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牢记使命以为立位争做自身过硬的合格领导干部

牢记使命以为立位争做自身过硬的合格领导干部

牢记使命以为立位

争做自身过硬的合格领导干部

同志们:

根据县、市、区和市直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上个星期,经过市委常委会研究,对部分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的领导班子做了相关的调整配备,也是今年市委研究的第二批干部。刚才,喻恩宏同志宣读了市委有关干部任用决定,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同志们即将任职履新之际,受万勇书记的委托,代表市委跟大家进行一次集体任前谈话。在这个重要而有意义的时刻,我代表市委、市委组织部,对同志们的进步、提拔、调整,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表示热烈祝贺!

参加今天谈话的干部共有36人,有19人属于提拔,12人属于重用,还有5人属于平职调整,均为副县级以上实职领导岗位。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都是组织关心、信任的结果,也都体现了人岗相适。今年以来,我们的干部任职谈话,对同类的、同级的都采取集体谈话形式。在调整任职之前,我们进行这么一次集体谈话,也是作为一次党性修养的教育课,也算是任职之前的集体践行和警示教育。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新的起点更要有新的要求。论语中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

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站得住脚的知识;不怕没有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让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人。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些干部总担心自己怀才不遇,担心自己成长进步太慢,得不到组织知晓和认可。事实上,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论语》中的这句话非常好,只要有成绩,有作为,总会得到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尊重。

这里,在同志们即将履新之际,我主要就如何在新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以为立位,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跟大家从三个方面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提高“站位”,树立起三种意识

站位,就是大家所站的方位和角度。政治待遇提高了,角色变化了,“站位”也要相应提高。重点是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大局意识。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心,什么是大局,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成效。从大的方面讲,我们都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领导干部,现在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从小一点的层面讲,我们都是荆门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高点站位的大局意识,如果目光、思维过于狭隘和短浅,就谈不上一名优秀的称职的领导干部。所以,大家要有大局意识,切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下来开展工作,增强在全局下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学会从大局考虑问题,在大局下衡量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大局的利益,不让工作在自己这里被延误,不让形象在自己这里被损害。大局意识往往在关键时刻才能体现,和平时期、和谐时期、平稳时期看不出来,要在关键时刻、危机时刻、危难时刻才能显现。有时候,该辛苦的要辛苦,该牺牲的要牺牲。

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一个人得到提拔任用,就拥有了新的官位。做什么样的官?要做负责任的官。官连带着职责,我们倡导“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的用人导向,就是强调有作为才能拥有这个位置,占有这个岗位就必须有所作为,决不允许占着位置不干事、干不好事。官职是一个稀缺岗位和资源,干不好工作,就等于浪费了现有的岗位资源。希望大家牢记职责,自我加压,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去,把自己份内的各项工作干好、干到位。反过来说,“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味,有为才有慰”。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有位就要有为、有职就要有责”的理念,倍加珍惜组织赋予的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机会,时刻把发展放在心上,永远把工作放在首位,将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转化为服务“农谷”、推动跨越的无限热情。牢固树立“服务农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理念,积极投身服务“中国农谷”建设的火热实践。现在的“农谷”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

管理者的责任与使命读后感

《管理者的责任与使命:任正非谈管理》 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开展的“总经理荐书”活动,闲暇之余读完了这本书,原本对任正非一无所知的我也对他和他创建的华为的过程有了一些了解。对也身在企业中工作的我有不少的触动,也有一些感悟和带来一些思考。虽然身处的位置环境都大不相同,但当前共同面对的市场背景和工作中遇到的管理问题是十分相同的。读完整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点是“无为而治”、“以人为本”和“危机意识”,下面简单谈一下读后的感受。 一、“无为而治”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任正非认为,管理企业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当然这样的管理方式适用于真正的高层管理者,而作为像我们这种基础管理者来说“无为而治”应该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无所不为”。我的理解就是高层无为,中层有为,基础无所不为,而员工应当知其所为才能将企业发展好。所以作为基础的管理者我觉得应该加强“四力”:业务能力、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作为基础管理者对业务和各项指标应该要全面了解,要能较好的理解上级交办的工作目标和意义,要能协调好同级部门和整合各项资源开展工作,要能指导员工较好的理解工作的要点和执行的动作要求。

