常用的分散剂有明胶,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钠、纤维素衍生物或碳酸镁、磷酸钙等。 本实验是在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存在下,用悬浮聚合方法进行的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共聚反应,在液滴中的自由基聚合机理如图3-1。所得产物为白色小珠,可作为苯乙烯型阳(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母体(称为白珠)。其中二乙烯苯起着交联作用,使聚合物其有网状结构,二乙烯苯的用量改变就会显著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的交联度,从而影响微球的性能。 此外,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主要是通过调节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分散剂种类与比例来实现。

图3-1 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苯乙烯自由基聚合机理 【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三口烧瓶(250mL)1只机械搅拌器1套球形冷凝管1支温度计(100℃)1支恒温水浴锅1套表面皿1个烧杯(100mL)1个量筒(25mL,10 mL)各1个(公用)滴管1根布氏漏斗1个抽滤瓶1个滤纸等若干

2.实验试剂 苯乙烯(除去阻聚剂)20 mL 二乙烯苯(除去阻聚剂) 3 mL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4 g 明胶0.5 g 去离子水100 mL 次甲基兰水溶液(0.5%) 3~5滴 【步骤】 1.如图3-2所示,将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装置安装于三口烧瓶上,检查搅拌器运转是否正常。 图3-2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合成装置图 2.在三颈瓶中加入0.5 g明胶和100 mL去离子水。开动搅拌器,升温至50 ℃左右,待明胶完全溶解后,加入3~5滴次甲基兰水溶液。 3.将0.3 g BPO,20 mL苯乙烯和3 mL二乙烯苯加入100 mL烧杯中,轻轻振荡,待BPO完全溶解后,将其加入到三口瓶中。此时注意控制搅拌速度和滴加速度,滴加不宜太快。待滴加完成后,通冷凝水,稳定搅拌速度,升温至70 ℃反应1小时,之后再升温至95 ℃继续反应2小时左右。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 4.反应到生产的球体彼此不粘结,而又比较硬时为止。可用吸管吸取一点反应

PVDC(聚偏氯乙烯)薄膜

PVDC(聚偏氯乙烯)薄膜 百为PVC市场网编辑2007-1-16【大中小】评论:0条【收藏】【留言】 摘要: PVDC对氧、水均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不足的是其成膜性及单独成膜强度差,成本高延伸阅读 ·5月份国内PVC市场展望 ·PVC下游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传统旺季 ·PVC市场操作人士心态真好吗? ·PVC一周行情综述 ·PVC缘苑上游一周动态综述 ·PVC一周行情综述 ·PVC上游一周动态综述 一、PVDC的特性 PVDC即聚偏二氯乙烯,其树脂呈淡黄色、粉末状,其制品除塑料的一般性能外,还具有自熄性、耐油性、保味性以及优异的防潮、防霉等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印刷和热封性能(在120-158℃)。PVDC对氧、水均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不足的是其成膜性及单独成膜强度差,成本高。尽管如此,从综合阻隔性能上看,PVDC仍是当今世界上塑料包装中最好的一种包装材料。它既不同于聚乙烯醇随着吸湿增加而使阻气性急剧下降,也不同于尼龙膜由于吸水性使阻湿性能变差。它是一种阻湿、阻气皆优的高阻隔性能材料,因此,受到发达国家食品和医药包装业的高度重视。 PVDC燃烧特性:

