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37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知识点汇编

437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知识点汇编

437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知识点汇编
437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知识点汇编

重要知识点汇编

(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

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

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

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2、面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

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对你来说好像……好像你会觉得……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3)倾听

?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2)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询问:问服务对象;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

——初步评估认定问题

考纲要求:

?预估的目的、任务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预估目的、任务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目的

?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

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对问题的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

?分析资料:排序、发现、解释

?认定问题:描述、如何发生、处境

?预估报告:清楚认识,制定计划

?专业的评估:事实+经验+理论

第三节计划

——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

考纲要求:

?服务计划的构成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关系: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

?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计划要详细和具体

?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计划要能够总结与度量,方便评估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

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

(2)资源整合

(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

(3)安置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

(考纲不作要求)

1、服务协议的涵义

?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形式

?书面协议

?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口头协议: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

第四节介入

——实施服务计划

考纲要求:

?介入的分类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介入的分类

?(一)什么是介入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2、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它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性工作实务。

?3、综合介入

?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接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介入

?介入,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第五节评估

——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考纲要求

?评估的目的

?评估的方法

?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

?Z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绘画工具,吸引他们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娱乐,向他们宣传儿童权利,彼此建立信任感,并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那么,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这种介入模式是否实现了维护儿童权利的目标呢?这种介入模式的效果如何?

案例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心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流浪儿童救助”项目进行了检查和总结:

?第一,考察该工作的目标定位问题;

?第二,考察该工作方法及所开展的工作;

?第三,考察街头救助工作的效果。

?通过系统地汇总资料、总结工作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检查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中心的工作者们将前一阶的工作经验做了进一步提升,总结出了介入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也找出了介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

一、评估的目的

?(一)什么是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一)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2、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二、评估的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系统收集资料以对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审视的过程。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大致包括三种手段:(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评估

?1、什么是基线测量评估

?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4分,接受服务后给自己情绪打9分。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结案

——完成服务,助人关系的结束

?考纲要求:

?结案的任务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一、什么时候可以结案

?一般情况下,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虽然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协助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结案工作可以简单从事。实际上,结案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有机一环,是助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

二、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三、结案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完成评估,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机构,处理服务对象情绪)

?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包括转介)

?4、撰写结案记录

四、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等正面情绪。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强化正面反应,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要避免可以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情绪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经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与工作者见面、心不在焉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工作者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5.愤怒——表现为对龚自珍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6.讨价还价——当发现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帮助。

?4.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的助人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考纲要求

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案例: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最近,深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解救出47名儿童。

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钱他打我。”

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

被救助儿童:“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

记者申宇红:“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

被救助儿童:“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

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记者:“要不到咋办?”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挨打。”

记者:“挨打?”

被救助儿童:“嗯。”

记者:怎么打呀?

被救助儿童: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呀。”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

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二、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域。它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儿童个体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等社会环境解决儿童问题,为儿童提供健康发展机会和所需发展条件的一系列工作。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面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群体。

儿童福利院安置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偏离社会规范,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

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和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群社会工作的独特方式,这是有儿童特殊的年龄、心里、社会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目标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

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应付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

(二)儿童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我国儿童工作中的运用

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在学校、少先队组织及家庭、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结构中,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一直是解决儿童,特别是有偏差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成长心里咨询和辅导,一些儿童组织及儿童服务性组织也都设立了面向儿童的辅导性的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的开办,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担任了面向儿童的个案性的辅导工作。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一)定义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

(二)功能

可以满足儿童朋辈交往的需求,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要素与特点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

特点: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

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

三、儿童社区工作

(一)定义与内涵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它是一种工作模式,在调查社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壳里协

助,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儿童乃至社会发展的水平;②它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的发动、参与和自助,为儿童创建一个安全、美好的生存环境;③它是一种理念,,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社会来解决包括儿童发展等社会性问题,儿童社区工作还传递着另一个现代观念——儿童权利观念。

(二)儿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直接物质化目标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教育中心;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围绕社区中儿童发展的需求,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服务;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社区舆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为本社区儿童发展制定有关的政策,推动社会性儿童事务的发展,同时向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争取所需的社会资源为本社区儿童服务。

儿童个案工作、儿童小组工作和儿童社区工作的关系

1、它们都属于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工作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

2、每一个社会工作方法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如小组工作可以用一些儿童个案工作方法,而在小组和社区工作中也能发现个案并跟进,在有些情况下,在个案的跟踪中也可以综合运用社区资源。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生理观点: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2、多元性和动态性。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

