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1.被动扩散:

营养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驱动力是浓度梯度,不需要提供能量。

2.主动转运系统:

营养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并需要提供能量。

第三节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一、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

1.氢离子浓度(pH)

2.温度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37℃。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Hsp):有耐热性,对菌细胞内的热敏感蛋白质起稳定作用。

3.渗透压

4.气体

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如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在低氧压(~5%)下生长最好,氧浓度>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原因: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只能在120mV以下的Eh时生长,有氧时Eh 高于此值,故不能生长。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细菌在有氧环境中代谢时,常产生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需氧菌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触酶(catalase)

SOD

2O 2- + 2H+ —————→ H2O2 + O2

触酶

2H2O2 —————→ 2H2O + O2病原菌多属哪种营养类

型?

了解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时间:30分钟

重点掌握:

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难点:

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环

发酵糖酵解

大多数细菌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专性厌氧菌产能的唯一途径。反应最终的受氢体为未彻底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产生能量远比需氧呼吸少。1 分子葡萄糖可生成2 分子丙酮酸,产生2 分子ATP 和2 分子NADH + H+。关于丙酮酸以后的代谢随细菌的种类不同而异。

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途径的分支,由己糖生成戊糖的循环途径。其主要功能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前体和还原能,不是产能的主要途径。

需氧呼吸

1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 、H2O,并产生38分子ATP。分子氧为受氢体。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进行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专性厌氧菌没有需氧电子传递链和完整的三羧酸循环,1 分子葡萄糖经厌氧糖酵解只能产生2 分子ATP,最终以外源的无机氧化物(CO2 、SO42- 、NO3—)作为受氢体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

2.VP(Voges-Proskauer)试验

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两者不能区别。但产气肠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碱性溶液中被氧化生成二乙酰,二乙酰与含胍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VP试验阴性。

3.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再经脱羧后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甲基红呈桔黄色,为阴性。大肠埃希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pH ≤4.5,甲基红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4.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如产气肠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分解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是为该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为阴性。

5.吲哚(indol)试验

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

6.硫化氢试验

如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7.尿素酶试验

变形杆菌有尿素酶,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变碱,以酚红为指示剂检测为红色,是为尿素酶试验阳性。时间:20分钟

问题:

可用于细菌鉴定的生化发应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称为IMViC试验。例如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

“++--”,产气肠杆菌则为“--++”。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1.热原质(pyrogen)

或称致热原,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121℃、20分钟)不被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细菌污染。

2.毒素与侵袭性酶

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如产气荚膜梭

菌的卵磷脂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3.色素(pigment)

一类为水溶性,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色素使培养基或感染的脓汁呈绿色。另一类为脂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色素。

4.抗生素(antibiotic)

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少,只有多粘菌素(polymyxin)、杆菌肽(bacitracin)等。

5.细菌素(bacteriocin)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细菌素称大肠菌素(colicin),其编码基因位于Col质粒上。

6.维生素(vitamin)

如人体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合成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五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根据不同标本及不同培养目的,可选用不同的接种和培养方法,常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

病原菌的人工培养一般采用35℃~37℃,培养18~24小时。

二、培养基

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按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

基础培养基(basic medium):

含有基本营养成分如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蛋白胨水等。

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是营养要求相同的细菌群。重点:

应用检测代谢产物细菌鉴定。

重点: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主要有哪些?有何医学意义?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易化扩散 2. 阈强度 3. 阈电位 4. 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 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 _________ 和_______ 。 2. 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 _______ 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 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 _________ 。 4.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 __________ 。 5. 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 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 6. 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 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____ 。 7. 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 ________ 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 度扩散。 8.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 。 9.02和CQ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 Q浓度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内。 1 1 .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__ 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 上______ 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 ________ 。 12. 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_ 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 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_ 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____ 处于开放状态。 14. 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和_______ 。 15. 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_____ 。 16.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 。 17.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__ 实现的。 18. 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 。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 ,H 带_____ 。 19. 横桥与 ______ 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 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 _______ 和______ ,其中_______ 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 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 __________ 的功能特征。 22. 阈下刺激引______ 扩布。 三、判断题 1.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2.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3.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 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4.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 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5. 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6.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 传导速度相同。( ) 7. 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8. 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9.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11. 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R () 12.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13. 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 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 ( )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生理学第二章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生理学第二章名词解 释