很难燃烧,火焰呈黄色、端部绿色,离火即灭,燃烧时软化,类似蔗糖,当它碳化时膨胀。裂解时放出单体和氯化氢成为一股强酸性白烟,有特殊气味。 目前市售的PVDC树脂有两大类。成型级PVDC是粉末状的二氯乙烯同氯乙烯的共聚物,加入稳定剂、增塑剂等塑料助剂后可以挤出、注塑、搪塑等成型。涂布级的PVDC是偏二氯乙烯同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共聚过程是乳液聚合。PVDC乳液涂布的薄膜也叫K涂膜。 实验证明,在224小时内,温度为 30."8℃,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PVDC膜的透氧率低于 26."4ml,而尼龙为 40."3ml左右,乙烯为3875~13020ml。从这组数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PVDC的阻隔性能是普通包装材料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因此,用这种材料包装食品,对食品的色、香、味均有优良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食品的防潮十分有效,可成倍地延长食品保存期,大大减少食品因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变质。 在不同的塑料基材上涂覆PVDC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在BOPP双面或单面涂布PVDC主要用于烟膜;在BOPET单面或双面涂布PVDC可进行印刷复合,主要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电子产品的包装;在BOPA(聚酰胺)上涂布PVDC,可以印刷和复合,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在纸和PE上涂布PVDC可热封印刷,主要用于食品、日化用品等。 二、PVDC国内外生产及应用情况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DOW、德国BAS F、日本吴羽、旭化成等几家大公司能稳定持续生产PVDC。国内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投资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开题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高电荷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学生姓名周有为专业班级化工07-2班学号 3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粒径单分散的乳胶粒在许多领域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如在医学上可于作临床诊断和免疫分析试剂的载体,在测试上可用作光散射及电镜的尺度基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利用这种单分散的、直径在纳米~亚微米范围的颗粒来制备胶体晶体(Colloidal Crystalline Array),即胶体颗粒在空间呈体心立方或面心立方堆砌的、可以对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产生Bragg衍射的一种类似晶体的物质。这种胶体晶体不仅可以制备多种光学器件,还可以制备光子晶体(Photonica Crystal),用于光学集成线路。一般对要用于胶体晶体的乳胶粒子有如下要求:①粒子表面电荷较多,使粒子间有足够的静电排斥力;②粒径单分散,使得各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基本相等,粒子可能靠自组装成有序结构;③粒子直径在100nm以下,确保晶体有较高的透明度。 在高分子材料中, 单分散性的带电荷的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在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免疫技术、蛋白质吸附以及酶的固定化等领域都有广泛地应用。其中阳离子型聚合物微球在分子自组装、细胞检测、DNA 载体、催化剂以及光学材料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单分散性较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种子聚合法等。其中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球比较大,一般在毫米数量级,不符合可见光区域光子晶体所需要的亚微米或微米级的要求;种子聚合法主要是以制备好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制备多孔、高交联微球或者对微球进行进一步的改性功能化的一种方法。因此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成为制备高电荷聚苯乙烯微球的有效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制备纳米量级单分散PS微球,本论文拟采用分步乳液聚合法,重点研究影响微球表面电荷密度、粒径和单分散性的主要因素。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从文献的内容看,高电荷微纳米级的PS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三种。本文主要研究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这

