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输安全技术

运输安全技术

运输安全技术
运输安全技术

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一、公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一)公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

公路运输事故主要包括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和撞固定物等类别,按事故严重程度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4类。

1.碰撞

碰撞指交通强者的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碰撞主要发生在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以及车辆与其他物之间。根据碰撞的运动情况,机动车之间的碰撞可分为正面碰撞、迎头碰撞、侧面相撞、追尾相撞、左转弯相撞和右转弯相撞。

2.碾压

碾压指作为交通强者的机动车对交通弱者的推碾和压过。

3.刮擦

刮擦指相对交通强者的车辆侧面与他方接触。刮擦与碰撞的判断均从强者着眼,不管弱者,若有强者正面的部分接触即为碰撞。

4.翻车

翻车指两个以上的侧面车轮离开地面,在没有发生其他事态的情况下而造成的车辆翻转。翻车一般分为侧翻(两个车轮离开地面)和大翻(四个车轮均离开地面)两种。

5.坠车

坠车通常理解为车辆掉下去。坠车与翻车的区别主要看车辆驶出路外翻车的全部过程是否始终与地面接触,如果始终与地面接触,不论翻得多深或情况多么严重均属于翻车;如果离开地面的落体过程,便可认为是坠车。

6.爆炸

爆炸指由于把爆炸物品带人车内,在行驶过程中因为振动等原因引起爆炸造成事故。行驶过程中由于轮胎爆炸引起的事故,不应理解为爆炸。

7.失火

失火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人为的、车辆的原因引起的火灾。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人为原因如吸烟、明火、违反操作规程等;车辆的原因如发动机回火或排气管过热,并且其上有可燃物,电路系统漏电产生火花等。

8.撞固定物

撞固定物指车辆与道路上的作业结构物、路肩上的灯杆、交通标志杆、广告牌杆、建筑物以及路旁的树木等相撞。

(二)公路运输事故预防技术

1.人为因素控制

人作为交通活动的主体,既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人为因素是导致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人为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对人为因素的控制与预防包括:提高驾驶人的交通道德水平、思想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加非机动车骑行人和行人对自身通行权和违章危险性的认知,加强对非机动车骑行人和行人违章执法的力度,增强非机动车骑行人和行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强化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合理调节交通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强化和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改变和抑制交通参与者的异常行为。

2.车辆因素控制

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研究,通过对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研究分析,使车辆的设计充分体现人机性能的匹配。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与技术检查,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

3.道路因素控制

加强道路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对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排水、平面交叉和出入口、互通交叉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结构物的合理设计,使道路符合安全行车的要求。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交通参与者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复杂路面,易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地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发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5.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使用

充分利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功能,包括:交通管理系统(在途驾驶人信息、路径诱导、交通控制、突发事件管理、公铁路交叉口管理等)、应急管理系统(紧急事件通告与人员安全、应急车辆管理)、商用车辆运营系统(自动路侧安全监测、

车载安全监测、危险品应急响应等)、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等,提高人、车辆、道路环境等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铁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一)铁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

铁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包括行车事故、客运事故、货运事故和路外伤亡事故四大类。 1.行车事故

凡在行车工作中,因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或技术设备不良及其他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行车及危及行车安全的,均构成行车事故。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

列车事故分为以下情况:列车与其他调车作业的机车、车辆等互相冲撞而发生的事故;调车机车进入区间(跟踪、越出站界调车除外)发生的事故;客运列车在中途站进行摘挂(包括摘挂本务机车)或转线作业发生的事故,以及客运列车或客运列车摘下本务机车后的车列,被其他列车、机车、车辆冲撞造成的事故。

调车事故是指列车以调车方式进行摘挂或转线而发生的事故。

不论是列车运行事故还是调车事故,都是机车、车辆和列车在线路上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由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特点,旅客和货物必须依附并伴随着列车的运行而共同移动才能实现位移,因此,行车事故往往会直接牵连或波及到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有相当一部分的客运事故和货运事故都是因为行车事故引起的。

行车事故主要有冲突(包括列车冲突、调车冲突和其他冲突)、脱轨(包括列车脱轨、调车脱轨和机车车辆脱轨)、列车火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以及机车车辆伤害等。铁路对行车事故按其造成的设备损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行车影响的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一般事故5个等级。

2.客运事故

铁路客运事故包括旅客伤亡事故和行李包裹事故两类。其中,旅客伤亡事故是旅客在

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事故,分为死亡、重伤和轻伤3种;行李包裹事故分为火灾、被

盗、丢失、破损、票货分离或票货不符、误交付和其他7种,并按损失程度分为重大事

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类。

3.货运事故

铁路货运事故是指货物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含交付完毕后点回保管)发生丢失、短

少、变质、污染、损坏以及严重的办理差错,按损失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类。

4.路外伤亡事故

路外伤亡事故包括道口事故在内,是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

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造成的事故。

(二)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

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路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5.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

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施工组织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工作滞后,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施工监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不落实等。

(三)典型铁路运输事故预防技术

1.防止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的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行车作业的标准化,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提高线路道岔养护质量,加强货物装载加固措施和商检检查作业标准等。对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凡使用年限超过25年的配件全部报废;车辆入厂、段修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加强制动梁端轴分解探伤检查等安全措施。

加强停留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线路上停留车辆,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或以铁鞋牢靠固定。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以铁鞋牢靠固定。车站对停留车辆防溜措施执行情况每天要实行定期检查。机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不得擅自离开机车,并保持机车制动。

2.防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电气化铁路上网作业前必须先停电后作业,并落实接地和作业区段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防护设施和绝缘工具必须检测可靠良好;车站对作业区段的进路、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在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及车辆顶部和货物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先断电后处理,并及时将肇事车辆调入无电线路,待处理妥当,

人员撤离后方可恢复供电。

3.防止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2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来车按规定提前下道等。健全道口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道口员岗位责任制,加强嘹望和防护,提前立岗;完善道口报警和防护安全设施;开展治安联防,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控,共同落实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4.防止营业线施工事故的安全措施

施工实行分级管理,分别由负责部门领导(干部)负责对施工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安全防范、现场指挥和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组织实施和监督把关,落实责任,确保安全。严格按施工计划组织施工,实行施工组织单一指挥;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信号,保证施工联系畅通,加强施工中相关工作的联系协调,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后必须严格确认具备放行列车的开通条件,方可按允许运行速度放行列车。原则上施工后放行第一趟列车不安排旅客列车;线路允许速度必须根据运行条件逐步提高,严禁盲目臆测放行列车。施工机具、设备必须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保证状态良好。机具、设备下道必须存放稳妥,严禁侵入限界;机具、设备上道使用,必须落实专人防护措施。

三、航空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一)航空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

航空运输事故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和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两类。

1.人为事故

人为事故指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运输事故,包括:飞机驾驶员操作失误,机械师的维修失误,空中管制员的口误等。

2.机械事故

机械事故指主要由机械因素造成的航空运输事故,包括:飞机轮胎爆胎、飞机起落架失灵、飞机通信中断等。

3.自然灾害事故

自然灾害事故指主要由于自然环境原因造成的航空运输事故,包括由暴雨、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事故。

