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设报告的基本要求

课设报告的基本要求

课设报告的基本要求
课设报告的基本要求

附件三:

课设报告的基本要求

⒈需求分析:

陈述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

⑴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⑵输出的形式;

⑶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⑷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输出结果和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⒉概要设计:

说明用到的数据类型、主程序流程及各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⑴本程序所用的数据类型的定义;

⑵本程序所用到的标准函数名称、自定义函数名称;

⑶主程序的流程及各函数之间的层次关系。(用图来描述)

⒊详细设计:

⑴用流程图描述每个自定义函数,并给出适当的注释。

⑵写出各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⒋调试分析:

⑴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⑵经验与体会。

⒌用户使用说明:说明如何使用你的程序,详细列出每一步操作步骤。

⒍测试结果:列出对于给定的输入所产生的输出结果。

⒎附录:

提交带注释的完整源程序。

格式要求:

⑴封面:(购买)标准课程设计报告封面——;

⑵内页:(打印)纸张:16K;

边距:上——2.5CM,下——2.5CM,

左——2.5CM,右——2CM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

程序代码:五号,宋体

图题:五号,宋体,居中,如:图1.1 主程序的流程图

附件四:课设文档示范文档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二、概要设计 (3)

三、详细设计 (5)

四、调试分析 (9)

五、用户手册 (10)

六、测试数据 (10)

七、附录 (11)

一、需求分析

要求:本节是需求分析的部分,该节主要说明课程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如:程序应具备的功能、程序设计时必须使用的数据结构(数组、动态链表、文件等)、程序运行时对输入输出格式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运行性能的要求等,在撰写本节的文档时,对于以上的具体要求应详细地给出明确的说明。

⒈用栈的基本操作完成迷宫问题的求解,其中栈的基本操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存在。

⒉以二维数组M[m+2][n+2]表示迷宫,M[i][j] 表示迷宫中相应(i,j)位置的通行状态(0:表示可

以通行,1:表示有墙,不可通行),完成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包括出口、入口位置等。

⒊用户从屏幕上输入迷宫,完成对应迷宫的初始化。

⒋迷宫的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在合法范围内由用户而定。

⒌程序完成对迷宫路径的搜索,如果存在路径,则以长方形形式将迷宫打印出来,用特定符号标

出迷宫的物理状态,其中字符“#”表示不可行,“*”表示出口和入口,空格表示没有经过的部分,“◆”标记出可行的路径;如果程序完成搜索后没有找到通路,则提示用户“can?t find one way!”。

⒍程序执行的命令:

⑴创建初始化迷宫;

⑵搜索迷宫;

⑶输出搜索结果。

二、概要设计

要求:概要设计是在理解程序的各项需求以后,对程序的结构和模块进行设计的环节。该节主要说明的内容包括对程序中所使用数据结构的介绍(如数组、数组表示的意义、数组的名称、结构体的名称,结构体成员表示的意义,文件的名称等)、对程序中主要模块以及模块之间关系的介绍(即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有何种关系等),在撰写本节的文档时,对于以上的具体内容给出详尽的说明。

⒈设计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Stack {

数据对象:D={ai:|ai∈PositionSet,i=1…n,n≥0}

数据关系:R1={|ai-1,ai∈d,i=2,…n}

基本操作:操作结果

InitStack(&S) 构造一个空栈,完成栈的初始化S

DestoryStack(&S) 撤消一个已经存在的栈S

ClearStack(&S) 将栈S重新置空

StackLength(S) 返回栈的长度

GetTop(S,&e) 用e返回栈S的栈顶元素

StackEmpty(S) 若S为空返回1,否则返回0

Push(&S,e) 将新的元素e压入栈顶

Pop(&S,e) 删除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StackTraverse(s) 将栈S的所有元素输出

}ADT Stack;

⒉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Maze{

数据对象:D:={aij,Start,end|aij,Start,end∈{} 0≤i≤m+2,0≤j≤n+2,m,n≥0}

数据关系:R={ROW.COL}

Row={|ai-1,aij∈D i=1,…,m+2,j=1,…,n+2}

Col={|aijaij-1∈D}

基本操作:

SetMaze(&Maze)

初始条件:Maze已经定义,Maze的下属单元二维数组Maze.M[row+2][d+2]已存在,Maze.start,Maze.end也已作为下属存储单元存在

操作结果:构成数据迷宫,用数值标识迷宫的物理状态,以0表示通路,以1表示障碍,由终端读取迷宫空间大小,各点处的具体物理状态及Start和End点位置,完成迷宫构建

Pass(&Mazem,&Nposition,Position,di)

初始条件:已知目前迷宫状态及当前位置、下一步探索方向di

操作结果:完成相应的搜索任务,如果可行,则用Nposition返回下一步位置,并将Maze状态改变为相应点已走过情况

PrintMaze(Maze)

操作结果:输出字符标示的迷宫

FindWay(Maze,&way)

操作结果:利用Pass搜索迷宫,用way返回搜索所得路径。如不存在,返回0

PrintWay(Maze,way)

操作结果:将Maze及相应最短路径一起打印输出

}ADT MAZE,

⒊本程序模块结构

⑴主函数模块

void main(){

初始化;

do{

接受命令;

处理命令;

}while(退出命令)

