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文档资料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8?海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时代》杂志选择了三位中国农民工作为封面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劳工的勤奋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当前,我们正在为“中国制造2025” 努力,就应该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需要国家()

①要求人们增加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

②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

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④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近来,“分享经济”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所谓“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取收入的经济现象。下列对“分享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①“分享经济”获得的收入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从消费的目的来看,“分享经济”属于租赁消费

③“分享经济”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

④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缩小社会整体收入差距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3%,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

①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③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9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①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

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今天,这个观点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是()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19年7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尚选曼在发言中建议,要降低收入税,甚至可以尝试对一些特殊群体征收一种特殊所得税,即负所得税。比如,一个贫困者原来每月收入是1000元,政府实行-30%的所得税率,每月他的实际收人即为1000元加300元,共1300元。征收负所得税()

①证明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②可以激发贫困者本身积极性,体现财政资金补贴

③说明税法和税率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变通执行

④体现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

④着力调节过高收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某国政府在本年有以下几项资金活动的统计资料,这几项资金活动中()

A. 政府收支达成平衡

B. 府收入为13亿元

C. 政府支出为15亿元

D. 政府收入为19亿

10.2019年,我国继续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下列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

是()①增大精准扶贫支出力度

②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

③小微企业减半缴所得税

④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2019年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4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6亿元,同比增长10.6%。下列因素能够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是()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②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

③完善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

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19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

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国家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

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等机制。材料表明()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行政手段是推动地方脱贫的重要方式

③经济手段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4.假如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处于下图E的位置,当前短期内财政收支由E点向A点移动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是()

①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②扩大需求,拉动经济

③增加供给,抑制需求

④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面对实体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我国继续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同时着力于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发挥预期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社会需求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产品供给

③实行结构性减税→相关企业税负减轻→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

④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刺激消费需求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 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比2019年提高0.6个百分点。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部分用来

保障民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提高财政赤字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

②财政赤字增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③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要方向

④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9-2020)》,探索建立主体

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协作网络化,开放高效、氛围活跃、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①是发展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可以更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④有利于发挥企业和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作用

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8.(2018·江苏)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

工资水平。2019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

映这一变化的是()

A. B. C. D.

19.2019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0.2019年7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各级地方财政要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领域财政资金转型,以运营补贴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也

可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前期费用奖励予以支持,逐步减少资本金投入和投资补助。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①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问答题

21.从当前来看,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恰当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措施。

2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材料一:某省人民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指出:2019—2019年继续实施对文成、泰顺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特别扶持计划;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

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

立健全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材料二:效率与公平是高飞的“双翼”。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更多在提高效率,创造财富。而进入

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多保障民生、提高社会公平,将成为新的政策取向。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就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23.2019年12月25日,全国财政会议在京召开,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楼继伟要求,2019

年财政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

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公有制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错误;

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存在其它分配方式。

②排除;

③④的判断符合我国的分配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解答本题,要明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围,不能将二者混淆。

2.【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的基本分配制度。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需要国家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

比重”不是从国家角度,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3.【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租赁消费是按照交易方式不同进行划分,②错误;“分享经济”经济所取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答案为C

【点评】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消费、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尊重,

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增加居民收入。

4.【答案】D

【考点】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并不能说明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①不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未必是劳动报酬增长引起的,材料并不能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②不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正确;

2019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这意味着居民

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5.【答案】B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国务院会议决定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这有利于减轻企业经济负担,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①选项正确;“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有利于增加职工现金收入,促进消费,③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材料中不涉及财政转移支付,②选项不符合题意;

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的目的不是完善社会保障,④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个人收入分配入手,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运用能力。

6.【答案】A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启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①②④符合题意;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的知识,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不大。

7.【答案】C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税收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选项①说法错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故排除。

选项③说法错误,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有关部门的批准不能更改,故排除。

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税收的固定性,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答案】D

【考点】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表述错误,排除;

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要求我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故②③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脱贫的问题,着力调节过高收入与题意无关,④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包括最低工资标准等等;再分配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包括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等。

