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陆游

陆游

陆游

陆游《偶读旧稿有感》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赵翼《论诗》五首赏析

赵翼的论诗五首,既不乏文采,又极具理论性,读起来琅琅上口,意味悠长,又能够得到一种理性上的启迪。下面来简单的解说一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析:此诗化用宋王禹偁“命屈由来道日新,诗家权柄敌陶钧”诗句,“陶钧”喻造物者。元好问有句曰:“一语天然万古新”。“天工”句写无论是妙手偶得还是苦吟冥思,只有求新才有出路。哪怕五百年前是新意,但千年之后又已经是陈词滥调了,所以作诗只能创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析: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李杜的评价是很高的,而且此诗中也没有对李杜的不敬意,只是诗歌要创新,而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不能因为有了李杜,诗歌便不再发展,只能是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创新。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析:“只眼”指独具慧眼,自有主见。“雌黄”: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矮人”句指遇事盲从,毫无主见。他鄙夷“矮人”缺乏见识而人云亦云,赞扬独具只眼,自有主见。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析:赵翼一方面主张创新,一方面也主张“性灵”,性灵说从自由地表现个性,率真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赵翼认为诗乃天成之物,非人事所能及。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析:赵翼论诗主张求新,他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但赵翼的问题在于他既想追求诗歌的艺术成就,又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束缚,熊掌和鱼想兼得,那应该是贪心在甚了吧。然而此意放在此处讲,应该是指诗歌创作之艰辛与不易。若真正能创作出传世不朽之作,非拼出性命而不能为也。赵翼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认为“大凡才人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也”。

秋兴陆游赏析优选稿

秋兴陆游赏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秋兴(陆游)》鉴赏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1、萧萧:.指发白稀疏的样子。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2、迮(zé):狭窄,这里指宋朝金瓯(指国家版图)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预示着作者仕途不顺。3、遒:这里指迫近,尽。《楚辞九辩》中有“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见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4、百战铁衣:唐代李白《从军行》有“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这里代指身经百战的将士。5、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报晓声,这里象征军营或者战争。6、桐江:即桐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此地,在桐江垂钓。7、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背景】这首诗写于1183年八月,早在此前,淳熙五年,也就是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宋孝宗的召见,后被任命,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 【翻译】 头上几乎长满萧萧的白发, 回到故乡已整整三个秋天。