⑵栈模块——实现栈抽象数据类型;

⑶迷宫模块——实现迷宫抽象数据类型;

各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如下:

主程序模块

迷宫模块

栈模块

三、详细设计

要求:详细设计是在概要设计基础上对各模块进一步细化的环节。本节需要介绍的内容包括程序中所有函数的介绍(包括函数的原型,函数的功能,各参数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见如下的例子)、程序核心模块算法的介绍(需要用流程图描述),在撰写本节的文档时,对于以上的具体内容给出详尽的说明,作图要规范,排版要统一。

⒈基本数据类型操作

⑴栈模块

① typedef struct{

int x,y,num; // X、Y坐标位置,NUM栈的追踪序号

}Postype;

② typedef struct{

SelemType *base; // 在栈初始化之前和销毁之后为NULL

SelemType *top; // 栈顶指针,在栈顶元素上方一单元处

int stacksize; // 当前已分配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sqstack; // 线性存储结构

③参数设置:

#define STACK_INIT_SIZE 20;

#define STACKINIREMENT 10;

//----------基本操作的算法描述--------------------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构造一个空栈

S.base=(S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SelemType));

if(!S.base)exit(OVERLOW); // 存储分配失败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us DestoryStack(Sqstack &s){// 销毁栈S

Free(S.base);

S.top=S.base; S.stacksize=o;

return ok;

}

Status ClearStack(sqstack &S){ // 清空S

S.top=S.base;return ok;

}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 若S为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return S.base==S.top;

}

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返回栈S的长度,以单元为单位

return S.top-S.base;

}

Status GetTop(SqStack S,Selemtype &e){

// 栈不空,用e返回s的栈顶元素及OK,否则返回ERROR if(S.top==S.base)return ERROR;

e=*(S.top-1);

return ok;

}

Status Push(Sqstack &S,SelemType e){ // 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if(S.top-S.base>=S.stacksize){// 栈满追加存储空间

S.base=(SelemType)realloc(S.base,(S.stacksize+ST ACKICREMENT)Sizeof(Selemtype));

if(!S.base)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S.top=S.base+S.stacksize; // 确定新的栈顶指针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已分配空间增加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 若栈不变,则删除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及ok,否则false if(S.top=o=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 顶指针减小,用e返回其数据

return ok;

}

⑵迷宫模块:

①迷宫的数据类型

#define MAXSIZE 50 // 屏幕宽度,迷宫的最大宽度

typeof struct{

int M[][MAXSIZE]; // 迷宫的物理状态描述

int Row,Col; // 迷宫的大小

Position Start,end; // 开始与结束位置与栈的单元类型相同

}MAZE; // “迷宫”型数据

②迷宫模块中的基本操作

Status semaze(MAZE &Maze){

Printf(“请输入所建迷宫的宽度Row和高度Col”);

Do{

sanf(“row,col”);

if(Row>MAXSIZE-2)

printf(“太大,请重新输入”);

}while(Row>MAXSIZE-2);

for(i=0;i<=Row+1;i++){ // 设置迷宫边界

Maze.M[0][i]=1;

Maze.M[Col+1][i]=1;

}

for(i=0;i<=Col+1;i++){

Maze.M[i][0]=1;

Maze.M[1][Row+1]=1;

}

for(i=1;i<=col;i++){ // 输入相应迷宫各点处的具体物理状态

for(j=1;j<=Row;i++)

scanf(“Maze.M[i][j]”);

printf(“\n”);

}

printf(“设置出入口”);

scanf(“Maze.start,Maz.end);

Maze.M[Maze.start.x][Maze.start.Y]=2;

Maze.M[Maze.end.x][Maze.end.Y]=2;

Maze.Row=Row;Maze.Col=Col;

return ok;

}

void printMaze(MAZE Maze){ // 打印出迷宫,包括边界

for(i=0;i<=Maze.Col+1;i++)

for(j=0;j<=Maze.Row+1;j++)

printf(“%c\n”,Maze.M[i][j]); // 用字符型打印输出(i,j)状态

printf(“出口:”);

}

Status Pass(MAZE &Maze,Position Pos,Position,&N_pos,int di){

// 判断迷宫中当前位置dos在di 方向上能否通过

// 如果通过用npos返回下一步位置,并将通信位置保留入maze switch(di){

case 1:if(Maze.M[pos.x+1][pos.y]!=1){

N_posx=Posx+1;

return 1; // npos赋予位置,并将对应状态改为走过

}break;

case 2:if(Maze.M[Pos.x][Pos.y+1]!=1){

N_pos.x=pos.x;N_pos.y=Pos.y+1;

Maze.M[N_pos]=1;

return 1;

}break;

case 3: if(Maze.M[Pos.x-1][Pos.y]!=1){

N_pos.x=pos.x-1;N_pos.y=Pos.y;

Maze.M[N_pos]=1;

return 1;

}break;

case 4: if(Maze.M[Pos.x][Pos.y-1]!=1){

N_pos.x=pos.x;N_pos.y=Pos.y-1;

Maze.M[N_pos]=1;

return 1;

}break;

return 0;

