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xx镇省级环境规划

xx镇省级环境规划

xx镇省级环境规划
xx镇省级环境规划

xx市xx区xx镇环境规划

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

x x市x x区x x镇环境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前言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乡镇生态文明水平的

重要组织形式,对于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xx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增强xx镇可

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建设目标的快速实现,镇党委、政府决定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并组织

编写了《xx市xx区xx镇环境规划》。

编制组参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通过对xx镇现状进行调

查分析,全面掌握该镇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从环境学的角度对城

镇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

和生态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xx镇环境建设指标体系,使我们对

xx镇建设现状有一个全面、详细和科学的认识,最终提出xx镇环境规划方案。2008年12月11日,枣庄市环保局在山亭区组织召开了《xx市xx区xx镇环境

规划》论证会,并形成了审查意见,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补充完善,最终编制完成了该《xx市xx区xx镇环境规划》。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项目组得到了枣庄市山亭区环保局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项目组

2010年3月

目录

1 总论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和适用标准 (2)

1.3指导思想 (3)

1.4规划原则 (3)

1.5规划范围 (4)

1.6规划时限 (4)

1.7规划目标 (4)

1.8技术路线 (7)

1.9规划重点 (8)

2 规划区域基本概况 (9)

2.1自然地理状况 (9)

2.2社会状况 (10)

2.3经济状况 (11)

2.4主要资源 (13)

3 现状调查与评价 (15)

3.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5)

3.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0)

3.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4)

3.4 XX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27)

4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预测 (29)

4.1人口发展预测 (29)

4.2经济发展预测 (29)

4.3环境污染物发生量预测 (30)

5 生态功能区划分 (33)

5.1区划目的和原则 (33)

5.2区划的依据和方法 (33)

5.3生态功能区划分类型 (34)

6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7)

6.1水环境综合整治 (37)

6.2环境空气综合整治 (39)

6.3声环境综合整治 (41)

6.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42)

6.5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44)

7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47)

7.1水源地保护规划 (47)

7.2绿化建设 (48)

7.3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50)

8生态产业建设规划 (52)

8.1生态农业规划 (52)

8.2生态工业规划 (54)

8.3生态服务业规划 (56)

9 可行性分析 (58)

9.1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58)

9.2重点项目可行性分析 (59)

9.3生态环境质量可达性分析 (59)

10 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61)

10.1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及资金概算 (61)

10.2资金来源 (61)

10.3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4)

1 总论

1.1 任务由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1998]36号)中指出:“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中“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全国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的要求。

为规范和推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7月2日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自此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在全国逐步展开。2003年7月28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局颁发《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鲁环发〔2003〕147号),要求各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并制订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在创建活动中,各地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镇建成区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实施《全国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持续发展,促进城镇环境建设,推动xx市xx区xx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进行本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人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在详细调查了xx市xx区xx镇发展现状,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和省内有关文件、资料和优美乡镇建设特点,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xx市xx区xx镇环境规划》。

1.2 编制依据和适用标准

1.2.1 规划依据

xx市xx区xx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

(12)《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

(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1998]36号);

(14)《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

(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鲁政发[2003]119号);

(17)《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8)《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试行)》;

(19)《枣庄市山亭区年鉴》(2006年);

(20)《山亭生态区建设规划》;

(21)《枣庄市山亭区统计年鉴》(2006年);

(22)《xx市xx区xx镇城镇总体规划》。

1.2.2 适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4)《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1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2)《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96-2006);

(13)《家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4-2005);

(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3 指导思想

坚持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推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贯彻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国生态保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根据xx镇的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探索通过保护资源、环境使之可持续利用,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防治土壤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小城镇在推动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健康地发展。

规划中,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为载体,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为引导,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工程示范和宣传教育为起点,结合山东省对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城镇环境综合防治,促进城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4 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照以下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规划,进行综合平衡,坚持“以人为本”以及“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xx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其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掘xx镇自然生态景观特色,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提高生活功能区环境质量,保护好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塑造具有强烈个性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城镇。

(6)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科学地研究,高起点、高标准,使规划方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1.5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整个xx镇辖区。全镇土地总面积48平方公里,包括21个行政村,总人口45133人。