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其微球制备研究

第45卷第5期 当 代 化 工 Vol.45,No.5 2016年5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May,2016 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号:Gfy13—25。 收稿日期:2016-01-29 作者简介:马喜峰(1981-),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讲师,硕士,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药物制剂与应用。 E-mail:2823300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4137344.html,。 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其微球制备研究 马 喜 峰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2) 摘 要:分析了直接聚合法、开环化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的优缺点,综述了PLA 微球的三种制备方法:相分离法、溶剂挥发法和喷雾干燥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 键 词: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 中图分类号:R 9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460(2016)05-0977-03 Study on Synthesis of Poly Lactic Acid as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of Its Microspheres MA Xi-fe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anxi Xi’an 710302, China ) Abstract :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rect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open-loop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poly (lactic acid) were analyzed; thre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LA microsphere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and spray drying method. And the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method 聚乳酸( PLA ),是近年来人们开发的一种环保型高分子聚合材料,是由植物发酵产物乳酸( LA )在特定条件下缩水聚合而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物理机械性、可降解性等优良的性能[1] ,作为药物助剂在人体内可被分解代谢,终极产物为CO 2和H 2O,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以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PLA 为载体,将其制成包裹药物的球形微粒,到达体内相应部位后,聚乳酸缓慢分解为CO 2和H 2O,与此同时,药物也在相应部位释放出来,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指数升高[2-4] 。此项研究和应用具有 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PLA 的合成 当前,乳酸直接缩合聚合(称直接聚合法)和丙交酯开环聚合(称开环化聚合法)被人们所研究[1],[5]。直接聚合法(Irect polycondensation,即 PC)是由乳酸(LA)直接缩合聚合而成PLA。开环化聚合法(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即 ROP),先将乳酸缩水缩合生成丙交酯,再将丙交酯提纯后开环聚合最终生成PLA。 1.1 直接聚合法 直接聚合法是将D,L-LA 在一定条件下,聚合 脱水,一步步缩合成聚乳酸的。但不能生成高分子 量的PLA,第一个受限因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的分子量不断增加,体系变得粘稠,剩余水分子很难再继续从系统中脱去,PLA 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基本不变,不会再增加;第二个受限因素是,此反应是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形成的高分子量聚乳酸存在解聚现象。此法制取PLA 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不高,缺点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夏 璐等[6] 用磷钨酸(P 2O 5·24(WO 3)·44(H 2O))作催化剂,催化剂与原料质量比为1∶200,低压(2 000 Pa),在170 ℃下聚合6 h,所得的PLA 相对分子质量 (Mr)达6.7×103 。 1.2 丙交酯开环化聚合法 目前,很多研究均集中在用丙交酯开环化聚合 生产聚乳酸[7] 。该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能合成高分子质量的PLA。 第一步,由乳酸(Lactic acid)生成丙交酯(Lactide)。 第二步,由丙交酯(Lactide)生成PLA,又称 DOI:10.13840/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4137344.html,21-1457/tq.2016.05.033

聚乳酸及其在微球制剂中应用-郑振秋,张伟

130 第17卷 第2期 2015 年 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2 Feb .,2015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or polylactide,PLA)是 以速生资源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比较良好的生物降解材料。多肽、蛋白质药物在胃肠道内稳定性差、易变性、易被消化酶解,影响了其口服用药的生物利用度[1],因此采用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为代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包裹肽、蛋白质药物制成缓释微球制剂已经成为制剂研究的热点。 1? 聚乳酸的合成 聚乳酸可由多种单体通过不同途径合成:途径一是乳酸直接聚合,途径二是乳酸的环状二聚体-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1.1?直接缩聚法 所谓直接法,即乳酸直接脱水缩合法,即采用 乳酸为原料,在高温、高真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直接聚合制备聚乳酸。通过乳酸分子间的脱水和酯化作用,将乳酸单体逐步缩合聚合成聚乳酸。近年来,聚乳酸直接缩聚合成的方法主要有熔融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2]。1.1.1 熔融聚合 该方法是一种在聚合物熔点温度以上、不采用任何介质的本体聚合反应。其优点是产物纯净且不需要分离介质。但是,反应越向后进行,其体系黏度越大,小分子物质难以排出,这就导致平衡难以向聚合方向移动,最终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不高。 1.1.2 溶液缩聚 溶液缩聚是指在体系中加入一种能够溶解聚合物但不参与反应的有机溶剂,在一定温度和真空度下与单体乳酸、水进行共沸回流,回流液经过除水后返回到反应容器中,逐渐将反应体系中所含的微 聚乳酸及其在微球制剂中应用 郑振秋1,2 ,张伟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 摘?要:目的:介绍聚乳酸合成和降解的方法以及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为基材制备微球的方法。方法:通过查 阅文献,阐述聚乳酸合成降解方法,针对聚乳酸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介绍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并讨论聚乳酸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结果:以聚乳酸为载体制备的微球可以应用于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结论:聚乳酸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微球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改性;微球制备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2- 0130- 04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郑振秋(1990-),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标准研究。通讯作者:张伟(1962-),男,山东青岛人,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标准研究。 E-mail:haicizw@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4137344.html,。 Polylact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sphere Preparation ZHENG Zhenqiu 1,2 ,ZHANG Wei 2 (1.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 China;2. Qingdao Haici Medical Corp,Qingdao 266033,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degradation and synthesis of polylactide and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microspheres with polylactide and its copolymers as base material. Methods :By reference to relevant literature,the paper expatiated the method of degradation and synthesis of polylactide,aiming at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polylactide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lactide was expounded and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microspheres with polylactide and its copolymers as base material were also discussed. Results :Microspheres prepared with polylactide as the carrier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Conclusion :Polylactide has good biodegrad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and its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polylactide;synthesis;degradation;modification;microsphere preparation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2.048

