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三、单元学生发展:

1.是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方面:在六年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做到:能够提出并能识别与机械有关的问题,并设法找到尽可能的答案及解决办法;利用在实验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以记录和展示研究结果。

2. 是在物质科学的研究领域里: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我们引领学生们实现:通过观察,描述在利用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因为杠杆支点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力的变化;通过观察,描述轮和轴在一个平面运行的情况,了解轮轴的作用;通过观察,描述滑轮装置的作用,并通过使用滑轮了解机械效益的概念等。

3. 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

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力图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利用杠杆原理的物体,并描述它们是如何省力的;能够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改进和组装机械的;能够描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系统来满足需要的。

四、理解思考研讨

1.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

2.在六年级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来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3.在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时,我们引导学生分别研究了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通过比较这两种工具,学生们会发现些什么?我们希望他们能发现什么?

4.在研究“杠杆的秘密”时,学生需要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一个是钩码的位置、一个是钩码的数量,在这个复杂的实验中,我们期望学生们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做这个研究?

5.在研究大小不同的轮和轴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些什么帮助?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6.研究了起重机以后再次让学生做“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想想这一次的游戏会出现什么结构?学生们根据这个结构会怎样思考?我们怎样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它后面包含的科学原理?

7.研究我们的自行车是本单元的高潮,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研究内容,学生们在这里能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学生经历这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怎样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怎样引导学生研究跟主题相关的内容,等等。

在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我们的探究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本单元教学展开的思路是,条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弧形结构——框架结构——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设计建造桥的模型,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要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一、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与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2)以上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承受力的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三、单元学生发展:

1. 了解一些常见的结构,知道物体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2. 能说明结构上的力的作用,知道力有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

3. 知道不同形状结构承受力的大小不同,改变形状结构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

4. 能设计、制作桥的模型,能够对桥模型的结构进行介绍和评价,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加深对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5. 经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究过程,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6. 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桥梁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7. 通过了解物体的形状结构,感受形状结构的美;

8. 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

四、理解思考研讨

1.本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的内容有: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研究横梁是平放还是立放,认识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些内容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

2.在原《自然》低段教材中有“搭纸桥”“捆支架”两课,通过实验认识“纸桥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和“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本单元作为高年级《科学》课教材,也有这两方面的认识。比较一下,两者在要求上、编排上有哪些不同?

3.在“找拱形”一课中,安排了找塑料瓶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的活动,活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让儿童了解一些生物体上的拱形结构有什么科学意义?

4.本单元选取了塔和桥的结构来作研究材料,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塔的研究”“桥的研究”两课在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地位如何?

5.你认为“设计建造我们的桥”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怎样?让学生介绍评价桥的活动有什么意义?怎样教学好这个环节?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能量

?能量是一种度量物体运动变化的统一量度。因物质运动变化的多样性,能量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经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

?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三、单元学生发展:

1. 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能量,认识能量有哪些形式,了解各种能量的互相转化;

2. 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会作简单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的转化,知道这也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4. 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知道它们所蕴藏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是储存着的太阳能。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认识能源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 发展儿童观察、实验、动手制作、研讨交流以及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认识煤的成因,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6. 通过研究我们周围的能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发展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勤于思考的习惯,体会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处在永恒运动之中。通过研究能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理解思考研讨

1. 本单元第一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教材引而不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聚焦问题?

2. 《电磁铁》一课中涉及的南北极学生如何判断?当学生用指南针检测铁钉电磁铁南北极时,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怎么办呢?

3. 学生研究了电磁铁的性质,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性质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 《电磁铁的磁力》(一、二)都安排了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两课的教学能否进行整合?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学生在了解了“发电机”转动是能够产生电流的,自然联系到生活中大型的发电机是不可能靠人力驱动的,那靠什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6. “能量与太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怎样?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煤的成因的猜测?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主要有以下8课:

1. 校园生物大搜索

2. 校园生物分布图

3. 多种多样的植物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5. 相貌各异的我们

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 谁选择了它们

8.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以上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想。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单元学生发展:

1. 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2. 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3. 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4. 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

5. 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6.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7. 了解生物体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8. 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理解思考研讨

1. 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让学生制定怎样的调查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怎样做才能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

2. 动手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例如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等等。

3. 教材P75中的“荷花玉兰”也叫“广玉兰”、“大叶黄杨”应是“海桐”。这些植物的认识是否和三年级的植物单元联系起来?

