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二第1课时

专题二第1课时

专题二第1课时
专题二第1课时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第1课时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限时: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新课标全国·21)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图1

2.如图2所示绘出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时,紧急刹车时的刹车痕迹(即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车速v的关系曲线,则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为()

图2

A.μ1<μ2B.μ1=μ2

C.μ1>μ2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3.如图3甲所示,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0.8 kg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其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物体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0~1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B.第2 s末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C.2~3 s时间内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第3 s末物体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4.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

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5.传送机的皮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4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皮带传送机上,随皮带一起向下以加速度为a(a>g sin α)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图4

A.小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皮带向上

B.小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皮带向下

C.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mg sin α

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零

6.小朋友滑滑梯可简化成如图5所示的物理模型:滑梯视为放

在水平地面上的斜劈,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朋

友视为质点.已知斜劈质量为M,小朋友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

g.则小朋友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斜劈保持不动),关于斜劈所受地面图5

摩擦力的方向及所受地面支持力N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向左,N=(M+m)g

B.向左,N<(M+m)g

C.向右,N=(M+m)g

D.向右,N>(M+m)g

7.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若F增大,斜面对球的弹力仍然保持不变

8.如图7所示,斜面体B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A从斜面底端开始以初速度v0上滑,然后又返回出发点,此时速度为v,且v

图7

A.桌面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B.桌面对B始终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恒定不变

D.A上滑时比下滑时桌面对B的支持力大

9.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转动,传送带转动的方向如图8中箭头所示.则传送带转动后()

图8

A.M将减速下滑B.M仍匀速下滑

C.M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M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二、解答题

10.(14分)某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v1=10 m/s时再做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Δt=25 s.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已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a=1 m/s2,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x=600 m,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一个车站时,一辆电动车刚经过该车站一段时间t0=60 s,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定为v2=6 m/s,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

(1)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t是多少?

(2)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公共汽车在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n为多少?

11.(14分)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不停在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9所示,AC是长度为L1=5 m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为L2=1 m,瓶子质量为m=0.5 kg,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20 N,瓶子沿AC做直线运动,(g 取10 m/s2)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

图9

(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

(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

12.(14分)如图10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 kg、长度L=3 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7 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0.6 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度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图10

(1)滑块滑至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与平板下端B 到达斜面底端C 的时间差Δt .

答案

1.A 2.C 3.C 4.C 5.B 6.B 7.D 8.B 9.B 10.(1)70 s (2)12 11.(1)1

6 s (2)0.4 m

12.(1)8 m/s (2)1.65 s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三个判据,构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思维方法模型。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根据三个判据的发展过程,理解科学知识的曲折发展历程,增强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能量角度: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②混乱度角度: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2.自发反应 (1)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化学反应。 (2)自发反应的特征 ①具有方向性,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则其逆反应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自发。 ②体系趋向于从高能量状态转变为低能量状态。 ③体系趋向于从有序体系转变为无序体系。 1.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中使整杯水变红

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答案 C 解析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红、冰在室温下融化为水、铁器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等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A、B、D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必须通电电解才可以进行,不属于自发过程,C项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 2.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答案 A 解析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自发过程的判断 (1)根据条件判断:不是看是否需要条件,而是看是否需要持续施加外力(如加热等)。 (2)根据其逆向过程是否自发判断:若逆向过程自发,则正向过程一定不自发;若逆向过程不自发,则正向过程一定自发。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依据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多数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2) 有不少吸热的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3)ΔH<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ΔH<0。 焓变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①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S。 ②影响熵值的因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熵越大。

第1单元 第2课 同步课时训练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踌.蹰(chóu) 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陈抟.(tuán)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间.或(jiàn) 解析:A项,“窈”应读yǎo;B项,“烙”应读luò;D项,“踝”应读huái。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形骸鄙薄安份守己间或一轮 B.蹙缩蹒跚食不裹腹吞吞吐吐 C.简练雪褥歪门斜道连绵不断 D.聘礼懒散少不更事瘦削不堪 解析:A项,份—分;B项,裹—果;C项,斜—邪。 答案:D 3.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