4.安全管理事故

此类事件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由于民航相关组织本身的管理所造成的事故,包括:飞行人员配置不合理,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等造成的事故。另一类是由于人们主观意愿产生,会危及航空运输安全的突发事件,比如劫机事件、恐怖事件等等。

(二)航空运输事故预防措施

1.人为因素控制

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统计,航空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机械设备的故障。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飞行总事故率逐渐下降。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率在总事故率中的比例却逐渐上升,成为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地面保障人员的培训,努力提

高航空运输参与人员的素质。

利用地面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进行故障飞行模拟训练与研究,通过故障飞行模拟训练,使飞行员了解和掌握故障发生时飞机的操纵感觉和反应特点,以便准确判断故障的性质、发生的原因和采取何种处置方法,从而有效避免航空运输事故的发生。

2.飞机因素控制

加强对飞机安全性能及部件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研究。加强对飞机的日常维护与技术检查。

3.环境因素控制

及时发现与处理机场周围可能威胁航空运输安全的因素。不安全因素包括:超高障碍物、近低空的不固定漂浮物等。

4.机场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机场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机场工作人员的作业。加强对旅客行李和货物的安全检查,避免危险品上飞机。加强对机场各功能区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各种隐患的及时识别和预警。一

四、水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一)水路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

世界各国对海事的分类都有规定,尽管细节不同,但基本原则相同。我国《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对水运交通事故进行了界定,水路运输事故的类型主要包括碰撞事故、搁浅事故、触礁事故、触损事故、浪损事故、火灾爆炸事故、风灾事故、自沉事故和其他事故。

1.碰撞事故

碰撞事故是指两艘以上船舶之间发生撞击造成损害的事故。碰撞事故可能造成人

员伤亡、船舶受损、船舶沉没等后果。碰撞事故的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确定。

2.搁浅事故

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害的事故。搁浅事故的等级按照搁浅造成的停航时间确定:停航在24 h以上7d以内的,确定为“一般事故”;停航在7d以

上30 d以内的,确定为“大事故”;停航在30 d以上的,确定为“重大事故”o

3.触礁事故

触礁事故是指船舶触碰礁石,或者搁置在礁石上,造成损害的事故。触礁事故的等级参照搁浅事故等级的计算方法确定。

4.触损事故

触损事故是指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浮动设施、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或者沉船、沉物、木桩渔棚等碍航物并造成损害的事故。触损事故可能造成船舶本身和岸壁、码头、航标、桥墩、浮动设施、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的损失。

5.浪损事故.

浪损事故是指船舶因其他船舶兴波冲击造成损害的事故。也有人称之为“非接触性碰

撞”,因此,浪损事故的损害计算方法可参照碰撞事故的计算方法。

6.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致使船舶失火或爆炸造成损害的事故。同样,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船舶损失等。

7.风灾事故

风灾事故是指船舶遭受较强风暴袭击造成损失的事故。

8.自沉事故

自沉事故是指船舶因超载、积载或装载不当、操作不当、船体漏水等原因或者不

明原因造成船舶沉没、倾覆、全损的事故;但其他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不属于自沉事故。

9.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运交通事故。

船舶因外来原因使舱内进水、失去浮力,导致船舶沉没;船舶因外来原因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船舶全损等。

船舶污染事故(非因交通事故引起)、船员工伤、船员或旅客失足落水以及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不作为水运交通事故。

(二)水路运输事故预防技术

1.加强对水路运输环境的监测与评价,监测与评价运输区域内水运环境的安全度、水运交通运输活动与船舶航行面临和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变动。

2.加强对水路运输运载工具船舶安全状态的监测与评价,明确并预先控制交通工具的技术安全状态。

3.加强对水路运输中人为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评价水路运输中的操纵人的驾驶行为水平程度。

4.加强对水路运输组织(交通管理部门、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测与评价,明确安全管理活动的可靠状态和运行趋势。

第二节公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一)道路交通系统基本要素

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指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人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境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在四要素中,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其他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四要素协调运动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车辆满足安全行驶要求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为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确保行车安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应按有关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检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7月12日发布了国家标准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258-2004)。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

(2)旅客运输安全运行要求。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线路、站点和班次运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者停运。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客票标明的日期、车次、地点运送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更换车辆、停止运行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的车辆运送,不得违反规定超载运输。旅客必须持有效客票乘车,不得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及其他违禁品进站、乘车。

(3)货物运输安全运行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的货物;运输货物装载量必须在车辆标记核载重量范围之内,超载的货物运输车辆必须就地卸货。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运输车辆,应当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搬运装卸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应当具备相应的设施和防护设备,并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搬运装卸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搬运装卸,禁止违章操作。

(4)客货运输车辆驾驶人安全运行要求。从事道路运输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经过职业培训,取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营运驾驶从业资格证书。

2.特种车辆或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特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特种车辆做了如下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洒水车、清扫车等机动车应当按照安全作业标准作业;在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不受车辆分道行驶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驶。

《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中规定,特种车辆除要满足一般的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外还要符合一些附加要求。例如,规定消防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符合《漆膜颜色标准》( GB/T 3181 - 2008)规定的大红色,标志灯具为红色回转式;救护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白色.标志灯具为蓝色回转式。

(2)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应在驾驶室上方

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在车身两侧喷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字样或标记;车上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并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车身前部,车辆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座位数大于9的客车应装备灭火器。

3.超限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①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m以上;②车货总长18 m以上;③车货总宽度2.5 m以上;④单车、半挂列车、

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 000 kg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 000 kg以上;⑤车辆轴载重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单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6 000 kg,单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10 000 kg,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10 000 kg,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重量14 000 kg,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18 000 kg;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12 000kg,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22 000 kg。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运载超限物品,应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1.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

安全标志、辅助标志等。设置交通标志的目的是给道路通行人员提供确切的信息,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2.路面标线

路面标线有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是直接在路面上用涂料喷刷或用混凝土

预制块等铺列成线条、符号,与道路标志配合的交通管制设施。路面标线种类较多,有行车道中线、停车线标线、路缘线等。标线有连续线、间断线、箭头指示线等,多使用白色或黄色。

3.护栏

护栏按地点不同可分为路侧护栏、中央隔离带护栏和特殊地点护栏3种;按结构可分

为柔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刚性护栏3类。公路上的安全护栏既要阻止车辆越出路外,防

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同时要具备诱导驾驶人视线的功能。

4.隔离栅

隔离栅是阻止人畜进入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使高速公路全封闭得以实现。它

可有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保障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发挥。隔离栅按其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属网、钢板网、刺铁丝和常青绿篱几大类。

5.照明设施

道路照明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夜间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可分为连续照明、局部照明及隧

道照明。照明条件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英、美、瑞士等国道路照明的调

查,安装照明设施后,高速道路的事故率下降400/0一60%,一般公路下降300/0~70%,

城市道路下降20%~50%。

6.视线诱导标

视线诱导标一般沿道路两侧设置,具有明示道路线形、诱导驾驶人视线等用途。

7.防眩设施

防眩设施的用途是遮挡对向车前照灯的眩光,分防眩网和防眩板两种。防眩网通过网

股的宽度和厚度阻挡光线穿过,减少光束强度而达到防止对向车前照灯炫目的目的;防眩板是通过其宽度部分阻挡对向车前照灯的光束。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

