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来源:大新小学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09:31

深圳市大新小学张丽虹

摘要:传统家训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表达形式。家训既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它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精华一个重要的反映。通过分析家训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内容,借鉴传统家训中的优良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思考现代教育的同时,希望能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借鉴、传承,能够达到解放思想,进行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家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诫、家范等,是父家祖辈诫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i[1]。在历史中,家训也因为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存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家训的背后发现其闪光点,虽历经时间的磨砺却并不褪色。家训因其在道德方面起的独特的作用,科学与道德的结合,在时代的变迁中自然能保持其生命力。现代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和道德的发展。在我们今天探讨传统家训中科学的教育理念时候,对于精神文化或者是道德教育来说,应该也是时代的追问。

一、家训产生的原因

中国是宗族伦理制度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点,政治上自治、经济上自给自足、文化上自我认同,家训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

家训的产生与我国的伦理教化传统紧密相连。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是以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制为基础,是父系氏族的延伸,经过漫长的时间,至周代最为典型。诸侯国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城邑、宗庙和政权组织,各有自己的“氏号”。诸侯国内,国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建立卿大夫之家,他

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宗庙,统率封地的族人。卿大夫以下又分出血缘亲属,建立各自的父权家长制家庭。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国”合一的“家天下”式的政治统治体系,其中,“国”是“家”在政治上和地域上的扩大与延伸,“家”是“国”的社会基本细胞。诸侯国既是国又是家,“国”的治理既体现了国的特点,又融入了家的特点,血缘关系是整个“家”“国”的联系纽带。

在国家治理方面,“国”“家”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家族权力与国家权力体系都呈金字塔形状。“家”维护的是“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国”维护的是“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从根本上说,“家”与“国”的职能都是维护阶级社会的等级秩序。“政治秩序须以文化秩序为基础;政治运作须以社会文化价值原则为指导”ii[2]。作为维护文化秩序的传统家训的产生就源于宗法父权制大家庭,终极目的是为宗法社会的政治秩序服务。再者,在人伦社会的中国,家庭实际上是组成国家的基本单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另外一个相反的角度印证“家”与“国”的关系,所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家。”(礼记·大学)由于家与国的相互统一,自然而然地要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应运而生。

家训的出现是家庭、家族适应社会的必要。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社会的兴衰存亡,无不系于对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教育和培养上。几乎所有家训的作者都将加强对子女、晚辈的教育视为兴家的根本之道、一种神圣的责任。加之古代社会公共教育的薄弱,儿童主要是在家庭或家族中接受基本的文化、道德教育。所以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三代而下,详教于家”。(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没有正规全日制的幼儿园教育的古代社会中,家庭实际上是儿童开始接受知识、学习做人道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重要场所。而很多文人墨客、贤达之士也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在这样背景下,制订一套家庭教育的规范,对于家庭成员走向社会,使家庭与社会相适应,就显得尤为需要。“三贫三富不到老”“富不过三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相应的家庭行为准则,敦促子孙上进,家族之间的竞争迫使家庭制定家训。

家庭数世同堂,人口众多,家训在管理家庭事务、调和家庭内部矛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一家几百口人相安无事,相处融洽。“延安张闰,八世不异爨,家人百余口而无间言;鄞县薛氏(薛观),400余口合食同居”。“东浙第一家”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近300年的发展,人数已达数千指。再者,古来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在社会权力机构无法解决的范围之外,家训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为家族的存在定下了严格的道德标准,所以尽管家族庞大,但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共同道德体系中容易协调共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传统中国血缘宗法式的家业社会里,老者长者尊者具有绝对的文化权威,因而他们最具有对族人进行文化教育的资格。这也是我国传统家训产生的浓厚文化基础。

二、家训的内容和形式

(一)家训的形式

家训这种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形式多种多样,流传下来的有训诫活动形式的家训;也有文献形式的家训;还有一些是碑文拓本。