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①③两句是常式句,②④两句是变式句,后者在表达力度方面更有力度。第②句,将原来属于“破碗”的定语“空的”,置于“破碗”之后,单独成句,更能突出当时祥林嫂生活的艰难;②句中将“下端开了裂”放在后面,也有同样的效果。④句更能突出“小叔子”年龄小,但已能干活。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警察问道。“是他!”一位旁观者 简洁 ..地说。 B.哪知天有不测风云 ......,铆足干劲的开发商还没等施展开拳脚,危机就来了。 C.在手足口病非常时期,小孩子整日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 真是走投无路 ....。 D.偌大的一个广场,人山人海,竟没有一个我熟悉的人,想要 找人聊天都百无聊赖 ....,连搭讪的人都没有。 解析:A项,“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1单元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等电子原理教案 苏教版选修3

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等电子原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通过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探究,建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思维模型。2.了解等电子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用等电子原理解释物质的结构和某些性质。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内容 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于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1)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为使价电子斥力最小,就要求尽可能采取对称结构。 (2)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部分参与成键时,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及孤电子对之间、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从而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3)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大,相互之间的斥力越小。 2.价电子对的计算 (1)AB m 型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的计算方法 AB m 型分子(A 是中心原子,B 是配位原子)中价层电子对数n 的计算: n =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2 (2)在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时应注意如下规定 ①作为配位原子,卤素原子和H 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 ②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 ③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如PO 3- 4中P 原子价层电子数应加上3,而NH + 4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应减去1; ④计算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即出现奇数电子,也把这个单电子当作1对电子处理; ⑤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 (1)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全部参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的几何构型如下表所示(由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m 来预测): AB m 几何构型 示例 m =2 直线形 CO 2、BeCl 2 m =3 平面三角形 CH 2O 、BF 3

18-19 专题2 第1单元 第3课时 溴、碘的提取

第3课时溴、碘的提取学习目标:1.了解溴、碘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溴、碘的提取和反应原理。(重难点)3.掌握Cl-、Br-、I-的检验方法。(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溴、碘的制备与性质 (1)Br2、I2的制备 ①制取溴单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分层,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橙红色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Br===2KCl+Br2。 ②制取碘单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分层,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2)Br2、I2的物理性质 ①溴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溶液中的碘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2KI===2KBr+I2。 ②在水溶液中,溴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浅黄色溴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AgNO3===AgBr↓+NaNO3,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Br-。 ③在水溶液中,碘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黄色碘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I+AgNO3===AgI↓+NaNO3,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I-。 ④I2遇淀粉变蓝色,该性质可用于检验I2。 (4)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①溴可用于生产多种药剂,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溴化银是一种重