二、“以人为本”是工作的唯一依存 任正非经常向部下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即公司“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要有好的干部和员工,干部要从实践中来,员工要激发其活力。作为基础管理者首先要能放下架子到前线去,要真实的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渠道的销售情况、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工作状况。同时要量化员工的工作目标,制定适宜的绩效考核办法,用数据里说话进行考核,直观体现于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坚决的贯彻末位淘汰的机制,对于不安心工作、拖累集体的员工要坚决淘汰。 三、常存“危机意识”,切忌盲目自豪 任正非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上甘岭”,“上甘岭”也许不能直接产“粮食”,但企业一旦丢失“上甘岭”,就永远不会产“粮食”了。在我看来,华为的“上甘岭”精神并不是表面上说的要有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么简单,而是告诉员工企业输了“上甘岭”,员工就会丢“饭碗”。为了生存就必须要打赢“上甘岭”战役,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要时刻以“生死存亡”的精神打赢每一场战役。作为一名基础管理者,我们也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切忌不能以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就盲目骄傲,要常存“危机意识”保持清醒,时刻提醒自己要更努力一点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

第23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3 No. 4 2008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08 收稿日期:2008-05-05 作者简介:李宝庆(1976~ ),男,山东菏泽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 李宝庆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回归生活的课程文化、多元共生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文化;文化使命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这种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因而它就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校文化变革,它必将导致学校文化的转型和重建。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当前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虽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但我国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类型、程序、所需条件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技术和理论表层。我国学术界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舶来品真正所需的制度支撑和文化内涵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抛开校本课程生存的文化土壤,仅从技术层面去把握与理解西方的校本课程,已不足以指导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并取得实际效果。学校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校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充分突显,学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释放,最终使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得以全面落实,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 “以人为本”既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它符合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开放化、信息化走向,顺应了学生发展的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的趋势。学校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的、有诸多发展需要的生命体,它理所应当要为师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和生长提供条件和可能。学校教育既然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必须把学校文化当作是师生生命历程 的重要部分,关注师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发展。学校就不应该成为将原材料制成产品以满足生活中各种需要的工厂,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以人为本”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另一个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完美个性的养成,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上的各种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可持续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学习障碍者、少数民族学生等),防止知识和文化的霸权。尤其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中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08)04-0004-04

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_斯琴

2013年第13期总第339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132013Sum No.339 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 斯 琴(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 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关键词]民资地区学校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使命[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3)13-0170-03 [作者简介]斯琴(1964—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当前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背景,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提出了文化传承的使命和任务。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承担哪些文化使命,如何承担自己的文化使命?本文旨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 “民族文化”是指“具体某一民族所拥有的文化总体。它与“文化”相对而言,是文化的具体存在形式。”[1] 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显示出与另一民族的文化的明显差异。有研究者认为 ,“民族文化从语义方面说,同是指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因此问题在于,民族性是不是这种文化的最本质、最明显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不是民族性?回答是肯定的。从上述意义上来讲,关于民族文化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在自然文化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创造了以民族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 ”[2] 本文中的民族文化是指少数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指“相对于汉族文化的主体性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历程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以及以此为基础上的生产生活方 式和习俗。民族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如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民族建 筑与居民、民族服饰与器具等;二是精神文化如民族哲学、民族典籍、宗教和信仰、道德、民族心理、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民间文学、民族艺术等;三是制度与习俗,如民族习惯法、宗教仪规、民族节庆、民族交际与行为规则、方式,等等。 ”[3] 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教育人类学者从文化的角度认为 ,“学校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学校是一种具有参照性的文化机构;学校是一种跨文化冲突和执行文化功能的竞争场所;学校是一种标定学生文化级别的科层制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校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人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对学校教育都具有支配和控制作用,学校教育的每一层面都将受到整个文化的多层结构决定。学校教育与文化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一面。学校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变化和发展。 ”[4] 学校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就其实质而言,是个文化组织系统,而不仅仅只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学校所持有的文化品位和风格决定了它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承担社会和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应该说,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关注人的发展问题。那么我们提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观点,是否与学校教育的人的发展目标相悖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在人与文化的关系上,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以人为本”或“以文为本”的两极对立之中,产生了 “人至上”和“文化至上”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 。“人至上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在文化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发展社会文化的根本动力。而“文化至上论”者坚持以文为本,强调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化是推动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在处理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两 · 071·

