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丝裂霉素C在滤过手术失效病例的应用

丝裂霉素C在滤过手术失效病例的应用

丝裂霉素C在滤过手术失效病例的应用
丝裂霉素C在滤过手术失效病例的应用

丝裂霉素C在滤过手术失效病例的应用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形成。近些年来,临床上在手术近期内试用多种药物来抑制滤过手术后瘢痕的形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但对首次行滤过手术失败的病例的再治疗的报道不多。笔者近几年应用丝裂霉素C(MMC)药物,来观察青光眼患者再次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发现其中远期眼压均有明显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取2001年2月至2002年8月间在本院和其他医院已做过滤过手术并出现明显瘢痕化或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患者35例51眼,其中男12例,女23例,平均48岁(36~70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4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3眼。对全部病例检查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滤泡形态,前房等并测量眼压。给药方法:所有病例均重新行滤过手术,切口部位距原手术处约10 mm,手术方法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基本相同,在切除小梁和巩膜前,将凝胶海绵吸放在含0.2 mg丝裂霉素C的0.5 ml中,然后将其置于巩膜床与巩膜瓣之间,并将结膜及Tenon’s囊覆盖与海绵上,卷起结膜瓣边缘避免与MMC 接触,以减少术后切口瘘,5 min后,用大量平衡盐溶液冲洗,防止MMC直接进入眼内。手术后紧密缝合巩膜瓣各边,连续缝合结膜瓣,防止结膜渗漏,尽量减少并发症。

2 结果

眼压控制情况:应用丝裂霉素C前其平均眼压为33.5 mm Hg以上,其中48眼(94%)经以上治疗后眼压降至15.0 mm Hg以下。除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仍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外,其他48眼均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始终维持在18 mm Hg以下,随访45眼18~30个月(其余病例失访),眼压仍保持在21 mm Hg以下。

3 讨论

3.1 滤过手术后由于结膜下组织增生,瘢痕形成会造成滤过口阻塞而致上诉失败。有文献报道12.4%做滤过手术的眼术后滤泡不形成,其中88.9%都在1个月后发生青光眼,有64%需再手术。因此,手术后如何保持新有功能滤过,特别是如何挽救已出现明显失败迹象的滤过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3.2 Chen[2]等1983年首次报道丝裂霉素C在滤过术中的应用,随后众多研究指出这类药物可改善手术预后较差眼的手术成功率,笔者应用丝裂霉素C获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48眼94%的成功率,表明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抑制术后瘢痕形成,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

3.3 丝裂霉素C是由头链霉菌中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其作用机制是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临床观察发现青光眼滤过术中一次使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纤维细胞增殖和提高手术成功率[3]。

3.4 丝裂霉素C的眼毒性丝裂霉素C以3.0 mg/ml的浓度孵育5 min后,便发生内皮细胞毒性。因此,若丝裂霉素C意外渗漏入前房,,使房水周转率下降,则使用丝裂霉素C的安全性将得不到保证[4]。因此,寻求最小有效药物剂