1.6 规划时限

以2006年作为规划基准年,将规划期划分为:

近期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15年

1.7 规划目标

山东省环保局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环发[2002]101号文)中关于“全国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的26项考核指标,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其中规定了23项考核指标。

根据xx镇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保护现状水平,确定规划期内实现的目标值列于表1-1。为便于比对,表1-1同时列出xx镇各项考核指标的现状值与山东省的考核指标值。

表1-1 环境建设指标体系

1.8 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见图1-1。

1.9 规划重点

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出的通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以及山东省环保局关于城镇环境规划的技术导则,结合xx镇的实际状况,围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农业生态开发建设,重点规划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包括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空气综合整治、声环境综合整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水源地建设、绿化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生态产业建设规划,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规划。

重点规划区域为镇建成区、中心村、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工业园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弄清楚经济与环境现状,找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区域的环境功能;确定合理的阶段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最后提出环境综合整治的工程措施及配套的管理措施。

2 规划区域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 地理位置

xx镇隶属xx市xx区,位于xx区西部,东经117°22′~117°30′,北纬35°07′~35°12′之间。东邻xx镇,南靠xx镇,西与xx市接壤,北与xx镇毗邻。xx 镇地理位置见附图1。

2.1.2 地形地貌

xx镇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土地肥沃,河流干渠连接成网,东部丘陵山地,有山头17个,其中马山主峰海拔345米。xx镇主要山脉及丘陵状况分别见表2-1和表2-2.

表2-2 xx镇丘陵状况统计表

2.1.3地质状况

xx镇地质运动以断裂为主,断层裂隙较多,因为应力集中条件,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较大地震,抗震列度为7度设防。本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岩石为花岗斑岩。2.1.4水文、气候

xx镇境内有城河流经城头北部村庄,河长15公里,河宽80米;流经清河崖,河长5公里,河宽30米。岩马干渠贯穿全镇各村。地下浅层水、深层水资源比较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铁、镁、钙、磷等。每年平均地面水资源约为6500万立方米,平均每亩占有地面水近1000立方米,能蓄1000万立方米,余之除土地渗含外全部流走。

xx镇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正常年份平均

气温13.9℃,全年无霜期193天左右.年降雨量859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春季回温快,降雨量较小,蒸发量较大,秋季秋高气爽,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雨量较少。 xx镇年

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h,日照百分率为80%,其中东部山区较高,可以达到2600~2700h,是xx镇日照资源的高值区。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50.3KCal/cm2,生理辐射总量为80 KCal/cm2。

全镇年平均降水750.2mm,年际间天然降水差异较大。年内季降水差异更大,夏

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0%,冬季仅占年降水量的1.4%。

镇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3.5℃。其中以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32.7℃;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7℃。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相差31℃。

xx镇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一般盛行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6m/s。分布特点是:东部山区少于西部平原地带,与气候平行的河谷多于山地,风口区多于

其他地区。xx镇无霜期每年平均200天左右,最长227天,全镇平均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25日。镇内西部河谷平洼地区霜冻一般重于山地,山谷重于山坡。

2.1.4 土壤、植被

xx镇土壤主要以潮土为主,镇西部低洼地带的边缘处为砂礓黑土,丘陵地和山坡地为棕壤土。xx镇原生植被为次生植被所代替,以道路林网为连线,农田作物为主,形成以草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低等植物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山岭植松柏,山坡植梨、山楂、柿子、花椒等温带落叶树种,四旁庭院植槐、杨、柳、桐等树种,山岭崖坝为毛茛、白头翁、狗尾草以及半夏、远志等野草和药用植物覆盖。

2.2社会状况

2.2.1 行政区划和城镇性质

xx镇镇域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共计45133人。镇驻地设在西城头村,距区政府的距离为13公里,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xx镇为以发展豆制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商贸、旅游、流通为辅的现代化工业型生态小城镇。

2.2.2 人口现状

2006年底xx镇总人口45133人,人口密度为940人/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人口14000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2.2.3 人民生活水平

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4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7865元。镇区公

共绿地面积4.42公顷,镇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9.8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住宅电话7995部,普及率达到80%。居民生活用液化气的普及率为45%;农村生活用

