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后主:七夕之恨

李后主:七夕之恨

李后主:七夕之恨
李后主:七夕之恨

七夕恨

□王洪岩

七夕至。

汴京城内比往常多些节日味儿。

夜幕降临,女孩们都跪在庭院里,向上天乞求让自己多些心灵手巧。晴朗的夜空突然飘来几片乌云,星光和弯月在云缝中若隐若现。

夜半时分,还算豪华的违命侯府第内依旧灯火通明,不时传来歌舞声。懂得音律的一听就知道这是江南之音。

这是他在汴京城过的第三个生日。四十出头的男人在经历命运的起落后,显得更加沧桑。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眼睛里空空的。就连身旁坐着的爱人,都没怎么看一眼。

他,又在想梦中的石头城和故国往事了。

1

命运似乎和他开个玩笑。

他真的不喜欢那个宝座。虽然只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可为表明自己无心挣位、志在山水,还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

南唐建隆二年(961年)六月,中主病逝。皇子李从嘉被戏剧般被推上宝座,在金陵城登基后,改名李煜,史称李后主。此时,距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仅一年时间,北面的大宋朝不过刚满周岁。

一南一北,南唐对北宋。两位新主,一个是文化天才,一个是军事天才,在王朝更迭的游戏中,暴力往往比文化更管用。李后主注定是这场对决的失败者。

他登基时,南唐已是宋朝的附庸国,每年要向汴京纳贡。这还不算,别人登基穿黄袍,他从登基到亡国穿了十五年的紫袍。

内心,常常有些不甘。

李后主手握十几万精兵,依赖长江天险,再加上他深信不疑佛祖会显灵保佑南唐,因此,他觉得也许能翻盘,至少能保住国家。而此时,赵匡胤正和南汉政权打的难解难分,这无疑更坚定了他的幻想和侥幸心理。

其后十年中,除了偷偷摸摸搞点小战备外,他更多的精力是去研究书画词文和经营两段纠结却也至美的爱情。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歌舞升平,好不自在。

2

十八岁那年七夕,还是皇子的李后主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第一次看见她。

她叫娥皇,扬州人。是先主李昪重臣周宗的女儿,能歌善舞,尤专琵琶,冠绝江南的绝色美女。

虽说是一桩政治联姻,可后主第一次见到娥皇,还是惊呆了。运气真的不错,父母包办的婚姻竟给他带来一个国色天香、才艺非凡的老婆。一心想做个隐士的李后主,算是找到知音了。

二人迅速坠入爱河。

《一斛珠》描写了他们缠绵幸福的生活。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小两口,一个填词,一个弹唱,舞了一晚上竟还无睡意。干脆走出宫门,骑马踏月,天亮时分方回寝宫。

恩爱停不下来。即便当了皇帝,依旧如此,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你这一瓢饮。娥皇很快成了皇后,后人称大周后。

李后主一边享受着风花雪月,一边头疼着北方的宋朝。

国事还没理出头绪,一个小女人,又闯入他的感情世界。964年,皇后娥皇病了,病的不能唱歌跳舞、风花雪夜。后主一度非常着急,不仅亲自为其尝药,甚至还衣不解带地在病床前守护。可当娥皇十四五岁的妹妹进宫探视姐姐时,一直感情专一的李后主眼睛竟投射出一种光芒。

姐姐国色天香,妹妹必然不差。

李后主真的动心了,但碍于亲戚关系,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一日午后,后主偷偷地去看小美人午睡,二人才“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再后来,就是“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了。

男女幽会让李后主写的这么纯情。

很快,病床上的大周后听说了后主和妹妹的暧昧。深爱的男人移情,第三者竟是妹妹,这病看来是好不了。

大周后躺在病床上至死都没把脸转过来,可见其内心之恨。最终给她致命一击的是四岁儿子的意外夭折。噩耗传来,29岁的南唐第一夫人香消玉损。

接连失去儿子、爱人、母亲,又不断受到赵匡胤的欺辱,李后主一度陷入绝望。这时,他重要的精神寄托就是娥皇的妹妹。

968年,为母守孝三年的李后主明媒正娶娥皇的妹妹,并册封皇后,她就是和姐姐齐名的小周后。

命运就是这么纠结。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身居国君之尊,却偏怀赤子之情;挚爱娥皇,却又热恋其妹。

