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与应收账款政策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与应收账款政策

题目

作者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〇年月日

摘要

当下我国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迅速的扩张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方式就是应收账款的赊销。随之而来的是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目前,许多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信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只着眼于当前账面的高利润,而忽视了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风险,从而使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严重。所以,企业的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现金流量和再生产的资金需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评估模型,能极大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其利用率,增加企业的净收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防止资金流失。本文从应收账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及主要原因,然后针对信用风险问题,阐述了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评估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估模型

ABSTRACT

Nowaday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market in China becomes fiercer and fiercer. In order to expand the market share rapidly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products, the main way is the credit sale of account receivable, followed by the credit risk of account receivable. At present, many enterprises have less awareness to the credit risk, and their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needs more development. Most of them just focus on the current high profit of their books instead of considering whether the delinquent and occupied current capital can take back in time, so that bad debts of account receivable cause great damage. So, the important part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account receivable relationship of enterprises, the cash flow of enterprises and the fund requirement of reproduction. Through effectiv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of customers and credit assessment model, the enterprise can reduce vastly the risk of account receivable, speed up turnover of capital,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io and add enterprises’net profit to guard against the operating risk of enterprises and capital loss. This article begins from account receivable situation, analyzing the main reason of account receivable risk, and aims at the problem of credit risk to expound th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of custom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Account receivable manage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Credit assessment model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综述 (1)

1.2.2国内研究综述 (2)

1.3本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3)

1.3.1本文主要内容 (3)

1.3.2本文框架 (3)

第二章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及风险问题 (4)

2.1赊销比例逐年上升应收账款总体水平居高不下 (4)

2.2企业坏账损失率高给企业带来虚假收入 (4)

2.3企业漠视潜在风险盲目竞争 (5)

2.4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5)

2.5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呆坏账 (5)

第三章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 (7)

3.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与应收账款管理 (7)

3.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判断 (7)

3.2.1交易对手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7)

3.2.2交易对手归还应收账款的意愿和企业信誉分析 (8)

第四章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9)

4.1信用风险评级 (9)

4.2模型介绍 (9)

4.2.1传统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9)

4.2.2现代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12)

第五章实例分析 (16)

5.1长虹集团背景简介 (16)

5.2长虹集团的应收账款危机问题 (16)

5.3长虹应收账款危机发生的原因 (18)

5.3.1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 (18)

5.3.2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18)

5.3.3内部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18)

5.4面对应收账款危机的应对政策 (19)

5.4.1防范坏账风险,企业内部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19)

5.4.2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建立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系统 (19)

5.4.3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0)

5.4.4 综合信用评级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 (20)

5.4.5严格审批赊销业务 (20)

第六章结合信用风险管理的应收账款改进政策 (21)

6.1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 (21)

6.2应收票据的风险控制 (21)

6.3应收账款保理服务 (22)

6.4供应链融资的应用和风险 (22)

第七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附录1: (27)

附录2: (30)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意义

诚信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民族备受推崇的道德标准,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用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所在,并且成为当今社会能够有序运行及高速发展的重要根基。最初,信用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一个商业文明,在经过漫长的商业交易过程中,逐渐形成商业信用文化,并且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对外开展贸易活动,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脚步,使对外贸易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越来越活跃,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入,已成为欧美国家所建立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不可获取的一员。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活动中,有80%的贸易额是以信用方式进行交易的,可以这么说,当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来说就是指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让渡的独特形式的运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概念被广泛的运用并且蓬勃发展。信用销售模式已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具体领域,成为现代商业模式的主要形式。企业扩大信用销售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财务上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企业的信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增长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用管理在成熟的发达市场国家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和改进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商业信用体系,为现代商业活动奠定了坚定的基石。通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地区经济的差异、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分析,在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步全面进入信用经济的时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企业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虚心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经验,将信用风险管理放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本文从企业信用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信用管理的发展较早,已经建立起现代信用管理体系并且具有完备的