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 大宋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 中年以后我常常疾病缠身, 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 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 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 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 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 明天早上我要去桐江岸边, 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 【详析】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凭栏高阁之上,作者空怀满腔愤懑,只得借酒浇愁。“乾坤迮”迮是狭窄,为什么作者觉得天地狭窄呢?结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实,“乾坤迮”一词,用其字面意思,指国土沦丧、山河破碎、金瓯残缺。从深层次讲,这里的“迮”,不仅指有形的国土残破,更有深层含义。此前,陆游多次被贬,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场险恶。正因赵汝愚等人的弹劾陷害,陆游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与打击。此后陆游经过几度启用和罢免,陆游便开始了基本上闲居的在野生活。所以,这时的陆游不免感叹,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展才华。“迮”难道是写天地的狭窄么?不是,陆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贬谪,“乾坤”这里也象征着朝廷或者官场。一个“迮”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险恶,以及朝廷的腐败,引起了作者的无奈与感伤。病入中年日月遒,写《秋兴》这首诗时的陆游已经59岁,由于作者年老多病,接近晚年,在诗歌中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岁月将尽的无限伤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遒”作“迫近,尽”、“完了”讲较妥。比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注译评赏 【原诗】《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释】 纵辔:指纵马奔驰。辔(音“配”):马缰。 江皋:江边。 臼:舂米的器具。 荆扉:柴门。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叶:桑叶,作者自注:“吴人直谓桑曰叶”。 依稀:仿佛,不太真切的样子。 躬:亲身。 南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 【译文】 纵马奔驰在江边,送走了落日的余晖,那是谁家的井臼,掩映着寂静的门扉?隔着篱笆见有人走过,狗儿汪汪地叫个不停,满席的蚕儿饥饿待食,正等着主人采桑来归。十年光阴呵,我已经把人情世态都看个透熟;睡梦依稀呵,常梦见万里外家乡的草木山水。亲身耕种本来是英雄所干的事情,便是老死在南阳,难道就不是豪杰所为? 【简介】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但仍居成都。过,过访。野人家,田野农家。诗人在免官后探访农家,因而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田的念头。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则寓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寥寥数语的两句诗,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也道出了陆游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 【点评】 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农家的生活,不禁有所感慨。诗中富于农家特征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承上文而来.认为即使终身躬耕也不失英雄本色,但又自比诸葛亮,仍不忘为国效劳,成就大业的一贯志向。全诗平实素朴,言短意长。 【品评】 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颔联“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有人在打水舂米,有人去野外采桑,就连狗儿也忠于职守。不放过篱笆外过路的行人而汪汪地叫。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令人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韵昧,“乡村四月闲人少”,农村生活的大全景中,只有诗人陆游是局外人,是闲人。他羡慕向往,想走进这座农家小院,但‘欣赏”与“被欣赏”的身份难异,使他如卡夫卡笔下那个土地丈量员,想走进却永远也走不近“城堡”。颈联“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但陆游真能看透吗?尾联“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自比,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诗中,陆游想极力摆脱免官后的失落情绪,因路过野人家有感,触发了久已潜滋暗长于心底的归耕之念。但“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夏夜大醉醒后有感》),陆游毕竟是陆游,他所受的教育及由此培养成的士大夫责任感,使他不能毅然离去,还期望有一天能像诸葛亮那样起于隆中。但爱国之路,漫漫而修远,看来,诗人还要‘一肩挑尽古今愁”而风雨兼程! 【赏析】 在范成大的幕府中不久,陆游就被解除了官职,据说他在职时“燕饮颓放”,其实是因为他写了大量主张抗战的诗歌,饮酒时又发表了这方面的言论,“至以虚名被劾”。时在淳熙三年(1176年)春末。 黄昏,诗人纵马信步江边,目送夕阳徐徐落下,它的残余的光线投射在江边人家光滑的水井石臼旁,又返照到紫荆编扎的门上。诗人被这种自然的静谧所打动,心里问道,这是谁家呢?其实田家户户如此,不独此家。再走近些,隔着篱笆院围,看家狗窥见陌生人经过,汪汪地叫起来了,不见主人出来迎客,大概都还在田里劳作吧。院里蚕帘上的蚕儿桑叶吃得

《示儿》陆游古诗赏析

《示儿》陆游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原文】 示儿1 死去元知2万事空3, 但4悲5不见九州6同7。 王师8北定9中原10日, 家祭11无忘12告乃翁13。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

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赏析】

陆游经典的古诗词赏析

陆游经典的古诗词赏析 《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 南宋.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 只恐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 乞借春阴护海棠。 赏析: 陆游独自一人,守着一身的寂寞,又去溪畔看那一树西府海棠,恰遇雨丝绵长,倏忽湿了他空落的眼神,归来后,那一袖的清香便也入了梦。梦里,细雨潇潇、雾气暗涌,唐琬一袭素裙飘飞、明眸半拢,于月下斜倚海棠,等待远处雨巷走出撑着油纸伞的他。枝梢上,那一抹浅浅的粉,那一抹淡淡的红,恰似她前世

的颜色,瞬间浸透了忧伤。 《芳华楼夜饮二首之一》 南宋.陆游 结客追游亦乐哉! 城南城北古池台。 香生赭汗连钱马, 光溢金船拨雪醅。 难觅长绳縻日住, 且凭羯鼓唤花开。 一春政使浑无事, 醉到清明得几回? 赏析:

窗外,几片落红随溪去,东流逝,不复返,相思亦只剩下一夜的缝隙,不能再。若是时光能懂得,彼此之间尚存一丝情意,哪怕是轻舟之上的余温,也能暖了彼此的笑靥,然而,梦醒后,诀别的话终是让人望而却步,纵然心有缠绵缱绻的柔情,也敌不过那支离破碎的残影。 《夜步》 南宋.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 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 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逾千岁, 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