最新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一) 万古霉素作为第一个问世的糖肽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上市50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认识的深化,感染人群的多样化,特别是对不同人群中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差异认知的加深,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化地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1年《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发表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合适剂量,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重症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药理方面的专家,再次共同讨论起草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以下为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的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推荐剂量 (一)一般原则 万古霉素常规推荐剂量是每天2g,每12 h1 g,可按年龄?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适量增减?根据2011年美国感染病协会MRSA指南推荐,万古霉素给药剂量为每次15~2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每8~12 h给药1次?单次剂量不超过2 g,日剂量一般不超过4 g?高剂量给药时应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为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如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万古霉素的输注速率应维持在10~15 mg/min(1000 mg输注时间应>1 h)?如因输注过快或剂量过大出现红人综合征,或发生过敏反应时的风险较高,可延长输注时间至2 h,或采用负荷剂量前给予抗组胺药?肥胖患者因需要剂量更大,输注时间应维持在2~3 h?建议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0 mg/L以上;对于MRSA引起的复杂感染及重症感染患者,建议将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20 mg/L? (二)负荷剂量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首剂负荷剂量有助于万古霉素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并有效治疗疾病?适用人群: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脑膜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患者?负荷剂量:25~3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 (三)万古霉素在各系统感染中的使用及疗程 1?呼吸系统感染:万古霉素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主要用于MRSA?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等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治疗?美国相关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院(呼吸机)获得性肺炎及医疗护理机构相关肺炎中检出率均>40%,社区获得性肺炎为25.5%?美国医疗护理机构相关肺炎中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6.8%,中国台湾医院(呼吸机)获得性肺炎中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3%?美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MRSA检出率较低,为所有病原菌的2.4%,但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为60%?我国PNSP发生率儿童高于成人,2010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数据显示,在儿童及成人中检出率分别为29.7%和7.7%,较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 英文名: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Duoroubixing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阿霉素 化学名称为:10-[(3-氨基-2,3,6-三去氧-a-L-来苏己吡喃基)-氧]-7,8,9,10-四氢-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1-甲氧基-5,12-萘二酮的盐酸盐。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27H29NO11·HCl 分子量:579.99 Cas No:25316-40-9 辅料:乳糖、氢氧化物 【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及软组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 【规格】按C27H29NO11·HCl 计算10mg 【用法用量】 静脉冲入、静脉滴注或动脉注射。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浓度为2mg/ml。 (1)成人常用量单药为50~ 60mg/m2,每3~ 4周1次或每日20mg/m2,连用3日,停用 2~ 3周后重复。联合用药为40mg/m2,每3周1次或25mg/m2,每周1次,连用2周,3周重复。总剂量按体重面积不宜超过400mg/m2。 分次用药的心肌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溃疡)较每3周用药一次为轻。(2)联合化疗 ①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和达卡巴嗪),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 ②CAF(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氟尿嘧啶),主要用于乳腺癌; ③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④FAM(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主要用于胃癌; ⑤AC(阿霉素和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⑥AOP(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主要用于淋巴母细胞型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 ⑦ACP(阿霉素、环磷酰胺和顺铂),主要用于卵巢癌和肺癌以及头颈部癌、膀胱癌等;

注射药品适宜溶媒

注射药品适宜溶媒 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滴注适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滴注 辅酶A、复合辅酶、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两性霉素B(忌用氯化钠注射液)、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霉素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氨甲环酸、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盐酸吡柔比星(忌用氯化钠注射液)、卡铂、奥沙利铂(忌用氯化钠注射液)、盐酸昂丹司琼、促肝细胞生长素、醋酸奥曲肽、硫酸阿托品、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苦参碱、苦参素、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硝普钠、乙酰谷酰胺、去氧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盐酸多巴胺(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葡萄糖酸钙、复方氨基酸(3AA)、复方氨基酸(17AA)、复方氨基酸(18-、小儿复方氨基酸(18AA-I)、大蒜素、利福霉素钠、人免疫球蛋白(PH4)、复方泛影葡胺、强的松龙针、地塞米松磷酸钠、丹参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丙泊酚(只能用葡萄糖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氟尿嘧啶、替尼泊苷、蟾酥注射液、硫酸镁、门冬氨酸钾镁、谷氨酸钠、去乙酰毛花苷、盐酸普罗帕酮、单硝酸异山梨酯、双嘧达莫(不宜用其他溶剂)、冠心宁注射液、复方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胞磷胆碱钠、细辛脑、盐酸溴己新、氨茶碱血凝酶、甘露聚糖肽、环磷酰胺、羟喜树碱注射液(忌用葡萄糖注射液)、盐酸吉西他滨、依托铂苷、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盐酸柔红霉素、硫酸长春新碱、酒石酸长春瑞滨、奈达铂、亚叶酸钙、泮托拉唑钠(禁用其他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脑蛋白水解物、骨肽、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缩宫素、肝素钠、鱼精蛋白针、呋塞米(忌用葡萄糖注射液)、鲑鱼降钙素、血必净注射液 使用专用溶媒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注丙球、注射用血塞通、多西他赛、硫普罗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利凡诺针[乳酸依沙吖啶针](只能用注射用水) 最新的版本在这里在科里一个一个说明书看,打,查《新编药物学》和《05年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总结的,这个表分3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所有的冻干粉针,第二个标签是所有的注射液,第三个标签是溶媒归类,比如说,只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后滴注的是,什么什么药,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滴注的是什么什么