9.【答案】A

【考点】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分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税、利、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出的是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当年财政

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通过上述表格看出,政府收入10+1+1+2=14亿元;政府支出为5+3+6=14亿元,故政府收支达成平衡,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财政收支的知识,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0.【答案】B

【考点】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①③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合题意;

①④是货币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好设问,并注意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1.【答案】D

【考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①不符合题意;

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②不符合题意;

完善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导致财政收入增长,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12.【答案】C

【考点】财政支出,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

财政支出增加是社会总需求增加,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增加,故①错误;

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有利于企业税负减轻从而研发投入增加,使企业实现转型,故②正确;

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错误虽然推导正确,是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③排除;

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会使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导致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使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经济生活中的传导类选择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环环相扣,以及前后两个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13.【答案】A

【考点】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宏观调控

【解析】【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财政和利率机制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如何区分财政的作用?

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4.【答案】D

【考点】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财政收支由E点向A点移动,说明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故判断此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②④符合题意;③中“抑制需求”和①中“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5.【答案】A

【考点】财政与宏观调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降低存贷款利率”不属于财政政策,②不符合题意;“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不是扩大社会总供给,④错误。答案为A

【点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公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拉动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需要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从而使得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平衡。

16.【答案】B

【考点】财政收支平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解析】【分析】选项②说法错误,适度的财政赤字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选项③说法错误,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经济建设支出;

财政赤字率提高,说明国家加大了财政支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故选项①正确;

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故选项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以及财政收支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7.【答案】B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配置资源

【解析】【分析】这个机制有利于通过市场和宏观调控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故①②符合题意;

提高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按劳分配没有直接关系,故③和题意不符;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即可。

18.【答案】A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析】【分析】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所对应的劳动力价格,应为D、S的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因此最低工资P1应高于D、S的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019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低工资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理解图像信息。将两个方面联系作答。

19.【答案】D

【考点】财政支出

【解析】【分析】选项①符合题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激发经济内生动力,需要实行增支减税的政策,由此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选项②符合题意,国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导致财政支出扩大、赤字增加;

选项③说法错误,国有企业或国有参股企业才必须上交利润,民企只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收即可,排除;

选项④说法错误,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并不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排除。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财政赤字的知识。本题为传导型试题,需要考生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比选项作答即可。

20.【答案】A

【考点】财政支出的构成

【解析】【分析】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①③项符合题意;

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不一定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②项说法错误;

这些举措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属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出,④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排除本身错误和无关选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二、问答题

21.【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解析】【分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要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方面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点评】本题以理顺分配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2.【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合理比重和两个同步提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点评】本题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试题本身难度不大。

23.【答案】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体现了这一作用。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说明了这一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这一作用。

【考点】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分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是在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是在发挥财政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改善民生等,是在发挥财政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山东省胶南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山东省德州市政府启动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打造“中国太阳城”。两大措施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B.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C.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2.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是政府运用________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________。() A.行政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经济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3.漫画《经营高手》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启示是()

①必须禁止各种形式的垄断经营 ②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交易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反对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4.2012年3月16日,公安部明确提出2012年将组织三大战役,进一步深化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全面开展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打击制售假药犯罪破案会战。“瘦肉精”、“地沟油”、“病死猪”、“制售假药”等的存在表明市场调节具有() A.自发性B.盲目性 C.滞后性D.竞争性 5.2011年11月4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康师傅将与百事中国组建“战略联盟”,康师傅控股以全资子公司康师傅饮品5%的直接权益,换购百事可乐中国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的全部权益。这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经济生活第三课测试卷

