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保持不变,图像描述正确。

B、刚开始加热就有高锰酸钾分解,直到分解完全,图像描述加热很长时间才开始分解,质量开始减少,故图像描述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因此剩余固体不可能减少到零,故图像描述错误。

D、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断增加,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质量不再变化,故图像描述错误。

故选A。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3.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选项错误;

B、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选项错误;

C、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选项正确;

D、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 ,故是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故选C。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

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B.锰酸钾C.氧气D.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 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

5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

5

,故选项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 (0.1~5.0)mg/L.这里的K、Cl、Mg是指()

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详解】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故选B 。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 不正确;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 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 正确。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D 正确。故选A 。

【点睛】

实验现象是在做实验过程中眼睛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和实验结论是有区别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来的。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 .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C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D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11.已知,322MnO 2KCl Δ2KClO +3O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3KClO 和2MnO 固体混合

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O的质量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2

MnO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像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像,故A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像,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像,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像,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图像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氮气、稀有气体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氮气、稀有气体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能对空气造成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14.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15.运动会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是用氯酸钾和红磷混合制成的,一经撞击两种物质就剧烈反应,发出响声并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A.氧气和磷B.氯化钾和五氧化二磷

C.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D.氯化钾和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氯酸钾和红磷的混合物经撞击氯酸钾就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红磷与生成的氧气剧烈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钾和五氧化二磷,故选B

考点:氧气的制取及化学性质

16.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7.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8.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9.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当氧气耗尽后,反应停止,水位不会继续上升,故A不正确;

B、因硫或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不正确;

C、因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P2O5,固体生成物的体积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C正确;

D、该实验中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确定空气中有氧气,剩余气体的成分不能确定,因此D不正确。故选C。

20.下面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蕊与变为紫色;故答案操作C

考点:实验现象及记录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式 2.相对分子质量。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书写化学式和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难点:(1)化学式中各数字的意义。(2)化学式的含义。 3.疑点:如何根据化学概念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4.解决方法:在复习有关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的基础上,采用演示练习纠错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步骤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 [板书]: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强调]:化学式并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再经过推算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如可以用O2、、H2O、MgO、NaCl来表示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镁、氯化钠的组成。[设问]:“H2O”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化学式的意义。 [小结]: 1.表示水。 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水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板书]: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 二.化合价 复习引入:听写一些物质(MgO、KCl、CuO、MgCl2、H2O、Ca(OH)2、O2、Fe)的化学式。由此介绍各种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从而提出能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化合价 师生互动: [教师介绍]表P6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介绍化合价口诀,让学生进行记忆,并标出以上几种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教师设疑] 再次阅读表P68,结合上面几种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从中你可得出元素化合价有哪些一般规律? [学生交流]

(完整word版)圆周运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试题 第五章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单元测试题 【试题评价】 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L和2L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A.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D.细绳对两球的拉力相等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a=V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反比 B.根据公式a=ω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正比 C.根据公式ω=V/r,可知其角速度ω与半径r成反比 D.根据公式ω=2πn,可知其角速度ω与转数n成正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 4.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欠准确的是: ( ) ①向心力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②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③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是恒力 A.① B.①③ C.③ D.②④ 5.做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M和N,它们所受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置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其中N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则由图象可知: ( ) A.物体M、N的线速度均不变 B.物体M、N的角速度均不变 C.物体M的角速度不变,N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D.物体N的角速度不变,M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长度为L=0.50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 k g的小 球,如图5-19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v=2.0 m/s, g取10 m/s2,则细杆此时受到:( ) A.6.0 N拉力 B.6.0 N压力

鲁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2.高原缺氧是因为? 海拔高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空气变稀薄,即单位体积内氧气等各种气体的量都降低了(浓度含量没有变)。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1.燃烧物的选择: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铜丝、红磷、白磷等) (用此知识点解答:不选择Mg、S、C的原因?) ①碳消耗一体积氧气的同时产生一体积二氧化碳,无法测出消耗的氧气体积 ②铁丝在点燃或加热情况下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易将氧气除尽; ③镁条点燃情况下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测量不出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让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与某固态物质发生反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从而导致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3.用加热铜和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注意事项: a.气球作用:平衡压强 通过气球的胀缩促进气体的流动,使氧气充分反应 b.推拉注射器:促进气体的流动,使氧气充分反应 c.用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注意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铜粉必须过量,保证氧气被反应完全。 ③加热时间要足够,保证铜与氧气充分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三.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热点)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用自制的天平定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原理: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流程: 3.各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及原因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4% 0.03% 项目加热铜红磷燃烧 实验装置A图B图 实验原理2Cu+O2Δ2CuO 4P+5O2点燃2P2O5 实验现象红色的铜粉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 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少。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烧杯中的水 倒流到广口瓶中,约占广口瓶容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两个实验均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A图: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加热情况下不能与铜丝反应 B图: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溶 于水 误差分析偏小(5条)偏大原因(3条)偏小原因(4条)偏大原因铜粉量不足装置向外漏气红磷不足 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 时,空气受热逸出加热完毕后未冷却 至室温读数 反应后没将气球 内气体全部挤入 注射器内就读数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 止水夹 加热温度未达到反 应温度 加热时没有推拉注 射器 注射器与玻璃管 间的连接导管容 积较大 实验完毕后,导管里 还有一段水柱 加热时间太短装置漏气,使外界空 气进入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