}

Status FindWay(MAZE Maze,SqStack &way){

// 用pass搜索maze

// 用way 返回搜索所得路径,如果不存在返回值0 InitStack(S); // 设置工作栈

Push(S,Maze.start); // 将开始位置入栈,工作开始

P=s->base; // 搜索位置开始于start处

Do{

Pos=*p; // 持续下一步搜索,当前位置POS

For(i=1;i<=4;i++) // 四方位全面搜索

if (pass(&maze, pos &n_pos,i ){ // 如果通过对下一点(访问)

N_pos.NOM=P->(s->base); // 记下追踪序数

Push(S,N_Pos); // 将可行点如栈

}

P++; // 继续下一步

}

while((pos.x!=Maze.end.x||Maze.end.y)&&p!=s->top);

if(p==s->top)return 0; // 无路径可达

p=&Pos; // 从出口入逆向路径

do{

p=S->base+->NUM; // 由p->num找回上一步位置

Push(&way,*P);

}while(p!=s->base);Destory(&s);

return 1;

}

void PrintWay(MAZE.Maze,Sqstack Way){ // 将迷宫及路径一起打印

print(“最短路径“””);

for(p=way.base;p

Maze.M[p->x][p->y]=4; // 标出路径

PrintMaze(Maze); // 打印输出

}

⑶主函数算法:

main(){

clrscr();

InitStack(&way);

Do{

Printf(“现在开始构筑迷宫”);

SetMaze(&Maze);

Printf(“所得迷宫状态为:”);

PrintMaze(Maze);

Printf(“按任意键开始搜索路径”);

Setch();printf(“搜索结果:”);

if(FindWay(Maze,&way)){

Printf(“所锝路径:”);

PrintWay(Maze,Way);

}

else

printf(“没有可到达出口处”);

printf(“按C键继续处理其它迷宫或其它键退出”);

getch(c);

}while(c==?c?||c==?C?);

destoryStack(“&Way”);

}

⒉函数的调用关系反映了本演示程序的层次结构

Push GetTop Pop StackLength StackEmpty ClearStack

四、调试分析

要求:本节为调试分析的部分,在撰写本节的文档时,应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过程进行说明。说明应详尽,排版要统一。

⒈开始没有将M[n][m].start.end设置为MAZE 型数据的下属单元,使得各个迷宫操作的函数参

数十分散杂,调试时各参数关系不易把握。

⒉另行设置PrintWay函数,使得终端输出更加友好,并巧妙地将迷宫以特殊、明朗的字符输出,

效果更好。

⒊只须将FindWay程序中搜索循环的结束条件改动,并增加栈便可输出迷宫的所有路径。追踪时

还要多加一次循环对工作栈进行扫描。

五、用户手册

要求:本节需要对程序运行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顺序做出具体的说明(如是否对路径要求,如何运行程序等)。说明应详尽,排版要统一。

⒈本程序的运行环境为DOS操作系统,执行文件为Maze.exe;

⒉进入演示程序后,即显示对话形式的提示操作过程,

如:提出开始建筑迷宫

输入迷宫的大小

输入迷宫具体结构现在的迷宫状态为:

按任意键开始搜索

搜索结果:最短路径为:\没有找到可行路径

按…C?键continue 或其它键Quit

⒊提示输入迷宫大小后,用户输入所要处理迷宫的宽ROW,高COL;

⒋提示输入迷宫后,用户将迷宫输入,0代表可行,1代表障碍;

⒌按任意键开始后,程序自动进行对所建迷宫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

⒍进行下一个迷宫处理单元或退出程序。

六、测试数据

要求:本节需要对程序调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测试数据以及输入测试数据以后的结果进行说明。说明应详尽,排版要统一。

现在开始建筑迷宫(set the Maze now:

please Enterin the size of the maze your want to deal with:

The Row(<50):8 The Col:8

Enter the Maze: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Enter the Start and end please:

The start :1 1

The end: 8 8

Nowthe maze is :

完成退出

The shortest way of the maze is:””

七、附录

要求:本节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主要的程序源代码进行介绍。代码要给出注释,排版要统一

⒈源程序文件清单:

栈:stack.c

迷宫:Maze.c

⒉源程序

⑴栈stack.c

#define STACK_INIT_SIZE 50

#define STACKIN[REMENT] 10

typedef struct{

intX;

int Y;

int Num;

}Position,SelemType;

typedef Sturct{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atcksizi;

}SqStack;

void Init Stack(SqStack &S){

Sibase=(SelemType *) malloc(STACK_INIT_SIZE *Sizeof(SelemType));

if (!Sibase) exit(OVERFLOW);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

void GetTop(SqStack S,SelemType e &e){

if(S.top==S.base)

exit(-1);

e.X=*(S.top-1).x;

e.Y=*(S.top-1).Y;

e.Num=*(S.top-1).Num;

}

void Push(SqStack &s,SelemType e){

if(s.top-s.base>=s.stacksize){

S.base=(S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EMENT)*SIZEOF(seLEMtYP));

if(!S.base)

exit(OVERFLOW);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X=e.X;

*(S.top).Y=e.Num;

S.top++;

}

void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if(S.top==S.base)

exit(-1);

e.X=*(S.top).x;

e.Y=*(S.top).y

e.NUM=*(S.top).Num

}

(2) 迷宫Maze.c:

#include "Stack.c"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Sturct{

int M[][MAXSIZE];

int Row;

int Col;

Position end;

Position start;

