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pls封装两种模式

mpls封装两种模式

mpls封装两种模式
mpls封装两种模式

浅谈MPLS技术在包模式和信元模式的标签

在此要强调的如果要组建以ATM交换机为核心的MPLS技术网络,那么在ATM网络的边缘必须设置路由器,原因在于ATM交换机只转发信元,无法处理用户数据IP包。当然上面也提到要在ATM交换机上实现MPLS技术功能。

MPLS技术在包模式和信元模式的标签,上面叙述到了,MPLS技术是IP技术和ATM技术的融合。LSR和ATM-LSR上实现标签的生成和分发是有点不同的。

MPLS技术包模式(Packet Mode)下的标签的分配和分发

对于实现包模式MPLS技术网络中,是下游LSR独立生成路由条目和标签的绑定,并且是主动分发出去的。所有LSR上启动了LDP协议。以LSR-B为例,它已经通过路由协议获得网络X的路由了,一旦启动LDP协议,LSR-B立即查找路由表。

如果X网络的路由是由IGP路由协议学到的,则在LIB表中为通向X网络的路由生成一个本地标签25,由于LSR-B和LSR-A、LSR-C、LSR-E形成了LDP邻居关系,所以下游LSR-B 会主动给所有的邻居发送这个X=25的路由条目和标签的绑定!

LSR-A、LSR-E、LSR-C会把该路由条目和标签的绑定放置到本地的LIB表中,再结合本地的路由表,在FIB表中生成有关X网络的“网络地址->出标签”条目,在LFIB中生成有关X网络的“进标签->出标签”条目。所有的LSR上都如此操作。最终的结果使整个MPLS 技术网络内部所有LSR上达到路由表、LIB表、FIB表、LFIB表的动态平衡。

如果LSR-A接收到要去X网段的数据,由于LSR-A处在MPLS技术网络的边缘,必须查找FIB表,对接收到的IP包,做标签插入操作。对于LSR-B,LSR-C则纯粹是分析标签包,对包头的标签做转换,在转发标签包而已。数据到了LSR-D,该边缘LSR会去掉标签包中的标签,再对恢复的IP包做转发!

MPLS技术信元模式(Cell Mode)下的标签分配和分发

在信元模式下,下游ATM-LSR接收到了上游ATM-LSR标签绑定请求后,下游受控分配标签,被动向上游分发标签。最上游的LSR-A向ATM-LSR-B发起对网络X的标签求情,ATM-LSR-B 再向ATM-LSR-C发请求,最后请求到达LSR-D,LSR-D生成本地对X网络的标签1/37,把该标签告诉ATM-LSR-C,C做同样操作,这样一步一步到达LSR-A。

最终生成一条从A->B->C->D的LSP(Label Switch Path)。这样如果A收到要到X网络的数据,A就把IP数据包分割成带有标签的信元,通过ATM接口发送到B,接下来B和C

就纯粹做ATM信元的转发,到了D后再把信元组合成IP数据包,发向网络X。

在此要强调的如果要组建以ATM交换机为核心的MPLS技术网络,那么在ATM网络的边缘必须设置路由器,原因在于ATM交换机只转发信元,无法处理用户数据IP包。当然上面也提到要在ATM交换机上实现MPLS技术功能。

必须在ATM交换机的信令控制部分加入路由协议,而路由信息包往往是打在IP包中的,如RIP,OSPF,BGP等路由协议。ATM交换机为了确保这些以IP包形式传递的路由信息能够在ATM交换机间传递,使用了专门的带外连接通道或者带内的管理VC。