西周时期的家训主要以口头训诫、遗书、家书等形式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家训的成熟和具有独立形态的家庭教育文献形式的出现。训诫活动的家训:针对性强,目的明确;体现为训诫活动,没有落实为文字。如周公在派他的儿子伯禽去鲁国之前,教以礼贤下士,谦卑自守。孔子对趋而过庭的儿子孔鲤,教以学诗学礼。楚令尹子发之母,针对其子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作的严厉训斥。这些我国最早的一批家训,都首先是以训诫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文献形式的家训首先是书信,其次是文告、遗嘱等。如刘邦的《遗太子书》、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刘备的《遗太子敕》、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等。这些以书信形式出现的家训,虽然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而且单一的特征,与后来规范性的家训之作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完全不同于训诫活动的家训,它已经由简单而且单纯的口头训教,落实到了书面文献上。

(二)家训的内容

家训一般是家族、宗族中长者、贤达之士所著立,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立家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子孙后代保持家财产业和社会地位,而不是轻率地败坏家业,甚至要光宗耀祖。因此,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读书治学、立身成才之道;理家聚财、和亲睦邻之道;做官任仕、经邦御民之道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丰富、朴素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的伦理准则。把传统家训积极的层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为人处世之道

“孝亲敬长,睦亲齐家”是传统家训的第一要义。与传统伦理所倡导的“以孝为本”的忠孝观念及“齐家”思想相对应,传统家训也非常强调睦亲齐家的重要性。明代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孩提知爱,稍长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齿于人类也。”iii[3]

“治家谨严,勤劳节俭”。齐家与治家是紧密联系的,而勤劳节俭则是治家的重要环节。古人把节俭的生活习惯与个人的品性联系在一起。诸葛亮在其著名的《诫子书》中也特别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iv[4]说明勤俭与修身的关系。司马光认为,治家之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v[5]清康熙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甚至要求子女下乡耕读、纺织、认为这样既可以培养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又使他们的生活更为充实。

“贵名节,得家声”。古代将个人的品性与家庭的荣辱联系在一起。重家风是古代家训的一个鲜明特点。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开篇中述及著立家训的目的:“吾家风教,其基本内容无外乎要家人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等等。

“救难济贫,助人为乐”。许多家训都体现了扶危济贫、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元代郑文融的《郑氏规范》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训示子孙要体恤孤寡贫穷,好善乐施。例如:家训谈到如无大故,不得请乳母,以免使乳母的孩子受饥;借粮给穷苦乡亲不得收息;建药店以医治穷人的疾病;经常修桥补路,“以利行客”;周济那些孤寡老人、生活无着的乡邻;每年炎夏时节,在大路旁设茶水站,“以济渴者”。

“宽厚谦恭,谨言慎行”。古代个人不仅要修身“吾日三省吾身”之外,言行要谨慎,行为要谦恭,因而许多家训都一再叮嘱子弟要谦恭谨慎,宽厚待人。张履祥说:“子孙以忠厚谨慎为先,切戒捐薄。不可顾目前之利而妄他日之害,不可因一时之势而贻数世之忧。”vi[6]

2、读书治学之道

“爱子有道,养正于蒙”。传统家训非常强调早期蒙养教育的重要性。“家训鼻祖”的《颜氏家训》中就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vii[7]这样方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颜之推自己从小就勤于学习,所以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中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进德修身,力戒恶习”。传统家训还特别注意子孙的修身教育。如开帝王家训以先河的周公就曾诫子伯禽加强道德修养,礼贤下士。“然我一浴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有些家训甚至制定了违法家规的处罚措施。像清代《鲍氏户规》对沾染赌博恶习者就规定:“赌博财物,开设赌坊,教而不改者,杖八十、免祀。”免祀在古代家法中是非常严厉的处罚。

“立志清远,励志勉学”。激励子弟勤奋勉学,立大志、成大器的家训也为数众多。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告诫晚辈“夫志当存高远”viii[8]。许多家训不仅强调了志向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教育后代“志”与“行”的相互促进。嵇康在《家诫》中劝诫道:“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ix[9]确立了高远坚定的志向,行动就有了依托。

