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均数的练习课

平均数的练习课

平均数的练习课
平均数的练习课

平均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l、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更好地了解各个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2、在层层深入的练习方式中,使学生了解并尝试使用推理的学习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利用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揭示课题,交代闯关游戏规则。

二、基本部分:闯关游戏

(一)第一关:求平均数的方法

1、五年级同学收集废旧电池,一班收集了31个,二班收集了33个,三班收集了35个。五年级平均每班收集多少个?

2、王叔叔在滑雪场练习射击,成绩分别是6环、2环、O环、5环和7环,他的平均成绩是几环?

(二)第二关:逆推平均数

1、选3张卡片,使它们的平均数是4。

2、选3张卡片,使它们的平均数还是4,但不许用4。

填空。

1、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6,其中一个是13,另一个是()。

2、两个数的平均数是a,其中一个较小的是b,另一个是(

)。

(三)第三关:平均数的范围、意义

选择题。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其中两个数都小于a,那么第三个数()。

①大于a ②小于a ③等于a ④无法确定

2、四个数的平均数是a,其中两个数都小于a,第三个数大于a,那么第四个数()。 I

① 大于a ② 小于a ③等于a ④无法确定

讨论:老师的希望

一次数学考试,全班平均成绩是92分,老师很高兴,鼓励大家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每人都在平均分以上,有信心没有?”全班几乎都说有,只有一个同学说“没有。”这是为什么?

(四)第四关:平均数的应用——比服务水平。

银行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可以分成以下5个等级。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

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张叔叔接待6人,得到:A、C、C、B、A、B。

李叔叔接待5人,得到:A、B、A、C、B。

谁的服务水平更高一些?

三、结束部分:

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平均数复习课

教学内容:平均数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再一次理解平均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平均数的大小体会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产生,并且会用计算方法求解平均数,以及理解平均数不代表具体的数量。 2、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分析各种实际情况下平均数数据,能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并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 3、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统计观念,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复习平均数的知识,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读平均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平均数的知识梳理,并再一次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揭题:今天我们复习平均数的有关知识 师:回忆一下,你对平均数了解什么?(板:移多补少,在一组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不代表一个具体的量;总和÷个数=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过渡:接下来就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单元练习,这里有五(1)班两位同学的练习成绩1、出示:单元练习成绩: 序号 1 2 平均 成绩(分)92 87 89.5 师:估一估,平均成绩是多少?(87.5,87等)你们为什么不估92?(板: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师:现在老师揭示平均数了,你们估得和老师算的很接近啊,真厉害! 2、师:加上3号同学的成绩 出示: 序号 1 2 3 平均

成绩(分)92 87 89.5 成绩92 87 99 92.7 师:再来估一估,现在平均成绩是多少呢?怎么估的? a随意估(再次解释了在最大和最小之间)问:能不能把范围估的再小点? b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估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刚才两个平均成绩是89.5,第3个同学99分,把高于89.5的再平均分) 师:求平均数其实就是在移多补少。(板:移多补少) 师:算一算,如何列式?板:(92+87+99)÷3问:为什么这么列式? 师: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总和÷个数=平均数(板:总和÷个数=平均数)师:用计算器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师:咦,有问题吗,平均成绩可以是循环小数吗?(板:平均数不代表一个具体的量) 3、师:姚老师还算出了所有23个男生的平均成绩87.8分,以及20个女生的平均成绩83.5分。 出示:男生23人,平均成绩87.8;女生20人,平均成绩83.5 问:比较一下这两个平均成绩,说明什么问题呢?(女生的总体情况比男生考得好)板:表示统计对象的整体情况 问:能帮姚老师算一下班级平均成绩是多少吗? 实物投影反馈:正确的方法,( 87.8×23+83.5×20)÷43=85.5 问方法:计算总和再除以总个数 分析错误的方法(师:可以通过移多补少说明,把23个男生平均87.8分看成23个87.8;把20个女生平均83.5分看成20个83.5,(83.5+87.8)÷2看成男生中的一个和女生中的一个求平均数,想象一下,是否都能像这样达到一个平均值吗)4、师:老师这还有其它的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及年级的平均成绩。 出示: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情况统计表: 五(1)五(2)五(3)五(4)年级 平均成绩85.8 86.4 89.8 84.5 87.4 师:请你做一下小老师,分析看看,第一位同学87分考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 练习课(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笔记练习课(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99~100“练习二十三”第3~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会用所学知识解决 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和作用,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 据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在练习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作用,会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关于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求平均数的方法有两种:(1)“移多补少”法;(2)“先合后分”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预设2: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预设3:统计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项目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 图。 预设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看出两组(或两组以上)数量的多少;(2)便于 比较、分析。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这么多新知识,今天我们接着来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整理复习了旧知识,又 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预设1:用小丽、小红、小兰及小芳的年龄相加的和除以总人数就可以求 出她们的平均年龄。注意小芳与小红同岁,所以小芳也是8岁。 预设2: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即可求出总数量。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年级平均数问题综合练习