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

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

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

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如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从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层面逐渐扩散的,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相对独立,但六个层面的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它们令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尽管处理这些冲突并不容易,但是仍然有学者做出了努力,通过给伦理守则排序的方法,力图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真正有用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伦理原则筛查方法”(EPS)。如图所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效果。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接纳就是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况,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人的不断成长的能力。

通过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的界定及其分期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1、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著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3、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2、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

(3)发展支持性服务。

(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

(4)做丧亲辅导。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地独特之处:P81-83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P83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P83-84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三、养老机构照顾

1、养老机构的类型。

2、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

3、不同照顾模式及其特点。

4、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

四、老年社区照顾

1、老年社区照顾的特点。

2、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特点(重点)

二、妇女的需要(重点)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对象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

具体目标:

A.解决现实问题

B.预防新问题

C.推进法律,政策的制定

D.建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重点)

(一)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A.心理支持

B.社会支持

C.再就业

D.婚姻家庭方面的支持

(二)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A.寻找资源

B.心理支持

C.协调关系

(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A.危机介入

B.家庭治疗

(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熟悉城市

B.提供社会支持

C.维护合法权益

D.提升竞争力

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

2.文化教育

3.技能培训

4.健康生育

5.婚姻家庭咨询

6.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问题——排序——优先问题——成因——解决方法——需要的帮助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求助者寻找资源

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B.不幸事件也可能是成长机遇

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

发展性小组---进城打工妹成长小组,关爱儿童小组

支持性小组---单亲母亲,受虐妇女,下岗女工,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

(二)妇女小组工作的工作重点

A.帮助成员形成互助体系

B.协助成员了解小组过程

C.努力增强成员的能力

D.协助成员回顾小组过程

三、构建妇女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有需要帮助的妇女们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但还需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人的特点

(1)部分残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2)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

(4)部分残疾人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

(5)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2、主要预防措施: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 A.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个人情况(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下列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 )。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适用假释 D.不得减刑 3.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识联络时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端午节是夏季的节日,它的时间与哪个节气最接近? A.谷雨 B.立夏 C.小满 D.芒种 5.给折枝山茶花保鲜应该用什么?( ) A.淡盐水B.浓盐水C.淡糖水D.尿素 6.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凝结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7.文学名篇有时会涉及一些当地的特色民居,以下对应错误的是:①陈忠实——《白鹿原》——窑洞②林语堂——《边城》——吊脚楼③阿来——《尘埃落定》——骑楼④老舍——《四世同堂》——四合院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名言出自( )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9.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领导班子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任务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下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1、建国初期,为解决吃饭问题,我国将“北大荒”开垦成“北大仓”。今天,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我国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我国农业生产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解决 B.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植树种草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 2、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B.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维护世界和平 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4、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021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从不觉着我们这个程度的考研中,会被知识难倒,我到觉着能打到我们其中几位的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忍耐力,因为他们觉着考研枯燥,很多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做了逃兵。坚持住吧,朋友们,坚持到最后你们就胜利了一半。下边我就说一下我的考研经验。 政治资料我建议李凡《政治新时器》的那一套。9月10号的样子开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的练习。不得不说,这门课是真正的枯燥,而且内容多,看书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想睡觉,所以我还是看了视频。每天看一章视频课件,看完后,再回顾一遍内容,就做选择题,差不多10月初结束。然后十月份就继续把知识点拿出来每天看一章或者两章,再做一遍选择题。到了11月初,就把自己第二次的选择题的错题拿出来看和相关知识试点记忆。11月中旬就开始做真题,时政没意义,直接可以pass,选择题一定要用心做,拉开差距的,主观题最好自己动手找找感觉,做答题有话可说,锻炼思维。11月底就开始被分析题,一定要认真对待,题真的出得很好,和真题很接近,一定要抓住每道选择题的知识点,主观题最好还是自己动笔写一两套,因为上面都是最新的事实和热点,考到原理的几率很高,写完了后再看看答案,找一下差距。李凡押题我做了两遍,背了四遍然后就上考场了。 英语要好好背单词!我用的《一本单词》,单词要在保证记下来的前提下多看两遍,这样才不至于记了忘忘了记记了再忘忘了再记的,自己都会很伤心。在单词记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看真题了。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挺好的。底子差一点儿的可以从97年开始看,前面几年比较简单先找找感觉,后面再挑战一下自己,英语好一点儿的同学可以从03或05开始。大家做真题的时候目前以阅读为主,做阅读的过程中既可记单词也可练一下翻译。后冲刺阶段,我用的是蛋核英语的课程,那里面有很多的新题型和阅读理解,非常适合后期冲刺用。开始做阅读错很多很正常,不要伤心不要气馁,做多了找到出题老师的出题方向就会好很多,加油。 专业课我基本看参考书的时候很少,买了一本模拟题集也没做多少,主要是时间太紧,就把重点放在反复过课本上了。其实课本并不是很够,我推荐大家把那本最经典的考研真题做了,挺有用的。当然真题还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好好总结考点分布,我大概反复做了三五遍吧,每个选择题的考点都做了特别详细的