第二章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内膜:肌纤维外面包有的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 肌外膜: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 A带: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I带:只有细肌丝而没有粗肌丝。 H区:只有粗肌丝而没有细肌丝。 肌小节: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终末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的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的复合体。 兴奋性:指的是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简称膜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状态:是指细胞膜内外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的状态。 去极化: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mV的过程被称为去极化,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

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称为反极化。 阈强度: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性:骨骼肌(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收缩性: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立即产生收缩反应,这种特性称为收缩性。 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大于阈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期:从肌肉收缩产生张力到张力最大所经历时间为收缩期。 舒张期:从张力最大到张力恢复到最低水平所经历时间为舒张期。

微生物重点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内容] 细菌 [教学时数] 1学时 [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 [要求] 1、掌握细菌的细菌的合成代谢及生长曲线 2、掌握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3、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 4、熟悉物理学消毒灭菌法,了解化学消毒灭菌法 5、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 6、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 [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熟悉) A、化学成分:水(最主要)、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B、物理性质: a、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可用比浊法和分光光度计法估计细菌数目。 b、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 c、带电现象:G+菌的PH为2-3 G-性菌PH为4-5,故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 负电荷。 d、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 e、渗透压:G+性菌渗透压为 20-25个大气压 G-性菌渗透压大约为5-6个大气压 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A:营养物质:水、碳源(糖类)、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B:摄取营养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化学、光能)、异养菌(寄生、腐生) D: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a:营养物质 b:PH(病原菌多数的最适PH大约在7.2-7.6) C:温度:病原菌均为嗜热菌,最适温度为37℃ D:气体:专性需氧菌(obigate aerobe) 专性厌氧菌(obigate anaerobe)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E:渗透压 E: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 a、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binary fassion)一般20分钟分裂一次 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b、菌体的生长繁殖:1、迟缓期(lag phase)短暂适应阶段 2、对数期(logarithmic time)细菌迅速增长,研究细 菌内的生物学状况(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实验等应选用该时期) 3、稳定期(stationary time)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 抗生素在该时期产生。 4、衰亡期(decline time) 3、细菌的新陈代谢

生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一、填空题(30分)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模型 2.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可兴奋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________。 5.静息电位负值增加的细胞膜状态称为_______。 6.构成动作电位除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是_______。 7.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 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____浓度梯度转运。 9.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属于______扩散。 10.脂溶性小分子(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 11.阈电位是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的膜电位数值。 12.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______离子通透性增大所造成的,故接近______的平衡电位。 13.降低神经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4.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5.Na+泵是______酶,它分解1分子A TP可以从胞外泵入_______,从胞内泵出_______。 16.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_____和_____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8.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此时肌肉若作等长收缩,它产生_____最大,若作无负荷收缩,它的_____最大。 二、判断题(12分) 1.细胞膜的超极化意味着兴奋。 2.细胞的兴奋性与阈值呈正变关系。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数值等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5.动作电位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随传导距离逐渐减小。 6.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7.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8.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转运回肌浆网中。 9.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电压依从式离子通道。 10.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由于肌丝本身缩短或卷曲造成的。 11.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12.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和。 三、单选题(182分) 1.通道扩散的特点( ) A 逆浓度梯度 B 消耗化学能 C 转运小分子物质 D 转运脂溶性物质 E 以上都不是 2.刺激是( ) A 外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的变化 C 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 D 引起机体抑制的环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基本组织 1.名词解释: 内皮 定义: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举例: 作用与意义: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间皮 定义:衬于胸膜、腹膜等浆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举例: 作用与意义:细胞油里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内脏运动 内分泌腺 定义: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没有分泌管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的腺体。 举例: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作用与意义: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各激素对机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机能活动、新陈代谢起着十分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连接小体 定义:相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配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每个连接小体由六个杆状的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约2nm直径的管腔,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彼此对接,管腔也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 举例:细胞间的缝隙连接 作用与意义:可供细胞互相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石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闰盘 定义:光镜下,呈阶梯形的细线,电镜下,连接的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的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 举例: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在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 作用与意义: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 神经原纤维

