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

二0一四年六月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创建“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破解教学难点,凝练办学特色;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研究核心内容建模;创立新型学习平台,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寻创新教育路径,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共同成长。

2.工作目标: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申报“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契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化学学科教研能力、水平,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大力推进课程基地的建设,建立并健全化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二、项目基础

1.师资与学科优势

我校化学教师团队由南师大派驻我校的副校长陆真博士领衔,化学学科是扬州市同类学校中的品牌学科。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有硕士研究生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扬州市(仪征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教学能手2人,校级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核心备课组成员2人等。他们课程改革意识强,基本功扎实,科研能力强,承担课程基地建设任务的愿望强烈,能积极探索课程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开展过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题研究与开发,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基础。化学组多次获得扬州市、仪征市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称号,多人(次)获得扬州市、仪征市化学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学校化学学科高考成绩名列扬州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专题成立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我校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他们为我校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专家资源,专家们学识渊博,视野开宽,经验丰富,关心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对学校化学课程基地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热情。仪化公司、化化公司研究院、扬州化工园区专家及硬件资源等,将为课程基地建设和实施提供强大的设备、技术支持。

2、化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长期以来,我校化学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化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本课程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近几年,我校化学教师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仪征市区水质状况的调查》、《化学课外趣味实验》《化学与生活》等校本课程,组织开展了一大批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如《食品中碘元素含量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变蛋的制作》、《原电池原理的探究》等,对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有心得体会和实践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化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学校更新了实验室,开齐开足所有选修课程中的实验课,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增长了化学学科知识,提高了化学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化学学科区域引领的教学影响

化学课题组成员先后多人次在扬州市、仪征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活动中承担教师培训、讲座任务。多次面向全省、扬州市开设示范课、研讨课,将学校在课程二次开发和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向省内外辐射。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扬州市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苏省中学

生(高中组)金钥匙科技竞赛等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人次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引领区域高中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学校化学教师团队与扬州市、仪征市教研室以及扬州市各兄弟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同时我校是江苏省“十校联谊”成员单位之一,与省内知名四星级高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着力培养后备力量。

4.富有特色的地域化学资源基础

学校毗邻仪化公司和扬州市化工园区,南傍长江。仪化公司是主要从事化纤类产品生产与研发的国有大型企业,扬州市化工园区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其产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紧密相连,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除主体生产单位外,另下属多个部门,如水厂、电厂、环保监测部门、研究院等,这些单位的配套分析、设备和项目、检测等都与化学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课程内容联系紧密,是我校化学课程基地建设的直接资源。为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课程资源。

在企业的生产中,学校及企业周边的空气、土壤、水质等受影响较普遍,社会和师生对环境污染及环保等问题比较关注,如企业PX项目、扬州市农药厂等的选址问题一直是群众谈论的热点话题。开展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对与化学学科、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等问题进行挖掘和研究,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仪化公司和扬州市化工园区一直是我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化学课程知识推广研究的活动基地,利用他们的生产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等资源使学生很好地体验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将借助省级化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强化与工厂企业和仪征市环保局、水务局的合作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设备、数据等资源推动课程基地建设。

三、建设目标

着力创新,铸造特色,将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成为“以化学学科内容为核心,以周边资源为载体,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融合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人文等多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地。建立“大化学”概念,融入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坚强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分析和选择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充分体现学校“凸现主体,多元互动”的教学理念。

具体目标为: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化学课程基地主题教学环境。强化化学学科情境创设,营造化学课程文化氛围,突出专业特色,建设课程实施载体。通过建设化学科普室、化学体验室、化学趣味实验室、化学探究室,形成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思维、化学科学思想、化学方法手段的特色鲜明的化学课程教学环境,使课程基地成为化学学科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统一的平台。

2.突出课程基地核心教学内容,提炼课程基地主题,建构课程模型。围绕化学重难点及核心内容,把化学课程基地作为化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补充。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经济”等为主题,通过开展化学课程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创新,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构建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思维模式。