1.驾驶人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收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人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人有关。

2.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

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3.乘客

乘客的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乘客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二)车辆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为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等。路面状况尤其是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可参见表6-1所示。

2.视距

视距是指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应能看到行车路线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超车、错车、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采取停车、避让等措施,在完成这些操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最短时间里汽车的行驶路程。在道路平面和纵面设计中应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以确保行车安全。

3.线形

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交通安全有很大影响。

(1)平曲线。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

(2)竖曲线。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人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

驾驶人的观察和判断,易产生事故。

(3)坡度。据前苏联调查资料,平原、丘陵与山地3类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别为7010、18 010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

(4)线形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即使线形标准都符合规范,但组合不好仍然会导致事故增加。

4.交叉口特性

当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时便产生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两类。立体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车流的冲突,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为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尽量设置立体交叉。

5.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很大关系,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拦、隔离栅、照明设施、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人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人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气象、管理等的总称,其中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目前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公安部门担负道路安全立法、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及安全宣传教育等职责;交通部门担负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路政及制定相应标准法规等职责,负责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宏观安全监管工作;城建管理部门则参与城区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城市公共交通及定制相应标准法规等工作。

道路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现代交通运输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安全、准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气象因素制约。交通运输属于对气象具高度敏感的行业。伴随道路运输的繁忙而来的就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与恶劣天气有关。不利的气象条件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对公众的生命和财

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道路防灾、减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良好的防灾减灾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教训总结和成功经验推广的基础上的。道路防灾减灾能力的全面提高依赖于针对我国道路交通特点的气象灾害和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等方面规律的研究。

三、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四大类。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1.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在曲线部分,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地超高。纵断面线形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

2.路面设计

为保证安全,路面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保障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制动性能,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车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对行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设计、爬坡道和变速车道设计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3.安全设施的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JTJ 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平面布设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 2009)及有关规范进行。交通标志的结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等几种,设计中可依据车型构成、标志板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的荷载,除恒载外,活载主要考虑风荷载。

(2)标线。交通标线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突起路标等。标线应与标志相配合,所选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护栏。路侧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其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 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 m。

(二)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1.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

(1)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人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比较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监视转向盘和车辆位置的办法检查驾驶人状态,并通过“刺激”方法给予驾驶人警告,以便及时纠正驾驶人状态,减少事故发生。

(2)视觉增强系统。如为使风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洁的视野,需采用降水防护薄膜等措施;为解决盲区视野问题,需在现有灯光系统上增加额外措施等。

(3)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安装在汽车上,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运行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安全的其他状态信息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这些记录的信息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高营运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4)车辆导航系统。车辆导航系统是一种以GPS为基础的技术扩展。导航系统可根

据驾驶人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环境因素,通过信号站和卫星信号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约旅行时间,有益交通安全。

(5)速度控制系统。为使行驶在同一条路线上的车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车辆可装有速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可调节车速,使跟随车辆始终与前面车辆保持正确的距离,以减轻驾驶人劳动强度并避免事故发生。

2.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1)汽车检测。汽车检测是对汽车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检查,目的是判别汽车技术状况是否处于规定水平,是否达到合格指标。检测内容包括:侧滑检验、制动检验、车速表检验、前照灯检验、噪声检验、CO检验、烟度检验等。

(2)道路的养护。定期检查道路的负载能力、路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对路基、路面实行定期养护,以保持道路的安全要求。经常清扫路面,保持路面整洁;降雪或路面结冰时,撒盐或加防滑链;路基损坏、路面坍塌凹陷,应及时修复。

(3)安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道路安全设施应定期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部分。设施不全或没有设施的公路,应根据公路性质、技术等级和使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

1)护栏的维护与管理。除日常巡回检查外,还应每隔2—3个月对护栏进行定期检查。护栏的检查内容包括各类护栏的损坏或变形状况、立柱与水平构件的紧固状况、污秽程度及腐蚀损坏状况等。护栏如有缺损或变形,应及时予以调整;

2)交通标志的维护与管理。除日常检查外,还应对交通标志进行定期检查,如遇暴风雨等异常气候或自然灾害时,应进行及时检查。交通标志有污秽时,应进行清洗;标志牌变形、支柱弯曲、倾斜应尽快修复;标志牌或支柱松动,应及时紧固;由于腐蚀、破损而造成视认性能下降的标志,应予更换;

3)交通标线的维护和管理。公路交通标线设置以后,应保持完整、齐全、鲜明。路

面标线污秽,影响辨认性能时,应及时进行清扫或冲洗;路面标线磨损严重或脱落,应重新施划修复;

4)隔离栅的维护和管理。除日常巡回检查外,每季度还应对隔离栅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污秽严重的隔离栅,应定期清洗;损坏部分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5)防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在日常巡回检查中应经常检查遮光栅有无缺损歪斜,钢

质有无锈蚀,支柱有无变形。防眩设施的损坏部分应及时修复,歪斜的应扶正;锈蚀和变形严重的应予更换;

6)视线诱导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经常清扫其凸起部位周围的杂物以保持其反射性能;保持完好的反射角度,发现损坏松动的应予修复或更换。

(三)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术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调查和救护救援两部分。

1.交通事故调查

(1)事故的分类与等级划分。我国公安部将交通事故类别按事故形态分为侧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随相撞、对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车、碾压、坠车、失火和其他11种。按事故原因分为意外(主要是机动车、自然灾害)、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入、行人与乘车人、道路和其他6大类。按事故严重程度分为特大、重大、一般和轻微4 类。同时,根据我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

(2)事故调查的目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事故调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改善措施。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整个路网的道路安全状况,制定路网安全改善战略规划;路网级的黑点鉴别与改造计划;项目级黑点鉴别与改造技术设计;为道路安全评价及其他道路安全项目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积累经验。

(3)事故调查的方法。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到有关管理部门收集数据资料(包括交警事故登记、保险公司、医院等),现场观测与沿线调研,问卷调查,专题试验研究。

(4)事故调查的内容。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本身和环境两部分。事故本身的调查内容有事故地点、对象、类型、结果、原因等;环境方面的调查涉及道路设施、交通设施与管理、天气气候条件、照明条件、路侧环境、交通环境等多个方面。

2.事故的救护救援

(1)事故救援的组织。根据我国国情,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公安机关及保险公司,

组织医院和急救中心,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快捷的通信网络作保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根据事故情况与医疗急救、消防、环卫、养路等部门联系,并赴现场进行事故救护、勘察及现场活动的指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事故救援的设备。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设备,主要包括交通巡逻车以及破拆救援设备。

交通巡逻车主要负责巡视交通状况和事故报警,并及时处理一些轻度事故。车上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急救培训,熟悉基本的救援常识;车上应备有基本的救援器械、药品、通信

器材等。

(3)事故救援的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以下程序:

