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

1.目的

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严格管理和使用,为确保量值传递的溯源性、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2.范围适用于对检定用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使用和控制,包

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职责

采购人员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分发。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

4.活动

4.1 定义

标准菌种是指由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4.2 申购根据菌种使用情况提出申购需求向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购买,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4.3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检验人员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菌种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2-8?C直到需要使用时。储存期最长不超过5年。

4.4 保存

4.4.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

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4.4.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

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存法和定期移植法。

4.4.2.1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

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无菌纯化水中,调整菌液浓度,使其等同于10号比浊管,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20%),即为10%甘油菌悬液,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在-20℃冷冻条件下保存。此甘油冷冻管为第2代(G2),保存期限为5年。使用时,取出一支放至室温,转种增菌培养或接种至琼脂斜面复苏,挑取纯菌落传代或工作用。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4.4.2.2液体石蜡保存法

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在121℃灭菌30分钟,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4.4.2.2.1.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穿刺接种于半固体高层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束后,在层流台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 1cm使菌体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直立,置于-20℃冷冻冰箱中保存。此法主要适用于霉菌、厌氧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的保存(如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等)。

4.4.2.2.2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附件1)。

4.4.3定期移植法

从标准菌株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用接种针从原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从柱状培养基中心自上而下刺入,直到接近管底(勿穿到管底),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该菌种于2~8℃保存。斜面菌种应保藏相继三代培养物以便对照,防止因意外和污染造成损失

4.5标准菌种的复苏、确认、传代

4.5.1.1.标准菌种的复苏

4.5.1.1.1.把冻干菌种管、灭菌毛细滴管(1ml)、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培养基)数支,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

4.5.1.1.2.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

4.5.1.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另取1支灭菌毛细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内,并根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宜的温度下24~72小时(细菌需要 24~48 的培养物,酵母菌需要72小时的培养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藏孢子,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则应培养7~10 天)。最后将毛细滴管及菌种管经高温灭菌(121℃,45分钟)。

4.5.1.1.4.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是否浑浊,浑浊说明

菌种复活生长,若不浑浊,在将其作为无活菌生长的培养物丢弃以前,细菌应至少培养1周以上,真菌和酵母菌至少应培养2周以上,并在丢弃之前应高温灭活处理(121℃,45分钟)。

4.5.1.2.标准菌种的确认

4.5.1.2.1.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孟加拉红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30~35℃下培养3天(细菌);23~28℃下培养5天(真菌和酵母菌)。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4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最后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

4.5.1.2.2.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检定菌种鉴定记录》上。4.5.1.2.3.各检定菌种的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见《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附件2)。

4.5.1.3.标准菌种的传代

4.5.1.3.1.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1代(W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2代(W)。

4.5.1.3.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W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3代(G3)。

4.5.1.3.3.将第2代(W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G3)于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检验。

4.5.1.3.4.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2代(W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3代(W3);斜面培养基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此仍为第3代(W3)。

4.5.1.3.5.将第3代菌种(W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2代(W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丢弃。

4.5.1.3.6.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W4转为G5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

4.5.1.3.7.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

4.5.2.传代用菌种的传代

当无标准用菌种时,可菌种作为传代用菌种,不需经过复溶增菌,但应划线接种确认。将购回无异常的传代用菌种(一般为第3代),根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量,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为第4代),同时,结合菌种的代数和最长保存期限,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按“4.4.2.”的方法制备甘油冷冻管或液体石蜡管数支,作为传代用菌种(仍为第3代)。

4.5.3.工作用菌种的传代

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取在冰箱 2~8℃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传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也可取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苏,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细菌每1个月传代一次;酵母菌每2个月传代一次;霉菌及芽胞每3个月传代一次。当超过5代,须用传代用菌种传代。

4.5.4.传代时注意无菌操作,使菌株不死亡,不污染、不丢失。同时实验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如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佩带无菌手套,实验完成以后消毒实验进行的区域、实验仪器和器具。如发生意外,如菌种泄漏或人员受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立即向质量管理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4.5.5.传代后,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操作人、有效期。文件管理人统一保管。同时及时填写《菌种传代、分离记录》(附表2)。

4.6.检定菌种的编号

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

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孢杆菌(B.s)、白色念珠菌(C.a)、黑曲霉菌(A.n)、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用菌

