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

析(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A.内涵式

B.广泛

C.狭义

D.广义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4.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7.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8.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班主任能力的核心是( )。

A.组织管理能力

B.良好的心理品质

C.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D.敏锐的观察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_________。

2.指导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_________。

3.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手段是_________。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6.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_____。

7.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顶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2.B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3.A 【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D 【解析】略。

二、填空题

1.永恒性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人的素质

4.“言传身教”

5.专业素养

6.教师资格制度

7.基础

8.以教学为主

9.讲义式提纲式

10.生活性开放性来源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答案要点】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亨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4.【答案要点】

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5.【答案要点】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品德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

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存在无知识的智力,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

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智力发展的水平。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知识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发展的高低,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附答案)1.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2.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来源:考试大

选项:A B C D

3.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4.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 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5.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6.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7. 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8.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9.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10. 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1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12.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13.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14. 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A.增大劳动力数量

B.延长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15.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16.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17.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18.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19.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A.实践性来源:考试大网

C.衔接性

D.发展性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20.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21.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22.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23.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24.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25. 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26.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2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28. 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B

29.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30. 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参考答案:B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31. 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封建社会末期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32.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C

33.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34.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A

35.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选项:A B C D

参考答案:D

36.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