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1]OK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1]OK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1]OK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1]OK

修辞手法练习题

、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

黄。

16.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17. 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设问

19. 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

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26 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 夸张 )

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4. 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

比喻 )

反问 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反问 比喻

( 比喻

比喻 )

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

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28.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

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排比、比喻)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

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比喻)31.我的爷爷走

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夸张)32.黄河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3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设问)34.桂子开花十里香。(夸张)3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37.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拟人)

38.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排比)4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42.海底有声音吗海

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4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4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4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4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4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5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5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5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5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59.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61.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62.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6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64.小鸟好肥,整

修辞与言语艺术练习题答案

修辞与言语艺术练习题答案 0011判断题 1. 修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 ? 2. 词语的锤炼是指作者根据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若干可选用的词语中挑选或提炼出最生动贴切的词语。 ? ? 3. 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词语,能够使语言表达得稳妥、精当、生动、传神。 ? ? 4. 语言三要素指的是语言、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 ? 5. 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一般在语言学的著作中才安排有修辞学的内容。 ? ? 6. 适应题旨情景是修辞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 ? ?

7. 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理互动的结果。 ? ? 8.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总有一定目的,因此,人的言语行为就要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9. 修辞的创新落后于语言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需要。 ? ? 10. 词语美的标准是切合语言环境。 ? ? √ × √ × 单选题 11. “说的人说的津津有味,听的人也听的色舞眉飞。”这句话中的成语活用的方法是。 ? ? ? ?

12. 魏晋南北朝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 ? ? ? 13. 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陈望道的为标志。 ? ? ? ? 14. 我国古代修辞学的“文质之争”中,法家主张。 ? ? ? ? 15. “万万没有想到,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设想都是幻想,一切感觉都是错觉。”这句子中体现的是的巧妙配合。重质反文先质后文文质兼备先文后质《修辞格》《修辞学发凡》《现代汉语修辞学》《辞格汇编》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王构《修辞鉴衡》陈骙《文则》谐音易序曲解拆离

修辞手法大全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考查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考查方式:一般考查修辞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 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 结合作用的基本公式写出表现了内容的什么特点 例: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的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凭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以其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啦!回家啦!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1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如何? 比喻、拟人的作用 【In a word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 特点 方法点拨 分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例: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上面六个语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和六个“真的”,其目的是 赏析修辞题方法总结 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广告词写作修辞艺术

浅谈广告词写作修辞艺术

————————————————————————————————作者:————————————————————————————————日期: 2

浅谈广告词写作修辞艺术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商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而在这其中广告词可以说是灵魂所在,因此人们在设计广告词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语句积极地进行调整和修饰,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运用用修辞手段便是诸多表现手法中极为有效的一种。修辞在广告词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在广告词中运用双关辞格可以起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的效果。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指的是利用同音字、近音字的条件造成双重意义,让人们产生由表及里的联想。如: 特步——非一般的感觉。(特步鞋) 这则广告词利用“非”字与“飞”字的谐音构成双关语。他一方面表达出了特步鞋的质量让人感觉不一般,另一方面又蕴含了穿上鞋后的感觉不一般,会产生“飞”一般的感觉,广告的绝妙效果由此而得以实现。 “咳”不容缓,请用桂龙。(桂龙咳喘宁药) 这则广告词将成语“刻不容缓”,将表达时间概念的“刻”换上表达病症的“咳”,利用的便是二者之间的谐音,一字之差,将表达重点转向生病不容拖延,让患者认准桂龙牌止喘药上,言辞委婉,以回避人们不愿意受他人支配而购药的逆反心态,富有言犹在耳的感召力,真正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指的是利用汉语语词的多义性,造成对词语的不同理解把两件事勾连起来,表现特定内容。如: 不“打”不相识。(某打印机广告)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 ——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相关概念问题 锤炼字句为修辞,突出主旨为表现,表达的细化为写作;手法突出为艺术(特色),注重特色为风格,倡导风格为原则。 在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和诗文鉴赏类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试类型之一是要求考生辩认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作品对这些手法进行具体说明。仅以2009的18套(全国卷2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主命题16套)高考语文试题为例,直接要求考生指明诗文中采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考题有13道,涉及要求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答的考题还有近20道。可见,此类考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点,又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不重视。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个术语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常用词,师生不可谓不熟悉,但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类几乎每年必考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茫然。具体表现在:考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而很多一线教师面对学生和疑问也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每年的高考语文答卷分析数据显示,阅读和借鉴类试题的平均得分只能占到该类试题分值的50%左右,而考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辩认不清是影响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为何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还会存在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两个常见术语的认识盲区呢?翻阅一个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涉及这两类手法的考题及命题人给出的标准答案,不难找到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的症结所在。 仔细分析右表,就会发现如下问题:一是术语混乱、概念不清。对同一种语言现象,如“对比”,有“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多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一头雾水。二是鱼龙混杂、张冠李戴。同一术语中,包含了两类性质不同的“手法”。如2009年全国卷(全国Ⅰ)中“对比、排比、比拟”是修辞手法,而“想象”为表现手法,明显地把两类不同的手法混同起来。安徽卷中的是“表现手法”,而给定的答案中既有写作手法“铺垫”(细节描写),又有修辞手法“比喻”,给人的感觉是表现手法为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上位概念,属于明显的张冠李戴。湖南卷中问的是“艺术手法”,答案中却包含了修辞手法(对举、比拟、夸张)和写作手法(铺陈),又把艺术手法看作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上位概念。简直是各说各的理,让人无可适从。三是问题太笼统,问题指向不明确。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7小题的第一问是这样的:“在文章最后,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这个问题的导向就很不明确,因为“方法”、“手法”本身就是个笼统的概念,缺乏所指的具体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都叫“方法”或“手法”,学生很难清楚回答哪种“方法”。如果他们仅就某一种手法作答必然导致失分,因为标准答案中既有修辞手法“对比、排比、比拟”,又有表现手法“想象”,这种把两种手法“混成一锅粥”的答案,反映了命题人在科学概念把握上的模糊性,考生不出问题才怪。再者,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特色”之类的问题也失之笼统。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考试的科学性,使教者有规律可教、有规范可示,学生有规律可学、有规范可循,很有必要对诸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相关概念进行一番理论探讨。 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并非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说法,二者各有所指,它们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作为科学术语更有严格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修辞手法(全部)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常用12种,共142种) 【上外资料】 1.比喻 必须有本体和喻体(同类事物不可比喻!!!) 明喻:她的脸蛋像苹果。(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她的脸蛋是苹果。(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博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借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方法归纳: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2.拟人 将事物赋予人的动作。 蜻蜓在林间跳舞。 3.设问 在前文问问题,后文自己回答。 4.排比

