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冲刺--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三化学冲刺--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三化学冲刺--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三化学冲刺--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主讲:黄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王学兵

考点解读

一、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图

二、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

(一)化合反应:A+B+…=C

特点:1、没有单质生成。

2、若反应物有单质参加,元素化合价改变,反之不变。常见类型: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水→碱

条件:生成的碱要可溶

3、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条件:用该方法生成的酸性氧化物只有:CO2、SO2、P2O5 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酸根中含氧元素)

条件:SiO2不发生该类反应。

5、金属+非金属(O2外)→盐(不含氧元素)

条件:Cl2化学性质强与氧气。

(二)分解反应:C=A+B+…

特点:1、可能有单质生成。

2、若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变,反之不变。

常见类型:

1、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条件:参加反应的盐必须为难溶的CO32-。

2、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

条件:酸为碳酸等不稳定性酸。

(三)置换反应:A+BC==AC+B

特点:1、一定有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一定改变。

常见类型:

1、金属氧化物+H2<或C>金属+H2O<或CO2↑>

2、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a.金属的活动性强于氢

b.酸为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

3、金属+盐→盐+金属

条件:a.参加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于盐中金属

b.参加反应的盐必须可溶

c.参加反应的金属不为K、Ca、Na

※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只生成亚铁盐<Fe2+>

(四)复分解反应:AB+CD==AD+CB

特点:1、一定无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不变。

常见类型: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满足的条件生成物满足的条件

1、酸+碱性氧化物盐和水满足条件沉淀<↓>

2、酸+盐盐和酸满足条件或

3、酸+碱盐和水满足条件气体<↑>

4、碱+盐盐和碱两物可溶或

5、盐+盐盐和盐两物可溶水(难电离的物质)<H2O>

(五)其它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条件:参加反应的碱必须可溶。

规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2、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前的金属氧化物不发生该反应。

3、C x H y+O2CO2+H2O

4、C x H y O z+O2CO2+H2O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KCl KNO3B.C CO2

C.Cu(OH)2Cu D.KOH K2SO4

解析:

本题考查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答题时须明确题目要求: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中KCl可一步转化为KNO3(KCl+AgNO3=AgCl↓+KNO3),

但KNO3不能一步转化为KCl;B中C可一步转化为CO2(C+ O2CO2),CO2也能一步转化为C;C中Cu(OH)2不能一步转化为铜,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D 中KOH和H2SO4反应可一步转化为K2SO4,K2SO4和Ba(OH)2反应也可一步转化为KOH。

答案:BD

例2、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乙丙丁

A H2SO4Na2SO4NaOH NaCl

B KCl K2CO3KOH HCl

C O2CO CuO C

D Fe CuCl2Zn HCl

解析:

该题要求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同时要善于抓住题中叙述的关键信息,通过分析、类比,寻找解题的途径。由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等信息,将A、B排除,C、D符合题意。

答案:CD

例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以前减轻的是()A.稀硫酸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D.氯化亚铁溶液

解析:

铁片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发生下列反应:

Fe + H2SO4=FeSO4+ H2↑

Fe+2HCl= FeCl2+H2↑

每生成2g氢气,同时有56g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了。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如下反应:

Fe+CuSO4=FeSO4+Cu

每析出64g铜,同时有56g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结果溶液质量减轻。铁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

答案:C

例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lCl3B.ZnCl2

C.FeCl3D.CuCl2

解析:

考查置换反应的判断,利用活泼金属与相应的酸之间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盐,所以A、B正确,从金属的活动性来看,铁也是活泼金属,可是铁参加置换反应,只能生成+2价的生成物。

答案:CD

例5、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B.稀盐酸

C.稀硫酸D.二氧化碳

解析:

通过物质的性质来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出C正确。

答案:C

例6、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处产生白色物质B.b处生成蓝色沉淀

C.c处发生复分解反应D.d处产生气泡

解析:

主要判断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现象。a处因为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应该有固体出现,b处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处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d处产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错误。

答案:A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燃烧更旺 B .发出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 故选D .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高粱酿酒C.轮胎爆炸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 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 H2O KMnO4↘↓↑↗CO、CO2 ↗SO2H2SO4 H2O2→O2→P2O5+ Mg Al Zn Fe→H2→H2O ↘MgO HCl KClO3↗↓↘Al2O3 Fe3O4 % 2、碳与碳的化合物 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 CO2↗Na2SO4 →BaSO4↓(白) NaOH →Na2CO3 →CaCO3↓(白) (变质)↘NaCl →AgCl↓(白) 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 ; ↙↗―――――――↘↖ CaCO3→CaO→Ca(OH)2→CaCl2 ↖CO2↙ 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 ↗BaCl2→BaSO4↓(白) BaO →Ba(OH)2↗ ↘+ CuS O4 , ↘Cu(OH)2↓(蓝) 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CuO ↗CO2 ↙↘Ca(HCO3)2 →CaCO3→CaO →CuSO4→Cu ↘H2O