MPLS QoS配置

MPLS QoS配置 1.3.1 对同一VPN内的流进行QoS配置 1. 组网需求 如图1-1,网络描述如下: ●CE 1和CE 2都属于VPN 1 ●PE 1与P之间的链路带宽为2M ●P与PE 2之间的链路带宽为2M 组网需求为对VPN 1中优先级不同的流给予不同的QoS保证。 配置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CE 1、PE 1、P、PE 2和CE 2进行MPLS VPN的配置: ●PE 1、P、PE 2之间运行OSPF ●PE与CE之间建立MP-EBGP邻居 ●PE与PE之间建立MP-IBGP邻居 然后是在PE 1和P上进行MPLS QoS的配置: ●在PE 1的入接口GigabitEthernet1/0/1上配置QoS策略,根据MPLS报文的 DSCP属性,设置报文EXP域的值。 ●在P设备上,根据MPLS报文的EXP域值区分流,配置基于流的队列CBQ: 对于EXP为1的流保证10%的带宽;对于EXP为2的流保证20%的带宽;对 于EXP为3的流保证30%的带宽;而对于EXP为4的流,保证40%的带宽并 保证低时延。 MPLS VPN的配置请参考本手册“MPLS配置指导”中的“MPLS L3VPN”,下面只描述MPLS QoS部分的配置。

[PE1-behavior-exp2] traffic behavior exp3 [PE1-behavior-exp3] remark mpls-exp 3 [PE1-behavior-exp3] traffic behavior exp4 [PE1-behavior-exp4] remark mpls-exp 4 [PE1-behavior-exp4] quit # 定义QoS策略,为不同类的报文指定流行为,即对不同类的报文标记不同的EXP 值。 [PE1] qos policy REMARK [PE1-qospolicy-REMARK] classifier af11 behavior exp1 [PE1-qospolicy-REMARK] classifier af21 behavior exp2 [PE1-qospolicy-REMARK] classifier af31 behavior exp3 [PE1-qospolicy-REMARK] classifier efclass behavior exp4 [PE1-qospolicy-REMARK] quit # 在MPLS网络的PE入接口上应用已定义的QoS策略。 [PE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PE1-GigabitEthernet1/0/1] qos apply policy REMARK inbound [PE1-GigabitEthernet1/0/1] quit (2)P的配置 # 定义四个类,分别用来匹配EXP域为1、2、3和4的MPLS报文。

system-view [P] traffic classifier EXP1 [P-classifier-EXP1] if-match mpls-exp 1 [P-classifier-EXP1] traffic classifier EXP2 [P-classifier-EXP2] if-match mpls-exp 2 [P-classifier-EXP2] traffic classifier EXP3 [P-classifier-EXP3] if-match mpls-exp 3 [P-classifier-EXP3] traffic classifier EXP4 [P-classifier-EXP4] if-match mpls-exp 4 [P-classifier-EXP4] quit # 定义流行为,为不同的流设置不同的带宽和时延保证。 [P] traffic behavior AF11 [P-behavior-AF11] queue af bandwidth pct 10 [P-behavior-AF11] traffic behavior AF21 [P-behavior-AF21] queue af bandwidth pct 20 [P-behavior-AF21] traffic behavior AF31 [P-behavior-AF31] queue af bandwidth pct 30 [P-behavior-AF31] traffic behavior EF [P-behavior-EF] queue ef bandwidth pct 40 [P-behavior-EF] quit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高考物理最新电磁学知识点之磁场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高考物理最新电磁学知识点之磁场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 的铝棒用两个劲度系数均为 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 中, 磁感应强度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当铝棒中通过的电流方向从左到右时,弹簧的长度 变化了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长度缩短了, B .弹簧长度缩短了, C .弹簧长度伸长了, D .弹簧长度伸长了 , 2.如图,半径为R 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 的方向射入 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 的距离为 2 R .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 A . 2qBR m B . qBR m C . 32qBR m D . 2qBR m 3.科学实验证明,足够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I B k l ,式中常量k >0,I 为电流强度,l 为该点与导线的距离。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平行直导线分别通有电流3I 和I (方向已在图中标出),其中a 、b 为两根足够长直导线连线的三等分点,O 为两根足够长直导线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和b 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 B .a 点的磁感应强度比O 点的磁感应强度小 C .b 点的磁感应强度比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 D .a 点和b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5:7 4.如图所示,有abcd 四个离子,它们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质量不等.有m a =m b <m c =m d ,以不等的速度v a <v b =v c <v d 进入速度选择器后有两种离子从速度选择器中射出,进入B 2磁场,由此可判定( ) A .射向P 1的是a 离子 B .射向P 2的是b 离子 C .射到A 1的是c 离子 D .射到A 2的是d 离子 5.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导线框用绝缘细线悬挂于天花板,导线框中通一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图中虚线过ab 边中点和ac 边中点,在虚线的下方有一垂直于导线框向里的匀强磁场,此时导线框通电处于静止状态,细线的拉力为F 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现虚线下方的磁场消失,虚线上方有相同的磁场同时电流强度变为原来一半,此时细线的拉力为F 2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导线框的质量为 A .2123F F g + B .212 3F F g - C .21F F g - D .21 F F g + 6.如图甲是磁电式电流表的结构图,蹄形磁铁和铁芯间的磁场均匀辐向分布。线圈中a 、b 两条导线长度均为l ,未通电流时,a 、b 处于图乙所示位置,两条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通电后,a 导线中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I ,则( ) A .该磁场是匀强磁场