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②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含碘食品的生产也需要碘元素,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2.溴、碘的提取 (1)海水提溴 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Cl 2Br 2的水溶液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冷凝粗溴 ――→精制溴单质。 (2)从海产品中提取碘的流程 说明:海带中所含的碘在浸泡时可以I -的形式进入溶液。 [基础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水提溴的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2)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KIO 3。( ) (3)用CCl 4萃取碘水中的碘,先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4)反应Br 2+2KI===I 2+2KBr 说明还原性Br 2大于I 2。( ) (5)海带用水浸泡可以使I 2直接溶于水。( ) (6)检验Cl -、Br -、I -可以加入HNO 3和AgNO 3溶液。( ) 【答案】 (1)× (2)× (3)× (4)× (5)× (6)√ 2.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 溶液,B.淀粉溶液,C.NaOH 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 【导学号:90512056】 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 2与NaOH 反应类似Cl 2与NaOH 反应,写出③→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教案 苏教版选修3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2.理解“电子云”的概念,会用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模型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及电子云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 2.电子云图:用小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的大小所得到的图形。3.电子云轮廓图:是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一般是将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制作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如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绘制: (1)电子云中的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而是代表电子在该处出现过一次。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大小。小黑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小;小黑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大。 (2)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越大,小黑点越密集。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多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 B 解析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小,不表示电子数目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出现的频率高,故A错误,B正确;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电子云图反映电子在核外无规则运动时在某点出现的概率,是对运动的描述,故D错误。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电子层 (1)电子层:如图所示,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里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这也说明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内运动,这种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层(n)。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 符号K L M N O P Q ……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能量高低由低到高 2.原子轨道 (1)类型及形状 ①类型:即同一电子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的轨道其形状不相同。 ②形状: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作业 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一、选择题 1.量热计能够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该仪器直接测得的数据是()A.体系质量的变化B.体系能量的变化 C.体系温度的变化D.体系电流的变化 2.相同条件下,均为50 mL 0.50 mol/L的溶液被分成3组反应:①盐酸与NaOH溶液; ②盐酸与KOH溶液;③硝酸与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同B.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等 C.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等D.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3.相同条件下,向l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 ③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 l > Q2 > Q3 B.Q2 > Q3 >Q1 C.Q3 > Q2 > Q1D.Q1 > Q3 > Q2 4.“中和热”是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强酸强碱反应,可用如下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热:H+(aq) + OH-(aq) = H2O(1) △H = -57.3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都叫中和热 B.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相等 C.含1 mol Ba(OH)2的稀溶液和1 mol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5.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难以直接由实验测得,运用盖斯定律则可以间接计算求出。 已知:①Zn(s) + 1/2O2(g) = ZnO(s) ΔH = -348.3 kJ/mol;②2Ag(s) + 1/2O2(g) = Ag2O(s) ΔH= -31.0 kJ/mol;则Zn(s) + Ag2O(s) = ZnO(s) + 2Ag(s) 的Δ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6.分析下面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则选项中关系正确的是()①H2(g) + 1/2O2(g) = H2O(g) H = a kJ/mol;②2H2(g) + O2(g) = 2H2O(g) H = b kJ/mol ③H2(g) + 1/2O2(g) = H2O(l) H = c kJ/mol;④2H2(g) + O2(g) = 2H2O(l) H = d kJ/mol A.a <c <0 B.b >d >0 C.2a =b <0 D.2c =d >0 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 + 2HCl(aq) = SnCl2(aq) + H2(g) △H1 ②Sn(s、灰) + 2HCl(aq) = SnCl2(aq) + H2(g) △H2 ③Sn(s、灰) Sn(s、白) △H3 = +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H1 >△H2 C.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二、非选择题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1醇第2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1醇第2课时练习 例1.乙醇的分子结构为:,乙醇与钠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与HX反应时,断开的键是;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时,断开的键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时,断开的键是;在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酯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参考答案]④;③;①③;③④;④⑤;④ 例2.婴儿用一次性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参考答案]B 例3.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的羟基数之比是( ) A.3 :2 :1 B.2 :6 :3 C.3 :6 :2 D.2 :1 :3 [参考答案]D 例4.催化氧化产物是的醇是() [参考答案]A 例5.在下列醇中,不能脱水变成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的是() A.2,2-二甲基-1-丙醇B.2-戊醇 C.3-甲基-2-丁醇D.2-甲基-2-丁醇 [参考答案]A 例6.今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脱水反应,可能生成的有机

物的种数为() A.3种B.4种C.7种D.8种 [参考答案]C,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同分异构体及醇的脱水方式。CH4O 可写成CH3OH;C3H8O可写成CH3CH2CH2OH或。分子内脱水产物: CH3CH=CH2。分子间脱水产物有:CH3OCH3、CH3CH2CH2OCH2CH2CH3、、 CH3OCH2CH2CH3、、。 例7.化学家诺贝尔一生研究最多的是硝化甘油,他希望硝化甘油能被更安全地应用于民用爆破。请写出浓硝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例8.若丙醇中的氧为18O,它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02 B.104 C.120 D.122 [参考答案]B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中,正确的是() A.1,1-二甲基-3-丙醇B.2-甲基-4-丁醇 C.3-甲基-1-丁醇D.3,3-二甲基-1-丙醇 [参考答案]C 2.(2006·上海)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符合通式C n H2n O3 [参考答案]B,解析:二甘醇的结构中有两个-OH,一个-O-,具有醇羟基的典型性质,能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则A、C不正确,B正确;通式中C与H原子关系类似烷烃C m H2n+2 ,故D不正确。 3.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

18 19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2.3学习目标:周期元素为例,说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能够以第()3.重点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知探自习主新预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化合价变化规律.[1→+每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7(25)410] 。+→-第,负价:-周期为+→(OF)微点拨:,最低负化合、除外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8。最高正化合价=+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金属性强弱比较①按表中实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Al(OH) 。32 Na>Mg>Al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元素Si P S Cl 解 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HSO>HPO>HSiO 。3442342 Cl>S>P>Si。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③硅、磷、H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2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基础自测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误(1)18个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个电子递增至() 子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4)()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2)(3)(4)××××【答案】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8(OF)除外.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