3.搭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多元发展的新型学习和互动体验平台。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依托学校“凸显主体、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以建设课程基地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间教学、互动、实践,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加强校外化学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环保实践基地”、“化

工生产实践基地”的作用,使课程基地成为融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方法、路径融合的平台,构建课内互动与课外实践探究、验证、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4.构建“科学、实用、丰富、有特色”的多维化学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多维立体的学习资源库,实施化学校本课程。组建化学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依托高校,结合周边丰富的地域化学资源,开发合适的化学课程资源,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工、材料等相关的、实用的、多学科参与的特色课程资源;建立实践基地;开发信息网络互动课程资源;建立多维度的立体学习资源库和资源检索系统;创造性地进行化学课程的二次研究与开发。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与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多元借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打造协同合作的课程教学圈,引领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基地的建设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还要重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我校利用与南师大、仪征市政府三方联合办学的优势,借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工程”、课题研究、“十校联谊”等形式,形成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点面结合的协作体系。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大力推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打造具有“研究”与“协作”特点的高素养教师团队,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6.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通过开展化学课程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和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实验、实践、实证、探究创新活动,以化学学科为核心,辐射其他学科,共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形成质疑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品质。

总之,我校将着力创新,凸显特色,建设“以化学学科为核心,以多元资源为载体,以实验实践为手段,融合多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

四、建设内容及具体方案

1.建设一个网站:即“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网站

主要功能:开发信息网络互动化学课程资源;建立多维度的立体学习资源库和资源检索系统。

配备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申请网站和域名,建立化学课程基地专题网站。构建“科学、实用、丰富、有特色”的多维化学课程基地资源体系,建设多维立体的学习资源库。设立专题栏目:基地简介、研究动态、校本课程、实验展示、成果展示、数字化教室、他山之石、名师释疑、社团活动、讨论吧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基地建设的相关信息,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

2.建设一条长廊:即“化学科普知识长廊”

主要功能:展示化学科学取得的成就,形成浓厚的化学课程基地文化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化学课程基地科普知识长廊将以校园教学区的廊柱、橱窗为背景布置展区,结合扬州、仪征周边化学资源环境,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经济”四个主题分区展开,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成高中化学课程基地文化。

3.建设一种学报:即“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学报”

通过学报发行,在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开始后,及时发布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动态,宣传基地建设情况,介绍基地设施设备,传播基地建设思想,普及化学相关知识,使全校师生关注课程基地建设,投入到建设的项目中,学生参与学报编撰,能提高学生能力。学报原则上一月一期,具体根据课程基地建设进度落实。

4.建设“二个中心”,即“化学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校外课程基地实践中心”

(1)“化学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化学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主要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任务,以课程基地主要成员为核心,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化学化工专家,及周边化工企业的化学化工专家、工程师为指导,以高中化学必、选修教材化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化学教学进度,及周边化工企业生产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控制、化工产品、化工环境状况等资源,创造性地进行化学课程的二次研究与开发,编写和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活动课程,策划化学课程基地校本课程相应的活动方案、设备配置并组织基地活动。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注重实验、可操作性、实践性及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主要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经济”四个方面为主题展开,在四个主题下,再开设分课题,使学生体会身边的化学,化学就在身边,形成对化学的正面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自主开发课程过程中,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用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大化学”的思路。

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立足中学化学课堂知识,扬州、仪征地方特色及学校周边环境,预计如下:

①《化学化工简明发展史》,了解仪征化学化工发展情况,取得的成就,激发兴趣;

②《化学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化学视角体会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③《化学与物理的交汇》,使学生了解物理原理、方法、概念等在化学中的运用,及学科间的交叉揉合,体会学科间的融合;

④《地球化学》,介绍地球中的化学矿产资源及其拓展应用,体会地理学科与化学学科的融合;

⑤《石油的利用》,介绍石油的开发应用,及产品的进一步生产生;

⑥《水体污染与处理》,通过对仪征地区水质情况研究,形成相应的校本课程;