顺铂说明书齐鲁

顺铂说明书齐鲁 篇一:现有靶药与化疗药和化疗方案 一、靶向分子药 1. 多吉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vemuafinib)Bayer HealthCare AG1、治疗不能 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 2. 安维汀(阿瓦斯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瑞士罗氏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3.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用于治疗复发或化疗耐 药的惰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4. 达希纳(尼洛替尼胶囊)Novartis Pharma Stein AG用于对既往治疗(包括伊 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5. 泰欣生(尼妥珠单抗注射液)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本品与放疗联合适用 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6. 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Pfizer Italia 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

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2.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肝癌。 7.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品联合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8. 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Schwarz Pharma Manufacturing Inc. 厄洛替尼可试 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9. 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瑞士罗氏Roche药厂作为单一药物治疗已接 受过1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与紫杉类药物合用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 10.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适用于复发或化疗抵 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 11. 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 治疗,此患者在使用本品前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并在最近-次治疗中病情还在进展。 12.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适用于治疗

丝裂霉素C的药理作用进展综述

丝裂霉素C的药理作用进展综述 摘要】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目前在国内外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该药 物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归纳。结论: 临床适用于消化道癌,如胃癌、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等,还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 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其增殖,并且作用时间持久,短暂接触后能产生长时间、有 效的抗纤维增殖作用。由于丝裂霉素C具有抗纤维增生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广泛 地应用于眼科、耳鼻喉科,骨科的各类手术 【关键词】丝裂霉素C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59-01 1.瘢痕形成机制 组织创伤后,初期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随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多并不断沉积,便形成肉芽。在组织修复工 程中成纤维细胞起主要作用,其在炎性递质、生长因子(TGF-β,bFGF)的刺激下活化、增殖,合成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在细胞外 基质中承担支架作用。随着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增多、成熟,肉芽组织便转化 为瘢痕组织[1]。 2.丝裂霉素C的作用机制 丝裂霉素C作用机制是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 和功能;抑制增殖期DNA复制;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均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同 时也可作用于静止期细胞。由于丝裂霉素C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活化增 殖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因而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只要接触丝裂霉素C,细胞均不能增殖。丝裂霉素C是从头状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广谱抗肿 瘤抗生素,对多种癌症有抗癌作用,其作用原理可使细胞的DNA解聚,同时阻碍DNA的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临床适用于消化道癌,如胃癌、肠癌、肝癌及 胰腺癌等。疗效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途径,是当前 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但有部分患者滤过泡难以形成,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 是手术区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道 阻塞[2]。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是由头状链霉菌层分离出的一种抗肿瘤 抗生素,与DNA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DNA 的复制,对增殖期中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因而可 用来阻止手术区的血管再生,抑制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道的纤维细胞增生和 瘢痕化,保持滤过道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 3.丝裂霉素C的临床应用 3.1.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张丝裂霉素C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如滤过手术 失败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状体眼。我们在临床 观察中发现,发生低眼压患者均为闭角型青光眼,无手术史。考虑与虑过过剩有关。因此,认为丝裂霉素C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较好。而对原发性青光眼初 次手术者,在使用时应减低药物浓度和用量[3]。 3.2. 由于丝裂霉素C具有抗纤维增生的作用,丝裂霉素C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于眼科、耳鼻喉科的各类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疗效。在眼科的斜视手术中,局部 使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黏连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由 于硬脊膜与角膜、巩膜都起源于中外胚层,从组织学的角度看具有同源性,因此,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比较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比较 发表时间:2018-03-15T12:25:34.9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4期作者:刘吉 [导读]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结膜上皮组织增厚并且发生弹性样变。 (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朔州 036011)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丝裂霉素C联合切除切除翼状胬肉的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的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对照组给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5.0%,对照组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2.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38-02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结膜上皮组织增厚并且发生弹性样变,上皮趁着的变性结膜组织超过角膜缘侵入角膜为特征。单纯的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风险较高,所以医学界思索出了许多抑制胬肉复发的办法,其中丝裂霉素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1]。本次研究主要研究了丝裂霉素在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的复发率,对比两组方法评估两种方法的复发率情况。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的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最小不超过18岁,最大年龄不超过60岁,平均年龄为(45.38±2.54)岁,胬肉在角膜上大于2毫米。