1)考察现场情况。救援工作开始之前,急救人员应对事故现场进行考察,现场周围

如有损坏的电线或有毒气体等,应先将其排除后再进行救援工作。

2)保护事故现场。在来车方向距事故现场100 m处树立警告标志,防止其他车辆进

入事故现场。尽快将事故车辆固定下来,在车轮前后放上障碍物或将车轮放气,以保证车轮在救援过程中不能移动。

3)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救援人员要检查受伤人员的伤势以确定救援工作的速度和

方法。如果汽车被撞变形,受伤人员无法移动,应使用专门的救援工具把汽车部件移动或去除,将车中被困人员救出。如果医疗救护人员未到现场,救援人员应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如包扎伤口、人工呼吸等。

4)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拨打统一的急救电话,拨打电话的人应说清以下4个重要问

题: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受伤人数、伤势。

5)清理现场。当交通警察勘察完现场后,救援人员应拖走事故汽车并清扫路面,协

助警察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四)道路安全审计

道路安全审计是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人手,对道路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道路的安全性能,揭示可能导致道路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道路安全审计的目标是:确定项目潜在的隐患,确保考虑了合适的安全对策,使隐患得以消除或以较低的代价降低其负面影响,消除道路的事故多发路段,保证道路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都考虑了使用者的安全需要。道路安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现已运营或将建设的道路项目都能为使用者提供最高实用标准的交通安全服务。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在有世界组织贷款的建设项目中开展了道路安全审计工作。道路安全审计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对事故高发路段进行综合整治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

四、道路运输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法规主要由三大类组成:一是关于道路管理的法律规定;二是关于驾驶人和车辆管理的法律规定;三是关于运输活动及其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定。

关于道路管理的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以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

关于驾驶人和车辆管理的法规主要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制动检

验规范》、《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交通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汽车

外廓尺寸限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及测量方法》、《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

关于运输活动及其安全管理的法规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运输法规,如《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汽车旅客运输规则》、《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二是行车安全管理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三是事故处理法规,如《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事件的通知》、《外交部关于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等。

第三节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

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铁路运输生产全过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部生

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包括车务安全知识、机务安全知识、车辆

安全知识、电务安全知识、工务安全知识和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一)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一个

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

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列车按运输性质可分为旅客列车、混合列车、行包快运专列、军用列车、货物列车、

路用列车。每类列车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旅客列车分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

车、普通旅客列车等;货物列车分为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

摘挂、超限、重载、保温和小运转列车等。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

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

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须预留30 m的附加

制动距离确定。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

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

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6.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人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7.各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设备的实际情况和运营实践经验来制定《行车组织规则》。

(二)机务安全知识

1.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2.《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各铁路局可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局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行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铁道部相关规定,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运行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等于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4.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

“三项设备”)。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定期检查、抽查制度。

5.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

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

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铁路局应对管内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三)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 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

规定为1435 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 m≤半径<350 m,加宽5 mm;半径<300 m,加宽l5 mm。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客货共线的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 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 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至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 800 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 400 mm。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 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 000 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 000 mm;线路允许速度140 km/h以上至160 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

4 200 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

5 000 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

6 500 mm。

(四)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联锁设备分为集中联锁(继电联锁和计算机联锁)和非集中联锁(臂板电锁器联锁

和色灯电锁器联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 000 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 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 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 m。

4.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同时,集中联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五)车辆安全知识

1.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 353±3 mm;车轮轮厚度,客车≥25 mm,货车≥23 mm;车轮轮缘厚度≥23 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15 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s8 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人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 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 km设置。

(六)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工作电压为27.5 kV,短时最高工作电压为29 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

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 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 500 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 700 mm;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 200 mm;客运专线为5 300—5 500 mm。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 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 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 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 m。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 000 mm。

二、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

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三、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3大类。

(一)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是减少铁路运输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最佳手段。常用的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方法有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隔离、闭锁等等。

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是减少铁路运输事故的重要措施,如平交道口改立交,铺设重型钢轨、采用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增加各类道口信号的装备率等。隔离也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设计技术,如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与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降低危险的影响。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如油罐车上的闭锁装置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

(二)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车辆探测系统等。

1.铁路列车检测

对列车位置及运行状态的实时精确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控制运输事故。常见的列车检测技术有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通常被安装在轨道上,当列车通过查询应答器时,查询应答器进行识别,并通过无线电把列车的位置回传到信号控制点)、卫星系统,以及车上检测感知器等。

2.铁路列车超速防护

铁路列车超速防护,是对列车实际速度和最大安全速度进行比较,当出现超速时,实施安全制动。

3.铁路车辆探测系统

铁路车辆探测系统有轴箱发热探测器、热轮探测器、脱轨/拖挂设备检测器、临界限界检查器等。

轴箱发热探测器是一种地面热传感装置,可检测车轴轴承发热情况。当车辆通过时,探测器测量轴承发射的红外线辐射热,并与同一列车的相邻轴承进行比较,如果记录到一个读数高,则向列车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给出怀疑发热轴箱的位置,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四超”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四超”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四超”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 一、时间:2010年6月7日-7月31日 二、运行路线和范围:地面工业广场、井下平巷和架空线下、7433两道 三、参加人员:副井班人员 四、安全技术措施: 1、四超车辆的说明: (1)超长:指车辆装载长度超过所装载车辆车体长度,致使运输时不能正常连接,需用钢丝绳头及马蹬连接的物料。 (2)超重:指单车装载重量超过车辆正常装载重量(如煤机大件、综掘机、皮带机大件等非常规运输车辆,综采放顶煤支架运输按专门制订措施施工)。 (3)超高:指一吨矿车装物料超过车体高度300mm,平板车装

物料高度超过1600mm(自轨面起)属超高车辆。 (4)超宽:指凡装车超过车体宽度属超宽车辆。 2、装车要求: 材料车、平板车装单体、铁料、木料、水泥制品、金属锚杆、设备、长料等必须捆扎牢固,两侧和车体捆绑稳固,重心不得偏移,保护齐全;防止松动、窜动、乱碰人员及其它物料;不得人为造成车辆的超长、超宽、超高。 3、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1)对所运行路线的轨道、道岔、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整修;对所运行路线的压风管、水管、电缆、风门、设备、车场存车、巷道等阻碍车辆运输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查,确保畅通。 (2)对运送物料所使用的绞车、牵引钢丝绳、钩头、保险绳、信号、车辆连接装置、电瓶车、架线电机车、架线等设施全面检查,确保完好可靠。 (3)对所用车辆的车体、轮对、连接装置、钢丝绳头、马蹬、捆绑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装载偏斜、重心不稳、轮对不转、捆绑松

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同地店湾煤业有限公司 运 输 作 业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二O一二年一月

目录 一斜井轨道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二井下轨道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三地面轨道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一斜井轨道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副斜井轨道运输作业安全、可靠,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要求相关单位和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概况: 1、副斜井倾角22o,井筒斜长687.35M落底至5#层甩车场, 其中到4#层甩车场长545.85M,到4#层总回风巷联巷口长620.55M。 2、井口房内采用平车场布置形式,在井口房内通过一副对 称道岔将井筒内的一条线路变为两条线路,其中一条空车线路,一条重车线路。空车线路上设有滚动阻车器,并有液压马达驱动的销齿推车机(推车机型号:TY-I,额定功率18.5KW,额定电压:380V/660V;液压系统型号:YKC,厂家为:泰安科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矿车入井的推车任务。重车线路上设有一台逆止器。井口处设防火门一套。 3、井筒内铺设600mm轨距30kg/m轨道。一侧设行人台阶 及把手。 4、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安装一部JK3*2.2/31.5型单 绳缠绕式单滚筒提升机,配套Z500-3A型直流电动机。

