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

掌握:

神经生物学的定义,研究目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特点。

熟悉:

1.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的关系;

2.行为与认知的关系。

了解:

脑与行为,神经元与行为,基因与行为的概念。

第二章神经元、神经元环路与行为

第一节神经元与行为

掌握:

反射行为是由神经元按一定连接组成的感觉-运动环路实现的。熟悉:

行为调控的基础是多极神经元环路。

了解:

大脑是实现复杂行为活动的高级整合中枢。

第二节神经元胞膜上电信号的传导

掌握:

1.静息膜电位形成和维持的离子机制;

2.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与调节。

熟悉:

电压门控阳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的机制和对离子的选择性。了解:

离子通道开关的调节。

第三节局部神经元环路和突触微环路整合

掌握:

局部环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环路整合的概念;突触微环路整合的概念。熟悉:

树突传出功能的概念;树-树突触局部微环路的意义。

了解:

局部神经环路整合方式;以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以树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

第四节突触区的信号转导与整合

掌握:

1.递质释放与电信号和分子信号转换;

2.突触水平的整合;

3.共存递质和调质在突触水平相互调节的概念。

熟悉:

共存于颌下腺中的Ach和VIP间的协同作用。

了解:

SP和TRH对共存5-HT突触传递的调节。

第五节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相互关系

掌握: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交互作用的概念。

熟悉:

1.微血管内皮细胞对脑神经活动调节的概念;

2.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肥大细胞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纽带和/或信使的

概念。

了解:

神经细胞(N)、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第三章神经通讯的化学信使

第一节突触信息传递的化学信使

掌握: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概念。

熟悉:

转运体的概念。

了解:

1.递质传递的类型和囊泡释放的突触前调节;

2.影响膜转运体功能的因素。

第二节乙酰胆碱

掌握:

乙酰胆碱受体亚型。

熟悉:

1.M-AChR和N-AChR的特点和功能;

2.胆碱神经元的分布。

了解:

1.乙酰胆碱的合成与代谢;

2.M-AChR和N-AChR的亚型;

3.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第三节儿茶酚胺

掌握: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与亚型;多巴胺受体的亚型。

熟悉:

1.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功能;

2.去甲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

了解:

1.影响儿茶酚胺合成的酶,儿茶酚胺的储存、释放及失活;

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机制;

3.去甲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第四节5-羟色胺

掌握:

5-HT受体的主要功能。

熟悉:

5-HT受体的亚型。

了解:

1.5-HT的合成、储存和失活。

2.5-HT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主要纤维投射。

第五节兴奋性氨基酸

掌握:

1.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

2.NMDA受体、AMPA受体和KA受体的特点和功能。熟悉:

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功能。

了解:

1.兴奋型氨基酸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

2.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型;

3.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第六节抑制性氨基酸

掌握:

γ-氨基丁酸受体亚型的特点。

熟悉:

1.γ-氨基丁酸受体的功能;

2.甘氨酸受体特点及功能。

了解:

γ-氨基丁酸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

第七节一氧化氮

掌握:

1.一氧化氮递质的特点;

2.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

3.一氧化氮合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熟悉:

一氧化氮的信号转导途径。

了解:

脑内一氧化氮的来源。

第八节神经肽及其受体

掌握:

1.神经肽的概念;

2.神经肽的特点;

熟悉:

神经肽受体特点及其胞内信号转导

了解:

1.神经肽生物合成、释放及失活;

2.神经肽与神经递质共存;

3.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受

体的特点;

4.生长抑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生长抑素受体的特点;生长抑素的作

用机制;

5.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

体的特点;

6.血管升压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

7.催产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

第四章受体与跨膜信号转导

第一节受体的分类与受体调节

掌握:

受体的分类;受体调节的概念。

熟悉:

1.受体数量与反应性的可塑性;

2.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的调节,负协同性、正协同性的概念。

了解:

受体亚型的多样性;受体调节的生化机制。

第二节G蛋白偶联受体

掌握:

1.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概念;

2.G蛋白受体亚型及其调节的效应系统;

3.G蛋白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调节离子通道。

熟悉:

1.Gs和Gi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共同调节效应细胞内cAMP水平;