高一政治必修1测试卷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号数 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读图表“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据此完成1?4题。 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987.2 元 14.8% 其中 同比增长 交通和通信支出 842.5 元 18.6% 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630.1 元 28.9% 衣着支出 613.3 元 23.1% 居住支出 443.9 元 20.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380 元 23.3% 住房装潢支出 152.5 元 53.1% 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 89.2 元 79.2% 团体旅游支出 60.1 元 52.5% 1. 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 14.8%,其直接原因应该是( ) A.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B.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C.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D.消费观念 的不断变化 2. 在消费项目中,完全属于劳务消费的是( ) ① 交通和通信支出②文化娱乐服务支出③衣着支出④团体旅游支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 在消费项目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结合当前实际,其原因可能包括( ) ①燃料价格下降 ②燃料价格上涨 ③车辆使用量增加 ④车辆使用量减少 A.①②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4. 从该市居民人均消 费支出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们对生存资料消费越来越不重视 B. 人们更加注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C.社会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D.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5.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 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 4007万人。将扶贫新标准提高到人均 1196元( ) A.能够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B. 可以扩大贷款消费的规模 C.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D. 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居民消费继续向文 化教育、旅游、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住房等方面转移。据此完成 6?7题。 6.材料内容表明( ) ①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③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④当今社会多数人已具备享受性消费的条件 D.①②③④ ) ② 有形商品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 ④发展资料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D.①④ 8. 下图是对某校180名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该图显示( )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7?“吃穿” “文化消费”和“旅游”分别属于( ①有形商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 ③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经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 单元 姓名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C1.2009年某钢笔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90 元,2010 年生产该钢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90 元 B.45 元 ?C .60 元 ?D.135 元 A2.小刘在书店看中了一套高一课外辅导书,定价56元。对书的定价反映的经济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观念上的货币 ③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④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3.在空调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众多厂家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时,海尔空调却令人称奇地在“高价位”上高奏销售凯歌。海尔的经验是:依靠科技,让科技跑在市场前面;不算价格账,专打“质量战”;服务无止境,忠诚于消费者。可见 V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已不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V ②产品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重要 ③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服务消费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D4.右边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一般出现在 时期。 A.供过于求 B.供求平衡 C.通货紧缩 D.通货膨胀 2010 年 5 月 2 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此次上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人民币流动过快,对出现的通货膨胀苗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此回答6-7题。 D5.下列现象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V ①物价不断上涨 V ②国家发行的纸币过多 V③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 V ④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6.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A.支票 B .汇票 C.信用卡 D.存折 大米涨价了,也得买。 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 需求有弹性

(完整word版)经济生活第三课测试卷

高一政治必修1测试卷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姓名班级号数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表“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据此完成1~4题。 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987.2元 14.8% 其中同比增长 交通和通信支出 842.5元18.6% 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630.1元28.9% 衣着支出 613.3元23.1% 居住支出 443.9元20.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380元23.3% 住房装潢支出 152.5元53.1% 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 89.2元79.2% 团体旅游支出 60.1元52.5% 1.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8%,其直接原因应该是() A.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B.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C.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D.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 2.在消费项目中,完全属于劳务消费的是() ①交通和通信支出②文化娱乐服务支出③衣着支出④团体旅游支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在消费项目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车辆使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结合当前实际,其原因可能包括() ①燃料价格下降②燃料价格上涨③车辆使用量增加④车辆使用量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从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们对生存资料消费越来越不重视 B.人们更加注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C.社会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D.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5.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将扶贫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 A.能够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B.可以扩大贷款消费的规模 C.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D.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居民消费继续向文化教育、旅游、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住房等方面转移。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内容表明() ①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④当今社会多数人已具备享受性消费的条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吃穿”“文化消费”和“旅游”分别属于() ①有形商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有形商品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 ③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④发展资料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图是对某校180名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该图显示() 学生生日花钱情况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50分) 的哪种现象( ) A. 强词夺理,漠视市场法律法规 B. 见利忘义,破坏市场准入规则 C. 置若罔闻,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D. 投机取巧,扰乱公平交易秩序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市场机制 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应该高度重视( ) ① 价格信号的变化 ②经济手段的运用 ③税收政策的调整 ④供求关系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签订合同约 40亿份,而履约率仅约 50%企业每年由此导致的损 失高达6 000亿元,为防止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状 态。这一现象说明() A .现货交易是避免经济损失的最佳选择 B ?市场调节具有盲印性和滞后性的弊端 C.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 .政府要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 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 ① 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②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 ③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 “出口状元”往往会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欧盟抓住鞋子不放,而美国人 认准了轮胎,中国对此的反应则是,限制美国鸡肉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同时向 WTO 投诉欧盟对中 国鞋征收165%勺反倾销关税。这表明() A .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D ?中国对美国、欧盟进行贸易倾销 6、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而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主要障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才能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城镇 化进程。为此,我们必须( ) ①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人们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② 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 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流转 ④ 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一线城市流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7.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出口贸易上不仅强调继续稳定一般 性产品出口,还全力支持中国装备、中国 技术走出国门。目前,中国企业在铁路、能源、基建、工程等方面的“走出去”步伐已经取得一定 成效,积累了 一定经验。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 ( ) &某矿业城市准确定位,未雨绸缪,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 下,结合当地实际,全市陆续建成了以食品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和服装轻纺为主的多 个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多路并进。可见该市走的是( ) A .产业优化之路 B .自主创新之路 C .统筹城乡之路 D .生态环保之路 ① 提升了高端装备的技术水平 ③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助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升级 ④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④ D .②④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答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商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 3.商品交换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的交换。 4.价值是凝结在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货币的其他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商品流通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交换,其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______(上涨or下跌),纸币_________________(贬值or升值)。 13.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______(上涨or下跌),纸币_________________(贬值or升值)。 14.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支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支付凭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16、人民币对外升值有利于___________(进口or出口),不利于__________(进口or出口)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拥有。() 6.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7.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8.只要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存款储蓄的意愿显著增强。() 10.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

