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蜗牛(二)

蜗牛(二)

蜗牛(二)
蜗牛(二)

教学过程

引入(2分钟)

上课时直接打出蜗牛图片,让学生回答今天学习的内容。(2分钟)

选用多张照片,给学生一个欣赏的过程。

画图(10分钟)

在还没有讲解的情况下,教师先给学生发下纸张,让学生观察烧杯中的蜗牛,画下他们所看到的蜗牛的形态。(四人一只蜗牛)(10分钟)

观察记录表

首先,教师放出有标注蜗牛各个部分的图例;然后选择比较重要的向学生讲解,如:眼、触角、口、腹足、壳等,不引领学生看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名称,如:肛门、生殖孔等。

再向学生具体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眼是用来感知外界的,对光的变化很敏感;触角就好像蜗牛的“探测器”,有触觉、味觉、嗅觉的功能,可以感知外界的情况;口是蜗牛进食的地方;腹足是由于蜗牛的腹部和脚是连在一起的,故而得名,是蜗牛运动的器官;壳是蜗牛防御外界侵害的“避难所”。

探究一——蜗牛运动时触角的规律(15分钟)

教师首先用PPT演示表格的填写方法,然后给学生发下调查表,让学生按照调查表的内容观察蜗牛运动时触角的规律。事先说明教师下到每个小组发表格,给到表格的同学将成为该小组的记录员。(四人一组,一组一张,每组一个烧杯,一只蜗牛。)(15分钟)教师在下面巡视,同时听取学生的探究讨论,并个别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此过程播放背景音乐)

观察记录表

组的记录员。(四人一组,一组一张,每组一个烧杯,一只蜗牛。)(15分钟)

教师在下面巡视,同时听取学生的探究讨论,并个别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此过程播放背景音乐)

观察记录表

以小组为单位,就调查表中的其中一项内容进行观察记录汇报,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有不同意见集体讨论,最终由教师总结观察结果:蜗牛的头部、触角、眼柄、腹部很敏感,蜗牛的腹足两侧边缘、腹足末端、背部、壳不太敏感。(10分钟)

观看影片——蜗牛的一生(5分钟)

由影片带领学生学习有关蜗牛的一些课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影片更为直观地了解到蜗牛一生的进程,同时,播放影片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要比教师讲授好得多。(5分钟)

演示实验及问题解答(4分钟)

由教师演示将蜗牛放入温水中,蜗牛的反应的实验,同时像学生说明使用温水的原因。

由于蜗牛爬出水面需要时间,这段时间进行学生的问题解答,需要教师课前尽量多地查一些资料。

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有些会是一直困扰他们的,一些是通过刚刚看视频短片刚刚生成的。

当蜗牛爬出水面之后,再将烧杯给学生看,同时向学生讲明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上一课的金鱼相结合,复习金鱼是用腮呼吸,水中的动物多数都是利用腮进行呼吸的,陆生动物是由肺进行呼吸的,蜗牛无法在水中忍受很就,故而蜗牛是用肺呼吸的陆生动物。(4分钟)

随堂机动及颁奖时间(1分钟)

随堂多次随机进行大组间评比,由教师在黑板标出。

最后颁奖前进行一次评比。获得小花最多的组,将得到奖励(红色塑料沉浮小鱼),并由教师亲自发奖。(1分钟)

课后小结(包括自我分析及评议意见)

《蜗牛》是学生们十分喜爱的一课,不但能满足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更能够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会观察,学会合作。

那么,在学生通过本课了解了蜗牛的形态结构之后,怎样把这一教学内容加以提升呢?

我设计了延伸的活动。在观察、动手画、提问、再观察、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虽然是有限的,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实践得到的。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对蜗牛触角的运动规律进行分类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并能把实践结果和大家分享。动手实验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从而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智慧创造了机会。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学生在动笔画蜗牛的时候,直观地认识到了蜗牛的形态。

