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种思维习惯的矛盾

两种思维习惯的矛盾

两种思维习惯的矛盾
两种思维习惯的矛盾

两种思维习惯的矛盾

(以2002作文为例)

在有的学生的英文作文中,几乎每句都错,处处有错。除了一些基础英语方面的问题外,往往是汉语没有想清楚,受到汉语模糊思维,模糊表达,只重意会,不重结构的习惯的影响。“想清楚才能写清楚”。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细致、准确、清楚的思维的习惯,摆脱本族语的不利影响,发挥本族语的积极影响,是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个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帮助这样的学生,采取了让他们每次提出一些想要表达的汉语句子,然后帮助他们分析整理,再用英语表达出来,以此来使得学生破除对英语表达的心理障碍,掌握英文写作的规律。可以相信,通过这样的整理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去解决许多广泛存在的类似的问题。

1.学生原句:

中国有许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

分析:

1)思路:

原句中表现的观点不妥。文化不分优劣。如果认为有的文化优秀,有的文化低劣,就等于承认有的民族优秀,有的民族低劣。而这是希特勒、纳粹之流的观点。此处“优秀”,可以理解为“独特的”,“令人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等等可以对“文化”表示赞扬的意义。

2)结构:

此句主干:“中国有许多民族”。此句的后一部分应该是附加介绍。当句子主干出现整体概念,后边出现对其成分的介绍时,通常用each引导的短语。

介词with除了表示“和……一块”,“用……的工具,材料”等意义外,还常常表示具有某种情况,即通常所说的“表示伴随状况”。

3)典型问题:

汉语所说的“有”,英语常用have,there be句型。但have用于“某人拥有”,there be用于“某时、某地存在有某物”。

4)英文表达:

There are many nationalities in China, each with her own unique sub-culture.

2.学生原句:

这幅照片让人们明白: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优秀的文化开始走向融合。

分析:

1)思路:

在课堂上,曾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句子的意义是否清楚”?令人意外的是,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清楚。一个实际上意义混淆,有着许多错误的句子,为什么会认为清楚呢?主要原因是,汉语的模糊思维,模糊表达的习惯使我们具有也许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相比的极强的“意会”能力。

“现代社会中”在此句中是一个混淆的概念。社会(society)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一个学校,一个小村庄,一个城镇,都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但是,泛指社会时,可以指一个国家的范围。实际上,在英语表达中,society, nation, culture, economy都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国家(country)的概念,或者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国家。因此,若这几个词一块使用,就会使人感到概念重复。此处真正要表达的意义是“在这个现代世界”(in the modern world)。

为了意义清楚,也为了英语表达容易,可以按照英语结构的习惯来分析句子的后一部分。此句后一部分的主干是:文化开始走向融合。然后加上附加成分,看看概念是否清楚。不存在“国家与国家的文化”,也不存在“民族与民族的文化”。有的学生意会为“国家之间的文化”,“民族之间的文化”。这也不通。实际上,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正在走向融合”。

2)结构:

“这幅照片让人们明白”真正要表达的意义是:从这幅照片我们可以了解到。

本句主干:From sth. we may learn that-clause (sth. begin to be merged)

或:From sth., it can be learned that-clause ( sth. be getting merged)

3)典型问题:

许多学生都喜欢用make sb. do sth.来表达“让某人做某事”,而不理解这个英文句型的真正意义是“迫使某人做某事”,含义是:不做就不行,就要受到惩罚。比如:有的学生表达“这个老师使我们对英语有了兴趣”,The teacher has made us have interest in English. 这个英文句子使人感到这个老师真坏,他非要我们对英语感兴趣,我们不感兴趣还不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The teacher has successfully aroused our interest in English.

4) 英文表达:

From the picture we may learn tha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various nations are getting merged.

3.学生原句:

民族与民族产生的差异,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服装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

分析:

1)思路:

此句意义不通。应该是“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而且这样的差异也不“决定着…服装上…的差异”,因为服装的差异也包含在各个民族的差异之中。可能要表达的意义为“各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其中包括服装的不同”。

2)结构:

汉语基本结构:“民族有特点,包括不同服装”。

英语基本结构:sb. have characters/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ostumes/differences in sth.

3) 英文表达:

Various nat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ir different costumes.

Various nat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stumes.