3、治国齐家之道

治国之道的第一条就是“奉公勤政,报国恤民”。虽说古人把从政做官当作毕生志向,但是“胸怀天下”是古代行政伦理的核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在家训中就表达了奉公为国的精神。

“清廉自守,勿贪勿奢”。历史上留下了诸如陶侃母“封坛教子”之类诫子勿贪的感人故事。姚舜牧《药言》:“若要宽,先为官。钱粮切不可拖赖,吾家世来先完钱粮。”x[10]包拯对贪官嫉恶如仇,说:“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并要人将此刻在石上,以诏后世。可见包拯对贪污的嫉恶。

“躬耕自立,应世经务”。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仍有不少家训教诫子弟要学艺习技,耕读并重,反对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鼓励子弟、后人学习和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以便于自食其力。宋代陆游在《放翁家训》中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xi[11]

“淡泊名利,平和处世”。传统家训在教诫子弟、家人立志谋业的同时,也向他们灌输淡泊名利的处世之道。如东方朔的《诫子诗》就提出:“明者处世,莫尚于中。悠哉游哉,于道相从。饱食安步,以仕代农”,“才尽身危”、“孤贵失和”。许多家训也都劝告家人不要贪图名利,以免惹祸上身,殃及家人。

以上三个方面是传统家训的大致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婚姻、子嗣等方面的家训内容。传统家训虽然涉及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是围绕做人、读书、修身、齐家展开,实质是人格伦理教育和道德理想志向的培养。

三、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传统家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吸收西方的民主独立精神,年轻人自主意识比以前强烈,反对教条束缚,社会道德体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自然的想起了“礼崩乐坏”这样的感叹。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变化,家训作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那一套被定为“封建残留”而成为历史的过去,封存于文化思想的记忆之中。在探讨家训的过程中,笔者相信如果摒弃了“无原则的遵从君王,读书就为了做官”之类的糟粕思想,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家训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以身垂范

家庭环境是人们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人的社会化一般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人的自我意识首先也是在家庭环境中萌发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是他们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在家庭中儿童除了获得生理发育的必要照顾外,还有重要的是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学会学习、生活。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境教”。除了,“身教”和“言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家庭教育,一般都是“言教”、“身教”与“境教”的密切配合。家长的素质、生活方式、教养方式、生活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

古代家训虽然很多就是训诫子孙后代的条规,但是不乏家长以身垂范,躬身自行的内容。父母长辈的模范作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今天的家庭,更多的是三口之家,父母和一个小孩共同生活。父母需要工作,小孩更多的是交给社会教育机构,从孩童脱离了哺乳期就基本上开始进入托儿所,乃至到幼儿园和学龄期。实际上小孩不再像古代的时候,能够和家中长辈长时间相处,父母缺少时间与孩童共同生活,体验小孩的世界,这对于孩童来说,才是最关键的。“家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家长时候能够在孩童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去适应社会,仍然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对于各个年龄的孩童,我们有数不清的教材。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再自己花时间为我们的孩童写一些“家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每一篇“训”,每一句能保留下来的言语,都是作“训”的人的反映。在为子孙作“训”的时候,应该是把自身的人格魅力贯穿其中的。像曾国藩的《诫子书》实际上已经是这位文正公的遗言了,把自己一生为人向、兄弟子孙垂范。而这才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做好自己,能够为子孙做一个模范,比任何的教材和教育手段都要有效。

(二)“训”儿有道

1、孝亲敬长,长幼有序

传统教训中的“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在今天仍有其时代意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作为对《周易》开篇的重要的解释,讲述了万物应该有其运行的自然秩序,而不管在“家”或“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历代君王都践行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的信条,以长幼尊卑为基础,“不孝”是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儿子在家不能随便和父母、长辈顶嘴,在社会更不能随便越位不尊敬上司。现在社会小家庭单位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家族式的大家庭,在道德、传统权威的教育上有着不可避免的缺失。笔者认为小家庭教育最大的矛盾就是在小孩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没有形成对权威的认同。纵观现今的社会,因为独身子女问题,父母祖辈普遍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只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而忽略对他(她)的做人教育;过于宠爱,不懂艰苦,不能遭受挫折,一旦遇事不顺,使精神脆弱,没有直面人生的勇气;个人意识过强,绝无宽厚恭谨,自我中心强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我们现在提倡团队精神,提倡个人的协作能力。如果小孩从小在家都能做到敬父母、亲兄弟、睦邻齐家,长大走入社会就必定会尊敬师长,善于合作。

