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或采访的方法搜集信息的能力。

3、感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歌?

2、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歌的名字就叫做《春天的故事》,仔细听歌,并认真看歌词,看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同时出现歌词。

3、这位老人是谁?(邓小平)

4、中国迈出了新的步伐,这就象征着我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充满生机的、气象万千的、万物复苏的。。。。。)

5、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春天的,今天老师也带大家走进《春天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课前同学们回家调查的情况,看看三十来人们生活的变化

1、你们知道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状况。拿出课前调查的表格,选取你了解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来介绍一下。

2、出示课前的调查表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方面谈,从与父母或爷爷奶妈的交谈中,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出示同学们搜集回来的旧相片,越早的越好,比如爷爷奶妈那代人的相片能体现生活水平的就可以。

4、出示老师找的相片(老师自己自家的相片,沙朗小学的过去的相片;网上搜来的粮票、油票、布票等)(老师还查到了一个内容,在七十年代,每户口家吃的都是供应的粮食,每个人每个月只有三两油可供食用。这些油在现在你能吃了一个月吗?)

5、出示同学们拍的现在家里和家人的相片,也从上面五个方面去拍。

6、出示60、80、90年代的四大件。(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6、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在书上58页找到答案。

7、出示改革开放小知识: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三、创设情境游戏,体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为对内搞活经济,党对农村实行了哪些责任制?

书中找答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让我们来做个劳动游戏,从从两次劳动中体验出什么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准备一个大盘子,六个小盘子,里面有有绿豆、黄豆、黑豆三种,六个透明塑料小杯)

游戏一:

(1)出示规则:1、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大队,你们捡豆子的过程就是农民在田间辛苦的劳作。2、要在盘子中捡出黄色的豆子。3、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请出一组同学,四至六人,认真完成第一次劳动

(3)我们大队里劳动最认真的人家捡了多少颗?表扬勤劳的人,最少的有几颗?鼓励少的加把劲

(4)大家辛苦劳动了一年,杯子里的豆子就是一年的劳动的成果,无论捡的多与少都交公,到了年底大家每人平均分得?颗豆子,你觉得如何?

(5)生答:我觉得这样不好,有的人付出的多,有的人付出的少,可是他们得到的都是一样的。不公平!

游戏二:

(1)出示规则:每位同学代表一个家庭,面前的盘子就是你们家的责任田,从盘子中捡豆子就是你们辛苦地在田间劳作,这次要捡绿色的豆子。

(2)劳动结束,最快的速度数一数你捡了多少颗豆子?最少的呢?

(3)拿出两颗豆子交给国家,拿出两颗豆子交给集体,剩下的全都是你自己的。从第二次劳动中体验到了什么?(丰收的喜悦、劳动很辛苦等)

(4)哪一次劳动最开心?最辛苦?(第二次,因为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是自己真正得来的。)

(5)我们刚才进行的第二次劳动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除了对内搞活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实行了什么政策?又是从哪个城市开始的?请打开书60页,从书上找到答案。

四、了解深圳这个经济特区

1、出示三十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

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只有在现在东门那个地方有个一条半街,其他都是农田和荒草。

改革开放后,深圳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到2002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04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561美元,成为了一座繁华的都市。同时深圳还有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有中国十分重要的港口,深圳蛇口海湾。

2、看了深圳的变化,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国家的发展真是太快了,才几十年我们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3、播放《走进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华发族从此走进了新的时代。

3、如今,中华民族的崛起让世界瞩目,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领域中越来越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了解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单元主题备课 一 、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2、 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2、重点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前后联系: ◆ 整除、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单元学习 ◆ 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安排在本单元学习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安排在本册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学习。 本单元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基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做准备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是继续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本单元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索,了解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 ◆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分解质因数。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数感。 信息窗1: 舞蹈表演 2 、3、5倍数 的特征 信息窗2: 团体操表演 排成各个方队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 质数、合数 各项表演分别可以 选派几人参加? 你能把30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分解质因数 奇数、偶数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概念整理归纳 一、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和c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 2. 一个数它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也是 3. 1的因数只有1;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2个因数。 4.因为任何整数都能被1整除,所以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5.因为0能被任何不是零的整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 2.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如果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三、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的分法(1)质数、合数、1(2)偶数、奇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2是唯一的偶质数,除了2以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5.质数和合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7(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5659868.html,,请保留此标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示出来 8.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注意:要把质因数相乘形式写在等号右边,商不能是1,例21=3×7)12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9.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 10.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出的商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