4.学生原句:

(据说是引用邓小平同志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分析:

1) 思路: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而在现代尤其喜欢引用领袖人物的话。这一习惯原本无可厚非(虽然,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喜欢引用专家的话)。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引用那些具有强烈汉语特色,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在特定情况下高度概括的话语时,如果照直用英文表达,会让使用英文的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有学生将邓小平同志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直接用英文表达为:Hold with two hands, and the two hands must both be strong and hard. 在脱离了现代中国大陆这个特定的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可能世界上很少有使用英文的人能够懂这句话的意义。

笔者问学生,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学生解释:只有那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有可能为世界所接受。笔者说:那么你现在就能够用英语表达这个句子的意义了。

2)典型问题:

避免(至少在目前)具有强烈汉语文化特色的习惯用语(诸如成语、俗语、宣传口号等),例如:“人是铁,饭是钢”;“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诸葛亮娶妻重德不重貌”,等等。且不说对这些词语的处理存在有不可逾越的文化障碍,至少在目前远远超越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3)结构:

汉语基本结构:只有某物能被接受。

英语基本结构:Only sth. can be accepted.

4)英文表达:

Only those with the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s can be accepted by the world.

5.学生原句:

①从这张照片我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②改革开放使一贯保守的

中华民族融入了“世界”这个大家庭中。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增进了沟通和了解,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得到了相互提高。④这张照片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日趋国际化,中国正走向世界,“地球村”的概念正在形成。

分析:

这是一个具有明显的汉语思维特点的段落。许多使用汉语的人喜欢采用发散式的思维,隐晦曲折的表达。而使用英语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喜欢直截了当,注重前后意义的连贯一致。

这也是在许多学生中存在着的一个典型问题的具体表现:喜欢玩弄一些貌似不错的词语,却缺乏对这些词语的准确具体的理解。

英语表达习惯:

使用英文表达的时候,需要注意:1)一篇文章一个中心;2)一个段落一个中心;3)一个句子一个中心。文章的中心表现在全文主题(thesis)上。一个段落的中心表现在本段主题句上。一个句子的中心表现在句子的主干上。这三个中心之间的关系好比是一个单位

的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主题(thesis)好比这个单位的总部,支持这个主题的各个发展段落好比这个总部的各个分支机构。而各个分支机构还有自己的下属单位。

这样一个习惯也许可以归纳为:

重点先表达,越往后越详细,后边的支持前边的。一个平行点交代完毕,转向另一个平行点。

然而,许多使用汉语的人却在段落的组织方面不大注意这一点,往往在一个段落中出现几个中心。如果这种思维方式转换成英语来表达,就会由此而造成一个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在此段中,如果将第一句看作是主题句,那么接下来就应该主要围绕“巨大变化”来写。可是在本段的发展中,却完全脱离了这个中心,而分别提到了相互缺乏联系的几个不同方面。

从句子结构上来看,第三句表现出汉语的典型习惯:喜欢使用无主句。只有一个动宾结构“增进了沟通和了解”。按照英语的习惯,要么表达为“某事增进了……”,要么表达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得到增强”(用被动语态)。第三句后半部分应该表达清楚,谁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注意不能说“相互提高”)。在第四句中,“中国的发展日趋国际化”这一说法意义含混。“国际化”,“中国正走向世界”,“地球村的概念正在形成”这三个意思之间缺乏联系。

一个从汉语来看似乎不错的段落,由于以上原因,即使勉强用英文表达出来也会显得思维混乱,意义不清。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刚开始学习用英文表达时,不能“眼高手低”,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你有一百个好的思想要表达,可是只有五个表达法,那就只有利用