⑦《仪征市空气环境情况分析》,通过监测和分析仪征空气情况,形成校本课程,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⑧《化学与生活》,研究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材料、经济等的影响;

⑨《趣味化学实验集锦》,选编有代表性的趣味化学实验,剖析解释,激发学生兴趣。

(2)“化学校外课程基地实践中心”

主要承担学生校外参观、体验、实验、实践等活动的策划、协调、组织、指导等,挖掘校外课程基地的内涵,拓展、升华化学学科知识。通过建立“环保实践基地”、“化工生产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使校外实践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进入工厂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看到通过化学方法把生产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或者通过对热电厂的参观,对自来水厂的实践,体会化学手段在环保、供给能源、净化空气、水质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树立化学知识营造美好生活的真实感受,培养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5.建设“四室”,即化学科普室、化学体验室、化学趣味实验室、化学探究室

(1)化学科普室

主要功能:承担模型展示、流程感受、化学学科及前沿内容普及功能

配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屏,化工工艺活动模型,展示化工生产过程;配备多媒体互动平台,展示化学学科及前沿知识,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激发学习的兴趣。

①模型1:以声、光、电设备模型,系统展示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从形成到开采,从提炼到生产应用,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由化石能源得到的新产品等的一系列变化,使学生体会化石能源的来之不易,人类对化学能源利用的不断进步。

②模型2:展示从乙烯→乙二醇→聚酯切片、长丝→聚酯薄膜、化纤面料等的化工工艺流程,样品、实物、新产品介绍。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③展示3:设置科普角,以触摸式液晶设备展示屏,视频展示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经济”四个主题有关的化学科普视频材料,反映化学在生活、化工生产、环境、化学新材料新进展、经济等领域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随点随播自已感兴趣的内容。科普内容由课程基地成员专人负责,及时搜集化学科学前沿发展新内容,又能与中学化学教学知识实际结合,定期更新。

(2)化学体验室

主要功能:体验身边的化工企业中化工生产过程,真实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参与化工生产过成功获得成功的乐趣。

配备化工生产小试装置,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体验从原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反应生成产品的神奇造物过程,感受化学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在环保治理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创造的潜能。

①配置小型石油提炼设备,精馏设备。能模拟操作从石油或有机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及对产品成分进行检验的设备

②配置化纤产品生产小试设备。与仪化公司研究院合作,引进从乙二醇等为原料制得聚酯切片,再从聚酯切片到聚酯薄膜、PET产品(如雪碧瓶等)、聚酯产品拉膜的小型试验装置。

③模拟酸雨形成的实验设备,及酸雨治理的措施方法。

(3)化学趣味实验室

主要功能:承担高中化学必修、选修模块化学实验;开展化学趣味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实验的潜能。

配备完成高中化学实验相应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在化学课程基地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中学化学基本反应原理,通过课堂和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方法,利用中学化学实验室常见药品,设计源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区别于课堂的趣味化学实验,放大或缩小某些特定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特定的感观冲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化学的潜能。在趣味实验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生既可以操作指导教师预设的趣味实验方案,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分析化学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框架模型。掌握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及处理的能力;能运用图表、图象等记录实验结果,能分析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根据统计分析的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等。基地活动开展中,专人负责趣味实验的设计、搜集、验证和实施,指导课程基地的活动。

(4)化学探究室

主要功能:培养运用反应原理对实验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激发创新潜力。

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及投影设备、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分析天平、甲醛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小电炉、恒温烘干箱、恒温水浴锅、磁力加热搅拌器、通风柜、真空抽滤器(套)、pH计、离心分离器等设备(部分设备可与仪化公司借用)及相关实验配套试剂。

充分利用我校区域化学资源优势,开展学校或周边环境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产品成分检测、食品成分分析、水质情况调查、农药残留检测等探究实验,运用基本化学原理探究物质成分,立足中学化学内容,设计更环保、高效的化学实验装置、更优化的步骤,探究物质结构,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化学视角分析生活中相关问题。拓展中学化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五、工作重点

