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理念

我的理念

我的理念
我的理念

我的班级,我的理念---

让我们飞的更高

教育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

我的班级管理理念:《亮剑》中有这样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1.偏爱“问题学生”

2.严爱优等生

3.博爱中等生

4.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有用的人

5.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个人习惯不太好以及入班成绩偏差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注意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同时也有利于克服他们想家的心理。

对于入班成绩较好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以及班干部学生,谁都爱他们。但毕竟是八年级的同学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身上肯定存在问题,但是他们身上的缺点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会迁就他们。

而对于中间部分的学生他们往往默默无闻,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问题”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面发展,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我们的班级情况介绍:我们的班名:

意义:彩虹象征着我们这个集体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代表了温暖,也寓意经历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我们的班训:团结合作和谐发展

勤奋创新善思博学

班级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一个: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班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思考,使自己成为一名勤奋、善思、博学、上进的中学生。

班级工作的本学期目标:本学期目标:

1、进一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彬彬有礼的好绅士,好淑女,从而抓好班级的纪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进步,做到“辅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培养一群可以帮助老师做事的小干部,并争取让全班的同学都有当班干部的经历。

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大课间的谈话,以及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不吵架,不打闹,增强班级凝聚力。

2、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情况。树立班干部的威信,以便班干部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尽可能给每个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思想”,让每个学生知道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管理班级,让班里学生尽量能做到各有安排,人尽其用,每个人都在班集体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对班集体有责任感和归属感。

4、好教室文化的布置,增强学习气氛。

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总结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问题就是工作上存在滞后性,加强思想认识。对于学校安排的很多工作,没有及时完善,在学生方面有些问题上没有做到提前预防,总是出了问题以后再去整改,应该做到防微杜渐。

总结交流: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不是班集管理的主体,只是班集管理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从中找到可行的管理之法,因为我们要的不是一群只会服从的“庸才”,而是一批具有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

热心献给工作,爱心献给学生,

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

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

只要真心想做好,用心去做好,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做人的原则与做事的理念

做人的原则与做事的理念 做人就要讲究诚信为上,踏踏实实,对人忠诚,感恩回报,这就是做人的原则。 做人其实很简单,简单的有时候让人感觉的有点飘飘然,不以为然,就当闭眼不看尘间事,掩耳不闻凡间声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句话就是做人不要勾心斗角就是,你看多么简单。 说不简单,那就是人为的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自己把自己的双手、双脚束起来,这不就复杂了吗?放着简单的不做,非的做复杂的,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犯贱,二是神经病,这两种人都是自寻烦恼的人。人过的只要不自欺欺人一样就行,千万别看别人怎么怎么样好,别人怎样怎样有钱,“人比人,气死人”。人活得就得像小草学习,春来秋归,有雨我就滋润自己打扮一身绿,有阳光我就光合让叶面发一份亮,拔掉就让动物添一身膘,烧掉就让世间发一份热,多好,无忧无虑的。 做人,别种认为随便抓一把泥土模仿自己捏一个小人,放在桌上,就成神仙了,高高在上的。 其实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泥人而已,一把黄土。痴心妄想的想让别人尊重你,但你必须先尊重别人,否则,换来的永远不是真心。“媳妇总是别人的俊,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别拿这种思维左右自己,其实,

媳妇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妻子孩子会伴随自己一生一世,别人的再好只能隔岸观花,别瞎浪费自己的心思去深思了。做人就像

“人”字一样简单,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共同担责,这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做事的理念贵在坚持,做事的理念贵在诚信,用坚持换取成功,用诚信得到信任,这就是做事的理念。 做事虚伪、做事无原则、做事前不观来路后不察结果,那有什么用!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晕头转向的到头来南北不分,腥臭不管趴上就啃。做事必须得有一个理念,人生得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能一如既往的往前直奔,最终就能达到自己的终点。 有一位学者说的很好“任何事只要定下来心来做一万遍,人人都是天才”。然而又有谁能够定下心来把自己身边的事做到一万遍呢,极少,少之又少。但事事只要有恒心,恒心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不要片面的认为,我追求了,我坚持了,我努力了,我奋斗了,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那就不算成功。 但成功并不代表成就,成功和成就虽然在一条平行线上,中间的跨度是不一样的。四四成方,画圈成圆这是自然规律。就像你在地面上竖起一棵标杆一样,早晨的光照会让它的身影朝西,中午的光照会让它的身影朝北,下午的光照会让它的身影朝东,单单却把南面空开,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如果能够改变的话,那就不是自然规律了。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改变理念,创新模式”