3

该来的终究躲不过。

971年,赵匡胤灭了南汉,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唐。考验李后主胆略和政治智慧的时刻到了。

李后主先是去除“唐”的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派出最得力的弟弟从善去汴京朝贡。但赵匡胤却扣押了从善。

恼羞成怒的李后主罕见地血性一次,当即宣布停止向宋朝纳贡,并积极投入备战,就连赵匡胤下令他入汴京朝拜,他亦断然拒绝!貌似一股中兴之气迸发。

可终究是性格温和的文人,这边刚血性过,转身就在朝堂之上抹眼泪,还醉心于佛事,深信佛法无边。

这会,不管做什么,都无法阻挡宋军兵临城下。

975年,十万宋军于采石矶巧渡长江,开始进攻金陵城,但遭到城内几十万军民的誓死抵抗。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宋军,李后主无路可走,一怒之下竟杀了主战的将军。

在面临亡国的危险前,李后主那只写起词来行云流水的笔禁不住颤抖。“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个时候,词人还能把眼前的亡国比作是失去挚爱的女人。天生的文化人。

在金陵保卫战最艰苦的时候,城内突然到处传来诵经声。大和尚称是该动用佛力的时候了,李后主深信不疑。直到宋军破城,李后主才如梦初醒,要诛杀众僧。

立国40年的南唐大厦,倾将倒亡。要以死殉国,还是要苟且偷生?李后主面临抉择。选择殉国,可以死的有点血性;选择苟活,也许不差,赵匡胤喜欢文人,尤其是李煜这级别的。况且,他还有个才刚十八岁的小周后。

975年十一月,凛冽的寒风中,南唐后主李煜肉袒而降。他们兄弟四人和文武百官千余人被押往汴京城。

登上船头的那一刻,他泪如雨下,百般不舍地望了一眼故国家园,心底发出泣血的声音。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

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除了这种方式,他毫无办法,他只是词中的帝王。

4

昔日李后主,今日亡国君。

囚徒的生活刚刚开始。赵匡胤待他还算不错,封了个空头的违命侯,还赐有豪华府第,没事还找他喝喝酒,聊聊诗词文学,喝激动了还能随口吟出几句他的诗词。

看来,赵匡胤是真爱文学。不像他弟弟,只会偷瞄小周后和那帮江南歌妓。

汴京同样繁华,可后主心里总想着秦淮河畔的灯火阑珊。但,都已远去,只能在梦中出现。

面对着异乡的月亮,他常常仰天长叹,两行清泪随风落下,心中除了离愁就是悔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若不是经历沉痛的人生磨难,怎能发出这生命的吟唱?

在这声音里,那个丢失江山的李后主,已悄然成为文学王国的千古词帝。

976年,赵匡胤驾崩,弟弟赵光义继位。

他心里还惦着小周后。越是惦记小周后,就越烦李后主。更让他恼火的是京城大街小巷都在传唱李后主的词,就连朝廷大臣和宫里妃子也都在传唱。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没文化干着急也没辙。但赵光义有权力,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折磨李后主和小周后,让那颗孤独的心更孤独。

他时不时把李后主召入宫中参观他的雕栏玉砌,用这种睹物

思乡的伎俩去生生刺痛其内心深处的伤痕。

每次从宫中回来,李后主的内心都在巨大的落差中翻来覆去,甚至不敢独自凭栏南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时候,赵光义不再装模作样,竟多次召小周后入宫,虽每次均遭到她的激烈反抗,却痴心不改。不管小周后是否被赵光义强暴,这对李后主都是又一次的痛彻心扉的侮辱和打击。

从宫中出来的小周后衣衫凌乱,见到李后主便是一阵痛骂和厮打。像木头一样杵在那里的李后主任凭小周后打着,骂着。这一刻,和在金陵城外受降的场景又有何异?亡了国家,失去君位,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家仇国恨与男人的尊严和着血泪,慢慢吞咽……