YBB60362012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

YBB60362012 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 Pianerlüyixi Danti Cedingfa Tests for Determination of Ethylene Dichloride 本法适用于聚偏二氯乙烯产品中残留偏二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本法以气—固平衡为基础,在密封容器内,在一定的温度下,试样中残留的偏二氯乙烯迅速地向空间扩散,达到平衡后,取定量顶空气体注入色谱仪中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填充柱(推荐):固定相为涂有2.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2.5%有机皂土34[Bentone34][二 甲基双十八烷基铵皂土]的102硅藻土担体的填充柱。 测定条件(推荐):柱温70℃,进样口温度130℃,检测温度130℃,氮气25ml/min,氢气30ml/min,空气400ml/min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理论板数:不得低于500 2、毛细管柱(推荐):固定液为聚乙二醇(如HP-INNOWax 0.53mm×1μm×30m) 测定条件(推荐):柱温80℃,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90℃,氮气5ml/min,氢气40ml/min、空气450ml/min、分流比5:1。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理论板数:不得低于5000 待测物质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供试品的制备 将供试品剪成细小颗粒,取1.0g,精密称定,放入20ml顶空瓶中,压盖密闭。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第一法;当第一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采用第二法进行复验或测定。 第一法(外标法)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偏二氯乙烯标准物质适量,用标准物质用的稀释溶剂稀释,配制成适宜浓度的对照溶液,取适量注入20ml顶空瓶中(通常对照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供试品中对应的色谱峰面积比值不超过2倍),立即压盖密闭。 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分别置于80℃±1℃的条件下平衡30分钟(如手动进样,进样器预热至相同温度)。取1ml瓶内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溶液和供试品偏二氯乙烯的峰面积,计算。 第二法(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偏二氯乙烯标准物质适量,用标准物质用的稀释溶剂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2mg/ml的对照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吸取5μl、10μl、15μl、20μl、25μl的对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一:实验方案 采用溶胶-凝胶法, 首先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 聚前驱物, 利用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 一步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 苯乙烯为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产品, 使用 前用10%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3次, 再用水反 复萃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48 h后, 在35℃减压蒸 馏, 最后得到的单体在气相色谱上未出现杂质峰, 将纯化的苯乙烯在- 1 ℃下保存待用。3-甲基 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70) 为天津 市化学试剂一厂产品; Triton X-1为华美生物有 限公司产品;四乙氧基硅烷( TEOS ) 为A ldrich 公司产 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S) , 过硫酸钾( PPS ) 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所用水均为二次蒸 馏水。 二:实验方法 2. 2. 1双端羟基化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 将0. 8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S ), 0. 084 g 碳酸氢钠( NaHCO3 ), 2 mL苯乙烯单体共同溶于 100mL水中, 于油浴7℃, 通N2 的气氛下搅拌 数分钟。待溶液均匀后加入0. 3 g PPS, 反应2 h