2、要求学生按照调查表观察蜗牛运动的时候,触角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

3、通过教师演示,令同学了解到蜗牛不能生存于水中,是用肺呼吸的。

其中,在动手画蜗牛这个环节中,有以下几种蜗牛比较典型:图1 图2 图3 图

4 图5

图1 同学绘制的蜗牛虽然注意到了蜗牛有四个触角,但是却没有按照白玉蜗牛画出蜗牛的壳,只是按照幼儿园老师教果的简笔画来画出了一个漩涡形的壳。

图2 同学绘制的蜗牛也在老师的事先提醒下注意到了有四个触角,但是他所绘制的蜗牛的壳显得很凌乱,而且也像是几个螺旋形的壳落在一起,这位同学属于不善于将看到的物体表达和再现出来。

图3 同学绘制的蜗牛画的很真实,在科学课上,我们要求学生绘制的作品并不一定要漂亮,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可以了!虽然这幅作品的壳的末端表达的不是很完美,但是他做到了真实,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幅非常好的作品!

图4 同学绘制的蜗牛也很真实,尤其是在壳的末端处理的比前一个同学要好,但是他上面两个触角,也就是蜗牛的眼柄是向后仰的,

在现实生活中,蜗牛的眼柄很难向后仰望,所以在绘制过程中与现实出现了一点差距。

图5 同学绘制的蜗牛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了,注意到了蜗牛的四个触角,尤其上面两个眼柄尖端还画上了眼珠,壳也注意到了是田螺型的,绘制水平也相当不错,是可以作为正例在全班进行展示的优秀作品。

在填写表格,观察蜗牛躯体的敏感性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们探讨的非常仔细,由于教师的关爱动物的倡导,学生使用触碰棒触碰蜗牛的时候也尽可能地轻柔,这样,也观察到了更多的实验结果。

上面是一个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虽然很多字还不会写,但是他们小组已经观察的非常仔细了,而且将实验记录也写得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这次课调动学生特别兴奋的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

首先,是教具的准备和选择。我选用了白玉蜗牛是由于它们的个头比较大,也比较活泼,观察和探究的时候对学生而言会相对容易。蜗牛壳的螺旋型结构也是让学生观察的地方,不再应该是儿童画式的蜗牛,而应该是将观察到的画下来。经过上一次金鱼的训练,这次学生应该了解照实物绘图的概念了。

在动手画、观察、提问、再观察、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

学探究能力,学生的科技知识和实验技将能得到增强。这些知识和技能虽然是有限的,但却是精确而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实践得到的。长此以往,这就使我们的学生有了较好的基础的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为促进我们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好奇”这个朋友的引领下,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巧妙的,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人。

在我所教授的《蜗牛》一课中,我指定了两个课时进行完成。其中,第二课时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解答”环节,时间根据各班情况,大概在5-10分钟之间。(因为有一个班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停电了,所以事先准备的《蜗牛的一生》的5分钟视频无法播放了,于是有了更多的问题解答的时间。)

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事先查找了很多资料,看了学生的一些提问,在第一课时的探究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除了让学生写观察记录之外,还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疑问,也是前概念的一个采集过程;也看了一些教师写到的他们的学生问到的过程。

在整理学生的问题的时候,主要问题包括:

1. 蜗牛为什么爬得这么慢?

2. 蜗牛没有脚为什么还能够爬动?

3. 蜗牛会游泳么?

4. 蜗牛吃什么?

5. 蜗牛有多少种?

6. 蜗牛的爬行速度?

等等。因此,我在上课之前在网上找了许多有关蜗牛的各种各样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所幸,上课的时候,没有超出资料之外的问题。

在课堂上,提问环节之前,是让学生先看一段5分钟的视频——《蜗牛的一生》,学生观看的非常仔细和认真,也从片子中生成了一些问题。比如:

1. 蜗牛是害虫么?(视频中提到了“蜗牛属于间歇性农业害虫”。)

2. 蜗牛怎么分辨公母?

等等,其中,这些问题都是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查找到的资料,所以解释起来,比较游刃有余。

在“蜗牛会游泳么?”这个几乎班都会问到的问题上,我决定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将蜗牛放入烧杯中,徐徐倒入30-40度左右的温水,没过蜗牛一半的壳。这样做,是由于水过深的话,蜗牛可能会在爬上来的过程中又回水中,致使实验时间加长;水过浅的话,蜗牛可能一太起身子,就能将呼吸孔抬出水面,使得蜗牛没有向上爬动的动