能中秸秆约占5%,液化汽约占45%,煤炭约占50%。有线电视入户率95%;镇机关

及镇内各企业集体居住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率为90%。xx镇生活用水由涝泉、

房庄、时村等三村地下水井集中供应,设计取水能力为10万立方米/天,其供水水质

合格率为100%,目前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镇驻地路面硬化1.2万平方米。2.2.4 交通运输

xx镇境内的主要交通干线为xx公路、xx公路,南部接xx公路,镇西邻京福高速

公路,104国道,东邻京沪高速公路、09公路。村庄内及村庄间道路纵横交错,村村

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且公路大多数为沥青和混凝土路面,各马路相互交织构成密集

交通网络。

2.2.5公共设施

xx镇驻地建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6处;现有中心卫生院1处,各村还建有相应的

卫生所32处。xx镇有着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辖区内共有中小学18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17所,该镇教学设施配套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敬老院1所,现

收养52人。

目前,建有公共厕所6处,其中旱厕2所,水冲式4所,均配有专职队伍规范管理。2006年xx镇结合农村改水、改厕,在农村推广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使辖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以上。

2.3经济状况

2.3.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为3988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945万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8865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534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为16074万元。xx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行业产值及比重见表2-3。

表2-3 xx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行业产值及比重

2.3.2 工业经济

xx镇素有xxx第一镇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据科学的发展观,在考察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经过反复论证,按照“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企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完成了由家庭作坊向标准企业的过渡。xx镇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金城淀粉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达20万吨规模,属国家中二型企业,产品达到国优标准;投资4100万元的金农粮油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可年产优质玉米胚芽油3万吨;日产2500吨的宏图旋窑干法水泥项目在完成征地、勘测、环评、注册和一期工程土建任务后,正依托项目和土地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恒旭果品有限公司在原有千吨恒温库的基础上,又投资500万元新建了一座储存能力为1000吨的低温库,现已投入使用。

xx镇主要的企业及其生产规模如表2-4。

表2-4 xx镇主要的企业及其生产规模

2.3.3农业

xx镇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该镇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巩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建设了四大高效种植基地:西部以红椒为主的冬棚3000亩,北部以芸豆、黄瓜为主的春棚4000亩,南部以土豆、大葱为主的露地菜9000亩,东部以黄梨、凯特杏为主的优质林果3000亩。同时建立了农业标准化体系,通过国家级无公害种植基地认证,注册了农产品商标,城头牌土豆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农产品。

以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畜牧中介组织—龙马畜牧合作社,发展入社会员3300多户,建立养殖小区8处,建成长毛兔、肉鸡、蛋鸡、生猪、肉牛等

标准养殖场近30个,畜禽存养量达到60万只(头),年实现经营收入近6000万元。

此外,“巨王”长毛兔在首届中国兔文化节百草兔业杯评比活动中获特等奖。

2006年农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概况见表2-5。

表2-5 2006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农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最大,为52.1%;其次为农林牧渔

服务业,占16.4%;林业及牧业、渔业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13.5%、9%、9%。

2.3.4第三产业

xx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卫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综合服务业体系。

2.4 主要资源

2.4.1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2006年xx镇全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现状用地具体分

布情况见表2-6。

表2-6 xx镇现状用地汇总表

2.4.2 水资源

xx镇水资源丰富。地下浅层水、深层水资源比较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铁、镁、钙、磷等。供水水源地为涝泉、时村、房庄三地。全镇水井共计115眼,取水总量650

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9124亩,农业灌溉用水资源的15%,工业用水占35%,生活用水50%。境内河流情况下表2-7。

表2-7 xx镇河流情况一览表

2.4.3 森林资源

至2006年底,xx镇森林覆盖率达39.4%。森林植被多以经济林和防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侧柏、火炬、刺槐、椿树、杨树、梧桐梨、枣、山楂、柿子、花椒、樱桃、桃、李、杏等。

