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课时 光合作用 - 尤溪县教育局-网站首页

第6课时 光合作用 - 尤溪县教育局-网站首页

第6课时 光合作用

高二年段 班 姓名 座位

一、学法指导

1、以图解的方法总结色素的有关知识;

2、以比较的方法掌握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3、以图解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注意不

同阶段反应的场所;

4、以实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加强有关实验的练习;

二、知识网络

三、学力测评

(一)、直击高考

1、(2009上海)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

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2、.(北京) 小麦和玉米的CO 2固定量随外界CO 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小麦的CO 2固定量与外界CO 2浓度呈正相关

B .CO 2浓度在100mg ·L -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 2

C .CO 2浓度大于360 mg ·L -1后玉米不再固定CO 2

D .C 4植物比C 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 2

3、(2009广东)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

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O2浓度过低B.O2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D.CO2浓度过高

4(2009重庆)、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规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题30图l(假设塑料大栅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

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因

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

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

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用于CO2还原;若在棚

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

内和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较高。

5、(2009浙江)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存;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6、(2009上海)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 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11年新课标卷)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B)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8、(2011年浙江卷)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 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9、(11年新课标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物质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

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

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

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

度将比B的______ __(低、高)。

⑷ 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

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 __。10、(11年大纲版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 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 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有、无)淀粉。

11、(2011年浙江卷)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 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12、(2011年福建卷)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2CO 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

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

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

2O 速率相同

D .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二)拓展延伸

13、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相同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先暗处理l 小时,再用相同适

宜的光照射1小时,测其重繁变化(假设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270C 时该绿叶在整个实验期间积累的有机物是2mg

B .280

C 时该绿叶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

C .29℃是该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D .300C 时该绿叶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是3mg

14、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

(用容器内CO 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 .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 .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D .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 的形成

附第9题答案:⑴C 3化合物 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 3和C 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 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 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 5化合物的2倍。 当CO 2浓度突然降低时, C 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 5化合物积累。

⑶高 ⑷低 CO 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 和[H]少。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2)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对比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源m]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他们具备物质转变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前面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有关实验的理解也得以顺利进行。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光合作用学案

第四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前置作业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合作探究) ⑴原理: ①色素的提取:。 ②色素的分离:。 ⑵实验流程: ①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⑨分离后出现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代表色素的。 2. 3. 请画出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 二叶绿体的结构(回顾提升) 请在下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巩固练习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 ) (A)蓝紫光(B)黄光(C)绿光(D)红光 2.用下列四种光线分别照射四株天竺葵,所释放的氧气最少的是( ) (A)红光(B)白光(C)绿光(D)蓝紫 3.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 (A)红色玻璃(B)蓝紫色玻璃(C)绿色玻璃(D)无色玻璃 4.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目的是探究色素的( ) (A)种类(B)颜色(C)含量(D)种类和颜色 5.提取绿叶中色素需要对绿叶进行研磨, 为了研磨的充分应加的药品是( ) (A)95%乙醇 (B)CaCO3(C)SiO2(D)苯和石油醚 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的步骤是( ) ①研磨②画滤液细线③过滤④纸层析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7.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 通过纸层析法,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 (A)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B)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8.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将提取的色素滤液收集到试管后, 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目的在于( ) (A)防止层析液挥发 (B)防止灰尘进入(C)防止色素分解(D)防止乙醇挥发 9.研磨绿叶时加入95%乙醇的目的是( )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只为了叶绿素充分溶解 (C)使叶绿素充分磨碎(D)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 10.将色素提取液滴一滴在滤纸上,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环状的色素带,最外边的色素呈何种颜色,正确的答案为( ) (A)类胡萝卜素,黄色(B)胡萝卜素,橙黄色 (C)叶黄素,黄色(D)叶黄素,橙黄色 11.层析时,要在层析液的大试管加盖的作用是( ) (A)隔绝空气(B)防止层析液挥发 (C)防止掉进灰尘(D)防止液体氧化分解 12.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A)类囊体的薄膜上 (B)叶绿体基质中(C)叶绿体内膜上 (D)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二、指导思想: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二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三个知识点。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三个部分,其中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实现的。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同时,光合作用对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对后面的(动物的新陈代谢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光合作用部分共有五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重点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既有微观上的、分子水平上(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等)的知识,又有宏观上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的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2.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含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 3.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4.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观,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法设计: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学法指导: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 2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湟源二中白丰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 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与态度。 (2)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STS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教学案 (2)

