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平视差

地平视差

地平视差
地平视差

地平视差:天体周日运动过程中,从地球表面和地心观测同一天体的视线方向夹角在其出没地平时达到最大,故称地平视差。(非月亮独有)

天文上的月的长度有四种长度:恒星月,近点月,交点月,朔望月(分别以恒星,近点月,黄白交点和太阳为参考点)

恒星月:月球在白道上连.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无明显自行)所需的时间27.3217日

朔望月:从.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06日

近点月:以月球近地点为参考点,月球的公转周期:27.5546日

交点月:以月球升交点(或降交点)为参考点,月球的公转周期:27.2122日

θ,偏转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傅科摆的偏转公式:h

?

/

d/

sin

dt

15

左偏。偏转周期:T=360/偏转角速度(极地约为24h)

极移和地动的比较:

进动:是天极的移动,地极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导致天体赤道坐标的变化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天极在天球上位置不变,导致地球地理坐标的变化

极移的定义: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

进动:是物体自转过程中,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又称作旋进。天文学上又称为“岁差”

地动的形式:圆锥运动,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圆锥轴指向黄极,圆锥半径23

度26分(就是黄赤交角),方向向西退行,速度每年50秒,周期25 800年 地轴运动的成因:

A 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明显的扁球体,它的赤道部分由于自转的惯心离心力的作用,形成环形隆起。月球和太阳对迟到隆起产生附加的引力。

B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月球和太阳经常在赤道平面以外对赤道隆起施加引力。

C 由于地球的自传:合力矩的作用是地球产生了进动。

天文上的日的长度有三种: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分别以春分点,太阳和月球为参考点)

恒星日—— 地球自转23h56m

太阳日——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23h56m+(~4m ) 太阴日——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球公转23h56m+(~4m )+(~50m

参考天体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向东运动的赤经增量,导致了“日”的延长

视太阳变化的原因:黄赤交角和椭圆轨道(原因及形式详见P71)

恒显,恒隐出没的划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叫恒显星,恒显星的范围是以天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叫恒显星区

A 在北极,只有恒显星和恒隐星,没有出没星

B 在赤道,没有恒显星和恒隐星,只有出没星

C 在北半球的任意纬度,被天机周围有恒显星,永不没入北方地平,南天附近是恒隐星,永不升起南方地平;天赤道两侧是出没星。

恒星周年视差的定义: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导致其观测恒星投影位置的变化。 光行差的定义:因地球公转速度导致的恒星观测方向的偏移。

周年视差(周年)光行差的比较:地球运动位置和速度变化分别导致天体投影位置的偏移,前者沿轨道半径方向偏移,后者沿轨道的切向方向偏移(均有周日和周年之分)

地球公转的天文学效应:1、恒星周年视差2、太阳周日运动星 会 合 运 动 4月 亮 会和 运动 地球自转的天文学意义:1、天体的周日运动2,水平运动偏转

恒星年:以恒星为参考点,365.256 4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每年西移50 ,小于恒星年,365.242 2日 交点年:以黄白交点为参考点,每年西移20 ,小于恒星年, 346.620 0日 近点年:以近日点为参考点,每年东移11 ,大于恒星年,365.259 6日

黄道12宫与24节气的关系:我国传统历法按太阳黄经把黄道等分为24弧段,全年相应的分为24时段,叫24节气,而西方的按太阳黄经把黄道等分为十二宫,分别以黄道十二星座命名,每宫跨黄经30度,相当于二个节气,都以春分点为起点(图详见书88页)

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是地球公转的后果(会合运动的原因及原理详见书89-92)

半昼公式:δψtg tg t -=cos (式中的ψδ,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t 为半昼弧(弧度-小时)ψ为当地地理纬度,为空间因素,δ为当地太阳赤纬,为时

间因素

1)昼夜等长条件:t = 90°(t/15=t(h)),??=0ψ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0δ在春秋二分时,全球昼夜等长

2)昼长夜短条件: δ,ψ同号(直射半球)

3)昼短夜长条件: δ,ψ异号(非直射半球)

4)极昼条件: ψ≥δ-?90直射半球高纬度

5)极夜条件: ψ≤-(δ-?90)非直射半球高纬度

太阳高度公式:sinh = sin ψsin δ+cos ψsincos t

A:正午太阳高度公式(t=0):H =δψ+-?90 (理论公式)( 可能出现H>90°)B:H =?90-∣δψ-∣,ψ为地理纬度, δ为太阳赤纬,北正南负

1)当ψ =δ,H =?90,太阳在天顶(局限于回归线之间)

