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第Ⅱ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

B、银河系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C、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D、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尺度最大的天体系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B、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表面存在大气层

D、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

3、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B、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的一个圈层

C、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

D、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

4、在低层大气(主要是对流层),越往高处,气温越低。这说明:

A、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B、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C、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D、低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

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6、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B、近地面空气冷却会收缩下沉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D、近地面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7、读“水循环示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这是海陆间循环的示意图

B、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C、该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D、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

8、下列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世界海洋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

B、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

C、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寒流经过

D、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9、关于A、B两地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为沿海地区,A地的降水较少

B、B附近地势较高,常常有地形雨形成

C、厄尔尼诺现象源自B海区

D、B地没有寒暖流交汇,难以形成渔场

10、黄河是世界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大量的沙土,被黄河带到渤海,可是在几千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这是因为:

A、黄河泥沙都被海波冲到更深的大洋C、渤海沿岸的人类抽沙的活动多

B、黄河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彻底的治理D、渤海地壳同时在下沉

11、在非洲由赤道向南北出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有规律的更替,是:

A、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C、是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12、某城市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

该城的布局如下图。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城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

B、一年中的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少

C、该城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

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

13、读右图,下列说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向斜

B、①处有人类化石,③处有恐龙化石

C、A成山谷,主要受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D、两处比较,在B处修建地铁更合适

14、陆地上每年降水量110 000km3,蒸发量70000km3,余下的40000km3中有28000km3直接流入

海洋,再有5000km3流经无人区,其余7000 km3才可能为人类利用。二十世纪以来,人类修筑水库控制了2000 km3的水,人类有效用利用的淡水增至9000 km3。以上资料说明:

A、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

C、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

D.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15、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属于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不属于地理环境

B、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C、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无任何关系

D、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6、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指标是 ( )

A、气温和降水

B、天气和热量

C、降水和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和下垫面

17、形成我国海南岛与黑龙江两地之间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差异

D、人类活动

18、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具有可逆性

B、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不是因为气候变化的结果

D、人类可以再造自然环境

19、水汽压高低可以反应水汽含量的多少,图6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

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图3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3,回答20~22题。

20、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1、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22、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福建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23、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

B、类活动

C、下垫面

D、太阳辐射

24、下列叙述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 ( )

A、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渗透

B、陆地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25.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

A.晴天日平均值约2.4 ℃,最大值约3.7 ℃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26.一日中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 )

A.8:00前后、12:00前后

B.10:00前后、14:00前后

C.12:00前后、16:00前后

D.6:00前后、14:00前后

27.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气候能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随着气温、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29.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30题。

30.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31.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32.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33.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3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造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塑而成

35.读右图地壳物质循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沉积岩

B ②是岩浆岩

C ③是变质岩

D ④是岩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1.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0分)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等。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4分) (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5分) (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 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后回答:(7分)

①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姓名 班级 考号

②三地纬度位置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请说说这种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布

规律等: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是__ __,成因是__ __;

B处的地形是_ __,成因是____ __。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 __处,原因是_

31、材料题(本题基本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生物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它给人类的启示是: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

......。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

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

(4)①温带森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②(差异的规律)这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经度地带性);(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水分

变化为基础,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位置差异、距海远近);(分布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由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从全球来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2.(1)A B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A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专题复习整理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精度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相等 形状:半圆 相互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重要经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180°经线 20°W ,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纬线和纬度 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长度:不等 形状:圆圈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 特点 重要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23°26′S ,23°26′N ) 南北极圈(66°34′S ,66°34′N ) 高、中、低纬的分界线(南北纬30°,南北纬60°) 五带的分界线 几 个重要数据 地球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4万多千米) 南北纬60°纬线(圈)是赤道周长的一半 赤道上,一个经度的赤道长度约是111km 任一经线上,一个纬度的经线长度约是111km