光合作用教学案(三) 2009-12-04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举例说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二、重难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复习:1.复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讨论:(1)在CO2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光照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C5、葡萄糖的含量变化? (2)在光照不变的情况下,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葡萄糖的含量变化? 3.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如图所示a点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b点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受二氧化碳浓度和酶活力的限制),一般阳生 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比阴生植物的高。 (2)光质不同也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复合光(白光)下,光合速率最快;单色光下以红光光合速率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2、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 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 合作用速率也不再增加。 如图所示a点为二氧化碳补偿点,b点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3、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下降,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如图所示。 4 矿质元素: ○1氮:酶、ATP、NADP+、叶绿素等物质的组成元素(氮供应充足,叶片大而鲜绿,光 合作用旺盛;缺氮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变黄)。 ○2磷:ATP等物质的组成元素(缺P生长缓慢,叶片暗绿)。 ○3镁: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片表现缺绿症状)。 ○4钾:促进糖类等有机物运输到储存器官(块根、块茎和种子)。 5 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还影响气孔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所以水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 1、延长光照时间: (1)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一年两熟改成一年三熟 (2)塑料大棚内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2、增加光照面积 (1)合理密植(2)套种(阴生、阳生植物间作套种)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1)光照强度:塑料大棚内可适当补光 (2)温度:塑料大棚内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3)CO2的浓度:○1塑料大棚内可适当提高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②使用CO2发生器,增施农家肥 ○3合理密植,良好的通风透光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多施含有N、P、K、Mn、Zn等元素的肥料。 (5)合理灌溉,预防干旱。 四、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子是()

光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莫爱霞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一、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第四节的内容。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节课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为以后进行教学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有关能量来源问题和实验设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来源的实验设计,以及提取吸收光能的色素的实验操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力图使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在此过程中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动手操作,根据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重新完善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参与设计,养成勇于参与、大胆设想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体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试验结果——协商讨论”的探究活动过程; (3)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完成一份描述准确、过程科学的实验方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已经知道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但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实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具体来自哪里等知识了解不多; (4)学生在以前运用实验法进行过简单的实验设计,但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都不是很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激趣策略:通过动手提取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播放光合作用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问题解决为主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引发学生提出关于光合作用实质以及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的疑惑,通过假设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得出科学性的结论,解决问题和疑惑。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生物学教材;(2)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3)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5、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分析范.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知道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重点) ③知道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能力目标 ①学会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方法。 ②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③通过探究活动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②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感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过程,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归纳出它的实质和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资料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集体默写下列问题,并将学生默写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 展示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必要条件是什么?场所是 什么?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 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暗处一昼夜? 4、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 6、怎样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学生集体默写 并对照答案,错 误的进行改正 的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 化知识的识记 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请学生观看图片,问:这几种鲜嫩蔬菜和诱人可口的水 果中储存着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光合 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 天的学习。学生观看图片, 结合上节课学 习的知识思考 集体回答:1、 有机物2、光合 作用 创设情景,使 学生产生疑 问,迅速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望,为学生的 探究学习进行 铺垫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5分钟过渡: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让我们把时光退回到十七世 纪,重温一下科学家海尔蒙特当时他是怎么实验的。 认真阅读海尔 蒙特的实验内 容,动脑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感 受人类探索光 合作用的漫长 历程,使学生 对光合作用的