理论体系。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指出:“信用是货币运动的结果,与货币经营业联系在一起,是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经济关系:当商品通过购销而让渡,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随之产生。”这说明信用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任和道德观念,而且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概念,企业的信用是由债权人给予客户以购买货品或服务和推迟支付债务的特权。但是在这其中债权人必须承担债务、推迟支付的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在信用管理理论方面,赊销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波特·爱德华在其代表作《赊销管理手册》(1998)中认为,赊销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将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波特提出了一维即时间划分的赊销管理模式,注重赊销过程的严密性,从各个赊销环节严格监控和管理企业的赊销,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他的理论为企业赊销管理做出了开创性的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粗糙和简单的缺点。在信用实务方面,在企业中进行过多年信用管理相关工作的塞西尔·邦德指出:信用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企业信用销售的技术,它可以提高企业信用销售的成功率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成功率,并且其具有客户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账款追收四大基本功能。P.Chung(1998),Jamal,Sarkar,B.R.﹠Wang(2000)建立了在固定需求量、延期付款的条件下,购买者的经济订货量。Shinn S.W.(1997)建立了在价格敏感条件下。购买者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同时得出研究结论:在价格敏感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最终需求不会因为信用期限的长短而影响最终需求量。以上研究的出发点都是在授信方给予固定商业信用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最佳的反应策略。假设最终需求是固定时,Kim,J.Hwang.H﹠Shinn,S.W(1995)研究了在单位价格固定的前提下,销售方应提供的最佳信用周期。P.L.Abad﹠C.Kjaggi(2003)则在最终需求是价格敏感的条件下,综合考虑购买方和销售方的状态函数情况下,建立了确定产品价格和商业信用期限的综合商业信用模型,在传统的商业信用模型基础之上考虑了更多的因素。由文献[1~2]可知。

1.2.2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国内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发展,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著作是在借鉴西方信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经济发展特点做出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对信用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许多学者也在信用管理方面得出了一系列的优秀研究成果,如:谢旭(2002)提出了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即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全面控制企业交易过程中各关键环节,达到多方位控制客户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的目标;韩家平、蒲小雷(2003)提出的“3+1”信用管理模式,他的体系是一个客户信用调查的评估机制,一个交易中的债权保障机制,一个交易后的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以及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文亚青(2007)提出“三位一体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他提出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囊

括企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由道德信用、经济信用和法制信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以建立高效有序的企业信用文化、满足顾客和员工的信用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也为今后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天津财经大学叶陈毅(2008)从信用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交易环境,赔销管理,信用评估,信用文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信用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经典的案例,给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进行管理操作,由文献[3~6]可知。这些都是我国专家学者们在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研究上的宝贵理论基础,这些先进思路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研究指明了方向。

1.3本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1.3.1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七章。首先对信用管理的学术背景和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对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应收账款逾期的问题是企业信用管理缺失所导致的。进而详细阐述了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的模型的建立,以及客户授信额度的分等审定。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从应收账款折扣、应收票据风险控制、应收账款保理服务、供应链融资的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结合信用管理的企业应收账款政策。

1.3.2本文框架

本文框架如图1-1所示

第二章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及风险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收账款可以看成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而获取资金扩大再生产。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的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和销售的结合体,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赊销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对于应收账款带来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风险问题又要尽力规避。从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来看,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2.1赊销比例逐年上升应收账款总体水平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越发严重,流动资金不足,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高达几千万,甚至几十亿的巨额账款,普遍受“三角债”的困扰。企业的应收账款呈迅猛的增长趋势逐年递增,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逼近甚至超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经济学界将“三角债”问题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现象,中国有80%以上的企业近年来受到三角债困扰。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制造业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产品遭到拒收、拒付款的风险也在增加,导致三角债每年的发生比例不断增加。三角债问题从本质上折射出了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给我国经济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治理企业“三角债”现象,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携手做出长久的努力。

2.2企业坏账损失率高给企业带来虚假收入

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率高达5%,而且账龄也比较长,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超过1年甚至4-5年,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平均拖欠率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也比较高,远远高于3%-5%的坏账准备率。企业管理者忽视潜在风险将交易额度不断扩大,进而造成中小型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客观来说,企业需要增加越来越多的现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但是由于赊销过程中资金并没有真实流入,所以一旦维持不了生产所需超出承受范围,企业就会出现财政困难,流动资金周转问题。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计量在确定应收账款的同时必须确认收入。然而,这种账面收入的增加形成的账面利润的增加都只是停留在报表中的数字上,并没有实现企业真正的效益增加。当期报表的利润增加,导致企业必须动用有限的资金垫付尚未真正实现的各项税款和相关费用。与此同时,企业本身的投资机会也受到限制,无形增加了机会成本,因为应收账款的资金被欠款企业无偿占用,这些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使企业错过了很多可以带来收益的投资活动,影响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企业的机会成本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正比,如果应收账款的规模过