品德与生活 教学设计模板

版本、年级: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 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课题名称: 1.我为家庭添欢乐 学校、姓名:石家庄高新区第四小学刘梦捷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旨在教会孩子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共四个主题,层层递进,情感线索明晰,第一主题的内容是熟悉了家庭成员之后,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并能够做到为家庭增添欢乐,教育学生不但要享受爱,还要学会爱,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低年级儿童要教育他们不仅要知恩,还应该学会抱恩. 学情分析:一年级儿童对自己身边生活现象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家庭应该是他们最了解的基本社会现象,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还不是很清楚。由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受到过多的关注,所以他们很少想的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和小伙伴在一起也很少知道谦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他们将会对家人有一个从新的认识,知道关爱家人和伙伴,能够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家人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关心、品德上的严格要求等方面,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 行为与习惯: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的含义,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教学难点:这时的学生年龄小,在体会父母长辈爱的方面想对弱些,需要逐步引导,使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为家庭增添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张自己的全家福 学生准备: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爱心卡片”,中间留空,四周画些自己喜欢的花草 教学时间: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一、目的要求: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二、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2、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2、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3、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4、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

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 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 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4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瞧,我们这一家》 三、执教教师:刘瑞平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一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中《瞧,我们这一家》。《我的家真好》由“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三课组

成,比较全面展示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辛苦,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分担父母的辛苦,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瞧,我们这一家”是《我的家真好》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并要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体会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和“与父母沟通”三个板块。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热爱自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观。 (二)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和升华。(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 2、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 法。 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父母。 难点: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四)教学教具: 多煤体、彩笔。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 1、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2、说一说:如何感恩父母 3、做一做:做父母的好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体会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活动: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教师导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吗?你们又有哪些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我们还要评选出“谁的家庭最幸福”,老师要给你们奖励。 教学活动:多煤体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 1、你们家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每个成员都有什么特点? 3、父母的工作单位。 4、父母喜欢的食物。 5、父母喜欢的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Fenghuangtai Primary School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第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Fenghuangtai Primary School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 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认识因数和倍数。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模板

版本、年级: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单元: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 课题名称: 2.江山如此多娇 学校、姓名: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小学范亚玲 教材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在第一课学习了祖国的疆域及民族等相关知识,以我国著名的山川古迹为例,告诉学生以北线、南线、东线、西线、中线五条旅游线路,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在旅游前做好出行方式、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本课主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赞美祖国风光的诗文佳句,体会诗文佳句的意境,了解五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照片、明信片、文字资料,编《美丽的祖国》画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到了五年级更希望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渴望游览家乡和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和祖国的锦绣山河,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学生们还具备了上网搜集资料和制作ppt幻灯片的技能,为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赞叹祖国山河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能收集旅游景点的资料和赞美祖国风光的诗文佳句。 2、将收集到的有关祖国风光的照片、明信片和文字介绍等资料汇集在一起,编一本《美丽中国》的画册,或者制成PPt幻灯片。 过程与方法: 1、上网收集资料 2、平时生活活动中有意识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五岳及黄山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热爱自然风光,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和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自己游玩的风景照、景点门票以及有关风景名胜的资料等,自制小卡片。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因数和倍数”(课本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 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认识因数和倍数。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效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身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顾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保护书籍,培养顾惜劳动效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时总结自身的进步效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顾惜书本和文具,珍惜他人的劳动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生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教学课时 1课时

优秀教案: 教师以自身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身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身的心愿---生长包---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身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身手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身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身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

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地球,生命的摇篮。大自然的诉说.》复习教案 长河小学邹小凤 一、复习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了解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以教材为根本,通过多媒体,师生互动方式,----展示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知识。 三、基础知识回顾. 主题一、地球,生命的摇篮。 让学生阅读教材68----71页的内容。 [展示幻灯片]1 1、在星光灿烂、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她的名字叫( )。 2,()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她很美丽,也很神奇。人类对地球的称呼有:()、()。 3、地球妈妈大约(}岁了,她慷慨无私地养育着一个大家庭,每年,她给我们带来()、()、{)、()。地球妈妈在〔)呼吸在()流淌,()爆发显示威力。 4,空气是地球妈妈的(),森林是地球妈妈的(),土地是地球妈妈的〔),水是地球妈妈的(),山是地球妈妈的()。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星光灿烂、浩瀚无的宇宙中,有一颗( ) 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地球,它是( ) 的摇篮。 2、地球是位好妈妈!她( ) 地养育着一个大家庭。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划(√),在错误的说法后面划(×)。 1、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 2、每年,地球妈妈会给我们带来秋天的雨露、冬天的骄阳。() 3、我没有破坏地球,我可以不保护它。() 三、选择题。 1、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 )。 A、月球 B、地球 C、火星 D、潘多拉星球 2、下面不是地球妈妈给我们带来的是( )。 A、凉爽的风 B、洁白的雪 C、晶莹的露珠 D、浑浊的空气 四、连线 1、水地球妈妈的皮肤 2、土地地球妈妈的血液 3、森林地球妈妈的肌肉 4、空气地球妈妈的肺 5、山脉地球妈妈的骨骼 五、简答题 一位宇航员说: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举例说一说。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的目的:1、认识不快乐的心情会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不快乐的时候找到快乐。重点:认清不快乐的心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寻找到快乐。教学准备:学生调查表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心理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老师的前面有5个气球,每个气球里面有一个纸条。现在找几名同学扎破气球看看里面有的纸条写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 . 刚才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要留的作业这么多非常的不高兴,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每组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做动作猜词语)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的心情怎麽样?刚才我们所猜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3. 导入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是每时每刻都很快乐,有时遇到一些事情也会使自己不快乐,你能说一说你的身边发生的哪些事使你心情不好吗?,如果这样的心情陪伴你的话,会直接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些事情又是不能改变的,所