力,导致实验失败。尤其对于孩子,这种失败是不允许发生的,一旦发生,学生会认为这是一个反例,从而认为蜗牛可以在水中生存。而在实验之后,我要告诉学生的,是蜗牛是无法在水中生存的,也不会游泳,蜗牛是陆生动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靠肺进行呼吸的,和人类一样。

在蜗牛向上爬动的过程中,我开始向学生询问他们的问题,由学生举手,老师点同学来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有关“蜗牛为什么爬得这么慢?”几乎是每个班都会问道的问题,我对此的解答是:蜗牛的腹足是一块大的肌肉,它是用它的腹足进行蠕动的(这里用手进行一个模拟),与我们人类不用,蜗牛没有双腿可以支持我们进行快速移动,大家来想一想,这样是不是就会特别的慢呢?这时,就会有学生将自己之前观察蜗牛运动时候的动作说出来:蜗牛是先将头部伸长,拉伸身体,吸附住物体,然后再慢慢将身体收缩,向前移动了一点儿。(之前的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观察蜗牛的运动。)互动解答之后,我会告诉学生,当蜗牛全速前进的时候,最高速度也只有每小时10.2米,而人类在一秒钟就可以达到了。

同时,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蜗牛没有所谓的“脚”,但还是能够运动的原因。在这里,作为探究课程,即使是在问题解答环节,还是应该多引导学生完成对于问题的解答。在法国教育家兰本达的《蜗牛》课题中,他主要是让学生提出矛盾,发现矛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矛盾,让学生为自己和他人观点的矛盾之处自圆其说。科学课,尤

其是探究型的科学课,让学生学习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关键是让学生学习到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能够自行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解决问题。知识相对倒是其次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些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遗忘,但是留下来的,是一种科学的探究精神,我认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蜗牛吃什么?”这个问题,在视频短片中已经给了一个较为笼统的答案,所以在提问环节并没有学生再进行提问。不过,蜗牛吃什么的确是一个课题,本来也是想做成一个专题的,在看了一篇有关兰本达教授的那节《蜗牛》的文章之后,也想照虎描回猫的,可惜可能是天气太冷,可能是白玉蜗牛本身就不爱进食,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实验用的白玉蜗牛吃东西的时间和分量都不适合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于是忍痛割爱,只能作罢。

“世界上的蜗牛一共有多少种?”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蜗牛一共有25,000多种蜗牛。像这种数字上的问题,直接告诉学生作为常识性掌握就可以了,没有可以探究的地方,但一定要强调是“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蜗牛”,因为随着对蜗牛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发现一些以前从未发现的蜗牛,乃至新物种,所以这只是一个资料上面的相对数字。

有些学生会从视频短片中生成一些问题,比如:“蜗牛是怎么区分公母的?那是”我会告诉学生,首先,视频中已经说过蜗牛是雌雄

同体的动物。鉴于二年级学生对于“雌雄同体”这个概念应该是理解不了,我接着解释,也就是一只蜗牛,它既是公的又是母的。这时,又有学生追问:“老师,那究竟是哪只蜗牛产卵呢?”首先,对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知道并能够正确使用“产卵”这个词我感到一点惊讶,之后,会给学生解释,正因为它们是雌雄同体的,所以两只蜗牛都会进行产卵的。

有关蜗牛是否是害虫的问题,我让学生想,我们喂给蜗牛吃一些蔬菜水果,有些蜗牛也会吃草,所以,我们说蜗牛是害虫啊。让学生根据前概念和刚刚视频的介绍,知道蜗牛主要吃瓜果蔬菜,所以蜗牛是害虫。

有些同学会告诉我,他们看到了蜗牛的牙,这时我会问他们知道蜗牛有多少颗牙齿么?它们可是牙齿最多的动物啊!学生会猜100颗,200颗,1000颗,10000颗,乃至1亿颗等,说的数字小了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太少了!大概学生说了3-5个数字之后,我会公布答案:256,000颗牙齿。学生会很惊讶的表情。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骚动,我会引起学生注意,让提问继续进行,有时学生反应比较强烈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进行一次评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进行这种课题气氛比较活跃的课程的时候,黑板上不定时的组间评比是让学生安静坐好的最快,最简洁的方法。当然,这个是指导老师告诉我们的,使用起来,真的非常的方便和奏效。这个,也是顺应了学生喜欢相互比来比去的性格特征。只要老师说出哪个组的表现最好或者做得最快,其他小组就会立即做好,也想得到表扬,有时也