采用36NAT6*49SWS+IWR1670SZ7705426股优质钢丝绳。 5、井筒内共设置型号为ZDC30-2.0型斜巷跑车防护装置六 套。分别设置在井口变坡点下30米处、变坡点下60米处、变坡点下485.85米处、变坡点下518.85米处、变坡点下627.35米、变坡点下657.35米处。井口平车场共安设双轨阻车器一套,自行设计长闭式阻车器一套。 6、副斜井安装TH-0.3/24矿用本安型控制显示器三台,分别 安装在副斜井信号房内、4#层甩车场、5#层甩车场。绞车房内操作台型号为JKD-SZ-NT以及车房显示器,负责副斜井信号工与车房内绞车司机联系。 7、井口平车场安装两部JD-1型调度绞车。 运送物料规定: 1、依据我矿《初步设计》规定,副斜井选用规格为:1T矿 车,规格为:(长)3.1m*(宽)1.4m*(高)0.45m平板车、(长)2.7m*(宽)1.2m*(高)0.3m平板车。 2、运输大件时,现场必须有安检员、运输队跟班队长和 把钩工对大件绑扎情况进行验收,对绞车提升能力进行 核对,以及对大件绑车后的长、宽、高、是否会毁坏巷 道内其他设备作出判断,不符合规定的严禁提升。(a.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正 式版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详细版) 一、塔式超重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1)作业条件 超重机路基和轨道的铺设,必须严格按照原厂使用规定及符合以下要求: ①轨距偏差不得超过其名义值的1/1000; ②在纵横方向上钢轨顶面的倾斜度不大于1/1000 ③两条轨道的接头必须错开。钢轨接头间隙在3~6mm之间,接头处应架在轨枕上,两端高差不大于2mm;

(④距轨道终端1米处必须设置极限位置阻挡器,其高度应不小于行走轮半径; ⑤路基旁应开挖排水沟; ⑥起重机在施工期内,每周或雨后庆以轨道基础检查一次,发现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调整。 (2)起重机的安装、顶升、拆卸必须按照原厂规定进行,并制定安全作业措施,由专业队(组)在队(组)长负责统一指导下进行,并要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 (3)起重机安装后,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值不得超过3/1000。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驾驶员入井管理 (1)所有司机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煤矿车辆驾驶特种操作证上岗,司机必须熟知并掌握与本业务相关的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入井必须按规定着装,携带自救器、安全帽、矿灯和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佩戴整齐;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严禁酒后上岗,不准疲劳驾车。 (4)入井前必须熟悉井下路线及周围环境。 (5)必须熟悉所驾车辆的性能、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能力。 (6)井下行车必须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指挥。 (7)司机上岗后,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严禁在机车未停稳之前离开座位。暂时离开时,必须熄火并锁好机车制动,拉紧手刹。 2、入井车辆车况管理: (1)车辆外形整体完好,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性能良好。 (2)轮胎、前灯、尾灯、转向灯、喇叭、后视镜、雨刮器、车厢环扣及各种仪表齐全完好。 (3)防灭火器材及车辆自备的维修器材齐全完好。 (4)车辆加满油、加满水,无漏油、漏液、漏电现象。 3、车辆井下行驶管理 (1)行车遵循靠右通行原则,严禁超速行驶,井下行驶速度最高 第 2 页共 6 页

不准超过20公里/小时。 (2)所有车辆井下行驶严格遵循拉货车让拉人车,胶轮车让大型特种车辆的原则、空车让重车、下行车让上行车的原则。 (3)井下行驶严禁带挂其他车辆。 (4)胶轮车行驶,严格遵守“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原则,人车相距20米时必须减速停车,待人员在安全地方躲避后,方可继续行驶;行人严禁用矿灯照射驾驶员。 (5)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挤撞管道、电缆、风门、皮带架,随时注意巷道中的标志和警示。 (6)车辆在转弯、掉头、上下陡坡、视线不良、通过交叉地点或雨刮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减速并发出信号。 (7)车辆同向行驶时,严禁超车,安全运行间距不得低于50米;相向行驶会车时,应提前向对面车辆发出信号(鸣号、变换灯光)并减速慢行。 (8)运料车辆入井后必须先进行空载试车,等司机熟悉行车路线后方可正常使用,初行驶时,应试踩制动踏板和试拉手动制动手柄,检查其制动效果是否良好。 (9)车辆下坡行驶严禁空档滑行。 (10)井下严禁随意停放、停留车辆。需要停放的车辆,必须停放在躲避硐室或指定地点。 (11)停车必须熄火并拉下手制动,锁好车门。在坡道上停车必须挂档,掩住车轮,确认无滑车可能,司机方可离去。 (12)严禁将运料车辆交于无驾驶资格证人员驾驶。 (13)驾驶员上车后,要保持头脑清醒,检查好行车路线和前后有 第 3 页共 6 页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示例

垂直运输安全技术交底 塔式超重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作业条件 超重机路基和轨道的铺设,必须严格按照原厂使用规定及符合以下要求: (1)轨距偏差不得超过其名义值的1/1000; (2)在纵横方向上钢轨顶面的倾斜度不大于1/1000 (3)两条轨道的接头必须错开。钢轨接头间隙在3~6mm之间,接头处应架在轨枕上,两端高差不大于2mm; (4)距轨道终端1米处必须设置极限位置阻挡器,其高度应不小于行走轮半径; (5)路基旁应开挖排水沟; (6)起重机在施工期内,每周或雨后庆以轨道基础检查一次,发现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调整。 (7)起重机的安装、顶升、拆卸必须按照原厂规定进行,并制定安全作业措施,由专业队(组)在队(组)长负责统一指导下进行,并要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 (8)起重机安装后,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值不得超过3/1000。 (9)起重机专用的临时配电箱,宜设置在轨道中部附近,电源开关应合乎规定要求。电缆卷筒必须运转灵活、安全可靠,不得拖缆。 (10)起重机必须安装行走、变幅、吊钩高度等限位器和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并保证灵敏可靠。对有升降式驾驶室的起重,断绳保护装置必须可靠。 (11)起重机的塔身上,不得悬挂标语牌。 (12)作业前的检查和启动 (13)检查轨道应平直、无沉陷、轨道螺栓无松动,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松开夹轨器并向上固定好。 (14)作业前重点检查: (15)机构结构的外观情况,各传动机构应正常; (16)各齿轮箱、液压油箱的油位应符合标准; (17)主要部位连接螺栓应无松动; (18)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穿绕滑轮应符合规定;