MPLS LDP 基本配置

MPLS LDP基本配置实验 V0.1 2012-6-25 Author 顾赟TEL PHONE Organization LastUpdate 2013-6-22

目录 1 实验目的 (3) 2 拓扑与需求 (3) 2.1 网络拓扑及地址规划 (3) 2.2 需求概述 (3) 3 配置与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实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配置MPLS (4) 3.3 结果测试 (5) 3.3.1 查看LDP邻居 (5) 3.3.2 查看LDP接口 (6) 3.3.3 查看LIB (6) 3.3.4 查看LFIB (9) 3.3.5 查看跟踪路由 (9) 3.4 手工指定LDP RID (10) 3.5 修改LDP Transport-Address (11) 3.6 修改LDP Hello Time (12) 3.7 修改LDP Hold Time (13)

1 实验目的 1、理解MPLS LDP 的基本原理及运作机制。 2 拓扑与需求 2.1 网络拓扑及地址规划 R1 R2F1/0 F1/0 F0/0R1 R1 R3F0/0 设备名称 IP 地址 接口 备注 R1 12.1.1.1/24 F0/0 1.1.1.1/32 Lo0 R2 12.1.1.2/24 F0/0 23.1.1.2/24 F1/0 2.2.2.2/32 Lo0 R3 23.1.1.3/24 F1/0 3.3.3.3/32 Lo0 2.2 需求概述 1、全网配置静态路由,再配置MPLS 协议,并查看其结果。 2、手工指定LDP RID 、修改LDP Transport-Address 、修改LDP Hello time 、修改LDP Hold time ,并查看其结果。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 一、三大定律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1 和q2 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与这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uuu r q q ur F21 = k 1 2 2 er r ur u r 高斯定理:a) 静电场:Φ e = E d S = ∫ s ∑q i i ε0

(真空中) b) 稳恒磁场:Φ m = u u r r Bd S = 0 ∫ s 环路定理:a)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b) 安培环路定理:二、对比总结电与磁 ∫ L ur r L E dl = 0 ∫ ur r B dl = 0 ∑ I i (真空中) L 电磁学 静电场 稳恒磁场稳恒磁场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定义:B = ur ur F 定义:E = (N/C) q0 基本计算方法:1、点电荷电场强度:E = ur r u r dF (d F = Idl × B )(T) Idl sin θ 方向:沿该点处静止小磁针的N 极指向。基本计算方法:ur q ur er 4πε 0 r 2 1 r ur u Idl × e r 0 r 1、毕奥-萨伐尔定律:d B = 2 4π r 2、连续分布的电流元的磁场强度: 2、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ur n ur 1 E = ∑ Ei = 4πε 0 i =1

r qi uu eri ∑ r2 i =1 i n r ur u r u r 0 Idl × er B = ∫dB = ∫ 4π r 2 3、安培环路定理(后面介绍) 4、通过磁通量解得(后面介绍) 3、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 ur ρ dV ur E=∫ e v 4πε r 2 r 0 ur ? dS ur ur λ dl ur E=∫ er , E = ∫ e s 4πε r 2 l 4πε r 2 r 0 0 4、高斯定理(后面介绍) 5、通过电势解得(后面介绍) 几种常见的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公式: 几种常见的磁感应强度公式:1、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外:B = 2、圆电流圆心处:电流轴线上:B = ur 1、点电荷:E = q ur er 4πε 0 r 2 1