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兴趣小组做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4-2光合作用学案(学生)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并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③说明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德育目标 ①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绿色植物和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比较。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课时] 3课时 *********************************************************************************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二、光合色素与光能捕获 1、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是因为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和。其中酶分布于。色素的分布于:; 色素的作用:、、光能。 2、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类: 叶绿素a: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光 叶绿素b:色 ③色素种类 胡萝卜素: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 叶黄素:色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夏天绿油油的树叶到秋天会变黄? (2)叶绿体中色素的形成需哪些条件?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例题: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代表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 _。 (2)图中B 是________,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来自于______ __。 (3)图中C 是________,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________部位,用于________。 (4)图中D 是________,在叶绿体中合成D 所需的能量来自__ ______。 (5)图中E 是________; (6)图中F 是________,它是由CO 2和________结合后形成。 (7)图中H 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进行的;Ⅰ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的。 (8)由F 到J 称为______ __;由G 到F 称为__ ______。确切地说, J 代表____ ____。

(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 福安二中阮建英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 ●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 ●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

人教版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B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C.光合作用的产物一一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D ?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解析:CO2的固定过程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A错误;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 类囊体薄膜上,不是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错误;光合作用的产物属于暗反应过程的产物,淀 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的,C正确;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0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答案:C 2 ?下列几位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所用技术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 A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卡尔文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 D ?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解析: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 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8O T 4[H]+ 18O2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T 14C3T(14CH2O);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称,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T内质网T高尔基体T细胞膜外。 以上分析发现B、C、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A选项不同。 答案:A 3 ?如果突然中止光照,则以下选项中上升的是() A ? ATP的含量 B .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C.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D .糖类的合成量 解析:光照直接影响光反应阶段,而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影响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使NADP的消耗减少,五碳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少,而短时间内不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叶肉细胞中的ATP 的含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糖类的合成量都减少,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多。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1、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反应式: 3、实质: 有机物, 能量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场所是细胞的 。 二: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实验)(重难点) (一)目的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 2、探究 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遮光: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黑纸遮盖。目的是形成 变量是 。 3、照光:使植物充分进行 作用。 4、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烧杯中, 加热,使 溶于酒精中。叶片变成 色,酒精变成 色。 5、漂洗 6、染色:用 染色,以检验有无淀粉。 7、观察:不遮光部分 (变蓝/不变蓝)。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有 产生。遮光部分 。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无 产生。 8、结论 (1)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物是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 2、释放氧气 3、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 释放 ,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所以我们要保护植被多植树造林。 四、农业上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措施 1、增加 强度 2、增加 浓度 3、 密植 + + 光 叶绿体

试一试: 1、傍晚森林适合跑步是因为进行了一整天的作用氧气充足。()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在同一棵天竺葵上早、中、晚各取一片基本相同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验证试验。最后用碘液处理后,“蓝色”最深的是() A早上取的B中午取的C傍晚取的D无法判断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别是() A 线粒体和光 B 叶绿体和光 C 线粒体和有机物 D 叶绿体和有机物 4、在农业上为保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应注意() A 作物要种密一些 B 作物要种稀一些 C 高矮作物要分开种 D 作物要合理密植 5、要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合理密植 B 白天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 C 增加氧气浓度 D 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6、严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A 光 B 水 C 二氧化碳 D 适宜温度 7、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A 高温 B 光照 C 供氧 D 通风 8、遇碘变蓝是哪种物质的特性() A 脂肪 B 淀粉 C 糖类 D 无机盐 9、银边天竺葵的叶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会发现叶片() A 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 B 变蓝 C 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 D 不变蓝 10、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A 吸收瓶内的空气 B 吸收瓶内的水分 C 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 D 吸收瓶内的氧气 11、在检验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有一种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竹签重新燃烧,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水蒸气 13、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 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 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如 图二)。请分析回答: (1)将银边天竺葵提前放在暗处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实验中,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叶绿体,而与C这一组对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