半窗落月照清愁。 赏析: 寂夜,轻抚思念的琴弦,宛如行云流水,推动心海泛舟,荡漾深情许许。回首,空气里弥漫着优美的旋律,雨滴敲窗似断还续,点点滴滴,仿佛落在心头,似矫情的姿态拨响一曲幽婉的心弦,那些个流连于彼岸的梵唱,不经意间便轻巧地掩盖了红尘的凄婉,醉了他冷落的眉眼。 《菊枕二首》 南宋.陆游 采得黄花作枕囊, 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 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 囊编残稿锁蛛丝。

文言文陆游《书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巢记 陆游 ①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 ②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②觌(dí):相见。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15.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A.乎B.矣C.邪D.欤 16.下列哪一项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A.人瑞之B.鹊巢于木 C.名其室曰书巢D.因书以自警 17.下列哪一项的倒装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A.燕巢于梁B.因书以自警 C.掭以尖草D.悉埋于地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①乃引客就观之②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④名其室曰书巢⑤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⑥天下之事,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①⑤⑥B.②④⑥ C.③④⑥D.①②⑤ 19.简述本文写作意图。

陆游《雨夜读书》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陆游《雨夜读书》原文、赏析、鉴赏、翻译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一、首句赏析:首句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二、全诗的思想感情: 1、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2、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3、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三、原诗:《雨夜读书》南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四、译文:灯火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大,雨在窗外下着,我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内读书。只想到与陌生的古人在书中面对面交流,哪里顾得上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功名原本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您看生病的骐骥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着遥远的天山。 五、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读书》诗词赏析及译文

陆游《读书》诗词赏析及译文 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注释 归志:返回的念头。 宁无:难道没有。

元元:指人民。 课:诗中作阅读解。 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赏析 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是老人了,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

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人物简介 [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 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 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

陆游《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陆游·南宋 【原文】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②《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④,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⑤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音“泻”):一种美酒的名称,陆游在诗中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②卷罢:活用作动词,看完了一卷的意思。③《黄庭》:一种道经,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④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⑤元:同“原”,本来。 【背景】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 【简介】字务观,号放翁,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诗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作品风格有三类,一是激昂慷慨,二是飘逸高妙,三是流丽绵密者,这首《鹧鸪天》是陆游飘逸高妙类的代表作。 【翻译】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不妨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赏析】上阕开头二句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田园意境,“苍烟”即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色彩的字,但有夕阳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对仗工整,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下阕开头中“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为何不随遇而安呢?下阕前三句可以说是在心境上旷达到极点也在仕途上消沉到了极点。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本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既是在怨天时不利,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使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词人在前几句超脱尘世的表白相比,篇末这两句尤显冷隽。

古代诗歌赏析陆游《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 15题。 即事① 陆游 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②雄豪空自许,屠龙③工巧竟何成。 雅闲峪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甲。 [注]①此诗作于乾道八年( 1172年)作者由南郑(当时的抗金前线)赴成都任安抚司参议官途中。②扪虱:晋代王猛隐居华山,桓温入关,王猛身穿破旧短衣前去求见,一面纵论天下大事,一面扪虱,旁若无人。③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寇》,周人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竭尽千金家财,三年技成,而无所用。④苏轼流放海南,其子苏过曾做芋羹侍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事”即就眼前之境、之景作诗,从体裁上看,这首属于七言律诗。 B.“不出兵”三字点明入蜀原由,但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达,毁誉得失。 C.作者善用典故,“扪虱雄豪空自许”与“塞上长城空自许”异曲同工。 D.嶓山下的山芋让作者联想到苏轼,此处欲借东坡的豪放旷达聊以自慰。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荀子.劝学》指出,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以声衬静,渲染了蜀道夜晚凄凉忧愁空寂的气氛。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 ,_____ ”两句,写出秦人对六国宝物的轻视。 14. B[解析]“醉来”“老去”两处可见,这是诗人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无奈之语。 15.[解析]①朝廷懦弱、苟且偷安的愤懑;②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痛苦;③勉强豁达、 聊以自慰的无奈。④一腔热血、矢志报国的热忱。( 每点2分,三点6分。) . 16.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陆游作品精选精练