2)当ψ<δ时, 即直射点纬度在当地纬度之南时,天体上中天在午圈即南方(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终年在南方中天)。

3)当ψ>δ时,即直射点纬度在地理纬度之北时,天体上中天在子圈即北方。A 公式出现H >90 暗示,但B 公式无表现 新旧历的换算及区别:新旧历的区别:时间相差10天,且新历润400年97润 旧

历润4年1润 换算:在旧历上加上该世纪新,旧历之间的差值(详见125页)。 中国农历的特点 :1.)设有24节气,(2)以月相定日序,以中气定月序(3)设有独特的纪时制度即干支(干支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甲子,乙丑,丙寅........(详见书123页)

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区别

两条路线,两种速度:

? 真太阳:沿黄道运行;非均匀流逝,可以实测;

? 平太阳:沿天赤道运行;均匀流逝,根据恒星时或视时推算。 时差= 视时-平时= (视太阳时角+12h )—(平太阳时角+12h)

=视太阳时角— 平太阳时角

= 平太阳赤经— 视太阳赤经

时间计量系统的发展:

1 世界时(UT) ——地球自转

2 历书时(ET)——地球公转

3 原子时(ATI)——原子能极跃迁频率

4 协调世界时(UTC)

日食和月食:

日食的种类:日全食(月球本影),日环食(月球伪本影)和日偏食(月球半影)

月食的种类

全部进入本影区:月全食

部分进入本影区::月偏食(部分半影,部分本影)

全部处于半影区:半影食(光度减弱,无.变)

日月食的条件:1)朔望条件(必要)朔:日月相合日食,望:日月相冲月食交点条件(充要)日月相合黄白交点附近,日月相冲黄白交点附近

日月食的成因:地球上看, 月轮遮掩日轮, 就发生日食,地轮遮掩月轮, 就发生月食(包括画图,详见书142-)

海洋潮汐的周期性:1)每太阴日两次高潮和低潮,2)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星空区划(192页)

视差的解释及造句

视差的解释及造句 导读:视差拼音 【注音】:shicha 视差解释 【意思】:(1)直接用肉眼观测时产生的误差。(2)由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某天体的中心和由地心或太阳到同一天体的中心的夹角,叫做该天体的视差。由地心算起的是周日视差,由太阳算起的是周年视差。 视差造句: 1、保证零视差的设备的设置也非常重要。 2、而目前的3D显示并没有采用全视差技术,只提供某种角度的三维显示,视觉深度通常只有三、四英寸。 3、因为立体图模拟的两个眼球的视差一般不会失误,所以,3D 的效果是非常真实的,假如你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话甚至会产生错觉。 4、视差测量恒星的概念很简单。 5、麻省理工小组放弃了普通的(并且是约束严格的)垂直条视差屏障,解决了这个问题。 6、这就是我们两个眼球所测量得到的焦距和视差的绝对值。 7、日立将要把夏普的视差阻隔技术(据说应当用于任天堂3DS 和神秘的流电视面板)应用于某种液晶显示器上,可望于他们发布的先前版本差不多厚。

8、如果在液晶显示器前面安置这种屏幕,由于视差效果(每只眼睛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物体)的缘故,就会产生一种立体层次感。 9、宏达的EVO3D和LG的Optimus3D11厘米显示器的特点是利用视差格栅屏幕来实现3D效果。 10、知道了你眼睛间得距离和你手指的视差,你就可以算出你胳膊的长度。 11、然后利用视差信息和不连续性约束把初始分割块分裂成更小块,使每个块内的像素具有相同的可见性; 12、移动星团视差的精确测定对于宇宙距离尺度以及许多天体物理关系的研究起重要的定标作用。 13、本论文在立体视频的视差估计、信息隐藏和错误隐藏三方面做了研究。 14、与以往方法不同,本文将立体匹配问题看作一种多极值的优化问题——从一组可能的视差图中找到最合适的一个。 15、为了获取精确的立体匹配结果,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视差图误差检测与校正算法。 16、视差屏障被调节为可在平行方向区别人的两个眼睛。 17、我们选择了利用角度差值的方法去算视差值。 18、为加快收敛速度,该算法将视差图的最优搜索问题转换为二值神经网络的迭代收敛过程。 19、利用局部匹配算法的结果预标记初始视差,以设定神经网络初始权重。