做一名有担当的年轻干部

超越自我勇于担当 做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 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一个人的素质要求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古人对个人素质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年轻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缺乏历练、缺乏阅历的年轻干部来说,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干部,从而肩负起党赋予的重任和人民群众给予的厚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定信念、超越自我 1、立志做事,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想干事,才能干成事。我们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说过,“大石拦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不能妥协,我们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没有追求就没有动力,没有斗志。就不可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经历了这些困难和挫折之后你会发现潜移默化中我们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先做人再做事,要克服思想作风不上进、不勤奋、不踏实、不诚实、怕吃苦的思想,勤加学习,加强修养,提高能力,奋发有为。树立想做事,会做事,做好事的良好的品德. 2、立志做人。作为年轻干部初入社会,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悔恨终身。面对这些诱惑首先要保证思想的纯

洁性,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遇事淡定自若,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清心自守、淡定人生。其次要有公正、公共之心,在是非面前,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诚实做人、与人相处人前人后都一样,行动和言论一致;诚实待人,待人不要耍小聪明,要有热心,满腔热情的对待别人,对待工作。积极参加健康文体活动,锻炼身心,陶冶情操,择善交友,培育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气场。 二、牢记责任勇于担当 1、牢记责任责任要胜于能力,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不热爱工作,即使他的能力再强也不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一个付责任的员工即使能力稍差也能把工作做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牢记责任是我们党先进、优秀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作为年轻人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寻求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藏族人民常说这样一句彦语——流出填满水纳滩的眼泪,不如想出个钮扣一样大的办法,我们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态度就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 责任意味着对工作的完成,对职位的坚守,对人格的升华,责任就是付出,就是奉献,在承担责任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感受工作的幸福。 2、勇于担当,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温总理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既然已经从事了这一职业,

大学的文化使命

大学的文化使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学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般说来,大学的文化使命主要包括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整合多元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内容。在新形势下,大学应当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不断完善大学的文化功能,努力完成肩负的文化使命。 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我国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管理者应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时刻保持文化清醒和自觉,不断深化对大学本质和办学规律的认识,提高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主动性,摆脱功利性的干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并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以此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文化建设思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还应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自觉担负起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整合多元文化。大学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地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大学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注重民族形式、民族

责任与使命作文素材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作文之作文素材:责任与使命作文素材。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一次银行遭抢劫,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一位生物学家实验中被毒蛇咬伤后,冷静地记录了自己临终前每一分钟的感受和生理反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里根12岁时,有一次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一扇玻璃窗。邻居告上门来,要求赔偿12美元,这些钱在当时足够买下125只鸡蛋。闯了祸的里根勇敢的向父亲认了错,但父亲却坚持让他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里根为难地说:“爸爸,我实在没钱赔给人家。”父亲从口袋里掏出12美元说:“这12美元我借给你,但一年以后你必须还我。”后来,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足足打了半年工,才挣足了12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件事让里根明白了一个道理: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自己的过失,并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什么叫责任。 (情绪教育法,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孩子的各种情绪,用真正的爱心、积极的情绪和理智的心态去帮助、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情绪时,父母在理解的基础