定义:呈细丝束,交织成网。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举例:反射动作的传递 作用与意义:神经丝的生理功能是参与神经元内的代谢产物和离子运输流动的通路。微管的表面有动力蛋白(dynein),它本身具有ATP酶的作用,在ATP存在状态下,可使微管滑动,从而使微管具有运输功能。神经原纤维参与物质运输。 神经纤维 定义:由神经元的长突起(轴索)和包在其外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成的纤维状结构。 举例:中枢系统的白质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 作用与意义: 尼氏体 定义:呈啫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为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构成,表明神经元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可被苯胺类染料着色。 举例:神经递质的合成 作用与意义: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郎飞结 定义: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索外包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每隔一定的距离髓鞘便有间断,此处变窄称郎飞结或神经纤维节。 举例: 作用与意义: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从一个郎飞结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郎飞结,呈跳跃式传导。使传导速度较快。相对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有一定的优势。 神经末梢 定义:是指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 举例:组成反射弧的重要部分 作用与意义:感觉神经末梢又称传入神经末梢,接受外界和体内的刺激。运动神经末梢又称传出神经末梢,把神经冲动传布到肌肉和腺体组织上,使它们产生运动和分泌活动。 感受器 定义:由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与其他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 举例:皮肤表皮、粘膜上皮 作用与意义: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产生感觉 效应器 定义:由运动神经末梢与邻近组织共同组成效应器 举例: 作用与意义: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调节腺细胞的分泌。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多选题 [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特性 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1)营养;(2)呼吸;(3)其它环境因素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 细菌的营养是指吸取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进行代谢生长的过程。营养是代谢的基础,代谢是生命活动的表现。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与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和代谢遗传特性等有关。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及生理功能 1、化学组成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水,约占细胞总重量的80%,一般为70%~90%.其它10%~20%为干物质。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左右,其主要化学元素是C、H、()、N、P、S;另外约10%为无机盐分(或称灰分)。其化学组成示意图如下(图2—1)。 有关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不同的细菌细胞化学组分不同;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2、各化学组分的生理功能 (1)水分 水分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化学组分。水在细菌细胞内的存在有两种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它们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溶剂作用。所有物质都必须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2)参与生化反应(如脱水、加水反应)。 3)运输物质的载体。 4)维持和调节一定的温度。 (2)无机盐 无机盐主要指细胞内存在的—些金属离子盐类。根据含有量的多少可以分成微量金属