种用W表示;工作用菌种用G表示;如W3表示传代用菌种第3代;G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如2014年1月12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E.c-W3-120112-01。

4.7.检定菌种的保管

4.7.1.检定菌种设专人加双锁保管,并对所保存的菌种建立《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附表3)。

4.7.2.检定菌种的定期检查与鉴定

在菌种的保存期间,应每天检查保存菌种冰箱的温度、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或生霉,并及时填写《检定菌种观察记录》(附表4),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菌种在保存期内均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工作用菌种每转种两代一次、传代用菌种每三个月一次)检查其菌落性状、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及生化特性等项目,若发现与原菌种变异较大,应重新分离、纯化、鉴定、再加以保存,并做好《检定菌种鉴定记录》(附表5)。

4.7.3.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

4.8.检定菌种的领用与使用

4.8.1.微生物学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使用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同时填写《检定菌种领用登记台账》相关内容。

4.8.2.微生物学检验人员使用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用于日常检验或验证试验,使用后及时填写《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附表

6),以便追踪菌种使用历史。

4.9.检定菌种(废弃)的销毁

4.9.1.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必须采用121℃、45分钟湿热灭活处理: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使用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超过有效期的菌种;凡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菌种;其他应废弃的菌种。

4.9.2.废弃菌种的销毁,由微生物学检验员进行灭活处理,并有其他人在场监督,并填写《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附表7)。3.记录归档

本标准涉及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保存,保存期5年。

5.相关文件

5.1相关文件

5.2记录

附件1:《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

附件2:《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

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

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

附表3:《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附表7:《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附件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9 号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征求意见稿) 问题清单: 一、哪些项目需要考虑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二、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范围有何考虑? 三、如何从机制上为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提供保证? 四、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委任有何考虑? 五、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的意见分歧有何考虑? 六、对改进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具体措施有何考虑? 有效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对于保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尤为重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制定政策和程序,对相关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以客观评价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及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本问题解答旨在提醒和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切实履行持续改进审计工作质量的责任。 一、哪些项目需要考虑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答:(一)与审计准则相关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以及确定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其他审计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由于客户情况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需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其他审计业务也不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建立评价标准,以评估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之外的哪些其他审计业务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评价标准可能包括法律法规的特别要求、项目的性质及风险程度等。在运用职业判断识别高风险审计项目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举例如下: (1)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有疑虑; (2)被审计单位是跨国实体; (3)注册会计师可能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4)业务性质复杂; (5)被审计单位首次公开或拟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 (6)被审计单位涉及并购; (7)所属行业在性质上被认为存在较大风险; (8)从事某些金融服务; (9)被审计单位具有公众利益实体的特征,例如,因其规模、复杂性或涉及公众利益的程度而显得十分重要,拥有广泛的利益相

偏差标准管理程序模板

1. 艺、设备及生产和检验方法的变化。本文件规定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对生产过程各项活动出现偏差后的纠正审批程序, 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 放行标准, 并预防偏差的再次发生。本程序也描述了如何处理偏差, 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品返工和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原因的调查、失败的分析、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事情再次发生的措施。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偏离批准的指令( 生产工 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标准操作规程) 或规定标准的偏离事件的处理。 3.责任: 本文件由QA主管负责起草, 质量管理部经理、生产管理部经理、机械动力部经理负责审核, 质量副总负责批准, 质量管理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本。 4.内容 4.1定义 4.1.1偏差的定义: 一般是指对批准的程序、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等的偏离。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批记录、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方法、规格或其它标准的事件, 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的纯度、强度、质量、功效或安全性, 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 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4.1.2偏差管理的定义: 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

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将生产偏差分为三类: 次要偏差、主要偏差、重大偏差。 4.2.1次要偏差: 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 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 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 但必须马上采取纠正措施, 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它受控文件中。 4.2.2主要偏差: 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 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2.3严重偏差: 属较大偏差, 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 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 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 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4.3.偏差产生的范围 4.3.1文件的使用 4.3.1.1所要求文件错误版本的使用。 4.3.1.2未批准文件的使用。 4.3.1.3文件的缺失。 4.3.1.4已批准的文件含有错误。 4.3.1.5使用错误的文件。 4.3.2SOP、标准方法 4.3.2.1未按照规定文件的步骤/程序执行。 4.3.2.2需修订或删除规格、方法、步骤。 4.3.3批生产记录、包装记录。