平均数问题综合练习 1、丽丽在学期末的5门功课测验中分别得分是95、87、9 2、98、93。求丽丽这5门功课的平均分。 2、5个人轮流背两个行李包,走了15千米,问平均每人背多少千米? 3、合唱队里有18位男生,平均年龄是15岁,有12位女生,平均年龄是10岁。合唱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4、某同学一次测验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后来英语考了92分,科学考了90分。他这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5、某服装厂,上半年一共制衣4800套,下半年每个月制衣700套。这一年中平均每月制衣多少套? 6、王师傅做一批零件,3小时完成,前1小时做46个,后2小时共做74个,他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 7、某生产小组生产一批零件,一个星期中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125个,到第6天时,平均每天生产127个,第6天生产了多少个? 8、汽车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去时速度是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60千米。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9、小红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为89分,外语的平均分公布后,平均分提高2分。小红外语考了多少分? 10、宁宁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91分,外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降低了2分。宁宁外语考了多少分? 11、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甲与乙的平均数是42,乙、丙、丁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那么乙是多少? 12、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0,如果把这五个数排成一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1。问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13、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0岁,其中甲和乙的平均年龄为19岁。乙为多少岁? 14、有七位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1,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9,后五个数的平均数为34.求第三个数。 15、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16、有5个数,其平均数是38,若划去其中两个数,这划去的两个数的和恰好是124,求剩下数的平均数。 17、小丁参加了4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他想,再通过一次语文测验,将5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那么,在下次的测验中,他至少要得到多少分? 18、甲、乙两数的和为176,如果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3,求丙数是多少? 19、已知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元,篮球比排球每个多10元,足球比排球每个多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21、明明前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90,第6次考多少分才能使6次的平均分达到91分。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平均数专项练习题

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牢记:平均数=总数÷个数 类型一: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已知平均数求总数。(总数÷个数=平均数) 1、小红上学期共参加数学竞赛测试五次。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93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88分。小红这五次测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0,甲数是48,乙数与丙数相同,求乙数。 3、一辆汽车给工厂运送原料,上午运了4次,共运255吨,下午运了5次,比上午多运3吨,平均每次运料多少吨? 4、甲乙丙三人在银行存款,丙的存款是甲乙两人存款的平均数的1.5倍,甲乙两人存款的和是2400元。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 5、小丽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常识四科平均分数是89分,其中语文比数学少4分,数学比英语多5分,英语比自然常识少6分,问这四科成绩各是多少分?

类型二:连续数的平均数 1、5个连续双数的和是70,求这5个数分别是多少? 2、5个连续单数的和是35,求这5个数分别是多少? 类型三:重叠问题中的平均数 1、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甲和乙的平均数是42,乙、丙、丁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那么乙是多少?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3、5个数的平均数是40,如果把这5个数排成一列,那么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42,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41,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4、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5、在一次身体的体检中,小红、小强、小林三人的平均体重为42千克,小红、小强的平均体重比小林的体重多6千克,小林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类型四:平均产量、平均年龄、平均速度(平均产量=总产量÷总时间)(平均年龄=年龄总和÷总人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新光机械厂,上半年一共生产4800台冰箱,下半年每个月生产冰箱700台.这一年中平均每月生产冰箱多少台? 2、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驶170千米,后4小时共行驶2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练习课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审题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 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3. 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4. 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 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5. 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

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 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 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 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

平均数练习课

《平均数练习课》刘德武老师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猜一猜,刘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生:60多岁。 师:我今年已经整整70岁了。(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师:上个月,我看了一篇报道,上面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38岁,大约就是72岁,看到这篇报道我就郁闷了,谁知道为什么啊? 生:您今年70岁了,再过2年就72岁了,就会去世了。(大家都笑了)师:这个小姑娘还算善解人意,她知道我为什么郁闷了。因为我只有两年的光景了。谁能安慰一下老师? 生:刘老师您别难过。其实报道中给的是平均数。不代表每个人只能活到72岁。 生:刘老师您能活到100岁。 师:刘老师听到这些听欣慰的,但是我还是有点高兴不起来。大家想啊,平均寿命72岁。如果我多活1岁理论上必定有另一位老大爷多大的时候就去世了? 生:71岁。 师:对呀,我比平均寿命多活一年,另一位老爷爷就比平均寿命少活1年。我多活2年他就烧火2年,如果我活到100岁那位老爷爷就活多少岁? 生:(想一想)44岁就去世了。