2.4.4 矿产资源

xx镇石灰石储量大,石灰石的含量高,适宜水泥生产和纳米碳酸钙加工项目,并含有少量铁矿、石英石和红页岩。具体分布及储量见表2-8。

表2-8 xx镇矿产资源调查表

2.4.5 旅游资源

xx镇黄梨栽培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面积达800公顷,位于响水河风景区。每年清明节前后,桃花、梨花、杏花相继开放。以房庄、东岭、荒沟、卞庄为基地的万亩经济林区,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百花争艳,游人不断,是枣庄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马山林木茂密,谷深形奇,环境幽雅,景色四季宜人,春天桃花、梨花争芳斗艳、馨香馥郁,深秋野菊独领风骚、傲立霜天。

境内的娄山怪石遍布,利用自然资源与古代景观相结合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1.1 调查范围、内容、调查方法

(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xx镇整个镇域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生态足迹;②生物承载能力;③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④农业生态系统现状。

(3)调查方法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本乡镇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基础资料,分析本乡镇的土地承载能力、动植物资源、植被状况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

3.1.2 环境现状分析

3.1.2.1 生态承载力分析

(1)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模型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期提出的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是基于土地面积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的概念是:“维持一个地区、国家内人类生存所需资源的和吸纳人类排放废弃物所需的具有生态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它由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部分组成。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如下:

EF=N×ef=N∑(aa

i )=N∑(c

i

/p

i

式中:i—消费商品的和投入的类型p

i

—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c

i

—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 ?难点:城市规划审批及实施。 ?要求: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的审批及实施。 3.1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1 编制阶段及层次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两 个 阶 段 2 依据

→上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或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本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二、编制内容(摘自“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一)总体规划纲要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二)城市总体规划 1 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3 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市域: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镇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 4 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含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2期限: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内容: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B34_T 3778-2020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34 ICS 91.020 CCS P 50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78—2020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Guideline for the urban 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planning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I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的总则、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urban 城市、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驻地,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3.2 城镇低效用地urban inefficient land 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和法律纠纷,但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 3.3 低效用地再开发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通过多种途径对已认定的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4目标、原则和要求 4.1目标和总体原则 目标是通过规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前期工作、编制过程和规划成果等条款,使得文件能够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 4.2总体要求 4.2.1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是市、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监管的基本依据。 4.2.2规划任务应包括下列但不限于: 1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目录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2、历史沿革 3、人口和行政区划 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2、小城镇的概况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 (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 (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 (五)其他方面 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

(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 1、整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可识别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 (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 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 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 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 四案例分析——半程镇 (一)案例背景情况 1、城镇概况 2、半程镇的特点 (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 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 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

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 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城镇事业的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规范各项建设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正成为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分析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深度不够 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当前小城镇规划基本思路还是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小城镇总体规划包含镇域体系规划、驻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文本和基础资料汇编及必要的图纸等。只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基础资料不全而导致编制的规划内容深度较浅。由于小城镇不像大城市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后,紧接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而是用总体规划直接指导小城镇的具体建设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因此其深度明显不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至少应该在某些方面(如给排水、道路、竖向等)达到城市分区规划、甚至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利于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应用。 二、规划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要求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必须具有相应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经批准后的总体规划从文本的格式和内容来看,基本是对规划图纸的文字界定,规划管理中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规范内容缺乏论述,有些法律概念较为模糊,遇到问题时只能套用上一级城市规划中的有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常感不适。因此,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文本要充分体现小城镇规划管理的特点,不仅包含规划图纸的有关内容,还应把规划管理中实际应用的有关技术规定及要求纳入其中,使规划建设与管理及执法过程中法律依据更 健全。 三、有关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分为近期和远期,通常是远期规划内容较全,近期规划相对粗些,而实际工作中受到政府任期制度的制约,“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现象比较突出,好的长远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当前建设,甚至产生了近期建设与总体规划相违背的情况。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大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产生了总体规划无用论的说法,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 有此地方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使领导对近期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的紧迫性能够全面 把握,并可有选择性的进行年度安排,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值得推广。 四、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提到小城镇建设特色,大家普遍感到千城一面,沿街建设的二屋楼房,一度成为小城镇与乡村的明显区别,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少,规划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不够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和相互交流的加深,城镇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新材料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必会导致各个城镇之间共同点日益增加,区别逐渐缩小。但如何在顺应潮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增加城镇的标识感,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当前小城镇规划的一大难题。 建筑风格对整个小城镇建设形象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形象是构成城镇特色的重要内容,但仅凭建筑风格来创造特色是不够的,小城镇的形象特色是小城镇人工构筑物、人文因素、自然形态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性空间特征。加强小城镇所处自然环境的研究,来构成小城镇的特色,用绿化多样性构建小城镇的特色,将其它更多能体现城镇特色的元素,运用到城镇规划中。使城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为五天(1月9日-13日),考核时间节点为: (1)周二下午提交“设计提纲”、“资料清单”; (2)周三下午中期检查; (3)周五上午提交完整课程设计。 五、提交成果 规划编制方案初稿须经老师批改,修改后打印(小四字,1.5倍行距,A4纸)。 六、乡镇选择 两人一个地点,各自独立做方案,城镇及对应学号如下: 高邮市:高邮镇(1,2)、龙虬镇(3,4)、马棚镇(5,6)、车逻镇(7,8)、汉留镇(9,10)、汤庄镇(11,12)、卸甲镇(13,14)、三垛镇(15,16)、甘垛 镇(17,18)、横泾镇(19,20)、界首镇(21,22)、周山镇(23,24)、菱 塘乡(25,26)、临泽镇(27,28)、送桥镇(29,30)、郭集镇(31,32)、 天山镇(33,34) 江都区:仙女镇(35,36)、樊川镇(37) 七、课程设计材料装订时,请将本任务书置于毕业设计封面后。