年轻干部要有担当

年轻干部要有担当 年轻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而且学历高、知识多,这是优势。但文凭不能完全等同于水平,学历不能完全等同于能力,缺乏实践,工作学历有欠缺,所以对待工作,往往存在不想干、不能干、不敢干的情绪,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温总理说,“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这就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有担当意识,这一点对于年轻干部尤为重要。 担当,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境界,是一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精神,更是一种“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责任。作为一名年轻干部,首先要敢于担当,在面对难题时,要“万折必东不回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面对矛盾时,要“赴百仞之谷而不惧”,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面对风险时,要“路有险滩逆流而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这就要求每一位年轻干部一要敢想、二要敢为、三要敢负责。年轻干部知识储备多,思维活跃、角度新颖,应充分发挥这一优点,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见微知著,敢于提出新思路新想法。有了想法就要去实践,年轻干部往往抱着“不干就不会出错”的“鸵鸟”心态,看“眼色”行事,听“指挥”行动,凡事“随大流”,随波逐流、胸无大志,使工作陷入被动。年轻就要果敢有冲劲,面对工作一定要放开手脚、积极主动,不是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要为了成长而工作。年轻干部工作学历欠缺,在工作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出

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出错后不敢负责,缩头当“泥鳅”,碰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麻烦四处推。回避推诿、找借口、踢皮球,都不是好办法,既然错了就要勇于面对,承担后果,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如实汇报,作出检讨,及时做出补救措施,将损失最小化。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老人们讲,吃过的盐比米多,走过的路比桥多,但是,谁都曾经年轻过,谁都是从一口口吃米、一步步过桥中成熟起来的,见识和经验不会凭空增长,而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实践。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仅仅靠勇于担当也是不能成事的。我们所说的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不是指盲目瞎干,更不是指胡干蛮干,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不是一种担当,而恰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年轻干部不仅要勇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如果说勇于担当是一种胆识,那么善于担当就是一种智慧。 树立责任意识,牢记报国之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年轻干部首先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下了“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年少时期的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年轻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只有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视为己任,才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集体利益联系起来。工作不是儿戏,更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是要时

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陈启德 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十万进士》,与之同慨一句话:“中国居然有那么长一段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我们姑且不论科举之制的功与过,但很明显地感觉到,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这一制度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育人教育目标指向的确定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简单地说,传统经典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也是传统经典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重要途径。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今天的社会现实看,文化传承应切实成为学校教育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 开放、包容、安抚:中华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传承中华文化,近代以来是有一些反对声音的,特别是上个世纪十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掀起一股颠覆传统文化的飓风,其中很明显的把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归结到文化身上,指责文化的保守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禁锢了民族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大讲文化传承,也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的,他们往往以国际化、地球村的时代发展现状来反衬传统文化的守旧与不合时宜,以文化经典中可能存在的糟粕来否定文化的价值。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那段历史,我们也不必过多地纠结历史的恩怨,不妨以理解的态度放下历史的包袱,去追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弄清楚中华文化的真正价值。 我从来都不怀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其生命力之强大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望其项背的。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今安在?唯有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之风雨而不倒,且日益枝繁叶茂。究其生命力之强大的原因,第一,开放与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宗教和文化,来到中国并没有受到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围剿,而是儒、道等各种文化流派迅速与之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互共生。殆及后世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亦均与中国文化和平相处。这种开放与包容的力量无比强大,常有“化干戈为玉帛”之以柔克刚的神奇功效,更是对那些持文化保守论、专制论的最有力反击。当今中国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也是开放与包容文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与两个敌对、交战国同时建立友好关系,其智慧亦源于文化的深邃。第二,宾服与安抚是中国文化的特性。当中华民族强大之时,外族来华,我们彬彬有礼,以宾客待之;我们与外族的交往,以布施者与安抚者的姿态,以文明化之,以礼序安之。我们古有华人东渡、下南洋,发展了东亚文化和南洋经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下西洋,那都是传播文明、发展商贸的文化、经济交流之路,是团结沿路民族、富裕沿路人民的利益四方之路,而绝不是军事侵占、文化欺凌之路,充分彰显中华文化“治国平天下”之大礼大德。日本的“遣唐使”来到中国,我们是何等大度与大方,把我们的文化精华,毫不保留的传给他们,是想让他们尽快