尾声

想到这里,李后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目而出。可毕竟是自己的生日宴会,大家难得高兴一回,他就赶紧偷偷拭去泪痕,整理一下衣衫和情绪,继续观看歌舞。

这一曲是歌妓们根据他新写的词排练的。音随曲起,舞虽律动,情随词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曲歌罢,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李后主,而他也像一个雕塑一样坐在那里,时间仿佛停滞。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现场的安静。

赵挺美来了!他是皇上的弟弟,也是李后主的粉丝。赵挺美带着皇上御赐的酒来给李后主祝寿来了!

见到赵挺美,李后主既感激又激动。客套一番后,就喝下了这壶御赐的酒!

殊不知,李后主的生日宴会惊动了宫里的赵光义,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更是惹怒圣颜,让其动了杀机。然后,就有那壶下了“牵机药”的祝寿酒。

在这个七夕之夜,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后,又在巨大的肉体痛苦中带着愁和恨死去。

2015.9.2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莺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这里无意研讨弘冀太子的死因,但李煜的嗣位是大有文章的。他既无意“有意千重雪”,又无心“宗远问无生”,他的“垂纶”和“杖藜”只是他实施他“鲤鱼化龙”计划的一个步骤而已。窃以为数兄死因不明,必与李煜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

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简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摘要]李煜是我国词中帝子,亦是南唐亡国之君。因其个人经历的特殊性,造就了李煜词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性。本文从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李煜对艺术技巧的创新和作品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三个方面对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李煜词内容艺术特点 一、前言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洞晓音律,工书善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尤以词见长。李煜在治理国家上无疑是失败的,他的享乐、懦弱、优柔寡断和信佛佞佛最终使他成为亡国之君。可谓是:“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苦痛的遭遇,才成就了李煜词更高的艺术魅力。 李煜存词三十余首,由于经历由帝王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的反映,其间也有一些离情别绪的抒写;后期的词主要是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今昔对比的凄凉与哀痛。李煜词在两个时期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纷繁复杂的情感内容 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在文化环境中长大,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父亲李璟在词作上的成就对李煜以后的词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李煜自身的佛教素养对其思想的影响甚远。宫廷中的文化氛围也是李煜之后能够成为一代词的大家的重要因素。因此,帝王身份带给李煜丰富的文化素养,对于李煜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李煜在这个时期过的是极尽奢华的享乐生活,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词没有太大的思想内涵,而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奢侈的生活状态,其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摘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他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后唐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 刘锋焘在《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文史哲》2006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而苏轼之所以能承续李煜开创的新境界,作者认为是“人生遭际的变化为苏轼对词体的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契入点,最终使他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从而把李煜晚年开创的‘感慨遂深’的‘士大夫词’在间隔几代词人后终于明确而自觉地继承了下来。”词研究上,李煜一直是个亮点,本年度对李煜的研究还有:章莉《李煜写梦词浅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就李煜记梦词作出分析。徐伯鸿《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社科纵横》2006年第9期)说“学术界一般说:强烈的抒情性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最为