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不超过19岁,最大不超过60岁,平均年龄为(46.21±2.16)岁,胬肉在角膜上生长大于1.5毫米。研究组手术中使用0.2mg\ml的丝裂霉素,使用时间为五分钟,对照组手术后使用0.4mg\ml的丝裂霉素C,使用时间为一天两次,一次一滴,持续五天。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步骤一致,先对结膜处进行消毒,使用多卡因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射麻醉,在角膜缘1毫米的地方,剪开芥末和结膜下组织,让胬肉体部和头部进行分离,使用镊子和圆刀进行切除胬肉头部,用镊子剪掉离断体部结膜下组织,使得巩膜暴露出来,研究组手术中使用0.4mg\ml进行冲洗角膜缘和裸露的巩膜,冲30毫升,洗掉剩余的胬肉。最后用纱布覆盖住,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0.2mg\ml的丝裂霉素进行清洗。患者在不同时间复诊时,若胬肉再次扩张到1.5毫米以上,就视为复发[2]。 1.3 统计学意义 将相关的研究数据录入表格中,用SPPS18.0软件对此次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x-±s)来对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进行表明,用χ2对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数据技术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给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对照组给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5.0%,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2.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菌发酵物滤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在组织中激活成为一种烷化物,选择行一直DNA、细胞RNA 和蛋白质合成,从而组织细胞分化和复制。通过组织培养证实,它是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力抑制剂[3]。 翼状胬肉畏光,患者会不停流泪,并伴有异物感,翼状胬肉可使得球结膜、巩膜坏死、巩膜溶解穿孔。翼状胬肉是一种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组织有增生的球结膜侵袭到角膜上,成三角形,如翼状,翼状胬肉的术后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因此就要使用丝裂霉素,以有效的降低其复发率。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芥末长期暴露在日光、风尘、烟雾等刺激下。球结膜和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变性组织向角膜内发展,破坏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近些年研究推测出,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也可能是局部干燥引致组织增生隆起,导致临近角膜局部变薄或小凹以及免疫性非感染性炎症有关。翼状胬肉术后不可被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所以要佩戴太阳镜,点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点用人工泪液。小而静止的胬肉无需手术,但会影响美观,若胬肉为进行性或已近瞳孔区,绪行手术切除,为有效避免手术后翼状胬肉复发,除了让患者得到良好地糊里之外,还要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综上所述,研究组患者书中使用丝裂霉素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5.0%,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0.2ml\丝裂霉素切除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62.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丝裂霉素切除翼状胬肉后复发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丝裂霉素不管是在术中使用还是术后使用,都得到良好的效果,都值得医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鸣,俞晓艺,蒋凌.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2):230-230. [2]王冲,任亚琳,毛羽.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对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作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3(17):78-78. [3]申济奎,刘应鹏.丝裂霉素C三种应用方法对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比较[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4):49-51.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1T10:08:42.8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4期作者:王娟 [导读] 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眼压水平恢复情况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王娟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眼科河南内黄 45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及浅前房情况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8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1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5-02 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眼压水平恢复情况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相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6.2±4.5)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6.5±4.3)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以上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房角及虹膜检查工作,进行术中止血准备。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内容及方法如下:联合局部组织麻醉,将患者结膜下组织分离后,采用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及角膜缘间,并于3min后取出,同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待前房穿刺完成后均匀房水,控制眼压至正常水平,随后进行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切除,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缝合处理,完成前房重建。术后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mg,并采用典必舒眼膏进行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眼压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浅前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判定标准 浅前房依照Spaeth分度进行划分,I度为轻度;Ⅱ度为裂隙状浅前房;Ⅲ度为无前房。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眼压及浅前房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以上手术治疗后,眼压均有较大幅度改变,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浅前房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压及浅前房情况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38例患者中,发生前房出血1例,低眼压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37例患者中,发生前房出血7例,低眼压3例,脉络膜脱离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青光眼会对患者视力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是造成患者失明的重大危险因素,给患者造成较大身体及心理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其主要是通过使房水经由板层巩膜瓣下引流至结膜下间隙吸收,从而起到良好的滤过功能,最终达到有效的降眼压机制,但是该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术后浅前房、滤过泡包、前房出血、低眼压等,术后也可能造成患者再次眼压升高,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所以,临床治疗青光眼应对换则会眼压及前房深浅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丝裂霉素为碱性抗肿瘤抗生素,其主要由头孢链霉素菌层分离而来,通过作用于DNA分子的双螺旋交联,从而对DNA结构及功能产生破坏,最终抑制蛋白质合成及有丝分裂。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成纤维细胞功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一次性采用丝裂霉素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瘢痕形成,提升了球结膜下功能滤泡形成率,最终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但是由于其早期过滤性较强,也可造成低眼压、浅前房