2018年经济法基础练习 第三单元 民事诉讼(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民事诉讼 【考点3】诉讼时效(★★★)(2018年重大调整) 4.诉讼时效的中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5.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例题1·判断题】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消灭。() 【答案】× 【解析】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例题2·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有()。

A.权利受到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死亡 B.权利人申请仲裁 C.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D.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事由。 【例题3·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诉讼时效中止事由的有()。 A.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B.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C.权利人提起诉讼 D.不可抗力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 【例题4·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请求权中,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有()。 A.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B.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C.不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D.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答案】ABCD 第四单元行政复议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汇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推荐背知识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理解为主)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定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③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也就是按劳分配的意义) 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是分配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是对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非按劳种分配方式 (1)范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2)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利与弊 利: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弊:会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 4、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 (1)分配公平的定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坚持分配公平的原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⑤生产决定分配,从根本上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_高二经济生活第四课练习题_(最新整理)

高二经济生活第四课练习题 1、私营经济具有不同于个体经济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私营经济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C.以取得利润为目的D.有利于促进和增加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A.分配消费B.消费分配C.消费交易D.交易消费 3、智能手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手表的概念,智能手表不仅仅用来看时间,它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我们可能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这反映出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与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三大运营商宣布于2017 年9 月1 日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广大手机用户将和多年来广受诟病的手机全国长途、漫游费告别。该项举措的影响是() ①降低信息消费品价格,促进信息消费②降低通讯运营企业盈利能力,减少其收益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信息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间接传导、拉动旅游消费,扩大内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6 年12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李克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国家高度重视非公布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 ①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面对当前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许多企业通过“私人定制”经营模式,获取到了新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②创新推动企业发展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引导企业生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提出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供给影响需求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生产取决于市场需求④需求量影响供给量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8、腾讯公司为智能手机推出了即时通信服务的一个应用程序——微信。因具有不受时间、空间束缚,成本低等特点,其用户已达4 亿人,微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B.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C.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9、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1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控制国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A.①③ B.③④ C.②④D.①④ 11、2017 年6 月27 日.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讲话表示:加快构建适应经济垒球化和新工业革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的市场准入,放宽一些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在支持政策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这有利于 ①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②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③非公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④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引进外资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12、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其它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废气捧放量比较低,被认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 ①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②对汽车产业调整有导向作用 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④是为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近年来,智能家居在我国开始悄然流行。消费者只要身边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家电、照明、安防等,即时管理监测家居环境,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简单。由此可见,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①取决于人们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方式转变②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八课复习提升考试试题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八课复习提升考试试题 2020届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八课复习提升试题 一、单选题 1.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了11万亿,其中,民生相关支出占比最多。据此,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在财富分配过程中积极地向个人倾斜 ②通过财政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充分发挥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④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大于经济建设支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 描述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状态的经济模型。其特点是, 在一种变革中,获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利益受损 失者的损失。它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下列事项中,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是() ①国家持续减税,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很多企业经济效益可能提高 ②如皋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 ③国家提高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高收入者缴税增多 ④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支出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国民经济稳定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大致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下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中能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的是 ①全国出口164177亿元②全国进口140874亿元 ③全国粮食总产量13000公斤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635636亿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菲利普斯曲线(如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 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 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政府应加强调控 ④政府应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提出的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 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支出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减发纸币,减少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需求稳定、具有可经营性、能够实现按效付费、公共属性较强的文化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项目实施。