三网融合技术(三种网络结合的时代)

三网融合——一场跨行业资源的博弈与合作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第二章发展趋势--广电、电信部门在三网融合中的“位”与“为” 第一节广电、电信职责定位第二节 第二节广电、电信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电信运营商可为之处: 第三章传播效应--三网融合与新媒体的深层互推 第四章行业蓝图--打造运营商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球,三网融合是业界数十年来的共同追求,它代表了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中国,三网融合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有效手段。然而,三网融合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三网融合推进主体之一的电信运营商相应也面临来自各个层面的机遇与挑战,也与广电进行着跨行业的资源博弈与合作,那么,电信运营商如何拿出切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推进三网融合,是能否在新一轮全业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根据试点方案,我国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双向进入:电信强广电弱的现实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采取扶

大一电磁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总结一、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t d 共同特征是面积变化或磁场变化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对于多匝回路(2)楞次定律 第一种表述: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 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第二种表述: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本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反映 二、电动势 (1)动生电动势 磁场不变导体在磁场中运动s s d B dt d k dt d N dt d B V K

(2)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导体不动,磁场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涡旋电场(感生电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比较这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个, 核心是变化的磁场激发涡旋电场 感应加速器 电磁感应和相对运动 存在电场或存在磁场与观察者有关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也是相对的 电磁场力是相对论不变的 三、互感和自感 1.互感、互感系数 自感、自感系数 全磁通与回路的电流成正比: 称L 为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物理意义:一个线圈中通有单位电流时,通过线圈自身的磁通链数,S d t B l d E S L S L S d j l d B 0S d t B l d E S L i B F V E Li

等于该线圈的自感系数。 由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电动势 自感和互感的关系 2.电感的连接 顺接 反接3.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 (1)自感磁能 同理自感为L 的线圈,通有电流I 所储存的磁能应该等于这电流消失时自感电动势所做的功 (2)互感磁能 同理,先合开关k2使线圈2充电至I2,然后再合开关k1保持I2不变,给线圈 1 充电,得到储存在磁场中的总能量为:这两种通电方式的最后状态相同,dt di L dt d L 21L L k M M L L L 221M L L L 221L I L L W LI idt dt di L dq A 2021 L o I L L W LI di Li idt A 2212 1122 222 1112212121I I M I L I L W W W W m 1 2212 112 2221122121'I I M I L I L W W W W m M M M 2112

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融合的技术发展分析

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融合的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地面网络3G系统和IP技术的高速发展,无处不在的多媒体应用需求给卫星通信提出新的技术挑战。本文对未来卫星通信与地面融合中的QoS保障机制、资源管理和跨层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1 前言 卫星通信发展至今,全球相继有GEO、MEO、LEO等高中低轨道各个层次上运行的中继转发和信号处理卫星。随着地面系统3G和IP 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的无缝连接要求使得卫星通信将与地面高速发展的网络进行融合,以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作为网络融合的基础平台,将是未来核心网的发展方向,业务也将向多媒体、多元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1]。 90年代已建成并投入应用的卫星通信系统:铱( Iridium)系统、Globalstar 系统、ORBCOMM 系统等为全球提供包括话音、数据通信、位置信息服务,通过星际交链、地面信关站与地面网络、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等联成一体,达到覆盖全球的目的[2]。 因此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也将考虑与地面通信系统的兼容性,网系的融合将对系统的通信容量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卫星QoS、资源管理、跨层设计几方面来探讨与地面系统融合给卫星通信带来的技术挑战。 2 卫星IP通信 在4G系统中,向全球信息网络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系统将作为地面系统的补充来提供无处不在的多媒体和高速数据应用。其系统设计可以是LEO、MEO、GEO,或者他们之间的结合,这取决于覆盖范围、费用、用户服务和业务的需求。卫星与地面网络的融合将表现出不同的资源可用性和开销,需要通过有效的系统设计来保障无缝连接。