“改变理念,创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4-05-27T13:43:27.0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6供稿作者:秦子云[导读] 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开卷的方式,毕竟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学生能学以致用。——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秦子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528303 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倡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实践发现,德育课的教学改革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一门重要的课程体系却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 本文将通过实际的案例,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应该如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德育课作为传统的课程体系,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如果老师只是单一地传授书本的概念,阐述时政的观点,或者举一些陈旧的案例,对于如今的中职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反而会觉得乏味,缺乏新鲜感,对于追求个性的他们是很难投入到课堂中的。因此,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1.重视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中,我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比如,我会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的导入。高一授课《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期间,在文科专业我会让学生搜集本地区文科专业就业的最新形势,文科专业学生说服力比较强,而且比较喜欢说,我就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交流;在理科专业,因为理科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且相对好动,我让他们课前搜集资讯,并亲自制作简单PPT作为课前导入;高二上学期授课《经济政治与法律》期间,因为本门课相对理论性的东西较强,对于文理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会比较枯燥,我会让学生先搜索与他们相关的最新法律条文以及最新的法律热点新闻,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地方语言表达出来,课堂导入效果非常好,气氛很活跃;高二下学期授课《哲学与人生》期间,文科班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等信息平台,搜索最新的哲理寓言或者人生道理,在班上与学生分享;根据理科专业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将他们搜集的寓言故事,通过小品的形式或者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高三授课《就业指导》期间,我会让学生课前先分批去就业指导市场观摩,然后用拍回来的照片与学生分享,这样更具说服力。 2.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实践中,我比较常用案例以及活动式教学法,往往两者综合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课堂的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要比较典型且与学生密切相关,不能太陈旧,要有感染力,让学生能找到信服力和共鸣感。比如,在授课《经济政治与法律》期间,价值规律一课是重点,但是单讲理论是非常难明白的。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平台,事先在学生喜欢逛的商店以及场所,用图片和录像等方式拍摄,而且抓拍多种热门的商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物以稀为贵”,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原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同样的图片也可以讲授“商品”一课,可以一图多用;又比如,在授课“民族”一课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地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实物搜索民族的服饰以及食品,让学生猜,然后通过案例引导突出重点,我国民族的方针政策等,这样学生会很感兴趣,通过听觉、视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的德育课堂,我认为应该由两部份组成,理论课和实践课。空间并不局限在课室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能动性,也可以借助空间的改变。如今,很多中职学校都倡导校企合作,这是非常好的契机。比如,在高一《职业生涯与规划》,高三的《就业指导》的德育课上,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实践中的学生明白理论的知识,这样更具说服力。在高二《经济政治与法律》涉及到“证据”,“仲裁”的章节,我会将课堂模拟成法庭,让学生有视觉的冲击,更快地进入角色。在授课《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的慈善活动,他们从实践中所总结的、所迸发出的灵感更有实效性。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德育课的老师要从根本上明白,授课只是一种方式,可以调动聪明才智、所学的技能教学生,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老师的人格魅力、语言运用、行为规范才是能直接感染学生的。 1.树立“育才必先立德”的理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非常强,此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视朋友,因此德育课的老师要学会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当面数落学生。学会赞美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才能。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好动的学生。理科班男生,喜欢标榜个性,标新立异,会在课堂捣乱或者扯开一些“无厘头”的话题。这时候,老师千万不能当众骂学生,要从根本上明白此类学生的目的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明白他的动机以后,给学生台阶下,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该生表现。同时,德育课老师应该学会运用语言的魅力。 2.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此外,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上课的内容就会空洞。所以,德育课老师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要关注时政,多看书,多进修,多去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多写课后的反思总结,必要的时候要深入学生中调查。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授课“授”的内容过多,学生也会认真听,但是往往是我上课很辛苦,他们收益却并不大。因此,我会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班主任、科代表的调查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多动起来。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就慢慢活跃起来,作为老师也能找到成就感。 3.扎实书本知识,学编校内教材。老师要学会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的特色,学编校内的教材,引用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比如,我校德育科组在校长、科组长的指导下,组织我校德育课的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借鉴东莞塘厦理工职校的职业素养课程,将其引进,在此基础上,我校德育课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然后改进,从PPT的制作到课堂设计的游戏,延伸至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的成长,我们都能根据实际创设出符合我校德育课的实际,收效是非常好的。 三、改革评价体系 1.评价形式多样化。