注射用丝裂霉素说明书

注射用丝裂霉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丝裂霉素 英文名:Mitomyc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Siliemeisu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丝裂霉素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5H18N4O5 分子量:334.33 CAS No.:50-07-7 【性状】本品为青紫色粉末,遇光不稳定。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也适用于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卵巢癌及癌性腔内积液。 【规格】10mg 【用法用量】 1. 静脉注射:每次6~8mg,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注射,每周一次。也可10~20mg 一次,每6~8周重复治疗。 2. 动脉注射:剂量与静脉注射同。 3. 腔内注射:每次6~8mg。 4. 联合化疗:FAM(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主要用于胃肠道肿瘤。 5.膀胱肿瘤:预防复发:一次4~10mg,一日1次或隔日1次注入膀胱。 治疗时:一次10~40mg,一日1次注入膀胱。 【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毒性,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发生于用药后28~42日,一般在42~56日恢复。 2. 恶心、呕吐发生于给药后1~2小时,呕吐在3~4内停止,而恶心可持续2~3 日。 3. 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疼痛、坏死和溃疡。 4. 少见的副作用有间质性肺炎、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等。 5.膀胱注入法有时会出现膀胱炎、血尿、膀胱萎缩等症状。 【禁忌症】 1.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 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 3. 用药期间禁用活病毒疫苗接种和避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注意事项】 丝裂霉素应在有经验的肿瘤化疗医师指导下使用。 1. 用药期间应密切随访血常规及血小板、血尿素氮、肌酐。

注射用多柔比星(阿霉素)

【药品名称】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 【主要成分】盐酸多柔比星 【性状】本品应为橙红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 阿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其结构中既含有脂溶性的蒽环配基,又有水溶性的柔红糖胺;并有酸性酚羟基和碱性氨基。作为一种周期非特异性抗癌化疗药物,本品对各期细胞均有作用,但对S期的早期最为敏感,M期次之,而对G1、S和G2期有延缓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可直接作用于DNA,插入DNA的双螺旋链,使后者解开,改变DNA的模板性质,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既抑制DNA,也抑制RNA合成。此外,本品具形成超氧基自由基的功能,并有特殊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本品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在动物中有致癌作用,在人体也有潜在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本品对动物生殖功能有明显影响,但在人类,其抑制作用较大白鼠实验大为减轻。 【药代动力学】 本品静脉给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迅速分布于心、肾、肝、脾、肺组织中,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胆汁排泄,50%以原形排出、23%以具活性的阿霉素代谢物阿霉醇排出,在6小时内仅5%~10%从尿液中排泄。阿霉素的清除曲线是多相的,其三相半衰期(t1/2)分别为0.5、3小时和40~50小时。【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及软组织肉瘤、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 【用法与用量】 静脉冲入、静脉滴注或动脉注射。临用前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浓度为2mg/ml。成人常用量单药为50-60mg/m2,每3~4周1次或每日20mg/m2,连用3日,停用2~3周后重复。分次用药的心肌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溃疡)较每3周用药一次为轻。联合用药为40mg/m2,每3周1次或25mg/m2,每周1次,连用2周,3周重复。总剂量按体重面积不宜超过400mg/m2。 联合化疗 ①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处理 摘要: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多由于刺激性强,一旦发生渗漏,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对此,渗漏的原因与预防及处理方法上进行了论述,从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拮抗剂应用时间及方法等方面对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渗漏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化疗药物渗漏处理 Abstract: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s important curative method for malignant tumors. These drugs have intense stimulation. If the leakage has happened and treated untimely, the peripheral tissue necrosis may occure.Then,proper selection of injective sites, avoidance of mechanical damage and suitable drug concentration, and the time and method of antagonist application etc. were reviewed. Key words:Chemotherapeutic drugs Leakage Treatment