(19)供电电缆应无破损; (20)检查电源电压应达到380V,其变动范围不得超过土20V,送电前启动开关应在零位。接通电源,检查金属结构部分无漏电后方可上机。 (21)空载运转,检查行走、回转、起重、变幅等各机构的制动器、安全限位、防护装置等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22)作业中安全注意事项 (23)操纵各控制器时应依次逐级操作,严禁越档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控制器转到零位,待电动机停止转动后,再转向另一方面。操作时力求平衡。严禁急开急停。 (24)吊钩提升接近臂杆顶部、小车行至端点或起重机行走接近轨道端部时,应减速行至停止位置。吊钩距臂杆顶部不得小于1米,起重机距轨道端部不得小于2 米。 (25)动臂式起重机的起重、回转、行走三种动作可以同时进行,但变幅只能单独进行。每次变幅后应对变幅部位进行检查。允许带载变幅的满载荷或接近满载荷时,不得变幅。 (26)提升重物后,严禁自由下降。重物就位时,可用微动机构或使用制动器使之缓慢下降。 (27)提升的重物平移时,应高了其跨越的障碍物0.5米以下。 (28)两台起重机同在一条轨道上或在相近轨道上进行作业时,应保持两机之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起的重物)距离不得小于5米。 (29)主卷扬机未安装在平衡臂上的上旋式起重机作业时,不得顺一个方向连续回转。 (30)装有机械式力矩限制器的起重机,在每次变幅后,必须根据回转半径和该半径时的允许载荷限位装置的吨位指示盘进行调整。 (31)弯轨路基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在弯道上进行吊装作业或吊重物转弯。 (32) 4.作业后安全注意事项 (33)作业后,起重机应停放在轨道中间位置。臂杆应转到顺风方向,并放松回转制动器。小车及平橱重应移到非工作状态位置吊钩提升到离臂杆顶端2~3米处。 (34)将每个控制开关拔至零位,依次断开各路开关,关闭操作室门窗,下机后切断电源总开关。打开高空指示灯。 (35)锁紧夹轨器,使起重机与轨道固定,如遇八级大风时,应另拉缆风绳与地锚或建筑物固定。 (36)任何人员上塔帽、吊臂、平衡臂的高空部位检查或修理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运输大件安全技术措施 一、运输大件时由调度室提前通知运输科、机电科、安监处、运搬队,运输前知运输科、机电科、安监处、调度室派专人在主斜井现场负责主斜井运输的安全事项,其它运输线路上的安全事项由运输队组自行负责。 二、运输路线 根据需到达的终点确定最佳路线。 三、运输方式 主斜井采用JK-3/30E绞车运输,钢丝绳用6V*18+NF ;绳径为36mm,南轨道用JWB-8/1.27无极绳绞车运输,绳径为21.5mm;其余地点用JD-40KW、JD-25KW、JD-11.4KW绞车运输,JD-40KW绞车和JD-25KW 绞车运输时用18.5mm钢丝绳,JD-11.4KW绞车运输时用15.5mm钢丝绳。 四、设备固定与连接 使用三吨平板车装运设备前,必须要先检查车辆的完好状况,不完好车辆严禁使用,然后用15.5mm钢丝绳将设备在车辆上固定牢靠,再用道木、勾木、楔子等将设备背紧,不得超高、超宽,严禁偏载。 三吨平板车要用配套销子、三链环,用链子时不能低于SGB-22型链子,规格为Φ14*50mm(破断力为23T)。 五、设备运输 1)运送设备时,要严格按绞车牌板规定的挂车数挂车(超重、超大部件 一次只准限挂一个)并要使用好保险绳。倒钩头时要经常检查设备的捆绑及车辆连接情况,发现异常要停止运输进行处理。 2)运输过程中,一旦车辆掉道,碰住巷帮、管路等发现不安全隐患时, 要立即停止运输,待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运输。 3)掉道事故的处理:车辆掉道后,严禁用绞车硬拉复位。上道要用起重 吨位与实际负荷相当的手拉葫芦或千斤顶上道,每次提起高度不得超过150mm,抬起后用道木垫好、垫稳,严禁人工强行上道。 4)斜巷掉道时,严禁摘开串车三连环及保险绳钩头处理;同时绞车司机 必须闸紧闸把,不得离开操作岗位。斜坡下方及下车场要有专人警戒。 处理掉道事故时,掉道车的下方必须设置好阻车器(铁马)及其它防止跑车的设施。 5)翻车事故的处理:车辆翻倒后,要用倒链配合顶溜器进行处理,先将 630溜则蛤蟆口挂到巷道顶部重新打好的锚索或锚杆上,不得在原巷道支护上吊挂,并用锁具锁死,然后将倒链一头挂在630溜则蛤蟆口上,一头拴在支架上,两人拉动倒链往起吊支架,两人用顶溜器往起顶支架,另外还要有一人监护。作业期间要不断变换顶溜器支点,直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正式版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熟悉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三、熟悉铁路运输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及主要事故隐患; 四、掌握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五、了解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及作用; 六、熟悉铁路运输安全设备、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七、掌握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技术 一、熟悉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道路交通和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三、熟悉道路交通和运输事故的特点; 四、掌握道路交通和运输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五、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及作用;

六、熟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道路运输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七、掌握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水运交通安全技术 一、熟悉水运交通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三、熟悉水运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及主要事故隐患; 四、掌握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五、了解水运交通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作用;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车辆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车辆向作业地点运料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驾驶员入井管理 (1)所有司机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煤矿车辆驾驶特种操作证上岗,司机必须熟知并掌握与本业务相关的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入井必须按规定着装,携带自救器、安全帽、矿灯和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佩戴整齐;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严禁酒后上岗,不准疲劳驾车。 (4)入井前必须熟悉井下路线及周围环境。 (5)必须熟悉所驾车辆的性能、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能力。 (6)井下行车必须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指挥。 (7)司机上岗后,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严禁在机车未停稳之前离开座位。暂时离开时,必须熄火并锁好机车制动,拉紧手刹。 2、入井车辆车况管理: (1)车辆外形整体完好,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性能良好。(2)轮胎、前灯、尾灯、转向灯、喇叭、后视镜、雨刮器、车厢环扣及各种仪表齐全完好。 (3)防灭火器材及车辆自备的维修器材齐全完好。

躲避硐室或指定地点。 (11)停车必须熄火并拉下手制动,锁好车门。在坡道上停车必须挂档,掩住车轮,确认无滑车可能,司机方可离去。 (12)严禁将运料车辆交于无驾驶资格证人员驾驶。 (13)驾驶员上车后,要保持头脑清醒,检查好行车路线和前后有无行人,不得盲目行车与倒车。 (14)运料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好的行车路线行驶,不得随意改变行车路线。车辆在故障检修时必须并在车辆前后30米处设置警示标识。(15)装卸物料时,必须将车停稳、熄火,手刹车闭锁,同时打开应急灯。 (16)倒车时,必须保证车后方10米范围内无任何作业人员,并控制好倒车速度,以免撞车。 (17)遇有人员在巷道内作业或行走时,必须在距离人员30米前将车停稳刹死,按喇叭示警,待人员通过或撤到安全地点后,机车方可继续行使。 (18)遇急转弯时,应提前降低车速,鸣笛示警,在视线清楚不妨碍对方来车的行驶条件下,要尽可能的加大转弯半径。 (19)车辆在狭窄、弯道路上行驶时不得使用紧急制动以防侧滑,应先换低速档,待车速降低后缓慢制动;正常情况下严禁在上下坡道停车。 (20)车辆自卸时,先将车辆停在指定卸料地点,确认卸载点附近5m范围无其他人员工作后,方可卸料。