}MAZE;

void SetMaze(MAZE &Maze){

int i,j,Row,Col;

printf("Now Set the Maze:\n");

printf("The Row of the Maze:");

Scanf("%d",&Row);

printf("The Col of the Maze:");

scanf("%d",&Col);

for(i=0;i<=Row+1;i++){

Maze.M[0][1]=1;

Maze.M[Col+1]=1;

for (i=0;i<=Col+1;i++){

Maze.M[i][0]=1;

Maze.M[Row+1][i];

}

for(i=1;i<=Col;i++){

for(j=1;j<=Row;j++)

scanf("%d",Maze.M[i][j]);

printf("\n");

}

printf("Give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Maze:");

scanf("%d%d",&Maze,Star x, &Maze.Star.Y);

scanf("%d%d",&Maze.end.x &Maze.end.Y)

}

Maze.M[Maze.Start.X][Maze.Start.Y]=2;

Maze.M[Maze.Send.X][Maze.Send.Y]=2;

Maze.Row=Row;

Maze.Col=Col;

}

void printMaze(MAZE Maze){

int i,j;

for(i=0;i<=Maze.Col;i++){

for(i=0;i<=Maze.Col;i++);

printf(“%c”,Maze.M[i][j]);

printf(“\n”);

}

}

int Pass(MAZE &Maze,Position Pos,Position &n_pos,int di){ Switch(di){

case 1: if(Maze.M[pos.x+1][pos.Y]!=1){

N_pos.X=pos.X+1;N_pos.Y=pos.Y;

Maze.M[N_pos.x][N.pos.Y]=1;

return 1;

}break;

case 2: if(Maze.M[pos.X][pos.Y+1]!=1){

N_pos.X=pos.X,N_pos.Y=pos.Y+1;

Maze.M[N_pos.X][N_pos.Y]=1;

return 1;

}break;

case 3: if(Maze.M[pos.X-1][pos.Y]!=1){

N_pos.X=pos.X-1,N_pos.Y=pos.Y;

Maze.M[N_pos.X][N_pos.Y]=1;

return 1;

}break;

case 4: if(Maze.M[pos.X][pos.Y-1]!=1){

N_pos.X=pos.X,N_pos.Y=pos.Y-1;

Maze.M[N_pos.X][N_pos.Y]=1;

return 1;

}break;

}

return 0;

}

int FindWay(MAZE maze,Sq Stack &way){

int i;

Sq Stack s;

Position pos,n_pos *p;

InitStack(&s);

Push(&s,Maze.Satrt);

P=s→base;

Do{

Pos=*p;

For(i=1;i<+4;i++){

if(pass(&Maze,Pos_&N_pos,i)){

N_pos.Num=p-(s→base);

Push(&s,N_pos);

}

}

p++;

}while(pos.x!=end.x||pos.Y!end.Y)&&p!=s→top;

if(p==s→top) return 0; p=&pos;

do {

p=s→bas+p→Num;

Push(Way,*p);

}while(p!=s→base);

return 1;

}

void printway(MAZE maze,Sq Stack Way){

int v;

SelemType *p;

Printf(“-----------------The SortestWay----------------------\n”); For(p=Way.base;p

M[p→X][p→Y]=4;

print(Maze);

}

main(){

MAZE Maze;

Sq.stack Way;

Char c;

Clrcsr();

InitStack &Way;

Do{

printf(“Now is deal the Maze:\n”);

SetMaze(&Maze);

Printf(“now The Maze is like This :\n”); }

}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范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X文 一: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单位:元) 地区 Y X 9439.63 6399.27 XX 7010.06 3538.31 4293.43 2786.77 3665.66 2682.57 3953.1 3256.15 4773.43 3368.16 4191.34 3065.44 4132.29 3117.44 10144.62 8844.88 6561.01 4786.15 8265.15 6801.6 3556.27 2754.04 5467.08 4053.47 4044.7 2994.49 4985.34 3621.57 3851.6 2676.41 3997.48 3090 3904.2 3377.38 5624.04 4202.32 XX 3224.05 2747.47 3791.37 2556.56 3509.29 2526.7 3546.69 2747.27 2373.99 1913.71 2634.09 2637.18 2788.2 2217.62 2644.69 2559.59 2328.92 2017.21

2683.78 2446.5 3180.84 2528.76 XX 3182.97 2350.58 二.参数估计: Dependent Variable: X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1/11 Time: 08:22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 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79.1916 221.5775 0.808709 0.4253 Y 0.719500 0.045700 15.74411 0.0000 R-squared 0.895260 Mean dependent var 3376.309 Adjusted R-squared 0.891649 S.D. dependent var 1499.612 S.E. of regression 493.624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30377 Sum squared resid 7066274. Schwarz criterion 15.39628 Log likelihood -235.2084 F-statistic 247.8769 Durbin-Watson stat 1.46168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回归结果,则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X?i=179.1916 + 0.719500 Y i (0.808709 ) (15.74411) R2=0.895260 F=247.8769 三.检验模型的异方差: (一)图形法 1)绘制e t2对Yt的散点图即E2对Yt的散点图:

数据库设计性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小型CMS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要求 利用学习的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为选择的应用设计数据库、必要的索引、视图、编写应用程序。 三、总的设计思想,及环境语言、工具等 1、建立系统的目的,系统总体概况的介绍 进行博客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开发独立程序,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大学里本人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是从课本上得到的,而这次是要通过动手来实践,实习对本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本人所要实现的是一个小型CMS博客系统,用户在注册后可以实现在后台操作数据库更改网站标题、版本号、管理博客、管理日志分类等,在前台可以查看已公开的博客等。本次课程设计初步目标是实现博客的基本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功能进行扩充。 2、选用的语言 利用WINDOWS XP结合DREAMWEAVER和access搭建ASP的环境平台,语言采用强大的vbscript。采用了IIS5.1。 3、需求分析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对现行博客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调查,明确了CMS博客系统由查看博客、发表博客、回复博客、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登录管理日志分类、修改删除博客、发表新文章、设置主页信息等等。用户对系统的描述如下。 a)用户基本功能 1)匿名用户可以查看用户公开的博客,并且可以通过注册申请成为正式用户。 b)管理员基本功能 1)发表新文章。 2)管理文章、如添加删除等。 3)管理分类,如添加、删除、重命名。 4)设置主页上显示的博客条数或者版本号。 数据流图

数据库逻辑模型 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其关系模式为: 博客用户(用户,密码,邮箱),其中用户为主码; 版本信息(版本ID,URL,主页底部信息,副标题),其中版本ID为主码; 日志分类信息(编号,分类名称,基本表述(在鼠标放到分类上后显示的小标签)) 将CMS系统的数据库名定为“SimpleCMS” 数据库模式的规范化 各表的函数依赖集: F博客用户={用户→密码}; F类别={分类ID→名称,分类ID→基本描述}; F版本信息={编号→网站名,编号→网址,编号→底部信息,编号→副标题信息}; 上述关系模式中不存在对非码依赖的表达式,所有的非主属性对码完全并直接依赖,由此证明,博客数据库中各表均服从BCNF,其规范化程度较高,数据库设计合理。 4、E-R图

计量经济学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计量经济学论文 15130322 张佳伟 GDP与CPI和贷款总额的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GDP作为一个比较有说服性的统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今天我所要研究的,是GDP和居民消费指数和贷款总额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CPI 涨幅与GDP 增幅经历了几轮波动,1997年之前的几轮经济高增长,物价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涨幅;1998-2008 GDP连续1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物价涨幅却保持低位运行,经济运行从高增长高物价向高增长低物价转变,反映了CPI涨幅与GDP 增速相关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贷款总额既然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其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要具体形象的反映出来,就必须要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去分析CPI和贷款额这两者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可以知道,居民消费指数CPI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贷款总额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对于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形象的测算和研究。 为了确定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运用eviews软件对相关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的方程以及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自相关检验。(为了更加精确的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数据的测算,使用了eviews8.0版本进行实证分析)

1、确定变量 我们确定“GDP ”为被解释变量,“CPI ”和“贷款总额”为解释变量。 2、建立模型 Y=0β+1βP+2βX+c (c 为随机扰动项) 3、数据处理 此为1992-2008年度的GDP 、CPI 以及贷款额的数据。 年度 GDP (Y ) 居民消费指数(P ) 贷款额(X ) 1992 26923.5 282 26322.9 1993 35333.9 305.8 32943.1 1994 48197.9 320 39976 1995 60793.7 345.1 50544.1 1996 71176.6 377.6 61156.6 1997 78973 394.6 74914.1 1998 84402.3 417.8 86524.1 1999 89677.1 452.3 93734.3 2000 99214.6 491 99371.1 2001 109655.2 521.2 112315 2002 120332.7 557.6 131294 2003 135822.8 596.9 158996 2004 159878.3 645.3 178198 2005 183217.4 698.2 194690 2006 211923.5 766.4 225347.2 2007 257305.6 849.9 261691 2008 300670 926.4 303468 (数据来自人民网) 4、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 (1)建立工作文件:启动EViews ,点击File\New\Workfile ,在对话框“Workfile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验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2013-1 姓名:安妮 指导教师:赵冰茹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二○一六年十一月 一、实验目标 学会常用经济计量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将其应用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中。具体包括:Eview的安装,样本数据基本统计量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检验及结果输出与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异方差、序列相关模型的检验与处理等。二、实验环境 WINDOWSXP或2000操作系统下,基于EVIEWS5.1平台。 三、实验模型建立与分析 案例1:

我国1995-2014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资料(此资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如表1所示,做回归分析。 表1我国1995-201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情况

