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学案分析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学案分析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学案分析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学案分析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中国地形及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

三、教学时:1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

导入:PPT上展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提问:这句话包含怎样的为人道理?---揭示出人要勇往直前,

勇攀高峰。同时,“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它揭示出河流是从高处流往低处的,这就包含了两项构成自然环境的因素:地形和河流,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的地形。

新授环节:

活动一:知地形

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于展示地球表面中基本类型的地图,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类型叫做地形区,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下中国的地形。

2在“中国的地形”图中,分钟对照图例查找下列地形区所在的位置。

山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

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肯定学生的读图习惯:顺时针读图逆时针读图自北向南自西向东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写上地形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后,总结地形特点:

①地形类型种类齐全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

②山脉走向

活动二:晓地势

观看地图,创设情境:小组自西向东沿32°N在亚洲陆地上旅行,你会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是多少?谈所见所闻。

通过所见所闻,提出问题:中国地势的总趋势是什么?

---西高东低,总结三阶梯海拔高度的地形特点。

是否一致检验呈现地形剖面图。

活动三:论影响

小组讨论:我国的地形地势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小结:分析某国家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况。

2总结该国家地形、地势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3综合分析地形地势的影响。

作业: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一: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意义; 2.根据定义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明确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判断事件的类型的关键; 3.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知道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对概率的学习,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重点 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及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章的回顾与复习,是在学习完本章内容后,回顾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整理数据分析相关的概念及其关系,建立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感悟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两种杨梅,我们关注杨梅甜度(糖度),如果我们在杨梅市场,怎样判断并做出选择? 专业的杨梅质检员有检测杨梅糖度的仪器.质检员抽样调查各10 颗甲、乙两种杨梅的糖度,得到的结果分别如下(糖度越高,杨梅越甜): 甲:10 11 11 12 12 13 13 13 14 15 乙:10 10 11 11 11 12 12 13 14 16 你对这两种杨梅的品质作何评价?

, 二、知识回顾 (1)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用它们做数据分析? (2)在数据分析时,我们是怎样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的? (3)统计一般分哪些步骤进行? 请你说说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并用合适的框图表示.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 三、当堂练习 练习1 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表现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分数90 分,课堂表现分数85 分,期末考分数80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 84.5. 练习2 数据2,0,-2,2,4,2,-1 的平均数是____1_____,中位数是_____2____, 众数是____2_____,方差是____26 7 _____. 练习3 某米店经营某种品牌的大米,该店记录了一周中不同包装(10 kg,20 kg,50 kg)的大米的销售量(单位:袋)如下:10 kg装100袋;20 kg装220袋;50 kg装80袋。如果每500 g大米的进价和销价都相同,则他最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销售数据(袋数)中的(C).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最大值 练习4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经过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均是7,甲的方差是1.2,乙的方差是5.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B.甲的成绩稳定 22 20432 =.=. s s 甲乙 ,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2、理解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 3、培养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联系及综合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一、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图1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或D) ,C ,E ,F ,G ,H 。 (2)在水循环类型A→B环节组成的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环节。 【课堂活动区】 一、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思维导图】 根据水循环从新的角度将大气降水、河流、内流湖、外流湖冰川、海洋、地下水、雨、雪、季节性积雪、内流河、外流河串联画出思维导图。 【开拓角度研析考点】 探究点一地表水的下渗 图2 1.读图2思考降水后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特点、坡度和植被) 2.换个角度,为什么说降水后地表的下渗条件不好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3.图示法表示植被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2019·全国卷Ⅲ] 图3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 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图3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汇总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教学案例 我所带的是高二(2)班,她是个庞大的班级,有56名学生。 在第一周上课的几天里,我渐渐的发现一名“怪”学生——张勇明。这名学生坐在教室正中间第二排的位置上。这样的位置是老师能看到的最佳位置,就在老师眼皮底下。上课时,其他这种位置的同学慑于被老师盯上,一般都规规矩矩的坐着,认认真真的听课,而这位同学却不然,他好象一点也不怕被我盯上。 上课时,先是看着黑板听一会儿,然后就弯下腰半趴在课桌上什么也不看,懒懒的样子,不知道在干什么。下课后我走到他跟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他笑着摇摇头说没有。 课后(2)班主任周老师告诉我,其实那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挺扎实的,只是有些懒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应该多注意多关照一下。 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在提问其他同学问题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去提问他。课后,走到他跟前问他有没有不清楚的问题。 渐渐的在以后的课堂上,这位同学半趴在课桌上的次数少了,当讲到关键处时,我也能看到他在集中精力听。而且我还发现他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书本内容,提前做课后练习及习题。有一次我讲四种命题的关系,下课后我走到张勇明跟前,看到他已经把下一节充分必要条件的练习题做过啦,而且准确无误。 中段考试成绩出来了,张勇明的数学考了75分(满分150分),全班第一名。其中有一道数学大题难度较大,我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可是只有张勇明一个学生作对,其他做对的同学寥寥无几。 由此,我体会到:由于(2)班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而高中阶段新内容新知识的接受又需要以前所学内容做铺垫,而以前的知识又没真正掌握,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以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多数同学听的蒙蒙胧胧似懂非懂。 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同学做到:(1)把以前的数学课本从家里找到带到教室来,放在课桌上有意识的经常翻一翻。这样有些没记住的公式或不熟悉的公理定理就能记住了。(2)同学们作课堂笔记的时候,对于涉及到的旧知识内容如果不了解,那么也要做笔记。这样易于查漏补缺,新旧内容一起巩固并掌握。(3)当天事情当天做。每天上完新课后,若有不懂的问题争取当天解决,或者问我或者问同学。(4)经常复习巩固。 高二(班)路玉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案).doc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数量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二、教学目标 1.(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2.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随机事件发生存在的统计规律性. 四、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学生没有基础,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个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数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能够准确回答的.例如,明天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吗? 明天上午第一节课一定是八点钟上课吗?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同时也 有许多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回答的.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来到学校?明天中午12:10 有多少人在学校食堂用餐?你购买的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这些问题的 结果都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数据的分析单元复习教学案