宇宙环境人 类 认 识 的 宇 宙 日 、 地 、 月 的 关 系 太阳辐射能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能量来源:核聚变,损耗质量转化为能量 对地球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 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约11年) 影响:地球气候、电离层、磁场 太阳大气结构(图):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辐射和太阳常数 月相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图):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形成原因:月球不发光但反射太阳光;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 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朔、望、两弦) 宇 宙 新 探 索 开发宇宙: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中地理资料地球上六大类地理资源介绍

高中地理资料:地球上六大类地理资源介绍地球上六大类地理资源,你知道是什么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一、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按土地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大致分为农业用地、工业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类型土地(如荒山、荒地、沼泽、海涂、沙漠等)。地球上各类土地资源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差异,各国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水资源 自然界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海洋、冰川、江河、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和大气水3种类型。地球上的水资源共约1386×107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水,陆地水约占3.3%。

其中30.4%分布在河流、湖泊、土壤和地下600米以内的含水层,便于人类利用,其余的分布在极地和山岳冰川、永久雪盖、永久冻土中。 由于陆地淡水资源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工业、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世界陆地的很大一部分已出现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并出现了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海水淡化和极地冰川利用问题,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从一国一地区来说,查清水资源情况,防止水污染,制订合理利用方案,乃是确定工业、城市发展规模、保护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来源之一。由于矿产资源的储量、产量和质量以及地理分布的区域性,对于经济区划的制定和生产布局的规模、投资、时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矿产资源往往被视为资源地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按其特点和用途又可分为铁、锰、铬、钨等黑色金属,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铝、镁等轻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铀、镭等放射性元素和锂、铍、铌、钽等稀有、稀土金属。非金属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原料,磷、盐、硫等化工原料,金刚石、石棉、云母等工业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材料。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对各类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包括:矿床的工业类型、储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后者又包括矿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的地域组成、运输条件、工农业生产水平、城镇人口劳动力状况等。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反思 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反思。 一、经验总结 1.重视并且加强集体备课,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大家共同进步、发展才能从整体提高年级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就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一些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互相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是体合作、探究、创新的一种好模式。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最终高考取得成绩的一个有力保证。 2.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活跃的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探索。 3.欣赏学生、适时的赞扬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 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 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 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 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 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 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 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 况,正确的是DXHAoKLZ7F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最新我的高中地理教学故事(1)

我的高中地理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认为,教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本人以为学生要学好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要突破难点。下面就自己的理解,来具体谈谈。 一、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的材料过于简单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 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1)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20世纪80年级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2)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

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3)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4)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将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分别 比喻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的水龙头等。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二、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顺口溜:姜(江)太公(松)三上鄱阳洞吃珠成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2)给予材料特殊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把木头点着了产生的小火星。(3)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①恒星 ②星云:云雾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氦; ③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 呈云雾状。 ⑥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陨星(非天体)有陨星(陨)、铁陨星(陨铁)和铁陨星三种。2 3、月/ 1。 2 3 2.5亿年。 4 三、太阳 1 ②色球——耀斑、日珥; 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 11年。 四、只有一个地球 1 ②巨行星(木、土):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 ③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火:2个——火卫一、火卫二; 海: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27.32 4、自转公转向:自西向东。 5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3 三、日食和月食 ,但日地月三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四、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 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顶托河水入海;

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 ①捕鱼、晒盐; 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③利用潮汐发电; ④海洋运输业。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非重点)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 2 ①1970年——“东红1 ②2003 ③2005 3 ①:之西北高原地区; ②:; ③:,但位于境; ④:正在建造,优势:靠近赤道,纬度低,自传线速度、惯性大,节省火箭燃料。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1、人来探索太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宇宙。 2、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①空间资源: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国际空间站、太空移民…… ②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系)——地月系(行星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分层及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黑子②色球层(日全食时可见)——耀斑、日珥③日冕层(日全食时可见)——太阳风(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 横波:可在固体传播;速度慢 纵波: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快 莫霍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软流层:①软流层呈熔融状态(类似橡皮泥的物质,但不是液态),横波可以在此传播; ②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③岩浆的发源地。 (2)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3)地方时计算: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为6:00“昏赤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昼弧中点所在经线为12:00夜弧中点所在经线为0:00 极昼切点为0:00,极夜切点为12:00 15°~1小时;1°~4分钟;东加西减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H =90°-纬度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三入一出”:岩浆(岩浆只能转化成岩浆岩)“一入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二入二出”: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图1.地球的公转 图3.四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图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下面是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高一地理专题1~15 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①恒星 氦; ②星云:云雾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氦; ③行星 ⑥流星体 星;陨星(非天体)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三种。2 3、月/ 1 2 3 2.5亿年。 4 三、太阳 ②色球——耀斑、日珥; 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的显示。