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 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 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 正确; B 、40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 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 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 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 错误; C 、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可知,40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 /s ,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所以甲 乙相距,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睛】 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3.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 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 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 -=,故C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 D.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C。

Word单元测试

初三年级信息技术Word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编辑word文档时,将光标定位于句子“欢迎推荐出优秀作品”中的“荐”与“出” 之间,单击Delete键,则() A删除了“出”字 B删除了“荐”字 C整句被删除 D没有变化 2.在word中,若将文字的字号由四号改为三号后,则修改后的文字() A比原来大 B与原来一样 C比原来小 D不能确定 3.在word中,要调节行间间距,则应该选择() A “插入”菜单中的“分隔符” B “格式”菜单中的“字体” C “格式”菜单中的“段落” D “视图”单中的“文档结构图” 4.键盘上的八个基准键位是() A、A S D F H J K L B、Z X C V B N M ; C、A S D F J K L : D、S D F G H J K L 5.下列选项中,能将多个图形对象变为一个整体的是() A 调整叠放层次 B浮于文字上方 C置于顶层 D组合 6.要将文档中的一段文字设为黑体字,首先应当() A选择“格式”菜单的“字体”命令 B单击格式工具栏的按钮 C 单击“格式”工具栏的字体列表,进行选择 D选择这一段文字 7.在规范的执法操作中,下列由左手小指击打的键是() A 、Z键 B、W键 C、D键 D、P键 8.word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其主要功能是() A 浏览网页 B 文字处理 C 数据处理 D 幻灯片制作 9.在某段文本中选定其中的某一行,可采用的方法是() A 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B 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右击鼠标 C 将插入点光标定位在要选择的行中,连续三次击鼠标左键 D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单击鼠标 10.在word中编辑好一个文档后,如果要在屏幕上看到文档编辑的实际效果,应使 用的命令是() A 打印 B 页面设置 C 网页浏览 D 打印预览 11.在word中,进行纸张大小的设置、页边距的调整,应使用“文件”菜单中的() A打印预览 B 属性 C 页面设置 D 打印 12.在word中进行文字处理时,要切换各种不同的输入法,应使用的键是() A、Ctrl+空格 B、Shift+空格 C、Ctrl+Shift D、Ctrl+Alt 13.对一个已有的文档进行编辑后,如果既想保留编辑修改前的文档,又得到修改后 的文档应使用() A “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 B “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C “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命令 D “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14.在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时,如果图片遮挡了其下面的文字,若要既不改变图片 和文字的位置,又要显示文字,可以将图片的版式设为() A 四周型 B 衬于文字下方 C 浮于文字上方 D 紧密型 15.在Word中,要把文章中所有的“电脑”改成“信息技术”,最快捷的操作是() A 替换 B 查找 C 改写 D 删除 16.在word2003中,如果不小心操作失误,可用()操作还原到原先的状态。 A恢复 B替换 C撤销 D粘贴 17.在word2003主窗口的右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是() A 最小化、还原和最大化 B 还原、最大化和关闭 C 最小化、还原和关闭 D 还原和最大化 18.分栏排版可以通过菜单来实现 A 格式/字符 B 格式/段落 C 格式/首字下沉 D 格式/分栏 19.在word文档操作中,经常利用()操作过程相互配合,用以将一段文本内容移到另 一处。 A 选取、复制、粘贴 B 选取、剪切、粘贴 C 选取、剪切、复制 D 选取、粘贴、复制 20.在word 2003的编辑状态下,可以按Delete键来删除光标后面的一个字符,按()键删除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 A Backspace B Insert C Alt D Ctrl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5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6—20题每题各有 一个 ..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或两个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锰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C.煤作燃料 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完整word版)导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导数单元测试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设函数()y f x =可导,则0(1)(1) lim 3x f x f x ?→+?-?等于( ). A .'(1)f B .3'(1)f C .1 '(1)3 f D .以上都不对 2. 已知函数f (x )=ax 2 +c ,且(1)f '=2,则a 的值为( ) A.1 B.2 C.-1 D. 0 3 .()f x 与()g x 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f x ,()g x 满足' ' ()()f x g x =,则 ()f x 与()g x 满足( ) A ()f x =2()g x B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C ()f x =()0g x = D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4.三次函数x ax y +=3 在()+∞∞-∈,x 内是增函数,则 ( ) A . 0>a B .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 1、原始大气的组成:以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碳(CO )、甲烷(CH 4)和氨气(NH 3)等为主 2、绝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作用,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N 2)。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 4、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材P79): 实验原理:2Cu+O 加热2CuO (注射器中的氧气被铜粉消耗) 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粉,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 (2)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粉接触,从而加快反应,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 (3)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 1/5,这说明了什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5的体积) (4)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装置漏气;加热的时间太短;细铜粉不纯, (5)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消耗完后,注射器内还有气体。这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其它气体) (6)试推测:实验完毕(氧气被消耗完)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性质(不能燃烧;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 空气——→液态空气———→ 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生产硝酸和化肥;作食品的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液态氮常作致冷剂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用氦气充气球比氢气好,为什么? 氦气属于惰性气体,性质比较稳定,危险性低。氢气非常活跃,危险性大,现在有规定不允许用氢气 充氢气球了 三、关注空气质量 1、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比较 采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针筒抽气法、气囊法等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通风不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新鲜空气高 2、空气的污染 空气的污染物:①可吸入颗粒物,如:沙尘暴;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加压 降温 升温 -1960C 氮气 液态氧气(储存在蓝色钢瓶中)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B .石蜡+氧气点燃 ???? →水+二氧化碳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 B 、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 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 误。 故选:B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 .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 选项正确; B 、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 选项正确; C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

