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背影》精析精练

《背影》精析精练

《背影》精析精练
《背影》精析精练

《背影》精析精练

师评: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是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我觉得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

情、父亲的形象。

3.文章2、3、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

思路:这几个自然段好象和背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体会一下这两段中暗淡的气氛、悲凉的

环境就不难明白,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

情。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竭尽全力,什么灾祸、劳累,全都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背影便

不同平时的背影,更能显示父爱的崇高。

4.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

仔细。”“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很好地表现出父亲的矛盾心理。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

色多了。本文字眼虽然十分平常,用得都恰倒好处,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精读体味·重点品析

《背影》一发表,就被誉为现代散文精品。写的是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字眼,读着它,你不能不被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打动。它那催人泪下的力量从何而来?来自感情的诚挚真切,来自既精雕细刻又返璞归真的描写。

1.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分别了,还是放心不下,牵挂路途情况,叮嘱儿子来信报平安。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攀”字用得好,你能体会出来吗?

一个“攀”字就显出了月台的高度,写出了吃力的程度。

你能找出这些话并作点分析吗?

试着体会这一句中的其他动词

当然,你可以有你的

看法,可不要忘了说

清理由。

据报载,《背影》有可

能落选鄂教版教材。

原因是学生反对,理由

为“父亲”翻越栏杆,

不遵守交通规则。对

此,你有何看法?

3.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我”再大也是父亲的儿子。文中也写出了“我”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烦,后来感动得流下眼泪。正是这些琐屑的事,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心里真的轻松吗?

父亲觉得尽到了责任,也怕我伤心,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其实心里并不轻松。

学力提升·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chóu__________躇蹒跚_________

琐屑________颓唐___________diàn__________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

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儿女〈节选〉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

背影课文重点和难点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 2.文章的整体结构; 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 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教案扩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设计一个作文片断练习。 2.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神奇的写作特点。

背影知识点

背影》知识点王金环的工作室背影知识点 背影 一、课堂名师导学 1 生字生词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 (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ō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2 本课导学 走进作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景知识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文章主题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释疑解惑 1、赏析第6段。 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年龄:老年 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此时的轻松也只是因为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不必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 2、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七年级语文《背影》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用心爱心专心六年级语文《背影》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学习第2课《背影》 2. 学习汉语知识——形声字 二. 重点、难点 1. 掌握《背影》一文中心内容,写作特色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认识形声字,了解形声字的六种结构类型。 三. 和老师一起学 《背影》 1. 正音: chāi jísùyūchóu chúpán shān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蹒.跚. tuǒtuísuǒxièzhùfùshì 妥.帖颓.唐琐.屑.举箸.赋.闲拭. 2. 释义: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yǐ 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大去:意思是死去,这里是委婉的说法。 3.《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现出父子相爱相怜的思想感情。文中对“背影”先后四次加以描绘。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点出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刻画背影;第三次是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照应“背影”。其中第二次描写“背影”最为详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真实地记录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真挚的爱,使儿子对父亲充满感激与怀念,使读者深刻细腻地感到父子间眷恋的温情。 4. 作家、作品: 《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背影》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背影》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四、理解词义 1.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5.赋闲:失业在家。

6.勾留:短时间停留。 7.踌躇:犹豫。 8.颓唐:衰颓败落。 9.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11.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12.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13.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②-⑥):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六、问题归纳 1. 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 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两

《背影》《台阶》知识讲解

《背影》《台阶》知识讲解 撰稿:王军霞审稿:王欢欢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背影》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台阶》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小学教师》《荷花》等。现专业从事影视创作,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1975年入伍,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知识积累 《背影》 1.差.(chāi)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2.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5.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6.赋闲: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因而后人便把没有职业的“闲居”叫作赋闲。 7.勾留:短时间停留。 8.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9.小费:顾客、旅客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 10.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11.月台:站台。 12.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3.拭.(shì):用手或布、毛巾、棉纱等擦。 14.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15.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16.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7.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8.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19.唯:只是。 20.箸.(zhù):筷子。

背影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13 背 影 第一课时 导入一(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导入):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 导入二(情景导入):曾有这么几部电视剧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都反映了深沉而感人的父爱,他们是《搭错车》中无私奉献真挚感人的哑巴父亲,《我们的父亲》中为子女劳苦一生无怨无悔的农民父亲,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中的给孩子以正义与力量的知识分子父亲。他们每个人,每个角色都深深地打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一直沉浸在浓浓的父爱中无法出来。而今天,我有幸又有了一次品味父爱,感受父爱的机会。而且可以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爱,我觉得非常高兴。那么今天的这份父爱就是来自于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背影》。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交流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3.知识链接 散 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

背影知识

1《背影》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 的结构特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4、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 感动落泪的原因。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我们曾学过他的著名写景抒情散文《春》。《背影》是一篇写实散文,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蹒 跚(p án s h 3 、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sà ng 丧失 sāng 丧事 bēn 奔波 b èn 奔命 ch āi 出差 ch à差生 ch ā差别 禁止jìn 情不自禁jīn 4 、区别下列字的字形字音 卸 - 御 拭 - 试 倾 - 顷 琐 - 锁 藉 - 籍 卖 - 买

5、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 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 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箸】筷子。 【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委婉的说法。 6、整体感知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一、作品梗概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是文章的抒情线索。课文以“背影”为题,别开生面,含蓄隽永,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一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赋fù闲:文中指失业在家。 游逛guàng:游览,为消遣而闲走。 踌躇chóu chú:犹豫。

马褂guà: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tuí唐:颓丧,精神萎靡不振。 琐屑suǒ xiè:细小而琐碎的事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二、主题概述 课文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体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点题,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的情境,描写背影,表现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我”怀念父亲的感情。 四、鉴赏品读 1.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文章的第②、③段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背影》公开课教案