元素和(大量)金属元素,前者如Zn、Ni、Co、Mo、Mn等.后者如P、S、K、Mg、Na、Fe 等。无机盐类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 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如H3PO4是DNA和RNA的重要组成成分。 2)酶的组成成分,如蛋由质和氨基酸的-SH。 3)酶的激活剂,如Mg2+、K+。 4)维持适宜的渗透压。如Na+、K+、Cl-。 5)自养型细菌的能源,如S、Fe2+。 (3)碳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之为碳源。它分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种,前者包括各种糖类,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等,后者主要指CO2(CO32-或HCO3-)。碳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物质中碳素的来源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碳源的不同是划分细菌营养类型的依据,详见后述。 (4)氮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氮源也可分为两类:有机氮源(如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等)和无机氮源(如NH4Cl,NH4NO3等)。氮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氮素合成材料。极端情况下(如饥饿状态),氮源也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是氮源与碳源的很大不同。 前已所述,细胞干物质中有机物的六大元素是C、H、O、N、P、S。除了C、H、O、N四种外,剩下的还有P和S。与碳源和氮源类似,凡是提供磷素或硫素的各种化合物分别称为磷源和硫源。磷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无机磷酸盐或偏磷酸盐。硫源则比较广泛,从还原性的s2-化合物、元素硫一直到最高氧化态的SO42+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硫源。磷源和硫源的作用是分别提供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5)生长因子 某些细菌在含有上述介绍的碳源、氮源、磷源、硫源和元机盐类等组分的一般培养基中培养时,生长极差或不能进行生长。但当加入某种细胞或组织的提取液时生长较好。也就是说这些提取液种含有生长所必需的某种物质。因此,我们把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自身合成的,同时又是生长所必需的须由外界供给的营养物质,叫做“生长因子”。根据化学组分的不同,生长因子可分为3类:氨基酸类、嘌呤类、嘧啶类、维生素类。 上面介绍了细菌的—般细胞组分和营养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不同的细菌,营养要求不同。 第二,不同的生长条件,同一细菌的营养要求也会不同。 第三,总体来说,细菌的代谢能力很强,可利用的化合物种类很广。 以上所讲的水分、碳素养料、氮素养料、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都是细菌等微生物所需要的,但不同的微生物对每一种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不是相同的,并且要求各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碳氮的比例关系,通常称碳氮比。有人做过试验:根瘤菌要求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要求碳氮比为27.6:1,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在一起生活综合要求的碳氮比约为25:1。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群体对营养物质也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详见第六章第五节。 应该指出,细菌住住先利用现成的容易被吸收、利用的有机物质,如果这种现成的有机物质的量已满足它的要求,它就不利用其它的物质了。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常加生活污水以补充工业废水中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但如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成分已基本满足细菌的营养要求,则反而会把细菌养“娇”,因在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比工业废水中的容易被细菌吸收利用,因而影响工业废水的净化程度。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课后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 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3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阈强度 3.阈电位 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 |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 ! 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 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 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 20.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的功能特征。 22.阈下刺激引_______扩布。 三、判断题 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 2.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 3.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 4.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5.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 6.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 ) 7.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 8.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 9.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1.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 ) .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思考题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 1.细胞好组织的适应分几类?各有何生物学意义? 2.列举发生于肝细胞的三种变性类型,说明其病变特点及其意义。 3.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肢体发生萎缩,请问哪些因素参与了萎缩? 4.何谓化生?列举几种常见的化生。鳞化可发生于哪些组织和器官? 5.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基本病理变化。 6. 简述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1.简述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及其在修复过程中的意义? 2.某印刷厂切纸工不慎将食指切断,2小时后在医院骨科行断指再植术,术后断指存活,请问有几种组织参与损伤修复?并简述各组织修复及愈合的特点及过程? 3.某患者,右侧小腿皮肤有2*2*3cm溃疡,请推测其伤口的愈合过程。 4.简述瘢痕组织形成对机体的利弊。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有哪些主要后果? 2.简述肺淤血/肝淤血病理特点及发生条件。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体内各种血栓的形态特点。 4.栓子有哪些类型?哪种最为常见?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5.简述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 6.股静脉血栓形成对局部和全身有何影响? 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8. 何谓混合血栓?常见于哪些部位? 9. 梗死是否坏死?两者在概念上有何不同?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第五章炎症 1.举例说明变质、渗出、增生三者在炎症中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 3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何谓炎症介质,简述其作用的主要方面。 5.简述炎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 6.简述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好发部位,病理特点。 7.简述肺脓肿/肛周脓肿的转归。 8.何谓肉芽肿?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常由哪些原因引起? 9. 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哪些?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10. 简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肿瘤 1.何谓肿瘤?简述肿瘤性增生和炎性增生的区别。 2.鳞癌可发生于人体哪些部位?其病变特点是什么?光镜下如何区别分化好的鳞癌? 3.以胃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蔓延和转移,简述转移瘤的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