第a106讲_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3)

第七编·第二十一章·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 量控制 分述?原则六?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原则6-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对象 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政策和程序应当包括下列要求: 1.对所有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2.明确标准,据此评价所有其他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以确定是否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对所有符合标准的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案例24】 根据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非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是否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依据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标准确定,非审计业务是否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由项目合伙人确定。 【解析】 上述质量控制制度不恰当,对于非审计业务是否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也应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标准进行确定。 【案例25】 根据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范围为上市公司审计项目中被评估为高风险的审计项目。 【解析】 上述质量控制制度不恰当,所有上市公司审计项目均应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案例26】 根据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其他项目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解析】 上述质量控制制度不恰当,上市实体比上市公司的范围大,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原则6-4】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采用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方法包括: 1.与项目合伙人进行讨论; 2.复核财务报表或其他业务对象信息及报告,尤其考虑报告是否适当; 3.选取与项目组作出重大判断及形成结论有关的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案例27】 甲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度至2016年度的财务报表,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合伙人,B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B注册会计师对该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通过实施下列程序完成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1)与项目合伙人讨论重大事项;2)复核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3)评价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并考虑拟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解析】 上述做法不符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该项业务的质量应当由项目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负责。B注册会计师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还应当:复核选取的与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得出的结论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 【原则6-5】向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咨询 在执行审计过程中,项目合伙人可以向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咨询,从而可以避免在审计工作的后期出现意见分歧,这并不妨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履行职责。当咨询所涉及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十分重大时,除非项目组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都能谨慎从事,以使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保持客观性,否则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客观性可能受到损害。 【案例28】 ABC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招投标程序,首次接受委托审计甲银行2016年度财务报表,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项目合伙人,B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就特别风险的评估、集团审计策略以及重要性的确定向B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咨询。 【解析】 上述做法不符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向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合伙人进行性质和范围十分重大的咨询,否则影响其客观性。 【原则6-6】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权威性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履行责任,不应受到项目合伙人职级的影响。对于项目合伙人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要注意避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客观性受到损害。 【案例29】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规定,委派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时,不受职业资历和经验的限制,履行职责时也不应受项目合伙人职级的影响。 【解析】 上述做法不符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需要具备质疑项目合伙人所需的适当资历。 【原则6-7】总体复核工作量 当一名复核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承担过多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任务时,可能对实现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产生不利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政策和程序需要对此予以考虑。 【案例30】 根据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定期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计划工作量的前三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发放奖金并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解析】 上述做法不符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复核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承担过多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任务,可能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产生不利影响。 【原则6-8】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记录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要求记录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情况,包括: 1.有关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政策所要求的程序已得到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主要内容

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合理保证: 1.(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 2.(结果)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项目合伙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的报告上签字的合伙人。(定义取自1121和5101号准则) 第三十一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并保持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四)人力资源; (五)业务执行; (六)监控。 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业务质量的最终责任人——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三、职业道德规范

(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途径有: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 2.教育和培训。 3.监控。 4.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 (二)满足独立性要求 1.总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包括雇用的专家和其他需要满足独立性要求的人员,保持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独立性。 2.获取书面确认函。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向所有受独立性要求约束的人员获取其遵守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书面确认函。 4.防范关系密切的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应定期(至多5年)轮换一次项目合伙人。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的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 1.已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3.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五、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合理保证拥有足够的具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二)项目组的委派 1.项目合伙人的委派要求:每项业务委派至少一名项目合伙人。会计师事务所应将项目合伙人的身份和作用告知客户管理层和治理层的关键成员; 2.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委派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委派具有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时间的员工。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1 范围包括公司范围内所有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公司范围内所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1 2控制目标 2.1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符合国家、行业的各项有关标准。 2.2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在公司范围内的可行性。 2.3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标准。 2.4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2.5 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各项标准化要求 2.6 更新标准资料,以确保各部门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标准资料。 2.7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可行性。 2.8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1.2 3 主要控制点 3.1技术质量总监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审批 3.2技术经对企业技术标准化初稿进行标准化审核 3.3技术经理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标准化审核 3.4 技术质量总监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审批