牢记宗旨,敢于担当,在服务群众中砥砺成才(在年轻干部成长上的讲话)

牢记宗旨,敢于担当 在服务群众中砥砺成才 仔细翻阅中国共产党党史,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画卷,她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细腻感悟,心中激荡着某种神圣,精雕品味,一股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汹涌而来,淌过心田。中国共产党引领历史,成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挫折时英勇奋起,磨难时众志成城,艰难时突飞猛进,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从跟跑世界到领跑潮流的华丽转变。回眸历史,仔细梳理,这些辉煌的业绩正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准绳之上。清泉石流,或育己,或美人,此者恰如“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的内涵揭示,告诫着青年人应该坚守的信仰。 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有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青年朋友需要正确把握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合理走向,感悟范仲淹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世境界,铸就崇高理想;品味郑板桥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做人精髓,辐散民本思想;拥抱艾青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乡土情怀,闪耀人性光辉。有了思想与目标,才

能顺接性地落实到行动上,当前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所以要求青年朋友能沉下身子,放下架子,甘做“鸬鹚”,敢于奉献基层,乐于服务群众。青年朋友潜力大、闯劲足,正处于“前途似海,狂飙猛进”之时,更要时刻牢记宗旨,担当责任,在服务群众中锻炼自己,共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青年人怎样才能成才?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的体会,除了崇高的理想与厚实的学问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信仰是什么?哲学家告诉我们:“信仰是惟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信仰是一个人前进的灵魂,是一个人思想的核心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标杆。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句话,“志当存高远,慕先贤”,“慕先贤”就是要学习先贤们积累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吸取历史的养分来营养自己的人生,体会前人干事业的不屈精神,做到既传承了历史文明也开拓着现代文明。苏洵说过:“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此种胸襟与气魄,跌宕四海,享誉宇内,故此,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质来作为我们自身的核心信仰,以服务群众的孜孜践行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导向,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不息追求,也是我们应该终生操守的行事准则。 我们党之所以能饱受磨难而不坠青云之志,历经艰险而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给这个时代的社会伦理状况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成长进而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对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态势以及我国社会文化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从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揭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变革给社会伦理、青少年道德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据此来探讨学校道德教育已经面临和可能面临的深层文化困惑,并通过进一步的文化学反思和批判、文化学意义上的方法论自觉以及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比较与借鉴,来阐明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和实现路径,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及其相关的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1.全球化: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社会历史进程。对“全球化” 的基本判定和理解;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及当代特点;中国社会在全球化中的疏离与回归;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焦虑。 2.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意蕴与可能走向。文化的全球化:内涵与实质的透视;全球化中的文化变革:历史经验与几种可能;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现实的考察;全球化中的文化建设:困惑与抉择。 3.文化全球化中的道德和青少年道德发展。文化全球化中的社会伦理及其批判:文化全球化给青少年道德发展带来的影响。 4.文化全球化给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遇:道德、道德教育一次史无前例的新生与解放际遇。挑战:文化路向的迷失与学校道德教育的追寻;文化立场的模糊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困顿;文化异质化、文化冲突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困惑;文化同质化、文化殖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文化对话、普世伦理的追求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承担。 5.全球化语境中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文化自觉: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反省;文化立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立身之本:文化整合与再生: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文化实践: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路径。 三、课题的刨新点 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去系统地审视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惑、冲突与挑战,并在充分的调查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持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策略。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拟从五个维度探讨文化全球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主要观点上:本课题在文化全球化给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道德教育的文化立场以及文化使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新2020五四青年节征文青年担当与使命800字精选5篇