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矿井应有双回路电源线路。 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3、矿井必须备有井上、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 布置系统图和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敷设 示意图,并随着情况变化定期填绘。 4、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 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 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 丝)钻或屏蔽护套必须有保护接地。 6、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的扁钢。 7、巷道坡度大于10%时严禁人力推车,严禁放飞车。 8、付斜井提升时,应设有防跑车装置。 9、主要排水设备有水泵、水管、配电设备、水泵须有工作、备用、检修的水泵,水管须有工作和备用两套,其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水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配电设备应同水泵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工作。 10、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应遵循自身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转,及更新维修原则,防止和消灭重大隐患。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新版垂直运输方案

垂直运输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86)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二、工程概况 沈阳金辉湖畔里二期工程,坐落在沈阳市于洪区白山路290号,建筑总高度80m,两层框架结构局部二十七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内外墙采用加气砼砌块砌筑,屋面采用30厚挤塑聚苯板:木门、塑钢窗:厕所、洗手间、开水间均为防滑地砖地面:外墙保温采用25厚挤塑聚苯板,外墙涂料面层。 三、垂直运输方案设计 本工程主要垂直运输物件为施工人员和材料、构件、设备等。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框架结构的钢筋、钢木模板、钢管有关设备及部分砂浆、混凝土等。经研究:本工程采用以下垂直运输机械组合:1台塔吊+1台输送泵(包括布料杆设备)+1台施工电梯。 混凝土泵和布料杆用来输送混凝土,塔机承担吊装和大件材料运输,电梯运送人员和零星材料。 塔机采用QTZ25型,臂长34.6基本高度25米,最大起重量2.5吨。 本工程的全部作业面都处于塔吊的覆盖面和供应面的范围

之内。且水平运输距离不大于80米。塔机承担吊装和大件材料运输,如钢筋、模板、砂浆、混凝土、脚手架钢管等材料的运输。标高15.600以上,装饰灰浆等材料用塔吊运输,考虑塔吊不能直接向外脚手架供料,所以在标高15.600以下采用卸料平台作为材料的集散中心。灰浆等材料的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 塔吊的供应能力在结构与装饰工程同时施工时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需要增设施工电梯。选用施工电梯型号为SCD200,额定载重量为2T。施工电梯主要作为装饰灰浆、人员及其他零星材料的运输设备。在标高15.600米以上施工电梯每层留置出料口。灰浆水平运输使用手推小车,施工电梯每个料斗同时可装两辆小车。配合塔吊,可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施工电梯在地下室部分验收合格并进行土方回填后,开始安装。 混凝土泵和布料杆用于混凝土的垂直运输,混凝土泵采用HBT60-15-90S,布料杆为BL-15型,覆盖半径为15米,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布料机需要移动一次。平均每车混凝土浇筑时间为20min,移动布料杆时,浇注间歇约1h。楼梯的混凝土后浇筑,使用塔吊和料斗运输。料斗容量为0.6m3/斗。标准层砼量175m3,在每次5—6小时内浇筑完毕,满足施工要求。 四、塔吊保养及操作要求 1、安全保障是使用垂直运输设施中的首要问题,必须按以下方面严格做好: 1)塔吊司机必须受过良好专业训练,了解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规则,必须持证上岗,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最新版

绝密★启用前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试题及参 考答案 This articl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test questions,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test questions, to enhance the goa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海量题库模拟真考 Huge of Questions, Simulation Test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该题库汇集大量内部真题、解析,并根据题型进行分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既可以作为考试练习、突击备考使用,也可以在适当整理后当真题试卷使用。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编辑和打印使用。 1. 调车作业时, 推进运行速度不得超过: A.20km/h B.25km/H C.30km/h D.35km/h 2. 在接发列车时, 应按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响类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A.《行规》 B.《技规》 C.《事规》 D.《站细》 3. 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编制的依据是: A.《站细》 B.《货规》 C.《技规》 D.《事规》 4. 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5. 车轮轮缘厚度应大于等于: A.15mm, B.23mm C.28mm D.34mm 6. 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 事发单位及事发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机场(航站)应在小时内向本地区管理局航安全办公室报告。 A.12 B.20 C.24 D.48 7. 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 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获得信息后, 应于_小时向民航总局航安全办公室报告。 A.12 B.20 C.24 D.48 8. 《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由发生飞行事故征候的责任单位填写, 并在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天内, 将此表上报所在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A.5天 B.7天 C.10天 D.24天 9. 地区管理局航安办收到《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后, 进行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车辆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车辆向作业地点运料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驾驶员入井管理 (1)所有司机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煤矿车辆驾驶特种操作证上岗,司机必须熟知并掌握与本业务相关的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入井必须按规定着装,携带自救器、安全帽、矿灯和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佩戴整齐;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严禁酒后上岗,不准疲劳驾车。 (4)入井前必须熟悉井下路线及周围环境。 (5)必须熟悉所驾车辆的性能、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能力。 (6)井下行车必须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指挥。 (7)司机上岗后,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严禁在机车未停稳之前离开座位。暂时离开时,必须熄火并锁好机车制动,拉紧手刹。 2、入井车辆车况管理: (1)车辆外形整体完好,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性能良好。 (2)轮胎、前灯、尾灯、转向灯、喇叭、后视镜、雨刮器、车厢环扣及各种仪表齐全完好。(3)防灭火器材及车辆自备的维修器材齐全完好。 (4)车辆加满油、加满水,无漏油、漏液、漏电现象。 3、车辆井下行驶管理 (1)行车遵循靠右通行原则,严禁超速行驶,井下行驶速度最高不准超过20公里/小时。 (2)所有车辆井下行驶严格遵循拉货车让拉人车,胶轮车让大型特种车辆的原则、空车让重车、下行车让上行车的原则。 (3)井下行驶严禁带挂其他车辆。 (4)胶轮车行驶,严格遵守“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原则,人车相距20米时必须减速停车,待人员在安全地方躲避后,方可继续行驶;行人严禁用矿灯照射驾驶员。 (5)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挤撞管道、电缆、风门、皮带架,随时注意巷道中的标志和警示。(6)车辆在转弯、掉头、上下陡坡、视线不良、通过交叉地点或雨刮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减速并发出信号。

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使用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使用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使用安全技术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包括:载重汽车、自卸汽车、平 板拖车、油罐车、散装水泥车、机动翻斗车、皮带输送 机、叉车等等。 1、运输机械的内燃机,严禁季节露天起动内燃机、电 动机、空气压缩机和液压装置的使用,应执行相关规定。 2、运送超宽、超高和超长物件前,应制定妥善的运输 方法和安全措施,并遵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3、起动前应进行重点检查确认灯光、喇叭、指示仪表 等,应齐全完整,燃油、流油油、冷却水等应添加充足, 各连接件不得松动,轮胎气压应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