社区社会工作

1962年,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社区社会工作和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一起,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以及社会工作教育 中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是较迟被确认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方法。 社区是社区社会工作的载体和对象 社区概念普通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以及哲学等学科,正是由于这种广泛的使用,致使社区没有一个共同而清晰的定义。 地域是社区的首要因素。 “社区”这一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其著作Gemeinschaftund Gesellschaft 中首先提出。 社区中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某种自然意愿。 中文“社区”一词是20世纪30年代初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而首创。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是最早对社区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强调的是地域和人群的汇 集以及人群之间的互动。 菲利普在《概念到应用》中指出: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共同实现多目标的人所 构成的群体,在社区中,每个成员可以过着完整的社会生活。他强调的是特定地域、共同 实现的多元目标、群体三个要素。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社区要素包括: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社会心理要素、社会组织、公共设施要素 社区人口涉及要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 社会心理交织着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但以感性因素为主。 社区的特征包括:区域性、共生性、聚集性、多样性 社区分类:按照社区结构及特点,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这主要是从生产方式及生 活方式之差异做出的分类;按照社区功能,可分为工业社区、农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 社区、旅游社区等。 从社会工作去看社区的意义: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社区是一个互相照顾的网络;社区是 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社区的基本功包括:经济生活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福 利功能 经济生活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当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 过程。 社会福利功能从广义说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公共福利等。 社区服务是指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 以社区为单位,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突出重点 对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 第三产业是指除了工业、农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包括商业、金融、旅游、饮食以及信息等等。 社会保障有两类:一是生活经济保障,二是生活服务保障 社区服务的特点:非营利性、地域性、专业性、综合性 社区服务的原则: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突出重点原则、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原