目录前言 1 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 1.1机械性因素 1.2患者机体自身因素 1.3药物因素 1.4 长期静脉用药 1.5患者因素 1.6技术因素 2 渗漏的预防 2.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2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2.3 严格把好注射关 2.4 化疗时有效保护静脉 2.5 依据药物特性调节输液速度 2.6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 2.7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2.8 正确拔针 2.9对患者及陪伴实施有效健康指导 3 药物渗漏的处理 3.1早期处理 3.2注射部位选择 3.3注射方法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分析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和理性。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2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共29例住院患者应用了万古霉素,全部为治疗用药,平均用药6.48 d,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我院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万古霉素治疗窗窄,临床上使用万古霉素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合理用药 万古霉素是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三环糖肽类抗感染药,临床主要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1]。由于万古霉素治疗范围窄,个体差异大,肾毒性明显,在应用的同时还需注意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010年我院共29例住院患者应用了万古霉素,现将其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0年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并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29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共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80例次,每位病例的平均测定次数为2.75次。 2 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痰细菌培养转阴,肺部X片病灶全部吸收;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3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 3 结果 3.1 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范围为峰浓度30~40㎎·L-1 ,谷浓度5~10㎎·L-1。29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具体见表一。 表一29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80例次﹚ 3.2 用药情况

万古霉素临床不良反应调查

万古霉素临床不良反应调查 发表时间:2015-03-26T14:56:00.7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缪娟1? 李小玲2? 郑玉建3(通讯作者)[导读] 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缪娟1? 李小玲2? 郑玉建3(通讯作者)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2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 (3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本研究调查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了解使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经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入选研究对象病历资料。结果入选研究患者212例,发生万古霉素不良反应31例,占14.62%。结论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万古霉素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377-02 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肠球菌属及其它革兰氏阳性菌等诱发的败血症等严重感染[1]。万古霉素常见不良反应[2]:(1)皮肤红斑、低血压、休克样反应以及发热等过敏反应;(2)尿量减少、血尿等肾功能损伤;(3)耳鸣、耳聋、丧失听力甚至不可逆耳聋;(4)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5)诱发患者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此次调查对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经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入选研究对象病历资料。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由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使用万古霉素(规格500mg/瓶,美国礼来公司)的住院患者212例。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法。 3 临床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临床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判断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草案)[3]。在判断应用万古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时,要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是在使用万古霉素之后还是在使用同时出现,是否符合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类型,停药后是否不良反应得以改善,再次使用万古霉素是否重复出现相同的不良反应。 结果 1患者的基本情况 入院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见表1。表1 住院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讨论

1-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xx 专家共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 万古霉素作为第一个问世的糖肤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上市50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认识的深化,感染人群的多样化,特别是对不同人群中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差异认知的加深,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化地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1 年《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发表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合适剂量,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重症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药理方面的专家,再次共同讨论起草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以下为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的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推荐剂量 (一)一般原则 万古霉素常规推荐剂量是每天2g,每12h 1 g,可按年龄、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适量增减。根据2011年美国感染病协会MRSA指南推荐,万古霉素给药剂量为每次15?20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每8?12 h给药1次。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量一般不超过4g。高剂量给药时应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为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如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万古霉素的输注速率应维持在10?15mg/min (lOOOmg输注时间应>1h)。如因输注过快或剂量过大出现红人综合征,或发生过敏反应时的风险较高,可延长输注时间至2h,或采用负 荷剂量前给予抗组肢药。肥胖患者因需要剂量更大,输注时间应维持在2?3h。建议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0mg/L以上;对于MRSA引起的复杂感染及重症感染患者,建议将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20mg/L。 (二)负荷剂量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首剂负荷剂量有助于万古霉素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并有效治疗疾病。 适用人群: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 一.概述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务之急。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万古霉素自1958年上市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全球仅发现9株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被誉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护好这一有效的老药,使之对临床抗菌治疗的贡献更加持久、长远,处方点评工作组结合最近的指南共识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万古霉素点评指南,旨在通过点评,发现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促进其合理应用。 万古霉素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结构复杂,含有一个七肽核心分子式,分子量为1486。现临床应用为高效液相层析技术纯化产品——盐酸万古霉素,在pH 3~5酸性环境中稳定,其万古霉素B含量不低于95%,发酵中其他杂质<4%,为乳白色冻干粉末,溶解后为透明溶液。万古霉素口服几乎不吸收,生物利用度可忽略不计。蛋白结合率范围为30~55%。除脑脊液外在各种体液中均广泛分布,包括胸腔液、心包液、腹水等。据报道脑膜没有炎症时,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为0~4mg/L,而有炎症时浓度可达到6.4~11.1mg/L。万古霉素体内基本不代谢,90%以原型经肾消除,肾清除率为1.09~1.37ml/kg/min,相当于所给剂量90%在给药后24h内从尿中排出。正常肾功能时万古霉素消除半衰期为4~6h,儿童消除半衰期为5~11h。普通血透不能清除万古霉素,但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清除,连续4h透析可以清除10~60%,持续血液超滤也能清除万古霉素,如连续12h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可以清除55%。因此,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时,要根据谷浓度给予维持量。 万古霉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浆内RNA合成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抗菌作用。三重杀菌机制可以延迟耐药菌的出现,是万古霉素持久敏感的基础。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具有杀菌作用,但对肠球菌主要为抑菌作用。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和其他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芽孢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乳杆菌、厌氧球菌和部分放线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常对万古霉素敏感。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需严格控制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万古霉素列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故需加强评估,保证合理使用。 国内外专家对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于1995年发布了《预防和控制万古霉素耐药性》的指南,于2006年更新了《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葡菌(VISA/VRSA)的监测和控制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药师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于2009年共同制订了《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IDSA于2011年1月发布了《成人与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感染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就成人及儿童各种MRSA 感染治疗提出推荐意见,特别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菌血症和心内膜炎、肺炎、