第五章双赢理念、合作原则

教案 注:1、若手写备课笔记,请按上表中的格式,将项目内容填写完整(可不划线)。 2、每一次课填写一张。具体授课内容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设计。

导入案例 美国一家电力公司为了改变当地电力紧缺的局面,缓解当地居民对电力不足的抱怨,决定在当地一条大河的上游修建一座大型水坝。大坝建好后不仅可以完全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在当地居民心中为该企业树立一个新的形象。然而修建大坝的建议一经提出便遭到河流下游的农民和环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农民们担心,一旦大坝建成后,下游的水流量将大大减少,这会影响农场的收成;而环保主义者关注的是,大坝建成后可能影响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可能会对生活在下游的濒危动物美洲鹤构成威胁。由于各方的立场无法调和,于是电力公司与农民和环保主义者为大坝的修建问题而对簿公堂。经过一场昂贵的法律官司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面对这一局面,三方决定放弃法律程序,采用谈判的方法来寻找一个使三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在谈判桌上,三方经过分析各自的利益所在以及对方的利益所在之后形戈了一个最终的协议,协议包括降低河坝的原设计规模,使其既能基本满足当地监民的用电需求,同时又可以保证下游的水流量以及下游的生态环境。协议还决之建立一个委托基金用来保护美洲鹤。 [案例点评] 在上述案例中,电力公司、农民和环保主义者三方的利益冲突之所以无法通过法律审判的方式解决,是由于法律审判产生的结果必定是一个赢家、一个输家,而无论谁成为输家都不会接受审判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使三方利益都基本得到满足的方案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事实土,三方达成的最后协议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所有的人都成为赢家。而取得这一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努力深刻地理解对方真正希望从交易中得到什? 一、传统理念——输一赢模式20世纪60年代 输一赢模式的谈判遵循下面的步骤: 确定自己一方的利益和立场; 捍卫己方的利益和立场;双方讨论作出让步的可能性; 妥协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的砝码,而且不到有以妥协换取较大利益的机会出现双方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对方所关心的问题也视而不见; 达成妥协方案,或宣布谈判失败; 非赢即输的理念是造成众多谈判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霸权的反映为今后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这样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常常难以持续; 这种态度使谈判者丧失了从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使原本有利的谈判条件变为导致失败的因素; 案例 有一家技术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监测气体泄漏的装置,这个装置与原来的技术相比不但便宜而且精确度提高了100倍。此时国会在环保部门的游说下正在酝酿发布对储气罐实施经常检测的法令,因此该公司认为这是将它们的技术推向市场的大好时机。然而当销售部门满怀信心地将它们的产品向顾客推荐并希望获得大批的订单时,他们的努力结果是只卖出去了一台。既然它们的产品技术过关,价格更便宜,环保法令也通过了,那么为什么没有人买呢?问题就出在该公司只从自己一方考虑问题,而忽略了买方