(1)做出散点图,建立居民消费水平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 利用eviews软件输出结果报告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PTION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1/16 Time: 19:02 Sample: 1995 20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 ent Std. Error t-Statisti c Prob.?? C691.0225113.3920 6.0941040.0000 AVGDP0.3527700.00490871.880540.0000 R-squared0.996528????Mean dependent var7351.300 Adjusted R-squared0.996335????S.D. dependent var4828.765 S.E. of regression292.3118????Akaike info criterion14.28816 Sum squared resid1538032.????Schwarz criterion14.38773 Log likelihood -140.881 6 ????Hannan-Quinn criter.14.30760 F-statistic5166.811????Durbin-Watson stat0.403709 Prob(F-statistic)0.000000 由上表可知财政收入随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__ __ _ ___ 题目______ 教务管理系统___ 指导教师卢益清 设计起止日期 2014-5-15至2014-6-2 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组号 组长陈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信息系统系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数据库课程设计专业: 电子商务班级: 商务1201学号: 姓名: 成绩: 2.课程设计内容: (1)数据库设计 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PowerDesigner的使用,布置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用PowerDesigner 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最后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要求学生提交的报告包含: 需求说明书 概念数据模型(E-R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含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 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数据库对象的定义语言) 物理设计的文档(数据库的实施规划) (2)数据库开发 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一个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有基本的数据查询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并能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控制等运用其中。 开发工具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1.课程名称、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要求由教师确定,实验前由教师事先填好,然后作为实验报告模版供 学生使用; 2.实验条件由学生在实验或上机之前填写,教师应该在实验前检查并指导;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 4.实验总结由学生在实验后填写,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体会和建议等; 5.源程序、代码、具体语句等,若表格空间不足时可作为附录另外附页。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调查报告

大学生月消费支出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对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从周围同学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影响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如下: 1、学习支出 2、消费收入 3、生活支出 三、模型设定 Y:每人每月消费支出 X1:学习支出X2:消费收入 X3:生活支出 四、数据搜集 1、数据说明 我们特对周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做了简单调查,再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2、数据的搜集情况 人数每人每月消 费 支出Y 学习支出 (X1) 消费收入(X2)生活支出(X3) 1760310800450 2630230600400 311002301350880 4420170450250 59601601000800 6580280500300 78702201000650 8300110400190 910501501300900 10126016015001100 11130030015001000 12500190550310 13600180750420 149001401000760

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报告含答案

武汉纺织大学《最新数据 库管理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 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 2、牢固掌握SQL SERVER的功能操作和Transact-SQL语言。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能够运用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信息系统中等。 二、实验内容 1.导入实验用示例数据库: f:\教学库.mdf f:\教学库_log.ldf f:\仓库库存.mdf f:\仓库库存_log.ldf 1.1 将数据库导入 在SqlServer 2005 导入已有的数据库(*.mdf)文件,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里连接上数据库后,选择新建查询,然后执行语句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教学库', @filename1 = 'f:\教学库.mdf', @filename2 = 'f:\教学库_log.ldf' go use [教学库]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仓库库存',

@filename1 = 'f:\仓库库存.mdf', @filename2 = 'f:\仓库库存_log.ldf' go use [仓库库存]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1.2 可能出现问题 附加数据库出现“无法打开物理文件"X.mdf"。操作系统错误5:"5(拒绝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错误: 5120)”。 解决:找到要附加的.mdf文件-->右键-->属性-->安全-->选择当前用户-->编辑-->完全控制。对.log文件进行相同的处理。 2.删除创建的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再次创建该数据库,主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文件名同上,要求:仓库库存_data最大尺寸为无限大,增长速度为20%,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1MB。 CREATE DATABASE仓库库存 (NAME = '仓库库存_data', FILENAME = 'F:\仓库库存_data.MDF' , SIZE = 10MB, FILEGROWTH = 20%) LOG ON (NAME ='仓库库存_log', FILENAME = 'F:\仓库库存_log. LDF', SIZE = 2MB, MAXSIZE = 5MB, FILEGROWTH = 1MB) 2.1 在数据库“仓库库存”中完成下列操作。 (1)创建“商品”表,表结构如表1: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报告

∑ x = 1264471.423 ∑ y = 516634.011 ∑ X = 52432495.137 ∑ ? ? ? ? 案例分析 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 1996-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 2-5: 表 2-5 农村居民 1995-2004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 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 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 Y ,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 2-5 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X = 2262.035 Y = 1704.082 2 i 2 i ∑ x i y i = 788859.986 2 i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β1 = ∑ x i y 2 i i = 788859.986 126447.423 = 0.623865 β 0 = Y - β1 X = 1704.082 - 0.623865 ? 2262.035 = 292.8775 样本回归函数为: Y i = 292.8775 + 0.623865X i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 100 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 的 62.39 元用于消费。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计算机学院选课管理系统 学号:10903060137 姓名朱子奇 2011年6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名称:计算机学院选课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为期五天(2011.6.20-2011.6.24)课程设计内容: 一开发背景 1.1 背景 1.2 目的 二功能描述 2.1 系统目的与要求 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三业务流程分析 四数据流程分析 4.1 数据流程图 4.2 数据字典 4.3 E-R图 五概念模型设计 六物理模型设计与优化 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开发背景 1.1 背景: 大学的课程按大类来说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一般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某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一般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选修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简言之,必修就是必须修读,选修就是选择性修读。一般来说,基础性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程。有些知识不是基础性的,与兴趣和研究方向有关,这部分知识可以选择。这是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之处。90年代中期,由于Internet 的迅速普及,使Intranet成为Inter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延伸,形成了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综合体,它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使信息交流变得快捷、准确,为建立现代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来管理选课成为了既方便又快捷的一种方式。因此开发选课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前景的工作。 1.2 目的: 利用计算机支持学校高效率完成选课操作,是适应现代管理要求、推动企业劳动型治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选课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学生的基本资料,所开设的课程条目,选课资料的保存,选课条件的约束,一般不允许出错,假如实行手工操作,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计算机选课操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快速输出,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治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3)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活动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2年 26,923.48 66,782.00 8,080.10 106.4 1993年 35,333.92 67,468.00 13,072.30 114.7 1994年 48,197.86 68,135.00 17,042.10 124.1 1995年 60,793.73 68,855.00 20,019.30 117.1 1996年 71,176.59 69,765.00 22,913.50 108.3 1997年 78,973.03 70,800.00 24,941.10 102.8 1998年 84,402.28 72,087.00 28,406.20 99.2 1999年 89,677.05 72,791.00 29,854.70 98.6 2000年 99,214.55 73,992.00 32,917.70 100.4 2001年 109,655.17 73,884.00 37,213.50 100.7 2002年 120,332.69 74,492.00 43,499.90 99.2 2003年 135,822.76 74,911.00 55,566.61 101.2 2004年 159,878.34 75,290.00 70,477.43 103.9 2005年 184,937.37 76,120.00 88,773.61 101.8 2006年 216,314.43 76,315.00 109,998.16 101.5