基于视差的双目立体视觉

基于视差的双目立体视觉 人的立体感是这样建立的:双眼同时注视某物体,双眼视线交叉于一点,叫注视点,从注视点反射回到视网膜上的光点是对应的,这两点将信号转入大脑视中枢合成一个物体完整的像。不但看清了这一点,而且这一点与周围物体间的距离、深度、凸凹等等都能辨别出来,这样成的像就是立体的像,这种视觉也叫立体视觉。 欠缺立体视觉者称为立体盲。 立体视觉是人眼在观察事物时所具有的立体感。再进一步讲,人眼对获取的景象有相当的深度感知能力(Depth Perception),而这些感知能力又源自人眼可以提取出景象中的深度要素(Depth Cue)。之所以可以具备这些能力,主要依靠人眼的如下几种机能: 1. 双目视差(Binocular Parallax) 由于人的两只眼睛存在间距(平均值为6.5cm),因此对于同一景物,左右眼的相对位 置(relative position)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双目视差,即左右眼看到的是有差异的图像。 视差就是从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所产生的方向差异。从目标看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叫做这两个点的视差,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作基线。只要知道视差角度和基线长度,就可以计算出目标和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2. 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 运动视差是由观察者(viewer)和景物(object)发生相对运动(relative movement)所产生的,这种运动使景物的尺寸和位置在视网膜的投射发生变化,使产生深度感。 3. 眼睛的适应性调节(Accommodation) 人眼的适应性调节主要是指眼睛的主动调焦行为(focusing action)。眼睛的焦距是可以通过其内部构造中的晶状体(crystal body)进行精细调节的。焦距的变化使我们可以看清楚远近不同的景物和同一景物的不同部位。一般来说,人眼的最小焦距为1.7cm,没有上限。而晶状体的调节又是通过其附属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肌肉的运动信息反馈给大脑有助于立体感的建立。 4. 视差图像在人脑的融合(Convergence) 双眼图像的融合过程,首先要依靠双眼在观察景物的同一会聚机制(converging action),即双眼的着眼点在同一点上。这种机制使得人的左右眼(人的左右眼距是确定的)和在景物上的着眼点(左右眼分别到着眼点的光轴—z-axis与双眼距线段构成的两个夹角是确定的)在几何上构成了一个确定的三角形。通过这个三角形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所观察的景物距人眼的距离了。为实现这种机制,人眼肌肉需要牵引眼球转动,肌肉的活动再次反馈到人脑,使双眼得到的视差图像在人脑中融合。 除了以上的几种机能外,研究表明人的经验和心理作用也对景象的深度感知能力有影响,

双眼立体视

什么是立体视 立体知觉也称立体视、立体锐度,是视觉器官对周围物体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是建立在双眼同时视和融合功能基础上的独立的高级双眼视功能。由于两眼水平分开,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成像,形成微小的不对应差别,即双眼视差,并由此产生立体视觉(stereoscopic vision)。 立体视的获得以及精细的立体视锐度依赖于准确协调的眼球运动及双眼的黄斑中心凹注视。立体视锐度是分辨双眼视网膜影像问最小的水平视差(零视差)的能力,其单位为秒弧角(”),正常值为6度~1 0度。但以目前的检查手段,正常值通常为40"~60"c,一个人被测得的立体视锐度越小,其立体视功能就越好。临床上按立体视锐度大小分为黄斑中心凹立体视(视锐度≤60")、黄斑立体视(80”~200")和周边立体视(400"~3000")。立体视缺失称为立体视盲。立体视可分为局部立体视(1ocal stereopis)和整体立体视(global stereopi s),局部立体视是以少量的线条构成视差基元,所包含的视差信息量少,先在视网膜由单眼线索或暗示信号等刺激形成二维图形,再传至大脑融合成三维图像,故局部立体 视只是一种粗放低级的立体视功能。整体立体视是以大量的隐藏有视差信息的点构成视差基元,所包含的视差信息量大,直接在大脑皮质完成对视差信息由三维到二维的转变,故整体立体视是一种精细高级的立体视功能。 影响立体视觉的因素有年龄、视力、视野、屈光不正、双眼不等像等。单眼视力的下降较双眼视力的对称性下降更易引起立体视功能的障碍。独眼的人也能判断远近距离,那是靠单眼线索:如物体的阴影、物体的重叠、相对大小、运动视差及观察物体的方式等和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与双眼视觉正常者的立体感存在本质的区别。 国内立体视检查方法按照检查的距离分为:远距离立体视、中距离立体视和近距离立体视检查法。远立体视没有集合、调节和瞳孔反射参与,是相对静态的立体视;近立体视有以上反射参与,是相对动态的立体视,而集合与立体视关系非常密切,它提供了深度信息。于远近立体视的机制不同,故不能用单项立体视检查来评估立体视功能。 颜少明指出规范化的立体视检查方法的现代标准包括3点:①必须使用能检测整体立体视的RDS.②必须应用远/近立体视双相测定。③必须测定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3项阈值。 古老的立体视检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定性检查立体视,如双笔尖检查法:检查者手持铅笔尖向下竖直放在被检者眼前33cm处,被检者拿另一根铅笔尖,竖直向上对准检查者所持的笔尖,比较两眼同时看和单眼看时的成绩。还有足立式穿圈法:由检查者手持一根头端绕成直径为1~2mm金属圈放于被检查者眼前,被检者手持一根前端折成钝角的金属丝让其穿过圆圈,若能顺利穿过则可初步判断被检者有黄斑中心窝立体视。此两法均包含单眼线索,临床很少应用。