后加入2 mL KH-570, 让其继续反应12 h,。用1倍甲醇将羟基化聚苯乙烯 水胶乳稀释, SDS、苯乙烯单体和低聚物可溶于甲 醇。羟基化聚苯乙烯颗粒凝集析出, 离心分离, 用甲醇和蒸馏水反复洗涤, 烘干待用。 2. 2. 2聚苯乙烯/二氧化 硅( PS /SiO2 )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 采用溶胶-凝胶法, 称取0. 2 g 羟基化聚苯乙 烯纳米粒子, 将其溶解于2 mL的甲苯中,加入2 mL TEOS, 370uL T ritonX-100,反应5h。于另一100 mL 的锥形瓶 中, 加入50mL的无水乙醇, 10 mL 25% 氨水, 搅 拌数分钟后, 两锥形瓶液体混合, 继续搅拌24 h, 离心分离, 烘干待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首先将 共聚前驱物( PS- OH ) 溶解于甲苯中, 再加入 TEOS, 表面活性剂及非水溶性染料苯基卟啉, 使 之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乳液体系。当与乙醇混合 时,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两体系很均匀地混合 在一起, 修饰了羟基的聚苯乙烯由于带有亲水性 基团- OH, 在乙醇体系中很容易分散开, 不会发 生团聚。利用TEOS 水解与缩合作用形成PS /sio2纳米复合粒子.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通过研究影响聚乳酸微球制备的各项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集中。 标签:聚乳酸微球;制备 一、聚乳酸微球的研究意义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其自身及降解产物无毒,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可使活性物质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有效的浓度范围之内,不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作用效果,而且还可降低给药剂量和毒副作用,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有望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及熔融法等。其中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最常用。此方法是将不相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 二、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及熔融法等。其中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最常用。 此方法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内分散相的溶剂必须在外连续相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在缓慢搅拌下,内分散相溶剂不断向外相扩散,转运至液面并挥发到空气中。萃取一挥发一萃取过程反复进行,使内分散相中载体材料析出形成囊膜,将药物包裹其中,直到微球完全固化为止。按制备时乳状液的类型,本制备法可分为O/W,O/O,W/O/W三种类型。 (一)O/W型 将药物和PLA溶于二氯甲烷、氯仿等有机溶媒中,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乳化形成O/W型乳剂,再在加热或减压条件下除去有机溶媒,PLA与药物沉积形成微球。这种方法适用于脂溶性药物的包封,而对于水溶性药物包封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溶媒挥发过程中药物逐渐扩散进入水相所致,因此药物能否被成功地包封与微球内主要依赖于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 (二)O/O型 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是专为水溶性药物设计的。外相多用油类物质如硅

聚偏二氯乙烯.ppt

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

概述 ?聚偏二氯乙烯于1938年发现于法国,1939年美国(DOW)化学公司发 现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性能较好,并于次年投产,其品牌号叫赛纶 (sara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军需品,战后又制成纤维和涂料。 ?聚偏二氯乙烯可加工成单层薄膜,也可用其他材料(例如:纸,铝箔, 其他塑料)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溶于溶剂后作为涂覆材料。薄膜上涂有薄薄一层聚偏二氯乙烯涂层后就可大大改善其防潮,隔氧,密封性能。 ?用密度较大,有特殊气味的低沸点液体----偏二氯乙烯合成的偏二氯乙烯 合成聚偏二氯乙烯均聚物,其熔点范围很窄,质硬,软化点与分解温度接近,不易加工。常用的聚偏二氯乙烯是偏二氯乙烯(含量5%--25%)的共聚物

制造 聚偏二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与聚乙烯均聚物生产方法相似。一般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40℃左右聚合的中途加入偏二氯乙烯共聚。若做纤维使用,一般含偏二氯乙烯80%--95%;若制作成薄膜使用,一般含偏氯乙烯75%--85%,生产方法采用悬浮法和乳胶法;含偏二氯乙烯75%以下的涂料粘合剂和塑料多采用乳液法聚合。 偏二氯乙烯是无色液体,有轻微氯仿气味。相对密度为1.21,熔点-122.5℃,沸点为31.5℃,其性质与氯乙烯接近,所以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性质与聚氯乙烯的性质相同。