1.组建“化学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学校专题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制订制度,确保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积极筹措资金,并聘请相关专家为基地建设制

定有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2.加快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硬件的建设。以化学科普室、化学体验室、化学趣味实验室、化学探究室的建设为重点。购置相关模型和设备,突出化学原理、内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链接,着眼于开发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趣味实验室、化学探究室实验桌的设置以体现便于小组实验、合作探究、研究讨论为重点的田字型组合,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使学生能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多样化地发展。

3.加快化学课程基地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多维资源的设计、网站建设的步伐。伴随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制度和管理保障化学课程基地的顺利实施。

4.强化教师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实践,同伴合作互助、专家指导引领下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学生主体发挥和思维的拓展,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开发和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探索课程基地的建设、手段运用、方法创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营造化学课程基地校园文化,着力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境界,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六、组织机构

1.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团队

徐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王辽(中石化仪化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陆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郭宁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周益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王炳祥(南京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家、教授)

马宏佳(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院教授)

龚正云(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院教授)

戴钧明(中石化仪化股份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魏高富(中石化仪化股份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2.政府保障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仪征市财政局、仪征市教育局等

3.项目研发

领导小组:组长:张月晴(南师大第二附属高级中学校长)

副组长:奚彩林((南师大第二附属高级中学副校长)

陆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项目领衔:杨松辉(高级教师、扬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

核心成员:袁彩美、王海霞、刘春建、付明广、陈艺君、王坤等

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方案

旺中心学校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旺中心学校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四、课程设置

(完整版)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模板

网络教育学院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题目: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学习中心:辽宁鞍山奥鹏学习中心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 2013 年秋季 学号: 131133302352 学生:车吉剑 指导教师:杨丽媛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建筑名称:某住宅小区的2单元四层的住宅楼,位于小区西南角。建筑地点:某市里东部。建筑面积为1425.47 m,建筑层数、高度:本工程为地上4层,建筑高度13.1 m.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非抗震。防火设计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2 工程设计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建筑面积为1425.47 m 1.3 建设地点的特征 建筑层数、高度:本工程为地上4层,建筑高度13.1 m.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非抗震。防火设计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4 施工条件 (1)施工程序 总施工顺序: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工程→装饰工程(内,外)。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挖土方→垫层→砌基础→混凝土基础→回填土 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脚手架→砌砖墙→扎构造柱钢筋→柱支模→浇柱混凝土→ 扎梁钢筋→梁支模→浇梁混凝土→养护→安装楼板→楼 板灌缝→现浇楼梯楼→拆模 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找平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内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顶棚、内墙抹灰→水泥砂浆楼地面/水磨石地面→室内喷白 安装工程的施工顺序:安装木门窗/厕所木隔断→玻璃油漆→木门窗油漆 外墙装饰及室外工程的施工顺序:外墙面装饰→台阶散水 (2)施工段的划分 按所规定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分成两个流水段,I段分为前楼1~7轴;II段分为前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1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