阶段测验-人体工程学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正确且科学的 B、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 C、行为主义者过于夸大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建筑作用 D、环境决定论者排斥人的意志和意象的心理需求 -------------------------------------------------------------------------------- 2、人类的“随大流”的习性又被叫做()。 A、聚集效应 B、从众习性 C、左转弯 D、识途性 -------------------------------------------------------------------------------- 3、在人的行为模式中,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断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这种模式被称为()。 A、状态模式 B、语言模式 C、模拟模式 D、分布模式 -------------------------------------------------------------------------------- 4、()是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 A、视野 B、视力 C、立体视觉 D、视敏度 -------------------------------------------------------------------------------- 5、眼球不动能看到最鲜明的映像范围约为()左右,这个范围的视觉称为中心视觉。 A、1° B、2° C、3° D、4° -------------------------------------------------------------------------------- 6、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规定,最高视敏度为()。 A、0 B、1 C、2 D、3 --------------------------------------------------------------------------------

视差Disparity与深度图

视差Disparity与深度图 双目立体视觉,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这样解释的: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 Stereo Vision)是机器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基于视差原理并利用成像设备从不同的位置获取被测物体的两幅图像,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点间的位置偏差,来获取物体三维几何信息的方法。 一、视差Disparity与深度图 提到双目视觉就不得不提视差图:双目立体视觉融合两只眼睛获得的图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别,使我们可以获得明显的深度感,建立特征间的对应关系,将同一空间物理点在不同图像中的映像点对应起来,这个差别,我们称作视差(Disparity)图像。 对于视差的理解自己可以体验一下:将手指头放在离眼睛不同距离的位置,并轮换睁、闭左右眼,可以发现手指在不同距离的位置,视觉差也不同,且距离越近,视差越大。 那么提到视差图,就有深度图,深度图像也叫距离影像,是指将从图像采集器到场景中各点的距离(深度)值作为像素值的图像。获取方法有:激光雷达深度成像法、计算机立体视觉成像、坐标测量机法、莫尔条纹法、结构光法。 那么这里引申一下深度图与点云的区别,点云: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所反射的激光会携带方位、距离等信息。若将激光束按照某种轨迹进行扫描,便会边扫描边记录到反射的激光点信息,由于扫描极为精细,则能够得到大量的激光点,因而就可形成激光点云。 深度图像经过坐标转换可以计算为点云数据;有规则及必要信息的点云数据可以反算为深度图像。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之前的博客里,有使用PCL库实现过点云提取深度图,当然给出相机参数也是可以由深度图转为点云的。截图一个深度图: 所以深度与视差的关系如下 比如绝对差值法绝对差值图的计算方法如下: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需要、动机、意志 B.能力和人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行为主义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6.【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7.【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效价低 C.期望值高 D.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8.【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A.安全需要 B.成就需要 C.成功恐惧 D.交往需要 正确答案: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对应章节第三章 3.【单选题】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 B. 1879年 C. 1903年 D. 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需要、动机、意志 B. 能力和人格 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 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1913年产生的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行为主义 D. 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系统。 A. 需要 B. 动机 C. 意志 D. 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 B. 爱与归属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 B. 效价低 C. 期望值高 D. 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基于双眼视差的裸眼三维显示

基于双眼视差的裸眼三维显示

————————————————————————————————作者:————————————————————————————————日期: ?