最新1.IP基础知识练习

IP基础知识 试题讲解: 1. 中国移动IP承载网整体网络规划定位于核心、汇聚和接入3层结构,包括的设备是()。 A、核心节点部署核心路由器(CR) B、汇聚节点部署汇聚路由器(BR) C、接入节点部署接入路由器(AR) D、以上均是 答案:D 2.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管系统暂采用集中设置的原则进行组织,其主要管理功能包括() A、网元层管理功能 B、网络层管理功能 C、MPLS VPN业务管理功能 D、以上都是 答案:D 3. 在一个局域网中A主机通信初始化时将通过()方式在网络上询问某个IP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是什么. A、组播 B、广播 C、单播 D、点对点 答案:B 4. 在一个C类地址的网段中要划分出15个子网,下面那个子网掩码比较适合( ) A、255.255.255.252 B、255.255.255.248 C、255.255.255.240 D、255.255.255.255 答案:C 5. 在路由器中,如果去往同一目的地有多条路由,则决定最佳路由的因素有( ) A、路由的优先级 B、路由的发布者 C、路由的cost值 D、路由的生存时间 答案:A 6. 在OSI分层模型中,时钟同步是在哪一层实现的( ) A、应用层 B、物理层 C、数据链路层 D、会话层 答案:B 7. 有5类IP地址,下面哪一类地址是组播使用的( ) A、B B、C C、D D、E