论法的理念即自由

论法的理念即自由 刘淑静 摘要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真正的自由并非一时的任性冲动,而是在理性支配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法”的概念的实质是自由权利,以及由自由权利所构成的现实交往关系及其秩序。法是“自由意志的规定性存在”,是“理念的自由”,是法的概念和法的定在的统一。 关键词黑格尔自由法理念 黑格尔于1821年发表《法哲学原理》一书,该书被认为是黑格尔最重要、最成熟的政治哲学著作。该书专门研究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研究社会生活与国家生活。纵观《法哲学原理》一书的理论结构,黑格尔在书中展现了其对什么是自由的生活,和谐的社会,以及二者何以可能问题的思考,以思辨的方式将社会成员的道德自由意志和社会生活的公共权利秩序相联结,试图使二者在现实中得到统一。 一、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自由” 依据对自由含义的通常理解,自由是任性而为,不受任何限制。而黑格尔认为“任性的含义指内容不是通过我的意志的本性而是通过偶然性被规定成为我的”,如果人们对“自由”的考察只停留在“任性”这一层面,认为人可以要求获得任何他想要得到的,那么,所谓的“自由”当然就意味着他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人们能对自由持有这样的见解,即内容是外界所给予的,外界对人的自由具有规定性,也就是在这个方面,人就不再认为自己是自由的。由此可见,任性只是自由意志偶然性和特异性的体现,不自由恰好就包含在这种任性当中。真正的自由并非不加限制地任性胡为,真正的自由是在理性支配下进行活动,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自由的内容进行规导和驾驭。 (一)意志是“自由”的发生机制,是具有“实践态度“的思维 人是具有意识能力的自由主体,人能自主思考,并决定自己的行动。黑格尔认为,人作为有自觉意识的生命体,由于其自身的内在运动,转化为具有自觉意识能力的自由主体,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和精神使人成为不同于其他自然实体的自由主体,人的意识和精神即人的意志决定了人是自由的。 黑格尔为了阐明“意志”的含义,借助了“思维”这个概念,人将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的方式就是“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使人本身摆脱偶然和不真,人具有的这种自我意识,构成了法、道德和一切人类伦理的原则。黑格尔指出:精神一般而言就是思维,而思维和意志的区别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思维和意志不是人的两种官能,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助力于将自由的内容转化为客观存在,是作为达到客观实在的冲动的那种思维。更进一步地讲,意志是一种目的性的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一般意义上的思维是在人的观念中形成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思想,而作为特殊思维方式的意志并不满足于这种对对象的任何和形成一般的观念,而是基于形成的这种观念来设定一种现实的存在,基于思维形成的对对象的一般认识来调整自我与对象的关系,而所谓“理论态度”即可理解为对对象形成人的观念和思想,“实践态度”则是在人的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并具有将之实现的冲动。它具体表现为:“我能摆脱一切东西,放弃一切目的,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 (二)意志是特殊性普遍性的统一,意志是自由的 首先,意志具有特殊性,意志只有具体到“我”,才有意志可言。仅仅具体到“我”的意志,而排斥别人的“我”的意志,此种意志在黑格尔看来是纯粹主观性的意志。如果“我”的自由的实现排斥、抗拒他人的“我”的自由的实现,那么“我”的这种自由就具有偶然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一)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十七大把“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任务。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法”应当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的“法”,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二)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法治完备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 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础,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先决条件。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 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自由语素的概念解析