显著的艺术特征。”但“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熊开发的《“十字架”上的李煜—关于李后主悲剧宗教意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则从独特宗教视野对李煜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李煜的‘罪’是全人类错误的象征,他的痛苦则是担荷这种错误的独特方式。王国维以‘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来评价南唐词人李后主,不仅意味着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学批评—宗教文学观,更是从担荷、‘罪恶’等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角度来揭示文学和历史的意味。传统儒家思想、佛教和基督教等关于‘罪恶’、‘担荷’的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李煜悲剧更深层的意义,也有助于理解类似于李煜的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更多命运悲剧的意义。” 二、宋代著名词人对李煜词的学习和借鉴 李煜的词摆脱了唐五代浓艳香软词风的束缚,在微物小篇的词作中融入了一种极为高远深挚的意境,其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对宋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煜的词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由“伶工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的过程,映现出了唐宋词发展的轨迹,影响了宋一代的许多词人。自李煜后期“士大夫之词”出现后,给整个宋代词人以巨大影响,使他们知道,在“词为艳科”之外,还有另一种写法。范仲淹《渔家傲》气派宏大、苍茫混成的风格;柳永词感慨遥深、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轼、辛弃疾浑然一体、气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李煜专题阅读 引言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 人物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一、李煜——悲剧皇帝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正如宋朝的徽宗。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然而,有着一副纤弱柔肠,习惯吟风弄月的李煜,如何能整军治国?他想复兴国家,只可惜能力不济,于是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宋灭南唐后,被封为违命侯。“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何等的悲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何等的凄凉……两年的囚徒生活,李煜是在泪雨与愁雾中度过,到了他的《虞美人》一下子将家“愁”国“恨”推到了顶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不愿意了,于是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命其大儿子楚王元佐送去放有“牵机药”的寿酒,把他送上不归路。我们可以想见李煜颤微微的举起酒杯时那写在脸上的无奈的表情,他是不是有些后悔,他一定还有好多的话要说,还有好多的情要诉,可……他于是猛然举起了酒杯,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他的“愁”,他的“恨”。短短的两载时光,李煜的文学天才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李后主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真能成为一代词宗,可老天偏

七夕节的传说5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七夕节的传说50字 篇一: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来源(来历) 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

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 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相会”的美丽含义,“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

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

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篇十:李煜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1、朴素坦率的神秀之色,带来词作艺术的革新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我以为, “神秀”的正是洗却铅华、纯用白描手法表达人物内在神情的工力和自然而又生动的刻画人物、环境及内心感情的艺术特色。而周济“粗服乱头不改国色”所说的正是李煜放荡不羁,不加修饰的直白与坦率的艺术技巧与贯穿全篇的凝练的词魂。 李煜词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成就我们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先看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原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技法, 其特点在于不假雕饰, 以精炼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画, 其特色表现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不论是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这种表现手法都贯穿李煜一生。李煜在语言运用上的另一个特点, 是语言鲜明、形象、生动。这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对人物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等进行刻画与描绘当中表现出来的。一是,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用形象的比喻来刻画自己的思想意念。如《虞美人》结尾: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悲愁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浩荡无尽的春水, 其奔放倾泻之势卓然可见。《清平乐》结句: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写寸寸芳草之远接天涯, 以喻愁情没完没了, 既形象生动又显出缠绵宛转之意。二是,他的词突出意象的特点, 强调人物的活动如: 心向人微露丁香颗”、“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划袜步香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一 李煜(937一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在位仅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唐末纷乱,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帝,南方诸国并立,在江淮地区前后有吴和南唐。吴臣徐知浩废吴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自称唐朝后裔,遂改李姓,建都金陵(南京)。南唐在975年被北宋灭亡,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东京,封“违命侯”,过着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的生活。978年的七夕,据说因后主在囚禁之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亡国之痛,寄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毒死,死时年仅42岁。“薄命君王”为才名,为才死。 前期贵为帝王,后期沦为阶下之囚,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使李煜对生活的感触较之一般人更为深刻,这就使他在词创作方面眼界更大,感慨更深。加之,他在即位之前,由于生得阔额丰颊骄齿,一目重瞳子,所以在宫廷争斗中,遭到太子弘冀的猜忌。为避祸曾隐于山林,不参与政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读诗词、书画音乐上。据资料记载:“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其所画林木飞鸟,远出常流,高出意外。”可见李后主天赋卓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尤丰,尤精鉴赏。”李煜凭着高度的鉴赏力,破除浮靡的词风,使词精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有矫枉过正之功。再者,南唐统治地区金陵、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市,南唐君臣皆雅好文学,因此南唐作词之风炽烈。陈世修的《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云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遗兴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加之政治方面的原因和大、小周后的影响(据说大周后曾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她用琵琶来弹,竟然补足全谱),再加本人的秉赋使李煜的词创作在南唐词人中卓然独树一帜。 二 李煜的词早期不过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内容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如出一辙,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异样,语言自然明快,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全不似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如《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词中那女子的娇憨情态,宛在眼前,呼之欲出。其他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虽写艳情却自有种清丽的风格,“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亡国之后,李煜词风大变。生活的大起大落,使李煜从醉生梦死、酣歌曼舞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并把这苦痛倾泻在词作之中。这时期他的词往往写眼前穷愁凄凉之境地,忆往昔繁荣之生活,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自己的家国沦亡的苦痛。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难以排解的悲愁。 细读李煜这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到,他把亡国之痛直接写在词里,且采用白描的手法,准确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痛心绪。这就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形象的描绘,无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小词不小,语浅意深。词人娴熟于经济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形象,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赋抽象之物以具体可感,使无生命之物变得有生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人物相异的心理状态,或描绘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的不同情感。 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