两句以上相近的分句合成的句子。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5.对偶(【俗】对联) 两个字数相同的分句,且字词性相同。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6.反问 自问自答。(有难道……吗、怎么……呢等疑问词。) 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精神吗? 7.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同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拟人 )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比喻 )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设问 )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 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 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比喻) 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拟人 )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比喻 )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拟人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比喻) 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28.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排比、比喻)29.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拟人)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比喻) 31.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夸张) 32.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3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34.桂子开花十里香。(夸张) 3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8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 37.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拟人) 38.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39.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4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4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4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4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4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4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47.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49.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50.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51.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5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5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54.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5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5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5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5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59.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60.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61.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62.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贵州电大修辞与言语艺术3(新)-0002_形考答案

修辞与言语艺术3(新)-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10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 随意型交际的语言,话题灵活多变,语句活泼自然,口气随便。 ?√ ?× 满分3 得分3 2. 语体的选择对文章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满分3 得分3 3. 典型的非专业语体是大众语体,大众语体没有固定的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既轻松又和谐。 ?√ ?× 满分3 得分3 4.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用借体去代替本体,只代不喻,也可以说只是换一个艺术的名称。 ?√ ?× 满分3 得分3 5.

语体和文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体是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而文体则是指文章的体裁。 ?√ ?× 满分3 得分3 6. 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相似点不明确,就不能构成比喻。 ?√ ?× 满分3 得分3 7. 夸张具有突出特征、渲染气氛的作用,所以对事物的特征可以无限制的扩大。 ?√ ?× 满分3 得分3 8. 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所谓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实际上就是使用了借代。 ?√ ?× 满分3 得分3 9.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使用的修辞格是比拟。 ?√

?× 满分3 得分3 10. 文体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体式,是具有一定风格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 ?√ ?× 满分3 得分3 二、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1. 语体是言语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言语风格 ?专业术语 ?书面格式 ?交际对象 满分4 得分4 12.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话使用的辞格属于移接中的()。 ?移用 ?移觉 ?移就 ?移动 满分4 得分4 13.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最新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及答案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数字的修辞艺术