答案:C 8. 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 ) A、源地址 B、下一跳 C、目标网络 D、路由权值 答案:A 9. 以下哪些哪些组播地址被预留( ) A、10.0.0.0~10.255.255.255 B、239.0.0.0~239.255.255.255 C、224.0.0.0~239.255.255.255 D、224.0.0.0~224.0.0.255 答案:D 10. 以下不属于中国移动IP承载网接入节点设置原则是() A、原则上按照成对方式在每个网络覆盖城市进行部署 B、尽可能控制业务接入城市的接入路由器(AR)的设置数量 C、考虑RAN部分的接入和承载 D、覆盖3G核心网网元和其它相关业务(2G GPRS核心网、BOSS、网管、OA等)的接入需求 答案:C 11. 选出基于TCP协议的应用程序() A、PING B、TFTP C、TELNET D、OSPF 答案:C 12. 下列应用层协议基于UDP的是( ) A、FTP B、Telnet C、TFTP D、HTTP 答案:C 13. 下列关于IPv6协议优点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B、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rnet连接 C、IPv6协议具有128个地址空间,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 D、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答案:D 14. 下列关于HTTP协议论述正确的是( ) A HTTP是面向连接的、无状态的、面向记录的协议 B HTTP是无连接的、无状态、面向对象的协议 C HTTP是面向连接、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D HTTP是面向连接、有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答案:C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作者简介:余伟明王燕伟朱旭明 摘要:云计算网络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服务提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给出网络的重要性,之后从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分析了主要技术要点,同时说明广东联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关注要点。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虚拟化网络、数据中心 1前言 云计算技术是IT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了IT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趋势使得IT基础架构的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集中和提高,从而对基础架构层面,特别是网络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最终都需要通过网络为用户所用。如何让云平台中各种业务系统尽可能安全的使用云平台网络,如何让业务便利的接入和使用云计算服务,以及通过网络满足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传输和配置迁移,如何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并让网络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这些都是云计算网络研究的重点。 随着增值业务系统的发展,原有传统数据中心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电力消耗严重等诸多弊端。由此广东联通开展了以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动态基础架构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手段进行物理资源的共享,节约单一系统的使用成本。本文着重介绍一下广东联通在搭建云计算网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的思考。 2云计算的网络层次 云平台的基础架构主要包含计算(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对于网络,从云平台整个网络架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以及云接入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中的网络层次 数据中心网络包括连接服务器、存储以及四到七层各类服务器(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IDS/IPS等)的数据中心局域网,以及边缘虚拟网络,即主机虚拟化之后,虚拟机之间的多虚拟网络交换网络,包括分布式虚拟交换机、虚拟桥接和 I/O 虚拟化等; 跨数据中心网络主要用于不同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备份、配置迁移、多数据中心间的资源优化以及多数据中心混合业务提供等; 接入网络用于数据中心与终端用户互联,为公众用户或企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数据中心网络以及跨数据中心网络两个层次的技术特点以及部署方式。 2.1数据中心网络 数据中心是整个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数据中心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及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可靠性;通过提供自服务能力,降低运维成本;通过有效的安全机制和可靠性机制,满足自由业务系统和合作运营系统以及地方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由于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高速、扁平、虚拟化的要求。 首先,目前传统的数据中心由于多种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孤立性,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复杂,存在相对独立的三张网,包括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和多个对外I/O接口。数据中心的前端访问接口通常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而成,构成高速的数据网络;数据中心后端的存储则多采用NAS、FC SAN 等接口;服务器的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则需要低延迟接口和架构。由于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了服务器之间存在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异构、接口与数据格式不统一; 其次,数据中心内网络传输效率低。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得虚拟数据中心中业务的集中度、 服务的客户数量远超过传统的数据中心,因此需要对网络的高带宽、低拥塞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磁现象 知识点1 简单的磁现象 1.磁体任何磁体都具有两个磁极(N、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 磁极互相吸引. (1)磁体具有吸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和指向性(受地磁的影响). (2)磁体上磁极的磁性最强.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具有磁力的 作用. (1)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例如:将一磁铁靠近一 静止的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拿开磁铁,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 (2)磁场的方向可由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来表现: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 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是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假想的曲线,磁感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 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磁体内部的磁感线由磁体S极指向N极;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任何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磁感线 在磁体周围空间是立体分布的,越密集的地方表示磁性越强. 4.地磁场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磁场,这个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球两极跟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地磁的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球的北极附近.水平放 置的磁针的指向跟地球子午线间的交角叫做磁偏角.世界上第一个清楚而又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是我 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 【例1】将挂着铁球的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上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例2】弹簧秤下悬挂一条形磁铁.使弹簧沿着水平放置的大条形磁铁从左端极 开始,向右端极处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示数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例1】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例1】重为10N,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磁铁吸附在铁板上,磁铁与铁板间的吸引力为15N,把它按图a放置,磁铁对铁板的压强是 Pa;按照图b那样放置,磁铁(在上)对铁板的压强是 Pa;按图c那样放置,磁铁(在下)对铁板的压强是 Pa.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研究 1.引言 数控机床具有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生产率高等诸多特点,但其结构和运行工况也很复杂,一旦机床发生故障,引起故障的因素众多,有机械方面的,有电气方面的,同时同一种故障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症状又常常是几种故障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各故障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功能和测量范围,单个传感器的数据从某个侧面反应被测对象或系统的情况,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通过单一传感器的特征提取和诊断分析将无法成功完成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任务。因此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克服传感器使用的局限性和传感器信息的不准确性,充分地、综合地、更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信息,减少信息的模糊性,增加决策可信度,提高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解决目标识别与跟踪、状态与身份估计、态势和威胁估计等技术问题。它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得到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估计和决策。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多种算法,其中,D-S证据理论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然后利用某一论文中的数控机床的测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2.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如图1所示。

MPLS基本配置

Dynamips参数:后续补上 实验要求:掌握MPLS基本配置 实验配置:运营商骨干网准备工作 首先说说运营商骨干网准备工作,配置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在PE和P上配置IGP,使骨干网连通。 2、在PE和P上配置MPLS,启动标签交换。 1、在PE和P上配置IGP。 在此选择EIGRP/OSPF/RIP/ISIS中任意一款路由协议均可,此例中使用EIGRP。R3: R3(config)# router eigrp 100 R3(config-router)# network 3.3.3.3 0.0.0.0 !R3的loopback 0为3.3.3.3/32 R3(config-router)# network 10.1.1.0 0.0.0.3 R4: R4(config)# router eigrp 100 R4(config-router)# network 10.1.1.0 0.0.0.3 R4(config-router)# network 10.1.1.4 0.0.0.3 R5: R3(config)# router eigrp 100