2、刻苦学习,志存高远

其次,传统家训中的“进德修身,力戒恶习”、“立志清远,励志勉学”对我们现在年轻人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许多家训都把立志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详加阐述。古人认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有所成就。三国时的嵇康在《家诫》中说:“人无志,非人也。”xii[12]把立志作为做人的先决条件。明代杨继盛认为,是否立志将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方向。“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

则终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皆贱恶”。xiii[13]人只有立志,才能有奋斗目标,才能有信念和动力,去战胜一切困难。明代姚瞬牧在其《药言》中指出:“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xiv[14]清代左宗棠告诫儿子,“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并进一步指出“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古代,立志往往并不是像今天明确的说“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是往往从家国的未来着眼而努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一脉相承,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品质的积累,能够恪守道德准则的民族才能与时俱进,健康发展,这才是我们重提“家训”的必要。

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作用无可替代。学习的大忌就是骄躁,父母从生活细节上入手,循循善诱,熏陶感化,遵循循序渐进式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立志高远、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孩子也就能从小慢慢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对于孩子的培养,督促其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孩子的天性不能被磨灭,志向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孩对于自身进行思考,应该说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个部分。这是在早期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

3、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古代家训中节俭和量入为出的治家理财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古代社会经济上是自己自足的农业经济社会,所以勤俭持家几乎是所有家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司马光在《家范》中就屡屡提及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xv[15]一个人生活中奉行节俭,则其物质欲望就少,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经济条件不容许时,有可能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造成心理畸形。正因为此,宋代家训作者将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赵鼎曾说:“惟是节俭一事,最为美行。”xvi[16]《尚俭素》中也讲:“俭,美德也,古人之所宝也,禹圣人也,帝舜称其德曰:‘克俭于家。’人君富有天下犹以俭为德,况民庶乎?”xvii[17]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在人类社会显示了它超凡的本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问题。然科学只是手段,却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儒家流传下来的一些精华“重人文、重教育、重亲情”的文化精神,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可以纠正科学现代化带来的人情淡薄、人心冷漠的弊端,恢复理想、信仰、道德的尊严与热情。中国传统家训是儒家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家训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又承担着传

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它是古今人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起到了自觉在社会普及道德教育的脊梁作用。家训文化在封建社会里,在传播文化、教育后代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起过巨大的作用。虽然传统家训中有很多是讲君臣之礼,父子之道,有很明显的封建烙印,但其中的勤俭持家、睦邻乡里、助人为乐、勤奋治学、谨言谦恭、立志高远等内容在当代还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对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更有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道德文化的复兴,终将体现于教育体系之中,研究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对于创立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发挥其伦理教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古为今用,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i[1]陈延斌.中国古代家训论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ii[2]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75

iii[3]姚瞬牧.药言[M].丛书集成初编:第97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iv[4]喻岳衡.历代名人家训[M].长沙:岳麓书社,1991第12页

v[5]同5,第128页

vi[6]杨园先生全集·训子语[M]

vii[7]夏家善等.颜氏家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

viii[8]同5,第32页

ix[9]同5,第44页

x[10]包东坡:《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萃》[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xi[11]喻岳衡.历代名人家训[M].长沙:岳麓书社,1991第156页

xii[12]嵇康.嵇康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xiii[13]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M].丛书集成初编:第97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xiv[14]同4