这五个表达法老老实实地表达五个思想。

由于汉语喜欢用一些模糊的概念,转换成用英文表达时经常会遇到困难。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有二:一是将复杂模糊的思想“降一格”,使它变得简单明了。如:管中窥豹。可以表达为“只看到局部的情况,而不了解整个的情况”。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另一个方法就只好是暂时不表达它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共17页word资料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当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思维方式经过代代流传而基本稳定下来成为习惯,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地方或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便形成了。西方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征服,特别是1840年开始的中国的殖民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之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西方文化)。西方人的服饰、饮食、习俗无一样同于中华,中西文化的分裂,不同文化的异质逐渐成为了一种公认。东西方在哲学思想源流上各自有不同的来源。东方体系(特别是中国)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悠久丰富,较注重情感的变化,因此东方诸民族观察事物有时是凭直觉、非理性、综合的,他们注重情感诉求。相对而言,西方的逻辑学承袭自苏格拉底以来的“三段论法”,因此西方的思维方式倾向理性主义、善用逻辑、推理的思考,他们习惯有系统、有秩序地掌握事物的性质。因此,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中国是直觉思维的传统。什么是分析呢?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不同情况来事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研究。用三断论的方法。讲求大前提小前提,还有前项后项等。论证时还要不犯逻辑错误。什么是逻辑?就是采取一种直觉的方式,多从整体上来待事物,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实践问题理论前面。直觉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而直觉是经验的产物,但不一定是逻辑的结果。而西方呢?对于规律的总结,理论之于实践,是西方惯有的思维方

式。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中国人极具创造力,却没有西方的推广性应用。故而有人感叹:中国有改变欧洲及至现代世界的四大“技术发明”,但没有能说明其原理和用途的理论科学。例如,在食物的调味上,中国靠直觉和经验放调味料。而西方就会认真地写下多少分量的食物要放多少调味料。 西方式的思维多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国思维则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例如:在教育上,中国会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能做,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是弱于分析的。告诉我去做,但是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没有理由,只是去做。而在西方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中国式思维是抽象的。举个例子:在绘画里,前者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在他们背后加一双翅膀;后者为了说明仙女在飞,会以仙女旁边加几朵白云。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比如:中医的“肾”就不是专指肾器官,而是与肾相联的很多方面,就像是一个单位的一个大的部门一样。彼此相通,彼此关联,讲究阴阳平衡,感性的成分大一些。而西医则是很实在,很理性的东西,他们把身体组织切开,看看里边究竟是怎样的,甚至借助显微镜,将人体的里里外外、微观宏观都看个真真切切。 中西方思维还有很多差异,这些是客观形成,不能说谁优谁劣,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一.直觉和悟性──认识世界的基础 这里,“直觉”一词,很多人会说,但又说不出其究竟是什么,(“第

2016创新思维训练考试 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20,共 40.0 分)
1
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2.0 分
?
A、
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
?
B、
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
?
C、
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
?
D、
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
2.0 分
?
A、
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
B、
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
C、

对对方的观点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忽视其中合理的部分
?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0 分
?
A、
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
B、
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
C、
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
?
D、
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
2.0 分
?
A、
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
B、
喜欢别出心裁
?
C、
突破思维定势
?
D、
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
2.0 分
?
A、
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
B、
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
C、
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
D、
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软性思考不包括()。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 (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注重整体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这种思维方式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事为有机整体,使人能下化万物,上参天地,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这就能使人们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客体。这一独特的

思维改变心态,思路决定出路

思维改变心态,思路决定出路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 ●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 ●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2019创新思维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5,共45.0 分) 1下列对自由联想发散法描述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想到哪儿记到哪儿 B、不受限制 C、主要用于创意思考时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1.0分)1.0 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3思维导图做记录的优点()。(1.0分)1.0 分 A、不易偏题,紧绕主题 B、促进多方面思考 C、避免从众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移植与借鉴思维是指()。(1.0分)1.0 分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对接起来 B、将一个事物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同一领域的其它地事情上 C、将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挪到另一个事物中去 D、将一个领域的原理、方法或构想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之中 我的答案:D 5在创意的萌芽阶段的思维方式一般为()。(1.0分)1.0 分 A、逻辑思维 B、软性思考 C、硬思维 D、定性思维 我的答案:B 6下列不属于连接思维的是()。(1.0分)1.0 分 A、挤牙膏器 B、政务超市 C、用电视节目的方式上课 D、瀑布上的房子 我的答案:A 7富莱利用胶水的不强特性发明了便利贴,这是运用了()。(1.0分)1.0 分 A、逆向思维 B、侧向思维 C、转换思维 D、直观思维 我的答案:B 8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1.0分)1.0 分

