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导学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导学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导学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导学案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学习目标】

1、自学90页内容,掌握“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2、学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具体含义,灵活地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类问题。

课前

【学案自学】

1、知识链接:

(1)40是50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2)40是50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思考:上面两个题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中你能得什么启示?

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1)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几分之几?列式计

算:

(2)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减少几分之几?列式计算:

想一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3、如果把第2题的第(2)问“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几分之几”改为“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你认为题解题方法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问题中的“增加”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是“单位1”的量

这句话实际上是

求是的百分之几

4、请认真阅读90页,对照线段图理解第一种解法:

先求出(),列式(),

再求出(),列式(),

列成综合算式是()。

5、请认真阅读90页,对照线段图理解第二种解法:

要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先求出

(),列式()把()看作单位“1”(即100%),最后用()就求出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列成综合算式是()

6、想一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16.7%”这句话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6.7%”?判断并说明理由:

7、把上题改为:

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参照例题的解题思路,先想一想,说一说,再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法一:解法二: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说一说解题思路,在组内交流自学中不清晰的地方。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自己的理解,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

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课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评】

想一想,填一填。

超市有大米50袋,面粉40袋。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 列式:

面粉是大米的()% 列式:

大米比面粉多()% 列式:

面粉比大米少()% 列式:

2、一台电视机原价2500元,现价2000元,现价比原价降价百分之几?

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注意“节约”的意思)

4、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团结路的路宽由原来的12米增加到25米,拓宽了百分之几?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

今后改进的措施:

思维训练:

育才小学今年植树240棵,比去年多植树40棵,今年比去年多植树百分之几?【名言警句】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

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个 结合具体的分数,说说 内 2.把一张正方形折纸折成相等的4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痕,并把其中的二份涂上色。 涂色略。 3.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4.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甲组:把一张正方形的纸 。 )动手操作,用直尺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每份是这条彩带

带的几分之几?2份是它的几 分之几?5份呢? (3 )你还能想到哪些分 数? 老师小结:像10 71034342、、、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课件展示教材第93页例6) (1)比较:5 3 52 。 小组合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为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动手操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说为什么。 4.师生共同总结同分母分 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2:3份是它的 10 3,5份是它的105,7份是它的107 , 9份是它的10 9 。 3.(1)学生汇报: 5 2 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5 3 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都平均 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 比3份少,所以52<53。 (2)动手操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 大小,说说为什么。 学生汇报: 66>6 5 66和65 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6 6 表示这样的6份,即全部。而6 5 表示这样的5份, 即一部分,所以66>6 5 。 5.判断。 (1)把一根绳子分成三 段,每段是它的3 1 。( ) (2)图中的阴影部 分可以用 4 1 表示。( ) (3)把一瓶水分成5份, 喝了2份,喝了这瓶水的52 。( ) 答案:× √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2011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黄圆片、蓝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毛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课件出示)。 谁?(聪聪、明明) 他们特别喜欢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课件出示水果)。 什么?(苹果、草莓) 谁带的水果多呢?(聪聪的多)(明明的多)(同样多) 要怎样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到底谁的多?谁的少呢?(一一对应摆一摆) 就让我们来一一对应摆一摆看看到底谁的水果多。 (课件出示,师边演示边说)第一排先摆聪聪的苹果,第二排摆明明的草莓,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又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再一个苹果一个草莓……

摆完了吗?(摆完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样多)(下标大括号、同样多) 师:明明这里还藏了两个草莓(课件出示),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谁比谁多?多几个? 谁比谁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看出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大家喜欢玩儿吗?(喜欢)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公园玩一玩,(出示课件) 看他们在玩什么? 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1:小华和小雪一共得几朵红花?(很好,请坐。)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 师: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真棒!你能在大声的再说一遍吗?)师板书问题。 师:还有吗? 生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谁来读问题?(指名读)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 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笑脸。生每人准备三角形、圆、红花各10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开展口算比赛。将全班分成 2 大组,进行口算比赛,哪组算出得数,哪组得1 个笑脸,老师将学生得到的笑脸分别贴在黑板上。 一组 二组 看着这幅图,大家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请问一共得了几个笑脸? 生2: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一组比二组多得几个笑脸? 生3: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二组比一组少得几个笑脸? 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6+5=11(个) 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研究后面两个问题,

一组比二组多1个笑脸,6-5=1,一个对应一个,一组的笑脸多一个,可以将一组的笑脸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和2组同样多的,右边是比2组多的一部分。 二组比一组少1个笑脸,6-5=1 1、摆一摆 (1)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摆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和圆同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圆对着一个三角,用一对一的方法就可以看出它们同样多。 (2)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可以将第几行分成两部分?怎么分? 生:将第二行的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和圆形同样多的一部分,右边是比圆形多的一部分。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比多几个?哪位小朋友来列式?7-5=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三角形比圆多4个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学具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