R3(config-router)# network 5.5.5.5 0.0.0.0 !R5的loopback 0为5.5.5.5/32 R3(config-router)# network 10.1.1.4 0.0.0.3 2、在PE和P上配置MPLS R3: R3(config)# inte***ce s1/2.1 point-to-point R3(config-if)# description connect to R4 R3(config-if)# mpls ip R4: R4(config)# inte***ce s1/2.1 point-to-point R4(config-if)# description connect to R3 R4(config-if)# mpls ip R4(config)# inte***ce s1/2.2 point-to-point R4(config-if)# description connect to R5 R4(config-if)# mpls ip R5: R5(config)# inte***ce s1/2.1 point-to-point R5(config-if)# description connect to R4 R5(config-if)# mpls ip 骨干网准备工作配置完毕! 客户端(CE)配置 接着来谈谈CE的配置,CE需要将客户的网络接入运营商,同时将自己的路由通告给PE,然后由PE通过骨干网将路由通告给该客户的其他CE。 在此例中,有两个客户:Customer_A和Customer_B,在通过MPLSVPN时,它们彼此的路由信息不会互相干扰。 CE和PE之间可以采用RIP/EIGRP/OSPF/静态路由等方式互相通告路由,CE上的配置也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以往一样启动路由协议就够了。例如:R1和R3之间运行RIPv2,那么R1的配置如下: R1(config)# 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 version 2 R1(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R1(config-router)# nework 172.16.0.0 R1(config-router)# nework 10.0.0.0 CE的配置在此不再敷述了。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摘要:提出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动态频谱管理技术来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无线网络虚拟化中频谱资源难以高效分配与不易管理难题;认为为了构建一个稳定、灵活和开放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需要从虚拟网络的隔离、信令优化设计、通用接口设计、用户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无线网络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动态频谱管理 云计算和计算机虚拟化已经成为推动IT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虚拟化的提出将路由和交换功能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求传输业务,而无须考虑端到端过程中每一跳是如何建立连接的[1-2]。随着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移动服务大量涌现,未来无线网络呈现出密集部署、多样业务、异构网络并存的多样化形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多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对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异构网间切换等问题,是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提出为异构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抽象和统一表征、资源

共享和高效复用,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共存与融合。无线网络虚拟化可使复杂多样的网络管控功能从硬件中解耦出来,抽取到上层做统一协调和管理,从而降低网络管理成本,提升网络管控效率。集中化控制使得没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然而,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以下难题:首先,无线网络资源既包含物理资源(如网络基础设施),也包含频谱资源,而且频谱资源在频域上跨度大,从几十赫兹到百兆赫兹甚至吉赫兹,不同频率频谱资源的传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还包括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无线网络拓扑形态呈现出动态变化、多样化的特征,如自组织网络、蜂窝网络等。其次,无线网络性能还受到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干扰影响。不同制式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标准的设计存在差异化,硬件设备功能不同,将导致不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困难。因此,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虚拟化控制方式以及资源虚拟化管理等方面将是实现无线网络 虚拟化所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针对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虚拟化架构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和资源管理方法;进一步,研究并分析了典型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和实现方式。最后,简要分析了未来无线网络虚拟化面临的挑战。 1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

电磁场理论知识点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总结 第1章 场论初步 一、矢量代数 A ? B =AB cos θ A B ?=AB e AB sin θ A ?( B ? C ) = B ?(C ?A ) = C ?(A ?B ) A ? (B ?C ) = B (A ?C ) – C ?(A ?B ) 二、三种正交坐标系 1. 直角坐标系 矢量线元 x y z =++l e e e d x y z 矢量面元 =++S e e e x y z d dxdy dzdx dxdy 体积元 d V = dx dy dz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x y z ?=e e e y z x ?=e e e z x y 2. 圆柱形坐标系 矢量线元 =++l e e e z d d d d z ρ?ρρ?l 矢量面元 =+e e z dS d dz d d ρρ?ρρ? 体积元 dV = ρ d ρ d ? d z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e e =e e e e z z z ρ??ρρ? 3. 球坐标系 矢量线元 d l = e r d r + e θ r d θ + e ? r sin θ d ? 矢量面元 d S = e r r 2sin θ d θ d ? 体积元 dv = r 2sin θ d r d θ d ?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e e =e e e e r r r θ? θ??θ cos sin 0sin cos 0 001x r y z z A A A A A A ????????????=-?? ?????????????????????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0x r y z A A A A A A ???? ?????? ? ?=-????????????-?????? θ?θ?θ? θθ?θ?θ?? sin 0cos cos 0sin 0 10r r z A A A A A A ???? ?????? ??=-???????????????? ??θ??θθθθ 三、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Cisco MPLS-TE 配置实例