A、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B、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C、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 D、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我的答案:D 9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1.0分)1.0 分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我的答案:C 10美国创造协会会标体现了()。(1.0分)0.0 分 A、线性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越界思维 我的答案:D 11下列对心智模式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 B、心智模式会妨碍我们产生新的思维 C、心智模式就是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方法 D、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 我的答案:B 12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1.0分)1.0 分 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 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 我的答案:C 13六顶思考帽法的缺点是()。(1.0分)1.0 分 A、没有告诉我们怎样解决问题 B、只能运用于团队创新 C、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整合不同观点 D、不利于转变思考方向 我的答案:C 14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1.0分)1.0 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15将出声的头脑风暴法转变为不出声的头脑风暴法指的是()。(1.0分)1.0 分 A、智慧墙法 B、比较思维法

有关思维转换的句子有哪些

有关思维转换的句子有哪些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即便百思千虑,似乎仍然看不到希望和 光明。思维转换能够让你化难为易,技高一筹。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转换的句子, 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思维转换的句子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 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 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你明白了,别人明白的时候你行动了,别人行动的时候你成功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富有了。这就是:超常思维,先见之明! 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智者的声音是愚者的方向,无法 放弃过去的无知,就无法走进智慧的殿堂。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手指脏了,大可不必把手指砍掉;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头削掉。证明鸡蛋是否变味,大可不必把它全吃掉;吃个鸡蛋味道不错,大可不必非要认识下蛋的鸡妈妈!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 过思想! 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为太阳不可能 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 做不到的! 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 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 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 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思维改变心态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 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 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勇气,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智慧!- -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

创新思维的5个特点_经典问题和答案

创新思维的5个特点_经典问题和答案 创新思维的本质就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创新思维的5个特点,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创新思维的特点一、联想性 联想是将表面看来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创新的界域。联想性思维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创新,如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可以利用别人的发明或创造进行创新。联想是创新者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 能否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与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有关,然而在创新思考中若能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式则是有效利用联想的重要前提。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创新思维的特点二、求异性 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尤其在初期阶段,求异性特别明显。它要求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 英国科学家何非认为:“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设法走到某事物的极端而观察它有无特别现象的工作。”创新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结论怀有盲从和迷信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人很难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求异性思维则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创新思维的特点三、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它主张打开大门,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尽力接受更多的信息。可以海阔天空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人的行动自由可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人的思维活动却有无限广阔的天地,是任何别的外界因素难以限制的。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不同思考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明白“做到”与“借口”的差距; ●掌握完成自我改变的三个依据; ●学会积极地改变自我。 一、思维决定结果的原因分析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所以,千万不要拿错误的推论判断正确的结果。 1.不同的人脉交往 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人打交道。 具体来说,人们要主动交往以下三种人: 实力比自己强的人 概括来说,实力比自己强的人包括三类:一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二是官职比自己高的人;三是财富比自己多的人。 结交实力比自己强的人,能够改变自身的人脉关系,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主动交往是上进的表现,而不是“溜须拍马”。 经验比自己多的人 要努力接近经验比自己多的人,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就是学习经验的过程,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关系比自己广的人 和关系比自己广的人做朋友,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扩大交际范围。 一个人如果能够主动与上述三种人打交道,久而久之,身边的人脉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带来“财脉”的真正改变。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 2.思维造就人的区别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看不见

人与人之间的第一个区别是“看不见”,有的人能发现机会,有的人却看不到。 发现机会是人生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只有丰富经历、积累经验,才能提高判断力,发现人生机遇。很多人由于缺乏经历和经验,判断力差,错失了许多机会。 【案例】 智者善于把握机会 有一位亿万富豪,资产达17亿之多,但是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 有人问道:“张总,您的企业做这么大,您身边的人一定很有文化吧?” 富翁回答说:“那当然了,我身边的骨干人才,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 “啊?……” 富翁见对方比较惊奇,便解释道:“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这个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让有文化的人为他们工作。” “何以见得你比别人有智慧呢?您能告诉我,您的企业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大吗?” 富翁说道:“其实很简单。如果我拿不准主意是否要做一个项目时,就会去问身边那些有知识、高学历的人,如果他们十有八九说可以做,我会放弃不做,因为 多个人认为可以做,说明这个项目已经是个成熟行业,不是最好的机会了。反之则 做。” 富翁之所以能将企业做大,就在于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机会。机会不是人人能够看得到,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发现真正的机会,并能把握住这些机会。 看不惯 人与人之间的第二个区别是“看不惯”。 许多年轻员工到了企业以后,发现上司比自己学历低或者年龄小,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认为上司没有资格对自己“指手画脚”。殊不知,管理下属、指导下属是上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之一。 看不懂 当员工改变“看不惯”的心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的时候,又会出现“看不懂”的问题。 “看不懂”是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对一些情况认识不清所造成的。比如,股票刚在中国出现时,几乎没有人相信靠股市能够赚钱,而当大多数人发现股市的价值时,最好的投资阶段已经过去了。 看不起 很多事情和工作都需要日积月累,但许多人都不愿意经历这样的过程,觉得太痛苦、太漫长,总想找某些“捷径”去轻松、快速地致富和成功。这就是“看不起”的典型表现。