计量经济学期末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XX学院 XX专业 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1.研究的背景 居民储蓄额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中来源最稳定、数额最大的影响因素,它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投资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居民储蓄意愿强劲、储蓄额居高不下,形成了储蓄的超常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储蓄率世界之冠;(2)储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3)城乡之间差别大;(4)不同收入阶层分布不均匀;(5)不同地区分布极不平均。我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方面能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还能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面对世界的日益发展,高储蓄额还能帮助我国进一步改革。但是,在另一方面我还国存在金融机构对资本的运用效益不高、居民投资渠不多、投资效益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现在储蓄存款过剩、消费不足和资本形成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在此后的一年中该产品的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4年3月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413亿元,截止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3万亿元。余额宝作为一条“鲶鱼”和随后出现的众多“宝宝”们一起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对未来我国储蓄额有着重大影响。 为了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如今的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我国储蓄余额未来的走向,所以对我国储蓄余额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储蓄余额高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居民储蓄余额增长规律,预测中国储蓄余额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变量。(1)收入水平。根据经济理论可以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最主要因素。(2)利率水平。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理论上认为,利率越高,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越高,所以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反之,利率越低消费成本越低,居民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消费和储蓄。物价水平越高相同消费水平需要支付的货币更多。而且物价水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数据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解释变量:可支配收入X 被解释变量:消费性支出Y 软件操作: (1)X与Y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粗略的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01i i i Y X ββμ=++ (2)对模型做OLS 估计 OLS 估计结果为 272.36350.7551Y X ∧ =+ 011.705732.3869t t == 20.9831.. 1.30171048.912R DW F === 三,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为0.98,表明家庭人均年可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8.31%可由支配性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t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β不显著为0,表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7551单位。 1,预测 现已知2018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0000元,预测消费支出预测值为 0272.36350.75512000015374.3635Y =+?= E(X)=6222.209,Var(X)=1994.033

则在95%的置信度下,E( Y)的预测区间为(874.28,16041.68) 2,异方差性检验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经济越落后储蓄率越高,可能出现异方差性问题。 G-Q检验 对样本进行处理,X按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分为两组数据, 128 n n ==分别回归

1615472.0RSS = 2126528. 3R S S = 于是的F 统计量: ()() 12811 4.86811RSS F RSS --==-- 在5%的想著想水平下,0.050.05(6,6) 4.28,(6,6)F F F =>,即拒绝无异方差性假设,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实验一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实验报告

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或KingBase ES V7.0的使用; 2.基本掌握SQL的数据定义。 二、实验内容、要求和环境: 【实验要求】 注:将完成的实验报告重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如:041540538张三(实验一)),提交到SPOC学堂。 1.实验课要携带教材、学习辅导、老师下发的实验报告文档等。 2.课前要对实验内容和步骤部分进行预习。 3.将本次实验所建的数据库做好备份,以备以后实验使用。 【实验环境】 1.SQL SERVER 2005/20085; 1.KingBase ES V7.0 ,人大金仓。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 (1)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新建数据库和关系(表) ①鼠标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SMS)是一个集成环境,用于访问、配置、控制、管理和开发SQL Server 的所有组件,SSMS将大量图形工具与丰富的脚本编辑器相结合,使各种技术水平的开发人员和管理员都可以访问SQL Server; ②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中左窗口“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单击“SQLEXPRESS”的左侧“+”,弹出下拉菜单; ③在上一步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同时可以进行存储位置的设置; ④在数据库文件夹下,出现新建的数据库文件夹; ⑤点击所建数据库文件名左侧的“+”,弹出下拉菜单; ⑥在上一步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表”,弹出下拉菜单,单击“新建表”即可在此数据库文件夹中建立关系(表)了。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的上方有一个“新建查询”图标,单击“新建查询”,可使用SQL 语言进行对关系的操作 ①单击“新建查询”后,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上部出现一个工具栏,右侧弹出一个窗