拓扑结构: 原理说明: 流量工程中tunnel的创立过程分为四步,分别为: 1.开启全局和interface上面的mpls traffic engine tunnel,这一步为一个开关的作用。 2.配置端口的rsvp bandw idth,分别为各个interface指定一定的预留带宽用于分给上面的tunnel。 3.开启ospf-te或者其他协议的扩展功能,保障所有端口的流量情况被同步到area中的所有路由器,这在LER建立tunnel时提供了保障。 4.创建mpls traffic-engine tunnel,配置其带宽,优先级,recor route等属性。通过RSVP-TE的path报文到达destination,并反向传送resv报文,用于分配标签和预留带宽。从而真正创建出一条有保障能力的tunnel。 实验步骤: 在所有设备之间运行OSPF和MPLS,保障所有设备都能够分到标签,基于标签转发。此时,在PE1-P1-PE2上预留带宽为10M,在PE1-P2-PE2上预留带宽为20M。在PE1上面建立dynamic tunnel和explicit r oute tunnel,看在大于或者小于等于链路所剩余带宽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成功创建mpls traffic-engine tunnel。 //CE1// ip cef mpls label protocol ldp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 ip address 10.0.0.1 255.255.255.0 tag-switching ip router ospf 1 router-id 1.1.1.1 network 1.1.1.1 0.0.0.0 area 0 network 10.0.0.0 0.0.0.255 area 0 //PE1// ip cef mpls label protocol ldp mpls traffic-eng tunnels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255 interface Tunnel1 ip unnumbered Loopback0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简介 什么是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最早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的IBM 大型机系统,在70年代的System 370 系列中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机器通过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许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随着近年多核系统、集群、网格甚至云计算的广泛部署,虚拟化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日益体现,不仅降低了IT 成本,而且还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虚拟化的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要取决他们所处的环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虚拟化代表着对计算资源的抽象,而不仅仅局限于虚拟机的概念。例如对物理内存的抽象,产生了虚拟内存技术,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其自身拥有连续可用的地址空间(Address Space),而实际上,应用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可能是被分隔成多个碎片页或段),甚至被交换到磁盘、闪存等外部存储器上,即使物理内存不足,应用程序也能顺利执行。 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 平台虚拟化(Platform Virtualization),针对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虚拟化。 资源虚拟化(Resource Virtualization),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的虚拟化,比如内存、存储、网络资源等。 应用程序虚拟化(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包括仿真、模拟、解释技术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平台虚拟化技术,通过使用控制程序(Control Program,也被称为Virtual Machine Monitor 或Hypervisor),隐藏特定计算平台的实际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抽象的、统一的、模拟的计算环境(称为虚拟机)。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客户机操作系统(Guest OS),运行虚拟机监控器的操作系统被称为主机操作系统(Host OS),当然某些虚拟机监控器可以脱离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如VMWARE 的ESX 产品)。运行虚拟机的真实系统我们称之为主机系统。 平台虚拟化技术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个子类: 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 全虚拟化是指虚拟机模拟了完整的底层硬件,包括处理器、物理内存、时钟、外设等,使得为原始硬件设计的操作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完全不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虚拟机中运行。操作系统与真实硬件之间的交互可以看成是通过一个预先规定的硬件接口进行的。全虚拟化VMM 以完整模拟硬件的方式提供全部接口(同时还必须模拟特权指令的执行过程)。举例而言,x86 体系结构中,对于操作系统切换进程页表的操作,真实硬件通过提供一个特权CR3 寄存器来实现该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