思维与心态

思维与心态 【推荐】思维与心态 【1】一个人一旦心态浮躁,其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 心境有多静,思考有多深!那么,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您能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入品读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吗?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代竞争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心态浮躁。人们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冲,却不知道如何安静下来,去领悟“静能生慧”和“以静制动”的道理。 【3】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 今天,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思考差之毫厘,行动失之千里,因此,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非常关键,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4】要想改善思维,必须调整心态;要想调整心态,必须改善思维。 思维和心态就好像人的左右腿,要想左腿前进,必须迈出右腿;要想右腿前进,必须迈出左腿。 【5】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将这种精神优势通过行动转化为竞争优势。 【6】思考力作为一种能力,它是由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程度、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三个方面决定的。其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性决定着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 作为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的学习和训练,运用“存在根模式”理论和时空扫描技术可以拓展思维深度;运用制衡理论并进行制衡分析可以延伸思维广度;运用价值思维理论和合理性分析方法可以提升思想高度;运用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诀”可以增加思维速度;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技术,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使思维方式趋向完善…… 【7】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科学思维水平。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 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事物的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 【8】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统一能组成思维的平面坐标。在此基础上延伸相应的应变思维,就形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在此基础上,文化诊断学创立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 思维处于一维结构的人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结构的人容易脱离现实条件、纸上谈兵;思维处于三维结构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严谨、随机应变。

形成职业的思维方式.doc

形成职业的思维方式 1、正确的思考。 2、正确思考的效果。 3、心态的调整。 4、学会换位思考。 “职场起伏”胜出全凭好习惯,局势险恶,突围就看真功夫。 根据专家统计,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的,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 重复的举止,会变成习惯,定型的习惯,又会变成个性,个性的所向,则会决定命运,命运的好坏,会决定人的一生!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功。 一、职场心态习惯 乐在工作,自信乐观,敬业心态,满怀热忱,务实踏实,感恩付出,合作双赢 二、职场思维习惯 认真专注,创新改变,条理清晰,注重细节,整合利用,适时修正,学习成本 三、职场行为习惯 严格自律,计划预测,日事日毕,全力以赴,统筹时间,记录备忘,反省总结。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 所以我们不要再埋怨我的命不好,老天为什么对我们不公平?为什么别人能过得比我好?工资比我高?首先我们想到的应该是自己今天努力了没有?收获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有没有进步? 职场心态习惯: 一、乐在工作——让快乐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1)厌倦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其实厌倦工作失去的不仅是成功的机会,同时失去的还有宝贵的快乐和健康。 2)乐在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在工作中,“热门”不如“乐门”,当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他会全身心的投入,自发性,创造性,专注精神等,对工作有利的条件便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那么他的工作有怎么会没有成绩? 3)快乐心态的培养:你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了吗? 朋友笑谈人分四品:精品,能力和心态都好的人;次品,没能力但心态好的人;废品;没能力心态又不好的人;毒品,指有能力,心态却不好的人。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精品,要想成为精品就首先了解自己的个性,认识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擅长并以此为乐的工作。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的专门测评个人性格,特长及适合行业的软件工具。通过测评我们从:D型(支配型);I型(影响型);S型(稳健型)和C型(服从型)四种类型中了解自己的性格,诚实的面对自己,找准适合发展的方向。 二、自信乐观——职场成功第一秘诀 1)自卑让你与成功擦肩而过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估过低,看不起或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的危害极大,由于自卑,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中区神经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调动,内分泌功能失去灵性,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体质变差,出现各种病变。而生理上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是什么导致人的自卑心理呢?分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 主观因素:个体的个性特征,价值倾向,自我观念等。 客观因素:自身条件的限制,学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职业环境对你的认同等。 以上是自卑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 2)自信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奥里森·马登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在认识方法上具有“意会体悟”的直觉性,在思想方法上以“月令图示”的辩证性为主要内容,在分析方法上则首选“取象比类”的推理性。 中国的传统思维可以说是直觉性和悟性的结合 (1)什么是直觉。直觉是针对某事务的直接的大致想法,可以说直觉来自过去的经验,知识的累积和重组,以及自己所受过的思维训练。 (2)悟性是高层次的直觉,有较强的领悟能力,由于悟性思维长于将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直接纳入人的经验,而不是进行部分的分析,因此,对事物认识只有概括性,同时还有点模糊性,缺乏了严密的而系统地论证。 (3)思维的模糊性,和朴素性促使人们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直接说出格言式的定律和定则,然而,概括出的往往既具体对抽象的一般性结论。 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秦汉以后的大一统,随着国家组织化日益严密和国家同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致思趋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视线开始从先秦百家争鸣时的种形态在收缩,流连于道德领域;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合二为一的结构随之向前倾斜,即使是在科学思维范围内,发展的心有偏向,与哲学思维相的辩证性特别发达,却忽视了另外的分析和创造性部分。 但是在宋明清时期,“由数达理”“缘数寻理”“事物之理”这些新思维发出了点闪光,给传统性思维带来了冲击,从模糊的整体观过渡为有序的整体观。“月令图示”的辩证性,传统的思维方式擅长于从具体同一性出发,整体地,流动地,统一的认识对象。在思考方法上,一直倾向于发展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而拙于以形式逻辑作为分析的主要手段。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带有有机论色彩的过程性思维,认为万物都有生命,也包括非生物,这种观点代表中国的传统思维,说明中国人的思维则重于考察对象的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的复杂情形,是把握对象动态联系的思维。也说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成为现代科学“代数”的摇篮,代数代表了中国传统思维对现代科学的代表。 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精于观察的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普遍联系的大量现象,利用进去和前人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大致方向,发展趋势和整体效果做出预见和选择,还可以通过触类旁通去认识未能接触的事物,尤其是科学尚未能完全反映真理的