2.Gβγ对离子通道的调节。

了解:

1.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结构特点;

2.G蛋白βγ亚单位复合体的功能;

3.G蛋白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第三节与离子通道直接偶联的受体

掌握:

1.直接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家族的概念;

2.NMDAR-通道的激活与开放、受配体和膜电位的双重调节;

3.GABA A R是氯离子通道受体,主要介导突触后抑制。

熟悉:

GABA A R介导的突触后兴奋效应。

了解:

1.NMDAR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

2.NMDAR受多种内源性物质或药物的调制;

3.GABA A R通道开放时间和频率受内源性物质或药物调制。

第四节第二信使系统与胞内信息传导

掌握:

1.跨膜信息转导,第二信使和钙动员受体的概念;

2.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3.一氧化氮(NO)与鸟苷酸环化酶(GC)系统;

4.IP3和DAG分叉信息转导通路(钙动员-肌醇脂质代谢通路)。

熟悉:

1.cGMP-特异的磷酸二酯酶(PDE);

2.钙调蛋白(CaM),Ca2+/ CaM激酶,CaM激酶自身磷酸化。

了解:

肌醇磷脂循环。

第五节信使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整合

掌握:

1.同一递质通过不同途径可激发不同突触效应的概念;

2.底物蛋白磷酸化与信使系统间的相互调节;

3.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网络联系。

熟悉:

1.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调制;

2.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直接和间接调节;

3.G蛋白介导的信息转导系统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系统的调节;

4.信号转导通路间的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

了解:

1.G蛋白对K+通道的调节;

2.PKA、PK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对N-AChR的会聚性调节;

3.cAMP-PKA系统对RTK-Ras-Raf-1-ERK2系统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感知觉与行为

第一节感知觉概述

掌握:

1.人类生活早期的社会或感知经验剥夺可导致社会行为发育障碍;

2.感受器,感受器电位,感受野,感觉辨差阈等的概念;

3.特异和非特异性感觉传入和离中性的连接与信息反馈的概念。

熟悉:

1.感知觉是行为活动的前提;

2.感觉模态的概念;

3.感受器的适应。

了解:

感受器的换能过程。

第二节视觉

掌握:

1.光感受的突触机制及其主要递质的特点;

2.初级视皮质神经元的感受野组构及反应特性的基本概念;

3.高级视皮质功能的主要特征;

4.视感知的发育需要感觉经验的基本概念。

熟悉:

1.中枢视觉通路与整合中枢;

2.人视觉的脑功能定位。

了解:

1.色觉信息的编码与处理;

2.眼优势柱样结构的形成和丘脑-视网膜传入的分离。

第三节听觉

掌握:

1.听毛细胞电活动的离子机制和外毛细胞收缩的意义;

2.耳蜗电位的概念,传出神经与体液因素对耳蜗电位的影响;

3.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中枢细胞的音频区域定位;

4.听觉系统也存在神经联系的活动依赖性修剪。

熟悉:

1.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等的概念;

2.听毛细胞换能:机械-电换能和电-机械换能过程。

了解:

听神经编码及声音的分析,声音强度与复合声分析,音波局部定位图形的概念。

第四节痛觉及其调制

掌握:

1.痛觉,伤害性感受,痛觉过敏,触诱发痛,原发性痛觉过敏,继发性痛觉过

敏和内脏痛的概念;

2.疼痛和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

3.闸门控制学说与痛觉脊髓节段性调制;

4.丘脑是重要的痛整合中枢;

5.脑高级中枢对脊髓后角伤害性信息传入的下行调制。

熟悉:

1.激活伤害性感受器的致痛性物质及其来源与作用途径;

2.神经递质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

3.炎性介质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

4.细胞因子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

5.痛觉传入在脊髓背角的初级整合。

了解:

1.离子通道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

2.伤害性信息在脊髓背角的编码与调控;

3.针对镇痛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梗概。

第六章认知、精神与行为

第一节语言与思维的脑功能定位

掌握:

1.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的特点;

2.语言的脑功能定位与语言神经过程的近代模式;

3.语言脑功能一侧化和双侧脑协同完成语言功能的概念;