大且时间较长,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也意味着企业利益的隐形流出。

2.3企业漠视潜在风险盲目竞争

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想方设法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期望通过单纯的控制成本和价格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部分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利用赊销的方式一味增加销售量,带来大量的应收账款,却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信用政策的把握不恰当,为了打开市场而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对客户的资信程度未进行详细调查,漠视了因客户信用的缺失带来的潜在风险。这样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担心会与对方中断合作,即使在中途发现对方的信用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利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导致错过了最佳的诉讼时机,造成了企业不应有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只关注当前账面的高额利润,忽视了赊销所占用的资金时间价值,也无视由应收账款带来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大量赊销,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等风险问题。这种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考虑企业长久发展和利益,盲目追求高利润的经营理念,使企业账面利润增加造成企业经营收入的虚增,然而并未给企业带来真实的资金流入,对企业的长期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严重损害了国家以及个人的利益。同时有的应收账款的账龄越来越长,会增加了坏账风险和收账成本,也导致了企业利益的损失。

2.4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实际上将流动资金沉积在非营利环节,导致资金的周转率降低,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延长,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赊销过程中,企业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会计确认销售收入,但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经成立,那么就会产生企业的账面利润增多,就应收账款的存续期间而言,其实质反而是企业的现金流出。导致企业的利润、销售税金以及所得税增加,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企业资金的周转问题,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同时,企业如果无法及时将应收账款收回转变成可供支配的现金流,一方面可能会被账面上表面的盈利所迷惑,从而错失许多投资机会,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将加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企业资金量减少。

2.5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呆坏账

许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工作不到位,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了管理滞后的情形。在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只是登记在账上,并没有做任何相关管理工作,如果购货方发生了财务困难或者是故意拖延付

款,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形成呆账、坏账,通过合法的会计处理企业的呆坏账后,最终将通过企业的费用冲减利润,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应收账款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将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章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

3.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与应收账款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的销售方式发展转变成以多元的信用销售为主。在信用销售下,应收账款成为企业最大的收入来源,给企业利润表上增加了非常可观的盈利数额,但是很有可能由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问题,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呆账、坏账,从而使企业实际上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可能会出现短缺的现象,限制企业的发展。企业能否有效的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关键在于企业能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在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的同时,也要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明确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风险部门根据客户的诚信状况,资信记录等对客户进行正确的信用风险评估,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根据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对于不同的级别的客户,采用不同信用政策,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高的客户,应加强催账力度,及时追回账款;同时,进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应收账款也起到一个监督的重要作用,在赊销业务发生之前,企业通过信用管理部门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销售合同,信用期限等,合理有效的避免、减少了日后企业由于信用风险造成的应收账款损失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信用部门对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和追踪,对于及时追回应收账款,逾期账款的账龄分析等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信用风险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二者相辅相成,信用风险管理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和决策依据,是应收账款管理有效开展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3.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判断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交易对手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对交易对手资料的统一管理。对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相应的审查与评估,既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又可以评估应收账款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制订合理的授信方案。企业可以从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等多个方面对客户进行综合的考评,达到条件的才能批准赊销。同时针对每一客户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合理赊销政策。

3.2.1交易对手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信用的保障,也是其履行承诺的物质基础。财务状况分析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从这些结果比例与趋势分析中可以衡量出交易对手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在考虑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能力的同时也兼顾到公司的盈利与成长能

力,能够充分体现交易对手公司的信用状况。从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4个方面财务指标对交易对手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常用比率有以下几种:

(1)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额/平均资产总额),可以显现公司管理效率,利用资源以及营运能力。

(2)成长能力:销售平均增长率、净资产平均增长率;有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对于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和扩张资本的有重要作用。

(3)盈利能力;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体现了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且盈利的能力。

(4)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现金+可交易债券+应收账款)/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 通常可以体现出客户偿债能力以及付款能力。

3.2.2交易对手归还应收账款的意愿和企业信誉分析

企业在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不能仅仅考虑财务指标,同时交易对手的的还款意愿以及企业信用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考虑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评估时,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而不能仅仅考虑其财务指标。当今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企业需要促进销售,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而销售必然需要赊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生了信用销售。但是,企业在促进销售的同时必须做好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对交易对手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的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交易对手信用等级,并建立交易对手信用等级档案。综合分析交易对手的管理者及其经营团队的能力、资历、行业经验及品德操守,观察交易对手是否有过违反信用行为,正确判断出交易对手归还应收账款的意愿。另一方面是对交易对手信誉的分析,在通过部分企业的信息披露违规以及违规运作的行为干扰市场正常秩序、企业投机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企业的信誉状况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分析中占重要地位。当交易对手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违规以及违规运作干扰市场正常秩序、企业投机行为等问题时,则说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非常的大,其可信任程度也非常低;反之,如果交易对手不存在上述问题时,则能够说明交易对手坚守信用,信誉度也较高。