计量经济学完整实验报告

目录 (一) 研究背景 (2) (二) 理论来源 (2) (三) 模型设定 (2) (四) 数据处理 (2) 1. 数据来源 (2) 2. 解释变量的设置 (3) (五) 先验预期 (3) 1.经验预期 (3) 2.散点图分析 (3) (六) 参数估计 (4) (七) 显著性检验 (5) (八) 正态性检验 (5) (九) MWD检验 (5) (十) 相关系数 (7) (十一) 虚拟变量 (7) (十二) 异方差检验、修正 (8) 1. 图形检验 (8) 2.格莱泽检验 (9) 3.帕克检验 (10) 4.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10) 5.异方差修正后的检验 (11) (十三) 自相关检验 (11) 1. 图形法 (11) 2.德宾-沃森d检验 (12) (十四) 最终结果 (12) (一)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历史上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极端不平衡发展的格局。而1978年开始的改革,政府采取了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已经存在的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包括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非常迫切。不仅是因为教育的重要性,还因为当前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使其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理论来源 刘红梅.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7

(三) 模型设定 ? Yi=B1+B2X2i+B3X3i+B4X4i+B5X2i+B6X4i+ui Y——地区教育水平,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年) X2——学生平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万元/人) X3——人均GDP,(万元/人) X4——平均生师比 22? ? ? ? (四) 数据处理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选取2014年的数据: 1) 各省GDP 2) 各地区总人口 3) 各地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较数据 4) 地区在校总学生数 5) 各地区教育财政投入 6) 地区每十万总专任教师数 2. 解释变量的设置: ? X2=地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地区在校总学生数 =学生平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万元/人) X3=地区总GDP/地区总人口=人均GDP(万元/人) X4=地区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的和/地区每十万人口总专任教师数=平均生师比? ? 其中: P为各地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较数 T为教育年限1,6,9,12,16 (五) 先验预期 1. 经验预期: 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跟学生平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跟平均生师比呈负相关关系。 2. 散点图分析: 学生平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平均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人均GDP和受教育水平成正比,平均生师比和平均受教育水平成反比。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

一、需要实现得功能 1、1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专业、班级、总学分,在插入时,如果数据库则已经存在该学号,则不能再插入该学号。 1、2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在表格中选中某个学生,就可以对该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1、3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可使用“姓名”对已存有得学生资料进行查询。 1、4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选择表格中得某个学生,就可以删除该学生. 1、5用户登陆 用不同得登录权限可以进入不同得后台界面,从而实现权限操作。 1、6用户登陆信息设置 可以修改用户登陆密码 二、设计得目得 课程设计就是学习完该课程后进行得一次较全面得综合练习。其目得在于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得理论、方法与基础知识得理解,掌握使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得基本思路与方法;加强学生研发、调试程序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三、总体设计 3、1功能图

3、2 Use Case图

3、3系统执行流程图 3、4、数据库设计

主要就是E-R 图与数据库二维表得设计 3、4、1数据库E-R 模型 3、4、2数据库关系模型—-二维表 学生表(s tu dent ) 字段 数据类型 说明 st uId nvarc har(30) 学号 s tuName n varchar(30) 姓名 st uSe x nva rchar(30) 性别 stuAg e i nt 年龄 s tuJg nvar char (30) 籍贯 stuZy n var cha r(30) 专业 cl as sId nvarch ar(30) 班号 stuSour se numeric(5,2) 总学分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地 专业 班级 总学分 登陆用户管理 账号 密码 职位 学 生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自相关性)

实验6.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自相关性的判定和修正 一、实验内容:研究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练习并熟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学会判别自相关的存在,并能够熟练使用学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 2、实验要求: (1)分析数据,建立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2)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自相关分析 (3)对存在自相关性的模型进行调整与修正 二、实验报告 1、问题提出 通过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观察,我们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证券市场通常也发展的较好,因此我们会自然地产生以下问题,即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跟GDP的变化趋势是吻合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股票价格就随之上涨,实际走势有时恰恰相反。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考虑。在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加,投资需求膨胀,闲散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股票的内在含金量增加,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股市走牛。 本次试验研究的1970-1987年的美国正处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据此笔者利用这一时期美国SPI与GDP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2、指标选择: 指标数据为美国1970—1987年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美国GDP数据。 3、数据来源: 实验数据来自《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如表1所示:

表1 4、数据处理 将两组数据利用Eviews绘图,如图1、2所示: 图1 GDP数据简图图2 SPI数据简图

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081国贸5 乔林甫200822012 一.研究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啥呢干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说,居民的消费水平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反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研究汇总过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择中国能代表城乡所有居民消费的“全体居民人居消费水平”未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表现经济增长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下表为1990~2007年的有关数据。 1990~2007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GDP

为分析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和(X)的关系,做下图所示散点图。 从说散点图可以看出X与Y成纤维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居民消费

水平随人均GDP 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1β+2βt X+t u t 三.参数估计 由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得 可由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Y?= 502.5658+0.361361*X (96.78204)(0.012173) T = (5.192758)(34.53896) R2=0.986765 F=1192.940 S.E=214.1663

四.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 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合理。 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R2 =0.986765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高。F检验: F=1192.940 > F(K,N-K-1)=αF(1,18-2)=4.49表明 α 回归系数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零,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 t=5.192758 > 2/αt(N-K)=2/αt(18-2)=2.120,接受原假设,X估计值有显著影响 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人均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361361元。五.回归预测 如果2008年人均GDP将比2007年增长10%,将达到20827.4元/人利用所估计的模型可预测2008年居民可能达到的年消费水平,点预测值的计算方法为 = 502.5658+0.361361*20827.4=8028.78(元)Y? 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