4.语言的表述是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概念;语言、思维和运动的关系,语言、

思维与性别的关系。

熟悉:

1.语言音、形、义加工的主要脑区;

2.语言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主要脑区;

3.失语症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

失读和失写的脑功能定位。

第二节学习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与脑功能定位

掌握:

1.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联合性学习和非联合性学习;

2.记忆储存的阶段性: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

熟悉:

1.短时非陈述记忆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与敏感化的细胞机

制,经典条件反射的分子机制;

2.长时非陈述记忆的分子机制:cAMP-PKA参与短时和长时敏感化过程,蛋白

质合成参与了长时记忆的形成,长时敏感化与突触持续增强的分子机制;3.海马早期长时程增强的突触机制。

了解:

1.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2.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3.知觉表征系统和程序记忆的脑功能成像。

第三节精神情感活动的脑功能定位与分子机制

掌握:

1.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是精神情感活动中枢的概念:大脑联合皮质是精神、心

理活动的基础,边缘联合皮质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杏仁复合体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下丘脑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

2.多巴胺受体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概念:抗精神失常药多为多巴胺

(DA)受体阻断剂,精神分裂症的DA功能过渡亢进假说,5-HT和DA受体的相互作用失衡与精神分裂症;

3.DA与Glu相互作用失衡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概念:NMDA受体与精神分裂

症,DA对谷氨酸受体后信号系统有调控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DA-Glu 反馈调节失常的症候群;

4.中枢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对精神情感活动调制的概念:中枢Ach参与精神情感

活动调节,阿片肽和抗阿片肽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整合;

5.cAMP-PKA和IP3-PKC信使系统的平衡参与精神情感活动调制的概念:

cAMP信使系统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调节,锂可通过抑制PLC和AC的信使系统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调节,cAMP和IP3两个信号系统平衡失调可导致抑郁症。

熟悉:

1.中枢单胺类递质对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抑郁躁狂症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

质的代谢失调,抑郁症患者单胺类递质调控激素释放功能迟钝,抗精神失常药和致精神失常药对中枢单胺类递质代谢影响的作用环节;

2.激素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甲状腺素参

与情绪活动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性激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

了解:

1.边缘系统与情绪行为相关的主要神经回路;

2.精神情感活动失调时的功能与器质性脑损害的脑区定位的概念。

第四节睡眠与觉醒

掌握:

睡眠、觉醒与昼夜节律;睡眠的分期;睡眠的生物学意义。

熟悉:

睡眠-觉醒节律的中枢机制;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分化与发育异常

第一节神经元的产生

掌握:

神经发育的启动机制;外胚层细胞转化为神经上皮细胞,增厚成神经板,并形成神经沟,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

熟悉:

神经管的组织分化过程及神经元的迁移规律。

了解:

神经胶质的发育;三类神经胶质细胞的来源;室管膜的发育。

第二节神经元发育与基因表达

掌握:

神经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要点及其意义。

熟悉:

同源盒基因的概念及其在神经发育中的意义。

了解:

同源盒基因HOX、PAX、POU、LIM在神经发育中的基本意义。

第三节细胞相互作用及功能修饰

掌握:

1.细胞相互作用在神经发育中的重要意义,细胞膜在细胞相互作用中扮演的角

色;

2.功能修饰作用的神经发育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

功能修饰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掌握: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必要的生理机制。

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希望的基本调控。

第五节脑及脊髓的发育

掌握:

神经管头端的局部形态变化,3个原始脑泡的形成、分化结果。

了解:

脊髓、菱脑、中脑、间脑、端脑的发育过程。

第六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

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的原因、意义、流行病学情况、致畸因素。

第十一章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和修复

掌握:

神经营养因子的概念和分类;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系统疾病。

熟悉:

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调控;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了解:

神经营养素临床应用的策略;神经营养素的临床应用问题与展望。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再生和抑制

第一节中枢神经可塑性

掌握:

中枢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和意义;神经纤维的同型出芽和异型出芽。

熟悉:

脊髓、隔核和视觉系统的可塑性。

了解:

神经纤维侧支出芽优先支配靶区原则。

第二节中枢神经再生

掌握:

1.中枢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区别;