陆游作品精选精练 蝶恋花 陆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B.上片最后一句为虚写,是词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C.下片中,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于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15.请简要赏析下片“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 【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5)本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解答】(14)B.“虚写”“苦盼自己音信”错,应为词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思念之人的音信。 (15)“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上天有情,我一定追问它,怎么忍心让我双鬓白发丛生呢。词人借问上天,强调了自己白发之多、相思之苦、命运之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之情,抒情效果强烈。 答案:(14)B (15)词人设想:如果上天有情,我一定追问它,怎么忍心让我双鬓白发丛生呢。词人借诘问上天,强调了自己白发之多、相思之苦、命运之艰,进一步深化了沉痛悲郁的情感,将感情推向高潮。

陆游《书巢记》(精细注释版)

《书巢记》节选【陆游】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音:义:),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子【陆游自称】既老且病,犹(还,仍然)不置(放,放弃)读书,名(命名,取名)其室曰(叫)书巢。客有问曰:“鹊巢(动词,筑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扑过来,引申为靠近)人者。凤之巢,人瑞(认为、、、吉祥)之;枭之巢,人覆(使、、、翻覆)之。……上古有有巢氏(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是为(因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担心)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今子(您,对陆游的敬称)幸有屋以居,牖(窗)户(门)墙垣(土墙),犹之比(靠近,挨着)屋也,而(但是,表转折)谓(称呼)之巢,何(为什么)耶?” 陆子曰:“子之辞辩(形容词,有口才)矣,顾(只是)未入吾室。吾(我)室之内,或(有的书)栖(放置)于(在)椟(木箱子,书橱),或陈(摆放)于前,或枕藉(横七竖八地放,杂乱地放)于床,俯仰四顾(看),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未曾)不与书俱(一起)。宾客不至,妻子(妻子儿女)不觌(音:dí,义:看,相见),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偶尔,间或)有意欲起,而(但是)乱书围(包围)之,如积(堆积)槁枝(枯树枝),或(有时)至不得行。辄(就)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同“耶”,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乃引(带领)客就(靠近)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已经)入又不能出。乃亦(也)大笑曰:“信(确实)乎其(指代书房)似巢也。” 思考: 1.陆游的书房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书籍很多。摆放杂乱,到处堆积,形如鸟巢。 2.从中看出陆游是怎样的人? 热爱读书。不爱整理,随性而不拘细节。 3.你喜欢这样的书房吗?说说理由。 (开放性答案,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

陆游《关山月》赏析

陆游《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一腔报国情怀,万首豪放诗词,放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陆游一生坎坷,多不得志。仕途上,多次被秦桧打压;为官时,因主张抗敌与朝廷政见相左,数用数黜;感情上,爱妻唐婉因不受公婆喜爱而被逐出家门……然每念及那些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所看到的,却只有满腔报国热血、忧国忧民、豪情奔放的陆游。 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之时。短短数行,却将南宋的剪影呈现在读者面前,放翁构思绝妙、文字凝练、情感溢于表、爱憎分明,爱国、报国之思不言而喻。寥寥数十字,却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和形态,由小见大,这不就是当时的南宋? 全诗分为三层,每一层从某种人物描写。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只图享乐、荒废战备的将军;中四句为第二层,从边疆战士的角度出发,表现战士们报国无门、蹉跎年华的悲愤心情;后四句写沦为遗民的人们切盼收复,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议和的诏书已下十五年,将军来到边疆不为战斗,只图那深院紧锁、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就算马肥死、弓弦断,又有谁去认真准备战备?岗楼阵阵更声,仿佛在催促着将落的圆月,正如那半年从军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点点。谁又知道,那凄凉的笛声里,是壮士无奈无望的心声,沙场上那累累白骨,月光之中显得更加苍白。与胡人之战古来就有,可何曾沦落至此,中原的土地竟养着胡人的子孙!沦落的难民啊,切切期盼,何时能再回来祖国的怀抱,可就算他们夜夜垂泪,朝廷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希望呢? 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境。诗人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制造了强烈、鲜

古典诗词鉴赏:陆游《秋波媚》赏析与阅读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陆游《秋波媚》赏析与阅读训练古典诗词鉴赏:陆游《秋波媚》阅读练习与赏析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赏析】 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五岁以前,长期被执行投降路线的当权派所排挤压抑。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高兴亭,在南郑内城的西北,正对南山。长安当时在金占领区内,南山即秦岭,横亘在陕西省南部,长安城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峰。陆游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调特别昂扬,充分显示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人,指宋军,也包括。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 【注释】 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 (2)《秋波媚》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