基于双眼视差的裸眼三维显示摘要: 裸眼立体显示系统最早是Ives在20世纪初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将要观测图像分为左右眼图,在图像前面有狭缝挡板遮挡,在一幅准备好的包含左右眼视区的图像前放置一块垂直的开着狭缝的挡板,当挡板位置正确时,每个眼只能看到确定的条纹,而别的条纹会被挡板挡住导致无法看到,从而形成左右视差。这样双眼观察到不同的图像,脑中将会形成立体景象。但是利用挡板等设施往往会减少观察者所能观察到的光线强度,使得亮度下降,分辨率也不如正常的电视。美国DTI(Dimensions Technologies Inc)公司与夏普公司均利用光栅分别推出自己的立体显示器。 人眼能够有三维立体视觉,其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视差的存在。视差分为双眼视差和运动视差两种。双眼视差是指两眼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所获得的图像存在的微小差异,运动视差是指移动头部所看到的物体的不同侧面。自从Wheatstone 通过世界上第一台立体显示装置证明了视差与深度信息之间的联系后,研究者们在通过显示装置再现立体图像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的立体显示装置。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带动了军事、勘测、遥感、遥控、医学以及艺术娱乐等领域对于三维立体图像的迫切需要,而相关技术的发展也给高精度立体显示装置提供了可能。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有一些成熟的产品问世,美国空军计划为新一代战机装备一种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可以选择平面或立体显示方式,当选用立体显示方式时可以显示地形的立体图像,并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敌方周围环境。日本的夏普公司更是已经有民用的立体液晶显示器上市,索尼、三星等公司也计划在近期推出自己的立体显示器。 目前,自由立体显示主要有全息立体技术、平板显示、体立体与立体投影技术等几种,其中全息立体技术是研究历史最长最成熟的立体技术,但是由于全息图像的色散问题使得难以做出一幅全彩色的立体图像,而平板显示与体立体技术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大屏幕显示。立体投影的实现方式有全息投影、菲涅尔透镜投影和双柱面光栅投影等。其中,双柱面光栅投影立体投影系统利用了成熟的大屏幕投影技术,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大幅面的全彩色立体图像,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1995年日本的NHK率先推出了一套双视点的立体投影显示

具有平滑运动视差的三维显示技术_桑新柱

第41卷 第2期中 国 激 光Vol.41,No.22014年2月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February,2014具有平滑运动视差的三维显示技术 桑新柱 于迅博 赵天奇 邢树军 高 鑫 王 鹏 孙 蕾 余重秀 徐大雄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摘要 为了实现自然的三维显示,需要按照真实物体呈现方式同时具有双目视差和平滑的运动视差。增加视点数量并提供平滑运动视差通常需要大量的空间信息,依靠大量的数据信息最终可以实现模拟真实场景效果的目的。 全息立体图可用于显示三维离散图像或一组三维的空间数据,具有良好的观测效果。给出了三种实现平滑运动视差的三维显示方法,显示效果等同于全息立体图。基于液晶显示屏生成的数字蒙版与高精度柱镜阵列,实验实现了56°角内1200个视点连续的三维显示。在50.7cm×28.5cm的显示屏幕上实现超过40cm的景深。利用尺寸为1.3m×1.8m的全息功能屏幕、视频服务器、相机投影机阵列,可以实现高连续性三维场景再现,深度超过1m。利用分辨率为3840pixel×2160pixel的50inch(1inch=2.54cm)液晶显示面板生成的数字断层图像实现了具有连贯运动视差的三维显示。 关键词 全息;三维显示;运动视差;全息功能屏;蒙版;断层图像;超多视点 中图分类号 TN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788/CJL201441.0209011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with Smooth Motion Parallax Sang Xinzhu Yu Xunbo Zhao Tianqi Xing Shujun Gao Xin Wang Peng Sun Lei Yu Chongxiu Xu Daxi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 To simulate the natural three-dimensional(3D)display,both binocular parallax and smooth motionparallax are required.Normally,it requires a huge amoun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views andto provide smooth motion parallax for natural 3D display similar to real life.Holographic stereogram can be used todisplay a description of 3D discrete images or a set of 3D data points.Here,three methods are used to realize natural3D displays with smooth motion parallax,which are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holographic stereogram.Withdigitally generated active partially pixelated masks i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combining with a precision lenticular lensarray,the 3D display with 1200 views from a computer numerical model is demonstrated in 56°viewing angle.Thedisplayed depth is more than 40 cm and the screen size is 50.7 cm×28.5 cm.With a holographic functional screenwith a size of 1.3 m×1.8 m,a demonstrated system including optimally designed camera-projector arrays and a videoserver can display the fully continuous 3D scene with more than 1 m image depth.Based on the digitally generatedtompographic images,a3D display with smooth motion parallax is demonstrated in a 50 inch(1inch=2.54 cm)LCDpanel with the resolution of 3840 pixel×2160 pixel. Key words holography;three-dimensional display;motion parallax;holographic functional screen;mask; tompographic image;super view OCIS codes 100.6890;110.6955;120.2040 收稿日期:2013-11-04;收到修改稿日期:2013-1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7018)、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D121100004812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ECT-11-0596)、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2011066) 作者简介:桑新柱(197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三维显示、光信息处理和新型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E-mail:xzsang@gmail.com 0209011-1