自由语素与黏着语素的概念解析 课题 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中,存在着一个毋庸置疑的语言符号层级系统,即 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因而也就是最基层的语言符号。在这个概念上,语言符号和音义结合体的关系就是概念与实存的关系。故而,我们可以说,所谓更高一级的概念也脱离不了音义结合体的表象,每一级的概念都与前一级概念保持着一种因果联系。后者的概念,产生于我们一般实践理性的要求,因而并非是纯粹的,而是派生的。概念的范畴无论如何超越,都必须在理性的批判中回归到原初的概念中。理性告诉我们,无论基于因果关系的语言符号概念被怎样设置,它仍只被反应为形而上学中最初的一种纯粹,也即“音义结合体”。 显然,语言符号的层级归根到底依旧是质的概念,尽管它常常以量的方式被经验性地感知到——我们的感性告诉我们,被称为句子的东西是长的,大的,它一般地拥有更多的音节,更丰富的表意,相较于其它成分而言。过多的语言事实在我们脑中形成了基于量的“句子”概念,我们的想象力发展为了归摄性的判断力,给予我们这样一种认知:凡是大的长的语言单位就是句子。这样一个概念在经验上合意,但却无疑是一个量的概念。 只有质的律才是精神的自律。尽管我们不能给“句子”一个量的界定,理性却仍然逼迫我们设想一个无限的东西——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它是先于一切经验性的实存而自在的运动着的,它自身并没有规定表象,也不可能有这样一个确定的形状与之对应。 因而,语素与句子这两个本属不同层级的概念,因为其毕竟基于同一个逻辑的原初,必然存在着某种纯粹的联系。而语素和词的概念,则是基于前后相继法则和因果关系的法则的。也就是说,语素与句子之间联系的概念,是一个基于语言事实的纯然判断力的法则。而语素与词之间的这种联系,由于它依据因果关系和前后相继的逻辑而展开,因而必然是一个认知能力的法则。前者表现出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后者则是自由的合法则性。前者不可认识,后者则直接是由知性产生的。 自由语素,标志着判断力中语素概念与句子概念的一致性。相应的,黏着语素标志着二者的差异性。这二者都是实践的概念,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概念 因而,存在以下二律背反: 正论:自由语素与黏着语素不符合结构语言学语言符号层级的概念,否则它就能够通过形而上学的因果律而在质的角度被证明了。(即认知能力能在逻辑上推导之)反论:以上两个概念是建立在结构语言学的“语素”和“句子”概念上的,否则两个概念就不再具有形而上学的同质性了。(即纯粹实践理性可以先验地决定之)