最新2020五四青年节征文青年担当与使命800字精选5篇2020五四青年节征文担当和使命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有不少的好少年里。他们有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也有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还有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也有文明礼貌,微笑待人的…… 打开妈妈的手机,一幅感人的画面映入我的视野:迷蒙的天空中,一道彩虹显得特别光彩照人。马路上看不见车水马龙,也看不见穿梭的人群。一位穿着绿色与白色相间校服的小学生,一只手抓着书包带,另一只手撑着一把蓝色的大伞。这伞并没有遮住他那细小的身子,在他的伞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那薄薄的短袖衬衫贴在身上,应该是湿透了。在这老爷爷的肩上,挑着空空的簸箕,看似去卖什么正要往来家赶路。那弯得像骆驼背一样的背,那抬起的脚步,那侧脸上流淌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怎么要遮掩不住那露出的一丝微笑。 “这不是爷孙俩吗?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我细细地看着这画面,默默地想。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为惊讶,原来这是大田城关第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为一位正从农贸市场卖完菜回家的老爷爷在雨中撑伞的情景。 “雨中美少年”用自己撑开的伞,撑出了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新气象。在我的身边,这样的好少年就并不罕见。

那天早晨,我们值日——在操扬卫生区打扫卫生。那飘零的落叶,细碎的花瓣,满地都是。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只好分块打扫。突然,天空中飘下毛毛细雨,很快便如断线的珠子洒了下来,我们将扫把急匆匆地挥舞了几下,扫起那很明显的落叶,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向教室跑去。在楼梯上。一阵急促的脚步正从上面的楼梯传了下来。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校长,就是校长,在楼梯的转角处,我们和校长相遇了,我若无其事的拿着扫把,退到了角落处,低下了头。一声“校长好!”打破了我内心的胆怯与无知。抬起头,只见廖坤一只手上拿扫把,另一起手还在行着少先队礼。原来,是廖坤在向校长问好。我连忙也跟着问候了一声:“校长好!”看着校长回眸一笑的表情,我的心理像绽放了一束美丽的花朵。 撑一把伞,问一次好,无非是生活中再细微不过的事了,但当你发自内心地去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态度,也能见微知著。生活中的好少年,理当从这细小的事做起,并把它做好。 2020五四青年节征文担当和使命2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崛起着! 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

干部担当重任的7大能力

干部担当重任的7大能力 干部队伍三要素:使命感、责任担当、能力建设 干部是企业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最大的威胁源 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最大的威胁、最大的问题(挑战),我认为不是来自于外部环境,更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太强,而是来自于内部。内部来讲,我认为首先是来自于干部,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是企业最大的危机;干部责任的缺失,就是一个企业最大的威胁(也就是说企业最大的威胁来自干部责任的缺失);再就是,企业在战略转型时期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干部能力的短缺。我总结成三句话: 企业最大的危机是干部缺乏使命感、干部激情衰竭(不愿意持续奋斗)。干部如果缺乏使命感、缺乏激情,就导致整个组织缺乏活力。企业活力的源泉来自于我们的领头人有没有使命感、激情,是否愿意持续奋斗。华为一再强调“企业要以奋斗者为本”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最大的威胁是干部责任感的缺失。很多干部在变革面前、在转型时期,不愿意承担责任,不履责、不作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远离市场、远离客户。 企业最大的挑战是干部不学习、职业能力滞后、领导力不足。企业一旦进入新的事业领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干部的经营能力短缺、领导力短缺。所以,干部管理才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我们经常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但一个企业真正的战略性资源,是干部。

