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新编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新编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新编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讲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论》

1什么是艺术?

首先,将艺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艺术是人的一种生产劳动;其次,艺术是人类的一门技艺,须具有专门的技术、技能;三是指出了艺术培植(种植)生命的特点,暗含了创造生命的意思,这点十分重要。

2艺术含义的三个关键点

其一,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觉的生命活动相一致的;其二,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由的创造活动相关联的,艺术本基于艺(精神化的生命活动),表征为术(技、技术、技能),中国的道技之辨,西方的实用艺术与自由艺术之分皆是例证;其三,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意味着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3艺术学的目的意义

艺术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艺术的科学。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

4当代艺术学教育的条件

第一,艺术学学术研究范式的变化呼唤研究者知识结构与学习者学习范式的变化。

第二,艺术学研究的特殊性呼唤艺术学必须脱离对美学等学科的依附,获得独立的学科结构。

第三,从具体的门类艺术与艺术技法中突围。

5艺术学研究者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作为理想的艺术学研究者,在治学的个人素养上,他们都应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功底;在治学方法上,应该非常注重历史与逻辑、感性与理性、体验与超越的结合,特别是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生活态度、人生观等结合起来,使诗意化、感悟化、审美化、成为其学术与人生的重要表征,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对国家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发扬光大。

6初学艺术的人应如何进行

作为初学者,理论分析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把握与解读的实践基础,没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与敏锐的艺术感觉,任何理论都将会成为抽象、空洞、死板的教条,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成为进一步理论学习的障碍。

7什么是《艺术概论》——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艺术概论》是了解艺术学学科理论的一门基本课程,也是了解艺术的一种基础理论。简而言之,“艺术概论是关于艺术的概括性了理论”P14 《艺术概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艺术的一般理论(艺术本质、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功能),艺术的活动规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

欣赏),艺术的门类特点。

8艺术对人的作用,功能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审美思潮不断变化,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命体验日益多样的今天,艺术不仅发挥着其固有的怡情养性、自我调节的功能,同时作为现代人最后的精神绿洲,不仅可以拓展人类的知识视野,提升思维能力,不断完善人格,增强人们的审美思想素养与精神文化底蕴,同时对于丰富多样的生命形态来说,还可以启迪生活感悟、激发生存智慧、提升生命体验、并最终升华生命的境界。

9当代社会对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1)宽泛知识储备的准备

(2)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

(3)多元思维方式的训练

(4)新颖教材理念的探究

(5)高雅审美理念的塑造

10良好艺术素质的培养包括那些层面?

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首先指的是个体的艺术经验。其次,艺术素养还指称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包含言谈举止、衣着外表、待人接物等外在生活方式,更包含个人气质、风度等内在精神。

在感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了个体的艺术感受、体验,同时更包含了主体的感性、悟性。

在知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艺术学科必须的知识储备,如对概念的界定与判断、对门类的了解、对发展线索及流派的熟悉、对了理论的兴趣等;更包含对具体现象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表达能力。

在以上三个层面的基础上,敏锐的艺术感觉尤为重要。

11谈谈高雅审美理念的塑造P18

第一,高原人生理想的树立

第二,高古人生境界的探寻

第三,高尚人格修养的塑造

第四,高雅审美情趣的培植

12高雅审美情趣指什么内容

高雅的审美情趣,首先应该是超越的,超越物质与功利、超越个人与社会、超越古往今来、超越种族地域的;其次,应该是雅致并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而不是粗糙、粗俗甚或粗鄙的;再次,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在艺术教育中,无情不足以动人心弦,无趣不足以引人入胜;此外还应该是由抽象到具象、由观念到行为的,也就是说审美情趣一方面是抽象的理念,另一方面又是具象的行为,它既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内容、手段与方法上,又可以通过师生的审美行为体现出来,其最高境界便是通过学生的气质由内而外自然挥洒散发出来的。

第二讲艺术的本质探讨

1艺术本质的三种经典理论

(一)客观精神说P22

(二)主观精神说P23

(三)模仿说P24

2艺术活动三要素

创作、作品、欣赏

3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的活动或产品。它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意念的形象来传达内容,含有美的价值或符合美的原则,并能引起观赏者的知觉活动与审美反应。

主要概念的阐述:

其一,艺术是艺术家与鉴赏者的的沟通活动。

其二,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形象的和意象的两种情形。

其三,艺术必须含有美的价值或符合美的原则。

其四,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艺术创造的过程,只有包含了艺术观赏者的接受活动与认知行为,才可以算得上是完整的过程。

4艺术与非艺术的重要标识

即仅实现其实现其实用功能而不能产生审美价值、实现审美功能的事物,不能将其称之为艺术品,同时,即使仅有审美的目的,但无法引发观赏者的审美感受、实现其审美效果的事物,也不能算作是艺术品。

第三讲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P36

1艺术的形象性(三个统一)

艺术形象既是客观的感性具体存在,又包含了主观的思想情感,所以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

既是诉诸感官的外在形式,又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体现出普遍广泛的共性,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

2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最高表现,因为,比起艺术形象来,艺术典型具有更加强烈的个性和更为广泛的共性,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从而,展现出艺术的更加卓著的独创性与更加深刻的社会生活本质与意义,艺术典型使自身的塑造具有了更加不朽的生命力。

3康德的艺术分类

康德把美的艺术分为语言的艺术(文学、雄辩术、修辞学)、造型的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感觉游戏的艺术(音乐、色彩装饰)这三种类型。

4渡边护概括的八种典型分类模式P68

5艺术分类的几种主要形式

从艺术存在的方式出发,可以划分为空间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时间艺术(包括音乐和文学);时空综合艺术(包括舞蹈、戏剧和电影)。

从艺术运动的方式出发,可分为静态艺术(建筑、绘画和雕塑);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

从艺术表现生活的方式出发,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影视艺术);表现艺术(建筑、音乐、诗歌、舞蹈等)。

从主体对艺术的感受方式出发,可分为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听觉艺术(音乐);视听综合艺术(戏剧、影视艺术);想象艺术(文学)。

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性作为依据,把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实用艺术(包括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6艺术的六大门类体系

美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舞蹈、音乐、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戏曲)、视像艺术(摄影、电影、电视)。

7绘画艺术

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指采用造型手段塑造形象,通过视感官而接受的各类艺术类型的总称。P70

8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以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为载体,按照一定的技术原则,结合人们的审美习惯,通过对空间的艺术处理形成的集审美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9雕塑艺术

雕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雕塑是借助视觉与触觉器官,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的真实可感的形象的造型艺术。

10舞蹈艺术

舞蹈,是经过对人体动作的加工、提炼,通过空间姿态与流动的人体造型的完美融合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审美属性的演出艺术。

11音乐艺术

音乐是听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通过音节的高低、强弱、长短等形式排列、组合,构成表达人类或个体心灵的艺术形态。

12“视像”的含义

所谓“视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主要指电视的特征,即电视的图像及其形象;广义,指以现代与电子光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或传媒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质,具体说,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动画、网络等。在公开发表的拙著中,根据不同的叙述需要分别使用“视像”的狭义与广义概念,绝大多数情形下主要使用的是其狭义的概念。

※13视像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P102

第八讲艺术的形式要素

1艺术的形式要素

形体:包括点线面与形体

明暗:物体受光后产生的明暗变化。

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和知觉紧密相连的美术语言。

空间: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材质:指美术创造所使用的物质材料。

肌理: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

2艺术的美感形式

对称与平衡、反复与渐变、调和与对比、比例与节奏、统一与单纯

第九讲艺术的品鉴赏析

1鉴赏的涵义

所谓鉴赏,含有“鉴”与“赏”两种意义,“鉴”即鉴定、鉴别,“赏”即赏析、欣赏。艺术鉴赏,就是包含了对艺术作品的鉴定、鉴别、赏析与欣赏的一种综合活动,它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指鉴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积极调动自己的审美鉴赏经验,用心灵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整体认识、理解、体验和创造的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创造活动,在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中,交织着感知、体验、理解、领悟等多种心理特征,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激荡和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因素。它是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是感性与理性、

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接受者为主体,以鉴赏者丰富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生活阅历与生命体验为基础的积极能动的接受和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特点P166

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活动带有强烈的个体特征

艺术鉴赏活动充满情感愉悦

※3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P166

艺术鉴赏是艺术基础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将从艺术鉴赏的概念入手,逐步阐明艺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收、接纳、扬弃。