小组工作4理念模式比较

小组社会工作的四大理念模式

应付退组的组员时应把握哪些原则? 首先,按照当事人自决的原则,组员是有权决定中途退组的。因此,一旦组员决定要退组时,社工要尊重组员的权利,任何强求性措施,都会对该组员带来压力和负担。但是,社工有责任与该组员一起分析退组可能会给他/她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要承担的责任。 其次,组员在退出小组后,要给其他组员留出时间来处理离组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讨论导致该组员离组的原因,同时也要处理退组组员的一些情绪问题。 再次,为了避免退组给其他组员带来的压力,在组前筛选和访谈时,就必须与组员讲清楚,组员在决定退组时,有必要先通知社工和其他组员,组员可以就退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因为小组是否适合每个组员,可能需要社工和组员达成共识。 解决冲突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1).解决问题式的谈判策略:该策略当事人关注的是个人的目标和与对方的关系。在处理冲突时,就会本着解决问题和坦诚的态度,积极寻找办法,保证双方都能实现自已的目标,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 2).自我牺牲的顺应性策略:该策略当事人一般非常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目标不占据重要地位。3).强迫进攻性策略:采用该策略的人,一般会将自己的目标实现放在第一位,而与他人的关系并不重要。 4).妥协式策略:采用这个策略的人,通常很重视自己的目标,也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是,因为无法做到双赢,所以需要双方各自妥协退让一步,使双方的目标有条件地部分实现。 5).逃避式策略:采用该策略的人,认为目标和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都不重要,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目标,放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避免与他人的冲突。 方案: 假如你是一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你发现现在的青少年虽然自立,但也自我;很多孩子并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母,如何表达自己意愿,如何与自己的家人沟通。但现有的亲子沟通服务主要以家长为主,却罕有针对儿童的。为此,你决定开设一个针对初中生的小组,旨在教导青少年家庭沟通技巧。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服务方案。 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1)青少年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①青少年逐渐要求更多的自由与独立自主的空间; ②对父母的依顺减少;外语学习网 ③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模式呈现单向沟通; ④青少年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一词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但中国古代各文献真正用“德性”一词表述的并不见多,也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德性”一词早见于《中庸》,语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是君子尊崇德性而探讨学问。这里的“德性”在当时的儒家看来就是指“人的自然禀性”①。《伦理学大辞典》则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现代新儒学也把德性界定为道德品质,有的学者把德性与道德作为同类概念来使用。对“德性”的直接定义和解释,在其他典籍中十分少见。 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对“德性”的理解寓于对“德”的理解。在古代,德性常常看作道德的同义词,这一点中外皆然。在商代卜辞中,“德”作“循”与“直”通,到《尚书》“德”看作为接受天命的前提,提出了“经德秉哲”、“敬德”、“明德”的要求。在西周之前,“德”还与“是”相通,有“获得”、“占有”之意。到西周时,人们体会到“尽人事”的重要,开始“惠民”,“德”成为周人治世的最高心得。及至先秦,“德”的涵义拓展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德者,得也,从直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德”在各类辞书中广有解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为:“英语作virtue。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人间以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又指德行。道家认为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即是‘道’的内涵本质。”这一解释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理论基础上的理解,是中国道家式的理解,认为“天道”即“人道”,所以将“德”理解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哲学大辞典》对“德”作这样的表述:“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1)指道德,品质。……(2)指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本上立足于道家哲学来解释“德”的概念,“道教义理中凡学道、求道而得道的,是谓有德”,“凡是符合道的准则,即可视为有德性”,“有德之身为道的显体”,因此,道教特别注重道士的个人德性品行的修行。但“天道”最终落实在“人道”。《辞海》对“德”的解释是:“①道德,品德……④事物的属性……⑤中国哲学术语。认为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而较之《辞海》不同的是,《辞源》没有《辞海》中⑤一说,而增为“⑤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史三城2010年11月30日 17:33 浏览数:1103 | 评论数:0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科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 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 新教学理念下的N种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引导 探究 发现 总结 应用 1、引导:创设问题情境、示范探究方法、说明游戏规则 2、探究: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师生合作 3、发现:交流和比较发现结果(必要时再探究) 4、总结:归纳总结发现结果,纠正错误,提高认识 5、应用:应用结果解决问题,深化认识,丰富经验 运用该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引导环节要明确具体,让学生真正搞清自己要做什么 耐心(忍耐)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探究活动应有始有终,对学生有所交待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从中获益 教师应成为教材使用的主动者和创造者(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围绕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率和效益 几个供讨论的问题 学生在一起聊天,但不会讨论,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经常偏离主题,怎么办? 学生的说明别人听不懂,怎么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 自由与平等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理念。人是生来而自由平等的。没有自由的平等是奴隶的平等,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没有平等的自由,是贵族的自由,是特权的自由,是黒金的自由。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引领历史发展的,不再是战争与霸权,而是自由与平等。本文只涉及自由。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社会基于这样一个假定:人天生本性自然为善。如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告子上》;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部分,“天命之性”体现天理性命,是无不善的,“气质之性”则不同,“人心者,气质之心也,可为善,可为不善”《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又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正是由于这个假设,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格结构就定义在一个“仁”字的层面上。中国传统伦理认为人只须顺其自然就可以为善、成圣。现实中之所以并非人人成圣,是因为外来影响所致,所以道德就在于清除外来污染,诚实地回到本心、真心。所以中国人最喜欢区分好人坏人,对好人大树特树,似乎他从娘胎里便是个好人,决不可能坏;对坏人、歹徒则要么诛杀,要么改造,使其“良心发现”。也因而有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比西方文化结构,西方人很早就提出了一个比"人性"问题更重要、更根本的伦理学问题,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问题。中国传统伦理基本上不讨论自由意志(除去荀子触及自由意志问题以及陶渊明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讲到自由意志,必须提及的一个人就是康德。他认为,人的权利是“先天地”被认识到的,不依赖于自然事物和感性满足而普遍有效。这种权利的唯一源泉就是意志自由,自由是理性的人的本质。康德之前的卢梭也提过类似观点。他推崇善良情感、以自律做为自由的本质、法律是公意的表达、道德自由和法律自由确定着作为自由的没有被决定的存在物的人的概念。康德继承了这些思想,并对善良意志进行了理性的重建,在道德的基础上使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从而提出自由意志及意志自律原则。说一种意志是自由的,就是说它能够做原因的活动而不须自身以外的东西作为原因才这样做。自由被设定为有理性的东西的意志所固有的性质,没有理性的东西只有在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作为原因的时候,才能做原因的活动。这就是自由和必然的含义及其对立。自由的消极含义是行动