第四章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4.1信用风险评级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是这样定义信用等级的“所谓信用评级,简单地说,就是由专门的评级机构,对市场主体偿还债务的能力或某种金融工具的投资风险加以评价,以特定符号表示出其可信任程度,并展示给广大投资者的过程。”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信用评级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其所评价的目标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价值或业绩;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它不能代替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做出投资选择。

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下,有利于企业赊销业务的公平、公正、诚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为了争夺销售额,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一味追求增加企业的销售业务,对于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信用记录不了解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在大笔的销售利润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潜在的信用风险。而信用评级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从而降低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避免和减少企业利益的流失。信用评级是资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的科学的评价,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审查决策提供依据,针对不同资信级别的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同时,信用评级也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确定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最大限度的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4.2模型介绍

4.2.1传统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信用风险分析的初级阶段是流行于1970以前的专家系统法,专家系统法是最古老的信用分析方法,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分析和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相关专家的主观经验和分析来评估企业的信用违约风险,这种分析方法的特征是:第一,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官所掌握,并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第二,信贷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权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专家系统法中通常使用5C要素法作为分析工具,5C要素法是指:品格(Character)即了解借款人能做什么,将做什么。对借款人的现在及将来的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战略性计划进行分析调查,判断申请者是否有合适的品格;能力(Capacity)即对借款人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调查,判断其是否具

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借款人是否具有充足的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资本(Capital)即借款人的资本的是否具有回收风险,借款人自己的资金是否投入在项目中,资金是否能够及时收回;抵押或担保(Collateral)即借款人偿有哪些偿还贷款的潜在来源,如果其他都失败,是否有足够可获得的抵押品偿还借款;环境(Condition)即借款人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如何,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趋势,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商业环境。

此外,LAPP法、评级法也是较为流行的分析方法。LAPP法是通过对借款企业的流动性、活动性、盈利性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分析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贷款内部评级分级模型是在美国金融机构在货币管理署(OCC)最早开发的评级系统基础上拓展而来的。OCC最早将贷款分为5类,不同级别所要求的损失准备金不同。如表4-1:

表4-1 OCC贷款分类表

注:信用管理,刘澄,徐明威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在OCC评级的基础上,银行进行了更细致的进一步划分贷款的评级类别,开发出内部评级方法。美国银行一般将贷款划分为1~10个级别。如表4-2:

表4-2 美国银行内部评级表

贷款级别债券评级

最小风险程度

1AAA

2AA温和

3A平均(中等)

4BBB可接受

5BB可接受但要予以关注6B管理性关注

7CCC特别关注

8CC未达到标准

9C可疑

10D损失

注:信用管理,刘澄,徐明威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信用风险评级在20 世纪20 年代初到80 年代末发展到了中级阶段,主要采用基于财务指标的信用评分方法。Z评分模型通过关键的财务比率来预测公司破产的可能性。|1968年,美国著名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爱德华·奥特曼教授选取了66家生产型企业作为样本,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蹄选,运用统计学上的多元判别分析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Z评分模型的显著特点有:企业在逐渐走向破产的过程中,分值不断降低;在企业破产前2~3年,观察变量通常会出现重大变化;该评分既可以作为预测性指标,也可以作为检测性指标。Z评分模型主要是利用五个因素,营运资本,留存收益,税前利润和销售都除以总资产。还有市场价值(权益加优先股),除以负债总额。所有这些商乘以权重。这五个方程的结果合计产生一个“Z”的得分。

Z1主要适用上市公司:

Z1=1.2X1+1.4X2+3.3X3+0.6X4+0.999X5 (式4-1)X1=(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资产总额,衡量资产流动性

X2= 未分配利润/ 资产总额,衡量持续发展能力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总额,衡量盈利能力

X4= 权益市值/ 负债总额,衡量资产均衡性

X5= 销售收入/ 总资产,衡量资金运营能力

在评估非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时,奥特曼对Z评分模型中的变量X4进行了修正,用公司账面价值取代市场价值,得到修正的Z评分模型。

Z2主要适用非上市公司:

Z2=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式4-2)X1=(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资产总额,衡量资产流动性

X2= 未分配利润/ 资产总额,衡量持续发展能力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总额,衡量盈利能力

X4= 公司账面价值/ 负债总额,衡量资产均衡性

X5= 销售收入/ 总资产,衡量资金运营能力

当Z值大于2.675时,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就小;

当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潜伏着破产危机,;

当Z值介于1.81和2.675之间时被称之为“灰色地带”,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极为不稳定[7]。

研究表明该公式的预测准确率超过72%。经实践证明,如果在四种比率上再配适当的权数,被预测的公司破产率的准确率可高达97%以上。其中有人还发现被预测的公司在首次Z分值为负数后第三年破产的重要规律。可见,Z计分模型评判客户破产风险的有力工具。Z评分模型是以多元判别分析统计方法为基础,以破产企业为样本,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企业的运行状况好坏、破产与否的分析判别系统[8]。但是Z评分模型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完全依赖于财务报表的账面数据;第二,假设线性关系;第三,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险的系统认识;第四,无法计量企业的表外信用风险对某些特定行业不适用,如财务公司,新公司等;第五,从公式上可以看出,Altman模型中4个因素都涉及到总资产的计算,因此,不大适用于贸易公司的评估;第六,计算流动性的时候考虑的是营运资本而不是现金,这忽略了应收账款坏账与存货跌价的风险;第七,一个非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比较难以获得[11]。

4.2.2现代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进入了信用风险评级的发展阶段。由于在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存在的各种缺陷,一部分学者、银行和咨询机构以资本市场数据为基础开始运用现代方法和工具来,通过现代金融理论建立模型来度量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构建了一系列现代信用风险评级模型。这类模型中比较典型且运用较为广泛的有标准普尔信用风险跟踪违约模型。

标准普尔信用风险跟踪违约模型采用的是数据分析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特征分析法。针对被评估对象的以下七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第一,销售增长率,每年无论是太快或者太慢的销售增长都是高违约率的预测变量;第二,总资产规模,大公司通常具有分散化的资产和收入来源,因此违约率相比小公司要小的多;第三,杠杆比率(流动负债)分析一个公司需要支付多少的债务数额,通常高的杠杆比率容易导致高的违约率;第四,流动性(现金/负债总额)企业的可变现的流动资产水平,高流动性意味着低的违约率;第五,盈利能力(净利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销售额) 衡量被评估对象经营过程中超过成本费用的收入;第六,资金的运用效率,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营运资金比率,;第七,资产周转率;企业的资本结构(留存收益, 权益资本/总资产) 例如高留存收益比率通常与较低的违约率想关联。在结合被评估对象内外部因素的定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加上财务分析的结果取得被评估对象的标普评级。

接下来,我们从行业和宏观经济两个方面对北美信用风险跟踪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首先行业方面是以下五个因素构成的影响:第一,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第二,行业违约距离的平均中位数;第三,针对每个公司的计算公式=(资产市值-总负债)/资产标准差*资产市值;第四,行业平均评级;第五,行业股价排名中位数。其次,宏观经济方面是以下三个因素构成的影响:第一,四个季度移动平均逾期债务率,工业产出以及定期消费信贷的变化;第二,三个月期国库券收益率;第三,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指数波动。

将信用影响因素输入标普信用风险跟踪系统,从行业因素对北美市场违约率的影响如下表4-3:

表4-3 行业因素对北美市场违约率款的影响

注: The credit factors displayed above are those used to produce the latest year's 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 S&P Capital IQ ’ Credit Risk Tracker as of 17 February 2011. For i 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如图4-4所示的是部分零售商未来一年的违约概率图:

图4-4 未来一年的违约概率

注: One-year probability of default during the indicated year, S&P Capital IQCredit Risk Tracker, as of 17 February 2011.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ODP公司违约概率在2011年3月到2011年7月不断违

约率上升,并且在2011年7月达到了一个最高峰,接下来的数月不断下降。由于模型中考虑的信用基本要素和市场因素正在改善, 零售部门的约率在过去的18个月内正在下降。

将信用影响因素输入标普信用风险跟踪系统基本面因素对航空业的违约率的影响如表4-5所示:

表4-5 信用因素对航空业违约率的影响

注: The credit factors displayed above are those used to produce the latest year's 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 S&P Capital IQ’ Credit Risk Tracker, as of 17 February 2011.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如图4-6所示的是航空行业未来一年的违约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