学习思维)

我们认为—— (1)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深度,才能理性的分析事物的必然性,体现出思维对科学时代的融合性。全球化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深度,才能引领科学时代的发展。那么,如何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在时空扫描方法论中做出了详细的理论阐述,并且通过必要的思考力训练,促使思维深度得以有效拓展。 (2)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高度,思想才能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持有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否则就会因为缺乏理解力,使自己陷入思想观念的种种矛盾和文化冲突之中。一个没有思想高度的人不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也不能被别人很好的欣赏和理解,从而就会与时代的步伐越来越远,走向思想封闭的死胡同。因此,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具有思想高度。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在价值思维方法论中提出了如何提升思想高度的方法。 (3)必须使思维具有广度,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有机整合与开发利用。尽管一个人的思维广度离不开他所掌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但思维广度不同于知识广度,思维广度属于“质”的范畴,知识广度属于“量”的范畴。思维广度指的是一个人通过部分信息把握整体信息、通过已知信息把握未知信息的能力。一个具有思维广度的人,他能够通过对个别信息的深刻理解分析判断出它的联系方式,并在对联系方式的理解中形成对整个矛盾运动体系的理解和领悟。全球化以网络发展和信息爆炸为基本特征,是是非非真真假假都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传播着,只有具有了相应的思维广度,才能与网络时代合拍,从而能够形成对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驾驭能力,否则就会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造成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因此,全球化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广度。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的制衡理论将有利于帮助人们延伸思维广度。 (4)面对复杂多变的现象,能够保持思路清晰,并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这种能力和素养是竞争制胜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使思维具有相当的速度。竞争成败的关键之一是速度,全球化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