3.5技术经理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审核3.6技术质量总经理审核标准化审核报告 3.7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核发新产品型号申请 3.8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参加标准审定会人员名单,费用预审,时间和地点 4. 特定政策 公司级,国家级标准化资料和文档必须由技术质量部统一发放管理,进行版本更新,技术质量 部属于公司一级文控中心,各部门属于公司二级文控中心 5. 涉及部门 5.1 中央研究院 5.2信息产业部邮电工业标准化所 5.3浙江省技术监督局 5.4国家技术监督局 5.5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5.6公司内各相关部门 6. 流程说明 6.1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说明C-06-004-001

(项目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1、目的 为确保万邦置业工程质量,科学有序地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规范现场管理,特制定此工作指引。 2. 定义及适用范围 2.1 定义: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公司在获得土地之后,地区公司的工程管理部门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项目的总体发展目标,针对具体工程而制定的各种质 量保障计划和措施。 2.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额投资或控股项目的内部工程质量管理,不属此范围的项目,区域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具体管理办法。 3、管理依据 3.1 《招投标文件》。 3.2 《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3.3 《施工组织设计》。 3.4 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 3.5 国家、地方现行施工规范、验收规范、法律法规行政性文件等。 4、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见图示 5、工程质量管理 5.1 质量目标:本项目工程全部达到合同规定目标,现场管理全部达

到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5.2 项目开工前的质量管理 5.2.1 对监理工程师的资格审查 工程管理部应对监理单位派出的监理工程师进行资格审查,核对监理人员数量、资格证书是否与监理合同的规定相一致、是否具备资格、工作人员数量是否足够等。在核对无误后,再将监理工程师的姓名、性别、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名称、证书号码进行登记,为了更有效的监控监理工作,要求监理单位在各施工阶段上报工程管理部《监理人员分工表》 5.2.2 场地“三通一平”的实施,施工临时排水、施工路口手续的办理 及各种施工许可证的报批报建。工程开工之前,工程管理部负责安排现场的“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市场研发部办理场地临时排水及施工路口手续的工作。同时,市场研发部根据项目发展总体进度计划并按照政府有关之规定及程序办理各项施工许可证的报批报建手续。 5.2.3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程开工前要先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图纸会审至少应有两次,第一次为公司内部(设计部、营销部、工程管理部及设计院等)的会审,主要解决建筑及功能上的问题,由设计部主持;第二次会审为开工前或开工前期的会审(设计部、工程管理部、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主要解决施工工艺上的问题,由工程管理部主持。图纸会审中提出问题及处理意见要详见

质量控制程序

克旗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2适用范围 对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编制报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审批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评审质量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3.2质量管理员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内、外部质量控制的实施。 3.3现场采样人员负责现场采样质量的实施。 3.4样品管理员负责室内密码,平行样编号。 3.5分析人员负责监测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施。 3.6质量监督员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初审。 3.7综技室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审核。 3.8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签发。 4工作程序 4.1质控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4.1.1质量管理员年初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编写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作为管评输入。 4.1.2质量监督员监督监测人员实施质量控制,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原始记录,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分析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季度报综技室。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现场采样 a)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布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b) 采样人员负责采样前的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保证容器清洁,防止器皿玷污; c)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 d)对每批样品总数加采10%样品的平行样作为质控样,每个项目应加一个全程序空白样; e)保证样品运输安全(防晒、防污染),及时地在有效保存期内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