社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1.所谓的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社区为单位,以一定层次的社会组织为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从提高起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 3.社区社会工作的长远目标:是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一些长远计划达成而做的一些工作实施计划和目标。 4.功能社区:是指“一群有共同背景、共同需要或面对共同问题的人,他们未必在同一区域里面的,但他们都拥有共同利益。 5.义仓是由政府课税或是富户义捐的粮食存储到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用于赈灾。 6.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基层组织和居民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的过程。7.社区发展模式:是指在一个社区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8.社区照顾的涵义:就是社区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正常合法的方法来帮助他人。9.社会保障表述为: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苦难时期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10.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11.社区保障:是指由社区工作者调动社区资源,组织和协调社区有关方面,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采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以社区居民为对象,达到社区稳定,社会发展的目的,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成员争取并为其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1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以某一时期制定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给予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社区居民一定的社会救济和社会帮助,使其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13.“双治疗”模式:是指既进行生理的治疗,进行心里的治疗,双管齐下为老人及其家庭解决实际问题。14.社区:所谓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5.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以社区为单位,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全体居民的、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专业社会服务活动。 16.青少年服务:是指为青 少年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 成长发展在物质和精神方面 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服务。 200707 17.老年人服务:是指通过 一系列专业性工作,对老年 人提供生活、休闲、娱乐等 多方面的社会保障。 18.残疾人服务:是指通过 医疗的、工程的、心理的、 社会的以及其它手段,对社 区内残疾人进行物质的和精 神的帮助,为他们能像正常 人一样就业、生活提供必要 的条件。201010 19.生活服务:就是指为了 方便和有利于居民生活而提 供的各种有偿和无偿服务。 20.社区经济:是指以城市 中的街道、社区委员会、居 委会,农村中的行政村或自 然村为主体,立足社区自身, 调动和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 资源,利用社区的力量发展 并服务于社区建设的各种经 济实体之经济活动总称。 21.社区研究:是指运用社 会学理论与方法对社区所进 行的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工 作,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 方法的具体运用,是一种能 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社会学学 科特点和方法的社会研究形 式。 22.文献分析法:也称为历 史文献法,是一种通过对文 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和阅读 来积累材料,进而对研究对 象开展深入的历史考察和分 析的方法。 23.统计调查法:是一种借 助于定量化的调查方式,是 通过对大规模样本进行调 查,收集资料并对资料展开 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 24.实地调研法:是一种通 过深入调查现场,利用观察、 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特定 对象的资料,对调查对象进 行深入解剖的方法。 25.问卷法:是运用统一的 有问有答的资料搜集工具向 各个被调查人了解情况与意 见的一种方法。 26.访谈法:是调查者直接 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通过 与被访者交谈并记录的方式 而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 一种方法。 27.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 研究课题,直接感知与记录 正在发生的一切同研究对象 和研究目标有关的社会事实 的一种调查方法。201110 28.测验法:是以间接的方 式收集个人态度、人格结构 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资料的方 法。 29.社会心理:是一种较低 层的社会意识,它直接与日 常社会生活相联系,是一种 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 映形式,表现为感情、风俗、 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 信念等。 30.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 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 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 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31.社区社会工作:是运用 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 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 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 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 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 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 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 区发展的过程。 32.社区社会工作的近期目 标:是指在社区建设与社区 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一些 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具 备条件实现的规划之达成, 社区社会工作所要制定和规 划的一些工作实施计划与目 标。 33.社区社会工作的长远目 标:是指社区建设和社区发 展过程中,为了促进一些在 未来较长时间内才具备条件 实现的规划之达成,社区社 会工作所要制订和规划的一 些工作实施计划与目标。 34.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就是通过细致而具体的社区 工作,解决客观存在着的影 响社区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和 工作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升 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发展。 35.功能社区:是指一群有 共同背景,共同需要或面对 共同的问题的人,他们未必 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内,但 他们都拥有共同的特质及利 益,所以又可称为利益社区。 36.院内救济原则是指:只 有病人,老人,残疾人与寡 母才可获得的救济。 37.保息六政:《周礼》记载,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这 就是慈幼、养老、赈穷、恤 贫、宽疾、安富。3-119 200707 38.义仓:是由政府课税或 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到仓 库,由官方派人管理,遇到 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仓以 赈济难民,属于赈济性质。 3-121 39.社仓:这是由人民自行 组织,或由政府督导人民办 理类似一种农贷合作组织的 救济设施。具体为,由各地 人民捐集粮食,或由政府贷 给粮食,在各乡设仓储存, 遇凶年或青黄不接时以救济 邻里贫户。 40.吕民乡约:是宋代蓝田 吕大均及其兄弟,邻里亲友 以书面的形式约定成发起 的。其内容分为德业相励, 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 相恤等四大项。 41.乡约:乡约制度是我国 古代社区组织的创举。所谓 “乡约”即住在邻近地区的 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42.布施:按佛教的说法, 尽可能地施财产于别人,给 别人方便,就等于给自己方 便,自己最终会得到福报。 43.福田:就如农夫在地里 播种一样,必然有秋收的回 报,同样的道理,多行善事 于前,将受诸报于后。 44.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 类追求真、善、美,把人们 的权利、价值和尊严放在首 位来考虑的哲学价值观念 45.社区发展模式:是在一 个社区之内,鼓励居民通过 自助及互助的方式,广泛参 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 推动社区发展。 46.社区行动:是社区工作 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 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 程。换言之,社区行动就是 调动社区一切力量,采取具 体措施,求得权力与资源再 分配,以达到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发展之目的。 200707 47.所谓教育者角色:就是 协助案主认准要解决的问题 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帮助人们积极想方设法摆 脱困境。 48.所谓资源提供者角色: 指社区工作者动员和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 源,如经费、人力、社会关 系、甚至各种宣传需要的会 场、报刊等等。 49.所谓鼓动者角色:指社 区工作者帮助弱势群体分析 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 素,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 信心 50.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是指社区社会工作本身所要 求的工作标准,是社区工作 者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所需 要遵守的准则。 51.社区照顾:是社区工作 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正式 的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联 络社区内政府和非政府的机 构,通过合作和协调,以正 式合法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为 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性服 务。 52.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 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 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 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 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 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53.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 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 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 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 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 给以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 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54.社会保险:以国家为主 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 在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 力而无工作即失去生活来源 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 用社会力量,给其以一定程 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 继续保持其基本生活水平, 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 种制度。 55.社区保障:是指由社区 工作调动社区资源,组织和 协调社区有关方面,以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采 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和技巧,以社区居民为对象, 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成员 争取并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 和福利水平,达到社区稳定, 社会发展的目的。 56.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就 是专业性的社区工作者以社 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的 基本方法,在农村社区中, 以乡镇社区为空间范围,以 农村社区居民为对象,调动 社区资源,有计划,有步骤 地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农村和 农民问题,以减少社会冲突, 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水 平,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与 发展。 57.最低生活保障线:指一 个地区(城市社区一般以一 座城市的范围为实施单位, 农村社区一般应以一个县或 更小的范围为实施单位)根 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 收入水平而确定的维持居民 基本生活的最低支出标准。 200910