2.影响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主要因素和条件。

熟悉:

再生的轴突到其靶的导向。

了解:

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对损伤的反应。

第三节中枢神经移植

掌握:

中枢神经移植的意义。

熟悉: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意义。

了解:

影响脑和脊髓移植的一些因素。

第十三章神经干细胞与脑脊髓损伤的修复掌握:

1.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及成年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2.胚胎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及发育时限性。

熟悉:

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

了解:

神经干细胞与脑脊髓损伤的修复。

健康管理师教学大纲

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职业代码:X2-05-05-09 2.职业定义: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培训目标 1.1总体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要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信息收集、信心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等常规工作。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1.3 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依据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的基本方法,达到独立上岗工作的水平。 2 .培训机构要求 2.1编制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师、教学设施和场地等基本条件。按30人/周期的培训能力编制本标准。 2.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国家职业三级健康管理师试技能培训机构。

2.3主体资格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委托直属下级机构。 2.4组织机构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设有教学、培训师、学员、质量、结业考试和设施和设备等管理组织。组织机构可以综合设置。 2.5人员配置 2.5.1负责人 负责培训机构全面管理工作。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培训或教育工作20年以上。 2.5.2助理 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培训或教育培训工作15年以上。2.5.3工作人员 2.5.3.1办公室人员:2人以上,其中主任1人,专职,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日常事物,承担培训的具体事物性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培训工作。 2.5.3.2培训师:自有培训师不得少于3人。配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方向教师至少1名,均须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持有卫生部人才中心签发的培训师聘任证书。 2.5.3.3教学组织人员:培训师中核心师资担任。制定培训课程计划、安排相关授课人员、组织撰写培训讲义等。须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相关领域论文一篇。 2.5.3.4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负责机构培训设备维修、保养及材料管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设备原理及使用,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5.3.5财务管理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培训机构收费和日常账务管理。必须持有财务专业证书。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医学微生物学II(Medical Microbiology II) 课程号(代码):50110702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 [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口腔、预防、医学技术、法医、护理学等专业 学时:32学时学分:2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医学培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与学。重点与难点内容以下划线标示,供学生学习参考。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全课程分为绪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4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科发展史及展望。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均由总论与各论组成,总论介绍该类微生物共同特点,主要有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各论主要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医学上非常重要的微生物,从总论列举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学习。 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内容:微生物的概念、种类与分布;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概况;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展望。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学时分配:3学时 内容:细菌的定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基本形态,各自的形态特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各自的细胞壁特点及比较;细胞壁的功能及意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的定义及医学意义;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细胞质的组成及各自特点;细菌核质特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及芽胞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医学意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及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学时分配:2.5学时 内容: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物理性状;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的营养类型;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细菌个体及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方法介绍,培养基的定义、分类及各自用途,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物理消毒灭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为达到此目的,实验者应注意:①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法进行;②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③宜粗者勿细(例如粗天平称量物品即足够准确时,不用分析天平,用量筒取液足够准确时,不用吸量管);④试剂、仪器防止污染及破损,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⑤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应直接记在实验报告本中,而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记下。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实验后应清洗整理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定量测定、解释)、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除应包括“实验总要求”的第3项要求外,还应包括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随做随记的第一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1.每一个班学习委员负责①实验报告的收集与分发;②安排清扫值日名单; ③反映同学学习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④其它临时性的工作。 2.一般实验都为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有的实验要4人一组,由相邻两学生组成固定小组。小组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同意下,可作适当的调整。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方向)专业使用 XXXXXXX教务处 2003年5月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总学时:38,其中理论学时:26、实验或上机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医学统计学的主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研究设计的部分内容。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目的让学生建立统计学的观念,培养统计学的思维,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理论课着重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2、掌握医学资料的正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及注意事项,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原则。