分析,严格执行样品的交接手续。 4.2.2样品管理:样品管理人员对地表水按每批样品数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样品作为密码平行样(按样品编号要求,标识编号)。 4.2.3实验室分析 4.2.3.1自控 a)分析人员严格按分析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根据监测项目配制溶液,必要时进行标准溶液的比对实验,调试仪器至最佳状态; b)样品精密度控制:每批样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实验室平行样; c)样品分析的准确度控制:分析每批样品时,带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d)校准曲线的检验:对斜率较为稳定的校准曲线,可使用原校准曲线,但需测两个标准点(测定上限浓度的0.3倍和0.8倍各1个),当两个点与原曲不稳定的校准曲线,采用单点校正,每10个样做一次中间浓度标准点的测试,所得峰面积(峰高)与初始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50%,与上次线相应点的相对偏差小于5%时,圆曲线可以使用,否则,重新绘制;对斜率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30%。 4.2.3.2他控 a)质量监督员按质控计划对分析人员进行考核; b)质量监督员不定期的质控活动,可采用有证标准物质,留样测定,人员比对等各种手段。 4.2.4数据结果的控制 a)原始记录、监测结果由质量监督员复核,科室负责人审核; b)报告审核,见《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4.3外部质量控制:参加试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上级考核。 4.3.1计划:质量管理员制定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计划,质量负责人审批; 4.3.2组织:质量管理员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根据活动具体要求,制定实施计划。 4.3.3实施:监测人员根据能力验证实施计划要求,准备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按要求进行验证活动,并编制验证报告,质量监督员对能力验证活动实施进行监督,对验证报告进行初审,综技室进行审核。 4.4质控有效性的控制 4.4.1无论内控、外控出现质量问题,质量监督员及时通知监测人员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

注册会计师-《审计》习题-第二十一章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6页)

第二十一章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考情分析 本章2016~2018年累计分值为33.6分,年均11.2分,分值高且稳定,排在审计各章第7位,属于绝对重要的章。其中选择题2分(2018年第一次出现),简答题31.6分(占94%)。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节(业务执行)独占本章分值的54%。 1.[简答/真题]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下列内容属于制度、政策、程序,不是具体事项]: (1)[质量责任]项目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派的每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对项目组按照事务所复核政策和程序实施的复核负责。 (2)[薪酬业绩与推销的服务直接挂钩]审计业务合伙人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向其负责的审计客户推销非鉴证服务,并按该非鉴证服务收入的5%提取奖金。 (3)[监控/惩戒]对于违反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合伙人和员工,根据其违规的严重程度,采取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方式予以惩戒。 (4)[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业务]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及非上市实体的高风险业务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高风险业务的标准由事务所统一制定。 (5)[质量控制复核的记录要求]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就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作出以下记录:1)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政策要求的程序均已实施;2)没有发现任何尚未解决的事项,使其认为审计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得出的结论不适当;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审计报告日之前已完成。 (6)[业务底稿保存期限]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的工作底稿应自业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除此之外的其他业务工作底稿应自业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8年。 要求: 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不恰当。项目合伙人应当对项目组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政策和程序实施的复核负责。 (2)不恰当。关键审计合伙人的薪酬或业绩评价不得与其向审计客户推销的非鉴证服务直接挂钩。 (3)恰当。 (4)不恰当。会计师事务所还可能需要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范围较大或已识别出存在重大异常情况或较高风险的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5)恰当。[真题] (6)不恰当。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鉴证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2.[简答/真题]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以质量为前提的业绩评价]在业务质量及职业道德考核成绩为优秀的前提下,连续两年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高级经理可晋升合伙人。 (2)[独立性书面确认函]审计部员工须每年签署其遵守事务所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书面确认函,其他部门员工须每三年签署一次该书面确认函。 (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业务]对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应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其他业务是否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由各业务部门的主管合伙人决定。 (4)[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程序]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在审计报告日前通过实施下列程序完成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1)与项目合伙人讨论重大事项;2)复核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3)评价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并考虑拟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5)[实习生遵循质量控制政策程序]审计项目组成员应当在执行业务时遵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参与审计项目的实习生和事务所外部专家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第二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指导、监督与复核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二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知识点:指导、监督与复核 ● 详细描述: 项目合伙人负责组织对业务执行实施指导(事前)、监督(事中)与复核(事后)。 (一)指导的具体要求 (1)使项目组了解工作目标。 (2)提供适当的团队工作和培训。 (二)监督的具体要求 (1)跟进审计业务的进程。 (2)考虑项目组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工作,是否理解工作指令,是否按照计划的方案执行工作。 (3)解决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考虑其重要程度并适当修改原计划的方案。 (4)识别在执行业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或需要由经验较丰富的项目组成员考虑的事项。 (三)复核的具体要求 复核内容:项目组成员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工作,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得以适当记录,业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等。 复核人员:复核人员应当拥有适当的经验、专业胜任能力和责任感。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 例题: 1.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计划审计工作 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在确定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针对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的相应质量控制程序 B.重大错报风险 C.独立性要求 D.审计时间预算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知识点。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与复核主要体现在,应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计划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当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增加时,注册会计师通常会扩大指导与监督的范围,增强指导与监督的及时性,执行更详细的复核工作。根据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地确定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所以选项B正确。 2.ABC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多年承接甲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在ABC会计师事务所中,对审计业务执行实施指导、监督与复核的责任人是()。 A.审计项目合伙人 B.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C.审计项目组关键成员 D.部门经理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A恰当。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由审计项目合伙人负责组织对业务执行实施指导、监督与复核。 3.会计师事务所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总体要求是为了()。 A.使审计项目组了解审计工作目标 B.审计项目合伙人检查各成员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审计工作 C.考虑审计项目组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审计工作 D.通过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保持业务执行质量的一致性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D恰当。选项A、B、C都是审计项目合伙人指导、监督和复核的具体要求。 4.会计师事务所指导、监督与复核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管理体系---二阶文件 01 制定日期: 2011-05-20 文件编号: COP-710-03 制定部门: 总经办 □ 总经办 □ 业务部 □ 工程部 □ 资材部 □ 生产部 □ 品保咅 E □ 人力资源部 □ 抽线部 □ 财务部 □ 文控中心 □ 其它: 归属部门: 次:

1.目的 1.1评估作业流程,设定合理的作业人力及标准工时,提供准确的人力成本费用 1.2 透过标准作业流程工时测量,优化,同时协调人员,设备等制造资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东莞铭基电子有限公司电子组装厂各类产品加工工时管控

3定义

5.2标准工时的结构 5.3标准工时建立的步骤 5.3.1标准工时必须建立在合理而良好的被公认的标准工作方法之上, 所选择的作业员应该是合格的, 即具有 足够的经验,能熟练地进行作业,而且精神体力状态良好。选择好作业员后,测试人员必须对被测作业 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在正常速度下操作。 5.3.2分割作业工序 作业工序的正确划分是秒表测试法成败的关键, 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作业流程, 这样才能分割出 合理的工作站,确定作业工序。分割工序的原则如下: 须区分手工操作工序和机器自动作业工序。这主要是考虑速度评比的影响。 须区分机器上的手动操作和机器外的手动操作,这主要考虑人工操作和机器作业重合的因素。3.1 秒表测时法(Stop-watch Time Study):以秒表直接测量所欲测量之作业工序 (Element),再视受测者之精 神状况及工作之难易程度,给予宽放值及评比系数。 3.2 基准周期时间(Cycle Time 简记为C/T):系指完成一个作业工序之一次循环时间。 3.3 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简记为S/T):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 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3.4 宽放率(Allowa nee Rat in g):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理因素,疲劳因素,工作环境等因素而给操作者作恰当 的宽放,其要 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 3.5 平衡率(Bala nee Rati ng): 是指反映流水线人员分配之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工作研究组作出改善,力求平衡率达到80%以上。 ,并配合 4职责权限 4.1 业务部:样品提供或新产品工程图面 (3D/2D)提供. 4.2 工程部:新产品量试主导及试产问题点改善 4.3 PMC :试产计划及生产计划安排 4.4 IE 课: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并制定、修改、维护。 4.5 生产部:①组织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量试及生产任务 ②提出流程/制程优化,会同IE 进行效率,品质改善. 5程序内容 5.1产品标准工时制定 5.1.1 制工接到业务人员或工程人员给出的样品或工程图面 (3D/2D).利用合成法,参照类似产品及制作经验,设 定产品生产工艺步骤,并制作初版《标准作业流程图》 ,经总经理核准后,以此作为加工成本依据. 5.1.2 工程部专案人员主导新产品量试,专案制工对试产过程的产品采用秒表测试法进行工时测定 时,对评估不合 理部分予以修正.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受控发行. ,确定标准工 5.1.3 当工艺变更或制程优化等情形造成标准工时变更时 核准后 受控发行. ,专案制工应随时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 ,经总经理 5.3.2.1 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点 5.3.2.2 工时太短的工序不宜再分割。 5.3.2.3 5.3.2.4

过程质量控制(定稿)