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选项错误;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故选B 4.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C H,属于有机物。 苯的化学式为66 【详解】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故A不正确; C H,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B、苯的化学式为66 ??=,故C不正确;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B。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二氧化碳无毒,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若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克 B. 12 C. 1.66×10﹣27千克 D. 克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O﹣﹣3个氧元素 B. SO2﹣﹣1个二氧化硫分子 C. O2﹣﹣2个氧原子 D. ﹣﹣1个铁离子 5.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 二氧化硫(SO2) B. 二氧化碳(CO2) C. 氮气(N2) D. 氧气(O2) 6.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P2O5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 本实验可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7.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产生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8.已知某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若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镁原子的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练习: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B.菜刀生锈 C.湿衣晾干D.食物腐败 2.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2003年,甘肃省)( )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3.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2003年,贵阳市)( ) A.氧气B.氢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2003年,安徽省)( )

A.医用消毒酒精 B .生理盐水 C.清新的空气 D.蔗糖 5.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2003年.南通市) ( ) A.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6.空气中一般不含的气体是(2001广东省) ( )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7.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2003年,辽宁省) ( ) A.煤炭燃烧 B .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 .汽车尾气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003年,武汉市) ( ) A.氯化钠 B .冰水 C.高锰酸钾 D .稀硫酸 9.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 A.颜色 B .状态 C.硬度 D .可燃性 10.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 A.木炭 B .硫粉 C.铁丝 D .红磷 1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 B .加热高锰酸钾 C .加热氯酸钾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3.存放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 ) 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 B .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D .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1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里,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高温点燃点燃加热

word考试试题

Word模拟试题 1.在Word中,单击下面四个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列表,该按钮是:() (A)显示比例 (B)拼写检查 (C)帮助 (D)新建 2.在Word窗口的工作区中,闪烁的垂直条表示:() (A)鼠标位置 (B)插入点 (C)键盘位置 (D)按钮位置 3.在Word中,不打印却想查看要打印的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可单击:() (A)"打印预览"按钮 (B)"文件"按钮 (C)"新建"按钮 (D)"文件名"按钮 4.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选取全部文档。 (A)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 (B)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 (C)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连续三击鼠标 (D)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5.把单词cta改成cat,再把teh改成the后,单击"撒消上一次"按钮会显示:() (A)cta (B)cat (C)teh (D)the 6.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D)使用剪切板粘贴其他文件的部分图形或全部图形 (C)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文件"命令; (D)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7.要改变文档中单词的字体,必须:()(A)把插入点置于单词的首字符前,然后选择字体 (B)选择整个单词然后选择字体 (C)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选择单词 (D)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单击单词一次 8.Word把格式化分为等3类。() (A)字符、段落和句子格式化 (B)字符、句子和页面格式化 (C)句子、页面格式和段落格式化 (D)字符、段落和页面格式化 9.在Word中,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功能最全面的工具是:() (A)制表位对话框 (B)水平标尺 (C)段落对话框 (D)正文排列对话框 10.双击文档中的图片,产生的效果是:() (A)弹出快捷菜单(B)启动图形编辑器进入图形编辑状态,并选中该图形 (C)选中该图形 (D)将该图形加文本框 11.页面设置对话框由四个部分组成,不属于页面对话框的是:() (A)版面 (B)纸张大小(C)纸张来源 (D)打印 12.要删除分节符,可将插入点置于双点线上,然后按:() (A)Esc键 (B)Tab键 (C)回车键 (D)Del键 13.在表格中可以像对待其他文本一样,格式化每个单元格里的文本。() (A)通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按钮或选择菜单命令 (B)通过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 (C)通过单击字体工具栏上的按钮 (D)通过单击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上的按钮 14.在表格里编辑文本时,选择整个一行或一列以后,就能删除其中的所有文本() (A)按空格键 (B)按Ctrl十Tab键 (C)单击Cut按钮 (D)按Del键 15.在Word操作时,通过使用方法,能在屏幕上看到按所选取的字体和大小显示的全部文本。()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 爱白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白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白然资 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 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白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白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白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

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白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一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白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白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