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常用统计指标。 3、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计算机操作。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难点: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学时实验序号实验或上机学时备注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4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课程号:50125530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基础课,基础医学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 3 二、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关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主要参考资料:《医用神经生物学基础》蔡文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成绩评定:期终考试,100分 五、教学目的: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 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 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继续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经生物学更深入、更感兴趣、更新以及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知识。 授课将不拘泥于教材,有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的以课题进展或综述的方式;有的介绍某一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研究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发现; 有的通过介绍实验方法或实验技术的方式;除了重大进展的意义,还会介绍研究中的挑战、困难和艰辛。会介绍不同的观点或学说,少讲定论性的知识。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及检测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临床检测中心 生物化学实验——是把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实验反应原理)的方法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控的实验分支。 一个生化实验的最后测定结果应包括四大部分来完成。 一、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二、实验检测技术(手段)生化仪的分析技术。 三、质量控制程序(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试剂、人员五要素。 四、临床意义(目的)咨询服务、异常结果的解释。 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设计,首先要找出所检测的化学特性,如测定体液(首先是血液)中酶的含量血液中除少数酶(如凝血溶血酶、铜氧化酶及假性胆碱脂酶等)含量较多外,血液正常生理状况下含量微乎其微。一般每毫升含微微克(Pg)水平,要直接测定如此微量物质是相当困难的。用免疫化学方法可测定全部酶蛋白分子含量(不论其有无活性)而用化学方法测定只能测定酶的催化活性,间接计算出酶的含量。目前利用酶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测定酶蛋白,同时还可以测定三大代谢的产物,如糖、脂类、蛋白质、这样也就建立起利用酶促反应的一级反应测定代谢物的方法。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因此只有当酶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才能准确测定底物含量,(如测定血糖、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从此在临床试剂盒的方法中出现了以酶为试剂测定各种代谢产物。 临床化学方法的分类 特别是自动生化仪方法的特点 以往临床化学实验都采用比色法进行各个项目的测定,这是因为比色法具有微量、迅速、准确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微量的生物体体液中各项物质测定。 在一般比色法中,手工使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各种反应溶液的吸光度,但由于很难控制测定时间和反应温度,很难准确记录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因此,毫不奇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在呈色反应达到完全或者反应达到平衡时,吸光度达到稳定时才进行测定。即所谓平衡法或终点法。 但自从自动生化仪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情况。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人们可以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并可以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这样大大开阔了临床化学家对方法选择。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这样不仅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进行一些用常规比色方法不能进行的测定。如测定酶反应的初速 度(V o )等等。测酶初速度(V o )只能用分光光度法。 因此,用好自动生化仪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对自动生化仪可以提供的测试方法类型有所了解。 生化自动分析仪特点: 1 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 2 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3 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 分析方法的分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一、课程任务 《生物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生物化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熟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掌握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医学应用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临床医学现象,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人类健康事业。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主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人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3.了解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4.学会使用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5.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6.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7.具有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考试类别:考试□考查√ 教材:生物化学 (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李成仁教研组:医学基础课教研组 授课班级:13级1-3班 教学章目 周 学 时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实践 性教 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三羧酸循环 和能量代谢 第三章蛋白质结构 与功能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 和功能 第五章酶学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八章蛋白质代谢 第九章非营养物质 的代谢 第十章水盐代谢 第十一章酸碱平衡 1 6 6 5 7 7 6 7 2 2 2 2 2 2 57 1 4 4 3 5 5 4 5 2 2 2 2 2 2 43 2 2 2 2 2 2 2 14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ec2013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行为状态与篮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A.促进随意运动的发起; B.掠夺性攻击和对恐惧认识的降低; C.调节注意力、意识、学习和记忆、焦虑和疼痛、情绪和脑代谢; D.与奖赏、精神紊乱有关。 2下列哪项反应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A.支配心脏和血管以调节血压和血流; B.参与技巧、习惯和行为的记忆形成; C.对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D.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3下列哪项不参与无脊椎动物记忆的神经基础? A.突触传递的修饰可以产生学习和记忆; B.神经的活动转化为细胞内第二信使时,可触发突触修饰; C.现存突触蛋白的改变可以产生记忆; D.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4 伤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经纤维。 A. Aα纤维 B. Aβ纤维 C. Aδ纤维 D. Aδ和C纤维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 嗅觉感受器细胞是特化的组织细胞; B. 嗅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只有一种; C. 味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也只有一种; D. 每种乳突仅对一种基本味觉敏感,具有选择性。 6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_______

