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绘学概论课后答案

测绘学概论课后答案

测绘学概论课后答案
测绘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5.何谓地球空间信息学???它与测绘学有何种关系???

地球空间信息学:研究空间信息的结构、性质、获取、分类、存储、处理、描绘、传播并确保其优化使用的科学。将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图像处理、地图制图、土地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科学形成的地球空间信息学(Geo Information Science)。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一切途径来获取和管理有关空间基础信息的空间数据部分的科学技术领域。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只能以地球的数学这种形式来为地球信息科学提供空间基础数据。

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地球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

第3章摄影测量学

1. 什么是摄影测量?为什么摄影测量能够测绘地形图?

答:a、通过“摄影”进行“测量”就是摄影测量,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量测摄影所获得的“影像”、获取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

b、摄影测量可以把地面按中心投影规律获取的航摄比例尺相片转换成以测图比例尺表示的正射投影地图(具体见P59-60 自己总结)

2. 为什么必须要有“从不同地方摄取的两张”影像,我们才能看到“立体”? 对“两个不同的地方”有没有要求?

书P60-61页自由发挥!实在找不到了,谅解。

3. 什么是摄影测量的方位元素?如何获得?

(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主距) f 及像主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 ; 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此部分为网上的)书上见P69—3.2.3 P70 3.2.4

4. 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代替人眼在不同的影像上确定“同名点”?

P75第三段自由总结我也找不到答案!

5. 什么是“虚拟现实”?为什么摄影测量技术能够用于“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虚拟现实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初,虚拟现实技术才开始作为一门较完整的体系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网上搜来的!自己总结!

2、摄影测量的作用是生成物体的三维点云图像,这个三维图像可以用来呈现物体的三维效果,很逼真,因此可以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对一些物体进行“虚拟”,先通过摄影测量获取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放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就能呈现出三维的效果,就可以在各个方位各个角度上对其进行观察。

第4章地图制图学

1. 地图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图的特性有: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可量测性: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人们可以在地图上精确量测点的坐标、线的长度和方位、区域的面积、物体的体积和地面的坡度等。

直观性: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它是表达地理事物的工具。地图语言由符号、色彩和注记构成,它能准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数量和质量特性、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准确地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一览性: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事物,需要通过取舍和概括的方法只表示出重要的物体,舍去次要的物体,这就是地图制图综合。地图制图综合能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正确表达出读者需要的内容,使读图者能一览无遗。

2. 地图编制内容有哪些?

3. 电子地图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技术基础?

答:特点:

1、动态性

2、交互性

3、无级缩放

4、无缝拼接

5、多尺度显示

6、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

7、超媒体集成

8、共享性

9、空间分析功能

技术基础:

1、多维信息可视化技术

2、导航电子地图技术

3、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

4、嵌入式电子地图技术

5、网络电子地图技术

4. 空间信息可视化有哪些形式?

空间可视化形式主要有地图、多媒体地学信息、三维仿真地图和虚拟环境等。

1、地图可视化

2、多媒体地学信息可视化

3、三维仿真地图可视化

4、虚拟环境

5.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地图制图学在理学的范畴上来说,其实应该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工学的角度来说应该叫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

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GIS 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地图制图学cartography 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亦称地图学。传统的地图制图学由地图学总论、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地图整饰和地图制印等部分组成。地图投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描绘在平面上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地图投影的一般原理,探求地图投影的各种方法,地图投影的变换和地图投影的判别等。地图投影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亦称数学制图学。地图制图学同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尤其同测量学、地理学和数学的联系更为密切。测量学给地图制图提供地面控制成果和实测地形原图。地理学为地图制图提供认识和反映地理环境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地图制图学的地图投影就是以数学为工具阐明其原理和方法的;地图内容各要素选取指标已运用了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概念;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更需要各种应用数学。此外,地图制图学还同物理学、化学、色彩学、美学、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发生联系。

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

1.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 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的外围设备等等。

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操作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软件

——系统开发软件

——GIS软件,等等。

GIS软件的选型,直接影响其它软件的选择,影响系统解决方案,也影响着系统建设周期和效益。

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也是GIS系统的灵魂和生命。数据组织和处理是GIS 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许多问题:

——应该选择何种(或哪些)比例尺的数据?

——已有数据现势性如何?

——数据精度是否能满足要求?

——数据格式是否能被已有的GIS软件集成?

——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和集成?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等。

方法指系统需要采用何种技术路线,采用何种解决方案来实现系统目标。方法的采用会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人是GIS系统的能动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系统人员按不同分工有项目经理、项目开发人员、项目数据人员、系统文档撰写和系统测试人员等。各个部分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是GIS系统成功建设的重要保证。

GIS应用系统建设需要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有: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包括图形数据采集与编辑和属性数据编辑与分析。

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高新技术,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库操作、通讯功能等。

3、制图功能:根据 GIS的数据结构及绘图仪的类型,用户可获得矢量地图或栅格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为用户输出全要素地图,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行政区划图、土壤利用图、道路交通图、等高城图等等。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得到一些特殊的地学分析用图,如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等等。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包括拓扑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空间集合分析、地学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分析等。