数字的修辞艺术 数字可以作为一种审美客体,就像动词、形容词等一样,用得好,它同样能给人一种美感。 因此我们应该睁开艺术之慧眼去发现这种美,去认识创造数字之美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 我们创造美的能力。数字作为语言的一分子,自然也只有通过适当的加工与融合,使之成为 整个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有效地显示其魅力来。这就要讲数字的修辞。就笔者 所见,对于数字的修辞艺术的研究目前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注意,报刊杂志偶有零星的相关 论文发表,但都不是十分深入和全面。笔者有感于此,从实例出发,从修辞的角度试图对数 字作一个综合总结,以期引玉之效,促进数字修辞艺术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数字的修辞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呈现出来的美也是色彩斑斓的,为研究方便起见,笔者 对此作了归类分析。 数字的修辞艺术归为三类: (一)借用修辞手法 依托各种修辞手法,数字的修辞效果及其美的魅力往往表现得更充分。当然,有的修辞手法 纯粹是“数字的游戏”,如换算、拟实,有的就不尽是,数字出现于其中,只是这种修辞手法 中的一类例子而已。 1. 夸张 通过巨大或微小的数字造成夸张来凸显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思想情绪,这是很多作者乐 于采用的。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自然没有千米落差的瀑布,“三千”只是极言落差之大,如此显出庐山瀑布壮美的气势。 2. 换算 换算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字加以具体化、形象化,这往往能诱发读者的兴趣、联想,或使枯燥的数字带上某种主观的感情色彩。如下例: ① 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宇宙里有些什么》) ② 一张“视盘”相当于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万字的书,简直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了。(《从 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① 例将很难想象的“一千万万”换算成“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我们便明白了:原来这条天河竟有这么多星星啊!②例一张“视盘”的存储量,肉眼是看不见的,用“相当于……”的方法进行换算,人们就惊奇地发觉:这“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万字”的书,竟储于“一片”之中, 从而形象地感受到现代书籍的缩微技术之高超。 3. 谐音双关 数字谐音,古已有之,今人似有“发扬光大”的趋向。如民歌中常以“九”谐“酒”,以“六”谐“禄”。现在很多人购车号、装电话,偏好带“八”的,“18”谐“实发”,“98”谐“久发”……细思之,其中 有着很多的文化因缘。如6、8、9这些数字一旦被谐音成“禄”、“发”、“久”(“酒”),它的词义含量就大增,就给某些求吉趋利的人以心理上的暗示与满足。当然,修辞功能也很明显。 4. 对比、映衬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修辞手法1

六年级总复习专项训练 常见修辞手法练习(一) 姓名: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 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修辞与言语艺术作业

《修辞与言语艺术》 形成性作业 专业:汉语言本科 姓名: 学号: 班级:直属班。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一 一、填空: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作者是(陈骙)。 2、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修辞学发凡),作者是(陈望道)。 3、( 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4、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5、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是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二、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 答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三、什么是语境?请举例说明。 答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它既包括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时的特定对象 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 一定的题旨 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 又包括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例如 在一篇文章中 一位满腹经伦的学者和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妇妇进行对话 他们的语言肯定富有个性化 因为作者写文章时考虑到他们的身份不同 因此说出的话也不同。这正是想到语境因素。 四、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答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 在许多情况下 它不像选择题那样 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 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 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 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 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 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在句子的表达上 句式的选择是和内容、创意紧密地联系着的。在句式的表达上 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 提高表达的效果。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 常给人以丰富多采 美不胜收之感 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 五、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三个方面 六、下面的宣传安全的口号,两种说法你看哪种好?为什么? (1)窗关好门锁好安全防范不可少 (2)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外出时要关窗锁门 答 第一种说法好。“窗关好 门锁好”采用的都是主谓关系的短句 既简捷明快 又具体形象地表达出安全防范的措施 且“安全防范不可少”进一步强调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好”、“少”都押ao韵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七、下面是一则报道的标题,两种说法,你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报道说的是:杭州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句大全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 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一些常用的比喻句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0) 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2)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3)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15)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16) 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17)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随时把我唤醒。

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

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 ——简论维柯的广义修辞学思想 摘要:维柯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1699至1707的早期六个演讲和第七演讲(即后来出版单行本的《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中。纵观其理论,在提升其学科境界的努力上,在与文学、政治、法学、历史诸人文领域结合的尝试上,都显示出了一种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和立场。维柯试图跳出学科分门别类的窠臼,在探讨人类智慧的背景下,在建立学科教育体系的广角视野中,在观照作为人的全部灵魂能力的情况下,重新打量和定位修辞学。维柯对修辞学的提升与尝试,对当下中国修辞学的突破与转型也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维柯修辞学智慧 1698年,维柯凭借对昆体良修辞学著作的讲述竞选到了那不勒斯大学修辞学教授一职。这一职位的正式职责就是要求维柯在每年的10月18日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关于文体、辞格等修辞学技巧的讲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以至于克罗齐曾作过这样的判断,即修辞学教授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对维柯起到什么影响。(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preface, p.xiii) 这个判断是相当偏颇的。维柯的修辞学造诣非常深厚,他对古典人文传统极其重视,曾悉心揣摩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对西塞罗、昆体良也十分熟悉。他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发表过演说,创作过悼词和挽歌,还写过各种形式的铭文。出于个人的兴趣,他还写作过大量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诗歌,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新科学》,第600页;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第13页)而在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尽管没有讲述和教授修辞这门学科,但在行文中,维柯或用比喻、或用排比,长句复杂谨严,文风气势恢宏,足见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娴熟。 事实上,维柯历年开学典礼中演说内容的安排,恰恰是出于维柯对修辞学学科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考虑。他在第七次演讲(即《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的结语中指出,之所以不讲修辞学技巧,而是在历年演说中“极尽各种论题,穷究一切知识”(《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87页),正是修辞学的特性与修辞学教授的责任使然。他说: “我关心得更多的是我作为修辞学教授的责任:因为当我们极其睿智的前辈们创建这所大学的时候,就规定修辞学教授即意味着他应该相当熟知一切科学艺术,以便在一年一度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