双眼视差式下的全息立体影像技术

双眼视差式下的全息立体影像技术展望 孔祥莉齐德金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摘要:鉴于双眼视差下的立体影像技术在人眼视觉成像模拟效果上的局限性,全息影像技术在特殊条件下对成像无的光波重现,记录了成像物的振幅,相位,亮度等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给裸眼视觉上以三维立体影像效果,有广阔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关键字:双眼视差视觉感知全息衍射 前言 人用双眼直接观察实际景物时,眼球调节,会聚,瞳孔收缩以实现对焦,视轴移动,缩放。这些深度感知因素均能自然地发挥作用,即天然视觉过程。立体视觉就是视觉系统对三维空间的知觉,也就是辨别物体的距离,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形状及方向等的能力;但在观看再现的立体活动影像时,却往往由于所用技术的差异,使上述这些因素得不到完整协调一致的模拟,因而会引起观看者这样或那样的失真感或不适感。对比这些深度因素在不同立体影像技术中模拟利用的差异而言,全息立体影像在人眼视差下,是立体视觉中是一大亮点。 人眼视觉的深度感知 观看者感到景物深度的感知因素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观深度感知因素,另一类为由眼球运动而引起的深度感知因素。前一类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后一类则以生理机能的变化为基础。 直观深度感知因素可分为单眼因素和双眼因素两类。单眼因素又可分为静态的传统绘画因素和运动因素两个子类,静态的传统绘画因素已在绘画艺术中应用了几百年。它主要通过线性透视、轮廓遮挡视网膜像的相对大小、光和阴影以及材质纹理变化,空气透视等方法使观看者把二维的图像理解为三维景物。运动因素则是由观看者与景物间的相对运动而诱发的,它又包括运动视差,即当观看者运动时他会感到与他相距不同距离的物体会有不同的移动量和动态遮挡等因素。运动因素对于深度感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观看静态景物时,运动视差能使人快速地作出比较可靠的纵深估计。 双眼因素的产生是由于左右两眼瞳孔沿水平方向相距一定距离,两眼的不同观看角度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的两个影像略有差异。仔细说来,这两个视网膜