5、二次开发和编程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编程环境中调用GIS的命令和函数,或者GIS系统将某些功能做成专门的控件供用户开发使用。

3.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哪些领域?请举例说明。

用于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

1.1987年联合国开始实施一项环境计划(UNEP),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系统(GEMS);

2.全球森林监测和森林生态变化有关项目(1990年对亚马逊地区原始森林的砍伐状况进行了调绘、1991年编制了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

3.海岸线及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

4.全球性大气环流形势和海况预报等。

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

1.在资源调查中,提供区域多条件下的资源统计和数据快速再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可应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资源调查与管理(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

用于监测、预测

1.借助于遥感(RS)和航测等数据,利用GIS对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环境污染等进行监视,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制作洪水淹没动态变化趋势影像图,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2.利用数字统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预测。如加拿大金矿带的调查,分析不宜再行开采的存在储量危机的矿山,优选出新的开采矿区,并作出了综合预测图。

用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籍管理

1.GIS技术能进行多要素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施城市和区域的多目标开发和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等;

2.城市和区域规划研究(研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城市与区域动态扩展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获取、城市空间结构的真三维显示、数字城市等);3.地籍管理(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和使用)。

军事应用

1.反映战场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完成态势图标绘、选择进攻路线、合理配置兵力、选择最佳瞄准点和打击核心、分析爆炸等级、范围、破坏程度、射击诸元等。

2.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利用GIS模拟部队和车辆机动性、估算了化学武器扩散范围、模拟烟雾遮蔽战场的效果、提供水源探测所需点位、评定地形对武器性能的影响,为军事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3.美国陆军测绘工程中心还在工作站上建立了GIS和RS的集成系统,及时地(不超过4小时)将反映战场现状的正射影像图叠加到数字地图上,数据直接送到前线指挥部和五角大楼,为军事决策提供24小时服务。

4.科索沃战争中,利用3S高度集成技术,使打击目标更精准有效。

用于辅助决策

其他

GIS还在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社会治安、运输导航、考古、医疗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一、国际发展状况

地理信息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已历经30余年。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应用方法论的提

高,以及有关组织机构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综观GIS发展,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例如,处理人口统计

局数据(如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的DIME)、资源普查数据(如加拿大统计局的GRDSR)等

。许多大学研制了一些基于栅格系统的软件包,如哈佛的SYMAP、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综合来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诸多方面,如学术探讨、新技术的应用

、大量空间数据处理的生产需求等。对于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专家兴趣

以及政府的推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限于政府及大学的范

畴,国际交往甚少。

(2)7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注重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的真正发展应是70年代的事情。这种发展应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开发、

利用乃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首要解决之疑难,而这些都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分析、处

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方法与系统。二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加快,内存容量

增大,超小型、多用户系统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门、学校

以及科研机构、私营公司也能够配置计算机系统;在软件方面,第一套利用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软件问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出现,据IGU调查,70年代就有 80

多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第三,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

培训,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ESRI)成立于1969年。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

承60年代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

人的影响削弱,而政府影响增强。

(3)8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时期,注重于空间决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

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

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地理信息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

,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如中国于198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

点实验室,美国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英国于1987年成立

了地理信息协会。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性

服务。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实用系统进入市场。(4)9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时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多机构必备的

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了现有机

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一方面,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

息系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

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

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

服务系统。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

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

统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

应用试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

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

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

实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展开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

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研制和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通过近五年

的努力,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在全国性应用、区域管理、

规划和决策中取得了实际的效益。

自9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

计划,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图使地理信息系统从初步发展

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实用走向实用化和生产化,为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

依据。努力实现基础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系统的实用化、遥感和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一体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工作重心上,出现了“东移”和“进城”的趋

向,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相对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急迫的地

区和城市首先实用化。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

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的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

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基础通用软件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

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产品研制与生产。同时经营地理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逐

渐增多。

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

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具备了走向产业化的条件。

5. 在网络Google Earth上面查找武汉大学或你感兴趣的地点,并进行标注。

第10章观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1. 你是如何理解观测误差、模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试述中误差与真误差的概率关系?并说明计算中误差的

意义。

3. 什么是最小二乘原理?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用于曲线拟合。其他一些优化问题也可通过最小化能量或最大化熵用最小二乘法来表达。

4. 如何理解测量平差这一学科在测绘成果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5. 通过学习前9章的内容,试举例说明本学科在上述各分支学科中的应用。

第11章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

1. 什么是“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为什么现在才提出这样的概念?

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方式。刨建数字地球所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已经正在开发。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以空间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成熟,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构成了创建数字地球的支撑科学技术和手段。数字地球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控制全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在接下来对数字地球的直观实例解释中可以发现,戈尔的数字地球学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以整个中国作为对象的数字地球技术体系

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要健全我国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各地“数字省区”的发展对于整个“数字中国”的最终建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建议,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在“十五”期间应当以促进

我国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为主要目标,完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规范;加速完善国家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和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并尽快建成多层次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数字省区”发展的规划指导统一标准,促进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国产化水平

据悉,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各类基础性、业务化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的开发,促其实用化,并积极支持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

2. 简要叙述数字地球的六大技术支撑。

3. 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是什么?它对数字地球的构建起什么作用?