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 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1、知识点回顾 (一)平均数: 1、样本1、 2、 3、0、1的平均数等于______。 2、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_____________人。 3、数学期末总评成绩同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并安3:4:5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末考试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分。 (二)中位数和众数 4、样本1、2、3、0、1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5、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5,-2,3,x,3,-2,若每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则这组 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 (三)极差和方差: 7、数据1,6,3,9,8的极差是_________。 8、一组数据X1、X2、,,X n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1+1、2X2+1、,,2X n+1的极差是______。 A.8 B.16 C.9 D.17 9、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10、如果样本方差, 22222 1234 1 [(2)(2)(2)(2)], 4 s x x x x 那么这个样 本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样本的容量是是______________。 二、拓展练习 例1:一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若学生A除外, 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_____。 例2:汶川大地震后牵动每个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位南充籍在外打 工人员也捐款献爱心。已知5人平均捐款560元(每一捐款数额均为百元的整数倍),捐款数最少的也捐了200元,最多的(只有1人)捐了800元,其中一人捐600元,600元恰好是5人捐款数额的中位数,那么其余两人的捐款数额分别是_____________。 点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满足的条件。 同类问题:数据-1,3,0,x的极差是5,则x=_____________。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某班50名学生右眼视力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力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人数 2 2 2 3 3 4 5 6 7 11 5 求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所得 到的信息) 2、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相同条件下各射击5次,各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5 8 8 9 10 乙:9 6 10 5 10 (1)分别计算两人的平均成绩; (2)求出每组数据的方差; (3)谁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三、巩固提升: 1、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若这组 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2课时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 目标 1.理解化合价的含义,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3.初步学会使用化合价规则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4.初步学会应用化合价书写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 化合价 1.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用“化合价”来反映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情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很多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新的物质。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n 个电子,化合价为+n 价,形成带n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n 个电子,化合价为-n 价,形成带n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因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密切关系。例如,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 2+ ,化合价为+2价。 有一些物质,如Ca(OH)2、CaCO 3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的原子团,如OH - 、CO 2- 3,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做根,根也有化合价,如OH - 带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得1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通常是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来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为“+1”或“-1”时,“1”不能省略。如,M +2g O -2 、Na +1OH -1 、Ca +2 (OH -1 )2。试比较与离子符号书写的差异性: +1价的氢元素①__________;氢离子②__________; -2价的硫酸根③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④____________。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阅读教材P85,了解化合价的规律。 (1)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⑤________。 (2)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和⑥_______,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⑦________。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显⑧________,非金属元素显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 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 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 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对学数学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 里“灌输数学” 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 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 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 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 3.水循环的意义。(课本P56勾画并记住)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 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 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 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我的收获】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 重庆市接龙中学校 刘利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查漏补缺(若对这些知识有遗忘,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视频学习) 本章知识体系归纳: 1、若n 个数 的权分别是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2、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 f 1+ f 2+…+ 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_______。 3、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 。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4、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____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n x x x ,, , ?21n w w w ,, , ?21