A. 脑对脊髓运动的调控通过外侧通路和腹内侧通路; B. 外侧通路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随意运动; C. 腹内侧通路控制姿势肌肉的运动; D. 位于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都产生肌力。 7 神经元有几个轴突? A 1 B 2 C 3 D 4 8 神经系统来源于哪个胚层? A.内胚层 B.中胚层 C.外胚层 D.内胚层和外胚层 9.人患有腹内侧下丘脑综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A.肥胖; B.消瘦; C.水肿; D.脱水; 10.GABA受体是几聚体? A.二; B. 三; C. 四; D.五 二名词解释 1.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4F反应:fight,fright,flee,sex 强烈的动员机体,以牺牲机体长时程健康为代价实现短时间的应答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相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Broca 规定的边缘叶包括围绕脑干和胼胝体的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皮质包括额叶脏部,岛叶,颞极。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上丘,下丘,丘脑前核。功能是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学习,记忆,摄食。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32 实验指导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开课实验室名称:生化实验室 一、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医学课程.随着医学的发展,该学科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和医学实验的研究工作。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既有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基本技能的要求,开设了大分子物质的常用定量分析法、酶活性分析、电泳法、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及临床生化,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各种现象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各类实验的操作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进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操作。 三、考试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四、说明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揭克敏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袁道强主编:生物化学实验(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五、实验项目数据表

2)要求:0:必修1选修 3)类型:0:演示1:验证2:综合3:设计 4)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一次实验在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实验项目的人数。 六、各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预习要求】 预习四个小实验的具体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 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实验内容】 (一)蛋白质的盐折 1. 原理 大量中性盐类如硫酸铵((NH4)2SO4)、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等加入到蛋白质溶液后,可引起蛋白质颗粒因失去水化膜和电荷而沉淀。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和电荷数量不同,用不同浓度中性盐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例如血清中的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当硫酸铵浓度达到饱和时血清中的白蛋白使沉淀下来。盐析沉淀蛋白质时能保持蛋白质不变性,加水稀释降低盐浓度,能使沉淀的蛋白质重新溶解,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因此,利用盐析法可达到分离提纯蛋白质的目的。 2. 操作步骤 ①取小试管1支、加入5%鸡蛋清溶液20滴,饱和硫酸铵溶液20滴,充分摇匀后静置5min,记录结果。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_学-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容衔接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刚. 生物化学(第2版). :大学医学,2009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2002

医学神经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医学神经生物学试卷(临床医学04级7年制用)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支配梭内肌收缩的传出神经来自 A. α运动神经元 B. γ运动神经元 C. Renshaw细胞 D. 脊髓固有神经元 E.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2、参与脊髓反射的最后公路是 A. α运动神经元 B. γ运动神经元 C. Renshaw细胞 D.脊髓固有神经元 E.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3、具有运动学习功能的结构是 A. 小脑 B. 丘脑 C. 脑桥 D. 延髓 E. 下丘脑 4、大脑皮质运动区不包括 A. 初级运动皮质 B. 运动前区 C. 额前皮质 D. 辅助运动区 E. 顶后叶皮质 5、关于肌梭感受器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 肌梭感受器能被肌肉牵拉刺激所兴奋 B. 肌梭感受器可为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所兴奋 C. 肌梭牵张的增加或减少都会改变感觉纤维的活动 D. 肌梭不能校正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 肌梭是中枢神经系统了解肢体或体段相关位置和实现牵张反射的结构 6、内侧运动系统的下行通路不包括 A. 皮质腹侧的皮质-脊髓束 B. 网状脊髓束 C. 前庭-脊髓束 D. 红核-脊髓束 E. 顶盖-脊髓束 7、对运动性运用不能患者,描述错误的是 A. 不能获知一侧躯体的触觉或视觉信息 B. 对于目标物体可得出正确的空间坐标 C. 虽感觉完全正常,却不能以感觉指导运动 D. 会否认一侧肢体是自己的,并对这侧肢体完全不加理会 E. 运动不能依照正确的坐标进行 8、下列那个因素会引起轴突的轴浆电阻(r a)增加? A. 轴突的直径变小 B. 轴突脱髓鞘病变 C. 向细胞内注射电流 D. 电刺激神经纤维 E. 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9、在运动神经元,最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 树突 B. 胞体 C. 轴突的起始断-轴丘 D. 轴突末梢 E. 轴突中段 10、痛觉信息通过何种外周初级传入纤维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 A. Aα类传入纤维和Aβ类传入纤维 B. Aα类传入纤维和Aδ类传入纤维 C. Aα类传入纤维和C类传入纤维 D. Aβ类传入纤维和C类传入纤维