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科各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围绕一门主要基础课或专业课,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设计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分析设计能力的训练。 《动态网页设计》是针对网站建设程序员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Dreamweavr网页设计、SQL数据库设计、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站项目的初步分析、并利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进行网站建设、建设完成后能对网站进行初步测试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本课程范围内,初步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所应具备的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及要求 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定或者学生自己拟订经老师认可后的课题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完成并提交解决方案以及课程设计报告书。 内容:课程设计参考题目(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1.网上考试系统 2.网上求职招聘系统 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4.房屋资讯信息网 5.网上订票系统 6.干洗店管理 7.停车场管理系统 8.多功能教室预约系统 9.车辆维修管理系统 10.游船计时收费管理系统 要求: 1.设计方案正确 2.数据与功能分析详细 3.网站界面美观大方、风格统一 4.网站使用方便,交互性较好; 5.编码简洁、规范、稳定、高效 6.独立查阅资料 7.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分五个阶段完成: 1. 设计准备阶段: 指导教师准备参考题目,方案论证,软硬件环境准备。这一阶段在两周内完成。 2. 分析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这一阶段1~2天完成。 3. 编码调试阶段: 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动态网页部分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在3~5天内完成。 4. 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5. 总结报告阶段: 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这一阶段在2~3天完成。 6.考核评分阶段: 依据任务书对所完成的程序进行功能检验、提问、相关学生集体汇报等。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四、课程设计地点 .NET实验室。 五、组织管理 分组领取任务,按每小组3-4人的标准进行分组。 课程设计期间,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考勤,做好出勤记录。 课程设计期间,制定值日表,轮流做好机房卫生工作。 六、考核评估说明(附表格) 通过老师考核、小组互评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总结报告和作品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 考核标准包括: 1.职业素养(30%) 包括工作态度(10分)、协作能力(10分)、道德(5分)、自学能力(5分)等,该部分评分由组长和老师共同评定。

2018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2018年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绥滨县第一小学 2018年2月27日

2018年第一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推后全省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的通知》。 《通知》指出,决定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 一、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 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小学周课时一二年级30个标准课时、三至六年级35个标准课时,各地各小学要按照《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论证,大胆创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及课时教学时间。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学时间总量的同时,每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或35分钟。也可长短结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

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和校本课程。1-6年增加了社团和经典诵读,3-6年级设置了法制、国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鹤岗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培训课程设计计划书

培训课程设计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培训课程的设计,提高培训课程的设计质量,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特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理级及以下员工的培训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原则 培训课程设计应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原则。 四、课程设计权责 1、各部门负责组织开发与本部门专业相关的培训课程。 2、人力资源部审核各部门的培训课程设计,总体负责培训的日常工作安排。 五、课程设计立项 1、人力资源部以公司培训课程目录系统为指导,编制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课程设计工作计划列入公司“年度培训建设计划”。 3、人力资源部列入“年度培训建设计划”的课程设计项目应明确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目 标、培训课程主要内容、开发周期、项目责任人等,视为课程设计立项。 4、公司已经拥有课程的教材(讲义)、教学大纲、习题集等完整文档资料的,不属于课程设计范 畴,不予立项。 六、项目实施计划 1、课程设计项目立项后,由人力资源部下达“课程设计项目任务书”,确定课程设计项目负责人。 2、项目责任人拟订“课程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表”,该计划应包括项目参与人、教材(讲义)方案、 主要教学方式、工作安排、完成时间、项目相关经费预算等,经人力资源部组织审核通过后生效。

3、对于重大课程设计项目,项目责任人可以组建项目小组。 七、培训课程设计过程 (一)培训课程内容要求 1、培训课程内容选择要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能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实践要求,并适应公司生 产经营的发展趋势。 2、培训课程既要满足学员的兴趣,又要满足培训需求。 3、培训课程类型应多样化,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课程有机结合,以提高学员学 习的兴趣和动力,以达到培训效果。 4、培训课程设计必须包含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等内容。确定后的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需交人力 资源部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二)项目难度系数确定 1、课程设计项目难度系数从工作量、创新性、开创性、课程内容深浅程度、开发质量等因素进行评 估。 2、课程设计项目难度系数由项目成果评审会评委评估,并填写“课程设计项目难度系数评估表”。(三)培训课程设计方式 公司根据培训目的和要求组织设计课程。当各部门设计的课程无法达到要求或自主设计的课程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时,也可考虑通过人力资源部引进或委托学院进行培训课程设计。 (四)培训课程设计流程 1、人力资源部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对培训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状况。 2、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调研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对象等内容讨论确定培训课程大纲。 3、各部门按照培训课程大纲的安排选择培训课程设计的方式,完成培训课程设计。 4、人力资源部审核培训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等内容。 (五)培训课程重新设计规定 当培训课程设计中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样本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因此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微课程实施方案