自然界中的水(2)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2) 【学习目标】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和蒸馏水的区别,知道硬水与软水,区别会硬水与软水。 2、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了解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3、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学习重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 3、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食盐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1. 蒸发(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硬水是,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少量并搅拌,泡沫较且有的是硬水,泡沫较且有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3.过滤---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 漏斗内,用少量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 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②玻璃棒轻靠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 ,理由是。 4.水的净化流程(自来水生产过程): 天然水→(加明矾)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净水 (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考纲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 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案例1: 补给关系为: 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绝对经典)

§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这样考 1.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以选择或填空题形式出现;2.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和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 3.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 (E )=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F )=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③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一般记为A , 则P (A )=1-P (A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频率和概率 (1)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 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个. 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 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 7 ;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答案 0解析 ①错,不一定是10件次品;②错,3 7 是频率而非概率;③错,频率不等于概率,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2.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为m n ,当n 很大时,P (A )与m n 的关系是( ) A .P (A )≈m n B .P (A )m n D .P (A )=m n 答案 A 解析 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可近似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 .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 D 4.某射手的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2、0.3、0.1,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超过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5. 题型一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例1 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 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解 (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二十章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复习与回顾本章的重要知识. 2.总结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 【学习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知识结构我能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表: 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 A.15,15 B.15,14 C.16,15 D.14,15 2.“植树节”时,九年级一班6个小组的植树棵数分别为5,7,3,x,6,4.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则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 【合作探究】 某校为了解学生“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效果,中考体育尝试结束后,随机从学校720名考生中抽取部分学生的体育尝试成绩绘制了条形统计图.试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共抽取了80名学生的体育尝试成绩进行统计; (2)随机抽取的这部分学生中男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是26.4,众数是27;女生体育成绩的中位数是27; (3)若将不低于27分的成绩评为优秀,估计这720名考生中,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大约是多少? 解:720×=396(人). 答:这720名考生中,成绩为优秀的大约是396名. 【自主探究】 某跳远队甲、乙两名运动员最近10次跳远成绩的平均数为602 cm,若甲跳远成绩的方差为s=65.84,乙跳远成绩的方差为s=285.21,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选填“甲”或“乙”) 【合作探究】 从甲、乙两位车工加工的零件中,各抽查了8件,量得直径尺寸如下:(单位:mm) 甲:35.01,35.03,35.05,34.98,34.96,35.00,35.02,34.95 乙:35.04,34.99,34.97,35.00,35.03,35.01,34.99,35.01 (1)求x甲和x乙,s和s; (2)说明谁的零件尺寸更接近35 mm. 解:(1)x甲=35,x乙=35.005,s=0.001 05,s=0.000 45. (2)∵s>s,∴乙的零件尺寸更接近35 mm.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教案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分布⑤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 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 ____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探究材料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

6.3数据的分析学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 课前复习: 1 数据1,0,- 3, 2, 3, 2,— 2的中位数是 _____________ ,众数是 _______ . 2、 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 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 9.3 8.9 9. 2 9.5 9.2 9.7 9.4 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 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________ 分. 3、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统计如下: 月工资 /元 5000 4000 2000 1000 800 500 人数 1 2 5 12 30 6 、新课预习:(阅读课本P145—146页,完成下列各题) 1.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 随机抽取 了同种规格的面包 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 量如图所示。 (1 )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多少? (1) 观察三幅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 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 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 估计的? 110 1阳 108 10T 10^ IQ5 104 103 102 101 100 的 9S (2)估计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再具体 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盟 93 92 1 2 3^1 FS9 1O11 2.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 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 甲队队员年龄 人数 乙队队员年龄 丙队队员年龄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 三、小组合作,展示点评 例1.小明调查了班级里 20位同学本学期 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 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 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20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3) 在上面的问题,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四、巩固练习 1.某题(满分为5分)的得分情况如右图,计算此题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 : ⑤ ① □①1遍 ■②BC 诜 口③5[玩 □畝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