特点 ? ?共聚物:一种浅棕色透明薄膜,密度大,机械强度优 良、柔韧,但过软,不太适合于机操作。由于表面有 你粘连性,自动化包装要加入滑爽剂。 ?聚偏二氯乙烯:①柔软且具有极低的透气、透水性能, 可防止异味过重,保鲜,保香性能好,适于长期保存 食品;②耐强酸,强碱、化学药品、耐油脂性能优良。 ③自熄性。④自粘性。⑤收缩性大。⑥柔软易粘结, 操作性不良。⑦薄膜结晶性强,易开裂、穿孔。⑧耐老化性差。⑨在紫外光易分解出氯化氢,其单体也有毒性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醇/ 水混合物为分散介质对苯乙烯进行分散聚合,研究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浓度、分散介质组成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相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分散聚合粒径分布相对平均分子量 1.引言 球形聚合物微粒的合成和研究是近几十年来高分子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优良的疏水性,不可生物降解性;不被一般溶剂溶解或溶胀,利于应用和回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凝聚性好。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作为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的填料用来富集、分离、分析水体中某种或某类污染物。因此,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1-7]。通过优化分散聚合的工艺参数制备单分散性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其进一步的功能化及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 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市北方天一化学试剂,减压蒸馏后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BPO): 化学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重结晶后使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析纯,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 乙醇:分析纯,浓度(95%),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 2.2 测试仪器 PL50 常温凝胶渗透色谱仪(英国PL公司);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数。 Mastesizer 2000 激光粒度分析仪(英国);测定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2.3 苯乙烯的精制 取一只1000ml分液漏斗,加入500ml的苯乙烯,用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聚乳酸微球

Degradable Polymer Microspheres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U. Edlund, A.-C. Albertsson Department of Polymer Technology,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0044 Stockholm, Sweden e-mail: edlund@polymer.kth.se Abstract.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ystematic release of a pharmaceutical agent to maintain a therapeutic level of the drug in the body for a sustained period of time. This may be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therapeutic agent into a degra-dable polymer vehicle, releasing the agent continuously as the matrix erodes. This review is concerned with degradable polymers for us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with emphasis on the preparation, applications, biocompat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microspheres from hydro-lytically degradable polymers. Keywords.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Drug release, Microspheres, Degradation, Erosion, Polylactide, Poly(glycolide-co-lactide), Poly(e-caprolactone), Poly(hydroxyalkanoates) Polyanhydrides, Polycarbonates, Poly(orthoesters), Poly(1,5-dioxepan-2-one) 1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1.1Backgrou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1.2Polymer Degradation and Erosion . . . . . . . . . . . . . . . . . . .70 2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tate of Art . . . . . . . . . . . . . . . . .72 2.1 The Concept of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 . . . . . . . . . . . . . .72 2.2 Release of Therapeutic Agents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2.3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2.4 Biocompatibilit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3Polym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3.1Aliphatic Polyest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 3.1.1Polyglycolide, PG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3.1.2Polylactide, PL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3.1.3Poly(lactide-co-glycolide), PLGA . . . . . . . . . . . . . . . . . . . .82 3.1.4Poly(e-caprolactone), PC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4 3.1.5Poly(3-hydroxybutyrate), PHB and other poly(hydroxyalkanoate)s 85 3.2Polyanhydrid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3.3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Vol. 157 ?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2