第1讲 感知觉与注意

感觉与知觉 考点聚焦 1.本节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单选题形式进行考察。 2.在历年考试中,各类心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规律是考察重点,考生需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各个概念的内涵,对于认知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及特性要重点掌握。 一、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含义 1.感觉的含义 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它作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为他们提供原始资料。 2.知觉的含义 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一起相同的感觉; 二直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直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第三,从生理基础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第三,第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只是在新生儿中才有,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有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知识拓展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作为感知主体的人的主观取向和经验这些头脑中已存的信息进行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1视觉 1)视觉刺激 任何感觉都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视觉的刺激是光,而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对人眼儿说的可见光只是电磁辐射中狭窄的区域380-780nm。刺激物除了少数光源,大部分都是反射光,因此我们接受的刺激由光源的特性和反射物体表面决定。 2)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眼球的结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眼球外面还有三对眼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支配。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是网膜(感光)和视神经内段。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是屈光介质。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分为外层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中间的双极细胞;内层的神经节细胞。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不同点: a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一个是棒状一个是椎状。 b在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中央窝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逐渐增多,在16o-20o度处最多。 在网膜的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在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 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 神经。 c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 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知识拓展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1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第2小组:徐怡沁、沈博、陈玉敏、普慧羚、赵佳晨、卫琛婕 (上海师范大学09应用心理学2班;上海;200234) 摘要:本实验运用深度知觉测试仪,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10名大三被试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实验目的为了解深度知觉现象,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器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和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时的差异。结果发现,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大于单眼个体差异以及疲劳现象和实验器材环境都影响实验结果。刺激的不同位置对于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 1.导言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1]。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这个点就在两眼焦点和两眼网膜影像点连线的延长线上。视差角(辐合角)是双眼视轴在注视点处相交所形成的夹角。每个人的目间距(视焦点间距)不同,观察相同的事物时,视差角也不相同。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 )。 A 近距刺激 B 远距刺激 C 物体本身 D 判断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A 整合 B 对比 C 适应 D 联觉 三、多选题 1.感觉反映的是(AC )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 ) 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 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B C ) 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 4.内部感觉包括(ABCD )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 5.空间知觉包括(ABCD)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 6. 错觉的性质包括(ABD) A 歪曲的知觉 B 虚幻的知觉 C 特定条件下的知觉 D 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第七章知觉

第一节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 一,观点: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二、理论支持 三、1,知觉的刺激物说: 四、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五、韦特海默:形状恒常性 六、结论:知觉具有独立于网膜影像之外的整体属性(完形) 七、吉布森:”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 八、他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 九、2.认知心理学:自下而上加工 十、Lindsay & Norman(1977) :数据驱动加工 十一、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十二、三、实验支持 十三、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 十四、证明排除经验的条件下知觉正常运作,知觉具有先天性 十五、被试:6个月的婴儿,一天大的鸡雏、山羊,小老鼠,小猫 十六、自变量:视崖的深浅(“视崖”/“浅滩”) 十七、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爬/不爬) 十八、两者都为离散变量,只能进行定性研究。 十九、结论:他们有深度知觉 间接知觉 一,观点:间接知觉论不否认直接知觉的存在 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矛盾,经验信息通常占主导 基本研究方法: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矛盾的情境

二、理论支持 1. 赫尔姆霍兹:知觉经验论 2. 假设检验说:Bruner(1957) & Gregory(1970):过去经验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假设,而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验的过程 3. 认知心理学:自上而下加工 Lindsay & Norman(1977) :概念驱动加工 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三,实验支持 1. 不可能图形 刺激与经验发生冲突时,知觉系统要受到理智的修正,体现知觉的间接性。 它可以分离经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 2.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Hudson,1960) 非洲班图人 深度线索方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 因此,经验帮助人类感知外部世界。 3.主观轮廓图张厚粲等(1980) 主观轮廓其实就是人们对二维图形中提供的深度线索的主观解释,是过去经验促使视知觉“完整化”的倾向所致。 总结共识: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今天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已经承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同时并存于人类的知觉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一体两面的过程。 第二节视知觉和视听觉 视知觉 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 1,视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 D.1903年 E.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B.冯特 C.韦伯 D.费希纳 E.艾宾浩斯 】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 D.心理 E.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B.需要、动机、意志 C.能力和人格

D.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E.情绪和情感 ,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D.行为主义 E.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 2.【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 E.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生理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E.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 C.效价低 D.期望值高 E.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 5.【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A.安全需要 B.成就需要 C.成功恐惧 D.% E.交往需要 正确答案: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 象。这种失眠属于( )。 A.— B.假性失眠

第七讲 知觉

第七讲知觉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我们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我们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生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这种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影象就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可见,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并与感觉一起进行而产生。但知觉不是把感觉简单地相加,知觉的产生还要借助于经验和知识的帮助,也就是说,知觉是经验参与其间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一、知觉及特征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大脑对直接作用±;我们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并引起我们感官的活动时,我们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的感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我们的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但是如果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因此,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种生理、心理活动,而知觉纯粹是一种心理活动。感觉的产生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其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感觉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