专题1 第1课时

第1课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目标导读] 1.通过回顾“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2.结合教材P3“图1-3”,理解并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过程。3.结合教材P4“图1-4b及操作提示”,学会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重难点击] 1.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依此为分类依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1)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2)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 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3.氧气会抑制生物的无氧呼吸,下图是酵母菌释放二氧化碳量与氧气浓度的关系,请在其中画出无氧呼吸强度变化曲线。 答案 4.酒精的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 课堂导入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有趣的传说,近几年国内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果醋。 果酒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对于抑制脂肪堆积、保护心脏、调节女性情绪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众多品种的果酒中,葡萄酒醇厚、浓郁,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以葡萄酒为例探讨果酒的制作方法。 探究点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酿造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 1.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1)酵母菌 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2)制作原理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3) 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厂应该建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地区 B .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步骤是造气、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 C .由于常压下SO 2转化为SO 3的转化率很高,所以SO 2接触氧化时不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 D .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获得有用的副产品 解析:选A 。硫酸是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便于运输(与固体物质相比较),故应把硫酸厂建在离消费中心近的地区,一般不靠近原料区,故A 不正确。 2.下列化学反应能体现稀硫酸酸性的是( ) ①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②Mg +H 2SO 4===MgSO 4+H 2↑ ③MgCO 3+H 2SO 4===MgSO 4+H 2O +CO 2↑ ④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选D 。反应后硫酸只要生成硫酸盐就体现硫酸的酸性。①中的Fe 2(SO 4)3、②③中的MgSO 4、④中的Na 2SO 4均为硫酸生成的盐,故都体现了硫酸的酸性。 3.下列变化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是( ) A .用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B .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C .氢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浑浊 D .重晶石(BaSO 4)与焦炭混合,在高温下可制得一氧化碳和硫化钡 解析:选D 。A 、B 两项中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C 项中H 2S 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为硫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项中发生反应BaSO 4+4C=====高温 BaS +4CO ↑,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 (1)(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丙、戊分别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水性设计,方案可行。 (2)乙中浓硫酸使铝钝化,加热即可反应。而常温下铝片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 2。 (3)丁错,挥发性酸遇浓氨水产生白烟,而浓硫酸不属于挥发性酸。 答案:(1)甲、丙、戊 (2)乙 增加加热条件(或将结论改为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的为稀硫酸) (3)丁 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 5.(Ⅰ)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 (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_消耗完毕(填“已”或“没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作业苏教版选修4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 1.在2 L容器中发生3A+B===2C的反应,最初加入的A、B都是4 mol,A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10 s后容器内的B的物质的量为( )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 2.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CO)=1. 5 mol·L-1·min-1 B.v(NO2)=0.7 mol·L-1·min-1 C.v (N2)=0.4 mol·L-1·min-1 D.v(CO2)=1.1 mol·L-1·min-1 3.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g)+Y(g)n Z (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min),则上述反应中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 A.1 B.2 C.3 D.4 4.已知反应4NH 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H2O)、v(NO)[mol/(L·min)]来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4 5 v(NH3)=v(O2) B. 5 6 v(O2)=v(H2O) C.2 3 v(NH3)=v(H2O) D. 4 5 v(O2)=v(NO) 5.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 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 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 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6.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 g锌粒 (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的硫酸, 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 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 体积为50 mL(若折合成0℃、101 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 mL), 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锌粒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 g/s B.忽略锥形瓶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s)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s)

高中化学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1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2课时)分子的极性与手性

分子的极性与手性分子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粒子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 A.C2H4 B.H2O2 C.NH+4 . D.C2H5OH 【答案】C 2.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H2O . B.Cl2 C.NH3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14886738.html,l4 【解析】H2O分子中O—H键为极性键,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对称,是极性分子。Cl2是双原子单质分子,属于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NH3分子中N—H键是极性键,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电荷分布不对称,是极性分子。CCl4分子中C—Cl键是极性键,分子构型呈正四面体型,电荷分布对称,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D 3.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则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解析】Be—Cl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两种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为极性键。由于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内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共价键的极性抵消,分子没有极性。由此可见,BeCl2属于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4.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1480045】 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 B.PH3是极性分子 C.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D.磷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 【解析】PH3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一个孤电子对,故杂化轨道的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型,与NH3相似。