3 四、只有一个地球 1 ②巨行星(木、土):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 ③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火:2个——火卫一、火卫二; 海: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27.32 4、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5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三、日食和月食 者真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四、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 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顶托河水入海; 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 ①捕鱼、晒盐;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56分) 1. (2分) (2013高一上·商南月考) 三圈环流中,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在() A . 赤道附近 B . 南北纬30度附近 C . 极地附近 D . 南北纬60度附近 2. (4分) (2013高一上·铁岭月考)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下题. (1) 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 大气降水 B . 地下水 C . 湖泊水 D . 冰雪融水 (2)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 . 海陆间循环 B . 陆上内循环 C . 海上内循环 D . 三者都不是

3. (4分) (2016高一上·怀柔期末)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 ①——重熔再生 B . ②——外力作用 C . ③——冷却凝固 D . ④——变质作用 (2) 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②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 (2016高三上·兴宁期末)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和图上信息判断() A . ①河自西向东流 B . ②河自东向西流 C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5. (6分) (2013高一上·三原期中) 如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1) 图中所示,近地面的大气其热量主要来自()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 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 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 1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3.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高原 14.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A.地壳 B.上地幔 C.内核 D.下地幔 15.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自从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其他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在师父的教导下,我收获良多。本学期我从事的是高一地理教学,所教班级是高一1、2、3、4班,无论怎么样,现在对四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和班主任的热情合作是分不开的。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现将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一学期,我思想上已逐渐成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其次,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跟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传送一些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二、教学方面 这一学期,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迫使我一方面加紧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比如我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地理学科的课,只要我有时间就去听,特别是师父的课,基本上能做到每次必听,听完之后还和老师交流经验,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另外老师也常听我的课,对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很尖锐的指出来,及时纠正了,在其他班上就没有了类似的情况。此外我还积极去

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如政治、历史等科目,因为,我已经能感受到虽然不是同一科,但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给我很多的知识,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教学经验。听课,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本学期共用了两本听课笔记来记录我的听课。听课还能及时让我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听课得到的教学经验,还有平时和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我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有一对双胎胎姐妹,班级里有最好,也许气氛会更热烈一些,假如没有就徦设,这个问题我用了两年,每次也都有较好的效果,乐此不疲。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的妹妹叫“姐姐”吗?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一年来我总感觉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另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在的学生动手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课堂互动方面,特别不愿意参加,所以,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并且高频率的以设问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笼统的针对学生,也不单一针对,而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学生,只

S技术高中地理专题复习

地理导学案 “3S技术专题 重难点 1.GIS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 2.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常考点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 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 形式看多以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近几年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1、遥感技术(RS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 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 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 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 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 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原理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应用遥感图像可以划分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相关资 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监测 荒漠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 响、植被变化等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 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 GPS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1)、应用和特点不同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科)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 1-2题。 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乙-甲 D .乙-丙-甲-丁 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 A .甲 B .乙 C.丙 D .丁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 A.部分地区下降 B.全国各地升高 C.南北差异扩大 D.东西差异缩小 4.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1955年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2015年有8个城市人口过2 000万。下表示意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7-8题。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 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二、奋斗目标 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为高中毕 业会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和初三不开设地理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理知识 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 3、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应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 单元 基本规律和原理 与人类关系 宇宙环境

日地关系 地球运动关系及其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利用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资源与灾害 大气环境保护 陆地与海洋 海水运动;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于地貌 水循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制 自然资源和能源 地质灾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增强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教学。 2、理解记忆为主,强化训练为辅。 3、结合社会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