xv[15]司马光:《训子孙文》,《戒子通录》卷五,四库全书第703册,62页

xvi[16]赵鼎:《忠正德文集·家训笔录》卷十,四库全书第n28册,765页。

xvii[17]郑道玉:《琴堂谕俗编》卷下,四库全书第865册,243页

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如住房、设备、经济收入与开支、营养供应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有些家长喜好吸烟,结果室内整天烟雾缭绕,空气不畅,孩子从小在这种污浊的空气中生活,尽管家长是无意的,但却在无形中损害了孩子的健康。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居里夫人小时候家庭经济不富裕,父亲是个中学教师,正是父亲对小心收藏在柜子里仪器的爱惜和珍视,吸引了小女儿科学探索的最初兴趣。家庭的环境布臵、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从小生活在好学的环境里的孩子求知欲就较高,把书当成好朋友。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尊老爱幼;相反,夫妻吵架,婆媳不和,这些不好的样子会在孩子成长的心灵上打下烙印。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讲过这样一段经历:在她的班里来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很孤僻,成天闷闷不乐,胆子特别小,身体也很弱。经了解,原来是他的父母在家常为小事争吵,不时还拿孩子出气。后来,老师对家长做了细致的工作,建议他们为了孩子双方都要努力克制自己。孩子的家长重视了这个问题,从此,注意了彼此的言行,孩子也因此有了改变,逐渐变得健康、愉快。 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双子女家庭中,如果孩子们所受到的待遇不同就可能造成孩子的一些不良性格,被优待的孩子会变得傲慢、自私、唯我独尊,不得宠爱的孩子很可能产生自卑、猜疑和妒忌心理,还会造成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吵、不友好等种种不良作风。所以,父母对孩子必须一视同仁并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手足情宜。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一家几个大人关注着一个孩子,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要把他放在适当的位臵上,在家中,孩子是晚辈,家长是供养和教育他的人,必须使孩子懂得应该尊敬和听从大人,决不能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听任他的无理要求,以致颠倒了教育者和被教育对象的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在农村现金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制和文明教化。 祠堂建筑,一般腔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为本,宗仁孝悌、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从平面布置看,祠堂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的建筑模式。 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如“叙倫堂”,“叙,次第也,倫,辈也,”叙倫,就是对后人进行“明伦倡序、知书达礼”的教化。堂联,就是祠堂礼的对联,其主要以训勉后人,激励后人向上、不断进取为内容。堂号、堂联是民间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它不仅具有向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还具有“敦促后代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培养好下一代”的教化功能。 族谱记载着每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

有关家风家训的作文

有关家风家训的作文 家风和家训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家规,家风家训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下面请欣赏XX为大家带来有关家风家训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家风家训的作文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

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有关家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家庭教育的意义: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正是未来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今天,教育对昨天的历练就会变成痛苦,教育对明天憧憬就会变的暗淡。教育的大鹏要腾飞,基础教育的躯干必须强壮,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翼必须强健,家庭教育的大脑必须健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我对家风家训的感想