Q C 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受控标识: 编制:李刚审核:批准:日期: 郑州知信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第一节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概述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应包含品种)的首要过程,该过程质量控制的好坏,深刻影响到:产品在“制造过程”是否“好做”,在“使用过程”是否“好用”,这两者应统一表现在市场上是否“好卖”。因此,“设计过程”应始于“市场调研”。 计划经济模式长期把设计过程禁锢于“制图室”和“画板上”,闭门造车,与市场无缘。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选准“适销对路的产品”,所谓“适销对路”应包含“质量”和“品种”两个方面满足市场需求。 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之后,企业应以选准的产品为中心,进行以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为内容的科研工作。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有较高科技价值的“技术开发”;第二步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产品研制和推广”(包括新工艺的研究与采用)。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比如同是汽车,日本汽车之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占优势,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技术开发”水平高。以五十铃轻型客货两用汽车为例,其柴油发动机机体的薄壁铸造技术,是该机种60余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这项技术。这对我国各型柴油机的机体铸造工艺技术改造,将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甚至可以推广应用于大多数铸铁机械产品上去。 总之,“技术开发”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进程,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只有在上述“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式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规范的制订工作。接着,进行“试制”即“试生产”。成功后,进行“鉴定、定型”(包括“设计定型”和“工艺定型”),完成后,才允许进入“制造过程”或称“批生产”。 综上所述,“设计过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概括为:“调研———科研———设计———

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KLY/ZL-2007-009 1 目的 对生产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桶装饮用水。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生产技术科 负责组织工厂实施生产过程控制。 4.2检验员 负责对工序半成品和生产成品的检验和控制。 4.3各工序操作人员 根据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进行过程操作。 5工作流程 5.1生产计划 成品库房保管员每天下班前根据以下相关资料:库存数量、近一周的出库统计、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等情况,确定第二天的生产任务,并保持记录。 5.2领料 仓库保管员根据班长报生产用料需求,填写《出库单》,经双

方签字核实后,予以出库。 5.3工序过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 参见《工艺流程图》 a、生产、质量检验所需的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由生产技术 科和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并下发车间。 b、各类产品的全部加工过程,操作者都应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进行 操作,并填写相关的工序操作记录,内容包括:自检结果、互检结果、工作量、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等。 c、生产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应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四改善活动, 发现工序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填写《合理化建议意见表》,班长及时将意见反馈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如果意见合理,及时更改,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车间执行。 d、各生产工序应加强产品质量的自检,工序间互检,发现不合格 品时,应及时标识、隔离,并记入《工序操作记录》,同时通知检验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e、对于关键工序产品,专职检验员应依据《检验规范》和工艺文 件等技术文件进行抽检,填写《工序检验记录》,发现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业务质量控制复核管理办法

业务质量控制复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标准,统一本所的业务质量复核标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复核,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复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业务质量控制复核包括业务执行中的三级复核和质量控制部进行的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第二章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复核 第四条在业务执行过程的适当阶段及时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可以使重大事项在报告日或报告日之前得到迅速、满意的解决。 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复核至少完成三个层次的复核,即现场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合伙人。 现场负责人是指负责某项业务现场审计工作的带队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是指负责某项业务的整体审计质量并代表事务所在业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项目合伙人是指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对其总体质量及复核承担最终责任,代表事务所在业务报告上签字的合伙人。 项目负责人在审核审计计划时,应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复核作出安排。 第五条复核人员的原则及职责 (一)现场负责人复核所有非自己编制的工作底稿; (二)受现场负责人的委托,可由现场其他项目经理复核助理人员执行的工作,但并不减轻或替代现场负责人的复核责任; (三)对分、子公司较多的客户,项目负责人可指定现场负责人复核非重要分、子公司底稿; (四)现场负责人的复核意见,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再次复核,最终由项目负责人承担复核责任;