这一做法有助于: ①实现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转变②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确保文化产品质量,提供了更多更好精神食粮④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近几年来,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聚力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I的是 ①深化增值税改革,2019年将制造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l3% ②降低贷款利率水平,缓解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相关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④政府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 / 7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2011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姓名班级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4.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从分配方式上看,小张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5.家在农村的姑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李某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6000元,,李某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7.某“9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8.小王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上看,小王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9.下列对我国收入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0.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消除收入差距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我国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够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3.“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做一块蛋糕,那么制作好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好蛋糕同样值得重视。”这说明() A.要注重生产和积累的关系B.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C.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4.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是 ( )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②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 6.增值税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但我国过去也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 2009 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不再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 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 6%(工业) 和4%(商业) 统一调低至 3%, 而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则由13%恢复到17%。经测算, 该项改革措施, 税收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可见, 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 ( )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②有利于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内需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④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实施出口退税( ). ①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②可以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③必然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④只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当前,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接连出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讨论日趋热烈。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应 该提高起征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 ) A.体现公平原则,所有企业和公民都要依法纳税 B.体现奉献精神,不论收入高低,纳税越多越好 C.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D.高收入、低收入和无收入者一视同仁,依法征税 9.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经济生活第四课练习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12月14日iPhone5在中国上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技术创新超越了传统手机和电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视听效果和娱乐享受,推动了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这表明 (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归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④ 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 ( ) ①一心一意谋求发展②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④通过改革从根本上变革我国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②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和消费的动力④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①③B.③④ C.②③ D.①② 4.“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及时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强培育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 ( ) A.保证公有资产在所有地域和行业占主体地位 B.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其主导作用 C.缩减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关键行业领域占支配地位5.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有利于 ( ) ①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②国有资产质的提高③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④D.③④ 6.我国的民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 ( ) ①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②劳动生产率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③可以吸纳劳动者就业④能够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广泛存在于县区、街镇、社区、乡村,是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它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从市场主体地位看,“草根经济” ( ) A.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与公有制经济是平等的 D.更符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8.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2年全国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虽然减少通行费收入亿元,但却刺激居民出行人次达亿,再创新高,拉动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 105亿元。这说明 (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②消费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消费热点的出现可以 带动新产业的成长④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为推动国有垄断行业改革,2012年我国将进一步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这 ( )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2020届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教师版)

大足一中2020届高三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系列(3)考查范围: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时间:25分钟 选择题(共2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1 分配制度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这一论断旨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保持现行分配方式的稳定性,让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探索的总结和肯定,能坚定制度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①错误;市场即“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②④是对这一信息的正确解读。 2.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前提是 A.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B.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D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D 正确;劳动是价值的源泉,A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C错误。 3.某中外合资公司规定,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发给员工,其构成如下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该公司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 一、知识框架图 二、主体知识要点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说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经济活动中人们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