聚偏二氯乙烯乳液制备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一、聚偏二氯乙烯概述 1. 聚偏二氯乙烯性质 PVDC,学名“聚偏二氟乙烯”,化学结构式为,是一种无毒,无味,粉末状,应用较为广泛的高阻隔性材料。PVDC单位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阴电性较强,并且与其他链中氢原子结合紧密。此外,它的分子结构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这些特征使其分子间的间隙很小,结晶度高,分子与分子可以较好地凝聚在一起,阻止水、氧气等小分子物质的渗透作用,阻隔性能优异[1]。 不仅如此,PVDC涂覆膜可以直接在食物包装材料上应用,并可以保味保香,防潮防霉,同时它的印刷性能优良,耐油耐腐蚀性能好[2] 。 但是由于PVDC在其软化温度下稳定性较差。高温条件下,其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会加速其分解老化,因此PVDC均聚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很低。而产品级的PVDC主要以共聚物的形式存在,如VDC/VC、VDC/AN和VDC/MMA等共聚物,它们被广泛的应用于涂料,容器和包装领域[3]。而根据报道PVDC树脂或胶乳作为包装材料使用已经超过50年了[4]。 2. 聚偏二氯乙烯的应用 PVDC的用途十分广泛,民用方面,可以用作食品药品的包装膜,五金制品的涂覆膜,军用方面,可用在机械零件,军用器材等各种对于防腐防锈蚀防氧化等阻隔性能要求高的产品外包装[2]。其应用领域为: (1)制备冷藏用单模高阻隔性并具有自粘性的家用保鲜膜; (2)制备高阻隔性的单膜,应用于高温杀菌处理后的肠用膜; (3)制备高收缩性的多层复合膜,用作冷鲜产品包装袋; (4)制备PVDC乳胶,涂覆在包装用塑料材料上,应用于复合基材、药物包覆膜等。并可应用于建材,防止植被生长破坏其强度; (5)PVDC材质透明,密度较大,可以通过纺丝工艺制备成高强度的丝线如钓鱼线,渔网等;耐腐蚀能好,可做成化肥包装袋、化油器中的过滤网;不透水不透气阻隔性高,可以作为液体盛放袋;耐候性好,可以制人工草坪[5]。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乳液法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盐为引发荆、苯乙烯为单体,在低水油比的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油比条件下,反应参数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和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8%、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达到32万。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单分散纳米微球。 作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在低水油比100:30的条件下,合成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探讨了反应参数对苯乙烯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规律。 试剂及仪器 苯乙烯(St),天津市科密欧化学开发中心;磷酸三钠,天津新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天津市化工试剂二厂;过硫酸铵,天津市化学试剂开发公司;无水氯化钙,天津市天达净化材料精细化工厂。以上试剂为分析纯。乌氏粘度计,直径0.5~0.6mm;激光粒度测试仪,ZETASIZER 300HSA,英国MALVERN。 聚苯乙烯(PSt)纳米微球的制备 实验操作 在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溶于部分蒸馏水)和部分苯乙烯(AR),待乳化剂全部溶解,称1g过硫酸钾(AR),用5mL水溶解于小烧杯中,将此溶解的一半倒入反应的三口瓶中,开动搅拌器,加热恒温槽,反应温度在控制要求左右。然后用滴液漏斗滴加剩余的苯乙烯,滴加速度不宜过快,加完后把余下的过硫酸钾加入反应的三口瓶中,继续加热,使之回流,逐步升温,以不产生大量泡沫为准,最后升到85℃,无回流为止。停止加热,冷却到50℃后,聚苯乙烯样品待后处理。 破乳 将聚苯乙烯的乳液在室温下搅拌,滴加氯化钠水溶液,用蒸馏水稀释,真空抽滤,再把样品放入离心机中离心6min,拿出样品用蒸馏水重复洗涤抽滤3次;再用乙醇洗涤抽滤3次,用恒温水浴锅把多余无水乙醇及水蒸干,晾干,置于105℃烘箱内半小时,干燥得到白色产品。 乳化剂用量对苯乙烯转化率和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影响 由图1可见,苯乙烯的转化率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这是由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形成的胶束量增多,在乳液中生成更多活性胶束中心,故苯乙烯转化率提高。聚苯乙烯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也呈现增大的趋势。这是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的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的研究 摘要:微囊化过程中通过蒸发技术去除疏水性聚合物溶剂,及用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和羟基酸共聚物来制备微球和微囊近年来已被广泛报道。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性能已被广泛的研究。包括水溶性化合物蛋白质和肽的包封给研究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实体的成功包封需要微球高载药,通过包封法来防止蛋白质降解,和从微球中进行可预测的释放药物化合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多乳液技术和其他创新性修改形成了常规溶剂蒸发法。 关键词:微球;溶剂蒸发;水溶性化合物;肽;蛋白质;多乳液 介绍:根据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用溶剂蒸发法生产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已被广泛研究。在溶剂蒸发过程中,聚合物被溶解在一个合适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药物被分散或溶解于该聚合物溶液中。所得到的溶液或分散液乳化在水性的连续相中以形成离散的液滴。微球的形成中,有机溶剂必须先扩散到水相中,然后在水/空气界面蒸发。随着溶剂的蒸发,适当的过滤和干燥后,可以得到微球硬化和自由流动的微球。 溶剂蒸发法已被广泛用于制备许多不同的药物的PLA和PLGA微球。影响微球的特性的几个变量已经确定,包括药物的溶解性能,内部形态,溶剂类型、扩散速率、温度、聚合物组合物和粘度,和载药。所用溶剂挥发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在颗粒内的活性剂的成功截留,这个过程是制备不溶性或难溶性药物最成功的方法。很多具有不同理化性质