师:刚才我说了关于平均年龄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围绕平均数的问题上一届练习课。 【赏析】课伊始,老师创设了中国男性平均寿命的现实情境,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效的唤醒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激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复习 笔答题 课件出示。求48、49和53的平均数。 师:首先进行笔答,拿出纸和笔座第一题,要结果也要过程。 全部对,平均数是50.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求出它们的和,再除以3. 学生说完,老师用课件出示: (48+49+53)÷3 =150÷3 =50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移多补少。 小结板书:求和再除以份数;移多补少。 2.课件出示,王叔叔在射击场联系射击。成绩是6、2、0、5、7环。他的平均成绩是几环? 师:请计算这道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 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 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黄爱华平均数的练习课课堂实录

师:你们学校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师:有13个班,那么为什么会选你们班来和黄老师一起上这节课? (生笑,听课者笑) [悟:教师抛出这样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自豪,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接下来进行的课堂教学。] 二、基本铺垫 (屏显:平均数) 师:平均数,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了。 (屏显:平均身高) 师:要求几个人的平均身高,你会收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生:要有每个人的身高和总人数。 师:知道每个人的身高和总人数,你会怎么求出这几个人的平均身高? 生:将每个人的身高加起来,得到总身高,再用总身高除以总人数,就得到了平均高。 (师板书:总身高÷总人数=平均身高) [悟:这一节课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刻认识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数据个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综合能力。在这里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板书出“总身高÷总人数=平均身高”,起到了和全班学生共同回忆、复习旧知的作用,将本节课所需的知识起点强烈地唤醒。] 三、激起冲突,为探究做准备 (屏显:平均身高142厘米) 师:看到这个数据你能想到些什么? 生1:这几个人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 生2:有的人身高高于142厘米,有的人低于142厘米,有的人可能正好就是142厘米。 [悟:给出一个平均值142厘米,让学生来对其所包含的数学信息进行解读,又一次引领全体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加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 (屏显: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 厘米) 师:你又能想到些什么? 生:可以算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2+140)÷2=141厘米。 (师未置可否,接着屏显:环保小队共有10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师: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能! 师:请在自己本上动笔写出来。 [悟:教师对“男、女生平均身高141厘米”这一结论未加评论,是要将学生推向探究学习的前台。接着让学生动笔写出答案,则是为了进一步激起矛盾冲突,将全体学生推向矛盾的焦点,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一探究的历程中。] 师:好的,结果出来了。今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同学们可以收拾一下回班级了。

平均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七周星期五第三节: 《平均数的练习》教学设计 城厢镇第三小学黄梅香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平均数专项练习课

平均数专项练习课 启东市长江小学顾冬梅 教学目标: 1.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 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判断它们的平均数。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小黑板出示三个笔筒(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为6、7、8枝) (1)提问: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学生思考,获取信息并回忆求平均数的方法。 (2)问:你是用什么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的? (3)同桌讨论并计算,指名回答。 (4)全班交流,板书:方法一:先合再分 方法二:移多补少 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的方法能求出平均数。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小明调查了他们小组6个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学生看统计表,提问:在这一小组中最高的同学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汇报估计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选取6个数据中处于较中间位置的一个,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补少后是否和它较接近,进行调整,学生有合理的方法也应给予肯定) (3)学生独立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集体交流时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把算出的平均身高与估计的结果比比,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三、综合练习 1.王芳是四(4)班的学生,他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下面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王芳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 B.王芳的身高不可能是138厘米。 C.王芳的身高可能是138厘米。 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2.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10名同学中跳的最多的是180下,跳得最少的是150下。那么,平均每名同学可能跳了多少下?A.180 B.148 C.168 提问:为什么不可能是180下或148下?你是怎样想? 再问:那平均每位同学可能跳182下吗? 3. 上学期,张强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加上英语成绩,平均成绩就会超过92分。张强的英语成绩可能是()分。A.90 B.92 C.95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这个题目我们还可以用图来画一画,再移多补少看一看,就很明显的看出张强的英语成绩要高于92分。 4. 期末考试中,李明的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5分,李明的语文成绩高于95分,那么李明的数学成绩()A.有可能是95分 B.可能比95分低 C.一定比95分低 D.一定比95分高 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试着用图来表示一下。 5.判断 (1)四(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27厘米,四(2)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三(1)班的沈默一定比三(2)班的李香矮些。 (2)四(1)班和四(2)班的平均班额数是40.5人。 重点讲解第二题,让学生理解平均班额数40.5人是可能的,这40.5人不是

09版《运动训练学》课程标准(任选课)

《运动训练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4020162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运动训练学》课程是湘南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任务;理解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与内容体系;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向等。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与内容体系。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介绍运动训练学这一新兴体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象与目的任务,理论体系与内容体系,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向等。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宏观角度系统论述竞技体育的概念、本质和特点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全面阐述现代运动训练的概念和特点、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特点;掌握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了解竞技体育的演变发展过程及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2)学时 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2、竞技体育的构成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2)学时 1、运动训练的概念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推荐】2019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课时练习及答案