16种思维习惯的描述

三、思维习惯的特点 思维习惯是一种尊重人文主义的哲学,这种哲学传达出对人的一种信念,它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思考和适当的情感来发展他们的只能,思维习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习惯反对传统以智力为中心的智力观,他是基于性格为中心的智力观之上的。这种智力观认为除了认知技能以外,还强调人的态度、习惯和个性特征对人的智力的作用。 (2)思维习惯为情感在智力中的作用留出空间。认为情感在有效的思维中起到几种不同的作用。首先思维习惯强调意愿的重要性。意愿是一种对某事物着迷的情感,或者是对某种结果的渴望,或者是以某种方式行动的驱力。这种与意愿相关的智力概念是一种以个性为中心的智力观,它认为我们的智力是一种思维倾向。意愿能够帮助人形成进行有效思维的内驱力。 其次,思维习惯强调共情在智力中的重要性。共情是对他人的情感状态的换位思考,它实际上是理解的一种方式。共情地了解某事就是通过感受了解某事。共情的理解某事还包含着对知识本质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准确地言明为:了解某事就是正确的感受它,通过感受某事,体现了情感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共情帮助人通过感受了解某事,帮助人通过感受某事来引导人的思维。 最后,思维习惯还强调情感的自我管理。情感的自我管理涉及到人处理问题时的情感的自我控制,以及使用多种策略的能力和洞察力。这些都是进行有效思维的重要因素。 (3)思维习惯强调智力的敏感性的重要作用。敏感性涉及到感知到,并能识别出适当的施行一定的智力行为模式的机会。以往我们考察智力行为的培养时,能力和动机或者技能和意愿是我们常考虑的两个方面。智力技能和动机在有效思维中固然重要,但很多研究表明,当批判地、创造地思考机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时,即使他们拥有这些技能,也有意愿,但他们在对这些机会的感知上也经常会存在很多的困难。而思维习惯不仅强调教授学生智力技能,还强调教授学生自己去关注使用这些智力技能的机会。使学生自己感知进行坚持不懈的机会,而不需要别人指导他该什么时候进行坚持不懈。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独立进行解决。 (4)思维习惯是一系列特定的智力行为,这些行为支持了学习科目内、科目之间以及科目之外的批判性和创造思维。思维习惯是可以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迁移的。思维习惯具有可迁移性,表现在首先迁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习惯,迁移的技能可以被教授。例如,可以教授人们比较在一种情景下的学习与另一种情景下的学习,教授人们跨学科之间的联系。思维习惯的可迁移性还传达了一种智力的个性观。这种观点超出了基本的认知技能,包括了个性特征、价值观以及情感,也包括把情感和其他刺激解释为认知线索的敏感性。因此思维习惯在解释迁移时,提出性格而不是技能是进行跨情景概括的“原料”。 另外思维习惯还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情景性。很多思维习惯都支持批判性的思维,而在任何想要维护自己的文化中(每种文化都有这种倾向),当决策者批判性地作决策时,他们才能做好其工作,才能成为真正的决策者。学生在自己文化中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无论在什么文化中批判性思维都是很重要的。是否传授给学生使得他们能够在自己文化中成为决策者的技能和意向,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是思维习惯所真正关心的。这些都说明思维习惯在不同的文化中都适应,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情景性。 从以上对思维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思维习惯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智力观。它注重个性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情感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应培养学生感知到需要怎样做的机会。这些都是以往的智力观所忽视的,也正是促进人

思维改变心态,有眼界才有境界!资料

思维改变心态,有眼界才有境界!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 ●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 ●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勇气,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智慧!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 ●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择决定命运,环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人生结果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不同思考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明白“做到”与“借口”的差距; ●掌握完成自我改变的三个依据; ●学会积极地改变自我。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 一、思维决定结果的原因分析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所以,千万不要拿错误的推论判断正确的结果。 1.不同的人脉交往 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人打交道。 具体来说,人们要主动交往以下三种人: 实力比自己强的人 概括来说,实力比自己强的人包括三类:一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二是官职比自己高的人;三是财富比自己多的人。 结交实力比自己强的人,能够改变自身的人脉关系,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主动交往是上进的表现,而不是“溜须拍马”。 经验比自己多的人 要努力接近经验比自己多的人,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就是学习经验的过程,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关系比自己广的人 和关系比自己广的人做朋友,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扩大交际范围。 一个人如果能够主动与上述三种人打交道,久而久之,身边的人脉就会发生变化,从而