生化实验报告模版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郭玥 学号: 3120100021 专业年级: 2012级护理本科 组别:第8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 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4、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柱层析技术 实验原理: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及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2、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溶解度及等电点等都有所不同。利用这些性质的差别, 可分离纯化各种蛋白质。 3、盐析法:盐析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 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分离出来。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 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减弱乃 至消失。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4、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指流动相中的离子和固定相上的离子进行可逆 的交换,利用化合物的电荷性质及电荷量不同进行分离。 5、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 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 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实验材料:人混合血清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DEAE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柱饱和硫酸铵溶液 醋酸铵缓冲溶液 20%磺基水杨酸 1%BaCl 溶液氨基黑染色液 2 漂洗液 pH8.6巴比妥缓冲溶液 电泳仪、电泳槽 实验流程:盐析(粗分离)→葡聚糖凝胶层析(脱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纯度鉴定) 实验步骤: (一)盐析+凝胶柱层析除盐: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陶育纯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

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基础、临床、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使用) I 前言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已将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也是各层次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之一。因此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必须认真进行教学。本大纲在生化统编第六版教材基础上编写,适用于医学临床、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课8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75:1。 四、教材:《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爱儒主编,6版,2004年。

II 正文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生物化学概念、发展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知识介绍,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 (三)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生物化学与医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在认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大分子的基础上,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神经生物学

神经肽生物体内的一类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按分布的不同分别起着递质,调质,或激素的作用 感受野感受野是由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 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仅需几毫秒。 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tryptophan hydroxylase 色氨酸羟化酶(TPH),特异性高,仅存在于5-HT能神经元神经末梢胞浆内。为一种氧化酶,含量较少,活力较弱,为5-HT合成的限速酶;其催化作用需要四氢喋啶(PH4)作为辅酶,还需要Fe2+、O2。 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600ms)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在弥散光照射时以抑制为主。 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感受器人和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结构和装置 感受器的换能指感受器接受能量刺激,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拮抗色理论假设存在着六种独立的原色(红、黄、绿、蓝、白、黑),耦合为三对拮抗机制,即红一绿、黄一蓝以及黑-白机制。因为它们在感知上是不相容的,既不存在带绿的红色,也不存在带蓝的黄色,Hering把这些颜色对称为拮抗色。这些拮抗的机制形成了色觉的基础。 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静息电位细胞膜安静时,内负外正的膜两侧电位差 发生器电位又称感受器的电位,指以电扩张形式扩布到神经末梢产生的动作电位 视色素的活化指光感受器中含有的对光敏感的也是视觉发生基础的视色素中,一个视紫红色分子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顺势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的过程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阈电位使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的临界膜电位 特殊神经能量定律不同的感受器所产生的脉冲形式上相似,它引起何种感觉取决于它激活的脑中的部位 日节律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 受体指首先与内源性配体(递质、调质、激素及因子等信息分子)或相应药物与毒素等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细胞蛋白质 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或压抑的现象。 光感受器的光感受机制a.光感受器和视色素b.光感受器的电反应及光电换能机制视觉系统具有的各种功能使我们能够分辨万物,感知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动静和远近。 a.光感受器和视色素视网膜是视觉系统中唯一接受光,对光敏感的部位。两大类光感受器:视杆细胞——介导暗光视觉 /视锥细胞——在亮光下活动,主司色觉 光感受器:突触终末内段外段.光感受器外段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外段膜盘包含着对光敏感的视色素,这些色素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光化学变化是视觉的基础。 视色素1)光感受器中含有对光敏感的视色素(视紫红质= 视蛋白 + 11-顺视黄醛),这些色素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变化是视觉发生的基础。2)在暗处,光感受器外段对Na+有较高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