一、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提纲 1总则 1.1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1.3.2规划原则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5规划重点 1.6技术路线 2基本概况 2.1总体概况 2.2自然状况 2.3社会状况 2.4经济发展状况 2.4.1农业方面 2.4.2建设管理方面 2.4.3工业发展方面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污染源调查评价 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2.1监测方案 3.2.1.1监测区域 3.2.1.2监测因子 3.2.1.3监测时间和频率 3.2.2现状评价标准 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1监测方案 3.4.1.1噪声监测点位置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城镇的起源和基本特点,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二是小城镇具备的一些基础功能设施和我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今后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城镇起源 城乡聚落的形成:居民点,又称聚落,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共神识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史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从世界范围看,早在5000多年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埃及和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小城镇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镇是比集市更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划,居民明显多于集市,一般在一千户以上,甚至可达万户。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手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地方,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小城镇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即草市-集镇-小城镇。 受军事、宗教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城镇并非是顺着“草市—集镇—小城镇”的轨迹形成发展的,而是具有特殊的形成过程,主要有起源于政治

军事中心、起源于宗教寺庙、起源于现代工业开发(如大庆)起源于行政管理建制等等。 城镇的概念: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行政学: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一地域行政范畴。 社会学: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的社区。 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集镇。 经济学: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集合体。 不同的国家对小城镇也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的“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小城市,即“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的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有足够的税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市町村的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下,相当于我国的小城镇。市、町、村在行政上是一个级别,互不隶属,所有的市町村又可以分为四个规模等级:3-10万人、1-3万人、0.5-1万人和0.5万人以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 导则(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发[2002]82号 【发布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建设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2.05.17 【实施日期】2002.05.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环发[2002]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厅(局)、建设厅(局), 新疆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指导和规范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重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环境规划是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

基础工作。通过环境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各级环保、建设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加强指导,积极开展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的培训工作。为搞好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省环保部门应会同建设部门,积极组织对县级环保部门主管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会同建设部组织对省级环保部门有关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三、抓住重点,搞好试点和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小城镇开展试点和典型示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搞一刀切。当前编制环境规划的重点是县级市、县城关镇和省级重点小城镇。 四、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建设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密切配合,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试点、示范和规划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 附件:小城镇(乡)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二○○二五月十七日 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是搞好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指导和规范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适用于各地建制镇(含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环境规划的编制。 一、总则 1、编制依据 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五年计划”

