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针刺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 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新)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 析与预防措施 姓名:秦静 工作单位: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邮编:430012 【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缺乏,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表现的比较匆忙,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对此上述主要原因以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意外针刺伤;防护对策;护理工作;职业防护意识;医疗锐器 1、引言 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

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中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2、针刺伤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护士被刺过后看看患者的乙肝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乙肝hbsag阴性,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殊不知,有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血液传染病,如丙肝,更严重的如hiv。这些病毒检查,一般不做,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 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4]。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2.2.1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2.2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什么是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四、针刺伤的预防?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一)针刺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接触的血量,刺伤锐器物的种类。 (2)病人的相关因素:疾病阶段及病情――血液中病毒的存在和浓度。 (3)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安全教育,预防意识,预防接种,接触频率,安全具的使用。(四)针刺伤的预防: ①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 ②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 ③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④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 ⑤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⑥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 ⑦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 ⑧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 ⑨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其他人协助等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1)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上报院感科―抽血化验检查―必要时用药―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 5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参考文献】 1、谢红珍,聂军护士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4,(17):15-161. 2、吴安华.任南.吕一林,护士面对刺伤的危害和及对策划,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3、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护石进修杂志,1999,14(7):51-52.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研究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日期: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 析与预防措施 姓名:秦静 工作单位: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邮编:430012 【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缺乏,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表现的比较匆忙,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对此上述主要原因以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意外针刺伤;防护对策;护理工作;职业防护意识;医疗锐器 1、引言 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

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中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2、针刺伤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护士被刺过后看看患者的乙肝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乙肝hbsag阴性,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殊不知,有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血液传染病,如丙肝,更严重的如hiv。这些病毒检查,一般不做,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 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4]。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2.2.1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2.2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2.2.3 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护士针刺伤论文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1) 1.1针刺伤的定义 (1) 1.3国内现状 (1) 2.导致护生刺伤的原因 (1) 2.1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 (2) 2.2实习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不熟练。 (2) 2.3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2) 2.4医疗机构缺乏职业防护措施,忽视实习护生的安全防范管理。 3 3.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 3.1强化培训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3) 3.2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3) 3.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及临床新方法 (4) 3.4正确处理针刺伤 (4) 4.小结.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针刺的现状,分析发生针刺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量文献资料都研究证实了实习护士易发生针刺伤。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是防护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熟练等。增强实习生的防护意识,建立并执行全面的防护措施等可以减少实习生针刺伤。结论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可因多种因素发生刺伤,学校及医院应对实习护士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重视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

ABSTRACT Objective :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nursing the probationer armature's , analyse the cause acupuncture happened , bring forwar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 Method: Come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by reading the magnanimous document. Result: The large amount of document data all studies th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easy to have confirmed a student nurse. A student nurs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and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re weak , nursing operation is unskillful wait relevant. Strengthen probationer's protection ment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and carrying out all-round protection measure and so on can cut down the probationer needle puncture. Conclusion: Puncture happened in a student nurse during the period of practice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 , school and the hospital answer a student nurse reinforcing safe occupation protection education , taking technical ability training seriously and so on. Keywords: nursing, internship, acupuncture,

新建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伤后的处理方式,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8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5名护士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26人次,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3人次报告、跟踪检查。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极为重要。 【关键词】临床护士;针刺伤;原因;防范措施; 护士因工作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尤其是利器损伤。而病房护士因其工作的性质,最易发生利器损伤,特别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害者体内。针刺伤在临床护士当中时有发生,而病人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现在我国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血性传播疾病也在逐年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如被感染过的针头刺伤,无疑是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了解临床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我院8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的护理人员年龄20~48岁,工作时间1~30年;职称为护士41名、护师24名、主管护师20名;学历为中专24人、大专38人、本科23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1年内被针刺伤的次数、进行何种操作时受伤、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时间、伤后伤口的处理方法、是否填写受伤报表、是否进行跟踪检验等,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均为合格问卷。 2 结果 85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一年中有26人次的针刺伤史,最多的有3次,最少的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而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针刺伤预防措施安全教育 1 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剌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3.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3.4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