方可起动。燃油箱应加锁。 4、起动后,应各仪表指示值、检查内燃机运转情况、测试转向机构及制动器等性能,确认正常并待水温达到40℃以上、制动气压达到安全压力以上时,方可低档起步。起步前,车旁及车下应无障碍物及人员。 5、水温未到70℃时,各部润滑尚未到良好程度,如高速行驶,将增加机件磨损。行驶中,变速时应逐级增减使车速平衡增减,避免冲击。前进和后退须待车停稳后换挡,否则将打坏变速齿轮,应正确使用离合器,不得强推硬拉,撞击齿轮。 6、行驶中,应随时观察仪表的指示情况,当发现机油压力低于规定值,水温过高或有异响、异味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7、严禁超速行驶;应根据车速与前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选择好路面行进,应避让石块、铁钉或其他尖锐铁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要求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oad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 415—2007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一般要求 (2) 4 车辆及设备安全要求 (2) 5 人员要求 (4) 6 自备停车场安全要求 (9) 7 运输安全要求 (11) 8 安全管理要求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评价要点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21)

DB11/ 415—2007 前言 本标准中,第3.3、5.1.2.1、5.2.2.1、5.2.2.2、5.2.3.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傑、陶文宪、汪彤、阮继锋、刘艳、吕良海、赵明。 本标准于2007年01月11日首次发布。

DB11/ 415—2007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单位的一般要求、车辆及设备、人员、自备停车场、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和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5306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3大类。 1.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是减少铁路运输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最佳手段。常用的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方法有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隔离、闭锁等等。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是减少铁路运输事故的重要措施,如平交道口改立交,铺设重型钢轨、采用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增加各类道口信号的装备率等。隔离也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设计技术,如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降低危险的影响。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如油罐车上的闭锁装置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 2.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车辆探测系统等。 铁路列车检测。常见的列车检测技术有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列、卫星系统和车上检测感知器等。 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列车超速防护,是对列车实际速度和最大安全速度进行比较,当出现超速时,要实施安全制动。 铁路车辆探测系统。铁路车辆探测系统有轴箱发热探测器、热轮探测器、脱轨/拖挂设备检测器、临界限界检查器等。 3.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 第 2 页共 4 页

铁路运输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调查处理与救护救援两部分。 事故调查处理包括行车事故的分类等级、事故报告程序、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责任判定的基本原则、主要行车设备破损鉴定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和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编写原则等六项内容。 事故救护救援包括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铁路运输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是,以最短的时间起复机车车辆,修复线路,保证铁路正线、车站咽喉道岔的迅速开通,使铁路运输畅通,减少事故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行车事故救援实行单一指挥,以救援列车主任或救援队长为事故救援起复指挥人,由指挥人统一组织实施救援起复方案,明确分工,迅速实施;对事故地段设备复旧工作同步实施,事故起复一处,线路、信号等必须立即修复一处;对机车车辆的复旧,以开通线路为前提,应先行清出线路,抢通线路,随后组织复旧。在救援列车进入事故地点之前,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救护伤员,移开其他机车车辆,清出线路等前期工作,为救援列车进入现场提供条件。 第 3 页共 4 页

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39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 正式样本

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当前,在施工现场用于垂直运输的机械主要有4种:塔式起重机、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卷扬机。 一、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安装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机械。 由于塔吊的起重臂与塔身可成相互垂直的外形,故可把起重机靠近施工的建筑物安装,塔吊的有效工作幅度优于履带、轮胎式起重机,其工作高度可达100~160m。塔吊有操作方便、变幅简单等特点,是

建筑业运输、吊装作业的主要设备。 1.塔吊分类 (1)按支承方式分类 1)固定式塔吊。塔身不移动,工作范围由塔臂的转动和小车变幅完成,多用于高层建筑、构筑物、高炉安装工程。 2)移动式塔吊。可由一个工作地点移到另一工作地点,包括轨道式塔吊、轮胎式塔吊、汽车式塔吊、履带式塔吊。 (2)按回转方式分类 1)上回转式:回转支承设置在塔身上部的塔式起重机。又可分为塔帽回转式、塔顶回转式、上回转平台式、转柱式等形式。 2)下回转式:塔身与起重臂共同旋转。这种塔吊的起重臂与塔顶固定,平衡配重和旋转支承装置布

2021版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 题及答案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2021版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1.调车作业时,推进运行速度不得超过: A.20km/h B.25km/H C.30km/h D.35km/h 2.在接发列车时,应按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响类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A.《行规》 B.《技规》 C.《事规》 D.《站细》 3.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编制的依据是: A.《站细》 B.《货规》 C.《技规》 D.《事规》 4.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5.车轮轮缘厚度应大于等于: A.15mm, B.23mm C.28mm D.34mm 6.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单位及事发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机场(航站)应在小时内向本地区管理局航安全办公室报告。

A.12 B.20 C.24 D.48 7.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获得信息后,应于_小时向民航总局航安全办公室报告。 A.12 B.20 C.24 D.48 8.《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由发生飞行事故征候的责任单位填写,并在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天内,将此表上报所在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A.5天 B.7天 C.10天 D.24天 9.地区管理局航安办收到《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后,进行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应在天之内上报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A.5天 B.7天 C.10天 D.24天 10.飞行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抵达现场后,小时内进行初次报告;事故调查过程中应随时续报。 A.12 B.20 C.24 D.48 11.因旅客的过错,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车辆、设施等损坏的,应当承担责任。

轨道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97289 轨道运输安全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轨道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我单位的物料需要经二水平南翼31采区中间回风下山轨道至三水平南大巷运输,为确保该地段轨道运输的安全运行,特制定该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上岗人员应人人听措施并签字,听从负责人指挥。 2、绞车司机、信号工、把钩工、机电维修工、必须由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岗位工种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并持证上岗,对工作认真负责。 3、维修工应对开关、信号、红灯、绞车、钢丝绳、钩头、防跑车装置做认真检查,确认正常无误后,方准运行。 4、维修工检修或处理故障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严禁带电作业。 5、信号、把钩工必须由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信号、把钩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917-63 车辆运输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使用车辆向作业地点运料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驾驶员入井管理 (1)所有司机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煤矿车辆驾驶特种操作证上岗,司机必须熟知并掌握与本业务相关的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入井必须按规定着装,携带自救器、安全帽、矿灯和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佩戴整齐;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严禁酒后上岗,不准疲劳驾车。 (4)入井前必须熟悉井下路线及周围环境。 (5)必须熟悉所驾车辆的性能、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能力。 (6)井下行车必须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指挥。

(7)司机上岗后,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严禁在机车未停稳之前离开座位。暂时离开时,必须熄火并锁好机车制动,拉紧手刹。 2、入井车辆车况管理: (1)车辆外形整体完好,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性能良好。 (2)轮胎、前灯、尾灯、转向灯、喇叭、后视镜、雨刮器、车厢环扣及各种仪表齐全完好。 (3)防灭火器材及车辆自备的维修器材齐全完好。 (4)车辆加满油、加满水,无漏油、漏液、漏电现象。 3、车辆井下行驶管理 (1)行车遵循靠右通行原则,严禁超速行驶,井下行驶速度最高不准超过20公里/小时。 (2)所有车辆井下行驶严格遵循拉货车让拉人车,胶轮车让大型特种车辆的原则、空车让重车、下行车让上行车的原则。 (3)井下行驶严禁带挂其他车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