8.1平均数 1.填空题。 (1)为了表示得更清楚,可以把数目填在()表中。 (2)甲18岁,乙24岁,甲乙的平均年龄是()岁。 (3)每班平均有42人,3个班共有多少人? (4)幼儿园把360朵花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朵,幼儿园共有()个小朋友。 (5)(5+9+8+6)÷4=() (6)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7)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b,那么这六个数的和是()。 二、解决问题 1.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大合唱,其中一班男生6人,女生10人;二班男生和女生都是5人;三班男生2人,女生4人;四班男生3人,女生5人。把各班参加大合唱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1 (2)哪个班参加的人数正好是哪个班的2倍? 2、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求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3.求平均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应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灵活应用。如:有三个修路队,甲队有20人,每天可修200米,乙队有17人,每天修路136米,丙队有17人,每天可修路204米。(提出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2)21 (3)126 (4)90 (5)7 (6)(a+b+c)÷3 (7)(a+b)×3 二、解决问题 1、(1)四(一)班参加的人数最多。 (2)四(一)班人数正好是四(四)班的2倍。 2、90分 3、(1) 我们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540÷3 = 180 (米) (2) 我们也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20+17+17 = 54 (人) 540÷54 = 10 (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课时练习D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课时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A . B . C . 2. (2分)小明身高1.5米,要趟过平均水深1.2米的小河,你认为第()种说法正确. A . 小明趟过这条小河一点危险都没有 B . 虽然身高比平均水深高,但仍然会有危险 C . 有危险,肯定过不去 3. (2分)(2020·嘉陵) 已知一组数据16、a、12的平均数是14,那么a是() A . 12

C . 14 D . 16 4. (2分) (2020四下·硚口期末) 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5个选项的平均数大约是()比较合理。 A . 7 B . 9 C . 11 D . 12 5. (2分) (2020四上·兴化月考) 学校篮球队8名队员的平均体重43千克,王军的体重是47千克,加入篮球队后,现在篮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比,()。 A . 与原来一样重 B . 比原来轻 C . 比原来重 6. (2分)(2019·句容) 学科检测中,小红语文得了86分,英语得了92分,她三门科目的平均分是91分,数学得了()分。 A . 91 B . 93 C . 95

7. (2分)(2018·永川) 关于“平均数”的描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六(1)班男生的平均体重为33kg,女生的平均体重为29 kg,六(1)班所有的男生一定比所有的女生重 B . 林林沿一条18千米的山路上山,又沿原路下山。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他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5千米/时 C . 中国女排队员魏秋月身高1.82米,是女排队员中最矮的,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肯定大于1.82米 8. (2分) (2019四上·永州期末) 期末考试中,张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2分,其中语文是89分,数学是93分,他的英语成绩是()分. A . 94 B . 92 C . 95 9. (2分) (2019四下·大田期末) 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的位置能反应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A . B . C . D . 10. (2分)(2018·海安) 小明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a分,这两科的平均分比英语多6分,小明这三科的平均分是()分。

运动训练学试题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 运动反应的能力。 5.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 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7.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指根据运动训练的结构特点。经济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 持续地、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8.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 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 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 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 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 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1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6.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17.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 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运

(完整word)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练习题

1、丽丽在学期末的5门功课测验中分别得分是95、87、9 2、98、93。求丽丽这5门功课的平均分。 2、5个人轮流背两个行李包,走了15千米,问平均每人背多少千米? 3、合唱队里有18位男生,平均年龄是15岁,有12位女生,平均年龄是10岁。合唱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4、某同学一次测验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后来英语考了92分,科学考了90分。他这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5、某服装厂,上半年一共制衣4800套,下半年每个月制衣700套。这一年中平均每月制衣多少套? 6、王师傅做一批零件,3小时完成,前1小时做46个,后2小时共做74个,他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

7、某生产小组生产一批零件,一个星期中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125个,到第6天时,平均每天生产127个,第6天生产了多少个? 8、汽车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去时速度是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60千米。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9、小红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为89分,外语的平均分公布后,平均分提高2分。小红外语考了多少分? 10、宁宁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91分,外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降低了2分。宁宁外语考了多少分? 11、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甲与乙的平均数是42,乙、丙、丁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那么乙是多少? 12、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0,如果把这五个数排成一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1。问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13、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0岁,其中甲和乙的平均年龄为19岁。乙为多少岁? 14、有七位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1,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9,后五个数的平均数为34.求第三个数。 15、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16、有5个数,其平均数是38,若划去其中两个数,这划去的两个数的和恰好是124,求剩下数的平均数。 17、小丁参加了4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他想,再通过一次语文测验,将5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那么,在下次的测验中,他至少要得到多少分? 18、甲、乙两数的和为176,如果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3,求丙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