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沃尔玛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 拥有45年历史的沃尔玛如今在全球拥有4150家连锁店,其2001财政年度的收入超过了2200亿美元。2008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沃尔玛以3780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在过去的20年中,沃尔玛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膨胀,业务迅速扩张。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踞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2001年,沃尔玛一跃而成为《财富》500强排名的第二名。相比之下,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一些大型百货公司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与沃尔玛相差之大,令人咋舌。 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这是因为他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 一、管理模式 店面设计标准化。所有新开业的零售店的店址选择都按统一标准,店铺面积大小、店铺装饰、商场货架尺寸、商品摆放位置、商品标牌放置等等都由公司统一规定。店铺的内部装饰、店面商标要求及商场货架尺寸都由公司统一设计和制作。为了顾客挑选商品时观看价格标牌的方便,公司一律要求所有商品的价格标牌都挂在货架上。 组织结构扁平化。公司根据业务单元分为四个事业部,事业部下设区域总裁、区域经理和店铺经理。沃尔玛按业务分为折扣店事业部、购物广场事业部、山姆会员店事业部和家居商店事业部。事业部总裁管理所有区域总裁,每一个区域总裁管理12个区域经理,一个区域经理管理所在区域的店铺经理,管理责任层次分解,但从下到上的反馈信息是没有级别和层次的。沃尔玛老总的办公室从来不关门,鼓励和倡导公司员工与公司老板对话。 管理程序规范化。沃尔玛在管理上要求三个标准:一是日落原则,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于今日日落之前完成,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在当天予与满足,绝不延迟;二是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原则,给予客户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超过客户原来的期望;三是“10英尺原则”。要求员工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你10英尺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看这个客户的眼睛,主动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二、经营策略

新理念 新模式

新理念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大规模推进,教师培训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回顾近两年来教师培训的总体情况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使教师培训更加规范有序,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理念之一通识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近两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相关培训工作的要求,各地开展了广泛的新课程教师培训,不仅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针对实验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然而,如何将先进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仍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许多教师反映,参加培训的时候,感觉培训者介绍的理念非常好,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似乎也已经明了,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面对传统的培训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走进新课程,观念必须先‘走进’,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新标准、新教材、新方法,也将走样、走味,一旦遇到困难或阻碍,最终必将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在教师培训中,必须首先抓好通识培训,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在培训中,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专家提醒:“不要小看通识培训的作用,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方法指导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指导,是教育思想的引领。” 理念之二“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后续培训的关键据来自实验区的教师反映,大部分教师在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这种困惑始终困扰着教师。这表明,教师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都要面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正如一位校长所言:“培

AO的理念及原则

AO的理念及原则 1 AO的理念 自1958年由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组成的小组起,真到今日成为享誉世界的外科临床及科研组织,AO的理念始终清晰未变。这便是为骨折及相关损伤患者设计、提供可使其早日恢复活动及功能的治疗方法。这一理念促成了AO小组的成立,并由之产生了大量的成果,今日仍为AO组织的原动力。 这一理念的施行在于建立一套合理及有效的处理骨及软组织损伤的方案,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快速复原。随着通过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对愈合修复过程的理解不断加深,此方案也得到不断的更新。 2 背景 在20世纪的前半叶,骨折的治疗集中于恢复骨的连接,而忽略了其他许多现在认为是治疗骨折所必须的部分。 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石膏或牵引固定。此法固然最终可导致骨愈合,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都会造成肢体的功能减退。而骨愈合的过程也常常由于长期固定而延长。AO的理念通过以下的治疗概念得以充分表达:安全有效的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辅以术后早期功能训练。 早在AO成立以前,已有许多先行者们提倡采用切开复位及固定术治疗骨折,他们创新的概念及技术的价值得到了部分权威的肯定及拥护。但是在整体上,他们的概念不是被忽略,就是因无法克服技术及生物学上存在的巨大障碍而失败。这些障碍包括:术后感染、缺乏对适用于临床应用之金属材料及植入后所产生之生物反应的知识、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对固定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缺乏了解。所有这些,经常成为那些怀疑论者的反驳依据。 因而,像Lambottes充满幻想的创新,Kuntscher及同伴Perkins所提出的早期活动的概念(Albeit on traction), 全都因为无法在一个方案中同时兼顾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早期受控制下的关节活动而黯然失色。 3 AO的任务 人们所需要的——即AO所提供的是协同各方去找出障碍所在,对之进行深