最新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汇编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2、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4、什么是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5、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6、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7、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答: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硕考研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附件二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437 ) 学院名称(盖章):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7 月 《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437 一、考核性质 为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二、考核评价目标 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导督、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考核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第四节社会工作职业守则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认证 第六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第二节预估 第三节计划 第四节实施 第五节评估 第六节结案 第三章个案工作 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第四节个案管理 第四章小组工作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与理论模式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第五章社区工作 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第四节中国的社区工作 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考研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3.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4.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5.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伦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冲突,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6.案主自决 案主自决:是指社会工作实务中要确定的案主需要拥有的自由决定的空间,在其中,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义务去尊重案主做决定的权利,或肯定案主自我做决定的需要,并进而引进各项适当的社会资源或倚重其个人的力量,使案主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 7.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8.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

0281 社区社会工作简答题

简答题 1.社区的基本功能? 1-13 1)经济生活功能;经济生活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福利功能; 2.社区的服务的特点? 1-18 200707 1)社区服务的非营利性; 2)社区服务的地域性; 3)社区服务的专业性; 4)社区服务的综合性; 3.社区服务的原则 1-19 201010 200707 1)理论指导原则; 2)全面规划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原则 4.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1-20 200910考论述 1)老年人服务; 2)青少年服务; 3)残疾人服务; 4)生活服务; 5)再就业服务 5.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对社会现代化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 1-27 第一,协调社会有序发展; 第二,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 第三,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扰的统一 6.新保守主义的主要观点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强调助人自助的精神; 第三,社会福利必须采取选择性原则 7.社区民主主义的重要理论有? 1)社区民主主义强调要建立人人能参与决策的制度; 2)建构新社会有多种必要条件;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促成制度的建立。

8. 试述“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 200810 200807 4-166 1)承认每一个人生而平等; 2)人类行为具有平衡其需要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 3)人类生而自由; 4)基于“人权”、“人道”和“仁爱”,个人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5)通过各种努力,要预防社会病态,社会罪恶的发生,改变社会不公平的状况; 6)人人都有尊严,必须得到尊重; 7) 所有的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之幸福生活的权利。 9、社区分析表现在几个方面? 201010 200807 1)社区环境分析 2)社区人口分析 3)社区问题分析 4)社区需要分析 5)社区资源分析 6)社区指标分析 10.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200910论述 1 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社区居民自助参与原则; 4社区自决原则; 11.社区行动的方法: 1)召开会议; 2)集体行动; 3)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 4)协调工作。 12.社区照顾的专业过程有: 1)资源调动; 2)社区联络; 3)社区教育; 4)社会照顾训练。 13.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 1-42 1)文献分析法;第二,统计调查法;第三,实地调研法; 14、简述如何协调社区各组织的关系? 1)分析组织结构 2)分析组织工作 3)分析组织过程 4)分析组织环境 5)分析社区组织关系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一、选择单项题 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 A.社会服务 B.社会福利 C.社会安全网络 D.社会保障 2、社会工作是一种()。 A.自发助人活动 B.营利活动

C.专业助人活动 D.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3、矫治服务是指()。 A.针对监狱中的犯人的社会工作 B.针对社区中的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C.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D.针对犯罪人员家属的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 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A.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B. 让人们过上好日子C. 让公民获得权力D. 。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 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A. D.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 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 A.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B.所有的社会成员 C.贫困人员 D.遭受各种困难的人员 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