2、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的反映、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倘若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3、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沟通交流之中,受到艺术作品的诱发,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对艺术作品的想象系统地加以复现、填补、补充,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发挥,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4、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

5、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艺术作品又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并非绝对封闭,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也就是所谓“召唤结构”,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以重建;换言之,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只有通过欣赏者的鉴赏,才能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使之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4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艺术鉴赏具有社会认识作用。其次在进行艺术鉴赏时,鉴赏者不仅通过优美的艺术鉴赏,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而且可以领悟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通过情感的作用,在审美愉悦中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性情的陶冶,在“无意识”心理的支配下,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艺术鉴赏还承担着对艺术生产提供动力的责任。

5艺术鉴赏的条件

一方面,是要有具备一定鉴赏能力的主体——鉴赏者,另一方面是需要有适合主体欣赏口味的艺术作品,两者缺一不可。

6鉴赏主体的能力

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

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健康的审美趣味

特定的审美状态

7艺术鉴赏的过程

形象感知情感体验精神超越

8审美直觉的定义

它是艺术鉴赏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是鉴赏者对文章整体直观的把握,是深入探寻艺术底蕴的前提条件。

9审美期待的定义

审美期待是一种“临美心理”状态,是鉴赏者在审美经验和审美动机的基础上,完成了日常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变,实现暂时超越现实的精神准备阶段。

10审美体验的定义

审美体验是整体感知后的进一步拓展,是艺术作品审美价值属性得到充分实现并达到直观显示的阶段,情感、想象、移情作为这一过程的主要心理因素,构成了情感体验的全过程。

11精神超越的定义

精神超验实质上是在对艺术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是对艺术作品深层的理性的揭示和内在意蕴的再创造,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的结合。

12形象感知、情感体验、精神超越三阶段的关系

从艺术感知—直觉的印象,到体验—沉醉化的情感回味,再到超越—实现形象对人格的陶冶与整合,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有序的鉴赏心理活动轨迹。审美心理过程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三者共同构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的、复杂的完整过程,产生了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并推动着审美心理的进一步运动和变化。一般来说,艺术感知突出的是感性功能,对意象形态的感受,得到的是一种短暂的审美愉悦。情感体验突出想象力的作用,是对艺术意象及其情欲观念的体验,欣赏所得是一种深沉的理性理解与情感体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超越阶段突出人格和心灵对外在时空局限的超越,欣赏者得到的是一种人格高扬或心灵超然境界。精神超越的最高阶段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大部分鉴赏者到感官观照或情感体验阶段就终止了。但不管怎样,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思想境界都会或多或少的在鉴赏过程中得到提升。

第十讲美育、艺术教育与当代社会

1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地在于:首先,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其次,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无论中外社会,艺术教育及其社会成员艺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社会个体全面素养提高的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二,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以人为本社会观念的实施中,个人艺术素养的提高即是以人为本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减少整个社会急功近利之风,使之向健康理性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带动和促进社会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就为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第五,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而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是理想社会赖以构建与存在的前提条件。

点的作用:两个点有时会产生相互呼应的感觉,多个点的不同分布和排列的疏密关系使人产生不同情绪的节奏感。点的双向排列产生虚线,点的聚集

又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或配置上的疏密,也给面带来凹凸之感,

点的大小还产生远近感。

水平线:平静,沉稳,安宁,舒展,两边延伸感觉。

垂直线:挺拔,严肃,坚强,阳刚,上升或下降之感。

斜线:惊险,倾倒,运动方向之感。

曲线:示动。

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飘逸,流动的运动感。

几何曲线:给人坚硬,呆板,紧张,扭曲的运动感。

曲折线:紧张不安感

方形:给人以方正刚毅之感。

横长方形:给人以沉稳威严的感觉。

竖长方形:给人以高耸伟岸的的感觉。

正立等腰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的意味。

倒立等腰三角形:具有倾危不安的意味。

平放的半圆形:给人以沉重稳定之感。

倒置的半圆形:给人以轻浮不稳之感。

长方体:给人以平稳敦实的的感觉。

柱体:给人感觉刚劲,沉重,肃穆。

平置锥体:稳定向上之感。

球体:柔和易动之感。

基本几何体:单纯明快整体的特点。

复合几何体:具有丰富奇异的特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