“微课程、一师一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浩饶山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中小学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定于2015年4月—9月举办浩饶山学校首届中小学任课教师微课和一师一课教学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一、活动对象 浩饶山学校在职在岗的全体任课教师。 二、活动目的 学校本着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以创新性课堂教学为载体,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活动的内容 “微视频”、“微课程”和教学观摩相融合的教学形式(须附相关教学设计和课件)。 四、活动要求 小学、初中分别进行活动。活动的微视频和微课程的内容应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准确把握课标的前提下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五、视频录制要求: 1、教学观摩课堂全程录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剪辑选材,录像采用DVD格式录制,或转化成可在线播放的视频媒体格式。 2、相关材料要求(在学校具体活动方案中有,不详细介绍) 六、微课活动程序 (一)活动组织

1.以程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全与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 2.本次活动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9月,各教研组组织微视频及微课程作品观摩研讨活动。 3.活动教师的具体活动安排: (1)四月份制定方案、宣传阶段; (2)五月份中小学文科组; (3)六月份中小学理科组; (4)七月份中小学英语组; (5)八月份中小学综合科组; (6)九月份,组织参加市局举办的评选活动。 (二)活动要求 1.活动程序。以教研组为单位参加微视频和微课程的教研观摩活动,必须按照学校制定方案的具体时间将活动完成。 2.活动评比。各个教研组最少参加3节微课视频和微教学案例,学校选出两节优秀的参加市局举办的微课活动。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

一、概述 1.微课与慕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音译。 微课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慕课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一般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具体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各种测验、考试都会包含。 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其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才能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慕课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慕课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2.微课的分类 按教学类型,划分为6大类型:导入型、问题型、故事型、实验型、技能型、习题型。 按课堂教学环节,划分为5类: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知识拓展类。 按照实施技术微课又可分为6类: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电脑屏幕录制型、可汗学院(手写板)型、数字故事型。 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微课与教学设计 1.微课是“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设计起初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微课

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微课,才能有效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建设首选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搭建慕课课程的内容框架,按需求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脚本设计,完成后根据脚本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资源和其他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相关资源。具体设计流程如下图。

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 04级工程管理专业 框架住宅楼施工组织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单个建筑物的施工组织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起动流向;确定施工顺序 (2)选择施工方法 (3)选择施工起重机械,并校核其技术性能,计算起重机台数,合理安排起重机位置及其附属设备的位置; 2、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平面的设计 4、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三千到五千字,其中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和具体的施工方法,分析计算过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和平面图设计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简图。 (2)施工进度计划表一张。(横道图和网络图) (3)施工平面图一张(2#图比例1:300) 5、设计内容的具体格式安排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 1.1工程建设概况: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工程性质、名称、用途、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 1.2设计概况:建筑部分(建筑面积、层数、层高及总高、屋面构造、使用功能、内外墙装饰等);结构部分(结构形式、抗震设防情况、基础形式等)。 1.3主要工作量、工程量:应适当归纳统计,以便明确工程的重点项目。 1.4建设地点特征:拟建工程所在位置、地形、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当地气温、风力、主导风向、雨季起止时间等。 1.5施工条件:三通一平情况,场地四周环境;劳动力、材料、构件、机械供应和来源情况;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现场暂设工程的解决办法等。 1.6特点分析:主要从工程量、工期、工程复杂程度、质量要求、施工条件、地点特征、资金等方面,分析其特点。 2.施工方案的选择 2.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 2.2划分施工段 2.3确定施工起动流向 2.4确定施工顺序 2.5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3.编排施工进度计划表一张 4.编制劳动力、材料、机械需要量计划 4.1材料计划表:材料品种、规格、数量、使用时间。 4.2劳动力计划表:工种、人数、进场时间。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大屯中学食堂男女生浴室 开工时期:2016年7月23日 竣工时间:2016年12月18日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毕节市大屯乡烙烘村大屯中学校园内。2层无地下室钢筋砼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83.49㎡,建筑面积890.29㎡,防火等级为2级。屋面排水等级为一级,防水层合理使用期限为10年,抗震设防为六度,安全等级为2级。 二、施工条件及地勘情况 1、施工条件:该工程处于乡镇地区,无大型施工机械及商砼。结构为两层总高度10.1无需使用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工程施工区与学校教学区相隔23.4米,必须严格计划工期,使工期去学校教学时间错开,并严格做好安全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北侧为原有道路,必须严格控制雨季排水对道路的影响。 2、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该工程处的地质良好,无其他特殊土层结构,均为持力层良好的无黏性土。地下水位位于 -5.32米处。