A.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 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 D.贫困群体扩大了 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 A.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B.救济物资 C.心理辅导 D.社会政策 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 A.服务提供者 B.支持者

C.倡导者 D.资源争取者 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 A.照顾老年人 B.治疗老年性疾病 C.老人赡养 D.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 影响政策A. 决定政策B. 制定政策C. 发布政策D. 。、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12 研究人员A. 兼职做研究B. 研究助理来源:C. 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D. 。、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13

北京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一、课程介绍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点精讲,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第二部分为模拟题库,该部分的章节设置与第一部分相同。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浓缩了考试复习重点,试题丰富,解答详细。可作为考生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辅导教材。 为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施,2007年我们组织编写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这套教材不仅为考生提供了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也起到了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升社会工作实务水平的作用。教材推出以来,专业社会工作在各地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工作这种快速发展的要求,及时总结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经验,我们对《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进行了修订。 由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内地开展较晚,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积累也较少,所以,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实际上是一个艰难的探索和研究过程。此次修订,在吸收第一版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保留了2007年版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同时针对2007年版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修订的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力图为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人员提供能够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实务理念和技巧。 二、北京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总分备注 学科门类 哲学(01)50509090360 经济学(02)55559090370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

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籍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咖啡色书皮)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绿色书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王瑞鸿,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 437 社会工作实务参考教材 《个案工作》许莉娅,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组工作》刘梦,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区工作》徐永祥,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行政》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调查方法》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 考研访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自我介绍: 2017考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我本科是二本院校,考研共复习了5个月左右。

统招初试411分+复试292分。总成绩排名为本专业第三。下面分享一下关于择校、复习计划、参考书目和心得。 一、关于择校 在我们开始决定考研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好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那么关于择校,要考虑几点:学校的综合实力,招录比,地点,是否包住宿,奖助学金,个人情愫。毕竟考研你是想向更好的地方前进,那么关于你选择的学校可以优先985或211的,在去学校官网或贴吧,了解想考专业的招录比情况。地点还是推荐去一线城市,发展空间会大点。其他的无非就是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人脉原因,总的去衡量出自己的目标学校。 二、复习计划分享 1.英语备考plan(英语二81分) 先是确定好适合自己的英语复习资料,切记同类型的辅导书不要重复买,比如考研单词书买一本就好,就是一本书反反复复背记,坚持到考前。然后你根据辅导书、练习题真题以及自己英语基础,对英语复习做一个大概的规划。人者各异,复习当中懂得适当调整。 参考书目: 视频:朱伟恋词17版、老蒋长难句语法、唐静翻译、考虫陈仲凯阅读、考虫新题型和完型、王江涛作文(我作文听得不多,主要是自己背,默写然后练习)。 用书:恋练有词+考虫1600词、张剑版真题(英语一2005年到2016年+英语二2007年到2016年)、有道词典(柯林斯)、王江涛英语二范文、朱伟小黄书、考虫考研真题大黑(英语二)+三套模拟卷。英语一主要就以近20年的真题复习就好。 大致过程: 考前我也查过大量前辈的经验贴,几乎都说英语最主要用真题来训练的,实践下来觉得完全可行。学英语就是背了忘忘了背,所以同一篇文章研究3遍都不为过。大家也可以多

最新社区工作基础知识试题(样板)[1]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在我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分别是普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及( B )。 A.其他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民政社会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2.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在( A )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A.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 B.政府部门 C.群众团体 D.机关单位 3.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于( C )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 2006年7月 B. 2005年10月 C. 2006年10月 D. 2005年7月 4.( D )不属于社会工作的特点。 A.注重实践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 C.强调专业方法 D.强调个人能力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层面应达到的目标的是( D )。 A.解救危难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解除危机 6.社会工作中社会层面应达到的目标为( C )。 A.缓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B.解决社会问题,加强社会公正 C.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D.缓解社会问题,加强社会公正 7.社会工作对象是指( B )服务和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A.直接接受或间接接受 B.直接接受 C.间接接受 D.不直接接受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要素的是( D )。 A.服务对象 B.社会工作者 C.专业助人方法 D.服务需求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工作在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按照联合国儿童保护公约的规定,要使儿童免于( A ),要从儿童权益、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有关儿童的行为。 A.饥饿和威胁 B.饥饿 C.威胁 D.疾病 10. 康复服务主要是从增强和恢复残障者生理器官功能的角度开展的服务,体现为( A)。 A.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B.物理治疗 C.精神康复 D.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