↗Na2CO3↗NH3 → NaHCO3 →CO2NH4HCO3→H2O … ↘H2O →H2CO3↘CO2 →H2CO3 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 ↗ZnSO4↖↗AlCl3↖ Zn →ZnO Al →Al2O3 ↘ZnCl2↙↘Al2(SO4)3↙ Fe Al ↗MgCl2↖↙﹉﹉﹉﹉↗CuCl2↘↖. Mg →MgO Cu←→CuO Cu(OH)2↘MgSO4↙↖____↘CuSO4↗↙ Fe Al ↙FeCl3↖ C CO H2Mg Al↗FeSO4 Fe(OH)3 Fe2O3←――――→Fe ↖Fe2(SO4)3↙O2H2O ↘FeCl2 8、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 CO2 CO C或O2 O2H2O H2O2 Al2O3AlCl3 Al CuO CuSO4 ; Cu ⑴⑵⑶⑷ MgO MgSO4 & Mg Cu H2 Fe CaO Ca(OH)2 CaCO3 CaCl2Ca(OH) 2 CaCO3《 CaCO3Na2CO3 CO2 · CO2 NaOH Na2CO3 CO2O H2O NaOH NH4Cl NH3 ⑼⑽⑾⑿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部分认识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 教学过程 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食醋除水垢 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大理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 2),呼出的是~(CO 2 ), 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 2 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张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张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规律,说白了就是张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

第九讲多彩的世界 【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链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放学回到家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可以闻到花香;同理,炒菜时油分子也会弥漫到家中的每个角落,所以会闻到饭菜的香味.你还能想到哪些现象与分子的运动有关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你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教材知识诠释 (一)物质的构成 盛在烧杯中的水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将它倒在多个容器中,也可以用喷雾器将它喷成水雾,这说明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不见”了,但水变甜了.其实是糖的微粒均匀分布到水的微粒中间了.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形成的糖水仍然是甜的,即保持它原来的性质.我们把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很小,如一滴水中含有30亿个水分子,现在我们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看以它. (三)分子间有间隙 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间隙 (1)器材:玻璃管、清水、染色酒精、滴管 (2)步骤:①管内用滴管向玻璃管内滴入半管清水;②再用滴管滴入半管酒精,将管口堵住,反复颠倒几次,观察混合液上表面的位置. (3)现象:混合液上的表面位置下降. (4)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探究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器材: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清水、墨水. (2)步骤:①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连接,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②记录观察到的现象;③分析看到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是在永 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④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⑤分析以上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结论: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扩散现象:分子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扩散现象。

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初中测试练习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 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 8.下图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橙子做成罐头B.凉拌西红柿C.大豆制作成酱豆D.玉米熬制成粥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9.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

初中化学第一章总结(物理变化_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用镊子取用 ②固体粉末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细口瓶中 ①大量液体直接倾倒 ②一定量的液体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二)物质的加热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2、酒精灯的使用--加热 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中上部(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放在外焰上 3、给物质加热注意事项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

不能,因为沸腾的液体会溅出试管伤人 ②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不能,因为直接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 ③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不能,因为热的试管在接触水的时候会炸裂④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在酒精灯的外焰上来回移动加热 (三)试管的洗涤 标准:内壁均匀附着水,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起,块状药品莫竖投。 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口紧挨,标签防腐向手心,试管倾斜注药液,盖塞向外放原处。 量筒的使用方法凹面最低平视线,俯读偏大仰读小。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悬空滴液防污染,切勿横放或到放,滴管未洗莫混用。 物质的加热检查灯芯和酒精,添加酒精要熄火。(点前) 分别点燃才安全,碰头点火易失火。(点时) 外焰加热温度高,容器外壁先擦干,(用时)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 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收二氧化氮 B、从粗盐制精盐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 D、二氧化碳溶于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 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 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词)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自毛泽东诗词) 4、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牛奶变酸 C、铜器生锈 D、木柴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 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 D、钢铁生锈 6、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 D、臭氧与氧气完全相同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凉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M、火山爆发 N、酸雨形成 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 Q、海水晒盐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doc

物质组成、构成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S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宏观微观 质子f(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阴离子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f 金属 L 稀 有气体 纯净物< 、 r 无机化合物 I 有机化合物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 (2009 ?潍坊)榴莲被誉为“果巾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 (2009 ?烟台)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氧化物 酸 碱 ‘盐

3、(2009 ?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lOmL 酒精和lOra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2009 ?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 获200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 )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 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肝脏、瘦肉、蛋、 鱼、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海产品、加碘盐 A 、元素 D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7、(2009 ?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 的是()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09 8、(2009 ?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巾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 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 1 C.质子数为58 D.钟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5、(2009 ?福州)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 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 C.核外有3个电子层 B.最外层电子数为1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81 6、(2008 ?南京)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你给 5 表的“ ☆”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种樂 主要食物來源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1.(浙江嘉兴中考)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C、D 选项都是化学变化,只有B项是物理变化,所以B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B 2.(山东济宁模拟)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①③没发生化学变化,②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思路解析: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物理变化。

答案:A 4.(湖北黄冈中考)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花香四溢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C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 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 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B 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答案: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剖析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 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 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 粒 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 = Na2CO3+ H2O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反应类型 概念特征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S+ O2SO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2H2O 电解 2H2↑+O2↑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种化合物 A+BC→B+AC HCl+ Zn= ZnCl2+ H2↑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H2SO4+2NaOH =Na2SO4+2H2O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完整版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 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七讲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O 2===== 点燃 __SO 2 __,C+O 2 ===== 点燃 __CO 2 __,C+2S===== △ __CS 2 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 O===__H 2 CO 3 __ SO 2 +H 2 O===__H 2 SO 3 __ SO 3 +H 2 O===__H 2 SO 4 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 ===== △ __H 2 O+CO 2 ↑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燃烧更旺 B.发出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 应.故选D.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3: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可能为(填序号)__③__。 ①氧气②水③碳酸 (2)若X为CaCO 3 ,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O→CO 2 :__ ; ②CaCO 3→CO 2 :__ _或__ _。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及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 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5.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8.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答案:无色无味气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 答案:A 10.(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 (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