什么是自由教育

什么是自由教育? 列奥·施特劳斯 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它的成品是一个文化的人(a cultured human being)。"文化"(cultura)首先意味着农作:对土壤及其作物的培育,对土壤的照料,以及按其本性对土壤品质的提升。"文化"衍生性地、且在今天主要地意味着对心灵的培育,按心灵的本性对其内在能力的照料和提升。就像土壤需要其培育者那样,心灵需要老师。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老师自己也是且必须是学生。但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要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这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那些伟大的心灵,或者,为了避免在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的含混表述,就是那些最伟大的心灵。这些人实乃凤毛麟角。我们在任何课堂都不可能遇到他们。我们也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遇到。一个时代有一位这样的人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然而学生们为其实践目的,无论其熟练程度如何,都可以而接近这些老师,接近这些最伟大的心灵,只要他们阅读那些伟大的书。因而自由教育由以适当的态度研读那些最伟大心灵留下的杰作构成--在这种研读中,较有经验的学生帮助那些经验较少者,包括那些初学者。 这并非一项易事,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我刚才提到的教育模式的话。那一模式需要一个长长的注释。许多生命都已经、并仍将消逝在对这些注释的写作中。例如,说伟大的书应

该被"以适当的态度"研读是什么意思?此刻我只提一个对你们任何人都很显然的困难:最伟大的心灵在最重要的主题上并不都告诉我们相同的事情;他们的共存状况被彼此的分歧、甚至是极大量的分歧所占据。无论如何,它都显然导致了自由教育不能是单纯的灌输这一结果。我还要提另一个困难。"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的教育。"在什么文化中?我们回答说: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然而西方文化只是诸种文化之一。把我们自己限定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自由教育难道不会被指责为一种狭隘主义,而狭隘主义不是与自由教育的自由主义理念,与它的兼容并包,与它的心灵开放性不相容吗?我们的教育方式似乎不能适合这样的一代人,他们知道,事实上存在的不只是某一种人(西方人)的文化,存在的是各种文化。显然,文化如果能容许被用作复数,它就完全不同于作为特指(singulare tantum)的文化,后者只能用作单数。像人们所说的,文化现在不再是绝对的,而已经成为相对的。认为文化能被用于复数意义也会有问题。这种含混性的结果是,人们已经或详或略地提出文化是任何人类群体中存在的任何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就不能不说存在着所谓的"郊区文化"或"青少年文化",无论这些人的行为是守法或违法。换句话说,任何精神病院之外的人都可以称做文化的人(a cultured human being)。在探究的边缘就出现了像疯人院中的病人是否也有文化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文化"一词在今天的用法与它的原初意义作一个对照,它就好像某人可以说,对花园的培育可以由园子里的垃圾,由那些空的锡杯和威士忌酒瓶,由那些写满字的被随手扔在园中的废纸构成。既然得出的是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就认识到自己不知何故已经迷路了。因而让我们用这样的问题重新开始:此时此地,自由教育能够意味着什么? 自由教育是某种文学的2[2](literate)教育:某种在书写(letter)之中或通过书写

教育理念和原则课件.doc

教育理念和原则 根据教学原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以下教育理念指导下工作 我们要遵循如终身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性教育、回归生活、科学与人文结合、可持续发展、尊重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教育理念来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 一、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并且它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主要方面。终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扬弃,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整为和谐。 (三)发展性教育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教育之所以进行就是以学生的可教育性为基础。发展性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受教育支点,以这个支点为基础,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打开所谓“浪子”的心结和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 (四)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选择。内涵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包括教师的劳动、教育管理者的劳动、教育服务者的劳动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尊重的教育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以尊重为切入点,重建社会道德伦理,重建学校的师生关系,重建教师的职业道德,重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与教育精神。 (五)自我教育理念;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方法 必须遵循什么样的方法论原则 (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二)实行古今中外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教育研究 精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