(五)项目负责人复核现场负责人编制的底稿及重要科目底稿(包括针对疑难或复杂问题的工作底稿); (六)项目合伙人复核重要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报表及附注; (七)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更换项目负责人,新任项目负责人应当对截止变更日已完成的工作实施足够的复核程序,以确信此前计划和实施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第六条在复核项目组成员已执行的工作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的内容 (一)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 (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 (三)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 (四)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五)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得以适当记录; (六)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七)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 第七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为了确保: (一)审计工作按照审计计划认真地完成; (二)已做的工作已被充分地记录; (三)所做工作符合专业标准; (四)工作底稿提供了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 第八条现场负责人对工作底稿执行详细复核,应保证审计工作业已适当地执行完毕,能够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现场负责人复核的主要内容:(一)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规范性 1.工作底稿目录是否完整;底稿是否按目录顺序装订; 2.工作底稿要素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 3. 工作底稿是否有编制人及复核人签字; 4.工作底稿之间的交叉索引是否清晰、完整; 5.审计过程是否记录清晰; 6.审计结论是否明确。 (二)复核初步业务活动底稿编制的完整性和适当性 1.是否编制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作业指导书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作业指导书 1.总则……………………………………………………………()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 3.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 4.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准备阶段……………………………() 5.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6.项目保修阶段…………………………………………………() 《文件更改一览表》…………………………………………()

1.总则 1.1 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理,实际上是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加项目施工的各承建商按照合同条款及国家有 关规定进行工程建造,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在履行这一职责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不仅代表了业主的利益,同时也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1.2 监理工程师必须以“严格管理,积极控制,监帮结合,认真负责”的精神实行驻场、旁站、跟踪监理、巡视和平行检查,并根据项目建设的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理办法。 1.3 质量控制管理的依据 1.3.1 本工程监理合同(监理合同中应有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内容和目标);

1.3.2 工程承包合同,产品材料采购安装合同,协议、会议文件和备忘录等; 1.3.3 国家和项目建设当地政府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 1.3.4 设计图纸和其他有关文件(包括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技术核定单); 1.3.5 国内现行的工程设计及建设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3.6 为本工程制定的有关质量技术文件及规定。 1.4 质量控制监理方式 1.4.1 事前监控:充分发挥项目监理部的技术和工程管理的优势,结合对施工技术文件的认真审阅,完善和优化施工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承包商自检制度,从而提高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1.4.2 过程监控:对各工段和工序的施工,从人员资质、机械性能、材料规格及材质到工人操作、自检方法实行严格监控,及时纠偏,确保工程规范化施工; 1.4.3 跟踪监控:对关键部位与重要工序的交接检查和中间验收,进行跟踪抽查和取样复验。掌握施工质量动态,防止工程事故和隐患的发生; 1.4.4 旁站监控:对重要部位、施工难点或易出错的施工部位,实施旁站监控,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项,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专项突破-专题七 质量控制

专题七质量控制 【考点介绍】 本部分质量控制基本上每年均有考题,且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意见分歧、工作底稿的复核与保存等考点经常在考题中出现,基本每年都有题目涉及。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 6.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将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形成书面文件,并传达到全体人员。在记录和传达时,应清楚地描述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及其拟实现的目标,包括用适当信息指明每个人都负有各自的质量责任,并被期望遵守这些政策和程序。(举例,若干家事务所合并后,不能再各自为营,而是要立即统一质量控制制度;同样,总所和分所也应当统一) 【2018年简答题】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项目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派的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对项目组按照事务所复核政策和程序实施的复核负责。 (2)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向其负责的审计客户推销非鉴证服务,并按该非鉴证服务收入的5%提取奖金。 (3)对违反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合伙人和员工,根据其违规的严重程度采用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方式予以惩戒。 (4)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及非上市实体的高风险业务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高风险业务的标准由事务所统一制定。 (5)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的工作底稿应自业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除此之外的其他业务工作底稿应自业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8年。 要求:针对上列第(1)至(5)项,逐项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如不符合,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不符合。项目合伙人应当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派的每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项目合伙人应当对项目组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政策和程序实施的复核负责。 (2)不符合。关键审计合伙人的薪酬或业绩评价不得与其向审计客户推销的非鉴证服务直接挂钩。(职业道德准则并不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之间正常的利润分享安排。)(3)不符合。并非仅以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方式予以惩戒。 (4)符合。 (5)不符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使业务工作底稿保存期限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需要。对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要求,还应保存更长的时间。 【2017年简答题】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质量控制部负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设计和监控,其部门主管合伙人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2)所有公众利益实体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评价为高风险的业务均需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每六年为一个周期,对每个项目合伙人已完成的业务至少选取两项进行检查。 (4)在所披露的信息不损害执行业务的有效性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经项目合伙人批准,项目组可以向客户提供业务工作底稿的部分内容。 第1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