并能配制成聚合物微球的的药物,有抗癌药物,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类固醇,生育控制剂。 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基质蛋白穿过曲折的充满水的路径扩散,及穿过聚合物基质或通过矩阵侵蚀释放出去。溶剂蒸发技术的进展已允许水溶性强的药物、活性化合物如胺类药物,蛋白质,肽,和疫苗成功的运用,本文将总结溶剂蒸发技术的进展,和由该方法产生的可降解微球相关特性。

《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征求意

《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55号)的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计划编号:20170415-T-469)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归口,由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制定。 二、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标准要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完善各项尺寸数据的规定; 做到和现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 三、标准修订内容情况 1、条款“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以聚偏二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吹塑法制成的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以下简称肠衣膜)。 删除了“并分切的”、“用于灌装肠类食品”。 2、条款“3 分类” 肠衣膜分为印刷肠衣膜与非印刷肠衣膜,印刷肠衣膜分为里印肠衣膜与表层里印肠衣膜。 将“里印复合肠衣膜”调整为“表层里印肠衣膜”。 3、条款“4.1.4” 接头处双面用与薄膜颜色有区别的胶带连接,接头应平整、牢固。去掉“上下胶带重叠”内容。 4、条款“4.1.5 ”

肠衣膜卷表面应平整,允许有轻微的活褶,不应有明显的暴筋、翘边。经分切的肠衣膜端面应平整,膜卷张力适当,无脱卷现象,膜卷中心线和芯管中心线之间的偏差不大于4 mm。增加“经分切的肠衣膜”内容。 5、条款“4.3.2” 肠衣膜的长度和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长度不允许有负偏差,经分切的膜卷宽度偏差见表2。宽度偏差增加“经分切的膜卷”限定条件。 6、条款“4.4” 增加了“特殊产品的热收缩率、氧气透过量由供需双方商定”要求。 7、条款“4.5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 4806.7及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与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8、条款“4.6” 删除该条款,按照GB 9685-2016中溶剂特定迁移量/残留量要求执行。 9、条款“5.1” 从肠衣膜的膜卷上去掉外层,取足够数量的肠衣膜作为检验试样。 具体取样量根据对应检测标准要求。 10、条款“5.5.4” 按GB/T 26253条件2或GB/T 1037条件A规定进行,GB/T 26253为仲裁方法。 增加GB/T 26253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作为仲裁法。 11、条款“5.5.5” 按GB/T 19789或GB/T 1038规定进行,温度(23±2)℃,GB/T 19789为仲裁方法。 增加GB/T 19789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作为仲裁法。 12、条款“6.1” 肠衣膜的验收以批为单位,分切的肠衣膜同一品种、同一工艺、同一天生产的为一批。不分切的肠衣膜同一品种、同一工艺、同一旬生产的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