我对家风家训的感想 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我对家风家训的感想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就像黄河一样绵绵不息,一直养育着中华的代代炎黄子孙。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不是财力多么强大,物质多么丰厚,而是存在于世世代代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从古至今,改朝换代的事一直在发生。无论在当时有多么强盛的国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而留下的却是一个朝代所反映的文化历史。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因为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吸收借鉴。而每个大国的文化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家庭文化组成,每个家庭里的文化可以看成一本书,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由一个家庭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由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吃甲职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扥,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 我们都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也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凡的。我们没有电视剧里复杂的人生和家庭的财产纠纷,也没有现实中富二代、星二代显赫的家庭背景。我们只是一个在平凡中长大,在长辈们教诲中**的大一新生。今年是猴年,在这个新的一年里我们又受到了很多教诲,那下面就说一下我们四个人家里的家训。 首先是汤晨扬的故事。新年来临之际,相信许多家长们都会提醒孩子们:“千万不要打碎碗、盘子,要小心做事。”我妈到新年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会提醒我,以前我总是不在意,可能是年龄不够成熟,总想着这是老封建、旧**俗。而今年有所不同,因为在一定方面下我思想已经有所成熟,不再一味的偏激。我想这大概是长辈们对新的一年美满生活的憧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吧。所以我发现妈妈经常所说的一些话,也是家庭的家训吧。 下面是袁欣的故事。袁欣是所有家中成员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但现在也已长大**,哥哥姐姐的孩子们在这新的一年里也加入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每年的大年初二就是家庭聚会的时候,比往年的不同,是今年新的下一代带给我们的欢乐。舅舅那一天也喝了很多酒,他拉着我的手醉醺醺的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一样任性,该学会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1T16:21:52.43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作者:刘晶晶 [导读] 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刘晶晶 【摘要】父母,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是的,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环境。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作用 引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才发现这是一本很难念的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个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便于孩子能够良好的接受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会教导学生,今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等等。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这些良好的思想意志,学校的教育占一部分功劳,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意志、性格,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教育家将学生比喻成一块石头,由几个雕塑家,把学生雕刻成一座具有灵性的雕像。这里所说的雕塑家,第一就是家庭,可以涵盖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第二个就是教师,他有智慧,能传授给孩子知识。在这个复杂现实的社会中,孩子们不能仅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健康成长。同时,现在的社会又强加给学校许多书本知识以外的任务,教师付出再多的精力,如果没有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孩子身上是体现不出完美的效果的。大家可以发现,许多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大都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看见别的小朋友带去的玩具很好玩,就在玩具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里面,家长发现了却没有对孩子这种盗窃的行为加以制止。家长这是在无形的认同孩子的做法,助长孩子像不良的行为习惯上发展,导致后面可能就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正确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学校教育无法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超越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在学校也很难服从老师的管理,所以,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少不了家庭对学生在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在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上,会很重视,她们往往会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却抱着“他自己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学不下去就出去打工挣钱,还能为家庭减轻压力”的心态,他们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他们眼中,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孩子挣的还不如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挣钱的孩子挣的钱多,这些家长是在用挣钱多少来衡量学习的重要性,带有这种思想观念的家长在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2、家庭教育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都能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这块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教师的全部责任。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会归功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会认为孩子是值得花精力培养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更多的将责任推脱到孩子本身不努力或者说教师的水平不高。更有家长只关注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成绩排名高,家长引以为豪,成绩排名低,家长就认为孩子没有学习天赋,放弃孩子。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在学习上更加不努力了。 3、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和言行严重影响这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的家长好赌,在赌桌上败了战,回到家就对孩子吆五喝六,甚至破口大骂,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殊不知家长这种不良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多么严重的坏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碰到很多这种情况,家长的不良言行,导致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悲观、不自信,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2,S1:36-37. [2]杜薇. 也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2:32. [3]周仲飞. 父母美德影响我们成长与成功——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人生的作用与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144-145.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二、家训文化的消失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

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 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令狐采学 高坑镇茶亭学校:唐蓉娜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家长“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传承者,还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更是孩子心灵火花的点燃者。”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儿童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如饭桌上,一位母亲对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说:“你吃水饺要不要醮点芝麻酱?”“麻将还能吃?”女儿回答说。可见,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乡村学校的老师,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曾经问过学生一个这样的问题“妈妈的爱好是什么?”居然有一半的学生回答说是“打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尽量在家创建良好的氛围,如学习氛围,儿童娱乐氛围,而不是经常在家打麻将,玩扑克。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

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家庭教育的意义: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正是未来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今天,教育对昨天的历练就会变成痛苦,教育对明天憧憬就会变的暗淡。教育的大鹏要腾飞,基础教育的躯干必须强壮,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翼必须强健,家庭教育的大脑必须健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5517595.html,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李清峰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9期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规律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也具有教育的一般规律。 一、家长是关键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是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感染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的是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得多。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三、家长的权威性 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以意志服从为特征。现今社会,对孩子的德育要处理好“听话”和“有主见”这对矛盾。作为家长要拿得准,对孩子一生有影响的事,必须要孩子听父母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更多人所重视,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有句至理名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普遍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常常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成不了“龙”,更有甚者,走向反面。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面对21世纪即将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 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独生代”的父母们,重任在肩。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