李煜词的特色

李煜词的特色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大约有30多首词流传到今天。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674年),宋太祖屡次谴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在人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既有身为国主、享尽荣华富贵的经历,又有沦为亡国之君、做阶下囚的悲惨遭遇。这种前后荣与辱、乐与悲的强烈反差,极大地改变了李煜的性情与气质,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李煜前期的作品是指李煜在南唐亡国以前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词主要是对帝王宫廷生活的反映,主要描写宫廷豪华生活,宫中宴饮、美女佳人、缠绵情爱、浪漫倜傥,这些词大多刻画非常精细,很富有形象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槲珠》,写他对后宫豪华生活迷恋的《浣溪沙》,也有写离情别绪的《清平乐》……总之,由于李后主生活圈子窄小,囿于王宫御苑,接触的人物又局限于嫔妃宫娥,歌伎舞女,加之受传统文人词特别是晚唐五代以来花间词派的影响。因此,他前期的词尚未跳出花间词派的藩篱,绝大部分都是艳情词,表现的主要是男女相思、宫怨闺情、离情别绪和宫中的享乐生活。李煜作这类艳情词,陈廷焯说:确是风流秀曼,失人君之度的。前人也以风流才子,误做人主来概括李煜的这类词。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在宋军的强大进攻面前,一筹莫展。由于他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因此,为了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李煜在偷安中又追求声色,企图以此来麻醉自己的思想,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他沉迷后宫声色,也许不单纯是为了寻求刺激,而是在国势日衰、家难日近,自己又无力回天,救国无术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促使他忘掉眼前的困境,企望在迷朦的花前月下、在钗裙乐曲中,舒展自己抑郁的心情,获得心理上暂时的平衡,用后宫的那种浮华艳情来消释政治上的失落感。所以,这个时期他更是以多作艳情词来打发时光,排遣矛盾复杂的心情。李后主这些艳情词写得生动逼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些词对我们了解南唐的宫廷生活及宫中妇女的心态,也是有一定认识价值的。 后期的词是指李煜被幽禁汴京期间所创作的词。在汴京幽禁期间,作为囚徒的李煜,一方面是由于宋太祖兄弟的凌辱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另一方面是物质上的贫苦,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在汴京期间忍辱负重,遭遇是很悲惨的。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南唐之亡,对于帝王的李煜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对于词人的李煜来说是幸运的。这一时期的词,达到了李煜创作的最高成就,无论从词的思想内容来说,还是从词的艺术性而言,抑或是从作品数量之多,题材的开拓而言,都是前期所不及的.李后主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这一时期词的成就所奠定的。如后期代表作《虞美人》写出了亡国的深悲剧痛。他后期的词,抒写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一个囚徒的悲苦之情,充满了感伤的情绪。但是,他阔大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望江南》(多少恨),《乌夜啼》(无言独上