急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急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研究 一、立项依据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针刺伤(needlestick injuries.NSIs)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针刺伤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更危险的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据统计数据显示,英、日、澳大利亚国家的护士在过去1年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为 10-46%[2-4]。即使在高度发达的美国,针刺伤仍是64%的护士所关注的重大问题[5],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且与前几年相比,针刺伤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6-7]。国来自、、、4项较大样本的回顾性调查显示[8-11],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在 80.6%~92.3%。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参与处理医院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也是众多病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常常在患者诊断尚未清楚时即展开处理与抢救,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危害极大[12]。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急诊护士面临的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章玉兰等[13] 2011年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室是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重点科室,急诊护士工作紧、抢救任务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医疗锐器的环节多,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急诊护士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注射、输液,而在我国滥用注射较为常见,尤是静脉注射[14],静脉输液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达 92.26%[15]。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6],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近

期敬华[17]的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达到了100%,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0年11月,美国护士学会(ANA)强调护理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18] 。2000年我国在普遍性预防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预防”,强调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医疗机构“双重安全”问题备受关注,2009年卫生部颁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一步强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19]。2011年发布了《卫生部医管司关于开展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都显示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重视患者安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急诊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因为急诊护理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护理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因此明确针刺伤危险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对针刺伤的预防至关重要。 2、目前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护理人员通过锐器伤途径感染HIV被证实以来,国外学者就 开始了锐器伤的研究[20]。目前,国外不仅进行了大样本调查[21-22],部分国家还建立了血源性暴露相关网络系统,如EPINet[23]、NHSN[24]、NaSH[25]以进行持续、动态地监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很多探讨。我国关于锐器伤的专题研究始于2001年[ 8、11、26]。红珍等[27]对2001-2012年我国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文献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占89.5%,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研究仅占1.0%,护理人员锐器伤危害受到广泛关注,但锐器伤防护现状仍不容乐观。锐器伤的研究大多针对护理群体进行,而关注急诊方面的文献相对有限,研究方法以经验和体会为主,调查研究以统计描述为主,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 二、研究容 调查海安县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三、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专业名称:三号粗体宋体 学生姓名:三号粗体宋体 指导教师姓名:三号粗体宋体 指导教师职称:三号粗体宋体 院系(点):三号粗体宋体日期:年月日

江南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论文题目: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二、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文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论文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院(站)签名: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引言 (4) 1 针刺伤的定义及危害 (4) 1.1 定义 (4) 1.2 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 (4) 2 原因 (5) 2.1 医院职业防护制度不健全 (5) 2.2 人力资源不足 (5) 2.3 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 (5) 2.4 防护意识淡薄 (6) 2.5 护士工作强度高、思想压力大 (6) 2.6 护理对象不配合 (6) 3 对策 (6) 3.1 加强防范措施,建立防范制度 (6) 3.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7) 3.3 规范操作行为避免针刺伤 (7) 3.4 合理工作制度,加强心理疏导 (8) 3.5 改善锐器处理方法 (8) 3.6 明确针刺后的应对措施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体检中心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体检中心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关键词】采血室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护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目前已证实的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1]。据调查,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我院体检中心采血室每天面对大量的采血体检者,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HBV、HCV,甚至HIV病毒感染者,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必须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造成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1给体检人员采血时(特别是患者不配合时)不慎被刺采血室的护士每天都要面对100人次左右的需要采血的体检人员,时常会遇到一部分对采血有畏惧心理的体检者,由于过度紧张使他们在采血时肢体会出现不自主的回避动作,导致护士在操作时发生针头脱落或者被针头刺伤。 1.2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根据工作流程,采血室护士每天都要对采血室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医疗垃圾的整理,包括对用过的采血针进行初步的处理,有些护士在这项操作过程中从不戴手套或者偶尔戴手套,难免因不慎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反映了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1.3操作动作不规范、动作鲁莽我院体检中心留取血液标本的容器是真空试管,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帽的正中,由于平时体检人员比较多,护士操作时必须相应地提高速度,尤其是体检者采取的血液标本比较多时,如果动作鲁莽或不专心,在换试管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针刺伤。 1.4注射疫苗后回盖注射器针帽时不慎被针头刺伤我院体检中心针对体检后发现需要进行疫苗注射的体检者统一进行疫苗注射,有的护士在注射完疫苗后有习惯性回盖针帽的动作,边交代注意事项边做此动作,一心二用,容易导致针头刺伤自己。 2防护措施 2.1与体检人员做好沟通护士在发现体检人员有晕针、晕血前兆时,应尽量与体检人员做好沟通,解除其紧张情绪,如果是症状特别严重者,可让其躺在采血室的诊床上采血,避免发生采血过程中受检人员不合作甚至发生肢体抽搐导致护士针刺伤。 2.2严格规范护理操作规程从刺伤发生的原因来看,采血过程中操作者自己刺伤自己占的比例较高,针头刺伤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技术