重提“干部”概念,重提干部的使命、责任与能力建设 (干部队伍三要素:使命感、责任担当、能力建设) 很多人认为“干部”这个词很传统、陈旧,我认为它不是传统概念,也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不是共产党的“专利”。“干部”一词最早来自于法语Cadres,含义是组织中的骨骼系统,是骨干;日语里也有“干部”这个词,也是定义为组织之中的骨干分子。所以干部这个词是舶来词,不是传统的我们所理解的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干部就是大专以上毕业的、有公职身份的叫干部。我认为,企业中的“干部”,就是担任一定领导职位和管理职务的人,或者说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核心骨干分子。广义的讲就是:担任一定领导的人、企业核心的研发人才、企业的骨干技能性人才,即干部是组织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带头作用的人。 这里我要讲的干部,是狭义的“干部”,就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是一个企业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研究企业的发展史、成长史,能够发现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还是来自中高层使命感的缺失、来自中高层不承担责任、来自中高层能力短缺。所以,我觉得企业要重提干部概念,重提干部的使命、责任与能力建设。 使命感:为组织激情而生 企业的内在的激情、内在的活力,来自于人的使命感。也就是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卓越的组织首先是由共同信念者所组成,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信念可以产生组织的激情,有追求,做事就奋不顾身,就有奉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1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理解 文化一词,英文是culture,源于拉丁语,愿意为耕耘、耕作,对植物的栽培的意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产品及其活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凡是经人“耕耘”过的都是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2、文化的范围:一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思想,信念,信仰。 二是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 3、文化的形式:静态形式:思想,信念,信仰,理论,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既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关系看,文化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个人的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

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也就是文化是后天习得和创造的,不是生理遗传。 3).从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文化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5、十八大关于文化的阐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6、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来说 文化是教育的背景,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而且教育也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可以说,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那教育对文化有什么作用?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原始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发展较低,人类的文化积累较少,内容单一,文化传递和人类生产以及生活本身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只具备一般地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文字出现后,特别是学校教育出

建设美丽中国与青年使命担当

建设美丽中国与青年使命担当 十九大刚刚闭幕,环境保护部马上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专题研讨班。这次会议针对性非常强,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开启新时代报告指明前进方向 振奋、鼓舞、信心、自豪、骄傲、使命……成为研讨班的高频词,谈起体会,大家还沉浸在聆听报告的无比激动中。 报告明确,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按照15年一个阶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 “这是振奋人心的新目标,也是催人奋进的行动号令。”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表明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提前15年完成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崭新图景。 “报告指明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山西省环保厅厅长郭长青说。

“每每读起,都会心灵震撼、心潮澎湃、心生自豪。”江西省环保厅厅长陈小平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云南省环保厅厅长张纪华、吉林省环保厅厅长常晓春表示了同感。 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重庆市环保局局长辛世杰等同志则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本是要抓好落实。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表示:“要立足主阵地,当好主力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承担使命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积极发言、潜心思考、相互交流、认真记录……围绕“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的发言越发热烈,思想的火花在碰撞,理解在深化,认识更加统一。 “十九大会议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从省委书记,到来自基层的一线代表,都在谈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十九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十九大代表、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华跟大家分享了党的十九大会议现场的感受。

浅谈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zzzz

浅谈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一片振奋,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党员干部作为发展的领导核心力量和关键因素,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晴隆而言,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党员干部是晴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关键因素。 毛泽东通知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十八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勾勒出的美好蓝图,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同时为了实现这幅宏伟的蓝图,党员干部的肩上增加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作为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以党的大政方针为指导,深刻领悟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就晴隆目前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而言,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完成小康社会的十六项指标,需要在有

限的时间内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促进晴隆经济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关键因素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县情,实事求是,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转化为促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内涵的认识,使其内化为党员干 部真信、真懂、真用的一种自觉。 (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特色主义事业发展重要理论指导,就晴隆经济发展欠缺,资源优势不足,交通条件不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员干部带头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科学发展,真正做到真懂、真信、真用,能时时、事事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中。党员干部要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发展以及国情县情的发展情况,了解社会及个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知道个人自身的发展。增强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党员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领导,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心全意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更好地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着眼于大局