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初探

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11T10:55:46.0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作者:薛君丽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小城镇,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过渡体,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容忽视。 浙江远鸿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小城镇,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过渡体,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容忽视。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小城镇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展现出小城镇自身的特色美感,提升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概述了小城镇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全面分析了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优势,并提出了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园林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主要优势;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也开始兴盛起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部分,尤其不能忽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从自身优势出发,盲目仿效大城市,片面注重现代化,反而失去了自身的特色美感,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城镇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各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小城镇构建合理的生态景观。 一、小城镇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 小城镇的园林景观作为小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划指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集观赏性、实用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小城镇特色景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积极协调小城镇居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尊重自然与满足居民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从居民生活的方便性与舒适性出发,规划园林景观形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其次,坚持融于环境的理念。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自然景观,进行人工造景,并保持园林景观的整体和谐性,使其能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最后,坚持突显特色的理念。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小而精”,能够很好地突显小城镇的地域特色。工作人员在进行景观营造时,要注意有意规避小城镇空间小,园林景观要素少的缺点,依据小城镇实际的地理状况、社会文化特征与经济状况,来展现地域空间特与地主文化传统[1]。 二、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优势 (一)自然优势 小城镇一般都处在广阔的绿树农田环绕中,田园风光优美宜人,离大城市较远,离农村较近,所以与自然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小城镇接近自然的优势,营造具有小城镇自然特色的清秀园林景观。并在园林景观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不改变之前的自然景观,最大化地保留小城镇原有的农田、河流、池塘等地域自然景观,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自然景观适度修饰,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能。 (二)经济发展优势 我国很多的小城镇与农村的距离都比较近,其自身发展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近些年来,因为国家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注重三农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较快,这在客观上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建设,而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因此受益。 (三)自身发展优势 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产物,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分为。一方面,小城镇比大城市的规模小,人口少,各种污染也少。所以很多小城镇生态环境都很好,这就为小城镇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奠定了优良的环境基础。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设计目的就是将园林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营造和谐宜人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小城镇比普通乡镇的经济发展程度高,经济状况好,更能吸引各种企业集团的入驻,同时这些企业集团又将提供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产业积累,更好地吸引高层次精英人员从大城市向小城镇回流,增加了小城镇的各种消费需求与园林景观营造需求[2]。 三、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自然,突显文化 一方面,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靠近农村,原始自然资源丰富,在规划与设计小城镇园林景观时,小城镇固有的山水、村落、绿色植被等都可以被充分利用,将其规划成园林景观的某一部分。这样既可以节省园林景观的营造成本,又能促使小城镇园林景观显现自然气息,实现小城镇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小城镇代表着乡镇的发展速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着传统的地区特色和风俗习惯,而文化就是小城镇地区特色与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所以小城镇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还要突显小城镇文化,将一些地区文化要素有机融入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使小城镇的园林景观充满着鲜明的地域风络。 (二)体现城乡混搭风格 因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体,所以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城市特色与农村特色有机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城乡混搭景观效果。一方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景观布局与景观造型等应用小城镇园林景观,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假山、景观石、凉亭等时代气息浓厚的园林小品、园林建筑等,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各类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规划出一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民居、古建筑等人文景观。这样既体现小城镇快速发展,意欲比肩大城市的时代性,又能够展现出小城镇立足区域特色,传承区域文化的地域性[3]。 (三)合理安排景观布局,构建合理结构形式 在进行小城镇的园林规划设计时,规划人员一定要从小城镇的地区特色、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一方面,与城市相比,小城镇自身的规模小,其园林景观规划面积通常受限。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小城镇的园林景观时,规划人员应该以点带面、平面铺展,合理安排景观布局,尽量使其均衡分布,并在景观中科学穿插适量面积的公共绿地,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小城镇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景观规划人员应该依据不同地区的居民密度来规划相应面积的园林景观,以满足全体居民的休憩、休闲需求。 (四)构建景观林荫道 景观林荫道一般是指处于城镇区轴线位置,通透性较强的交通道路,这类交通道路沿线通常是小城镇的商业带。在这类道路沿线科学搭配各类植物与景观,创建优良的道路环境,就可以将道路自身营造成一条亮丽清新的风景线,支撑起整个小城镇的绿化系统。也可说在