4. “如果让我们在班级中找出某一位同学,我们会毫不费力的做到这件事,我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我们经常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仔细想过这是为什么。教材将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转换成为问题,明确了这节课探究的任务。

5. “观察我们的不同”是探究过程的第一次收集证据的活动。“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是探究过程的第二次收集证据的活动。“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将不同的相貌特征所表现出的性状组合起来,这是第三次收集证据的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相貌特征画性状图(教师教学用书P129上图),利用性状图获得的数字引领学生推理。

6. 如何组织学生调查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对学生写的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怎样评价?这些倡议书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资源。谈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它对人类的意义。我们要建立大平等观,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

五、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简介: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 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变化

物质是变化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2.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2.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微小世界,共八课,分别是《放大镜》《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及活动。 3.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是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4.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5.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6.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的兴趣。 7.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2.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单元教学难点:

1.自制显微镜。 2.制作晶体。 单元课时安排: 《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晶体》 《怎样放得更大》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共八课,分别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单元教学目标: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5.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6.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7.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4)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富阳市新登镇中心小学袁立成★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等。 ★教材内容归类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内容归类解读: 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有18个单元,占了约%,这和物质世界的内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以及小学生的接收能力有关,而且物质世界的内容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内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限塑令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该部分内容特点比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或短期内实现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4.三大领域的目标按单元分布内容,非绝对按单元包含,相对独立,也有交叉包含的情况。如《声音》单元中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有属于生命科学的内容;《能量》单元《能量与太阳》就涉及地球宇宙的知识;《微小世界》单元中也有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内容解读 一、生命世界 1.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期末试卷全套

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套)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完整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教育也在小学课程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蒙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要求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但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科学方向与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面对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具有综合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研读科学教材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作为培养我们未来的科学教师的高师院校,在设置与地 1/ 13

理知识相一致的课程内容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不利。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与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科学方向所开设的地理课程的衔接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充分地理解小学科学教材,从而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研究(一)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统计结果在教科版 3-6 年级八册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一共有 49 个知识点(从附表中知识点数量的总和得出),但其分布在 3-6 年级却不均匀,三、四两个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16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 32. 65﹪。 五、六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33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67. 35﹪。 本文主要研究了五、六年级地理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地球表面与变化的内容,还有地球的运动以及宇宙的内容。 下表为地理内容在五、六年级的单元分布统计结果: 表一小学科学教材(5-6 年级)地理知识的单元分布五年级(上)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 土壤中有什么 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作者:怀初 (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7 / 290 发表日期: 2010-12-06 19:27:46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单元教学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以上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 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 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如第一单元第四课《通电的线圈》,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和磁性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有侧重点的研究其中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做任何要求,作为一个大环节整体放开,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方案自由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结论。 3、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科技与未来》等单元的设计,注意了信息的采集、甄别、生成和应用等方面的渗透,以各类学说、假说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接受前沿性的观点和学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4、注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内容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及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节我们来养蚕 教材分析 一.知识内容分析 1.知识组成分析 能力培养因素: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思想教育内容: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教材知识类型分析 a.本节课属于科学探究知识 b.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难点: 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二.教材编排体系分析 1.知识编排的逻辑结构:本课即是本单元的总起课又是本单元整个学生活动的准备课。 2.分析教材知识结构特点:本课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一生变化,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一些养蚕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饲养的兴趣,从而迁引 出养蚕的活动。同时又暗含了有蚕可养,必须要从蚕卵开始进行观察的 研究导向。 三.确定教学方法 布置课前调查,建构经验——交流导课,提出问题——观察蚕卵和蚁蚕——小组合作,深度探究——布置观察任务

教案 课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节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蚕的生活习性,及养蚕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难点: 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教学方法: 布置课前调查,建构经验——交流导课,提出问题——观察蚕卵和蚁蚕 ——小组合作,深度探究——布置观察任务 教具: 蚕卵。 教学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用途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科学道理 )。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简单机械 )。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省力 )。 4.像水龙头这样, (轮和轴 )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滑轮组 )。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精品】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 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教材分析 《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集中研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环境和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强调了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总起来说,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四个班中:一班,上课认真,发言积极;二班,有几个突出的好学生,其他同学不爱回答问题;三班,整体水平较高。现在一班和三班会研究问题,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将自己观察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表达出来,特别是三班在这点上普遍做得比较好。在这学期要特别加强二班的训练,教给他们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特别是要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对于四班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

. . .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教育也在小学课程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蒙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要求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但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科学方向与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面对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具有综合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研读科学教材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作为培养我们未来的科学教师的高师院校,在设置与地理知识相一致的课程容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小. . ..

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不利。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与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科学方向所开设的地理课程的衔接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充分地理解小学科学教材,从而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研究(一)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统计结果在教科版 3-6 年级八册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一共有 49 个知识点(从附表中知识点数量的总和得出),但其分布在 3-6 年级却不均匀,三、四两个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16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 32. 65﹪。 五、六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33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67. 35﹪。 本文主要研究了五、六年级地理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它的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地球表面与变化的容,还有地球的运动以及宇宙的容。 下表为地理容在五、六年级的单元分布统计结果: 表一小学科学教材(5-6 年级)地理知识的单元分布五年级(上)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 地球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 土壤中有什么 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五年级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3.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5.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 1.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