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学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5个与前面的7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5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12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7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小雪比小华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的比较片面,应当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比较年龄、身高等,会比较好。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 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图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 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红圆、蓝圆、正方形、三角形。 【小组评比】将全班分成4组(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乐意与同伴交流。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 【时间】导入:2分钟。新授:20分钟。习题:15分钟。总结:3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复习(2分) 师:同学们,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很爱动脑筋思考,所以今天老师们都来看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你们可一定不要让老师们失望啊!现在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师生鼓掌) 1、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拍3下)。小朋友们也学着 老师的样子拍一拍。(生3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拍的次数同样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课件)师:红圆同学:绿圆第一行摆师:红圆。第二行摆生:绿圆}师:(摆绿圆)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绿圆和红圆同样多呢?(生交流) 师:谁来试着摆一摆?(生板演)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正方形,三角形 (画线:—对应、下标:同样多) 2、师:再摆2个绿圆,现在你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 谁比谁的多?多几个? 谁比谁的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指一指:(生黑板指) ①指出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正方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二、新课环节(20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老师带来一幅情境图(出示课件),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板书: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水平。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准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0068.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认识几分之几-导学案

2 认识几分之几 预习指南: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加深对分子、分母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 1.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2.教材第92页例4。 (1)动手折一折,想一想,填一填。 其中1 份是它的 。其中2份是它的 。 其中3份是它的 。 其中4 份是它的 。 思考: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几份就是四分之( )。 3.教材第92页例5。 用分数表示彩带的一部分。 3份就是( )个110,就是它的310 。 7份就是( )个110,就是它的710。 4.教材第93页例6我会比大小。 比较25和35的大小。借助直观图表示。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都平均分成( )份。第一个长方形涂( )份, 表示25;第二个长方形涂( )份,表示35,因为( )份比( )份少,所以( )<( )。 5.你能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6.比一比。 3 7○57 7 8○48 7 10○810 5 11○211 每日 口算 14+28= 21×3= 3000×2= 600×4= 44+38= 33×3= 50-15= 59-28= 180+220= 85-79=

答案: 1. 11111 2. 1234 几 3.3 10 1 10 7 10 3 7 4. 5 2 3 2 3 2 5 < 3 5 5. 3 8 4 6 2 4 6.< > < > 每日口算42 63 6000 2400 82 99 35 31 400 8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应用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

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 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可以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几分之几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2.几分之几 单元第八单 元 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 课 课时量1课 时学 习 目 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加深对分子、分母的认识,进一步理解 简单分数的含义。 2.借助直观模型,经历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进一步培养数感。 3.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含义。 难点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例4: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 喜欢的颜色。 1.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多少吗? 1.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 2.平均分成4份,2份是2个(),就是这张纸的()。 3.平均分成4份,3份是3个(),就是这张纸的()。 4.平均分成4份,4份是4个(),就是这张纸的()。 (1)说说每个得到的分数的含义。 (2)小结: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二)出示例5 你还能从这条彩带上找到其他的分数吗?

小结:把1分米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整条彩带的(),取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拓展:把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2份呢?5份呢? (二)大小比较 下面两组图形表示几分之几,并比较大小。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分母相同时,怎样比较分数的小? 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大的分数大,()的分数小。 二、合作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内容。互相补充。 三.汇报展示精讲点拨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几,要掌握几分之几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应用 1.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清比较的方法。 达标检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备课人:王玉娟教学内容: 教材第56和57页例题和练一练。 课标要求: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能解决简单问题。 3.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的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和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请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拔了15个红萝卜、8个胡萝卜和7个白萝卜。 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或者张贴萝卜图片。 2.师: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红萝卜和胡萝卜一共拔了几个?(很好,请坐。)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生2: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你真棒!你能大声的再说一遍吗?) 师板书问题。 生3:红萝卜比白萝卜多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指名读问题。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红萝卜跟胡萝卜比) 谁多?谁少(红萝卜多、胡萝卜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摆一摆 师:听清楚具体操作要求再动手摆。(第一行:红萝卜,第二行:胡萝卜)注意:一一对应。评比的是速度,看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好!摆好后用坐姿告诉老师,明白摆的要求了吗?开始动手摆一摆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几分之几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2课时几分之几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 1.由复习过渡到探索新知。 上课开始,设计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内容,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教材92页例4和例5前,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彩带平均分成10份,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 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1.举例说明,并说说这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内容。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一个数除以分数》导学案

六年级“一个数除以分数”导学案 教师寄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努力,你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相信自己,你才是最棒的 !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学课本P30-P31页 我知道了: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这个数的( )。 2、连一连(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 二、典例分析,示范引导: 例1、小明 小时走了4千米,小红 4 3 小时走了 4 9 千米,谁走得快些? 小结:一个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 ),即被除数不 变,除号变为( ),除数变成它的( )。 三、随堂练习,基础巩固 1、判断是否: 9÷32=9×32=6 ( ) 825÷15=825×15=8 375( ) 9÷32=91×32=272 ( ) 38÷78=38×87=3 7 ( ) 2、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 公顷,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米,它的长是多少?