以我们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在不快乐时候找到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快乐。 (板书课题) 4. 出示问卷,分组讨论:老师在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中进行了调查,把同学们经常遇到的不快乐的事写在纸上,请大家帮助这些同学,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变的快乐(分组讨论,并把你们组的方法逐条写在纸上)。 5. 学生汇报。 6. 你们的方法太好了,有了你们这些好办法,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快乐的。 7. 老师今天的心情也不太好,因为老师昨天也和妈妈发生了争吵,事情是这样的,老师的妈妈年龄已经很大了,身体又很不好,已经退休,年轻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已经受了很多苦,我们都想让妈妈在家里好好享受晚年,但妈妈却为自己又找了一份工作,看着妈妈那忙碌的身影和那已经累弯的腰,我真是疼在心里,劝她她又不听,所以我就和妈妈发生了争吵,老师现在一点儿都不快乐。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我怎样才能变的快乐。 8. 谢谢同学们,你们给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现在的心情也好多了。 9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吗? 10.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太大了,你们不但帮助这么多同学找到了快乐,还帮助老师出谋划策,而且还知道了这么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小学思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 3、采访家长的录音。 4、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动画)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 (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 (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教学点评: 本课以小兔子贝贝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小兔贝贝”的口头表达,易于指导。 探究活动 以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探究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参考家人的爱。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韩家店学校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授课者:吕秀阁授课班级:五年级一班 授课时间:10 月8 日第2——3 节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3、小组表演时所用的道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法国诗人雨果说过“世界上 最广阔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 胸怀。”那么为什么说比天空更 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呢?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我 们就来学习“将心比心心更宽” 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说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呢?” 二、情境活动,体验生活。 1、用多媒体同时出示“活动 一”的两幅图片。让学生看图用 完整话把两幅图的内容说下来。 并找两组同学出来做表演。 (目的让学生感受到用两个 不同的处理方式去处理事情,结 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相形之下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让学生由衷 的感到还是对人宽容点比较 好。) 2、合作交流。 按顺序出示交流中的几幅图 让学生也学着萧伯纳的幽默,以 萧伯纳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问题, 分小组自主表演各小组喜欢的 故事内容。 (目的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 受一下“幽默”一把确实能感受 到心胸宽阔的魅力,也让学生反 省了自己的言行,学着有一颗理 解、宽容他人的心,正确对待别 人的过错或误解。)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比天空更广 阔的是人的胸怀呢?”学生可以各抒己 见。 有的说:“人的心里能装下许多多 事。” 有的说:“人的心里能装下许多委 屈。” 有的说:“能宽容别人。” 有的说:“能理解别人,替别人着想。” …… 1、学生看图后用完整的话把插图内容讲 述下来,找个别同学说一说,两组同学 分别表演两个插图的内容。完成以下思 考题: (1).你觉得那个男孩子的感受如何? (2).女孩子怎样说才能恰到好处? (3).你想对萧伯纳说点什么呢? (在学生观看表演,交流之后会体会 到宽容别人与不宽容别人能给人不同的 感觉,宽容别人能使人快乐,使人开心。) 2、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把故 事对话的内容补充完整。 (1)你把我的书封面弄脏了…… (2)我的衣服被你弄脏了…… (3)他遭到了别人的误解…… (4)小华的妈妈下岗了,别人在背 后议论她……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交流,学生就会体 会到心胸宽广的魅力,也会明白当别人 有错并影响到自己时要能够原谅别人, 当自己遭到别人的误解或知道别人议论 自己时要能够主动地、心平气和地去解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备课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1×12=12 2×6=12 3×4=12 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学生说一说。 问:根据2×6=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问:根据1×12=12呢?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问:根据48÷6=8(板书:48÷6=8)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师:有同学说8÷2=4时,说8是倍数,4是因数。这样行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地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与评估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与评估 第一章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价值 第一节品德与生活学科价值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