三、编制依剧 现行国家及部、省、市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主要有: 建设(委托)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要求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_50520_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_2005 《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_2011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_67_89 《西南地区建设标准设计通用图》11JX_2011 其他相关文件。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 (1)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以领先行业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 (2)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 2、安全目标: (1)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韩旺中心学校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设置韩旺中心学校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

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四、课程设置

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等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某某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 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幼儿园背景分析

四、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1)2-3岁 1)愿意接受清洁要求,会用调羹进餐,学会如厕、安静入睡等。 2)情绪愉快,亲近老师,能随老师和同伴一起活动。乐意招呼熟识的人,学会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3)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 4)充分活动身体,走、爬动作协调,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身体的快乐。 5)感知和认说生活中接触到的动植物和常见的物品,觉察其颜色、形状、大小、 多少、轻响等明显的不同。 6)学讲普通话,喜欢听、讲熟悉的故事、儿歌,愿意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进行 自由表达。 7)喜欢摆弄玩具、材料,会跟着老师有兴趣的唱歌、敲打、做模仿动作。(2)3-4岁 1)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2)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 同伴共处的快乐。 3)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的启发下帮助别人。

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怀感恩之心,唱祖国赞歌” 三.活动日期20---年9 月28 日20---年10 月10 日。 四.活动安排 1.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1-2年级可以上交感恩祖国的绘画作品。活动要求1各班班主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2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2在8K 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特色,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上交截止时间20---年10 月10 日 2.感恩祖国诗歌朗诵比赛。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学校” 参与对象16 年级每班朗诵一首诗歌,要求全班参加。活动

要求各参赛班级自选诗歌,诗歌内容必须以感恩祖国.感恩学校等为主题,时间不超过3 分钟,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练习。要求各班必须在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现本次活动主题“感恩祖国”诗歌朗诵比赛。各班在10 月8 日将参赛题目报学校。比赛时间20---年10 月9 日下午具体时间另定。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3.“感恩祖国”主题班队活动课。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 年级全体学生活动安排 一.二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每班选2 名学生参加竞赛。提供100 道知识试题,竞赛时从其中选取30 道。时间地点20---年10 月10 日下午 五.其他班主任利用9 月28 日周一晨会课向学生宣传本次活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活动课程设计活动方案2 活动目的 1.通过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和帮助家长重视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进行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实践,做到真正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 2.创设环境,通过孩子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学会与他人协作,使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感受成长中的快乐。

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1.问题理解和分析(分析) (1)调查系统需求 (2)系统需求建模 (3)需求描述 (4)需求、环境与实施的候选方案评估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What to do?)。本阶段要产生软件需求文档。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 (1)概要系统设计 (2)数据库设计 (3)用户界面的设计 (4)系统界面、控制和安全的设计 主要是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怎么做(How to do?)。在此阶段考虑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软件体系结构。本阶段要产生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3.详细设计和编码(设计)——要求至少两个功能模块进行编码 确定算法的主要流程,再进行编程(Coding)。在编程过程中注意程序结构的清晰性,避免出现很多明显的程序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提高后面程序调试效率。本阶段本来要编写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同时,对存在数据(库)设计的需要提供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⑷程序调试和运行(调试)