地球信息科学英文名称:geo-information science 定义:由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网络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高度集成,及在信息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基础上形成的,以信息流为手段,研究地球系统内部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运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4. 举出具体示例来说明数字地球的作用和它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

5. 为了建好“数字中国”,测绘专业的同学应当如何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

语言学概论习题 1.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_元音__和__辅音_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_辅音__充当的。 2.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_舌位的高低__、__舌位的前后__、__嘴唇的圆展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7.汉语的调位可分__阴平__、__阳平__、__上声__和__去声__四类,其音质分别是__55__、__35__、__214__、__51__。 8.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_声母__、__韵母__、__声调__三部分,其中__韵母__又分__韵头__、__韵腹__、__韵尾__三部分。 9.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__同化__、__异化__、__脱落__、__增音__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__脱落__。 1. __语法规则__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__组合规则__和__聚合规则__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_____有一个完整的语调_______。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__陈述__ 。 5.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__自由词组__ 。 6.固定词组中的成份一般不能__更换__、__增删__ ,次序不能__颠倒__ ,它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 7.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_实词__和__虚词__两大类。 8.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__句法__ ,词以下的规则叫__词法__ 。 9.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__词根__ 、__词缀__ 、__词尾__ 三类。 10.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__词干__ 。 1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__构词__ 语素,把词尾叫作__变词__语素。 12.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__词根__ 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这是汉语的特点。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 13.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__构词法__,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__词法__ 。 14.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复合词__ 。由词根语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下面是由分享的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此处下载???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环境管理学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环境管理学认为,环境管理的本质是“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包括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等各部分内容。 书名:环境管理学 作者:沈洪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xx年11月1日 ISBN:9787302234487 开本:16开 定价:38.00元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 科书,或作为非环境类专业选修、培训教材,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

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也有参考价值。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作者从兼顾环境管理学教学需要和满足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安排全书的体系和内容。《环境管理学》对我国环境管理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区域和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环境监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作者在多年从事环境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兼顾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核心课程的要求,编著了此书。全书包括绪论、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监察10章内容。全书的体系和内容安排注重环境管理学理论与环境保护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注意全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以便读者把握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行政方略。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科技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1.管理学答案 2.《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3.《管理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 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 A.ISO14001标准 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 A.地方环保部门 B.城市政府 C.城市环境质量 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 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使用 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审核 C、环境表现评价 D、环境标志 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环境监察部门 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环境设备生产 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

《语言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语言类型之一。这种语言的动词内有用不同的形态表示各种复杂的语法成分。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举例。 5.自由变体:音位变体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对出现的组合条件没有硬性要求的音位变体。举例。 6.元音:音素的类型之一。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举例。 7.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方式与材料。举例。 8.词干:一个词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的承担者。举例。 9.音色:语音四要素之一,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振动的不同形式所决定。举例。 10.塞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征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除阻,爆破成声。也叫爆破音。举例。 11.共同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集中,会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共同语,以满足整个社会交际往来。共同语又叫天下通语、雅言。举例。 12.数:语法范畴之一。指是用一个词的不同形态表示出来的词语数的语法意义。在单数、复数、双数等。举例。 二、谈谈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单位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二层性 4.开放性 5. 传授性 答:(1).语言是一种工具,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维是一种能力和过程,即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和过程。 (2).概念用词语表达,判断用句子表达,但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的种种判断和词语按语法规则构成的啊、种种句子是有区别的。如:语言中的每个词不一定都表示一个概念,每个句子不一定都表示判断。 (3).思维过程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判断,语言运用过程则是运用词语,按照句法构成各种句子。 (4).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但思维是各民族共同的,全人类具有共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三、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际的特点与原因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g固体废弃物堆弃 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 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概念 :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和新的发展方式。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基本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2.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个人(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3.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资源(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b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计(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c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特点:综合性:内容与对象的综合复杂性发展性 5.我国环境教育的种类?a基础环境教育b专业环境教育c成人环境教育d公众环境教育 6.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政策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7.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基本原则、质量保证和技术进展。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a、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b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c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d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a、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b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分类a大气污染监测b水质污染监测c土壤和固废监测d生物污染监测e生态监测f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 特点:a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b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c.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质量保证:(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3)完整性:测量数

语言学概论习题

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A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B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C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D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 A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B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C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D 个别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3. 语言学概论属于() A 个别语言学的范围 B 一般语言学的范围 C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D 汉语言学的范围 4. 结构主义语言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比较法 B 归纳法 C 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D 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填空题 1.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训诂、音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语法、语汇三个部分。 4.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三派。 三、判断题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国的语文学通称“小学”。() 3. 普通语言学是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4. 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四、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名词解释一1、社会学是一门 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17、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18、本原的社会制度:指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环境管理作业及答案

1-4章 1.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退化毁灭。所以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在这些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等无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这些观念最终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失当。 3) a. 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b.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c. 臭氧层的破坏; d. 酸雨区的扩展; e.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f.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g. 森林面积减少; h. 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i.土地荒漠化 j. 海洋污染和海洋的过度开发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或: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 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