带来“财脉”的真正改变。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 2.思维造就人的区别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看不见 人与人之间的第一个区别是“看不见”,有的人能发现机会,有的人却看不到。 发现机会是人生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只有丰富经历、积累经验,才能提高判断力,发现人生机遇。很多人由于缺乏经历和经验,判断力差,错失了许多机会。 【案例】 智者善于把握机会 有一位亿万富豪,资产达17亿之多,但是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 有人问道:“张总,您的企业做这么大,您身边的人一定很有文化吧?” 富翁回答说:“那当然了,我身边的骨干人才,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 “啊?……” 富翁见对方比较惊奇,便解释道:“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这个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让有文化的人为他们工作。” “何以见得你比别人有智慧呢?您能告诉我,您的企业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大吗?” 富翁说道:“其实很简单。如果我拿不准主意是否要做一个项目时,就会去问身边那些有知识、高学历的人,如果他们十有八九说可以做,我会放弃不做,因为 多个人认为可以做,说明这个项目已经是个成熟行业,不是最好的机会了。反之则 做。” 富翁之所以能将企业做大,就在于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机会。机会不是人人能够看得到,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发现真正的机会,并能把握住这些机会。 看不惯 人与人之间的第二个区别是“看不惯”。 许多年轻员工到了企业以后,发现上司比自己学历低或者年龄小,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认为上司没有资格对自己“指手画脚”。殊不知,管理下属、指导下属是上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逻辑分析与辨证综合 中国哲学的各家各派有着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但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逻辑分析的传统。 孔子兼重学思,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宣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五步骤。又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这都是肯定思必须慎,辨必须明,提倡细微分析。 儒家比较推崇“明辨”,即逻辑之学的是荀子及其后学。荀子主张形式逻辑的类推原则,倾向于对事物及其类别的确定性加以研究,有实证分析的认知倾向。 后期墨家比较重视分析方法,《墨子》书中所保存的《墨经》显示出墨家分析思维的光辉。墨家严格地确立了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和规则,《墨经》所指出的“故”、“理”、“类”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步骤和方法,亦有精到之处。 名家对于分析思维也有贡献。惠施的“历物”十事,既表现了辩证思维,也表现了分析思维。公孙龙讲“离坚白”,所谓“离”即分别之意。 法家韩非也很强调分析性、确定性的认知方式。 宋明理学家中,朱熹比较注意分析。他曾讲学问之道云:“盖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不余。”(《大学或问》)这就是兼重分析与综合。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析思维。我们今天以西方的形式逻辑、理性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法来改造传统的思维方式时,应当注意发掘中国古代已有的成果,重建精密化的语言指谓关系,开拓明晰的概念认知系统,使概念和观念确定化,建立分析的程序、逻辑的结构和论证推理的规范,避免语言、概念、观念、判断、推理的空洞、游移、不确定、不严密,避免忽视实证、实验中严谨的工具、步骤、方法,避免以情绪代替逻辑,将怀疑视为结论,把主观估计的或然的东西当做客观实在的必然的判断。更不能以某种“需要”来决定“事实”。夸大朴素辩证法的主管随意性,缺乏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致密的分析方法,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都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弱有关。 中国儒释道所推崇的整体、流动、当下体悟的方法,与面对现象层面的方法确实有很大区别。由于我们民族久远以来的生存方式,以及汉字语言等各方面特性的缘故,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发达的是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 辩证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整体、对待、过程、流衍、动态平衡。中国哲人观察宇宙人生,以一种“统观”、“会通”的方式,即着眼于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不同的系统或“场”之中,肯定各系统、要素之内外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人体小宇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天地大宇宙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古代哲学以“统体”、“一体”,或者以“道”、“一”、“太极”、“大全”“太和”等表明这个整体。 以《周易》、《老子》、《大乘起信论》等为代表的辩证方法论模型,是“一物两体”、“一体两面”、“一心二门”、“整体——对待——流行”的模型,或者说是“二元对待归于机体一元”进而发展“两面互动”的模型。例如以易、道、天、太极、太虚为“一体”,以阴阳、乾坤、形神、心物、理气、翕辟、动静等为“两面”。此两面并不是均衡的、平行的或平等的。两面的相反相成,其动力来自这两面的不平衡。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反者道之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等等,即不是把矛盾双方的对立看成是僵死的、绝对的,亦不是把矛盾的统一看成是双方的机械相加,或一方吃掉一方,而是在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互为存在条件的前提下,由矛盾主动方面对于被动方面的作用,从而构成新的均衡稳定、动态和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如道体即阳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