抗菌药物的正确注射途径和注射溶媒

抗菌药物的正确注射途径和注射溶媒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常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施药于患者,注射给药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抗菌药物在注射时,选择正确的注射途径和注射溶媒是至关重要。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防止用药失误,笔者针对此问题阅读了大量的药品说明书和有关药物书籍及检索了有关文献,现总结归类如下:1 选择正确的注射途径 注射途径选择失误,有时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出现致命危险. 1.1 不宜静脉推注的注射药品[1]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直接静脉推注可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引起抑制呼吸;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推注易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率如“红颈综合症”、血栓性静脉炎、低血压等;氯霉素为非水溶媒,更需禁止静脉推注;乳糖红霉素、磷霉素静脉推注易发生静脉炎,故采用静脉滴注并控制滴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严禁静脉推注给药;氟喹诺酮类注射液不可静脉推注。 1.2 不宜静脉给药的注射药品[1] 青霉素类: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核糖霉素、小诺米星、阿司米星、利维霉素、大观霉素。 1.3 不宜肌注的注射药品[1] 氯霉素、盐酸四环素、乳糖酸红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呋苄西林,因对肌肉组织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局部剧痛和组织坏死,多采用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注射液不可肌注。 2 选择正确的注射溶媒 2.1 用于静脉注射不宜以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品 2.1.1 青霉素类青霉素的最佳溶媒为中性溶液作溶剂,如: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pH为5.0~7.5)与弱酸性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配制后,2h分解破坏10%,4h分解破坏20%,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是其分解产物引起的,因此出现过敏反应的机率就越来越大[2]。10%氨苄西林钠水溶液、1%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水溶液、10%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水溶液的pH都为8.0~10.0,在弱酸性葡萄糖注射液中分解较快,宜用中性溶液作溶剂[1,3,4]。 2.1.2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25%水溶液的pH值为4.5~6.0,溶媒pH值小于4.0时,头孢哌酮则可析出沉淀,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pH为3.5~5.5)注射液,两者pH值均允许低于4.0,故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适合做头孢哌酮的溶媒,宜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4]。 2.1.3 其他药物磺胺嘧啶钠也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20%磺胺嘧啶钠水溶液的pH 为9.6~10.5,若用弱酸性葡萄糖液稀释,可析出不溶性的磺胺嘧啶结晶[3]。 2.2 不宜用盐水做溶媒的药品氟罗沙星和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不能用氯化钠溶液或其他含氯化钠的溶液做溶媒,以免产生沉淀。青霉素钠或钾肌内注射时,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剂[1]。 2.3 不宜用注射用水做溶媒的药品加替沙星的稀释溶媒有: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及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静脉滴注时不宜使用注射用水配制,以免发生溶液张力下降[1]。头孢美唑的稀释溶媒有: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注时可选用注射用水做溶媒,但静脉滴注时不宜使用注射用水稀释,因渗透压过低[3],美罗培南使用时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不用注射用水稀释[3]。2.4 配制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乳糖酸红霉素在中性溶液中稳定,注射液的pH应维持在5.5以上,葡萄糖注射液能使药物抗菌活力很快消失,故不宜直接以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每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其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