四、典例分析,点拨规律 例2. 计算下面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 )被除数。除以1,商( ) 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 )被除数。 例3. 32÷ 35 8 2611÷3922 245÷3625 2524÷54 通过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 a÷ n =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a ÷ = 3)、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 ÷ = 观察上面三个字母公式,可以发现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 )计算。 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 )乙数的( )。 五、变式训练,拓展提升 1、王阿姨到菜场买了52千克的白菜,用去5 3元。每千克白菜多少元? 2. 六、反馈目标,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这个数的( )。 2、填上适当的数。 3、根据85×6=4 1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4、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 错的打 ) 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 ( ) 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谈话: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回收活动,看(课件出示回收车、老师和同学),一年级的同学捡了一些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数了数,老师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课件触发老师图片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在信息图右侧出示信息)。 提问:看到这些数学信息,这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闪烁图中小朋友图片后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谁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一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回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以情境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你说我讲 (一)操作,建立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直观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是谁和谁比呀?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再次闪烁信息,再触发第二条信息出示问题) 学生依次回答。 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拿不准。 谈话:如果有困难,咱们可以请小方块和小棒来帮着我们比一比好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谈话: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结果,把研究的结果和过程与同位交流一下,好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交流情况。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谈话: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学生借助小方块展示研究过程: 学生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摆法怎么样?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多出的是5个?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方法(课件显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课件随机在对应的绿色小方块和红色小方块之间画虚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几分之几 教学设计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难点: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1)动手操作,得出分数。 ①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几份就涂几份。②小组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说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样做的。出示

图片: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学生说完整,教师板书相应分数。 (3)教师:如果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这样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八分之一呢?互相说一说。 2.迁移类推,得到分数。(教学例5) 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学生画完。 教师问: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3份是几分之几?4份、6份、7份呢?这些分数里面都有几个,用一句话总的来说,十分之几就是几个。 3.比较异同,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分数与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会发现上节课认识的是几分之一的分数,分子是1,今天学习的分数都是分子是几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都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4.归纳总结。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说说各有几个几分之几,如: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导学案教学案 导学案设计课题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做好铺垫。 本节课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温分数的内涵,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学生已经有了上面的经验,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涂一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复习旧知。 (1)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2)让学生说一说和各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1.(1)说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2)交流汇报和所表示的意义。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说出几个分数,并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用彩笔涂色(涂色部分占这张正方形纸的),并剪成4个小正方形,然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1份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3)提问: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2.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演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说一说所表示的意义。 3.自主探究,加深认识。 (1)让学生重新把6个苹果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 (2)讨论:都是1份,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3)师总结: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用分的份数作分母,取的份数作分子。 1.感受“多个”与整体的关系。 (1)先涂色,然后剪成4个小正方形。观察后发现:一个大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4个小正方形。 (2)讨论交流: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这样的1份还能用表示。 (3)讨论后汇报: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3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 2.加深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准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准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能够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实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能够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问:△比○多几个?(4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2、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哪种碗的数量多?我们能够把蓝碗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蓝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花碗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花碗多的) 问:蓝碗比花碗多几个?(3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比较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那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3、教学例3 (1)了解题意 板书: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读. 请一位同学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出12只白兔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 临江市外国语李雨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结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老师比同学高,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生:同学比老师矮。 师:老师年龄比同学大。 生:同学年龄比老师小。 师:在这间教室里,老师比同学少。

生:在这间教室里,同学比老师多。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做抓花片的游戏。 师:老师这个学具袋里有许多花片,请一名同学上来抓一把,老师再来抓一把,比一比谁抓得多。 (指名一生和老师一起示范。) 师:怎样才能让大家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一一对应) 师:我抓了9个。 生:我抓了12个。 师:我抓得比你少3个。 生:我抓得比你多3个。 师: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学生活动,边比边说;学生汇报。) 师:游戏到这里,赶快把学具收起来。看哪一组收得最快。 2、自主探索。 (1)师:小华和小雪看到大家这么积极,它也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同学们看(课件演示套圈游戏),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小华套中12个,小雪套中7个。求什么?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师:怎样才能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齐读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几》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几的分数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几分之几,深化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数学模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学生说分数,教师板书。 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 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排队,再汇报交流。 .揭示课题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初步感知四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 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把你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涂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实际操作。 全班交流,展示折纸的方法,并介绍所取的份数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借助折纸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分享学习的成果。 .深入探究几分之几

拿出自己准备的1分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欢的份数,涂出想涂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集体交流,学生汇报。 教师以十分之几为例进行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十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它们和几分之一的分数相比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师生小结: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几个吗? 完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借助一分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将它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任取其中的几份,并用分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从而类推出几分之几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 .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出示和,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从和里面各包含几个来考虑。 预设二:拿出相同的两张平均分成五份的长方形纸,一张把其中两份涂上颜色,一张涂三份,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 出示和,独立比较,然后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的,全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