第1单元 第2课 第1课时职业理想的作用

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 职业理想的作用 课前导入 (10分钟) 写一写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相互交流。 1.相互交流并说出自己建立职业理想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每个人的特点讨论分析谁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导入新课(25分钟) 议一议大家刚才在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时是如何理解职业理想的含义的?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上述大家的职业理想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并且又符合每个人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的。试一试通过大家的职业理想总结归纳职业理想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的特点是: 1.社会性。通过自己的职业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有的社会责任。说一说分析下列职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抢答) 教师、医生、售货员、司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警察、公务员、农业、运输业、会计、理财策划师、家政服务员等等。 2.时代性。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它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想一想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哪些职业?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产生了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计算机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游戏开发等等职业。 2004年8月份国家向社会发布了第一批9个新职业以后,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10个新职业。这批新职业是会展策划师、商务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景观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动画绘制员。这些新职业基本上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和制作。其特点是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知识技能型人才。 3.发展性。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4.个体差异性。职业是多样性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都很大的关系。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别特征、身体状况等生理特征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大家刚才交流的各自不相同的职业理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课堂过渡 说一说分析P17—P18的故事,说说职业理想对个人的人生发展起什么作用?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积极回答。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是我们人生发展的指路明灯、方向标、努力目标、动力来源、一种信仰、一种支柱、力量的源泉等等。 教材上把职业理想对人生的发展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提供有充足的动力——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二是提供有持久的动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议一议分析下列故事和名言谈谈对你的启发?从中感悟职业理想的力量。 1.我看过一则国外的故事,一个老师在课上问起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同学很爽快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说想当政府要员,有的想当医生……,也有一些同学并不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年以后的一天,已经成为老人的这位教师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二战

18 19专题1第1单元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重点)3.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 原子序数 (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 数量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三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合价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每周期:最高正价:土J- 土 7(第2周期为+ 5),负价:二4一二J-0]0 微点拨: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0、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8,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8o 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 金属性强弱比较 ①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Na>Mg>AI。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OH>Mg(OH) ?>AI(OH) 3。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2)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填写下表空格:

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I>S>P>Si 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CIO4>H2SO4>H3PO4>H2SiO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I>S>P>S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旦2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 元素周期律 ⑴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自测]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1个电子递增至8个电 子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 (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答案】(1)X ⑵X (3)X⑷X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 D. 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0、F除外)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2课时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相互作用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故A表述正确。B表述本身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物质与意识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到能否相互作用的问题,故排除C、D。正确答案选A。 2.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③显然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不涉及世界本原的问题,因而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 3.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具有一定局限性 B.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蕴含辩证法的思想 C.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哲学基本派别 答案 A 解析张载认为世界是由“气”组成的,这一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1单元 课时1

●考纲研读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含义。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4.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5.了解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6.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情透析 预计高考有下列趋势: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系仍将是考查重点;分散系的知识会继续依托科技、生活、生产的新信息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形式仍会是选择题。 质量分数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不过一般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与物质的量浓度结合在一起进行命题。 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和手段,是记忆的基础之一,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常用计量是中学化学最基础的知识,每年必考,既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融合在其他知识点中进行综合考查,灵活性极强。 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主要集中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溶液的稀释问题等。溶液的配制考查有所减少。 从考查形式上看,往往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题目简单,但迷惑性强,需要认真理解这一部分的基本概念。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散系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或)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按性质可分为和。 3.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态和态,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由多到少的顺序)。 二、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Na2CO3按阴离子分类属于盐,按阳离子分类属于盐。 1.分散系 (1)概念:化学上指

必修2专题一第1单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 课时4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教学设计 三維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直接观察学习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学生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把周期表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在使用。本次周期表的学习,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来学习,本课从周期到族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元素周期表,认识其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内容,现在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 将1~18号元素排列在一张表格中,这张表格必须体现出周期律内容,要能体现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学生画出表格后,师生共同评议某些学生画出的表格) 你们刚才所做的工作,在136年以前,早有一位化学家已经为此辛劳过,他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请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投影]展示《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国外不一定用这种,指导学生归纳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板书]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提问]观察《元素周期表》并思考:教材P8问题1。

(一)横排 1.有多少个横行?每个横行称为什么? 2.同行元素组合起来的依据是什么?电子层数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 3.每横行各有多少种元素?首尾各是什么元素?原子序数各是多少? [讲述]7个横行即7个周期,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讲述]第一行有2种,第二行有8种,三、四、五、六、七排分别有8、18、18、32、26种。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元素开始过渡到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讲述]第6周期中,57号元素到71号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到103号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提问]请思考: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多少种元素? (应为32种元素。)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 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7 Fr~112 号 26 7 [提问]观察《元素周期表》并思考:教材P8问题1中的第二个问题。 (二)纵行 [提问]1.有多少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吗?分析族序数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据你所知,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何特点,与其族序数有何关系?你能写出从左到右各族的序数吗? [板书] 2.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