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1]。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我科于2011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降低护士针刺伤的职业危害,通过运用PDCA模式,我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从2010年6-12月65例减少至2011年1-6月11例,取得明显的效果。1资料对2010年6-12月心内科18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进行分析共发生65例次,18名护士均发生针刺伤,发生率100%。65例针刺伤原因中违反操作常规28例,医疗垃圾处理12例、操作环境乱15例、病人不配合1例、自我防护意识差8例、人力资源不足1例。通过分析发现针刺伤发生原因主要与管理者、护士、病人、环境等有关。2改进计划2.1产生问题原因分析2.1.1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护士在进行有创无菌的技术操作时戴手套,可在输血、取静脉血、注射等操作时均不戴手套,认为操作不方便。处理医疗垃圾时不及时戴厚胶皮手套,徒手进行,使针刺伤发生频率增加。尤其工作繁忙时,拔出的输液针头以及加(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伤中的应用与体会 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

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现将针刺发生的原因和防护措施分析探讨如下,供同行参考。1针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2引发针刺伤的因素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①丢弃用过的针头时;②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③针头用完盖帽时;④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⑤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 ...(本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20)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一、针刺伤的原因 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3、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4、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 3、及时处理利器伤: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而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针刺伤预防措施安全教育 1 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剌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对杨艳华同志4月21号针刺伤情况追踪调查,因为杨艳华同志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自身有抗体,之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跟踪情况良好。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1、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 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工作时间短由于工龄短的员工进入工作岗位时间短,注射操作不熟练,动作不规范,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置不规范,工作忙时很容易出现忙乱,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其针刺伤发生率远较工龄长的员工高。 2 )(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由于对针刺伤及危害认识不足,加上工作忙(有时护士工作忙不能及时处置针头),导致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最高。 3)针头回套虽然标准预防明确禁止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医务人员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极易导致针刺伤,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4)针头裸露各种注射、采血及拔针大多在病房进行,而目前没有在每一个病房设置利器桶;遇到需拔针头时,很难做到再回去推治疗车,需将针头连同注射器或输液、输血器带回处置室进行处置,导致针头裸露,很容易导致针刺伤,也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5)工作忙护士工作越忙乱时针刺伤发生几率越高,人员相对比较充裕的工作一般不会出现忙乱,针刺伤发生几率较低。 3、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直接关系到全体人员的执业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实行全员培训,把相关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提高全体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要认真做好标准预防,强调进行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以上,改变医护人员操作不安全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掌握针刺伤的防护知识以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置,目的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一些医护人员不安全行为,使之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专人收集和焚毁。目前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的一系列过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而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针刺伤预防措施安全教育 1 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较HIV 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剌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及处理

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及处理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处理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近年来,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中尤其是被针刺伤的伤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下面笔者就在护理工作中学习积累的一些防护与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1.针刺伤的常见部位 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部位很多,因操作时因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的部位有指尖、手掌、手背、前臂、身体背部等,其中最容易被刺伤的部位是医务人员的手指。 2.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可能造成针刺伤的情况有:①废弃用过的注射、缝合针头;②给患者注射、缝合时(特别是患者不配合时);③针头用完盖帽时;④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⑤把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⑥折安瓿时致手割伤。 3.职业针刺伤的防护 3.1 规范操作行为,做好自我防护。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在操作行为上,预防针刺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不要双手将针帽套回针头,一定要套回时,请用单手去套;②及时将用过的针头或锐器扔进锐器盒或耐刺的锐器中,容器外表应有醒目的标志;③执行注射、抽血时应戴手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④禁止徒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⑤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 3.2 使用安全器具。建议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医疗护理用具,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连接系统等。 3.3 完善防护措施。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具有防渗透、防刺破、带盖密闭收集器,创造安全的环境,提供安全的用具,并且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或锐器,尽量减少它的裸露时间。 4.护士针刺伤的处理 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数滴血液;②用肥皂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而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针刺伤预防措施安全教育 1 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剌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

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