千古词帝李煜的6首经典之作

千古词帝李煜的6首经典之作 李煜,史称李后主,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光缓慢,往事眼前!春风拂面,皓月当空,故国犹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我心中的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梧桐孤立,秋色凄凉。那剪不断,理不清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雨声潺潺,春意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究之第五章封建社会“性宽松”的性文化 第七节唐代“诗词歌赋”中的性爱吟唱二、五代十国时红楼月夜的“花间派”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五代。五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60多年间多次改朝换代,政治局势非常混乱,中原一带的广大人民经常处在黑暗动荡的生活里。但是,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西蜀和南唐都是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因而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富饶地区,而这两处小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又都怀着苟安的心理,寄情声色,过着奢靡腐化的生活,成为沉溺于红楼月夜的荒淫逸乐之徒。纸醉金迷的生活使这个时期以性爱为主体的文学又有了一些发展。 这个时期,适应着歌台舞榭的需要,那些剪翠裁红、专以描写女人为能事的词就大量地应运而生。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编成一集,共收作者18人,词500首,名曰《花间集》,这

就是"花间派"得名的由来。这个词派的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阎选、尹鹗,李珣、和凝、孙光宪等。 《花间集》序文(欧阳炯作)中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诸”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这篇序文,可算是把“花间派”的宗旨、渊源道尽无遗。《花间集》里的作品也确实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沿袭温庭筠香软词风的后尘,而内容却更加颓靡,风格也尤见苒弱。例如欧阳炯的《浣溪沙》:“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又如孙光宪的《菩萨蛮》:“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这样一类的淫巧侈丽之词是很多的。其它像牛峤的《菩萨蛮》、张泌的《浣溪沙》等,更是露骨地去描写追逐女人或幽会调情时的声态,词的格调愈见卑下。《花间集》中比较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息,具有较为开阔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 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作为一国之君,对与小周及宫女之间的情爱艳事,骄奢淫的宫廷生活,并不在乎皇帝的尊严,而是照实写出。作为阶下之囚,决不考虑君主的猜忌,而是直抒亡国之恨,故国之思。这无不显示其真诚直率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不虚伪,不做作,悲喜皆出天性。在写情爱、淫侈方面,就拿《菩萨蛮》中写他与小周幽会来说吧,在“花明月黯”、“薄雾轻笼的深夜,一个女子提袜鞋,偷偷地去与情郎幽会,那“一向偎人颤”,“教郎恣意怜”的大胆抒写,其感情是真挚的、炽热的。同一词调的“蓬莱院闭天台女”,“铜簧韵脆锵寒竹”,虽手法稍异,但前首的“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与后首的“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写出的都是一片挚情。又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中对舞厅的豪华布置,通宵达旦在狂欢,宫女醉后的娇态,都毫无掩饰,并不给腐朽淫靡的帝王生活戴上种种堂皇的面具。至于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囚虏之苦,人生之恨,则更是直抒胸臆,是从肺腑流出,是灵性纯真的表现。以《破阵子》为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于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垂泪对宫娥”。开头两句,概况南唐历史和疆域,咏叹故国山河壮美,三、四句是作者对往昔帝王生活的回想追忆,包含着对旧宫的留恋和眷恋,更与现实处境构成强烈比照,意在透露今日处境多么悲惨。“几曾识干戈?”是痛定思痛的自责。下片则是国破家亡,沦为臣虏的实景预测,身体消瘦,鬓发斑白,而城破国亡被迫离开祖宗创业之地、祭祀之地时,最令人悲伤的,并不是悲壮的政治、军事事件,而是教育坊的乐工演奏着别离歌,无限悔恨也不能向人表白,只能对宫娥垂泪作别!这是多么真实、坦率、具体、明朗的自白!再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篇作者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转而向人发号“往事知多少?”回想昔日江南故国的豪侈生活,都消逝了,化为虚幻了。三、四句则完全是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放纵、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纯真而深挚的感情。下篇遥望南国,“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只是曾在栏边砌下流连

李煜的诗词全集、诗集

李煜的诗词全集、诗集 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 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一作:... 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1]春意阑珊。[2]罗衾不耐五更寒。[3]梦里不知身是客,[4]一晌贪欢。[5]独自莫... 6、《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7、《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

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 8、《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9、《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0、《长相思·云一緺》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1、《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2、《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 13、《蝶恋花·(一名一箩金》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 14、《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

李煜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相见欢、望江南》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品风格】 李煜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作品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思想】 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译文展示】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考题在线】 相见欢 李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