学校承担的文化使命

学校承担的文化使命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所谓教育育人,文化化人。学校的教化功能为何一度被忽视,学校教育的主旨何在,根基何在,学校底力不足原因何在,学校底蕴丰厚又出自何处,什么是名校永不腿色的光环,为什么有的学校一时大名鼎鼎、可不久就像流星划过夜空就默然失色,这一连串的疑问值得深思。我认为,这一切都涉及校园文化,真正的教育是教一方人知识,化一方人风气。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化作用,责无旁贷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 我们要完成文化使命,就要掌握文化的内涵。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他还对文化的作用作高度评价,与政治、经济相齐并论,他指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这样的开幕词:“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常人难以企及。我们从他的话语中明白三点有关文化内涵的道理。其一,文化的精髓在于观念。有人说,现在学校最贫乏的就是观念,这就反映目前学校普通存在文化底气不足的现象。其二、文化的力量具有恒久性。学校的实力,体现在文化实力上;学校根基,依赖于文化根基。其三、文化的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衡量名校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名校,落脚点应在校园文化上,文化名校才是真正的名校。 我们掌握了文化的内涵,就会确立工作的重点,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事情上,就会有明晰的工作思路。比如,新课程实验,人人都知道重要,都知道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就是有不少教师持应付态度,我行我素,例行检查也好,搞突然袭击式推门听课也好,状况难以改变,搞得校长束手无策,这症结何在?根子就在校园文化上。本来,新课程实验,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空间,可由于教师没有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观念,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学校没有形成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的氛围,从而导致新课程实验难以整体推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面对的是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他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摒除笼罩在校园里的学习就是当官的流俗,大力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蔡元培先生从改变观念入手的治校方略,成为我们今天办学的范例,对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社会劳动逐渐智力化,需要教育为新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培养众多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新的人才观,传播知识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但它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思想品质和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校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全校教职工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观念。 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物化为建筑环境,还内化为规矩、习惯和风格,是学校的精神积淀,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在潜移默

年轻干部要在担当作为中成长读后感

年轻干部要在担当作为中成长读后感 牢记宗旨,敢于担当在服务群众中砥砺成才仔细翻阅中国共产党党史,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画卷,她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细腻感悟,心中激荡着某种神圣,精雕品味,一股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汹涌而来,淌过心田。中国共产党引领历史,成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挫折时英勇奋起,磨难时众志成城,艰难时突飞猛进,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从跟跑世界到领跑潮流的华丽转变。回眸历史,仔细梳理,这些辉煌的业绩正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准绳之上。 清泉石流,或育己,或美人,此者恰如“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的内涵揭示,告诫着青年人应该坚守的信仰。 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有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青年朋友需要正确把握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合理走向,感悟范仲淹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世境界,铸就崇高理想;品味郑板桥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做人精髓,辐散民本思想;拥抱艾青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乡土情怀,闪耀人性光辉。有了思想与目标,才能顺接性地落实到行动上,当前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所以

要求青年朋友能沉下身子,放下架子,甘做“鸬鹚”,敢于奉献基层,乐于服务群众。青年朋友潜力大、闯劲足,正处于“前途似海,狂飙猛进”之时,更要时刻牢记宗旨,担当责任,在服务群众中锻炼自己,共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青年人 __成才? __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的体会,除了崇高的理想与厚实的学问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信仰是什么?哲学家告诉我们:“信仰是惟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信仰是一个人前进的灵魂,是一个人思想的核心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标杆。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句话,“志当存高远,慕先贤”,“慕先贤”就是要学习先贤们积累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吸取 __养分来营养自己的人生,体会前人干事业的不屈精神,做到既传承了历史文明也开拓着现代文明。苏洵说过:“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此种胸襟与气魄,跌宕四海,享誉宇内,故此,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质来作为我们自身的核心信仰,以服务群众的孜孜践行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导向,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不息追求,也是我们应该终生操守的行事准则。 我们党之所以能饱受磨难而不坠青云之志,历经艰险而不失浩然正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数共产党员重信仰胜于生命,为了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