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

“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长征教育学校总结归纳了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交流 1、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校教育_社会教育_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如此,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有这些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3.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4.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5.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6.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 开放性.社会教育部向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它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2 群众性.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青少年,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3 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 补偿性.有些学校尚不具备的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5 融合性.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他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在与一些学生家长的交往中,他们常常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我对他们讲,学生的教育来自多方面,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教育和影响。我和他们讲了很多,自己也综合了下面的很多内容。 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仅仅单方面地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我们进行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就必须正确认识家庭、社区在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动态地分析、研究和把握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的关系,探寻其内在的运作规律。 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说,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和产物,教育者总是根据特定社会关系的要求,去培养新生一代的道德品质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只有生物属性的婴儿(自然人)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就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逐渐形成适应于社会生活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会遵守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能为社会所需要所容纳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正是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刚生下来,仅是一个具有生物属性的自然人,虽然其已具备潜在的社会属性。如果长期脱离社会,其潜在的社会化遗传因素就会逐渐丧夫。“狼孩”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在正常的情况下,当人脱离母体后,就被置生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各种社会因素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他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所要求的成员。与此同时,个体也会随时随地对周围环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各种反应,反作用于社会环境,从而表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至于人在与社会的互相作用中,个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人格,具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离开母体后第一

浅析《颜氏家训》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浅析《颜氏家训》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发表时间:2016-08-12T15:51:01.3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何頔[导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再下结论,切勿人云亦云,求真务实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何頔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摘要】《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内容详实、体系完备的家训,《颜氏家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阐述。其中蕴含的立身之法和治世之道仍然值得后人借鉴,重视颜之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之应用到当今社会实践中指导当今的家庭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颜氏家训当代价值家庭教育【4】《颜氏家训》的研究价值 颜之推(531年-约591年):字介,汉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他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虽年少成名,但一生饱尝离乱之苦,“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集灵记》等。其中,《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被古今学者视为家训典范。 《颜氏家训》1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氏家训》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 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 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因此该书的七卷二十篇涵盖了当时南北朝时期的学术现状以及社会风貌等等,对当时南北朝社会风俗、政治得失以及学风特点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教范本,《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成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想方面对今天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更是在学术方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古典文献学有着极高的价值。【5】《颜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价值 2.1中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家庭教育,无时不有,无时不在,从古至今,中国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都是我们历代传颂的教子佳话,古人认为: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最早的生活环境,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父母的教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在无形中直接或间接的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坚持早期教育的原则;注重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重在培养正人君子,教导子女要维护家庭、社会的集体利益。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以“孝”为核心,强调敬老慈幼,维护长辈的权威作用;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则讲究因材施教、宽严并济。 2.2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2.2.1“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要规范言行、善待父母《颜氏家训:风操》中说:“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 2由此可见,颜之推不仅重视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同样也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颜之推曾说过:“幼少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 3意思是,从少年开始子女就有供养父母的辛劳;成年之后,又增了妻子儿女的拖累。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华民族一直将孝道与感恩文化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孝是一切美德的核心,所有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派生出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孝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孝道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民族团结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以孝道为核心,孝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几千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生活与行为。当今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学习孝文化对化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2.2“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要择善而从《颜氏家训:慕贤》中说:“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之推认为:世上真正的圣贤之人如凤毛麟角,十分难得,倘若遇到这样真正通达世俗、明晓真理的人,怎么能不攀附景仰呢?他这一生出生于乱世之世,成长于兵荒马乱之际,一生颠沛流离,所见所闻也不少,但每每看到贤能之人,还是会心生仰慕之情。《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中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也强调择善而从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2.2.3“人生在世,会当有业”—要博学多识《颜氏家训:勉学》中说:“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颜之推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身处在什么位置就该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当农民的就应该想着怎样耕种好自己的庄稼;商人就应该经商做生意;技工就要专心于自己的专业;艺人们就该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技艺;武夫就该勤加练习骑马射箭;文人们就该钻研经书文章。 学习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海无边”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不应该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全球科技革命不断深入,科技更新越来越快,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在当代社会,只有博学多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工作的需要。 2.2.4“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要求真务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