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思路及方法分析

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思路及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6T14:40:21.8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叶智超 [导读] 本文对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思路及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在探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 陆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广东陆河 516700 摘要: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与依托,是构建合理城镇体系的重要基石。本文对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思路及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在探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特色小镇;编制思路;方法研究 0 引言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不能照搬现有某个单一领域的规划方式和方法,而应针对特色小镇特点开展的创新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产业、项目、服务、运营等方面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1 特色小镇的缘起 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特色镇发展……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的魅力小镇”。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在2015年底,江苏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的培育力度,到2020年全省形成100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和100个左右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镇。本文基于规划视角,通过梳理特色小镇内涵、特点及其编制思路与方法,并结合笔者接触到的实践项目,尝试从规划视角对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与方法进行初探。 2 特色小镇的内涵解读 特色小镇的出现,打破了规划界关于规划对象的常规界定。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这一描述性的界定使特色小镇显得更加不同寻常。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关于目标的描述而不是对象的定义。对于习惯于面对具象实体的规划师而言,厘清特色小镇的内涵与需求是进行有效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 2.1 经济转型的新业态 所谓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也不是传统的“镇”、“区”、“园”相加的“大拼盘”。它既不同于建制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又不是四者的简单叠加。从根本上而言,它是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从创建条件看,特色小镇有明确的空间规模界定和投资规模要求。空间规模上,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经济规模上,原则上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4大行业的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50亿元的有效投资,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产业等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30亿元的有效投资(均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此外,建设标准方面,一般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由此可见,特色小镇是不同于“镇”或“区”的新的发展主体。 2.2 产业平台的新高地 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是培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相关项目的产业化则是培育工作的延伸与拓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我国产业平台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工业区到功能复合的开发区,再到功能综合的产业新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特色小镇是瞄准精细化的产业、提出有效投资指标、重视完整的产业生态、目标行业龙头,同时又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特色小镇,进而打造更优、更高阶段的产业平台。它不仅仅追求产业生产环节的总量,不强调产业链的全覆盖,而是集聚的是整个产业链中一部分高端的核心环节,以及与主导产业相互关联、共存、促进的各种创新功能、服务功能、社区功能、文化功能等延伸功能。例如,广东省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万亿元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2.3 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抓手 特色小镇要体现“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产、城、人、文”和谐一体。它的社区功能打造,不仅面向外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也聚焦于为本地原住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文化功能塑造,营造统一的社区归属感。特色小镇应当是有产业、有人文、有品位,是一个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和谐家园,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型载体。在经济新常态下,它对于破解空间资源瓶颈、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改善人居环境起到重要抓手的作用。 2.4 规划创新的新挑战 虽然从国内一些地方的的实践看,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不仅迎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宏观需要,而且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特色小镇强调产业“特而强”,制度“活而新”,是全新的产业平台和经济体,体现创新与活力;特色小镇强调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将成为城乡空间转型与形象提升的示范区。同时,特色小镇创建也符合政府理念转型的需要。然而对于规划行业来说,特色小镇的创建为规划创新提供了契机,为城乡规划提供了理念转型的试验地。特色小镇的短周期、高标准设置既为规划设计师出了一道难题,同时也为规划设计师实现理想、实践落地规划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但是,作为规划的创新必然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3 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根据相关城市的建设经验看,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因此,特色小镇创建概念性规划(以下简称“小镇规划”)的编制框架上,可围绕“主题选择”、“小镇选址”、“功能定位”、“空间组织”、“实施计划”等五个主要内容开展,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小镇创建期的各项规划目标。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

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大纲 导则 技术指南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大纲 规划大纲应根据调查和所收集的资料,对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区位特点、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等进行分析,找出现有和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其它有关规划,预测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确定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 规划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5技术路线 1.6规划重点 2、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状况 2.2经济、社会状况 2.3生态环境现状 3、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调查范围 3.2调查内容

3.3调查方法 3.4评价指标和方法 4、预测与目标确定 4.1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方法4.2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 4.3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5、环境功能区划分 5.1原则 5.2方法 5.3类型 6、规划方案 6.1措施 6.2工程方案 6.3方案比选方法 6.4可达性分析 6.5保障措施 7、工作安排 7.1组织领导 7.2工作分工

7.3时间进度 7.4经费预算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是搞好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指导和规范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适用于各地建制镇(含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环境规划的编制。 一、总则 1、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 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五年计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任务书或有关文件 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