使系统可操作化 掌握程序调试,运用排错/白盒法/黑盒法的基本方法(相互测试对方的)。本阶段要产生测试分析文档。 ⑸完成学年设计报告(整理) 按照学年设计报告格式提交。学会在项目完成后,如何整理一个工程项目,以便提交给后来的技术维护人员和提交项目配置管理要求的资料,同时也利于自己提高和撰写科研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①问题描述 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分析、设计、实现描述 将上述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说明书(概要、详细)、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等文档作为附件。 另外,对软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主要函数或过程,也需要提供其算法和功能、输入输出参数等说明项。 ③总结 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回顾讨论和分析、进一步改进设想、经验和体会等。

葛中-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2)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5)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一、选题背景 (一)选题目的: 1.当前,“八礼四仪”是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德育内容,商务礼仪也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餐饮礼仪是礼仪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与之都脱离不了关系。经过了解和调查,绝大多数成年人对中餐礼仪中的座次礼仪似懂非懂,青年学生更是感到陌生。因此,把该内容制作成微课十分必要。 2.中餐座次礼仪是不同版本教程中的共性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的搜索结果中也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但经过仔细比对,无论是教程还是网页,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与差异,甚至存在明显差错,对有关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礼仪差异更没有表述清楚,这样,很容易导致理解偏差,这也是确定本选题的重要考虑因素。 3.项目团队在2015年就西餐礼仪中餐巾与刀叉的摆放问题制作了微课,成果显著,在应用中得到一致好评,因此,继续就餐饮礼仪制作系列化配套微课,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本微课制作意义:本微课以直观的视线对概念化的礼仪知识进行讲解、剖析和演示,可以很好的成为各种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普及礼仪知识一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范围及对象: (一)应用领域:

一是学校教学。可用于中职、高职及各类学校的礼仪课程的教学辅助。可适应MOOC(慕课)、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 二是社会教育。可用于相关礼仪培训、社区教育、公益普及。 (二)应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社会各阶层。 (三)应用途径及方式 1.应用方式: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公益传播。 2.传播途径:教学资源库共享、优酷等视频网络平台、手机微信公众账号及朋友圈等移动终端。 四、教学效果 (一)感官效果优良,赏心悦目,观看者乐于接受。 (二)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准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三)表现手法丰富,最大限度避免学习疲劳。 (四)制作技术规范,适用于互联网平台及终端、移动网络及手机(PAD)终端、电视传媒、户内外LED等电子播放设施。 五、微课时长:8分50秒 六、制作者情况 参与本微课制作的人员均为一线教师,骨干成员具备十年以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且拥有丰硕的成果。团队拥有本微课制作所需的摄影摄像、灯光、录音、非编系统及道具、布景等基础硬件,骨干成员具备制作本微课所需的策划、拍摄专业能力,以及图像处理、平面设计、音频采集与后期、动画制作、3D建模及渲染、视频剪辑及特效、影视后期等等专业技能。

实施方案设计文本格式

实施方案文本格式 (试行)

项目实施方案文本制作要求 1、文本:按照标准A4纸(210×297)进行纵向左侧装订(专业装订)。 2、字体和字型 (1)封面主标题: 第一行:“××年度第×批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三号宋体,居中; 第二行“×××××项目实施方案”为二号黑体,居中。 其他内容为三号楷体,靠下。 (2)章、节标题分别采用小二号和三号黑体; (3)正文为四号仿宋体,采用单倍行间距。 3、项目实施方案不必以文件方式进行上报请示,但是,必须在实施方案后,附相关项目所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查意见(参见附表)。 4、项目实施方案的送审和提交,须附电子文件。 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应为项目承担单位(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 6、附件1、附件2为表格,标题和内容分别采用三号黑体和四号仿宋体。

××年度第×批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 项目承担单位(公章):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年月日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第一章项目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查、复核,界定项目区的范围,对项目实际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支出预算、工期等指标和批准的投资计划、设计及预算进行核实。 1.1项目总概况 通过项目现场踏查、复核,简述项目基本情况,明确提出复核结论,填写《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表》(表1—1)。

实用文档 表1—1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表 填表说明:请在相应表格内填写“相符”或“不相符”。 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