文学专题——陆游(教案)

陆游 导入: 抢答小练习 1、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谢灵运 2、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A辛弃疾B苏轼C李白D温庭筠 3、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A李清照B武则天C岳飞D蔡文姬 4、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A苏轼B柳永C杜牧D辛弃疾 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A高适B李白C曹植D贺知章 6、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A孟浩然B韦应物C杜甫D杜牧 7、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A杜甫B屈原C陆游D李商隐 进入关于陆游的学习 9300多首—— 今天我们也要交一个之最,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一、他的出生很神奇——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北宋朝廷重臣,官居吏部 尚书。公元1125年10月,陆宰奉诏赴京,家眷随他北上汴京(今开封)。行至半途,狂风暴雨中陆夫人生下一男孩,因为是在旅途中出生的,其父给他取名陆游。【另一说,陆游的母亲曾梦见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故为孩子取名陆游,字务观。此说法已被推翻。但出生时的狂风暴雨似乎注定了陆游的一生也是风雨飘摇……】 2、陆游出生当年,由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向北宋发动进攻,从此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出生第 二年,发生宋朝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幸免于难,仓促登基,建立南宋。

二、他的考试总挂科 16岁,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

1143年,19岁的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因“力主抗金,恢复中原”,被秦桧以“喜论恢复”取消名次,失败。 当陆游准备下一次科考时,父亲陆宰去世,根据宋代礼法规定,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参加 科举考试。而陆游的感情生活也发生了转折。陆游与表妹唐婉结为夫妻,后又被迫分手。 (后面再详讲) 1153年,29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又写“喜论恢复”,被主考官陈阜卿点为第一名,却又没考中。原因有二:一因为和陆游同场考试的有秦桧的孙子秦埙,秦埙的成 绩也不错,名列第二。秦桧不干,我孙子凭啥第二呢?二是因为“喜论恢复”,抗金救 国。落榜后的陆游心情烦闷,回到了山阴老家。 三、他的仕途很悲摧,爱国之志一场空 秦桧死后,1158年,34岁的陆游才第一次踏上仕途之路,来到临安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这时抗战派纷纷抬头,陆游的爱国理想再次萌发,他向当时皇帝提出许多爱国建议,后因 提出罢黜皇帝红人而自己被罢黜了。 1162年,新帝即位,欣赏陆游,但正直、眼里不容沙子的陆游直言进谏,令皇帝下不来台,1166年又被罢免。这是他步入仕途后的第二次非正常回乡。陆游回到绍兴后,居住于镜湖 边的三山村,过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以诗会友,茶酒为伴, 还经常做客农家,真情与农民交往。这样的日子陆游过了四年,在此期间写下了《游 山西村》。 1170年,46岁的陆游被启用为通判,开始了一生中最光辉的八年蜀州生活。这是他创作力最旺盛诗作成就最繁荣的时期。陆游曾亲临前线,度过一段难忘的军中生活,还鞋子啊一 系列爱国佳作。后来范成大帅蜀,陆游为参议官,陆游不拘礼法,和范以文字交,人 多讥其颓放,故自号曰“放翁”。为纪念这段难忘的生活,他把平生的诗文集分别命名 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补充: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1178年,陆游调任江西抚州任茶盐公事,因为抚州地区先是旱灾,继而淫雨连绵导致洪灾,百姓被洪水围困在高地上,缺衣少食,呼饥号寒。陆游是主管钱粮仓库的官员,此情此 景,他毅然下令打开常平义仓,解救百姓。灾民万分感激,但朝廷却下诏罢免了陆游 的职务。 罢官后的陆游,再次回到山阴老家赋闲。这一闲又是五年,陆游空怀报国热忱,并且 已是花甲之人,这一时期,陆游填下了《卜算子·咏梅》一词:“驿外断桥边,寞寂 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 文赏析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

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赏析】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陆游诗词名句大全

陆游诗词名句大全 导读: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8、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9、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陆游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1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1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5、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16、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陆游《钗头凤》1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18、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陆游19、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20、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初寒宴坐》21、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其一》22、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2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2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2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2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27、闲愁如飞雪,入洒即消融。花好如故人,一笑杯自空。——陆游《对酒》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9、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30、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陆游3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3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