背影(朱自清) 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成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纪实散文的写作特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3、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引导学生珍惜父母亲情,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深沉的父子情。 教学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歌曲,请听力好的同学认真听,用心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欣赏刘和刚演唱的视频歌曲《父亲》。 2、提问:我们来欣赏歌曲是写谁的?(生回答:父亲的。) 3、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描写父亲的的一篇纪实性散文。板书:背影---朱自清 4、正如歌中唱的: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每一位父亲都是用自己坚韧的身躯呵护着儿女的成长。通过学习我们来真切地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课文一共写了几次“背影”? 划出有关语句,指名读,齐读。 1、四次写到“背影”: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惜别的背影、思念的背影。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板书:思念父亲难忘背影 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板书: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催人泪下。板书: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背影》《台阶》知识讲解

《背影》《台阶》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背影》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台阶》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小学教师》《荷花》等。现专业从事影视创作,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1975年入伍,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知识积累 《背影》 1.差.(chāi)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2.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5.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6.赋闲: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因而后人便把没有职业的“闲居”叫作赋闲。 7.勾留:短时间停留。 8.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9.小费:顾客、旅客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 10.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11.月台:站台。 12.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3.拭.(shì):用手或布、毛巾、棉纱等擦。 14.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15.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16.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7.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8.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19.唯:只是。 20.箸.(zhù):筷子。 21.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的委婉说法。

《背影》片段教学及说课

《背影》片段教学及其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2.过程方法:(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3)、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导语略) 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这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划出来。 师(评价):林文青同学的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 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写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人“蹒跚”“探身下去”“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 师:全班齐读买描写桔子背影细节的句子。并请同学表演一下这个过程。 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到位。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 师(评价):通过外貌描写体现家境惨淡,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冯岚同学说得真好。还有其它意见的吗?师(评价):胡建辉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桔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师: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吗? 师(评价):有,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前面让大家找的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吗?叶志强说对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举动艰难,进而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师:父亲为我买的桔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桔子不一样吗?不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桔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这真是桔子普通,父爱无价呀!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 师(评价):哦,你的这个问题(课后练习四?1)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争议性,我们课后问题也出现了,老师打算针对这个问题开一个讨论会,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让大家写一篇《背影》读后感。这也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布置的作业。 学完了这课,同学们都在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达不到让人流泪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3、作业布置:完成校长布置的“国庆感恩作业”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背影练习题及答案背影知识训练题

背影练习题及答案背影知识训练题 《背影》是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下面是为大家的背影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影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簌簌( ) ②赋闲( ) ③举箸( ) ④惦记( ) ⑤迂腐( ) ⑥橘子(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细小而繁多的事。 ( )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③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4、把下列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①____不单行②满院狼____ ③变卖____质 ④____目伤怀⑤不能自____ ⑥____多不便 5、选出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语言表达训练】 6、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7、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8、据报载,《背影》有可能落选鄂教版教材。原因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越栏杆,不遵守交通规则。对此,你有何看法? 9、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10、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7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

九年级语文背影长春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背影》长春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背影》 二、学习目标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感受朴实的语言风格。 3、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2、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 三、文学常识 1、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3、基础知识 (1)注音。差(chāi)使奔丧(sāng)狼藉(jí)簌(sù)簌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迂(yū)腐拭(shì)颓(tuí)唐举箸(zhù)琐屑(suǒ xiè)(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勾留:短时间停留。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踌躇:犹豫。 颓唐:衰颓败落。

《背影》教案完美版

《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中, 教师: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伴随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坛上,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

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反馈预习,知人赏文。 1、学生完成预习单。 2、教师反馈预习单中“知人赏文”板块。 (详见预学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我眼中的父亲】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速读课文,并作圈画,重点批注。 思考主题: 我看见的父亲,重点关注父亲的一言一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背影》复习要点

《背影》复习要点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背影 1、分类:人物、物品、感情变化、时间等等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对父亲爬月台背影的描写 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父亲的穿着)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父亲送我过程中四句简短的话) 考点之三:结构层次——四次背影 考点之四: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父亲的形象 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考点之五:语言赏析——反语:“太聪明了” 学练案答案: 1、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2、一个“攀”字就显出了月台的高度,写出了吃力的程度。 3、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4、因为“我”看到父亲不顾年老体迈,亲自为“我”买橘子,百感交集,深深理解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5、1)这是课文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不能忘记”的前边再加上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全文从这个“最”字发端,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2)标题是背影,但作者宕开一笔,从祖母死、父亲赋闲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这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要是为下文描述事物、抒发胸臆、推出背影作铺垫。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 3)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一

初中语文课课通 背影知识讲解

7 背影 一、背景知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作者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这是一篇纪实散文,是作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现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文中开篇提到的“那年冬天”,是1917年,那时作者还在北京大学学习。种种家事,恰如文章所写一般。父子同行,浦口车站惜别,也是实情的再现。 二、字词句评析 差chüi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的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交卸xìa: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赋闲fù:失业在家。 勾留gōu:短时间停留。 颇pō:很;相当地。 踌躇chóuchú:犹豫 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pánshü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shì:擦。 颓唐tuí:精神不振作。 琐屑suǒ:细小而繁多(的事)。 惦记diàn:(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是想着,放不下心。 惟w?i:只。 箸zhù:筷子。 诸多zhū:许多。 情郁yù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过且发泄。郁,抑郁。中,内心。 大去之期:意思指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这是委婉的说法。 祸不单行: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变卖典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已,止,抑制。 三、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设疑,点出“背影”;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惜别寻父,难忘“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四、写作特色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