有个别同学,可以点出是哪个组还有同学没有做好,小组成员就会去提醒该生。在我看来,还是鼓励和表扬需要多一些,批评少一些,尽量没有最好。科学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也是一门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过多的批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长此以往,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一些影响,尤其二年级学生也正是好动爱玩的年纪,个人只要课堂不至于太过混乱,偶尔活跃一些还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因为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生成的问题越多,对于教师也是一种锻炼。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和学生商议,一起在下面查资料,然后下节课进行交流,虽然往往学生都会忘记。假如课堂死气沉沉,纪律的确没有问题,但是学生的探究过程生成的东西将会大大减少。

这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学生的前概念有所偏差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即使不能将全部的概念给学生,那么给与学生的概念也一定要是正确的概念,否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是初高中的教学,要纠正学生的第一次概念的印象是很艰难而且很麻烦的,为了不给学生以后的其他老师找麻烦,也要将正确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不能顺着学生的理解。这一点,是我本身的理念,但是,在参加了北京-南京“做中学”的一个交流活动,听了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的意见和研讨之后,才让我逐渐明确交给学生正确的概念的重要性。当然,这是后话。

《蜗牛(二)》教案

《蜗牛(二)》教案 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 的内容。 4、关注:汇报 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 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简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看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看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预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体会和发觉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觉。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形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看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猎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看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看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看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猎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连续观看蜗牛 1.学生课后连续饲养蜗牛、并观看和记录猎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认真认确实观看,注意引起饲养和观看的爱好。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猎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观察蜗牛二年级作文8篇

观察蜗牛二年级作文8篇 观察蜗牛二年级作文1 天气潮湿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只蜗牛,我想:把它留下吧,让我解开它身上所有的秘密。 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跑到屋里去拿放大镜,开始观察。我拿着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打量。我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我又亲自用手碰了一下他那一对长触角,它立刻缩了回去,我感觉蜗牛有点胆小。 我又观察了它的短触角,发现它们一眨一眨的,我猜这可能是蜗牛的眼睛吧,为了确定答案,我又问了妈妈,妈妈说:“是,你猜的挺准确!” 后来,我对蜗牛的房子产生了兴趣,观察起它的房子来。为了不损坏这只蜗牛,我又抓了几只当实验品。我轻轻一捏它们的房子,哎呀!都碎了,看来蜗牛的房子不太牢固。 为了更多的了解蜗牛,我继续观察,这一次我观察得更仔细了。经过我的观察,我又有了新的结论:蜗牛的壳是密封的,而且它从壳里住上三年五载也不会渴死。这就是蜗牛喜欢待在潮湿地方的原因。 通过这次观察,我还知道了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它

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观察蜗牛二年级作文2 经过上一次科学课,我还是不肯把我的蜗牛放生,继续把他养在瓶子里,我每次做完作业,都会跑去看望它,有一次,让我惊讶地发现,不知哪只蜗牛竟然生了一个小宝宝,我看了喜出望外,连忙跑去告诉在一旁做作业的妹妹。 所以从那天起,我就对蜗牛产生了兴趣,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白的粘液,它有2对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当我轻轻触碰它的壳时,它就会缩进坚硬的小房子里。听说蜗牛的牙齿可多了,虽然我没有扒开蜗牛的嘴巴,没有发现它到底有多少牙齿,但是书上说约有25600多颗,怎有那么多数也数不清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惊讶极了! 还有蜗牛身上有好几个孔,我发现有3个,怎么会是3个呢?那就听我讲来,一个是排便孔,一个是气孔,最后一个是生宝宝的孔,至于他们的位置到底在哪?我还要进一步的观察。 观察蜗牛二年级作文3 今天早上阳光明媚,我到公园玩耍。来到凉亭旁我看到有一个小东西动来动去就把它捡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蜗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设计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设计(2) 教学背景分析 连续观看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刻、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差不多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关心学生梳理零碎的体会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点的认识。 本课要紧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育,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去发觉那个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看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看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预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体会和发觉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觉。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形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看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猎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看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看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看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猎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连续观看蜗牛 1、学生课后连续饲养蜗牛、并观看和记录猎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认真认确实观看,注意引起饲养和观看的爱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